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演示教学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演示教学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演示教学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演示教学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普通化学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判断题

1、指定单质的?f G m θ

、?f H m θ

、S m θ

皆为零。 (错 :指定单质S m θ不为零,)

2、Δr S m >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孤立系统、标准状态下自发)

3、θ

m r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标准状态

4、若生成物的分子数比反应物的分子数多,则该反应的Δr S m >0 (错 :主要看气体分子数)

5、CaCO 3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故该反应为吸热熵增。 (对 :)

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错 :影响自发性因素还有混乱度)

7、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对 :)

8、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有关, 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对 :温度变化没有引起状态变化的前提下) 9、对于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0>?θ

m r H ,升高温度使正ν增大,逆ν减

小,故平衡向右移动。

(错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不会减小) 10、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错 :相同温度下,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越小,一般讲速率也越小)

11、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则该反应使基元反应。

(错 :例如H2(g )+I2(g)=2HI 的反应就不是基元反应)

12、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错 :非基元反应必须以试验为依据)

13、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在一定方位上发生有效碰撞,才可能生成产物。 (对 )

14、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错 :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

15、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对 ) 二、选择题

1热力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1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 (B )

(A) ?f G m ?(I 2, g . 298 K) (B) ?f H m ?(Br 2, l . 298 K)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 S m ?(H 2, g . 298 K) (D) ?f G m ?(O 3, g . 298 K) (E) ?f H m ?(CO 2, g . 298 K)

1-2若下列反应都在298 K 下进行,则反应的?r H m ?与生成物的?f H m ?相等的反应是: (C)

(A) 1/2H 2(g) + 1/2I 2(g) → HI(g) (B) H 2(g) + Cl 2(g) → 2HCl(g) (C) H 2(g) + 1/2O 2(g) → H 2O(g) (D) C(金刚石) + O 2(g) → CO 2(g)

1-3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 (C)

(A) Q = 0;W = 0;?U = 0;?H = 0 (B) Q ≠ 0;W ≠ 0;?U = 0;?H = Q (C) ?U = 0;?H = 0;?G = 0;?S = 0 (D) Q ≠ W ;?U = Q - W ;?H = 0 1-4 已知反应H 2(g) + Br 2(g) ?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 1

? = 4.0?10-2,则同温下反应

1/2H 2(g) + 1/2Br 2(g) ?HBr(g)的K 2?为: (B ) (A) (4.0?10-2)-1 (B) 2.0?10-1 (C) 4.0?10-2 (D) (4.0?10-2)-1/2 1-5 上述两个反应的)1(θm r G ?与)2(θ

m r G ?的关系是 (答D ) (A) )1(θm r G ?=)2(θm r G ? (B) )1(θm r G ?=[)2(θ

m r G ?]2 (C) )1(θ

m r G ?=

)2(2

m r G ? (D) )1(θm

r G ?=)2(2θm r G ? 1-6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C )

(A) 298K 时,纯物质的S m ? = 0 (B) 一切单质的S m ? = 0

(C) 对孤立体系而言,?r S m ?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2.反应自发性与化学平衡

2-1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 (B ) (A) ?H > 0 , ?S < 0 (B) ?H > 0 , ?S > 0 (C) ?H < 0 , ?S > 0 (D) ?H < 0 , ?S < 0

2-2在定温定压条件下,某反应的1

10)298(-?=?mol kJ K G m r θ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D) (A) 该反应的0)298(>?K H m r θ

,0)298(

(B) 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 该反应在非标准条件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D )298K,标准条件下,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2-3已知反应H 2O(g)?1/2O 2(g) + H 2(g)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达到平衡。此后通入氖气,若保持反应的(总)压力、温度不变,则: (A) 平衡向左移动 (B) 平衡向右移动

(C) 平衡保持不变 (D) 无法预测

(B :相当于增大体积产生的后果)

2-4 298K,对于反应2AB(g) = A 2(g) + B 2(g), 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的体积,降低总压力

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 无法预测

(C :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系数相同,总压对平衡无影响)

2-5 已知反应N 2(g) + 3H 2(g) ?2NH 3(g)的K ? = 0.63,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再通入一定量的N 2(g),则K ?、反应商Q 和?r G m ?的关系是: (答:D )

(A) Q = K ?,?r G m ? = 0 (B) Q > K ?,?r G m ? > 0 (C) Q < K ?,?r G m ? < 0 (D) Q < K ?,?r G m ? > 0

2-6 已知反应H 2(g) + Br 2(g) ?2HBr(g),在1297 K 和1495 K 时的K ?分别为

1.6?105和

3.5?104,则该反应的焓变或自由能变:

(A) ?r H m ? > 0 (B) ?r H m ? < 0 (C) ?r G m ? < 0 (D) ?r G m ? > 0

(答:B C 分析:根据

R

S RT H K m

r m r θ

θθ?+?-=

ln 或

)

()

()(ln 211212T T T T R H T K T K m r -?=θ

θθ 温度升高,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减小;吸热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根据

rGm

RTlnK

K

可知rGm

< 0 )

2-7 在恒温下,对于同一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反应物浓度增大,该反应的转化率就增大

(B) 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相同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总是相等

(C) 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可以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D) 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与反应物的最初浓度无关

(答:C 分析:A 增大某种反应物的浓度,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B 起始浓度不同时,转化率不等 D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 )

2-8 化合物有三种不同的水合物,它们的脱水反应的K ? +: A?3H 2O(s) = A?2H 2O(s) + H 2O(g) K 1?

A?2H 2O(s) = A?H 2O(s) + H 2O(g) K 2?

A?H 2O(s) = A (s) + H 2O(g) K 3? :?? A?2H 2O 晶体保持稳定(不发生风化与潮解)容器中水蒸气

θ

p

p O H )(2应为

(A )

θ

p p O H )(2> K 1? (B)

θ

p p O H )(2= K 1?

(C)

θ

p

p O H )(2= K 2? (D) K 1?>

θ

p

p O H )(2> K 2?

3.化学反应速率

3-1 A → B + C 是吸热的可逆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 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 逆,那么:

(A) E 正 < E 逆 (B) E 正 > E 逆 (C) E 正 = E 逆 (D) 无法确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答: B 根据过度状态理论,能量—反应历程图理解。△H =E 正 - E 逆 ) 3-2下列能量—反应历程图,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D) (A ) (B) (C) (D)

3-3 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 (A) s -1 (B) mol ?dm -3?s -1 (C) mol -1?dm -3?s -1 (D) mol -1?dm 3?s -1

(答:D 速率常数k 量纲=

n

dm mol s dm mol )(31

3---??? n —反应级数)

3-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0.099min -1,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0.20mol.L -1,反应的半衰期为( )

(A) 7min (B) 1.01min (C)4.04min (D) 无法计算 (答:A 一级反应特征的几种计算要掌握)

3-5 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r G m ?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 ?r S m ?越正,反应速率越快 (C) ?r H m ?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答:D

)()(B c A kc v y

x ?= RT

E a Ae

k -= 对于确定的反应,反应速率与过程活

化能、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有关 )

3-6反应A + B ?C + D 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其结果是(答:D )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少

4、热力学函数、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4-1反应MgCO 3(s) = MgO(s)+CO 2(g)的166.117-?=?mol kJ H m

r θ

1191.174--??=?K mol J S m r θ,欲使该反应在500K 时能自发进行,则CO 2的分压

为 (答A )

