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3)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五章总体布局 (4)

第六章建设用地规划 (8)

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5)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第九章空间景观规划 (22)

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4 第十一章旅游规划.. (29)

第十二章岸线利用规划 (30)

第十三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1)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45)

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49)

第十六章分期建设和发展时序 (55)

第十七章远景发展构想 (57)

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57)

第十九章附则 (59)

附表 (59)

第一章总则*

第 1 条修编目的

*本《文本*图集》中带有下划线的条款为强制性规划内容。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韶关市未来发展的要求,促进韶关市社会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对《韶关市区总体规划(1995-2015)》(以下简称本规划)进行修编。

1

第 2 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7年修正)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

《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韶关市区总体规划(1995-2015)》

韶关市人民政府《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第 3 条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实现区域与城市共同进步的基本前提。

社会和谐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固有宗旨和根本动力。在面对城市与区域之间及城市内部各部分之间有等级差距拉大、矛盾深化的发展趋势时,这也理所当要作为规划的基本原则加以重申。

可持续发展原则——韶关的丰富资源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注重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韶关的后来者留下发展的可能性是今日韶关人必须承担的使命。

保护环境、生态优先的原则——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山水风光是韶关发展的天赋支撑平台,保护好青山碧水是增强韶关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第 4 条规划范围

为了使城市规划能着眼全局,对韶关市区发展建设进行整体协调,有效调控,特将韶关市区(含浈江、武江、曲江三区)行政区范围以及桂头机场相关地域划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2856km2。

桂头机场相关地域指桂头机场用地及桂头机场与韶关市区连接道路沿线100m宽度范围内用地。城市规划区准确范围界线参见相关图纸。

同时,根据韶关城市建设发展实际,参照基础行政界线划定市区范围内约1150km2地域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第 5 条规划重点

5-1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

5-2确定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和发展时序。

第 2 页共62 页

5-3为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提供空间规划保障。

5-4充分发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的空间效益。

5-5空间建设和保护的法定化。

第 6 条地域名词界定

市区:韶关市下辖浈江、武江、曲江三区的行政管辖范围。

中心城区:在规划区范围内,规划期内集中成片发展达较大规模的全部城市建设区,包括主城区和各城市组团。

主城区:与两个新(西联)、老(小岛)城市中心区集中连片发展的城区范围,包括北面的五里亭、十里亭片区,不包括向东越过京广线的韶大组团。

第7 条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

参见《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已单独编制并报批)

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8 条城市发展战略

8-1 实施区域中心地位提升战略,强化城市的区域中心功能,带动区域发展。

8-2 实施产业集聚与创新战略,通过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全面优化升级。

8-3 实施城市魅力营造战略,注重城市特色形象的树立,延续传承多样化发展的文化特色,不断提高韶关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8-4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建设山、水、城相宜相生的和谐环境。

第9 条城市发展目标

把“粤北中心、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山水名城、和谐韶关”作为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等中心城市功能,强化韶关在粤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完善城市的区域中心服务功能。

第 3 页共62 页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10 条城市性质

粤北和粤湘赣边界地区的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区域交通、物流和旅游服务的中心;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第11 条城市规模

至2020年规划期末,规划韶关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30.0km2。

城市规模列表

人口(万人)建设用地(km2)人均建设用地(m2/人)现状72.5 78.3 108

规划130 130.0 100

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12 条城市发展方向

以西南向为城市重点发展方向;南向和东向为城市次重点发展方向;北向为城市协调和控制发展方向。第13 条城市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心五组团。由小岛和西联组合构成含芙蓉山绿心的城市未来主城区,曲江、韶大、白土、龙归、茨姑塘五个组团围绕主城区扇形展开。

13-1主城区

主城区是包含行政中心、商贸中心、客运枢纽等功能的综合组团,城市人口85万人,建设用地77km2。

构建新、老双核集成的中心主城区,对外是区域客运交通枢纽,对内是行政中心、商贸中心,成为韶关中心城区服务最完善的综合组团。

13-2曲江组团

曲江组团是包含旅游服务、货运枢纽、产业基地等功能的综合组团,城市人口22万人,建设用地24 km2。

在坚持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促进以韶钢为龙头的重型产业集聚,着力发展大南华旅游区。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为重点,建设副中心级的曲江组团。

13-3韶大组团

韶大组团是包含教育基地、物流基地等功能的综合组团,城市人口12万人,建设用地11 km2。

以教育基地和物流基地双重目标为发展重点,建设城市文化副中

第 4 页共62 页

心。加快加强该组团重要地段的用地规划控制。重点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园区配套服务。

13-4龙归组团

龙归组团是包含物流基地等功能的产业组团,城市人口6万人、建设用地7 km2。

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产业和物流业,成为韶关发展的新增长点,配合西联新区、白土组团等拉动韶关城市重心的南移。13-5茨姑塘组团

茨菇塘组团是产业组团,城市人口2万人、建设用地6 km2。

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越性,有选择地吸纳珠江三角洲向山区转移的低污染、低水耗、大运量加工产业,注重相关关联产业的集聚,形成相对独立、产业链完善的加工工业园区。规划开发要重视丹霞山景区的保护要求。

13-6白土组团

白土组团是产业组团,城市人口3万人,建设用地5 km2。

以产业组团建设为重点,加强组团与其他各城区的交通联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设施,通过建立规划开发控制体系引导和促进组团发展。

第14 条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控制

14-1 规划将“一心五组团”划分为总共十三个分区单位进行开发强度控制,分别是主城区内的小岛、岛北、西联、西河、东河、十里亭、沐溪、韶南八个分区单位和曲江、韶大、龙归、茨姑塘、白土五个组团分区单位。

