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猪屠宰检疫(图文版)

生猪屠宰检疫(图文版)

第三节宰前检疫之杨若古兰创作

宰前检疫有别于兽医临床诊断,检疫人员对送宰畜禽应敏捷做到病、健隔离和分别屠宰.通常采取“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群体检查

将屠畜禽按产地或批次分组,或以圈为单位,进行“静、动、食”三大环节的检查.

1、静态观察

坚持屠畜在天然宁静的情况下,观察其精神形态,立、卧姿式,有没有咳嗽、气喘、呻吟或独立一隅等

景象.

2、动态观察

坚持屠畜在活动情况下,观察其有没有跛行、哈腰弓背,行走打晃、气喘咳嗽等异常情况.

3、饮食形态观察

坚持屠畜在饮食、饮水形态下,观察其有没有拒食、少食、采食方法异常,咀嚼吞咽有没有困难.同时应留意观察屠畜的排粪姿势及粪便色泽是否正常.

二、个体检查

经群体检查被剔出的病畜禽应逐一进行具体的临床检查,通常采取看、听、摸、检四种方法.

1、看

观察病畜的姿势、行为、被毛有没有光泽和无脱毛;皮肤、蹄、趾部、趾间有没有肿胀、丘疹、水泡或溃皮、脓肿等.检查可视粘膜是否充血、出血、郁血、贫血和黄染,并留意检查分泌物.

2、听

听取病畜的叫声、咳嗽声,借助听诊器听诊心音、肺部呼吸音和胃肠蠕动音.

3、摸

徒手触摸病畜的耳、角根和皮肤的温度,触摸体表淋凑趣的大小、硬度、外形及有没有脓肿.按压胸部和腹部有没有痛点,皮肤有没有疹块、结节和肿胀等.

4、检

检测体温,并对可疑患传染病的病畜进行针对性的血尿惯例检查,须要时还应进行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

第四节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是为了检出对人体无害或致病的肉品,以利于剔除、妥当处理.通常采取观察胴体和内脏的病理变更,须要时结合进行实验室检查,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肉品的质量.一、头部检验

猪的头部检验分两步操纵,第一步检查颌下淋凑趣.颌下淋凑趣位于下颌间隙,摆布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的前方;在倒挂的胴体,则位于颌下腺的下方.检验人员左手持检验钩

钩住放血口左边中部,向左拉开切口,右手持刀,从放血口向深手下方纵切,直至喉头软骨和下颌前端;然后在摆布下颌角内侧向下各作一平行切口,从切口的深部即可找到颌下淋凑趣.次要检验猪的咽性炭疽、结核和化脓.第二步检验咬肌,这一过程与胴体检验同步进行.先检查口、鼻、齿龈部位有没有口蹄疫或水泡病病变;然后检验人员左手持钩固定猪头,右手持刀,从摆布下颌角外侧沿着与咬肌纤维垂直的方向分别平行切开两侧咬肌.

次要检查有没有囊尾蚴,然后检查咽喉粘膜,会厌软骨和扁桃体.

图3-2 猪颌淋凑趣剖检术式图图3-3 猪咬肌剖检术式图

1. 咽喉头隆起

2. 下颌骨角

3. 颌下腺

4. 颌下淋凑趣

二、皮肤检验

皮肤检查常在宰前就已进行,宰后则对屠畜胴体作进一步检验.次要检验全身皮肤的完好性和色彩的变更,观察耳根、四肢内外侧、胸腹部、背部和臀部等处有没有充血、出血,有没有丘疹、痘疮和黄染等病变.

当发现有疑似传染病屠畜时,应立即给胴体打上标识表记标帜,不得解体.皮肤检核对于检出和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疾病有侧次要价值.同时应留意检验蹄部,观察蹄

冠、蹄趾间无水泡溃皮等.

三、内脏检验

1、心、肝、肺检验

(1)心脏检验

观察外菜,剪开心包摸,检查心包膜有没有炎症,心包液的数量、色彩、气味等有没有变更.检查心脏的大小,质地,心外膜有没有炎性渗出、创伤,心肌肉有没有寄生虫等;然后,在左边纵沟的左、右各1 ㎝处平行纵剖心脏,打开摆布房室,检查心内膜有没有溃疡、心内膜炎;乳头肌、腱孛有没有病变,特别应留意检查心瓣膛有没有增生、心肌内有没有寄生虫.

(2)肝脏检验

检查肝脏的外观、体积大小、硬度、边沿的厚度及色彩等性状.切开胆管,检查胆汁的色彩、黏稠度,有没有寄生虫、结石,胆囊粘膜有没有炎症.切开肝脏,检查切面的色彩,有没有隆突.