(A) 低于69.9Pa (B) 高于6.99×10-2Pa

(C) 低于6.99×10-2Pa (D) 高于69.9Pa

分析:?r G m ? = ?r H m ?-T ?r S m ?=117.66-500×174.91×10-3 =30.205kJ.mol -1

(注意前后单位统一)

27.7500

314.81000205.30ln -=??-=?-=RT G K

m r θ

θ

K ? =ε-7.27= 6.99×10-4

(注意上下单位统一;ln 不是 log )

θ

θP co P K )(2=

P(CO 2

)= 6.99×10-4×100kPa = 6.99×10-2kPa

所以,当P(CO 2)<

69.9Pa 时, Q < K

此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注意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代相对分压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4-2已知298K 时, Br 2(g)的11.3-?=?mol kJ G m f θ

,则298K 时,Br 2(l)的蒸汽压为 (答A)

(A)28.6kPa (B) 57.2kPa (C) 99.9kPa (D) 5.62kPa 分析:对于反应Br 2(l) = Br 2(g)

1

1.3-?=?=?mol kJ G G m f m r θ

θ

25

.1298314.810001.3ln -=??-=?-=RT G K m r θ

θ

θ

θP Br P K )(2=

蒸汽压)(2

Br p =e -1.25×100kPa =28.6kPa

4-38000

C 时,AB 2(s) = A(s) + B 2(g) 达到平衡时测得B 2(g)的分压为131.72kPa,此反应的

为θ

m r G ?( )1-?mol kJ

(A)-1.07 (B) 1.07 (C) 2.46 (D) -2.46 (E )-1.83 分析:

)100

72.131ln(

)800273(314.8ln ?+?-=-=?θθK RT G m r

= -2457.8J.mol.-1≈ -2.46kJ.mol -1

(注意温度换算成热力学温度才能代入公式中)

三、计算题

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化学平衡

1-1在101.3kPa 和80.1℃(沸点)下,苯的气化热Q=30.5kJ·mol -1,计算该条件下,苯的

气化过程的?U m 、?H m 、?G m 、?S m 。

答:?H m = Q=30.5kJ·mol -1

?U m =?H m -?(PV)= 30.5- 8.314×10-3(273+80.1)=30.5 -2.9= 27.6 kJ·mol -1 ?G m =0

?S m = 30.5×1000/(273+80.1)= 86.3J·mol -1·K -1

1-2 设有反应A(g)+B(g)?→?

2C(g),A 、B 、C 都是理想气体。在250C 、1×105Pa 条件下,若分别按下列两种过程发生变化,且:过程Ⅰ体系放热41.8kJ.mol -1,而没有做功;过程Ⅱ体系做了最大功,放出了1.64 kJ.mol -1的热。那么变化过程的Q ,W ,

θU ?,θH ?,θS ?,θG ?各是多少?

答:过程Ⅰ 过程Ⅱ

Q = -41.8 kJ.mol -1 Q = -1.64 kJ.mol -1

W=0 W=θ

U ?-Q= -40.2 kJ.mol -1

θU ?=Q+W=-41.8 kJ.mol -1 状态函数的变化,过程Ⅱ与过程Ⅰ相同

θH ?=θU ?+RT g n )(?= -41.8 kJ.mol -1

θS ?=

11(..50.5298

1640

---=-=

K mol J T

Q 可逆)

(必须用可逆过程热效应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状态函数的改变与过程无关,始终态相同,可以用可逆途径计算)

θG ?=θH ?-T θS ?=-41.8-298×(-5.50×10-3)= -40.2 kJ.mol -1

1-3在甲醇脱氢生产甲醛的反应中,银催化剂的活性逐渐降低,其光泽也 逐渐消失。有

人怀疑,此现象是由于有Ag 2O 生成所致。这种怀疑是否正确?

已知:反应在5500C 100kPa 下进行。

1237.108),298(-?-=?mol kJ O Ag K G m f θ

1285.305),298(-?-=?mol kJ O Ag K H m f θ

答:反应:2Ag + 1/2O 2 (g) = Ag 2O

利用 =

?)298(K G m r θ

)298(298)298(K S K H m r m r θ

θ??-?

1127.66298

)

10837()30585()298(--??-=---=?K mol J K S m r θ

≈+?)550273(K G m r θ

)298()550273()298(K S K H m r m r θ

θ??+-?

= -30585-823×(-66.27)=23954J.mol -1 >>0

因为在指定温度与压力下,银氧化生成氧化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大于零,所以反应不能进行,怀疑时错误的。

1-4 煤里总含有一些含硫杂质,因此燃烧时会产生SO 2和SO 3 。试问能否用CaO 吸收SO 3以减少烟道气体对空气的的污染?若能进行,试计算标准状态下能使反应进行的最高温度?(所需数据可查表)

答:反应: CaO(s)+SO 3(g) = CaSO 4(s)

)()()()298(34SO H CaO H CaSO H K H m f m f m f m r θ

θθθ?-?-?=?

=-1434.5-(-634.9)-(-396.7)= -403.9kJ.mol -1

同理

=

?)298(K G m r θ

-1322.0-(-603.3)-(-371.1)=-347.6 kJ.mol -1

(由于-347.6<< -40 kJ.mol -1, 根据经验可以判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298(K S m r θ106.5-38.1-256.8 = -188.4 J.mol -1.K -1

但由于

0)298(

)298(

反应进行最高温度

C K S H T m

r m r C ο

θ

θ

69.187084.21434.18810009.403==-?-=??<

1-5已知石墨)(θ

m S = 5.740J·mol -1·K -1,金刚石)

m

f

H ?=1.897 kJ·mol -1,(金刚石)

θ

m

f G ?=2.900 kJ·mol -1。试通过计算说明石墨和金刚石的相对有序程度。 答:转变反应:石墨=金刚石 =?)

15.298(K H m r θ

1.897 kJ.mol -1

)15.298(K G m r θ

?=2.900kJ.mol -1

=?)15.298(K G m r θ)15.298(K H m r θ?-298.15K ×)15.298(K S m r θ

?

(注意上式对应的反应为由指定单质生成1molB 反应时,反应的焓变用生成焓代替,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用生成吉布斯函数变代替,熵变绝对不要用B 的标准熵代,应该是由指定单质生成1molB 反应的熵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5.298(K S m r θ?=

1..100015

.298900

.2897.1-?-K mol J =-3.364J.mol -1.K -1

)15.298(K S m r θ?=(石墨)

金刚石θ

θm

m S S -)(=-)(金刚石θm S 5.740 )

(金刚石θ

m S =5.740-3.364=2.376 J.mol.K -1 <

)(石墨θ

m S

所以金刚石比石墨相对有序

1-6 已知下列数据: SbCl 5(g ) SbCl 3(g )

1./-?mol kJ H m f θ

-394.3 -313.8

1./-?mol kJ G m f θ

-334.3

-301.2

通过计算回答反应 SbCl 5(g )=== SbCl 3(g )+ Cl 2(g ) (1)在常温下能否自发进行? (2)在600K 时能否自发进行? 答:(1)反应的:)

15.298(K G m r θ

?= -301.2 +334.3 =33.1kJ.mol -1 1

)

15.298(K G m r θ

?>0 所以常温标准状态下不能自发反应. (3分)

(2) )15.298(K H m r θ

?=-313.8+394.3 = 80.5 kJ.mol -1

)15.298(K S m r θ

?=1..15

.2981

.335.80--K mol kJ =

1..15.2984.47-K mol kJ

≈?)600(K G m r θ)15.298(K H m r θ

?-600K ×)K 15.298(S m r θ?