14-2 规划主要针对分区综合强度以及居住用地、商业办公用地、工业用地三种类型土地开发提出控制要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指标参照居住用地实施,文化娱乐用地指标参照商业办公用地实施,仓储用地指标参照工业用地实施。规划对绿地、体育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其他公共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不进行分区级开发控制要求,由下位规划实施规划控制。

14-3 同一分区内,公共服务中心、交通重要节点、大型绿地周边土地开发强度适度递增;历史风貌保护区、景观视廊控制区、安全控制区范围内以及生态保护用地周边强度适度递减。

第15 条主城区开发控制要求

主城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为1.2,人口容量为85万人。

15-1小岛分区

小岛分区是主要城市商业中心区,规划以人口疏散为主,人口主要迁移方向为岛北、西联分区。

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2.5、平均建筑高度

第 5 页共62 页

30m、人口容量为3万人。重点控制三江沿岸、帽峰山周边、中山公园周边、历史风貌保护区范围内及周边用地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控制帽峰山、中心公园相关重要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小岛分区原则上不新增居住用地,现状居住用地改造结合功能更替进行。

小岛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2.5,建筑基准高度30m。15-2岛北分区

岛北分区是小岛居住功能和旅游服务功能的延伸。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0.9、平均建筑高度10m、建筑密度25%、人口容量为5.5万人。重点控制黄岗山周边、浈江沿岸用地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

岛北分区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8,建筑基准高度10m,基准建筑密度25%。

岛北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8,建筑基准高度10m。15-3西联分区

西联分区是城市未来新中心,是展现中心城市特征的主要场所。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 1.4、平均建筑高度20-25m、建筑密度25%、人口容量为23.5万人。重点控制北江沿岸、芙蓉山周边、武广客运站周边用地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控制芙蓉山相关重要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西联分区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2,建筑基准高度20m,基准建筑密度25%。

西联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2.0,建筑基准高度25m。15-4西河分区

西河分区是现状城区规模最大的居住分区,未来发展以填充和完善为主。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1.1、平均建筑高度15-20m、建筑密度25%、人口容量为23万人。重点控制两江沿岸、沙湖公园周边、芙蓉山与城区衔接处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控制芙蓉山相关重要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西河分区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0,建筑基准高度15m,基准建筑密度25%。

西河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5,建筑基准高度20m。15-5东河分区

东河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1.0、平均建筑高度10-30m、平均建筑密度30%、人口容量为15万人。重点控制韶关火车站周边、京广线沿线、莲花山与城区衔接处等的开发强度,控制莲花山相关重要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东河分区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2,建筑基准高度20m,基准建筑密度30%。

东河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2.0,建筑基准高度30m。

东河分区工业用地以韶冶为主,兼有临近京广线的部分用地。工业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5,建筑基准高度8m,基准建筑密度30%。

第 6 页共62 页

15-6十里亭分区

十里亭分区是主城区内的主要工业片区之一。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 1.0、平均建筑高度10-20m、建筑密度25%-40%、人口容量为12万人。重点控制武江沿岸和黄岗山周边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

十里亭分区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5,建筑基准高度20m,基准建筑密度25%。

十里亭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 1.0,建筑基准高度15m。

十里亭分区工业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6,建筑基准高度8m,基准建筑密度40%。

15-7沐溪分区

沐溪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1.1、平均建筑高度10-20m、建筑密度25%-40%。

沐溪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0,建筑基准高度15m。

沐溪分区工业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8,建筑基准高度10m,基准建筑密度40%。

15-8韶南分区

韶南分区是城市主城区内的高教特色片区。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0.8、平均建筑高度10m、建筑密度25%、人口容量为3万人。重点控制北江沿岸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

韶南分区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8,建筑基准高度10m,基准建筑密度25%。

韶南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8,建筑基准高度10m。第16 条五组团开发控制要求

16-1曲江组团

曲江组团是城市副中心级综合组团。组团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0.9、平均建筑高度10-20m、建筑密度25%-30%、人口容量为22万人。重点控制马坝人遗址、南华寺周边、马坝河沿岸等用地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控制马鞍山周边用地的建筑高度。

曲江组团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0,建筑基准高度15m,基准建筑密度25%。

曲江组团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5,建筑基准高度20m。

曲江组团工业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4,建筑基准高度8m,基准建筑密度30%。

16-2韶大组团

韶大组团是城市副中心级综合组团,以高教文化为特色。组团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1.1、平均建筑高度10-20m、建筑密度30%-40%、人口容量为12万人。重点控制韶关大学与望城岭周边以及韶赣高速公路出入口与城区衔接部分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

第7 页共62 页

韶大组团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0,建筑基准高度15m,基准建筑密度30%。

韶大组团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5,建筑基准高度20m。

韶大组团工业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8,建筑基准高度10m,基准建筑密度40%。

16-3龙归组团

组团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1.0、平均建筑高度10-20m、建筑密度25%-40%、人口容量为6万人。重点控制石王山景观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龙归组团住宅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5,建筑基准高度20m,基准建筑密度25%。

龙归组团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0,建筑基准高度15m。

龙归组团工业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8,建筑基准高度10m,基准建筑密度40%。

16-4茨姑塘组团

组团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0.7、平均建筑高度8-15m、建筑密度30%-40%、人口容量为2万人。重点控制五马归槽景观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茨姑塘组团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0,建筑基准高度15m,基准建筑密度30%。

茨姑塘组团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 1.0,建筑基准高度15m。

茨姑塘组团工业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6,建筑基准高度8m,基准建筑密度40%。

16-5白土组团

组团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0.9、平均建筑高度10-15m、平均建筑密度30%-40%、人口容量为3万人。