(3)肺脏检验

检查肺脏的外观、体积大小、弹性、色泽等.从会厌部开始切开回喉、气管和支气管,检查有没有炎症,出血等病变.在猪的肺脏检验过程中,应留意检查肺脏的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有没有浆液性炎症、胰变或突变,这是猪气喘病(要形体性肺炎)的特征病更.

2、胃、肠、脾检验

检查各自的外形、色泽,浆膜有没有水肿、出血、坏死和粘连等病变.检查脾脏有没有肿大、质地、梗死.

检查肠系膜上有没有细颈囊尾蚴.沿胃大弯切开胃,检查胃的内容物、胃壁的性状,有没有出血、炎症、坏死、溃疡和寄生虫;纵向剪开肠管,检查肠内容物,有没有炎症、出血、水肿等病变.最初检查肠和肠系膜淋凑趣,先观察外形,是否肿大,然后切开淋凑趣,检查切面有没有水肿,出血等病变.胃肠脾和肠系膜淋凑趣的检验,在帮忙诊断一些传染性疾病方面价值颇大.

四、胴体检验

1、普通检验

通常检查胴体的色泽、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骨及其断面、肋膜和腹膜有没有病变.

2、次要淋凑趣的检验

胴体上的淋凑趣检查,其次要对象是颈浅背侧淋凑趣、腹股沟淋凑趣和髂骨淋凑趣.须要时可增检颈后淋凑趣、髂下淋凑趣、腘淋凑趣.检查淋凑趣的大小、切面的病变,并结合其他组织的病变,综合进行病理学诊断.

(1)颈浅背侧淋凑趣

位于肩关节的前上方,肩胛骨横突肌和斜方肌的上面.胴体吊挂,可沿颈基部设一水平线,选中其中点向背脊移2

指处,以刀尖刺入并垂直向下切开颈部组织,在切口上端深部即可见到颈浅背淋凑趣.通过对其检查,主如果了解头部和胴体前半部被感染情况.

(2)腹股沟浅淋凑趣(母体上又被称为乳房淋凑趣)胴体侧挂,位于最初一乳头的偏上方约1—3 ㎝皮下脂肪层中部,检验人员用钩钩挂最初乳头稍上方皮下组织向外侧拉开,在脂肪组织层正中切开,即可见到该淋凑趣.通过对其的检查,次要了解胴体下腹壁、臂部及后肽等部被感染情况.图3-4 猪颈浅背侧淋凑趣地位示意图图3-5 猪腹股沟浅淋凑趣剖检术式图

1. 颈浅背侧淋凑趣 1. 检验钩着钩处

2. 剖检目的淋巴切口线 2. 腹股沟浅淋凑趣

(3)髂内淋凑趣和腹股沟深淋凑趣

位于稳髂深动脉起始部前方,额外动脉处附近.胴体吊挂,在最腰椎处度一水平线,再以倒数第一、第二腰椎之间为起点作不断线,两线以45°角订交,在夹角处沿直线切开脂肪层,髂外动脉,在腹自动脉与旋髂深动脉的夹角中,即可见到髂内淋凑趣;沿髂外动脉路径或在髂外动脉的夹角中可见到腹股沟深淋凑趣.这两种淋凑趣的检查,主攻手了解胴体后半部深层组织被感染及病缘由体表向深层蔓延情况.

(4)髂下淋凑趣

位于膝前皱褶内,髂结节上膝关节之间的股阔筋膜张肌前缘中部偏上的皮下.在最初乳头处用钩钩住全部腹壁组织向左上方牵引,流露腹腔,在腹腔后部见到耻骨断面和腹部膘层环绕肌薄肌及股内侧肌群,构成红色的半卵形肌肉区,在肌薄肌断面的腹侧下缘向肾上缘做滑切,肌阔筋膜张肌前缘.可见到髂下淋凑趣.

图3-6 猪髂内淋凑趣和腹股沟深淋凑趣分图3-7 猪髂下淋凑趣检验示意图

布剖检术式图1. 腹自动脉2. 髂内动脉3. 髂内动脉1. 剖检下刀处2. 肥膘3. 耻骨断

4. 髂外动脉

5. 髂内淋凑趣

6. 髂外淋面4. AB 切口线5. 由股薄肌构成

凑趣7. 腹股沟深淋凑趣8. 沿腰椎设的半圆形红色肌肉区

AB 线9. 剖检目的淋凑趣切口线10. 腹

下淋凑趣

(5)腘淋凑趣

腘淋凑趣有深、浅两组,次要检验对象为腘浅淋凑趣,位于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产蝗三角形凹陷处,跟腱后的皮下组织内.检验人员面对胴体的后肢跟结节,在跟腱上面的小窝(股二头肌与半腱肌末端之是的间隙)作一切口,约3.5 ㎝,从正中向外侧旁切至小窝边沿处,用刀垂直刺皮下,可见该

淋凑趣.也可在跟结节下小窝的下缘设一水平线,将其分成3 等分,在外1/3 处用刀尖垂直点刺,作一个3.5 ㎝的切面,即可流露腘淋凑趣.

