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INA指南的修订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GINA指南的修订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GINA指南的修订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1)疾病名称进一步明确GINA 2017指南建议,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取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对老年和吸烟患者,临床上很难将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区分,很多患者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疾病特征。多中心研究显示,ACO 在20~44岁、45~64岁和65~84岁的患病率分别为1.6%、2.1%和4.5%。约20%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均可诊断为ACO,与单一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比,ACO发作频率更高、患者生命质量更差,肺功能下降更快,病死率更高。而原先所称的ACOS,并不是一种单一疾病,可能包括不同发病机制导致的多种疾病。为了避免将这种重叠认识为一种单一的疾病,GINA 2017指南建议,不再使用“ACOS”这一概念,并将这种重叠直接命名为ACO。鉴于此,GINA 2017指南提出,如诊断为ACO,推荐以治疗哮喘的方案作为起始治疗,ICS通常应联合LABA和/或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而LABA 不能单独使用。

(2)进一步明确肺功能检测频率GINA 2017指南中指出,肺功能评估应在诊断或治疗时进行;控制及治疗3~6个月后应评估个人最佳第1秒呼气容积,并且定期检测。对于如何定义“定期检测”这一词汇,GINA 2017指南给予了答案:大多数成人患者应至少每1~2年检测一次肺功能;

有急性发作和肺功能降低等症状的高危患者,肺功能检测频率应更高;儿童患者也应根据哮喘严重程度和临床病程增加肺功能检测频率。

(3)增加了针对呼出气一氧化氮的附加信息GINA 2017指南强调,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不能作为哮喘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嗜酸性粒细胞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湿疹等疾病均可导致FeNO 水平的升高,但嗜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并不升高。此外,在吸烟、支气管痉挛和过敏的早期反应中,FeNO水平均降低;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FeNO 水平既有升高也有下降。同时,GINA 2017指南不推荐使用FeNO来指导治疗,并建议谨慎判读单个时间点的FeNO 结果。而由于缺乏长期安全性数据,GINA 2017指南并不推荐基于FeNO 来对哮喘患者应用ICS进行治疗。此外,过敏患者的FeNO水平升高,已被GINA 2017指南添加至哮喘发作的独立预测因子列表中。

(4)治疗方案总的来说,相较于GINA 2016指南,新版指南未在哮喘治疗方案的推荐上进行太大的更新,仍强调ICS是哮喘治疗的基石,ICS/LABA维持缓解治疗是中重度哮喘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对于第三阶段患者,首选控制药物为低剂量的ICS+LABA。对于第四阶段患者而言,首选控制药物为中等/高等剂量的ICS+LABA。在缓解治疗方面,GINA 2017指南推荐使用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其中第三、四、五阶段的患者除可按需要使用SABA外,还可使用低剂量ICS/福莫特罗作为缓解药物。荟萃分析显示,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维持缓解治疗时严重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最低;与低剂量ICS单药治疗相比,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维持治疗可使严重哮喘发作的风险下降

56%。对于第五阶段患者,可添加白介素-5药物治疗。对于第二阶段患者降级治疗时,添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能对患者有帮助,但按需使用ICS 和SABA作为降级方案的证据不足。当给哮喘患者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时,应当告诉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睡眠障碍、食欲增加、反流、情绪变化。至今尚无高质量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可以改善哮喘控制或减少哮喘发作。慢性鼻窦炎患者使用鼻用激素可能减少鼻部诊治,但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5)哮喘的降级治疗GINA 2017指南明确哮喘降级治疗的目的及条件。降级治疗的目的是:探寻对于患者最小最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患者继续规律使用控制药物。而哮喘控制良好达3个月,且肺功能稳定方可考虑降级治疗,不建议停药ICS。同时,GINA 2017指南还对降级治疗中的一些事项进行了提示,包括:降幅太大或太快,即使症状仍控制良好,仍可能增加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完全停用ICS能显著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有荟萃分析显示,与持续ICS治疗相比,完全停用ICS患者的哮喘发作风险是持续ICS治疗患者的2.35倍。

(6)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GINA 2017指南关注了患者的自我管理问题,认为有效的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具体措施包括:自我检测症状和/或肺功能、填写哮喘书面行动计划、定期复诊,其中书面行动计划是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部分。GINA 2017 指南建议,所有哮喘患者均应填写哮喘行动计划,以便患者和医生早期发现哮喘恶化的迹象;行动计划应包含何时及如何使用缓释和控制药物、口服激素及在症状