白土组团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0,建筑基准高度15m,基准建筑密度30%。

白土组团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0,建筑基准高度15m。

白土组团工业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8,建筑基准高度10m,基准建筑密度40%。

第六章建设用地规划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第17 条规划原则

17-1 开发与更新并重原则

17-2 资源利用优化与控制原则

17-3 组合供给、综合保障原则

第8 页共62 页

17-4 建设和谐社区原则

第18 条规划布局

规划远期城市居住用地33.8km2,占建设用地的26.0%,人均居住用地26m2。

城市居住用地划分为10个综合居住区和2个产业配套居住区。

各分区居住用地、人口一览表

片区名称用地面积(hm2)基准容积率

规划居住

人口(万

人)主城区

小岛35 2.5 3

西河600 1 23

东河335 1.2 15

岛北235 0.8 5.5

十里亭240 1.5 12

西联570 1.2 23.5

韶南95 0.8 3 城市组团

龙归120 1.5 6

白土95 1 3

曲江630 1 22

韶大370 1 12

茨菇塘55 1 2 总计3380 - 130

第19 条居住发展定位与引导

19-1小岛片:逐步疏散过密人口,改善老城的居住质量,严格控制新的住宅项目建设。

19-2西河片:优化现状建设用地,完善居住配套设施;适量建设经济适用房。

19-3东河片:以城市更新改造为主,结合现状,整合用地。

第9 页共62 页

19-4岛北片:积极引导片区北拓,吸纳小岛迁出人口,加强房地产开发,全面提升居住质量。

19-5十里亭片:完善配套设施,实现旧城更新。

19-6西联片:城市未来中心区内的居住发展区,城市未来重点推动的战略性居住发展区,新城市居住形象的主要载体。

19-7曲江组团:配合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质量,实现旧城更新。

19-8韶大组团:依托高等教育,提供高质量配套居住。

19-9韶南片:远期发展的相对独立新居住片区,山水特色突出。

19-10龙归组团:以新增产业配套功能为主,结合原镇区居住,具有一定综合功能。

19-11白土组团、茨菇塘组团:产业配套居住功能区,吸纳产业人口就近居住。

第20 条保障性住房规划

20-1根据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地段选择原则,规划韶关保障性住房以安排在西河、东河、岛北、西联、龙归、韶大和曲江等片区内为主。武江、浈江、曲江三区分别承建40%、40%和20%的保障性住房。

20-2西河、曲江等片区的保障性住房规模较大,规划原则上采用分散多点式布局,每个点的规模不宜过大。

保障性住房规划一览表

片区名称

保障性住房用

地面积(km2)

保障性住房建

筑面积(万m2)

保障性住房

(万套)主城区

小岛- - -

西河0.70 100 1.5

东河0.70 100 1.5

岛北0.77 80 1.1

十里亭- - -

西联0.70 100 1.5

韶南- - -

城市

组团

龙归0.19 30 0.4

白土- - -

曲江0.70 100 1.5

韶大0.51 80 1.1

茨菇塘- - -

总计 4.27 590 8.6

第21 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21-1商业服务设施

由市场调节配置,由分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统一安排,加以控制引导。

21-2教育设施

小学取70名/千人,用地17.6~21.8m2/学生。

第10 页共62 页

中学取初中35名/千人,高中35名/千人,其中普通高中20名/千人,用地22~28.8m2/学生。

幼儿园按每4000-6000人口规模6-9个班、用地0.6-1hm2/班的要求配置。

21-3其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有关规定配置。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22 条公共活动中心体系规划

与中心城区“一心五组团”的空间结构相适应,城市公共中心的规划结构呈“二主、二副、多级”的结构模式。

22-1二个主中心

西联——城市新核心:是韶关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城市增长点的所在。建成多功能复合的综合性城市中心,主要承担包括城市行政中心、现代商业商务中心、信息中心、体育中心和景观中心在内的多种职能。

小岛——城市原中心:建设以城市更新、功能提升为主,整合现状,改善环境质量,强化小岛的传统商业职能,使之区域性的传统商业零售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更新改造同时要注重小岛内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

22-2二个副中心

曲江城市副中心:结合原曲江区中心发展形成的综合职能中心,包括行政办公、商业商务、信息文化、医疗教育和旅游服务等。以旅游服务为特色,承担相应市级中心的职能。

韶大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市级文化教育科研中心。完善行政办公、商业商务等其它职能,形成功能综合的城市副中心。

22-3多级次中心

城市片区公共中心:主要包括龙归、白土、茨姑塘三大城市组团的公共中心。其职能分为日常生活和管理公共服务、产业服务职能,可按其用地结构分开设置服务区。

居住区/功能区公共中心:结合城市居住区/功能区的布局来选址。第23 条各类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将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成两种类型: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营利性公共设施用地。其中公益性用地为强制性规划内容,必须严格控制;营利性用地为指导性规划内容,有一定的兼容性。

23-1行政办公设施

至规划期末,达到人均2.1m2行政办公用地的建设规模;总办公用地规模约2.73km2,占建设用地的2.1%。

23-1-1行政办公(公益性)

在西联新区布置新的市级行政中心,将小岛的原市级行政中心改

第11 页共62 页

造成区级行政中心;浈江、武江和曲江三区分别在原有行政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改建;龙归、白土和韶大片区的管理中心建设依托城市组团的开发而深入。

23-1-2商业办公设施(营利性)

遵重市场规律,加以控制和引导。西联新区布置商务办公中心,形成韶关的核心商务中心区;小岛、曲江和韶大设置次级商务中心。

23-2商业金融设施(营利性)