(6)颈深后淋凑趣

位于胸膛入口处第一肋骨的紧前缘,接近胸骨,被斜方肌覆盖,切开组织即可见该淋凑趣.

3、腰肌的检验

固定胴体,用刀紧贴脊柱切开腰肌部位,使腰肌和脊柱分离.拉开腰肌,作3~4 条平行切口,细心检查腰肌切面上有没有寄生虫.

图3-8 猪腘淋凑趣剖检术式图图3-9 猪颈深后淋凑趣剖检术式图1. 腘淋凑趣2. 腓肠肌、股二头肌与1. 检验钩着钩处2. 颈深后淋凑趣

半腱肌订交处构成的浅窝3. 切浅窝

下沿设的水平线(AB)4. 剖检腘淋

凑趣切口线(CD)

4、肾脏检验

位于腹腔内腰椎两侧,其检查普通都在胴体上进行.检查人员用钩钩住肾盂部位,右手持刀沿肾脏边沿纵向划破肾包膜,然后将钩向外动弹并向左下方牵引,同时,用刀尖刺入肾包膜切口内,用刀反面向右上方排起肾包膜,肾包膜被完好剥离,流露肾脏,经而进行肾的概况和纵切面的检查.

五、旋毛虫检验

打开腹腔并取出内脏后,采纳两侧膈肌脚各15g,编上与胴体不异的编码送检.通常采取撕出肌膜肉眼观察后,剪取24 粒小片进行压片镜检.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五个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五个要点 一、报备程序 1、申报:生猪屠宰企业首先要向有关部门报备,详细提交受检猪场、屠宰场等必要信息; 2、确保兽药安全:生猪屠宰企业还必须确保它所使用的兽药均合法,从而减少污染; 3、检查记录:受检屠宰企业必须提交一份记录,证明其过去检查情况内部检查程序,证明其严格按照畜牧活动准则执行; 4、卫生设施:受检的生猪屠宰企业应确保其卫生设施、清洁设施及兽医处理设施能够很好地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5、工业卫生:生猪屠宰企业必须确保其工业卫生方面能够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确保食品安全。 二、畜牧监督 1、定期检查:生猪屠宰企业应定期对猪场及屠宰场进行检查,以证明其符合有关畜牧活动的安全准则; 2、检查和测试:生猪屠宰企业应进行定期检测和测试,以证明畜牧活动满足有关标准; 3、家具的安全:生猪屠宰企业要确保其家具安全,确保畜牧活动不会带来损害; 4、检查动物:受检生猪屠宰企业还需定期且彻底检查动物,确保其身体健康,不携带病原体;

5、保持记录:受检企业应尽可能保持检查记录,以便在政府部门的检查中提供准确数据。 三、检疫过程 1、禽流感病毒检测:首先要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以确认病毒未扩散给其他畜禽; 2、血清学检测:接着对生猪实施血清学检测,以确认它们没有携带病原体; 3、病毒样本检测:此外,冻肉或冻猪肝中携带的病毒样本也需要进行检测,以防止疾病蔓延; 4、生物学检测:同时进行生物学检测,找出可能携带病菌的动物; 5、环境检测:受检的生猪屠宰企业还应该负责环境检测,确保清洁卫生、没有污染可能。 四、消毒处理 1、畜禽接触部位:受检生猪屠宰企业应专门负责畜禽接触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2、工作场所:受检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实施定期清洁与杀菌消毒; 3、未熟肉:应采取有效消毒措施对相关猪肉进行杀菌处理,确保肉质新鲜、无污染; 4、设备:应采取有效消毒措施,确保有关屠宰设备清洁卫生; 5、囤积肉:下货前,受检企业应对囤积肉等进行消毒处理。