未能缓解时如何寻求医疗帮助;哮喘迅速恶化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行动计划主要基于患者症状或呼气峰流速值的检测结果。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 一、背景 全球哮喘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澳大利亚、瑞典、美国以及中国的研究,都显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进展,哮喘的患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发达国家儿童哮喘的患病,高于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城市的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乡村。2000年,我国进行了儿童哮喘率的调查,显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重庆的儿童哮喘患病率最高,为3.34%,而患病率最低的是我国的拉萨,仅为0.52%。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也就是GINA方案,为我们给出了一个全球哮喘的预防与治疗的指导。GINA方案,是在全球范围内,治疗哮喘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每两年都会有更新。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由全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医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发行,在2004年,也进行了第二次的修整。 二、儿童哮喘的诊断与治疗name="02" id="02"> (一)哮喘的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儿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病因 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过敏)炎症,炎症使气道呈现高反应状态(即呼吸道对各种理化及生物刺激因子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敏感及强烈的反应),并在一定促发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易感者气道痉挛即哮喘发作。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这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过敏)炎症的结果是气道粘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泌增中、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加上管腔内粘液栓阻塞是哮喘发作的重要机制。 (三)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 1. 易患因素 每个人会有不同的体质,特应性的体质,也就是过敏体质的人是哮喘发作的易患因素。 2. 致病因素 (1)室内致敏原

GINA指南的修订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GINA指南的修订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1)疾病名称进一步明确GINA 2017指南建议,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取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对老年和吸烟患者,临床上很难将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区分,很多患者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疾病特征。多中心研究显示,ACO 在20~44岁、45~64岁和65~84岁的患病率分别为1.6%、2.1%和4.5%。约20%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均可诊断为ACO,与单一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比,ACO发作频率更高、患者生命质量更差,肺功能下降更快,病死率更高。而原先所称的ACOS,并不是一种单一疾病,可能包括不同发病机制导致的多种疾病。为了避免将这种重叠认识为一种单一的疾病,GINA 2017指南建议,不再使用“ACOS”这一概念,并将这种重叠直接命名为ACO。鉴于此,GINA 2017指南提出,如诊断为ACO,推荐以治疗哮喘的方案作为起始治疗,ICS通常应联合LABA和/或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而LABA 不能单独使用。 (2)进一步明确肺功能检测频率GINA 2017指南中指出,肺功能评估应在诊断或治疗时进行;控制及治疗3~6个月后应评估个人最佳第1秒呼气容积,并且定期检测。对于如何定义“定期检测”这一词汇,GINA 2017指南给予了答案:大多数成人患者应至少每1~2年检测一次肺功能;

有急性发作和肺功能降低等症状的高危患者,肺功能检测频率应更高;儿童患者也应根据哮喘严重程度和临床病程增加肺功能检测频率。 (3)增加了针对呼出气一氧化氮的附加信息GINA 2017指南强调,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不能作为哮喘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嗜酸性粒细胞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湿疹等疾病均可导致FeNO 水平的升高,但嗜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并不升高。此外,在吸烟、支气管痉挛和过敏的早期反应中,FeNO水平均降低;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FeNO 水平既有升高也有下降。同时,GINA 2017指南不推荐使用FeNO来指导治疗,并建议谨慎判读单个时间点的FeNO 结果。而由于缺乏长期安全性数据,GINA 2017指南并不推荐基于FeNO 来对哮喘患者应用ICS进行治疗。此外,过敏患者的FeNO水平升高,已被GINA 2017指南添加至哮喘发作的独立预测因子列表中。 (4)治疗方案总的来说,相较于GINA 2016指南,新版指南未在哮喘治疗方案的推荐上进行太大的更新,仍强调ICS是哮喘治疗的基石,ICS/LABA维持缓解治疗是中重度哮喘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对于第三阶段患者,首选控制药物为低剂量的ICS+LABA。对于第四阶段患者而言,首选控制药物为中等/高等剂量的ICS+LABA。在缓解治疗方面,GINA 2017指南推荐使用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其中第三、四、五阶段的患者除可按需要使用SABA外,还可使用低剂量ICS/福莫特罗作为缓解药物。荟萃分析显示,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维持缓解治疗时严重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最低;与低剂量ICS单药治疗相比,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维持治疗可使严重哮喘发作的风险下降