至规划期末,韶关市的商业金融设施的总建设用地规模为6.50km2,占建设用地的5.0%。

形成“市级—次级—城市组团级—居住区级”四级商业设施体系。

23-2-1市级商业中心

小岛:优化现有商业结构、丰富传统商业业态、提升商业氛围,形成城市传统的零售商业中心。

西联:城市新的商业中心,由括现代新兴商业设施、商务设施组成,形成韶关市的核心商务金融中心。

23-2-2次级商业中心

在曲江和韶大组团建设次级商业中心,主要满足两大城市组团自身的需求。商业设施的配置注重综合化、多样性。

23-2-3城市组团级商业中心

将龙归、白土、茨姑塘三大城市组团的商业中心定位为城市组团级商业中心,主要满足组团内部的生活需求,并向周边村镇辐射。

23-2-4居住区级商业中心

合理划分居住区,以服务的可达性为原则布置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主要为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23-3文化娱乐设施(公益性为主)

至规划期末,文化娱乐设施的用地规模为2.34km2,占总建设用地的1.8%。

形成“西联-韶大”文化双中心的结构。西联的文化设施定位以大众化、时尚化和娱乐性为特色。韶大文化中心以文化、教育和科研为特色。

在小岛、曲江、龙归、白土等城市片区设置区级文化中心,完善居住区级的文化娱乐设施配套。形成完整的“市-区-居住区”三级文化设施体系。

23-4体育设施(公益性为主)

至规划期末,韶关市的体育用地规模为1.04km2,占总建设用地的0.8%,人均体育用地0.8 m2。

在西联中心区新建市级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池等设施;扩建西河群众体育广场,新建浈江、武江、曲江的区级体育场馆。

完善居住区级体育设施的配套建设。将企业和学校内的体育场馆纳入到城市体育场馆的统筹范畴内。

23-5医疗卫生设施(公益性为主)

第12 页共62 页

至规划期末,韶关市的医疗卫生用地规模为1.04km2,占总建设用地的0.8%,人均医疗卫生用地0.8 m2。

规划期末共设立12家综合医院。除现有粤北人民医院、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韶关市铁路医院、韶关市红十字会医院、武江区人民医院、浈江区人民医院、曲江区人民医院设立为综合性医院外,西联、曲江、韶大、龙归各增设一处综合医院。韶钢原有医院扩建为综合医院。

完善专科医院,在西联新建一所眼科专科医院。

完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西联新区成立120急救指挥中心。加强各片区医院的急救服务,将急救半径控制在8km 以内,保证接到报警后,救护车可在15分钟内到达患者身旁。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西联新区设立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区社区医疗设施建设结合居住用地设置;旧城区不新增社区医疗设施,实力较弱的二级医院转成社区医院。

23-6教育科研设施(公益性为主)

至规划期末,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规模为3.64km2,占总建设用地的2.8%。

23-6-1高等教育

形成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基地布局。

韶塘路高教基地:在韶关大学的基础上建立韶关的高教基地,规模为200hm2。

西联高教基地:在西联新区东南方的韶南分区设置西联高教基地,规模为150hm2。

23-6-2职业教育

以市、区二级结构配置职业教育中心。在韶关大学北面发展市级职业教育基地。主城区在现有的职业教育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化和规模化,结合西联新区预留的职业教育备用地,形成若干区级职业教育基地。

23-7其它公共设施

23-7-1 社会福利院(公益性)

以现状社会福利设施为基础,完善其配套设施。在龙归、白土、韶大等城市组团新建组团级社会福利院。

23-7-2旅游服务设施(营利性)

统筹市域内的旅游资源,形成“一个服务中心”和“两个集散中心”的结构。

一个服务中心——南华寺地区:韶关市旅游中心,以南华寺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以及周边的自然山水资源为特色。

两个集散中心:位于西联新火车站的城内旅游集散中心和岛北丹霞旅游集散中心。

第13 页共62 页

第三节工业用地规划

第24 条规划布局

至规划期末,规划工业总用地25.48km2,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19.6%,人均用地19.6m2。

主城区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严格控制污染工业;城区外围组团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等二类或一类工业。原则上城区不新增对环境影响严重的工业,对于现状发展较好的韶钢等大型企业规划簇群式发展,形成钢铁综合体,统一管理,控制污染和减少对城市生活的干扰。

第25 条主城区内工业调整布局

规划主城区工业集中到沐溪工业园区和十里亭、浈江工业园区。

对不宜在主城区发展,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产业,采取有序向外围扩散的形式,跨越行政区划布局,调整到市区、市域内的其它城镇。

25-1沐溪工业园区

沐溪工业组团规划调整产业定位,发展加工制造业。

25-2十里亭、浈江工业园区

规划为严格控制污染的新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对交通有一定依赖的一类工业。第26 条城区外围主要工业园区功能组织

规划韶关主城区外围形成龙归、白土、曲江以及茨姑塘工业园区。

26-1龙归——特色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园

定位为综合工业园,重点发展体现山区资源特色的加工工业,兼顾其它类型的一类、二类工业。提高入驻企业的技术含量,体现现代工业城市特点。龙归原镇区提升为园区服务、管理中心。

26-2白土——小型制造业、加工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园

定位为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转移园区,重点发展一类工业,可适当发展二类工业。提升原镇区为园区服务、管理中心。

26-3曲江——钢铁冶炼、大型制造业产业园

定位为以钢铁厂等为核心的冶金工业园区。形成以钢铁冶炼等三类工业为支柱,积极发展制造业等关联二类工业的产业综合体。

26-4茨姑塘——低污染、低水耗、大运量集群式加工产业园

定位为发展加工业为主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同时考虑条件具备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27 条现有大型企业改造调整