=80.5-600×

15

.2984.47

= -14.9 kJ.mol -1 6分

)600(K G m r θ

?<0 所以600K 标准状态下能自发反应. 8分

1-7某反应A(s) + B(aq) = C(g) + D(l) 的)298(K G m r θ?和)299(K G m r θ

?分别为

30.00kJ.mol -1

和30.02kJ.mol -1

,求该反应的θm r H ?和θ

m r S ?。

答:根据

θ

m

r H ?和

θm

r S ?受温度影响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值可视为常数得:

30.00 = θm r H ?-298θ

m r S ? 30.02 =θm r H ?-299θm r S ?

解得:θ

m r H ?=35.96 kJ.mol -1

θ

m r S ?= -0.02kJ.mol -1.K -1 = -20kJ.mol -1.K -1

1-8 298K 时,反应:

(1) HF ( aq ) + OH - ( aq ) = H 2O ( l ) + F - ( aq ) , θ

m

r G ?= - 61.86 kJ ?mol -1 (2) H 2O (l) = H + ( aq ) + OH - ( aq ) ,

θ

m

r G ?= 79.89 kJ ?mol -1 计算HF 在水中离解反应HF(aq)=H +(aq)+F -(aq)的θ

m r G ?。若c (HF) = c

(F - )=0.1mol ?L -1

时,HF 在水中离解反应正向自发,介质pH 应在何范围?

答:反应(1)+(2)得HF 在水中离解

反应(3):HF ( aq )= H + ( aq ) + F - ( aq )

所以反应(3)的?r G m = (- 61.86 kJ ?mol -1 )+(79.89 kJ ?mol -1)= 18.03 kJ ?mol -1 正向自发?r G m <0

?r G m = 18.03 + 8.314×10-3×298×θ

θθc HF c c

F c c H c /)(/)(/)(ln

-+?<0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8.03 + 2.48lnc (H +)<0 18.03 -2.48×2.303pH<0 pH >2.3

1-9有下列两个反应:SO 2(g) + Cl 2(g) = SO 2Cl 2(l) (1) SO 3(g) +2HCl(g) = SO 2Cl 2(l) + H 2O(l) (2) 计算回答:

(1)根据热力学观点,298K ,SO 2Cl 2(l)的合成应采用哪个反应? (2)求反应(1)在298K 的标准平衡常数。 (3)说明温度对SO 2Cl 2与水的反应的影响。

已知热力学数据: 1/-??mol kJ H m f θ 1/-??mol kJ G m f θ

SO 2(g) -296.8 -300.1 SO 3(g) -395.7 -371.1 HCl(g) -92.3 -95.3 SO 2Cl 2(l) -389.1 -313.8 H 2O(l) -285.8 -237.1

答:(1)对于反应(1))298(K G m r θ

?= -313.8 -0-(-300.1)= -13.7 kJ ?mol -1

对于反应(2))298(K G m r θ

?= -313.8 +(-237.1)-2(-95.3) -(-371.1)

= 10.8 kJ ?mol -1

由于反应(1))298(K G m r θ?<0 反应(2))298(K G m r θ?>0

在298K 采用反应(1)合适 (2) 53.5298

314.81000

)7.13()1(ln =??--=?-=

RT G K m r θ

θ

14.252)1(53.5==e K θ

(3)反应(2)=?)2(θ

m r H -285.8 +(-389.1)- (-395.7)-2(-92.3)= -94.6 kJ ?mol -1

反应(2)为放热反应,其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向SO 2Cl 2与水反应生成SO 3 和HCl 。

1-10已知反应CuBr 2(s) = CuBr(s) + 1/2Br 2(g) 在450K 时kPa P Br 680.02=,在

550K kPa P Br

0.682

=。求:(1)该反应的θm

r H ?、θm r S ?、θ

m r G ? (2)向一个2.00L 容器中引入0.500mol CuBr 2,加热到600K 时CuBr 2的分解率。

答:(1)450K 2

1

2

1

)100680.0()(2

==θθ

P

P K Br θθ

K RT G m r ln -=? 12

1

.2.9336)100

680.0ln(450314.8-=??-=?mol J G m r θ

550K 21

2

1

)1000.68()(2

==θθ

P

P K Br 12

1

.8.881)100

0.68ln(450314.8-=??-=?mol J G m r θ

根据 θθθm

r m r m r S T H G ?-?=? θm r H ?和θ

m r S ?受温度影响小 =-1.2.93436mol J θ

θm

r m r S H ?-?450 1.8.881-mol J θ

θm

r m r S H ?-?=550 θm r S ?=

11..5.84450

5508

.8812.9336--=--K mol J

θ

m

r H ?= 1.8.473565.845508.881-=?+mol J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600K 1.2.33435.846008.47356--=?-=?mol J G m r θ

600

314.8)

2.3343()100

ln(

)ln(

ln 2

12

1

22?--=

==Br Br P P

P K θ

θ

=0.67

kPa kPa e P Br 38210067.022=?=?

分解率=

%3.615

.0600314.8102100038225.025.032=?????

==-Br n n 分解 (知识点:根据平衡分压计算平衡常数,根据平衡常数计算热力学函数) 1-11在1200K 时,CaCO 3的分解反应按下式进行:

(1):CaCO 3(s) = CaO(s) + CO 2(g)

已知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O 2的分压为3.95×103Pa ;同时又已知反应(2):C (s )+CO 2(g)=2CO(g)在1200K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为1.9.现将固态的C,CaO,CaCO 3同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并让其在1200K 时反应,求平衡态时CO 的分压。

答:密闭容器的平衡系统同时存在两个反应,可以合并为(3) (3)=(1) +(2) (3) CaCO 3(s) + C(s) = CaO(s) + 2CO(g) 2

3

)(

θ

θ

P Pco K = 23)(

θ

θ

P

Pco K ==θθ21K K ?=9.11000001095.3)(3

22??=?Pa Pa K P Pco θ

θ=7.51×10-2 平衡时系统CO 分压:P(CO)=θp ??-21051.7=2.74×104Pa

1-12在693K 时,反应2HgO(s)=2Hg(g)+O 2(g)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所生成的两种气体总压力为5.16×104Pa.。已知该反应的1.3.304-=?mol kJ H m

r θ

,求该分解反应在723K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

答:根据反应中化学计量数关系可知 p(总)=p(Hg)+p(O 2)= 2 p(O 2)+ p(O 2)=3 p(O 2) p(O 2)=1/3 p(总)=1.72×104Pa p(Hg)=3.44×104Pa

)()()693(2

2

θθθ

P P P P K K O Hg

==)10

1072.1()101044.3(5

4

254??=2.03×10-2 利用 )()

()(ln 211

212T T T T R H T K T K m r -?=θ

θθ

)723693693

723(314.8103.30410

03.2)723(ln 32

?-?=?-K K θ 182.0)723(=K K θ 1-13反应C (石墨) + CO 2(g) =2CO(g)的有关热力学数据(298K )

1/-??mol kJ H m f θ 1/-??mol kJ G m f θ

CO 2(g) -393.5 -394.4

CO(g) -110.5 -137.2

(1) 判断该反应在600K 、标准状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2) 估算1000K 和100kPa 下,CO 2转化率?

(3) 欲使CO 2转化率达到90%,反应温度应达到多高?

答:(1)求)600(K G m r θ

?

)298(K H m r θ

?={2(-110.5)-(-393.5)}=172.5kJ.mol

-1

)298(K G m r θ?={2(-137.2)-(-394.4)}=120kJ.mol -1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98(K S m r θ?=

11..1762.0298

120

5.172--=-K mol kJ

)600(K G m r θ?= )298(600)298(K S K H m r m r θ

θ?-?