重磅!2022最新哮喘指南更新,要点都在这里

重磅!2022最新哮喘指南更新,要点都在这里*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文梳理GINA 2022哮喘指南更新关键内容! 在2022年5月3日第二十四个“世界哮喘日”这天,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终于迎来了2022版更新(GINA 2022)。此次更新内容是近些年来最丰富的一次,共包含24个要点,今天就带大家梳理一下此次更新的关键内容。 小编认为,最重大的更新是部分哮喘患者(部分阶梯治疗1~2级的患者)不需要天天吸入激素了,按需吸入激素比规律吸入激素更好,具体情况如何?请看下文! Part 1 哮喘和新冠肺炎 从GINA 2021开始新增了哮喘和新冠肺炎的相关内容,GINA 2022指出,控制良好的轻中度哮喘患者发生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并未增加。但是,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治疗和住院的重症哮喘患者发生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更高。 可以看出,哮喘控制良好很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 Part 2 轻度哮喘的定义 此前,人们更多的是关注重症哮喘或重度哮喘的定义,往往忽视了轻度哮喘。重症哮喘的定义已被广泛接受并用于临床实践,但是轻度哮喘定义的实用性和相关性并不明确。患者和临床医生往往认为“轻度哮喘”没有风险且不需要接受治疗,殊不知高达30%的哮喘死亡病例发生在不常出现症状的哮喘患者中。 因此,GINA 2022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轻度哮

喘”一词,如需使用,则应提醒患者警惕重度哮喘急性加重的风险以及接受含ICS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Part 3 哮喘的诊断与评估 GINA 2022对哮喘的诊断流程图进行了更新(图1),新版流程图强调诊断方法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是否已经接受控制性药物治疗(表1)。 图1 GINA 2022哮喘诊断流程图 表1 已经接受控制药物治疗的患者确诊哮喘的步骤

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观察及预防意义研究论文(共6篇)

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观察及预防意义研 究论文(共6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长期、持续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药物,其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抑制病情的进展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严格执行医嘱,方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反之,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差,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

期间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20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照相仿(P>),对比研究具有可行性。 方法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常规抗感染、抗炎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普米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0)200~1600μg/d,2~4次/d,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吸入82激动剂予以配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病情监测和生活指导,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临床护理工作内容予以补充,给予更为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开展健康宣教活动,由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支气管哮喘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同时向患者介绍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法、步骤、目的和预期效果,告知患者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增加患者对其的了解程度,消除心中的顾虑。增进护患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护理人

哮喘GINA指南解读

哮喘GINA指南解读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和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哮喘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在不 断地改进和完善。为了更好地治疗哮喘,世界卫生组织(WHO)提 出了全球哮喘协会主席会议(GINA)指南,旨在全面提高哮喘的 防控水平。那么,什么是GINA指南?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对 于怎样治疗哮喘,我们该怎样进行实践操作呢?接下来,我们将 来一一解读这些内容。 什么是GINA指南? GINA指南是准确及时地治疗哮喘的权威指南,它的全称是“全 球哮喘协会主席会议指南”,它包含了由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论证,基于现有医学证据的哮喘管理方案。GINA指南简化了平时哮喘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管理手段,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直接地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好地治疗哮喘。 GINA指南的主要内容

GINA指南主要包含了哮喘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诊断、管理和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诊断,因为一个正确的诊断能为治疗哮喘提供正确的指导,有效地减少哮喘症状的出现。 诊断 在GINA指南中,建议医生要对患有哮喘症状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并对他们的过去健康状况、遗传和环境因素进行考虑。此外,指南还提醒医生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史、查看相关的体征和症状,如呼吸音、皮肤、鼻腔和喉咙等等。在这些调查工作完成后,医生还可以考虑进行肺功能检测,就是让患者进行肺气量测定,通过测定数据进行哮喘的评估。 现代肺部检查工具大致分为三类: X射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是,在GINA指南中,强烈建议医生使用合成函数检测(spirometry)来诊断哮喘,因为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可以在并不会加重哮喘症状的情况下快速检测出肺功能异常。此外,这种检测方法也经过了严格的科学验证,所以在现代肺部检查中非常重要。 管理

2021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更新,这10大要点需知道!

2021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更新,这10大要点需知 道! 作者:小布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作为全球哮喘防治的重要指南,2021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GINA 2021)终于更新啦!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深入解读此次GINA指南更新的要点,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1 轻度哮喘 在哮喘分级方面,GINA没有区分所谓的“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哮喘”,而是将其统一定义为轻度哮喘,即通过“按需使用低剂量ICS-福莫特罗”能够得到良好控制的哮喘。

此前认为每周出现两次或更少症状的患者不会从ICS中受益。临床实践表明,这些患者仍然面临严重急性加重的风险,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含ICS的治疗来降低。 因此,GINA 2021将此类患者统一定义为,需要使用低剂量ICS-福莫特罗的轻度哮喘。 2 重症哮喘的定义 关于重症哮喘的名称和定义,国内外各大指南均未统一。 此次,GINA 2021更新的重要一点在于,明确了重症哮喘的定义:即使用大剂量ICS-长效β2激动剂(LABA,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仍未得到控制的哮喘,或者需要大剂量ICS-LABA才能维持控制

