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洁净度检测

空气洁净度检测

空气洁净度检测
空气洁净度检测

空气洁净度是指洁净环境中空气含尘(微粒) 量多少的程度。含尘浓度高则洁净度低,含尘浓度低则洁净度高。空气洁净度本身是无量纲的。但是,空气洁净度的高低可用空气洁净度级别来区分。空气洁净度级别则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最大允许微粒数来确定。

一般在洁净室内有登记的,采用多种工序操作时,应根据各工序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依据工序要求确定等级。医药工业药生产工序的洁净级别和洁净区的划分,照中制剂和原料药工艺内容及环境区域划分而定。药品生产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首先应采用低洁净等级的洁净湿或局部空气净化;其次可采用局部工作区域空气净化和第等级全市空气净化相结合或采用全面空气净化。

也有的地方按空气过滤的等级

一、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应进行下列测试:

(一)空态、静态测试

空态测试:洁净室已竣工,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室内没

有工艺设备和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边行测试。静态测试:洁净室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室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二)动态测试洁净室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测试。

洁净室的风量、风速、正压、温度、湿度、噪声的检测,可按一般通用、空气调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空态、静态测试

(一)测试前的准备

1、应对洁净室及其净化空气调节系统进行彻底清洁。

2、采用光散射粒子计数器对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检漏测试。首先测定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上风侧静压箱内(或风管内)粒径大于或等于0.5微米的尘粒数应为大于或等于30,000粒/升。

(二)测试内容

1、总送风量、总回风量、新鲜空气量、排风量等;

2、洁净室压力值;

3、层流洁净室断面风速和气流流向;

4、洁净工作区的洁净度;

杭州克林埃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行业独立商检机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第三方实验室地位。为国内净化厂房和设备提供第三方检测、调试和咨询服务。公司目前是一家净化检测项目齐全的检测机构。公司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配备资深技术团队及丰富经验的质量管理专家,力求为产品的安全符合性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规程

1目的 规范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确保洁净区的环境符合GMP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各生产车间的洁净区的监控。 3职责 QA负责各车间洁净区的环境监控。 4内容 4.1定义 4.1.1静态 4.1.1.1静态a: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 4.1.1.2静态b:洁净室(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 4.1.2动态: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4.2测试项目、标准及频次 4.2.1风速、风量及换气次数 4.2.1.1风速测试:A级区进行风速测试,检测频次:每个月一次。 4.2.1.2风量及换气次数测试:A级区外的其它区域测量风量及换气次数。检测频次:至少每年一次。 4.2.1.3标准 a.A级区风速:层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 b.换气次数:B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50次/h,C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25次/h,D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15次/h。 4.2.2流型 4.2.2.1检测区域:A级区,检测频次:至少每年一次。 4.2.2.2标准:应为层流 4.2.3压差 4.2.3.1检测频次:正常投产时每天一次。 4.2.3.2标准

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 b.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4.2.4温度、相对湿度 4.2.4.1检测频次:正常投产时每天一次。 4.2.4.2标准: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4.2.5高效过滤器检漏 4.2. 5.1检测频次:A级区每半年用尘埃粒子计数扫描巡检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每年用气溶胶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B级、C级区每年用气溶胶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D级区每年用尘埃粒子计数扫描巡检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新更换高效过滤器要进行完整性测试。悬浮粒子检测结果异常,调查怀疑高效泄漏的可进行完整性测试。 4.2. 5.2标准:气溶胶法泄漏率应≤0.03%。(气溶胶法需外协检测) 4.2.6空气悬浮粒子 4.2.6.1灌装间A级区每批一次在线监测;B级区每个月进行一次动态监测,所有房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静态监测;C级区每2个月进行一次监测,动、静态不限;D级区每3个月进行一次静态监测,特殊情况下可进行动态监测。 4.2.6.2标准 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标准规定