172.5-600×0.1762=66.78kJ.mol -1

>0

所以该反应在600K 、标准状态下不能自发进行

(2)1000K 转化率—θ

K —)1000(K G m r θ

?

=?)1000(K G m r θ172.5-1000×0.1762= -3.7kJ.mol -1

445.01000

314.8)

10007.3(ln

=??--=

θK 56.1445.0==e K θ

设 开始n(CO 2)=1mol 转化n(CO 2)= xmol

平衡 n(CO 2)=(1-x) mol n(CO)= 2xmol n(总)= 1+x

平衡相对分压

=?+-=θ

θ

p

p x x P

P CO 总)(11)(2x x

+-11

=?+=θ

θ

p

p x x P P CO 总)(12)(x x +12 56.111)12(/}/{2

)(2

)(2=+-+==x

x x x P

P P P K CO CO θ

θ

θ x=0.53mol

1000K 转化率=53%

(3)当转化率=90% x=0.90mol 05.1711)12(/}/{2

)(2

)(2=+-+==x

x x x P

P P P K CO CO θ

θ

θ 1000}1762.05.172{04.17ln 314.8)(??-=?-=?T T TK G m r θ

-23.57T=172500-176.2T T=1130K

1-14反应C 6H 5C 2H 5(g) = C 6H 5C 2H 3(g) + H 2(g) 在873K 和100kPa 下达到平衡。求下列情

况下乙苯转化为笨乙烯的转化率(873K θ

K =8.9×10-2) (1)以纯乙苯为原料

(2)原料气中加入不起反应的水蒸气,使物质的量之比为

n(乙苯):n(水)=1:10

答:设起始取1mol 乙苯气体,达到平衡时转化率(1)为x (2)为y

C 6H 5C 2H 5(g) = C 6H 5C 2H 3(g) + H 2(g)

(1)平衡时 (1-x)mol x mol x mol n(总)=(1+x)mol (2)平衡时 (1-y)mol y mol y mol n(总)=(1+y+10)mol

根据 P A =

总总

p n n A )( θ

K

=

θ

θθ

p p p p P

P H C H C H C H C H )

(()

(525632562)

?

(1)θ

K =

22

109.810011)1001(

-?=?+-?+θ

θ

p kPa

x x p

kPa x x x = 0.29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 θ

K =

22109.8100111)10011(-?=?+-?+θ

θp kPa

y y p kPa y y y=0.62 由计算得到的结论时,加入不参与反应的水,(相当于增大体积)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使反应进行程度增大,转化率提高。

2. 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反应级数、反应速率方程式、速率常数

2-1 400℃时,反应)g (NO )g (CO )g (NO )g (CO 22+→+的速度常数

113s mol dm 50.0k --?=,对于CO 、NO 2都是一级反应。问

(1)反应的总级数是多少? (2)当3

dm

mol 025.0)CO (c -?=,3

2dm

mol 040.0)NO (c -?=时反应速度v = ?

答:

(1)因对于CO 、NO 2都是一级反应,所以反应的总级数n=2 (2) )()(2NO c CO kc ?=ν

= 113

50.0--?s mol dm

×3025.0-?dm mol ×3040.0-?dm mol

= 0.00051

3

--??s

dm mol

2-2 高层大气中微量臭氧O 3吸收紫外线而分解,使地球上的动物免遭辐射之害,但低层的O 3却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低层O 3可通过下列过程形成:(1)NO 2→NO +O (一级反应),k 1=6.0×10-3s -1

(2)O + O 2→ O 3 (二级反应),k 2=1.0×106mol -1.L.s -1

假设由反应(1)产生氧原子的速率等于反应(2)消耗氧原子的速率,当空气中NO 2浓度为3.0×10-9mol.L -1时,污染空气中O 3的生成速率是多少?

答:由反应式(2)可知O 3的生成速率等于O 的消耗速率

由反应式(1)可知O 的生成速率等于NO 2消耗速率

又假设由反应(1)产生氧原子的速率等于反应(2)消耗氧原子的速率

所以有)()

()(2123NO c k dt NO dc dt O dc =-= =dt

O dc )

(3 6.0×10-3×3.0×10-9 = 1.8×10-11 mol.L -1.s -1 2-3 在TK 时,对于某反应2A(aq)+2B(aq)+2D(aq)=G(s)+2M(1), 测得如下表的动力学数据,

(1)写出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并确定该反应的级数。

(2)计算这个反应在TK 速率常数k 。

(3)计算当c (A)=0.040 mol .dm -3 ,c (B)=0.030 mol .dm -3这个反应在TK 反应速率。 答:

(1) 从试验序号1、2可知

)(A c ∝ν 从试验序号2、3可知)(B c ∝ν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从试验序号3、4可知0

)}({D c ∝ν 即速率与反应物D 无关

所以速率方程式为:

)()(B c A kc ?=ν 反应的总级数n=2

(2) 任选一组(如1组数据)数据计算速率常数(用任一组数据计算结果应相

同,但由于试验操作误差存在,会有差别,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严格讲应取各组数据处理结果的平均值。)

1

1322

3136..1075.1)

.(010.0010.0..1075.1-------?=??=s mol dm dm mol s dm mol k (3)030.0040.01075.12???=-ν

= 2.1×10-5mol.dm -3.s -1

2-4 在8000C 时,对反应2NO + 2H 2 = N 2 +2H 2O 进行了实验测定,有关数据如下:

(1)写出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并确定该反应的级数。

(2)计算这个反应在8000C 速率常数k 。

(3)计算当c (NO)=4.00×10-3mol .dm -3 ,c (H 2)=5.00×10-3 mol .dm -3这个反应在8000C 反应速率。 答:

(1)

从试验序号1-3可知 )(2H c ∝ν 从试验序号4-6可知

)(2

NO c ∝ν 所以速率方程式为:

)()(22

H c NO kc ?=ν 反应的总级数n=3

(2) 任选一组(如2组数据)数据计算速率常数

1

2343

3323133.).(1083.8).)(1000.2()1000.6(..1036.6--------?=???=s dm mol dm mol s dm mol k

(3)32341000.2)1000.6(1083.8--?????=ν

= 7.06×10-3mol.dm -3.s -1

一级反应特征——lnc = lnc 0 – kt k

t 2

ln 2

/1=

2-5 某抗生素在人体血液中呈现一级反应。如果给病人在上午8时注射一针抗生素,然后在不同时刻t 后测定抗生素在血液中的质量浓度,得到如下数据: t (h ) 4 8 12 16

ρ(mg·L -1) 4.80 3.26 2.22 1.51

试求:(1) 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2)若抗生素在血液中的质量浓度不低于3.7mg·L -1才为有效,问大约何时应注射第二针?

答:(1) 根据实验数据得到 4

ln 8.4ln 0?-=k c

8

ln 26.3ln 0?-=k c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

096.04826.3ln 8.4ln -=--=h k (用其它数据也可以求速率常数) h k t 22.7096.0693.02ln 2/1===

953

.18096.026.3ln ln 0=?+=c

(2)

t

k c ?-=0ln 7.3ln t ?-=096.0953.17.3ln

t = 6.7h 大约6.7h 注射第二针

(一级反应特点: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无关,)(ln

122

1

t t k c c -= )

阿伦尼乌斯公式

2-6 蔗糖水解是一级反应 C 12H 22O 11+H 2O = 2 C 6H 12O 6 反应的活化能为110kJ.mol -1,480C 反应的速率常数k=3.22×10-4s -1。

求(1)该温度下20.0g 蔗糖水解掉一半所需时间。 (2)1小时后蔗糖水解还剩多少?

