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验交流]全县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全县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全县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全县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全县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全县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近年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地区民政局的指导支持下,XX县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操作程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社会救助水平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和谐XX

的建设。20XX年,XX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救急难”试点县,按照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开展“临时救助”、“救急难”等社会救助试点工作要求,XX县在

搭建县乡间、部门间“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平台、逐渐完善运行和保障社会救助机制、破解社会救助难题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有效地保障了社会最底层、最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

(一)社会救助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强化社会救助工作组织协调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和充实由县长任组长的社会救助领导小组,明确31个社会救助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召开社会救助工作联系会议,研究部署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建立了政策会商、督查督办、工作联络、信息通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制度,形成了民政部门牵头有力、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大格局提供强大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下发和。建立申请居民家庭人口和收入申报制度。初步建立与信用社和建设银行等部分金融机构、公安、住建、人社等经济状况核查信息共享。XX县结合多地经验,按照信息平台全覆盖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量,投入10万元印制下发低收入家庭档案万本,完成了申请救助家庭、已享受城乡低保家庭、医疗救助对象和临时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手工核对工作。按照工作推进要求,在XX县民政局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加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牌子。三是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自XX县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借助乡(镇)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民政、社会保障、司法、计划生育和涉农单位力量,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初步建立起“一站式”办结急难救助流程。四是完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机制。及时足额将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灾害救助本级财政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对2008年农村新增低保人口未给予资金保障部分,XX县财政给予兜底配套。20XX年以来,在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XX

县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依然将城乡低保工作经费按保障对象人均10元、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经费按核对对象人均3元、“救急难”基金10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50万元、灾害救助资金50万元等列入财政预算,给予足额保障。

五是健全救助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机制。不断完善救助投诉举报监督机制,在原审核、审批和公示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两会一票”民主评议低保准入机制,完善选聘“两代表一委员”、住村工作组成员担任低保工作监督员和调查员。在县、乡(镇)、村(居)三级低保主动公开基础上设立了地区、县、乡(镇)三级低保举报监督电话,在“2885885”电话救助平台基础上积极筹建“12349”全疆四级民政救助平台建设,主动发现求助对象,为其答疑释惑,及时受理承(转)办救助事项。同时,每年度开展不少于1个月的进村救助政策宣传,通过“8+1”惠民资金现金发放,切实增强群众自发对救助对象、经办人员和救助事项的监督。深入落实“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低保工作责任机制,分别建立了乡(镇)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社会救助管理责任纳入县、乡(镇)政府绩效考核。

(二)社会救助内容日趋完善。一是城乡低保兜底功能和政策落实到位。不断加大分类施保,强化动态管理。认真贯彻,完善和落实村(居)干部和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低保对象家庭档案“一户一档”制度,规范申请、公示、审核、审批流程。同时,将“人情保”、“关系保”等列为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坚持深入开展基层一线政策宣讲,家庭人口和收入如实申报、公开评议、财产和收入核对、逐级审批公示多力驱动,重点保障重、残、病全额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差额保障对象,多年来XX县差额低保动态率保持全地区最高,全面贯彻落实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制度。积极实施财政配套政策,足额配套低保资金,严格按照自治区以奖代补资金拨付到民政部门。三年来,累计向民政部门拨付自治区奖补资金474万元,县财政落实低保配套资金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配套资金万元,农村低保配套资金324万元。及时调整低保标准,先后6

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6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自20XX年7月开始,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35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75元。二是临时救助解急难效果显著。认真贯彻落实地区行署(阿行办发〔2012〕190号)文件精神,围绕对因病、因灾或因子女上学等各种特殊原因导致的基本生活出现暂时严重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生活救助。执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批,充分利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手工核对手段,通过乡报县批,村(社区)、乡(镇)、县逐级公示,严格执行区分纳入范围对象和救助标准。2013年1月以来,XX县累计投入临时救助资金万元,给予临时救助对象7494人。三是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先后印发实施了、,建立健全了全额资助救助对象参加新农合和城居医疗保险、事前医疗救助、住院事中救助、每年一次性定额门诊救助、特困医疗救助机制。20XX 年,享受城乡医疗救助人员12722人,救助资金万元(其中:全额资助低保对象参加新农合4698人万元、全额资助低保对象参加居民医保6012人万元、大病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