生猪屠宰后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后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 1 头部与体表检查 生猪屠宰后的头部检查有一定的复杂性,以猪下淋巴结为检查对象,解剖后在下颌角内侧平行深入,观察淋巴结,作为具体检查指标,主要查看淋巴结的形状、颜色是否正常,如果生猪的淋巴结出现充血、坏死、肿胀和腐烂等现象,以此可以确诊此猪已经感染疾病,屠宰需要谨慎。同时,应仔细检查生猪的皮毛,包括可能由猪瘟或猪肺病引起的丘疹和红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 酮体检查 屠宰生猪后,酮体检查以生猪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为检查对象。若组织出现出血、肿胀和渗出等都将视为异常现象,在屠宰后的生猪检疫中必须严格注意。同时,要做好生猪增生和病变的检查和判断,主要是腹股沟淋巴结检查和肩关节前路淋巴结检查等。 3 旋毛虫检查 在旋毛虫检查过程中,应对猪的腹部肌肉部位进行取样和检查,准确贴标后应撕掉隔离膜,并仔细观察肌纤维表面的特征。然后将肉样压碎成相同大小的肉颗粒,用显微镜进行检查与诊断,检查压片后是否有旋毛虫的存在,若出现旋毛虫,则严禁将其进入市场。 4 脏器组织检查 在屠宰后的生猪检疫中,应检查生猪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肝脏和肺脏等关键的脏器。检查猪的心脏时要密切观察猪心脏的颜色和质地等状态,以判断猪的健康状况。正常猪的健康心脏呈红色或浅棕红色,质地坚硬有弹性,无心包积液。猪的健康可以通过凝血状态和猪心脏血液的稀薄状态来判断。通过观察生猪的心脏状况,我们可以分析生猪是否患有猪丹毒和口蹄疫等重大流行疾病。在肝脏检查中,体积大小颜色、形状和有无出血点等作为检查指标。通过观察肝脏,我们可以分析猪是否有某种疾病。检查猪的肺脏,看其大小、弹性和出血用作观察猪病理变化的指标。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生猪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屠宰检疫. 2.检疫对象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 3.1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4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 4.1查证验物查验入场厂、点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4.2询问了解生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4.3临床检查检查生猪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4结果处理 4.4.1合格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生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 4.4.2不合格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5.检疫申报 5.1申报受理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2受理方式现场申报. 6.宰前检查

6.1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6.2结果处理 6.2.1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副伤寒等疫病症状的,患病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 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猪,视情况进行急宰. 6.3监督场厂、点方对处理患病生猪的待宰圈、急宰间以及隔离圈等进行消毒. 7.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猪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7.1头蹄及体表检查 7.1.1视检体表的完整性、颜色,检查有无本规程规定疫病引起的皮肤病变、关节肿大等. 7.1.2观察吻突、齿龈和蹄部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 ,剖开两侧下颌淋巴结,视检有无肿大、坏死灶紫、黑、灰、黄,切面是否呈砖红色,周围有无水肿、胶样浸润等. 7.1.4剖检两侧咬肌,充分暴露剖面,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7.2内脏检查取出内脏前,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脾脏、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肠炭疽.取出内脏后,检查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胃肠、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等. 7.2.1心脏视检心包,切开心包膜,检查有无变性、心包积液、渗出、淤血、出血、坏 死等症状.在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房室分界处纵剖心脏,检查心内膜、心肌、血液凝固 状态、二尖瓣及有无虎斑心、菜花样赘生物、寄生虫等. 7.2.2肺脏视检肺脏形状、大小、色泽,触检弹性,检查肺实质有无坏死、萎陷、气肿、水肿、淤血、脓肿、实变、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等.剖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气管、支气管.

生猪屠宰检疫(图文版)

第三节宰前检疫 宰前检疫有别于兽医临床诊断,检疫人员对送宰畜禽应迅速做到病、健隔离和分别屠宰。通常采用“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群体检查 将屠畜禽按产地或批次分组,或以圈为单位,进行“静、动、食”三大环节的检查。 1、静态观察 保持屠畜在自然安静的状况下,观察其精神状态,立、卧姿势,有无咳嗽、气喘、呻吟或独立一隅等 现象。 2、动态观察 保持屠畜在运动状况下,观察其有无跛行、弯腰弓背,行走打晃、气喘咳嗽等异常情况。 3、饮食状态观察 保持屠畜在饮食、饮水状态下,观察其有无拒食、少食、采食方法异样,咀嚼吞咽有无困难。同时应注意观察屠畜的排粪姿态及粪便色泽是否正常。 二、个体检查 经群体检查被剔出的病畜禽应逐个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通常采用看、听、摸、检四种方法。 1、看 观察病畜的姿态、行为、被毛有无光泽和无脱毛;皮肤、蹄、趾部、趾间有无肿胀、丘疹、水泡或溃皮、脓肿等。检查可视粘膜是否充血、出血、郁血、贫血和黄染,并注意检查分泌物。 2、听 听取病畜的叫声、咳嗽声,借助听诊器听诊心音、肺部呼吸音和胃肠蠕动音。 3、摸 徒手触摸病畜的耳、角根和皮肤的温度,触摸体表淋巴结的大小、硬度、形状及有无脓肿。按压胸部和腹部有无痛点,皮肤有无疹块、结节和肿胀等。 4、检 检测体温,并对可疑患传染病的病畜进行针对性的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 第四节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是为了检出对人体有害或致病的肉品,以利于剔除、妥善处理。通常采用观察胴体和内脏的病理变化,必要时结合进行实验室检查,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肉品的质量。一、头部检验 猪的头部检验分两步操作,第一步检查颌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左右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的前方;在倒挂的胴体,则位于颌下腺的下方。检验人员左手持检验钩钩住放血口左侧中部,向左拉开切口,右手持刀,从放血口向深部下方纵切,直至喉头软骨和下颌前端;然后在左右下颌角内侧向下各作一平行切口,从切口的深部即可找到颌下淋巴结。主要检验猪的咽性炭疽、结核和化脓。第二步检验咬肌,这一过程与胴体检验同步进行。先检查口、鼻、齿龈部位有无口蹄疫或水泡病病变;然后检验人员左手持钩固定猪头,右手持刀,从左右下颌角外侧沿着与咬肌纤维垂直的方向分别平行切开两侧咬肌。 主要检查有无囊尾蚴,然后检查咽喉粘膜,会厌软骨和扁桃体。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 1. 简介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是在生猪屠宰过程中,为了确保生猪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2. 检疫操作程序 2.1 检疫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检疫场所:检疫场所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设有相应的检疫设施和设备。 •确认检疫人员:检疫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准备检疫工具和设备:如体温计、注射器等。