(3)若要求在30分钟之内分解掉80%,温度应升高多少?

答:(1)

s k t 342/11015.21022.3693

.02ln ?=?==

-

(2)

kt m m c c ==00ln ln

36001022.30.20ln 4??=-m m=6.27g

(3)

1800

%)801(ln

00

?=-k c c 141094.8--?=s k

)321321(22.394.8ln ln

12T

T R E k k a -== T=329K=560C

(完整版)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重点内容概要 1、封闭系统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焓减小(?r H m <0)、熵增加(?r S m >0)都是有利因素。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方向要综合考虑系统的?r H m ?r S m 两个影响因素。 吉布斯等温方程式:?r G m =?r H m -T ?r S m (吉布斯函数定义 G=H-TS )将焓和熵两个因素统一起来。 2、熵 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统计热力学定义:S = kln Ω。 熵值与温度、聚集状态、分子结构有关(要求会利用规律比较熵值大小) 同物、同温:S(g)>S(l)>S(s) 同物、同状态:S(高温)>S(低温) 同温、同状态:结构相似时S(分子量大的)>S(分子量小的), 分子量相近时S(含原子数多的)>S(含原子数少的) S(完美晶体,0K)=0(热力学第三定律) 熵增加原理:?S (隔离)>0 —— 隔离系统过程自发性判据。 对于反应∑=B B B ν0 θ θ νB m B B m r S S ,∑=? θ B m S ,——标准熵(可查298K 数据) 规定0),(,=+ aq H S m θ ≈?)(TK S m r θ)298(K S m r θ? (前提是温度改变物质的状态没变) 3、吉布斯函数 G=H-TS S T H G ?-?=?(等温条件下成立) 最小自由能原理:0?m r G 过程非自发,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0=?m r G 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热力学标志 =?)(T G m r B p p RT T G B B m r νθθ )/(ln )(∏+?Q RT T G m r ln )(+?=θ (该式中反应商的写法要特别注意:气体代相对分压,溶液代相对浓度,固体、液体不用代入。以计量系数(反应物-,生成物+)为指数连乘) 例如:MnO 2(s)+2Cl -(aq)+4H + (aq)=Mn 2+(aq)+Cl 2(g)+2H 2O(l)(典型的反应) 4 2]/)[(]/)[(]/)[(]/)[(22θθθθc c c c p p c c Q H Cl Cl Mn +-+??= )298()298(,K G K G B m B f B m r θθν∑?=? (因只有298.15K 的数据,所以该式只能计算298.15K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15.298(298)298()298(K S K K H K G m r m r m r θ θθ??-?=? θθθm r m r m r S TK K H TK G ??-?≈?)298()( (使用该式计算要特别注意单位换算,前一项单位kJ.mol -1 ,而后一项T △S 单位一般为J.mol.K -1) (注意 m r G ?、 θ m r G ?两者的区别、应用、计算) 例如:判断反应的方向(一定T P 下)m r G ? θ m r G ?只能判断标准状态下反应的方向,可以估计一般状态下反应的可能性。以 ±40kJ.mol -1 为界限,若>+40kJ.mol -1反应自发的可能性极小,原因是即使能反应,反应

物理化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 (A) H1> H2(B) H1= H2 (C) H1< H2(D) 无法比较 2. 下列的过程可应用公式ΔH=Q进行计算的是:( ) (A) 不做非体积功,终态压力相同但中间压力有变化的过程 (B) 不做非体积功,一直保持体积不变的过程 (C) 273.15 K,pθ下液态水结成冰的过程 (D) 恒容下加热实际气体 3. 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错误?() (A) Q=0 (B) W=0 (C) ΔU=0 (D) ΔH=0 4. 已知:Zn(s)+(1/2)O2??→ZnO Δr H m=351.5 kJ·mol-1 Hg(l)+(1/2)O2??→HgO Δr H m= 90.8 kJ·mol-1 因此Zn+HgO??→ZnO+Hg 的Δr H m是:( ) (A) 442.2 kJ·mol-1(B) 260.7 kJ·mol-1 (C) -62.3 kJ·mol-1(D) -442.2 kJ·mol-1 5. 在一个密闭绝热的房间里放置一台电冰箱,将冰箱门打开,并接通电源使其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室内的平均气温将如何变化? ( ) (A) 升高(B) 降低 (C) 不变(D) 不一定 6. 对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有下述四种理解: (1) 状态一定,热力学能也一定 (2) 对应于某一状态的热力学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 (3) 对应于某一状态,热力学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值 (4) 状态改变时,热力学能一定跟着改变 其中正确的是:( ) (A) (1),(2) (B) (3),(4) (C) (2),(4) (D) (1),(3) 7. 按下列路线循环一周,哪种情况是系统对环境做功:( ) 8. 在一定T,p下,汽化焓Δvap H,熔化焓Δfus H和升华焓Δsub H的关系为:( ) (A) Δsub H>Δvap H(B) Δsub H>Δfus H (C) Δsub H=Δvap H+Δfus H(D) Δvap H>Δsub H 上述各式中,哪一个错误?

(完整版)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02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1】氢原子光谱可见波段相邻4条谱线的波长分别为656.47、486.27、434.17和410.29nm ,试通过数学处理将谱线的波数归纳成为下式表示,并求出常数R 及整数n 1、n 2的数值。 2212 11 ( )R n n ν=-% 解:将各波长换算成波数: 1656.47nm λ= 1115233v cm - -= 2486.27nm λ= 1220565v cm - -= 3434.17nm λ= 1323032v cm - -= 4410.29nm λ= 1424373v cm - -= 由于这些谱线相邻,可令1n m =,21,2,n m m =++……。列出下列4式: ()2 2152331R R m m = - + ()22205652R R m m =- + ()2 2230323R R m m = - + ()2 2243734R R m m =- + (1)÷(2)得: ()()()2 3212152330.7407252056541m m m ++==+ 用尝试法得m=2(任意两式计算,结果皆同)。将m=2带入上列4式中任意一式,得: 1109678R cm -= 因而,氢原子可见光谱(Balmer 线系)各谱线的波数可归纳为下式: 221211v R n n - ??=- ? ?? 式中, 1 12109678,2,3,4,5,6R cm n n -===。 【2.2】按Bohr 模型计算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分别用原子的折合质量和电子的质量计算并精确到5位有效数字)和线速度。 解:根据Bohr 提出的氢原子结构模型,当电子稳定地绕核做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力与核和电子间的库仑引力大小相等,即:

普通化学第二章练习及解析教学文稿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 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 (1)S r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某一给定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不变,分离除去某生成物,待达到新的平衡后,则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或浓度分别保持原有定值。 ( ) (3)对反应系统)g (H )g (CO )g (O H )s (C 22+=+,1 m r mol kJ 3.131)K 15.298(H -θ?=?。由于化学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4)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v(正)增加,逆反应速率v(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 ( ) (5)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 ( ) (6)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θ m r G ?。( ) (7)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和O 2是长期存在而不化合生成NO 。且热力学计算表明这表明N 2(g ) + O 2(g )=2NO (g )0)15.298(>>?K G m r θ ,则N 2和O 2混合气必定也是动力学稳定系统。( ) (8)已知CCl 4不会与H 2O 反应,但CCl 4+2H 2O=CO 2+4HCl(aq)的)15.298(K G m r θ? 1 93379-??-=mol kJ ,则必定是热力学不稳定而动力学稳定系统。 ( ) 答案 (1×)(2×)(3×)(4×)(5×)(6√)(7√)(8√) 2. 单选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高压 (d )高温高压 (2)某温度时,反应)g (HBr 2)g (Br )g (H 22=+的标准平衡常数2104K -θ?=,则反应 )g (Br 2 1 )g (H 21)g (HBr 22+= 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等于( ) (a) 2 1041 -? (b) 2 1041-? (c) 2104-? (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 ) (a) 增加了分子总数 (b) 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促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反应反应)g (CO )g (N 2 1 )g (CO )g (NO 22+=+的1 m r mol kJ 2.373)K 15.298(H -θ?-=?, 要有利于取得有毒气体NO 和CO 的最大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于才 案例一:浓硫酸的性质演示实验 我手拿着一团雪白的棉花,像魔术表演大师一样,用手平举着,在同学们面前划了一个圈,又在讲台上向左平移了几步,此刻,我仿佛觉得讲台已经变成了我表演的舞台,我把它轻轻地放入试管中,再小心翼翼地滴入浓硫酸,渐渐地试管里发生了一系列奇妙的颜色的变化,同学们各个都为浓硫酸的神奇威力而惊叹,一团雪白的棉花最终变成了棕黑色的浆糊状物质,这个时候,我突发灵感,化学实验就像魔术一样,变幻无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实验的演示变成化学魔术的表演呢?我为自己的这一举一动俨然像一位魔术师而得意着,我不正像一位魔术师在表演吗!然而,这节课的以后的日子里,这一幕又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更令我思索:化学魔术那么有魅力,那么吸引学生,那么令人投入,那么让人费尽心思,都想揭开这个谜底,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化学演示实验演变为化学魔术,然而,这位表演的魔术师是谁更合适呢?我在思考着······ 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中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要“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这段精辟的阐述让我意识到一个严肃的问题:难道我们的教师才是最合适的魔术师吗?我们的演示实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让学生们睁大眼睛好奇地看我们表演吗?这使我意识到了学习的主体、实验的主体问题,是学生还是老师?事实上,教师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优势群体一方,主动权往往掌握在教师手里,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却不同呢?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从而出现了不同的教学处理方法,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个观念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就是谁是事件的主体,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无论什么事情或事件,当我们有切身感受时,我们的印象就深,感触就多,可见谁是事件的主体,谁的感受就深,谁的体验就更直接,更感性,更深刻,更能促进自身理性思维的发展,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了新课标,读到了这段发人深省的一段话,我认为自己上次的魔术师的感觉实质上还是没有从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中真正走出来,还在充当着自导、自演、自弹、自唱的自我陶醉的表演者的角色。新课标要求我们转变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平等的首席。要让学生当演员,更要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导演,成为大导演,成为著名的大导演,试想没有实践,哪会有经验体会,没有经验和体会哪会有理性的思维,对科学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甚至运用,只有间接经验,没有实践是不行的,纸上谈兵终觉浅,而化学的学科特征恰恰在实验上,而实验的主体不是教师而应是学生,无论演示还是分组实验,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地放开学生的手脚,放开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给学生亲身经历的机会,给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一显身手的舞台。 启示:此次教学事件的经历,此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再一次明确了:教学主动权虽然往往在教师,而正因为教学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就更应该合理把握,因为,我们的教学影响甚至制约着学生的成长、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处都绝不能忽视真正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过程实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实验教学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实验过程中,表演的舞台应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化学实验的

《简明物理化学》第二章答案

1. 2mol 298K ,5dm 3的He(g),经过下列可逆变化: (1) 等温压缩到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2) 再等容冷却到初始的压力。 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和。已知=),(,g He C m p ?K -1?mol -1。 解:体系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W=W 1+W 2=nRTln 1 2V V +0=2××298×=-3435(J) Q=Q 1+Q 2=W 1+ΔU 2=-3435+n m v C ,ΔT=-3435+n m v C ,(298-298/2) ; =-3435+(-3716)=-7151(J) ΔU=ΔU 1+ΔU 2=ΔU 2=-3716(J) 2. ΔS=ΔS 1+ΔS 2=nRln 12V V +? 21,T T m v T dT nC =2××+2××1-?K J 理想气体从40℃冷却到20℃, 同时体积从250dm 3 变化到50dm 3。已知该气体的m p C ,=?K -1?mol -1,求S ?。 解:假设体系发生如下两个可逆变化过程 250dm 3 等温 50dm 3 等容 50dm 3 40℃ ΔS 1 40℃ ΔS 2 20℃ ΔS=ΔS 1+ΔS 2=nRln 12V V +? 21,T T m v T dT nC =10Rln 250 50 +10×4015.2732015.273++ =(1-?K J ) 》 3. 2mol 某理想气体(m p C ,= J ?K -1?mol -1)在绝热条件下由,膨胀到,求该过程的 Q W U H S ???、、、和。 解: 绝热 膨胀 ∵m p C ,=11--??mol K J ∴ m v C ,=1 -?K J 且Q=0 ΔU= ? 2 1 ,T T m v dT nC =2×× W=-ΔU=2930(J) 等温压缩 等容冷却

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02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氢原子光谱可见波段相邻4条谱线的波长分别为、、和,试通过数学处理将谱线的波数归纳成为下式表示,并求出常数R 及整数n 1、n 2的数值。 2 21211 ( )R n n ν=-% 解:将各波长换算成波数: 1656.47nm λ= 1115233v cm - -= 2486.27nm λ= 1220565v cm - -= 3434.17nm λ= 1323032v cm - -= 4410.29nm λ= 1424373v cm - -= 由于这些谱线相邻,可令1n m =,21,2,n m m =++……。列出下列4式: ()2 2152331R R m m = - + ()22205652R R m m =- + ()2 2230323R R m m = - + ()2 2243734R R m m =- + (1)÷(2)得: ()()()2 3212152330.7407252056541m m m ++==+ 用尝试法得m=2(任意两式计算,结果皆同)。将m=2带入上列4式中任意一式,得: 1109678R cm -= 因而,氢原子可见光谱(Balmer 线系)各谱线的波数可归纳为下式: 221211v R n n - ??=- ? ?? 式中, 1 12109678,2,3,4,5,6R cm n n -===。 【】按Bohr 模型计算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分别用原子的折合质量和电子的质量计算并精确到5位有效数字)和线速度。 解:根据Bohr 提出的氢原子结构模型,当电子稳定地绕核做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力与核和电子间的库仑引力大小相等,即:

普通化学第二章练习及解析

普通化学第二章练习及解析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工作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