的哮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重症哮喘的定义,咱们来看看“未控制哮喘”和“难治性哮喘”的概念。 未控制哮喘包括以下一种或两种情况: •症状控制不佳(频繁发生症状或使用缓解药物、活动受限、因哮喘夜间憋醒)。 •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的频繁急性加重(≥2次/年)或需要住院的严重急性加重(≥1次/年)。 难治性哮喘则是指使用中到大剂量ICS或维持剂量OCS联合第二种控制药物(通常是LABA)仍未得到控制的哮喘,或者需要使用大剂量OCS以控制症状和减少急性加重风险的哮喘。 GINA指出,未控制哮喘或难治性哮喘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吸入器使用不正确,治疗依从性差,吸烟或合并其他疾病,或者诊断不正确

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简介

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简介 作者:何权瀛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4-09-26 自2002年起,GINA报告每年更新一次。与2013年相比,2014年新版的GINA具有以下几个新的改进。 ⑴哮喘定义的更新。提出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核心内容是症状和呼气流量的变异性。 ⑵强调应尽可能确立哮喘的诊断以尽量减少哮喘治疗中的不足与过度,并提出特殊人群如何确立哮喘诊断的建议,包括已接受治疗的患者。 ⑶提出若干可用于评估哮喘症状控制和引发不良后果危险因素的实用工具。 ⑷提出一套完整的哮喘管理路径,承认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基本作用,还提出了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不同的不断变化的危险因素、患者自身的选择偏好以及实际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的框架。 ⑸在考虑实施升级治疗前应考虑并提出某些常见问题,包括吸入用药技术不正确、依从性不佳,强调应充分利用现有药物达到疗效最大化。 ⑹对哮喘进行持续管理,通过制订哮喘活动书面计划早期开始哮喘自我管理,若可能,进而延伸到初级护理管理和急性期护理乃至随访。 ⑺为使推荐意见有效适用于不同保健系统、可行治疗方案、社会经济条件、健康文化水平及种族,GINA2014进行了策略更新。 此外,新版文件中还包括以下两个新章节。 ⑴关于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患者管理的文件,首次单独发表于2009年。GINA2014整合这部分内容,意味着其涵盖了全年龄段哮喘诊断和管理。 ⑵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综合征(ACOS)的诊断,为GINA和COPD全球创议(GOLD)共同参与的一个项目,并由两个委

员会共同发布。 哮喘的定义、描述和诊断 哮喘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常见特征是慢性气道炎症。其定义是具有呼吸症状病史,包括喘息、气短、胸部发紧和咳嗽,症状及程度可随时间变动而变化,并伴可变性气流受限。 哮喘诊断应根据特有的症状类型和可变性气流受限证据,通过支气管舒张剂可逆性试验或其他试验加以证实。若可能,在开始实施控制性治疗前提供哮喘诊断证据。治疗后再证实哮喘诊断通常很难。 哮喘的评估 包括症状控制、不良预后风险及治疗问题。 症状控制的评估包括白天和夜间哮喘症状的频率、缓解药物使用频率及活动受限情况。症状控制不良致患者难以忍受是未来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但即使哮喘症状控制很好,也须评价患者未来发作的风险、发生固定气流受限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 可识别的未来发作危险因素包括:既往1年内≥1次的哮喘加重史,依从性差,吸入用药技术不正确,肺功能差,吸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哮喘诊断一旦确定,肺功能测定是提示未来发作风险的最有用工具。哮喘确诊并开始治疗后3~6个月都应记录肺功能结果,以后也应定期检测。若症状与肺功能结果不一致应进一步研究。症状控制不良与哮喘加重控制不佳可能具不同影响因素,可能须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哮喘严重性的评估常须回顾性地了解控制症状和哮喘加重所需的治疗水平。重要的是区别严重哮喘和因吸药技术不正确和(或)依从性不良造成的哮喘控制不佳。 治疗哮喘达到症状控制和减少未来发作风险 哮喘管理的长期目标是达到良好症状控制并将未来哮喘发作的风险、发生固定气流受限和治疗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有效的哮喘管理需要患者个人(或父母/照料者)及保健护理人员共同参与。 向保健护理人员提供教育沟通技巧可增加患者满意度,达到更好保健效果,减少保健资源消耗。还应考虑患者接受、处理和理解基本