27-1韶钢:做大做强,形成簇群经济。

27-2韶冶:控制污染,远景迁出高污染生产部门。

第14 页共62 页

第四节仓储用地规划

第28 条规划布局

规划期末仓储物流用地达4.55km2,人均用地3.5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5%。

仓储用地尽量结合物流基地设置,白土、沐溪、十里亭等独立工业片区各配备集中的仓储用地。

规划共形成5个物流园区。依托高速公路发展新建龙归物流园区、韶塘物流园区、茨姑塘物流园区;依托铁路和韶钢发展新建马坝物流园区;十里亭原有仓储设施集中区改造扩大为十里亭物流园区。

28-1龙归物流园区

总占地面积1.16km2,主要为龙归、甘棠和沐溪的加工工业园区以及韶关市域农产品集散服务。

28-2韶塘物流园区

总占地面积1.5km2,为韶关中心城市内的高科技园区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服务。

28-3马坝物流园区

总占地面积3.19km2,为韶钢、韶冶及其重工业园区的原材料与产品运输服务。

28-4十里亭物流园区

总占地面积1.25km2,为十里亭以及浈江产业园区提供原材料与产品运输服务。

28-5茨姑塘物流园区

仓储用地主要在韶赣铁路与韶赣高速公路沿线地带展开,为未来茨姑塘环境友好型加工产业园提供原材料与产品运输服务。

28-6其他

白土组团工业片区沿园区对外主干路设置集中仓储区;西联组团设置集中商品流通仓储用地;浈江工业园区于园区主干路设置集中仓库储藏区;沐溪工业园区以及新上饶工业园区于园区内部设立集中仓储区。

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一节对外交通

第29 条公路

29-1公路

建成韶赣高速,完成京珠高速公路拓宽改造,新建京珠高速公路复线以及韶花高速,促进韶关中心城区外围的高速公路环,有效疏解各个方向经过韶关的过境交通。

第15 页共62 页

按一级公路标准,进一步改造323国道和106国道,并分别实现主城区段和南华寺段局部改线,建设完善主城区和各组团连接高速公路环上出入口的快速通道、桂头机场快速通道等。进一步加强城际之间、韶关中心城区与各县(市)、镇之间的对外交通联系。

29-2公路枢纽

协调好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城市道路的衔接。规划公路枢纽:保留中心城区内京珠高速公路现有的两个出入口,新增西联南的高速路出入口;新建韶赣高速公路上分别位于茨姑塘、韶大组团和莲花山东的三个高速路出入口;建设位于曲江的韶赣、京珠两条高速公路的连接立交,实现通往西北向和东北向两大交通快速通道的连通;新增和完善两大交通快速通道同其他国道、省道之间必要的立交枢纽。

29-3汽车站场

结合中心城区一心多组团的结构形式,采用“一城多站,分散布置”的原则规划城市客运站。在河西片区、曲江组团分别规划改造原城市客运站;结合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客运站同步规划建设西联汽车客运站;在龙归组团规划新建城市客运站。

第30 条铁路交通

30-1客运专线铁路

武广客运专线铁路沿主城西侧,沐溪和西联两片区之间高架穿越城区。规划客运专线铁路韶关站位于西联西侧,为单向出入口站场。

30-2一般铁路

保留京广铁路,进行线形优化升级。新建韶赣铁路,并在河东片区与京广铁路相连接。条件具备时,加快建设韶柳铁路,选线应尽可能从曲江、白土、龙归三组团的南侧通过,避免穿插城区,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保留和完善现有京广线上韶关站和马坝站两个客运站,以及十里亭的货运站。拆除随产业置换废弃的铁路专用线等。

第31 条港口与水运

建设北江孟洲坝至濛里24km航道、龙归河社主至上乡10km航道、武江桂头至十里亭29km航道、浈江始兴至韶关68km航道。远景开通粤赣运河,实现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沟通。

规划韶关港扩展为9个港区,并对52个泊位进行根本性改造,使韶关港口吞吐量达到980万吨。

第32 条航空

规划将桂头机场改造为军民合用机场,按B737—300机型及以下机型使用进行设计扩建,开通国内主要开放城市、旅游城市及港澳地区的航线;规划建设一个小型专业性机场,主要用于城市间紧急救助与森林灭火需求。

第16 页共62 页

第33 条管道

加强对国家天然气主干管和现状其它管道运输线路的维护与保护。协调好未来重要的管道运输线路与城市发展用地的关系。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

第34 条交通分区

划分为主城区、曲江组团、韶大组团、龙归组团、白土组团、茨姑塘组团共六个交通分区。

第35 条道路网络

35-1 结构形式

路网体系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以结合地形的网络状布局为主。规划形成“二横五纵、内外两环”的道路骨架体系。

“二横”:分别为穿越小岛,连接韶大的“一横”(由工业大道、解放路、韶塘路等组成);穿越西联,连接沐溪、东河的“一横”。

“五纵”:分别为西翼两纵(上接机场快速路,下连龙归和白土);主城两纵(分别为从十里亭穿越西联至曲江和从东河至曲江);东翼一纵(连接茨姑塘、韶大和曲江)。

“外环”:连接主城区和曲江、韶大、龙归、白土和茨姑塘各组团的快速通道,为环外附环的形式。

“内环”:分别有连接东河、西河、岛北各片区,环绕小岛而成的老城核心交通环和连接东河、西河、小岛,环绕西联而成的新区核心交通环,为两环相套的形式。

35-2快速路

快速路由外环各道路组成。道路路幅宽度35m,横段面采用两块板形式,机动车双向六车道,两侧控制绿带宽度不小于15m。快速路控制相交道路开口间距大于1km。两侧用地可根据情况灵活设置辅道。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采用立交方式,快速路与主次干路相交可根据流量流向设置定向立交或采用渠化交叉口方式。严禁支路与快速路直接相接。