2.2 检疫操作流程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动物入场检疫:生猪到达屠宰场时,首先进行入场 检疫,检查猪只的体温、外观和行为等指标,排除疾病或 异常情况。 2.手术宰杀前检疫:在手术宰杀前,对生猪进行再次 检疫,包括检查猪只的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标,确保安全 宰杀。 3.屠宰后检疫:宰杀完成后,对猪只进行屠宰后检疫,包括检查内脏器官、肉品表面等,排除潜在疾病。 4.检疫记录和报告:对每一头猪只的检疫情况进行记 录和报告,包括疾病检测结果和处理措施等。 2.3 检疫技术要求 在进行生猪屠宰检疫时,需要遵循以下技术要求: •专业知识和技能:检疫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猪只的健康状况。

•使用合格的工具和设备:使用准确可靠的体温计、 注射器等工具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疫操作,确保 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卫生防护措施:检疫人员必须遵循卫生防护措施, 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合理使用药品:对于检测出疾病的猪只,需要按照 规定使用药品进行治疗,保证猪只的健康和肉品的安全性。 3. 检疫操作的意义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的意义在于保证生猪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通过严格执行检疫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疾病,确保生猪产品的卫生安全。 4. 总结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是保障生猪产品安全和质量 的重要环节。通过遵循检疫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的生猪产品。同时,相关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要点 摘要:猪肉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和氨基酸,因此,保障猪肉质量是保障国家健康与安全的关键,因此,对猪肉进行严格规范的检疫,然后再投放到市场上,防止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现状,并着重论述了屠宰工艺、检疫技术,为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严格、规范的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确保了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屠宰;流程;生猪;要点;检疫 食品安全是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而猪肉是国家的主要食品之一。加强屠宰和严格的屠宰、检疫,确保进入市场、端到餐桌上的猪肉都是健康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重点是检验生猪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并按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置,以确保猪肉的安全、健康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健康、稳定的食品。 一、生猪屠宰检疫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屠宰检疫是否严格,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 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扶持,我国生猪的屠宰、检疫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肉类加工厂、派驻的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符合《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及《动物防疫法》,对生猪的屠宰、检疫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记录,及时完成工作记录。对检疫样品进行严格、标准化的检验和检查,科学、合理的保存,严格、合理地进行无害化处置,保证问题猪肉不流入市场。不会进入到老百姓的胃里,让老百姓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当前,我国生猪屠宰和检疫工作仍有很多问题,如检疫设施落后、部分检疫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容易出错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卫生检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 作者:谭宗成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2期 0?引言 生猪屠宰检疫,是以生猪为对象,于其屠宰前和屠宰后所开展的一种检疫活动。活体检查 是生猪屠宰前检疫的基本内容,依照规范程度通过有效方式来对生猪各部位进行检查是生猪屠 宰后检疫的主要内容。通过生猪屠宰检疫能够准确把握生猪的健康状况,便于有效防控生猪重 大疾病,为生猪肉制品安全提供保障。 1?屠宰前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 1.1?进入屠宰场前检疫 生猪屠宰前的检疫是非常必要的,在生猪进入屠宰场前,需掌握好检疫流程,并在实际工 作中加以规范落实。在生猪运送至屠宰地点后,需对生猪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包 括产地检疫、运输检疫等,之后检查生猪来源,确保检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在确定生猪来源后,审核其具体免疫期限,查明其健康状况。对于进入屠宰现场的生猪行为进行仔细检查,包 括动态行为与静态行为。在猪疫病流行的特殊条件下,待入屠宰场的生猪需持有非疫区证明, 这是有效防范生猪疫病的一种必要方式[1]。在进入屠宰场前的检疫过程中,要准确核对生猪数量,在发现异常情况的第一时间进行清查,以了解生猪运输的具体情况,并通过全面检查把握 现有生猪的健康状况,保证屠宰前检疫的有效性。 1.2?屠宰前检查 在对生猪进行屠宰前,要通过个体检查和留样检查确保生猪检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在生 猪屠宰前,要对新进生猪进行隔离观察和全面检查,切不可盲目进入屠宰流程。在生猪个体检 查过程中,以触、视、听等诊断方式进行体检,把握生猪的健康状况,必要情况下实施隔离检查,确认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其进入屠宰场猪圈内。在生猪屠宰前,需以体检合格的生猪为对 象实施留样检查,掌握好检查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密切观察生猪的动态,包括饮食、运动等,一旦生猪出现异常状况必须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处理,并以可视粘膜、口腔黏膜、 粪便等作为检查对象,对隔离生猪实施全面且细致的检查。 1.3?屠宰前复检 在生猪屠宰前做好复检工作,主要是通过再次检查确定猪群健康状况,这是生猪屠宰检疫 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确保生猪屠宰前复检的有效性,需结合生猪具体情况,在全面检查 的基础上,对生猪个体实施有侧重的检查,确保生猪屠宰前检疫合格,促进生猪顺利进入屠宰 阶段[2]。生猪屠宰前复检主要是相对于生猪体温而言的,通过体温再次检查,便于把握生猪在屠宰前的具体情况,进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由于运输环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猪的生理 状态,当生猪出现应激反应后,需结合生猪具体症状开展综合分析,以紧急屠宰对生猪进行处理,之后实施全面检疫,并依据生猪屠宰后检疫情况加盖相应的印章,以此证明生猪的健康状况,必要时实施无害化处理,以免细菌滋生或蔓延。 生猪屠宰前复检是一种特殊化工作,主要体现在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两方面,群体检疫以 猪群为对象,通过观察猪群具体动态来判断猪群的健康状况,常见指标包括饮食、饮水、呕吐、鸣叫等,猪群活动情况的观察通过驱赶方式实现,观察猪群中是否存在落单问题、排泄异常等,以此保证生猪屠宰前群体检疫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生猪屠宰前实施个体检疫时,主要是通过