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解读

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解读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9月刊 专题讨论 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解读 儿童哮喘的定义及诊断 -------------------------------------陈育智 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韩忠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盛锦云 婴幼儿哮喘的诊断和早期干预-----------------------------洪建国 儿童哮喘的临床控制及其监测-----------------------------吴谨准 高度重视影响哮喘的相关性疾病及因素-----------------尚云晓 儿童哮喘的定义及诊断 陈育智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很多国家哮喘发生率超过10%;中国儿童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例如北京0~14岁儿童哮喘的发生率在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从0.78%上升到2.06%,增加了1.6倍。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共同组织专家撰写《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它在不断地更新哮喘治疗与控制的观念。2006年新版GINA指南又对哮喘的诊断、治疗及管理作了更新,现简述如下。 l 定义

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这些症状发作通常与肺内广泛存在但变异较大的气流阻塞有关,后者可自发或经治疗后缓解。 2 诊断 哮喘的诊断通常可根据患儿的症状及病史确定。患儿出现喘息并有以下症;吠时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每月多于1次的频繁喘息发作,运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非季节变化性喘息和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儿童的“感冒”反复“发展到肺部”或持续10d以上才缓解,症状在接触刺激物(如化学气雾剂、花粉、烟雾、毛皮动物、气温变化等)时出现或加重,服用抗哮喘药物后症状减轻。 2006年GINA将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分成3种类型: (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喘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肺的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 (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 这些儿童有典型的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特应性体质,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症状—般持续至学龄期,但有相当部分患儿在11岁时仍然有症状。喘息的原因在2岁前大多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关,部分与2~5岁期间其它病毒,特别是鼻病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国内最新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指导意见。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2年)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指南"是在我国2022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22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

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

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引言 中国哮喘防治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权威的哮喘防治建议,促进对哮喘患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持续管理。本文档为2023修订版第三版,继续遵循简化策略,不涉及法律复杂事项,提供短小精悍的内容。 诊断 1.哮喘诊断应基于病史、症状和肺功能测试。病史应包括哮喘特征性症状、家族史和过敏史。 2.症状评估应根据日常活动受限程度、夜间症状、急性发作等进行。 3.肺功能测试应包括肺活量和峰流速的测定,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 分级与治疗 1.根据哮喘控制水平进行治疗分级:间断型、轻度持续型、中度持续型和重度持续型。每个分级对应相应的治疗方案。

2.治疗目标为达到哮喘症状控制和肺功能恢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哮喘自我管理计划,进行合理的日常生活和环境调控。 患者教育和持续管理 1.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教育,包括哮喘知识普及、用药指导和哮喘自我管理的培训。 2.患者应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3.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群体的哮喘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急性发作和治疗 1.急性哮喘发作的识别标志包括呼气性喘鸣、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 2.紧急治疗包括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快速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口服或静脉药物。 3.紧急治疗后应及时转归到常规治疗,并进行长期控制和持续管理。

综述和总结 本文档为2023修订版第三版的中国哮喘防治指南,主要涵盖 了哮喘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强调了患者教育和持续管理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应根据指南提供精准、规范的医疗服务,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和有效管理哮喘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注意:以上内容为总结,具体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请参考正式 的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2023年哮喘防治指南

2023年哮喘防治指南 简介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哮喘。2023年哮喘防治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最新的防治指导,以帮助管理和控制哮喘病情,提高生 活质量。 哮喘的定义和症状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为气道炎症、气道过敏、 气道痉挛和气道高反应性增强。哮喘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和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加重,严重时 可导致生命威胁。 哮喘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1. 遗传因素:哮喘有家族聚集的趋势,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哮喘,个体的患病风险会增加。因此,有家族史的人需加强自我防护,尽量避免与哮喘触发因素接触。 2.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室内有害气体和二手烟等环境因素是 引起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污染区域居住的人应减少户外 活动时间,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 过敏原:常见的哮喘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家居宠物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居住环境,避免与过敏原接触等。 哮喘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1.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怀疑患有哮喘的人,应及早就医进行 确诊和治疗。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次数。 2. 药物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治疗包括舒利迭、布地奈德、激 素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需在医生的 指导下使用。 3. 支气管扩张剂:可以通过放松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气道,减 轻哮喘症状。常见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沙丁胺醇、孟鲁司特等。 4. 防止诱因:哮喘患者需注意并避免接触诱发症状的物质,如 过敏原、冷空气、剧烈锻炼等。