初中化学8个实验及演示实验

初中化学必做8个实验及演示实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种方法的比较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药品状态过氧化氢(H2O2)溶液、二氧化锰[MnO2 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3白色晶 体]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KMnO4紫黑色晶体] 反应条件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 剂 加热 反应原理2H2O2===MnO2==2H2O + O2 2KClO3 MnO2 △ KCl + O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气体发 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 置 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2、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 气瓶底部 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3、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验满方法: (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物理化学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正确否): 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2.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3.熵增加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的?S < 0。 5.为了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以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 6.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 7.平衡态熵最大。 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 9.理想气体经等温膨胀后,由于?U = 0,所以吸的热全部转化为功,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矛盾吗? 10.自发过程的熵变?S > 0。 11.相变过程的熵变可由 T H S ?= ?计算。 12.当系统向环境传热时(Q < 0),系统的熵一定减少。 13.一切物质蒸发时,摩尔熵都增大。 14.冰在0℃,p 下转变为液态水,其熵变 T H S ?= ?>0,所以该过程为自发过程。 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17.在等温、等压下,吉布斯函数变化大于零的化学变化都不能进行。 18.系统由V 1膨胀到V 2,其中经过可逆途径时做的功最多。 19.过冷水结冰的过程是在恒温、恒压、不做其他功的条件下进行的,由基本方程可得?G = 0。 20.理想气体等温自由膨胀时,对环境没有做功,所以 -p d V = 0,此过程温度不变,?U = 0,代入热力学基本方程d U = T d S - p d V ,因而可得d S = 0,为恒熵过程。 21.是非题: ⑴“某体系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以具有相同的熵值”,此话对否? ⑵“体系状态变化了,所有的状态函数都要变化”,此话对否? ⑶ 绝热可逆线与绝热不可逆线能否有两个交点? ⑷ 自然界可否存在温度降低,熵值增加的过程?举一例。 ⑸ 1mol 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V 1变到V 2,能否用公式: ???? ??=?12 ln V V R S 计算该过程的熵变? 22.在100℃、p 时,1mol 水与100℃的大热源接触,使其向真空容器中蒸发成 100℃、p 的水蒸气,试计算此过程的?S 、?S (环)。 23. ? ??? ??=?12ln V V R S 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 、?H 、?S 、?A 、?G 中何者为零? ⑴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 ⑵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⑶ 理想气体由(p 1,T 1)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 2,T 2)状态; ⑷ H 2和Cl 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 ; 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 ⑹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 25.a mol A 与b mol B 的理想气体,分别处于(T ,V ,p A )与(T ,V ,p B )的状态,等温等容混合为 (T ,V ,p )状态,那么?U 、?H 、?S 、?A 、?G 何者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 26.一个刚性密闭绝热箱中,装有H 2与Cl 2混合气体,温度为298K ,今用光引发,使其

结构化学第二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及答案(教学材料)

一、填空题 1. 已知:类氢离子He +的某一状态Ψ=0202/30)22()2(241a r e a r a -?-?π此状态的n ,l ,m 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平方为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在Z 轴方向分量为_________. 2. He +的3p z 轨道有_____个径向节面, 有_____个角度节面。 3. 如一原子轨道的磁量子数m=0,主量子数n ≤2,则可能的轨道为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在外磁场下,多电子原子的能量与下列哪些量子数有关( ) A. n,l B. n,l,m C. n D. n,m 2. 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况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l ,m ,ms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 (2,1,-1,-1/2) B. (0,0,0,1/2) C. (3,1,2,1/2) D.(2,1,0,0) 3. 如果一个原子的主量子数是4,则它( ) A. 只有s 、p 电子 B. 只有s 、p 、d 电子 C. 只有s 、p 、d 和f 电子 D. 有s 、p 电子 4. 对氢原子Φ方程求解,下列叙述有错的是( ). A. 可得复函数解Φ=ΦΦim m Ae )(. B. 由Φ方程复函数解进行线性组合,可得到实函数解. C. 根据Φm (Φ)函数的单值性,可确定|m|=0.1.2…………I D. 根据归一化条件1)(220=ΦΦΦ?d m π求得π21 =A 5. He +的一个电子处于总节面数为3的d 态问电子的能量应为 ( ). A.1 B.1/9 C.1/4 D.1/16 6. 电子在核附近有非零几率密度的原子轨道是( ). A.Ψ3P B. Ψ3d C.Ψ2P D.Ψ2S 7. 氢原子处于下列各状态 (1)ψ2px (2) ψ3dxz (3) ψ3pz (4) ψ3dz 2 (5)ψ322 ,问哪些状态既是M 2算符的本征函数,又是M z 算符的本征函数? A. (1) (3) B. (2) (4) C. (3) (4) (5) D. (1) (2) (5)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大气污染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 (1)r S ?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 ) (2)某一给定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不变,分离除去某生成物,待达到新的平衡,则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或浓度分别保持原有定值。 (- ) (3)对反应系统122()()()(),(298.15)131.3r m C s H O g CO g H g H K kJ mol θ -+=+?=。由于化学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 (4)上述(3)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v (正)增加, 逆反应速率v (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 (-) (5)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 (-) (6)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r m G θ?。 (+) (7)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 和O 2 能长期存在而不化合生成NO 。且热力学 计算表明22()()2()N g O g NO g +=的(298.15)0r m G K θ ?,则N 2 和O 2混合气必定 也是动力学稳定系统。 ( +) (8)已知4CCl 不会与2H O 反应,但422()2()()4()CCl l H O l CO g HCl aq +=+的 1(298.15)379.93r m G K kJ mol θ -?=-,则必定是热力学不稳定而动力学稳定的系统。 ( +)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 b )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2)某温度时,反应22()()2()H g Br g HBr g +=的标准平衡常数2410K θ-=?,则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反思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完成化学教学的目的和手段,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动手、动脑、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所以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把实验教学放在首位。中学化学实验相对来说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较少。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观察实验和做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已学的知识。做完实验的概括、小结等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以便构成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也未得到锻炼和培养。为了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特别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开端。化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实验教学浅谈几点做法。一、保证演示实验效果,使实验现象明显。如“科教版第三章氧气的制备分别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

物理化学傅献彩上册习题答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考题.:1. 一封闭系统,当始终态确定后:(a )当经历一个绝热过程,则功为定值;(b )若经历一个等容过程,则Q 有定值:(c )若经历一个等温过程,则热力学能有定值:(d )若经历一个多方过程,则热和功的和有定值。 解释:始终态确定时,则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可以确定,非状态函数则不是确定的。但是热力学能U 和焓没有绝对值,只有相对值,比较的主要是变化量。 2. 从同一始态A 出发,经历三种不同途径到达不同的终态: (1)经等温可逆过程从A→B;(2)经绝热可逆过程从A→C;(3)经绝热不可逆过程从A→D。 试问: (a )若使终态的体积相同,D 点应位于BC 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b )若使终态的压力相同,D 点应位于BC 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参见图 12p p (a) (b) 图 2.16 解释: 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一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和一经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当到达相同的 终态体积V 2或相同的终态压力p 2时,绝热可逆过程比绝热不可逆过程作功大,又因为W (绝热)=C V (T 2-T 1),所以T 2(绝热不可逆)大于T 2(绝热可逆),在V 2相同时,p=nRT/V,则p 2(绝热不可逆)大于 p 2(绝热可逆)。在终态p 2相同时,V =nRT/p ,V 2(绝热不可逆)大于 V 2(绝热可逆)。 不可逆过程与等温可逆过程相比较:由于等温可逆过程温度不变,绝热膨胀温度下降,所以T 2(等温可逆)大于T 2(绝热不可逆);在V 2相同时, p 2(等温可逆)大于 p 2(绝热不可逆)。在p 2相同时,V 2(等温可逆)大于 V 2(绝热不可逆)。 综上所述,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三种不同过程, 当V 2相同时,D 点在B 、C 之间,p 2(等温可逆)>p 2(绝热不可逆)> p 2(绝热可逆)当p 2相同时,D 点在B 、C 之间,V 2(等温可逆)> V 2(绝热不可逆)>V 2(绝热可逆)。 总结可知:主要切入点在温度T 上,绝热不可逆做功最小。