35-3主、次干路

主干路规划为双向6车道,路幅宽度40~48m,次干路规划为双向4车道,路幅宽度30~36m。其中,主干路网密度1.3;次干路网密度1.5。

35-4支路

规划为双向4车道,路幅宽度20m。结合地块开发建设进行规划控制。

35-5交叉口

第17 页共62 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一般采用平交方式。少数交通流量过大的交叉口应采用立交方式,人流或自行车集中的交叉口也应逐步修建立交设施;铁路线与主干路相交必须采用立交方式;城市出入口干路相交处应按立交控制。

第36 条公共交通

36-1车辆

规划期末公交车达到1300标台,拥有水平10.0辆/万人。

36-2线路

沿快速路及主要干路布置大站快车,在各交通分区内布置小公交线路,沿对外公路布置郊区线。规划线路密度,中心组团(老城区、西联、曲江)为3.5km/km2,外围组团为2.5~3 km/km2。

36-3城市综合公共交通枢纽

规划城市综合公共交通枢纽共两处,分别为老火车站地区以及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火车站地区。

第37 条城市轨道交通

规划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枢纽节点为:交通型(武广高速铁路韶关站、京广铁路韶关站、汽车西站)、行政型(市政府、曲江区政府)、商务区(小岛商业区、高速铁路站前商业区)、高校园区;

规划轨道交通分为大、中运量线路和小运量线路两种。大、中运量线路首先建设老城至西联线路,联系城市现有和规划的两大中心区,以及火车站和武广客运专线枢纽。

小运量线路设计主要通过城市景观良好的区域,联系丹霞山和南华寺两大旅游景区,途经森林公园、武江与北江西岸、芙蓉山、马坝人遗址等景观良好的区域,同时可以成为连接老城与曲江的辅助线路。

第38 条货运交通

对外的货运通道主要由靠近规划货运枢纽的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铁路组成。

货运枢纽集散道路:对外货运通道基本布置在城市外围,直接联系货运枢纽与快速路,尽可能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中心区域的干扰。

货运限制行区域包括小岛、西联和曲江城区在内的主要城市生活区,设置货运限制以尽可能的避免货运对商业区、主要生活区的环境和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因施工、商业和生活等必要物资运输,宜采取通行证分时段货车通行的管理措施。

第39 条停车场

规划公共停车场包括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

第18 页共62 页

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规划公共停车场总泊位需求为23600个。

在城市出入口及主要对外交通道路附近设置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规划公共停车车位2万个,停车泊位数大于全市车辆保有量的20%,停车场面积约60万m2。自行车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按50—100m布局,停车场面积约20万m2。

第40 条私人小汽车发展控制

有序引导小汽车发展。近期不限制小汽车进入家庭;远期根据小汽车的拥有水平、交通容量、环境容量等修订规划策略。小汽车数量尽量控制在100辆/千人以下,交通方式比例控制在20%以内。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41 条规划目标

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韶关市“青山、碧水”两大景观特色,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把韶关市建设成粤北地区具有优良生态环境质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

规划期末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0m2,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5%。第42 条总体布局

以芙蓉山为绿核,三江为轴,城市主干路的绿化带为绿地网架,以串连各组团间环状生态绿地和组团间楔形的生态绿地为背景构建韶关市轴网结合、内外渗透的绿地系统。

第43 条绿地分片区控制要点

43-1主城区

43-1-1小岛片区

形成以黄岗山为背景,以帽峰公园和中山公园为核心,风度路步行街和解放路为轴,以武江、浈江沿岸绿化带为环,“一环、两轴、两核”的绿地布局结构。绿地与旧城景观相结合,改善旧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43-1-2西河片区

形成以沙湖公园为核心,工业大道绿化为主轴,北江滨水绿化带为纽带,各类街头公园为点缀的网络状绿地结构。

43-1-3西联片区

形成以芙蓉山风景区为依托,西联新区行政中心绿化和以客运站为端点的东西向道路为主轴线,芙蓉山公园,车头洲为核心,武江、北江滨水绿化带及道路绿化为纽带,各类街头公园为点缀的网络状绿地结构。

第19 页共62 页

43-1-4十里亭片区

形成以武江和沿铁路线的防护绿地为纽带,黄岗山景区为依托,各类公园和小游园为点缀的绿地网络。

43-1-5东河片区

形成以烈士陵园和莲花山公园为核心,以北江滨水绿化带及道路绿化为纽带,以莲花山风景区为借景的绿地网络。

43-2韶大组团

形成以新建公园为中心,外围生态林地为背景,以大型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街头绿地为点缀的绿地网络,建设园林式高教、物流基地。

43-3曲江组团

利用马鞍山、狮子岩等自然山地建设公共绿地,形成马坝河滨水绿地为纽带,各类公园和小游园为点缀的绿地网络。

43-4白土组团

形成以规划公园为中心,以滨水生态绿化为背景的绿地结构。

43-5龙归组团

形成以规划公园为中心,以滨水生态绿化为纽带的绿地结构。

43-6茨菇塘组团

形成以韶赣铁路和106国道道路绿化为纽带,北部居住区绿化为核心的绿地结构。第44 条公共绿地

规划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约10.6km2。

规划要求每个街道都建有至少一个公园或开放式小游园,规模2-4hm2,新建居住区应新建居住区配套公园。

为满足景观绿地的可达性要求,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规模及半径应满足:

小于10hm2的公园,服务半径500-1000m;

10-50hm2的公园,服务半径1000-2000m;

50hm2以上的公园,服务半径2000-3000m。

第45 条生产防护绿地

45-1 生产绿地

根据国标和省规定,确定生产绿地为建成区面积的2-3%。

45-2 防护绿地

45-2-1公路、铁路防护林带

铁路:京广铁路、龙韶柳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两侧不少于50m。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韶赣高速公路两侧为50-100m。