生猪屠宰场检疫相关制度 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

生猪屠宰场检疫相关制度: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 __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屠宰场检疫相关制度 屠宰动物进场查验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动物进场查验工作,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驻场检疫人员负责屠宰动物进场查验工作,必须在动物入场前准时到岗。 第三条对进场动物严格执行索证制度,收缴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杜绝没有检疫证明动物入场。 第四条核对动物种类数量、检疫证明是否在有效期内、出证机关是否合法、是否有官方兽医签证。 第五条对猪、牛、羊核对是否佩带畜禽标识,对没有标识的动物严格按规定处理。 第六条对进场动物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范逐头进行临床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可进场。 第七条驻场检疫人员发现疑似染疫动物,要进行隔离观察,并按个体临床检查要求作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验,待确诊后按规定处理;发现染疫动物,应及时上报,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条运载工具进行清洗消毒后方可离场。

第九条驻场检疫人员应及时准确填写进场记录,并将当日检疫证明整理归档,记录保存两年,检疫证明保存一年。 待宰动物巡查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待宰动物巡查工作,确保待宰动物健康,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对待宰动物实行巡查制度,动物入场后每4小时巡查一次,正式屠宰前再做一次检查,合格的出具准宰通知单。 第三条待宰动物巡查工作由值班检疫人员负责,值班人员应逐圈逐头进行检查。 第四条值班检疫人员要对照动物进场登记台帐,认真检查待宰动物健康状态。 第五条加强对屠宰动物的监管,严防待宰动物注水以及注入其它有害物质等情况发生。 第六条对疑似染疫动物,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观察,待确诊后按规定处理。 第七条对染疫动物,应紧急隔离,及时报告,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条对巡查中发现因热、压、挤等物理因素造成动物濒死的,应立即通知屠宰场进行急宰,并督促屠宰场采取相应的无害化处理措施。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附件15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生猪屠宰检疫的检疫范围及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屠宰检疫。 2.检疫范围及对象 2.1检疫范围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规定的猪。 2.2检疫对象 口蹄疫、非洲猪瘟、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炭疽、猪丹毒、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 3.1进入屠宰加工场所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申报材料符合本规程规定。 3.3待宰生猪临床检查健康。 3.4同步检疫合格。 3.5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4.检疫申报 4.1申报检疫。货主应当在屠宰前6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急宰的可以随时申报。申报检疫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4.1.1检疫申报单。 4.1.2生猪入场时附有的动物检疫证明。 4.1.3生猪入场查验登记、待宰巡查等记录。 4.2申报受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由派驻(出)的官方兽医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4.3回收检疫证明。官方兽医应当回收生猪入场时附有的动物检疫证明,并