洁净室的测试及验收标准

洁净室的测试及验收标准 控制洁净室空气参数的目的—检查洁净室是否符合给定的洁净度级别。无论是在投产调试工作完成后的洁净室检测阶段,还是洁净室使用阶段都要完成空气参数的控制工作。在各种标准和建议(16)中都详细地制订了和提出了洁净室空气参数的测试和控制方法。至今这些方法已成为广大科技界的共同财富。 在洁净室内,按其用途的不同应控制下列参数: 1、测试状态的确定 2、空气中粒子的浓度 3、气流的风速和单向性(对单向气流而言) 4、风量和换气次数 5、最终过滤器的整体性 6、空气温度和湿度 7、洁净室的密闭性 8、洁净室表面的洁净度 测试状态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一般洁净室都是对洁净室内的空气进行静态检测,一般不做动态检测,如需动态检测,需要制定或参照其他标准。 空气粒子浓度的检测 洁净度级别 洁净室和洁净区均按一项指标划分级别—一定粒径粒子的最大允许浓度(每1m3空气中的粒子数)。 空气洁净度级别和空气洁净度的测定方法均按下表中的规定确定,根据该标准的规定,洁净室的洁净级别是由粒径≥给定阀值D的粒子的最大允许浓度确定的。 在确定实际洁净室的洁净度级别时,应对粒径≥阀值的粒子进行统计,下面的粒子给定粒径都是指阀值粒径。

所列为整数级别序数N和最常见值D的粒子最大允许浓度 洁净度级别表示实例 ISO 4级;静态;给定粒径微米(352粒子/m3)。 ISO 5级;静态;给定粒径微米(3520粒子/m3);微米(29粒子/m3)。 因此,在测试具体的洁净室的相应洁净度级别时,不需要检测如上表所示的该级别的所有粒子粒径。而只要检测为该种洁净室给定的粒子粒径。

测定洁净度级别的方法 在检测洁净室的洁净度级别时,应测定洁净室内1点或数点的悬浮粒子浓度(即取样点的粒子浓度)。 因此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确认洁净室的状态与给定的相符; 2)确定给定粒径,洁净室取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3)确定每一取样点的取样数量; 4)确定对每一种给定粒径在每1取样点上,每1次取样的取样量和取样时间; 5)取样之后应对每一种给定粒径的粒子进行相应统计; 6)将取样数据填入按各种给定粒径统计的粒子统计记录表内(适于采用无计算机软件的粒子计数器的场合下); 7)整理取得的数据; 8)对结果进行分析; 9)整理方案确定级别应符合上表要求。 气流的检测 在洁净室中的气流: 气流风速(通常是控制单向气流的风速) 气流均匀性(单向气流风速稳定性)并目视检查气流。 空气(单向气流)的风速和风量 空气单向气流的风速是在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上并距离风源150-500mm处测得的。 测试点的数量应大于被测表面面积的平方根,但不得小于3,应在每一个设定的网格中进行测量,测量点应均匀地分布在平面上。 应在距离过滤器表面150mm处测试过滤器出口处的风速。在评价气流的均匀性时,应在距离过滤器表面300mm以上处测试风速。 每1点的测量时间不得少于10秒。并且要确定平均值,最大和最小值。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1.目的:规定了公司洁净区洁净度的测试规则和控制标准。目的是规范洁净区的洁净度的监测,确保洁净区符合生产及质量检测要求。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洁净区的洁净度测试和管理。 3.职责: 3.1.生产管理部:负责洁净区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和补漏的监督管理工作; 3.2.生产管理部:负责空调净化系统的调试和使用,确保空调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3.质量管理部QA:负责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测试; 3.4.质量管理部QC:配合负责浮游菌、沉降菌的测试。 4.内容: 4.1.1.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功能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1.2.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4.1.3.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含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这种方式称局部空气净化。 4.1.4.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4.1. 5.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1.6.单向流:沿着平行流线,以一定流速、单一通路、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4.1.7.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单向流。 4.1.8.水平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单向流。 4.1.9.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4.1.10.静态测试:功能间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功能间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4.1.11.动态测试:功能间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4.1.12.置信上限(UCL)