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重点内容概要 1、封闭系统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焓减小(?r H m <0)、熵增加(?r S m >0)都是有利因素。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方向要综合考虑系统的?r H m ?r S m 两个影响因素。 吉布斯等温方程式:?r G m =?r H m -T ?r S m (吉布斯函数定义 G=H-TS )将焓和熵两个因素统一起来。 2、熵 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统计热力学定义:S = kln Ω。 熵值与温度、聚集状态、分子结构有关(要求会利用规律比较熵值大小) 同物、同温:S(g)>S(l)>S(s) 同物、同状态:S(高温)>S(低温) 同温、同状态:结构相似时S(分子量大的)>S(分子量小的), 分子量相近时S(含原子数多的)>S(含原子数少的) S(完美晶体,0K)=0(热力学第三定律) 熵增加原理:?S (隔离)>0 —— 隔离系统过程自发性判据。 对于反应∑=B B B ν0 θ θνB m B B m r S S ,∑=? θ B m S ,——标准熵(可查298K 数据) 规定0),(,=+ aq H S m θ ≈?)(TK S m r θ)298(K S m r θ? (前提是温度改变物质的状态没变) 3、吉布斯函数 G=H-TS S T H G ?-?=?(等温条件下成立) 最小自由能原理:0?m r G 过程非自发,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0=?m r G 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热力学标志 =?)(T G m r B p p RT T G B B m r νθθ )/(ln )(∏+?Q RT T G m r ln )(+?=θ (该式中反应商的写法要特别注意:气体代相对分压,溶液代相对浓度,固体、液体不用代入。以计量系数(反应物-,生成物+)为指数连乘) 例如:MnO 2(s)+2Cl -(aq)+4H + (aq)=Mn 2+ (aq)+Cl 2(g)+2H 2O(l)(典型的反应) 4 2]/)[(]/)[(]/)[(]/)[(22θθθθc c c c p p c c Q H Cl Cl Mn +-+??= )298()298(,K G K G B m B f B m r θ θν∑?=? (因只有298.15K 的数据,所以该式只能计算298.15K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15.298(298)298()298(K S K K H K G m r m r m r θθθ??-?=? θθθm r m r m r S TK K H TK G ??-?≈?)298()( (使用该式计算要特别注意单位换算,前一项单位kJ.mol -1 ,而后一项T △S 单位一般为J.mol.K -1) (注意 m r G ?、 θ m r G ?两者的区别、应用、计算) 例如:判断反应的方向(一定T P 下) m r G ? θ m r G ?只能判断标准状态下反应的方向,可以估计一般状态下反应的可能性。以±40kJ.mol -1 为界限,若>+40kJ.mol -1反应自发的可能性极小,原因是即使能反应,反应进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篇一:化学实验教学反思通过对我校九年级化学实验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分析,探究了当前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等进行了反思。 1.实验设计能力差。从实验设计分析来看,部分学生实验整体设计意识差。多数学生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对仪器、药品的合理使用,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也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才修改完成。 2.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技能差。在实验考查具体动手操作时,九年级学生对于那些常用的仪器药品的实验操作,如液体的量取、药品的取用、气体的收集、试纸的使用、滴管的使用等都有不足之处。 3.缺乏探究性实验技巧。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和实验往往是最薄弱的。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生怕学生在实验中会有差错、闪失,不让学生亲自验证,通常只是将最佳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并对试剂的用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陈述得一清二楚,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开拓性思维的最佳场所和机会。 4.没有引导学生将实验与生活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应当引导学生方泛地开展对平时家庭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新教材提供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如石墨导电、生成炭黑、清洗餐具等,可以让学生在家动手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在课堂上结合自然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有些教师却不能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失去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机会。5、缺乏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教学技巧。长期以来,教师包办学生实验设计方案,觉得实验技能仅仅是操作技能,学生只要能动手操作就可以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所需要的观察、设计、数据处理等技能,这就势必会影响学生解决实验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二、改进今后实验教学的想法: 1、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知识与科学素养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创新、协作学习能力。每一堂实验课,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根据实验步骤和所需药品仪器;课堂上强调使用仪器的规范性,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错,对误差进行原因分析。 2、研究课标,充分理解化学实验在教学的作用。 3、研究科学探究的教学技巧和技术,使科学探究教学落到实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用PH试纸测日常生活用品如食醋、酱油、水果、牙膏、肥皂、洗洁精等的酸碱性;关心环境,测量雨水的酸碱度提倡绿色化学。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4、优化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的补充、优化,增加分级实验,让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总之,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对培养新型创造性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篇二:化学实验教学反思一、应适当增加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探究能力。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除做好铁锈的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外,还可增加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易做,现象明显。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处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的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mol理想气体在恒定压力下温度升高1℃,求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交换的功。解:理想气体n = 1mol 对于理想气体恒压过程,应用式(2.2.3) W =-p ambΔV =-p(V2-V1) =-(nRT2-nRT1) =- 1mol水蒸气(H2O,g)在100℃,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求过程的功。假设:相对于水蒸气的体积,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解: n = 1mol 恒温恒压相变过程,水蒸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应用式(2.2.3) W =-p ambΔV =-p(V l-V g ) ≈ pVg = nRT = 在25℃及恒定压力下,电解1mol水(H2O,l),求过程的体积功。

H2O(l) = H2(g) + 1/2O2(g)解: n = 1mol 恒温恒压化学变化过程, 应用式(2.2.3) W=-p ambΔV =-(p2V2-p1V1)≈-p2V2 =-n2RT=- 系统由相同的始态经过不同途径达到相同的末态。若途径a的Q a=,Wa=-;而途径b的Q b=-。求W b. 解: 热力学能变只与始末态有关,与具体途径无关,故ΔU a= ΔU b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Qa + Wa = Q b + W b ∴ W b = Q a + W a-Q b = - 始态为25℃,200 kPa的5 mol某理想气体,经途径a,b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途经a先经绝热膨胀到 -28.47℃,100 kPa,步骤的功;再恒容加热到压力200 kPa的末态,步骤的热。途径b为恒压加热过程。求途径b的及。

解:先确定系统的始、末 态 311106190200000 1529831485m ...P nRT V =××== 3210160100000 58 24431485m ...P nRT V V =××== = kJ .kJ )..(Q W U Δa a 85194225575=+=+=- 对于途径b ,其功为 kJ .J ..V Δp W b 93270619010160200000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4mol 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20℃, 求ΔH-ΔU 的值。 解:根据焓的定义

结构化学第二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及答案

结构化学第二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及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28284454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填空题 1. 已知:类氢离子He +的某一状态Ψ=0202/30)22()2(241a r e a r a -?-?π此状态的n ,l ,m 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平方为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在Z 轴方向分量为_________. 2. He +的3p z 轨道有_____个径向节面, 有_____个角度节面。 3. 如一原子轨道的磁量子数m=0,主量子数n ≤2,则可能的轨道为 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在外磁场下,多电子原子的能量与下列哪些量子数有关( ) A. n,l B. n,l,m C. n D. n,m 2. 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况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l ,m ,ms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 (2,1,-1,-1/2) B. (0,0,0,1/2) C. (3,1,2,1/2) D.(2,1,0,0) 3. 如果一个原子的主量子数是4,则它( ) A. 只有s 、p 电子 B. 只有s 、p 、d 电子 C. 只有s 、p 、d 和f 电子 D. 有s 、p 电子 4. 对氢原子Φ方程求解,下列叙述有错的是( ). A. 可得复函数解Φ=ΦΦim m Ae )(. B. 由Φ方程复函数解进行线性组合,可得到实函数解. C. 根据Φm (Φ)函数的单值性,可确定|m|=0.1.2…………I D. 根据归一化条件1)(220=ΦΦΦ?d m π求得π21 =A 5. He +的一个电子处于总节面数为3的d 态问电子的能量应为 ( ). A.1 B.1/9 C.1/4 D.1/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