哮喘的自我管理和注意事项 1. 研究病情监测:哮喘患者应研究监测自身病情,掌握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及时发现异常并向医生报告。 2. 使用哮喘控制器:哮喘控制器是哮喘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可通过记录症状、用药情况等数据,帮助医生评估病情。 3. 预防感染:哮喘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定期接种疫苗,注意预防感染。 结论 2023年哮喘防治指南提供了针对哮喘预防和治疗的最新指导,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哮喘病情。通过合理使用药物和积极预防,患者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掌握病情监测和预防感染的方法。

最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青少年哮喘管理解读

最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青少年哮喘管理解读 摘要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和生理迅速发育的关键阶段,其哮喘管理与儿童时期和成人时期不同,需进一步关注青少年哮喘的诊断和管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22(GINA 2022)更新了青少年重症哮喘评估和治疗的内容。现对GINA 2022中与青少年哮喘的诊断、评估、初始治疗及方案调整、重症哮喘管理和青少年哮喘自我管理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为临床工作中青少年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以期提高青少年哮喘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青少年;哮喘;全球哮喘防治创议;解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和成人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和生理的迅速变化影响青少年哮喘的管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22(GINA 2022)更新了青少年重症哮喘的评估和治疗内容,所提及的青少年年龄范围为12~18岁[1]。现对GINA 2022中与青少年哮喘评估及治疗相关的内容进行解读,为青少年哮喘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青少年哮喘的疾病负担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指出,10~14岁的哮喘患病率为4.10%,患

病人数估计为26 308 483例;15~19岁的哮喘患病率为3.00%,患病人数估计为18 591 623例[2]。我国持续性哮喘控制情况研究发现,12~16岁哮喘患儿的未控制率为20.4%,远高于2~3岁患儿的11.9%[3]。2016年至2020年我国《死因监测数据集》显示共328例儿童和青少年死于哮喘,其中10~19岁哮喘患者占55.49%[4]。哮喘和年龄≥10岁也是致死性严重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5]。因此,对于青少年哮喘的诊断和管理仍需更多的关注。 2、青少年哮喘的诊断与评估 GINA 2022强调使用哮喘控制药物对诊断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诊断流程。准确诊断是哮喘实现良好控制的前提。 2.1 青少年哮喘的诊断GINA 2022指出应根据是否接受哮喘控制治疗选择不同的诊断流程。在未接受哮喘控制治疗的患儿中,初始诊断基于呼吸道症状的特征表现和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呼吸道症状的特征表现也可见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初始诊断时应尽可能获得支持哮喘诊断的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的依据。青少年哮喘患者能够配合进行常规肺功能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流速(PEF)监测及气管激发试验以获得相应的客观证据,判断标准可参考成人哮喘的诊断标准[6]。对既往缺乏充分哮喘诊断依据但已使用控制药物治疗的患儿,应通过客观检查确定哮喘诊断,诊断流程应根据症状及肺功能情况决定,可参考GINA 2022中的诊断流程,见表1。研究显示,25%~35%曾在初级医疗机构诊断为哮喘的成人患者其诊断无法得到证实[1]。 2.2 青少年哮喘的评估方法GINA 2022强调在进行症状评估时,需明

课程回顾丨解读2016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课程回顾丨解读2016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来源丨医学界呼吸频道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正在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在我国既往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15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报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由我国哮喘学组数十位专家集体讨论和重新修订了2016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旨在为全国呼吸学界的同道提供指导性文件,以适应当今哮喘防治工作的需要。 本次直播,周新教授主要就哮喘流行病学、哮喘评估方法、重症哮喘及特殊类型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等内容,更新后哮喘长期(阶梯式)治疗方案,哮喘升级或降级治疗的推荐要点,并对急性发作如何处理、怎样提高治疗依从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错过直播的朋友们不要急,现小编将课程回顾带给大家,干货满满,精彩同样不容错过哦~ 1 哮喘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哮喘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目前亚洲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11.9%,西欧10年间哮喘患者增加了十倍。我国哮喘患者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CARE研究显示,我国14岁以上患病率为1.24%,从80年代以来哮喘患病率增加了60%以上。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尽管我国近年来哮喘控制率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 哮喘诊断标准 哮喘主要分为典型哮喘和非典型哮喘,有各自的诊断标准。 典型哮喘诊断标准