公路:106国道、323国道两侧各20-50m。

城市干路:28-60m的,两侧各5-10m;60m以上的,两侧各不少于10m。

第20 页共62 页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4)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6)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7)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9)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9)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doczj.com/doc/2819037475.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 规划条文 韶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第一章 总则 第1.1条 编制目的 为指导韶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2035年。其中规划近期为2015-2020年,规划远期为2021-2035年。 第1.3条 规划空间层次 1、市域:韶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3个市辖区,乐昌市、南雄市2个县级市,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5个县,面积为18412.53平方公里。 2、3、城市集中建设区:包括丹霞机场及桂头镇镇区,以及北至煤矸石发电厂、南至韶关港、西至天子岭、东至G106国道,面积为562.8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浈江区车站街道、东河街道、风采街道、田螺冲办事处、乐园镇、十里亭镇、新韶镇、犁市镇,武江区新华街道、惠民街道、西河镇、西联镇、重阳镇、龙归镇,曲江区马坝镇、白土镇、大塘镇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不包括草田坪村)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1555.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即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1.4条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市域规划 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 全面落实主动融入珠三角总战略,将韶关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珠三产业共建和区域合作融合发展区”。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指标体系:包括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大类指标。(见附表1)。 第2.1.2条城市发展战略 1、城市群融入战略: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南融北联中聚,加强交通互联互通,融入大珠三角城市群。 2、产业融合战略: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韶关配套区,配套珠三角发展装备制造、物流、农业和旅游业。 3、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人口城

20XX连云港行政区划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0XX连云港行政区划图 篇一:中国行政区划表(20xx最新) 注: 1、以下城市为副省级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2、以下城市为计划单列市: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 篇二:20xx年那些不经意间的行政区划调整 篇三: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批复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批复 一、规划区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大层次。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前三岛和大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县东部滨海地区(含赣榆新城、海头、

柘汪等地区)组成,总面积为1806.3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xx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海域。总面积约为1644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为20xx-2030。其中,近期为20xx-20xx年,远期为20xx-2030年,远景展望2030年以后。 三、市域城镇规划 1、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确定连云港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轴一心”。其中,“两轴”为沿海城镇发展轴和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一心”为连云港中心城区。 沿海城镇发展轴:北起柘汪镇,南到燕尾港-堆沟港镇,包括海头镇、赣榆县城、南翼新城(板桥-徐圩地区)等城镇节点,是依托连云港滨海港口、土地、交通、景观等优势资源、以临港产业为重点的市域南北向新兴发展轴线。 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东起连云港中心城区,西沿陇海铁路和连徐高速公路经白塔镇、东海县城,向新沂、徐州方向延伸的市域东西向传统发展轴线。 沿海城镇发展轴和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的交汇点即连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韶关市人民政府颁发《韶关市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颁发《韶关市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 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韶府[2002]126号 【发布部门】韶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2.09.23 【实施日期】2002.10.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韶关市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发布日期:2005年12月7日实施日期:2005年12月7日)修订韶关市人民政府颁发《韶关市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韶府[2002]1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韶关市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韶关市人民政府 二○○二年九月二十三日

韶关市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善中心镇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经省、市批准的中心镇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心镇建设必须按照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县(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辖区的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中心镇人民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辖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与维护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中心镇建设管理工作。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制定生态型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贺凤春、匡振鶠 一、前言 城市绿化是现代都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研究和制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苏州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促进苏州城市发展更上新台阶。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合点,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二、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①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 全市地势靠山濒湖,西高东低,城市位于山水之间。地貌属江南丘陵山地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山麓平原,洪积平原,广积平原。城市西南临太湖,湖区有岛屿。多低山丘陵,近郊有虎丘、何山、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山、七子山;远郊有阳山、邓尉山、穹窿山、清明山、洞庭东、西山。群山海拔高度一般为100-300米,最高峰穹窿山高341米,西山缥缈峰336.6米,东山莫厘峰296.6米。山势浑圆,一般坡度不超过20°25°。城市东部地势低平,多

大小湖泊,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石湖、澹台湖,水系网络主要有太湖和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京杭大运河等。古城区地形平坦,河流纵横,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标高为4.2-4.5米,郊区一般3.8米左右(吴淞高程)。古城内河道纵横密布,宋平江图上河道长82公里,桥325座,至清中期开始逐呈衰落趋势,至清末仅剩河道约55公里,桥241座。民国期间又陆续填没,现今保存着“三横三直”骨干水系,河道35.28公里,桥梁163座,其中古桥约70座,仍为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家家户户泊舟航”,“小桥流水人家”的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 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自然山体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开辟各类城市绿地,形成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结构体系,构成环形带状加楔形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五片:中心城区分区片、虎丘高新区分区片、相城区分区片、工业园区分区片、吴中区分区片; 八园:东部金鸡湖滨公园、东沙湖公园、西北狮山何山中心公园、横山公园、南部石湖风景名胜公园、澹台湖公园、西北部大白塘公园、北部虎丘风景名胜公园 四楔:东北角的阳澄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东南角的独墅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南角的石湖上方山、七子山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北角的三角嘴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 三带:沪宁城北交通干线防护林带、城西、城南京杭大运河沿岸防护及景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1年1月