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动物检疫管理信息化系统。 5.宰前检查 5.1现场核查申报材料与待宰生猪信息是否相符。 5.2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内容实施检查。 5.3结果处理 5.3.1合格的,准予屠宰。 5.3.2不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按下列规定处理。 5.3.2.1发现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向农业农村部门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由货主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5.3.2.2发现病死猪的,按照《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等规定处理。 5.3.2.3现场核查待宰生猪信息与申报材料或入场时附有的动物检疫证明不符,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 5.3.3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生猪,可以急宰。 6.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猪的胴体及脏器、蹄、头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6.1体表及头蹄检查 6.1.1视检体表的完整性、颜色,检查有无本规程规定疫病引起的皮肤病变、关节肿大等。 6.1.2观察吻突、齿龈和蹄部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 6.1.3放血后脱毛前,沿放血孔纵向切开下颌区,直到舌骨体,剖开两侧下颌淋巴结,检查有无肿大、水肿和胶样浸润,切面是否呈砖红色,有无坏死灶(紫、黑、黄)等。 6.1.4剖检两侧咬肌,充分暴露剖面,检查有无囊尾蚴。 6.2内脏检查。 取出内脏前,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黏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脾脏、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肠炭疽。取出内脏后,检查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胃肠等。 6.2.1心脏。视检心包,切开心包膜,检查有无变性、心包积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淤血、出血、坏死等病变。在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房室分界处纵剖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完整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1.合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生猪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成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旳屠宰检疫。 2.检疫对象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3.检疫合格原则 3.1 入场(厂、点)时,具有有效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试验室疫病检测旳,检测成果合格。 3.4 履行本规程规定旳检疫程序,检疫成果符合规定。

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 4.1 查证验物查验入场(厂、点)生猪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旳畜禽标识。 4.2 问询理解生猪运送途中有关状况。 4.3 临床检查检查生猪群体旳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状况。 4.4成果处理 4.4.1 合格《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规定、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生猪送入待宰圈,不一样货主、不一样批次旳生猪不得混群。 4.4.2 不合格不符合条件旳,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 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送工具及有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5.检疫申报 5.1 申报受理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有关状况决定与否予以受理。受理旳,应当及时实行宰前检查;不予受理旳,应阐明理由。

5.2 受理方式现场申报。 6.宰前检查 6.1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行检查。 6.2 成果处理 6.2.1 合格旳,准予屠宰。 6.2.2 不合格旳,按如下规定处理。 6.2.2.1 发既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等疫病症状旳,限制移动,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汇报管理措施》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2 发既有猪丹毒、猪肺疫、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副伤寒等疫病症状旳,患病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群猪隔离观测,确认无异常旳,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旳,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3 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状况旳,按对应

生猪屠宰检疫(图文版)

第三节宰前检疫之阳早格格创做 宰前检疫有别于兽医临床诊疗,检疫人员对付收宰畜禽应赶快干到病、健断绝战分别屠宰.常常采与“集体查看”战“个体查看”相分散的要领. 一、集体查看 将屠畜禽按产天或者批次分组,或者以圈为单位,举止“静、动、食”三大枢纽的查看. 1、固态瞅察 脆持屠畜正在自然宁静的情景下,瞅察其粗神状态,坐、卧姿势,有无咳嗽、气喘、呻吟或者独力一隅等 局里. 2、动背瞅察 脆持屠畜正在疏通情景下,瞅察其有无跛止、直腰弓背,止走挨摆、气喘咳嗽等非常十分情况. 3、饮食状态瞅察 脆持屠畜正在饮食、饮火状态下,瞅察其有无拒食、少食、采食要领同样,咀嚼吞吐有无艰易.共时应注意瞅察屠畜的排粪姿态及粪便色泽是可仄常. 二、个体查看 经集体查看被剔出的病畜禽应逐个举止小心的临床查看,常常采与瞅、听、摸、检四种要领. 1、瞅