■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 200ml; (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非典型哮喘主要分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和隐匿性哮喘,定义分别为: ■ 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咳嗽。 ■ 胸闷变异性哮喘 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胸闷。 ■ 隐匿性哮喘 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3 哮喘评估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 尽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均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要能够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为使哮喘诊断治疗工作规范化,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也于1993年和1997年议定和修订了中国的哮喘防治指南,促进了防治水平的提高。 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 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 ①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 ②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 ③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因其均具有平喘作用,常称为平喘药,临床上根据他们作用的主要方面又将其分为: (一)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除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2次/周),应该配合长期规律应用吸入激素。此类药物有数十个品种,可分成三代。①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②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酚丙喘宁(fenoterol)等,作用时间4~6小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③第三代:新一代长效的选择性β2激动剂,如(salmeterol)、福米特罗(Formoterol)和丙卡特罗(procaterol)等。 1、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也能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抑制介质的释放。但长期应用可引起β2-受体功能下调和气道反应性增高,因此,经常需用β2激动剂者( 2、茶碱类:茶碱类除能抑制磷酸二脂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外,同时具有腺苷受体的拮抗作用;并能促进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是目前常用的治疗哮喘的药物之一。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品种有氨茶碱、茶碱、羟丙茶碱、二羟丙茶碱、恩丙茶碱等。可以口服和静脉用药。口服药有普通剂型和缓释放型(长效)。缓释放型茶碱血药浓度平稳,有利于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但起效时间较长。 口服氨茶碱一般剂量每日5~8mg/kg,缓释放茶碱每日8~12mg/kg。静脉给药主要应用于重危症哮喘。首次注射剂量为4~6mg/kg而且应缓慢注射,注射时间应大于15min,静脉滴注维持量为每小时0.8~1.0mg/kg,每日用量一般不超过750mg~1000mg。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佛山市中医院呼吸科陈伟云 概述 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国至少有2千万左右的哮喘患者,全世界有1亿5千万人患有哮喘。近年哮喘的发病率仍逐年上升,尤其是儿童。因此,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哮喘的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2,10) 哮喘的本质 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本质。 不管哪种类型的哮喘,哪一期的哮喘,都表现为多种炎症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在气道的浸润和聚集。 多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网络,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收缩、粘液分泌增多、血管渗出增多。 病因 宿主因素 个体对哮喘或特异质的遗 传易感性 气道高反应性 性别 种族 环境因素 过敏原 吸入或饮食 职业性吸入物 感染 病毒、细菌、原虫 吸烟 药物:β-R阻滞剂如心得 安 哮喘有哪些诱因? 包括:室尘螨(成虫、分泌物、尸体)、恒温动物,如猫、狗、鸟(皮屑、毛发、羽毛、羽绒制品);蟑螂;蚕丝;花粉;真菌;香烟烟雾;燃煤、烧柴、煤油炉烟、烹饪油烟;二氧化硫、

氨气;涂料、汽油、油漆气味;灭虫药气雾(DDV)、蚊香、来苏水;化妆品(香水、发胶、爽身粉);冷空气;气候骤然变化等等。 哮喘的临床表现 症状 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 经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或可自行缓解 经常在凌晨或夜间发作 特殊的哮喘类型 咳嗽变异性哮喘 Cough Variant Asthma(CVA) 以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 运动性哮喘 Exercises Induced Asthma (EIA) 运动时出现哮喘发作 阿司匹林不耐受性哮喘 Aspirin Induced Asthma(AIA )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 定义与概况:咳嗽型哮喘又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儿童中CVA患病率为0.77%~5.0%,儿童慢性咳嗽中12%~27%属于本病。 发病机理: 支气管粘膜肿胀,刺激气道上皮下的咳嗽受体,通过迷走神经反射途径引起咳嗽。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高于典型哮喘患者,CVA平均年龄35岁,15%CVA年龄>50岁。 2、多数有个人、家庭过敏疾病病史。 3、春秋季节易反复发作,发作常有诱因:运动,冷空气,上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源。 4、症状为胸闷、持续刺激性干咳,少数伴有咽痒、流涕,症状多在运动后或夜间清晨发 作,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以至数年。 5、应用抗生素,止咳药无效,但应用平喘、抗过敏、糖皮质激素有效。 6、过敏源皮试阳性,痰中EOS增多,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阳性 诊断 1、典型症状,持续3周以上干咳,尤其是夜间、清晨干咳 2、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PEF昼夜波动率测定 3、试验治疗 4、除外其它疾病 峰速仪(PEF) 峰速仪是一种测量呼气峰流速(即最高呼出气流速度)的简易仪器,它对确定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估都很有价值。而且,它对评估,监测哮喘的严重程度,制定哮喘患者的个性化阶梯式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峰流速仪体积小,轻便,价格便宜。 哮喘的诊断 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 诱因:变应原、冷空气、感染、运动,等 上述症状可自行或经支气管舒张剂缓解 呼吸功能至少下列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支气管哮喘管理和预防