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 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城市规划师 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 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 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郝天文工程师 马林涛助理工程师 洪昌富高级工程师 王瑞石高级工程师 王召森工程师 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秦晓昂城市规划师 孔彦鸿工程师 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永合工程师 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 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 叶伟南副局长 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 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 雷劲松助理规划师 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 (5) 第五章城市规模 (5)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 第一节道路系统 (13)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 第三节公共交通 (17)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 (18) 第二节城市景观 (19)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消防工程 (28) 第二节人防工程 (28)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 第四节防洪工程 (29)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二十六章附则 (33)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路、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围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 行)》的通知 各区房产局、物价分局、拆管办,各房屋拆迁估价机构、房屋拆迁实施单位: 现将《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八月六日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评估工作,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房屋拆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房地产估价规范》、《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涉及房屋拆迁的房地产评估活动,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从事房屋拆迁的房地产估价机构(以下简称估价机构)应当是具有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三级以上房地产评

估资质,并经过市房产局的审核准予其在本市执业的估价机构。 市房产局、市拆管办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估价机构名录,供拆迁人、被拆迁人选择。 第四条每个拆迁估价项目,估价机构均应派出至少二名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其他人员则应当持有市房产局、市拆管办共同颁发的《拆迁评估上岗证》。 第五条拆迁评估的估价对象:拆迁范围内,经确认持有合法产权证明的被拆迁房屋(含其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附属设施。 1995年航测图上标明的无证房屋参照有证房屋评估。 第六条拆迁评估的估价目的统一表述为“为确定被拆迁房屋货币补偿金额而评估其房地产市场价格”。 第七条拆迁评估的估价时点一般为房屋拆迁许可证颁发之日。拆迁规模大、分期分段实施的,以当期(段)房屋拆迁实施之日为估价时点。 第八条拆迁评估的价值标准为公开市场价值,不考虑房屋租赁、抵押、查封等因素的影响。 房屋拆迁评估价格不包含室内、外自行装饰、装修的补偿金额及房屋拆迁中的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和非住宅用房一次性综合补助费等政策性补贴费用。 第九条拆迁评估价格应当以人民币为计价的货币单位,精确到元。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 一) 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 积 1355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 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 年—— 2020 年 远期: 2021 年—— 2030 年 远景: 2050 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 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 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 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 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 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简介)

《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简介)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8-9-28 11:46:54 浏览数:3361 为贯彻落实中央、广东省、韶关市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总体部署,指导韶关市社会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协调发展,积极有序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搞好城镇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协调城镇发展与人口、土地、水源、环境的关系以及统筹布置市域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提出区域空间管治要求,落实区域强制性控制内容,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提升政府对空间资源的管治能力,特制定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1、规划范围、期限 韶关市所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包括韶关市区,乐昌市、南雄市、仁化县、新丰县、翁源县、乳源县、始兴县,面积为18385平方千米。 近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0~2020年。 2、市域总人口规模 韶关市2010年总人口规模的低、中、高方案分别为280-295万人,290-310万人,300-320万人;2020年总人口规模的低、中、高方案分别为300-330万人,315-345万人,335-360万人。 3、城市化发展水平 2005年现状为49.76%,预测韶关市2010年和2020年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8%-64%、67%-75%。 4、城镇发展目标 坚持集约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大开放力度,吸收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的经济辐射,积极参与、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把韶关市建设成为粤北地区和粤湘赣三省交界的中心城市;形成以韶关都市核心区为核心,各县级市市区和县城镇为副中心,中心镇为增长点,其余建制镇为依托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职能明确、联系便捷、设施共享、城乡联动、环境优美的市域城镇发展格局。 5、空间结构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 - 1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 - 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第一节“三区”划定. (2) 第二节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 第三节城镇空间、等级与职能结构 (3) 第四节产业布局 (4) 第五节旅游发展 (5) 第六节生态建设 (6) 第七节综合交通 (8) 第八节重大市政设施 (10) 第九节环境保护 (12) 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 14 -第一节城乡统筹策略 (14) 第二节重点建设地区空间结构和“四区”划定 (15)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 - 16 -第一节空间结构与发展策略 (16) 第二节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7)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 18 -第一节公共中心体系 (18) 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 (18) 第三节商业金融业用地 (19) 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 (19) 第五节体育用地 (20) 第六节医疗卫生用地 (21) 第七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1) 第八节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22) 第八章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 22 -第一节保障性住房 . (22)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_2030)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港城公交发展模式 4 第四章公共交通客流预测 5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6 第六章中运量系统规划 7 第七章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9 第八章公交枢纽体系规划 15 第九章辅助公交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智能公交规划 18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与建设规划 19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政策与保障措施 23 总则 规划目的

为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适应连云港市城市格局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连云港市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并完善"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出租车及慢行交通为辅助、社区公交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编制《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 《江苏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导则》(20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2014.12)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2014-8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 《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 99-104-1996)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连云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 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和规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行业监管,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以创建一体化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通过加快推进我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08-2020)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本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覆盖的范围为增城市域 1616平方公里水陆域总面积。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总体布局。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广州教育城 1、战略目标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7年,下同)为106.7万人,近期和远期分别达130万人和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约为55万人。到近期增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规划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2个(中心城区、新塘镇区),人口规模20-25 万人的城镇1个(石滩镇区),人口规模10-15万人的城镇1 个(中新镇区),人口规模小于5万人的小城镇3 个(小楼镇区、正果镇区、派潭镇区)。 根据南中北的资源禀赋差异,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南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即重点开发区域),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宗旨,重点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中部打造都市生活圈,为优化

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即优化开发区域),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宗旨,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即限制开发区区域),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宗旨,在保护中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镇区;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 个中心镇; “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 “五轴”指沿增江发展轴、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 路)发展轴联和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 5、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给水、排污、电力、电信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协调,形 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城镇布局规划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务高效的城乡社会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风景资源保护。 四、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1、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是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增城市功能定位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文化产 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研发综合中心。 五、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0万人;2020年为5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