瞅察病畜的姿态、止为、被毛有无光芒战无脱毛;皮肤、蹄、趾部、趾间有无肿胀、丘疹、火泡或者溃皮、脓肿等.查看可视粘膜是可充血、出血、郁血、贫血战黄染,并注意查看分泌物. 2、听 听与病畜的喊声、咳嗽声,借帮听诊器听诊心音、肺部呼吸音战胃肠爬动音. 3、摸 徒脚触摸病畜的耳、角根战皮肤的温度,触摸体表淋凑趣的大小、硬度、形状及有无脓肿.按压胸部战背部有无痛面,皮肤有无疹块、结节战肿胀等. 4、检 检测体温,并对付可疑患熏染病的病畜举止针对付性的血尿惯例查看,需要时还应举止病理教战微死物教查看. 第四节宰后考验 宰后考验是为了检出对付人体有害或者致病的肉品,以好处剔除、妥擅处理.常常采与瞅察胴体战内净的病理变更,需要时分散举止真验室查看,经概括分解后决定肉品的品量. 一、头部考验 猪的头部考验分二步收配,第一步查看颌下淋凑趣.颌下淋凑趣位于下颌间隙,安排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的前圆;正在倒挂的胴体,则位于颌下腺的下圆.考验人员左脚持考验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1.合用围 本规程规定了生猪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成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合用于中华人民国境生猪旳屠宰检疫。 2.检疫对象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3.检疫合格原则 3.1 入场(厂、点)时,具有有效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试验室疫病检测旳,检测成果合格。 3.4 履行本规程规定旳检疫程序,检疫成果符合规定。

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 4.1 查证验物查验入场(厂、点)生猪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旳畜禽标识。 4.2 问询理解生猪运送途中有关状况。 4.3 临床检查检查生猪群体旳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状况。 4.4成果处理 4.4.1 合格《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规定、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生猪送入待宰圈,不一样货主、不一样批次旳生猪不得混群。 4.4.2 不合格不符合条件旳,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 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送工具及有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5.检疫申报 5.1 申报受理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有关状况决定与否予以受理。受理旳,应当及时实行宰前检查;不予受理旳,应阐明理由。

5.2 受理方式现场申报。 6.宰前检查 6.1 屠宰前2小时,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行检查。 6.2 成果处理 6.2.1 合格旳,准予屠宰。 6.2.2 不合格旳,按如下规定处理。 6.2.2.1 发既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等疫病症状旳,限制移动,并按照《中华人民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汇报管理措施》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2 发既有猪丹毒、猪肺疫、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副伤寒等疫病症状旳,患病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群猪隔离观测,确认无异常旳,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旳,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3 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状况旳,按对应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规程

生猪屠宰及分割检验检疫规程 一、宰前检疫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活猪进厂后、屠宰加工之前进行的检疫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进厂活猪、活猪待宰饲养、活猪付屠检疫。 2 职责 2.1质量管理部检疫员负责对进厂活猪、活猪待宰饲养、活猪付屠检疫、判 定,并对检疫、检验结果进行记录。 2.2记录:将检验结果记录在《生猪进厂检疫检查记录》上。 2.3对检验出的不合格品记录一式三份在《病害猪及产品处理通知单》。检 验人员在《病害猪及产品处理通知单》上签字,屠宰车间接收病害肉的人员签字后各留一份,另一份《病害猪及产品处理通知单》随病害肉一同转序。 2.4屠宰车间根据《病害猪及产品处理通知单》的处理结果进行计数(计量) 后,下一工序责任人在屠宰车间留存的通知单上签字后转交急宰间。2.5急宰间根据《病害猪及产品处理通知单》的处理结果、数量对病害肉进 行核实后,根据《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并保存好《病害猪及产品处理通知单》以便验证。 3 术语 本规程采用下列术语 3.1 畜:为进厂后的活猪。 3.2 畜产品:为未经加工熟制的肉、油脂、脏器、皮张、血液、毛(鬃、 尾、绒)、骨、蹄。 3.3畜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的疾病。

3.4产地检疫:畜在离开饲养地之前进行的检疫。 3.5消毒:用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病原体的措施。 3.6经营:从事畜、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活动,包括买卖、仓贮、运输、 屠宰、加工等。 4 进厂接收活畜的标准 4.1 活猪经营者应持有《畜禽产地检疫证明》或《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 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非疫区证明》。 4.2 进厂的活猪须带有免疫耳标。 4.3 经宰前兽医检疫,确定畜体健康无4.4规定的方准接收,并开具《准卸证》。 4.4 禁止接收下列活畜: A 封销疫区的; B 无产地检疫检验证明的; C 检疫检验证明不符合规定的; D 染疫、有害的; E其它不符合兽医卫生规定的。 5 兽医卫生检疫员的职责 5.1承担活畜进厂、仓储、付屠的防疫、检疫工作,并负责对圈舍、通道等 消毒的指导工作。 5.2在接收、待宰圈、付屠过程中,发现疑似病、残猪做出标记、及时分离 到隔离圈或急宰室急宰。(并出具急宰证明) 5 检疫范围与检疫对象 5.1检疫范围:进厂活猪。 5.2检疫对象:猪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是指口蹄疫、猪瘟、炭疽、狂犬病、猪传染性水疱病、猪丹毒、猪痢疾、猪肺疫、猪囊虫病、猪旋毛虫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 5.3根据屠畜疫病流行情况,酌情增加检疫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