支气管哮喘管理和预防 (针对成人和5岁以上的儿童) GINA 2009修订 目录 前言 关于哮喘,我们知道什么? 诊断哮喘 表1 这是哮喘吗? 根据控制水平对哮喘进行分类 表2 哮喘控制水平 哮喘管理的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建立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伙伴关系 表3 维持哮喘控制的行动计划内容示例 第二部分发现危险因子并减少接触 表4 避免接触常见变应原和污染物的策略 第三部分评估、治疗和监测哮喘 表5 基于哮喘控制的管理方法 表5A 基于哮喘控制的管理方法:5岁及以下儿童 表6 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估算等效剂量 表7 用于监测哮喘治疗的问题 第四部分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表8 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 哮喘管理的特殊问题 附录A:哮喘药物一览表——控制性药物 附录B:哮喘联合治疗 附录C:哮喘药物一览表——缓解症状药物。 1 前言 哮喘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证据表明过去20年哮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在儿童当中尤为明显。编写哮喘防治全球创(GlobalInitiativefor Asthma,GINA)的目的在于增进卫生工作者、公共卫生行政部门和普通公众对哮喘的认识,通过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提高预防和管理哮喘的水平。GINA提出了

一个哮喘的科学报告,鼓励指南的普及和实施,并提倡哮喘研究的国际性合作。 哮喘防治全球创议建立了一个针对大多数哮喘患者取得并维持哮喘控制的工作框架,这一框架可以根据当地医疗卫生系统和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哮喘防治全球创议的基础上可以制作适合当地情况的哮喘教育工具,如卡片、基于电脑的学习项目。 哮喘防治全球创议系列出版物包括: ✓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006) 哮喘管理的科学资料和推荐意见 ✓哮喘管理和预防的袖珍指南(2006) 适用于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者的患者医疗信息的摘要 ✓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的袖珍指南(2006) 适用于儿科医生和其他卫生保健工作者的患者医疗信息的摘要 ✓关于哮喘,你和你的家庭能够作什么 2、关于哮喘,我们知道什么? 不幸的是……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有3亿人罹患哮喘。哮喘的发病率还在增加,尤其是在儿童。 幸运的是……哮喘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疾病能够取得良好控制。只要哮喘取得控制,哮喘患者就能够: ✓没有烦人的夜间和白天的症状 ✓只使用很少的或完全不需要缓解性药物 ✓能够享有富有活力的、建设性的生活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免于严重的哮喘发作 ●哮喘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特别是在夜间和凌晨。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慢性发炎的气道的反应性增高,当气道暴露于各种危险因子时,由于支气管收缩、黏液栓形成和气道炎症,引起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 ●诱发哮喘症状的常见危险因子包括:接触变应原(如来自屋尘螨、动物皮毛、蟑螂、花粉和霉菌的变应原),职业性激发物质,吸烟,呼吸道(病毒)感染,运动,剧烈的情绪波动,化学性刺激物,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断剂)。 ●旨在取得和维持哮喘控制的药物治疗的降阶梯方案应当考虑到治疗的安全性、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取得哮喘控制所需的费用。 ●哮喘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是发作性的,但气道炎症始终存在。 ●对许多患者而言,必须每天使用控制性药物以预防症状,改善肺功能,预防急性发作。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最全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最全版)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3、2008和2016年三次修订了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作为指导性文件对于推动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是在我国既往哮喘防治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由我国哮喘学组数十位专家集体讨论而重新修订。本指南旨在为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水平,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哮喘的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二、流行病学

(一)哮喘的患病率 根据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Study]结果显示,采用标准哮喘问卷(哮喘定义为受调查者自报曾被医生诊断为哮喘,或调查前12个月有喘息症状)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哮喘患者达 3.58亿,患病率较1990年增加了12.6%。亚洲的成人哮喘患病率为0.7%~11.9%(平均不超过5%),近年来哮喘平均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在中国,由于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的抽样方法以及对哮喘的定义差异,不同的调查得出的结果差异较大。例如,2010—2011年在我国7个行政区8个省市进行的“全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China Asthma and Risk factors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study,CARE研究),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入户问卷调查,共调查了164 215名14岁以上人群。哮喘的诊断是基于病史、完整的医疗记录,包括过去的1年中有哮喘症状或哮喘药物治疗历史。不典型或通过筛查问卷提示为疑似诊断者,由流调负责单位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峰流速变异率测定,并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和(或)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明确诊断。结果显示,我国14岁以上人群医生诊断的哮喘患病率为1.24%,新诊断的哮喘患者占26%。吸烟、非母乳喂养、肥胖、宠物饲养、一级亲属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症以及本人患有过敏性鼻炎、湿疹均为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