实验室洁净度自检验检测报告模板格式

精心整理 检验检测报告 INSPECTION TEST REPORT 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检验检测报告 产品名 称/检测名称实验室检测 样品数量2间 洁净度等 级 一间整体万级(7级)局部百 级(5级)、 一间十万级(8级) 施工单 位 ------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受检单 位 地址 委托人委托日期2017-06-03 检测地 点 实验室检测状态静态 检测日 期 2017-06-10 报告日期2017-06-18 检测依据GB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T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判定依据GB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受检方使用要求。

检测项 目 悬浮粒子计数、温度、相对湿度、静压差、噪音、照度所用仪 器仪器制造单位型号证书编号 设备检定单 位 激光尘埃粒 子计数器 Y09-301 温湿度计DT-321S 数字微压计DP1000-ⅢB 数字式照度计AR813A 声级计AWA5636 检测结论 依据GB/T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对受检单位实验室悬浮粒子计数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为局部百级实验室整体符合万级标准,局部符合百级标准,P2实验室符合十万级标准; 依据GB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对受检单位实验室温度、相对湿度、静压差、噪音、照度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符合相应标准。 检测数据详见后续页。 签发日期:2017年6月18日 备注 编制:审核:批准:检验项 目名称标准要求检验结果 单项结 论 悬浮粒 子数,pc/m3 局部百级实验室 (整体万级) 粒径≥0.5μm 7级(万级) <352000 A1=13192 A2=11896 合格 粒径≥5μm A1=942

空气洁净度等级标准及规范相关

2,ISO1644的ISO5相当于系列的100级(≥μm粒子,≤颗/升,或100颗/ft3,或3530颗/m3)3,洁净度等级在100级以下者(1000,10000级等)通常用μm粒径考核的居多; 4,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洁净度等级相应提高,洁净室检测粒径也越来越小(见表),对粒子检测仪器的要求当然也越来越高,对洁净室设计和施工方而言,在验收时,可能不止用一个粒径(如μm)而要用到更多的粒径,如μm μm甚至μm。

空气洁净度 空气洁净度 1.空气洁净度和级别 空气洁净度是洁净环境中空气含悬浮粒子量的多少的程度。通常空气中含尘浓度低则空气洁净度高,含尘浓度高则空气洁净度低。按空气中悬浮粒子浓度来划分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中空气洁净度等级,就是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最大允许粒子数来确定其空气洁净度等级。 洁净度标准的制定 以前有关国家都各自制定自己的标准,但基本上都是参照美国标准FS-209的各版进行,仅单位制及命名方法有所变换或改变。在命名上基本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大于等于规定粒径的粒子个数直接命名或以符号命名,这种命名方法以美国FS-209A~E版为代表,其规定粒径为μm,以空气中≥μm 粒径的粒子浓度采用英制pc/ft3直接命名,如标准中的100级,表示空气中≥μm 粒径的粒子浓度为100pc/ft3直接命名,即每立方英尺的空气中≥μm粒径的粒子数量为100个,(我们平时使用的是国际单位,即通常所指的是每立方米的空气中所含≥μm粒径的粒子数量,因为1立方米≈35.2立方英尺,所以我们看到标准中100级对应≥μm粒径的粒子数量不是100个,而是3520个,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大于等于规定粒径的粒子个数以10n表示,按指数n 命名空气洁净度的等级,这种命名方法以日本JISB9920为代表,其规定粒径为μm,以空气中≥μm粒径的粒子浓度(采用国标单位制)10n pc/m3命名为n级,如该标准2级,其表示≥μm粒径的粒子浓度为100 pc/m3,即102pc/m3。俄罗斯的标准亦基本上采用此种命名方法。 现在国际标准ISO14644-1已发布实施,美国标准FS-2009E亦于2001年11月宣布停止使用。 按国际标准,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以序数N命名,各种被考虑粒径D 的最大允许浓度Cn可用公式确定:

洁净度测试

洁净度测试SOP 1.范围 制剂车间、提取车间内的洁净区、QC卫检室、采样车、洁净工作台、压缩空气、洁净区自主采风设备进风的洁净度测试。 2.职责 检验员:负责本厂洁净区尘埃粒子数、沉降菌、照度的测试 QC、QA主管: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要求 3.1.我厂洁净区洁净度是按10万级和30万级设计、施工,所以也应按10万级和30万级的洁净 级别进行监测。 3.2.洁净厂房洁净度测试标准按《洁净室(区)环境评定标准》执行。 4.尘埃粒子 4.1.仪器和设备: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 4.2.采样方法 将已稳定激光粒子计数器采样口打开,启动泵进气即可。 4.3.注意事项 4.3.1.检查测定仪器是否正常,并作外表洁净后方可进入测试环境,采样管必须清洁并无渗漏, 仪器按规定预热至稳定。 4.3.2.测试点及采样次数均应在测试开始前确定,防止在测试过程中随意改变测试点及改变采样 次数。 4.3.3.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工作位置应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4.3.4.在确认洁净室(区)送风量和压差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采样。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回 风口。 4.3. 5.更换测试点时,应待仪器读数下降至稳定后,方可开始新测试点的读数。 4.3.6.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位于采样口的下风侧。 4.3.7.采样管的长度为仪器使用所允许的长度。无规定时,不宜超过1.5米。 4.3.8.测试结果不符合洁净级别要求时,应按原方法重复一次,并且每个测试点的采样次数增加 2次;重复测试结果符合规定时,即可判定为符合该洁净级别的要求。 4.4.测试规则 4.4.1.测试条件

4.4.1.1.温度湿度 要求与生产及工艺相适应(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为宜) 4.4.1.2.压差 洁净度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压差>5P 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压差>10P a。4.4.2.测试状态: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4.4.2.1.静态测试:系指洁净厂房的空气净化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生产设备已安装,室 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测试。 4.4.2.2.动态测试:系指洁净厂房的空气净化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生产设备及生产人员 等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的测试。 4.4.2.3.静态测试时,室内人员应不超过2人。测试记录和报告中应标明所测试的状态。 4.4.3.测试时间 4.4.3.1.对单向流,空气净化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测试。 4.4.3.2.对非单向流,空气净化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测试 4.4.4.采样点数目

空气洁净度检测

空气洁净度是指洁净环境中空气含尘(微粒) 量多少的程度。含尘浓度高则洁净度低,含尘浓度低则洁净度高。空气洁净度本身是无量纲的。但是,空气洁净度的高低可用空气洁净度级别来区分。空气洁净度级别则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最大允许微粒数来确定。 一般在洁净室内有登记的,采用多种工序操作时,应根据各工序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依据工序要求确定等级。医药工业药生产工序的洁净级别和洁净区的划分,照中制剂和原料药工艺内容及环境区域划分而定。药品生产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首先应采用低洁净等级的洁净湿或局部空气净化;其次可采用局部工作区域空气净化和第等级全市空气净化相结合或采用全面空气净化。 也有的地方按空气过滤的等级 一、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应进行下列测试: (一)空态、静态测试 空态测试:洁净室已竣工,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室内没

有工艺设备和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边行测试。静态测试:洁净室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室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二)动态测试洁净室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测试。 洁净室的风量、风速、正压、温度、湿度、噪声的检测,可按一般通用、空气调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空态、静态测试 (一)测试前的准备 1、应对洁净室及其净化空气调节系统进行彻底清洁。 2、采用光散射粒子计数器对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检漏测试。首先测定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上风侧静压箱内(或风管内)粒径大于或等于0.5微米的尘粒数应为大于或等于30,000粒/升。 (二)测试内容 1、总送风量、总回风量、新鲜空气量、排风量等; 2、洁净室压力值; 3、层流洁净室断面风速和气流流向; 4、洁净工作区的洁净度; 杭州克林埃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行业独立商检机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第三方实验室地位。为国内净化厂房和设备提供第三方检测、调试和咨询服务。公司目前是一家净化检测项目齐全的检测机构。公司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配备资深技术团队及丰富经验的质量管理专家,力求为产品的安全符合性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洁净厂房环境监测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编号:QRM2012-007 洁净厂房环境监测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起草签名日期 质量管理部年月日 报告审核签名日期 QC主管年月日 设备动力部部长年月日 质量管理部部长年月日 报告批准签名日期 质量受权人/负责人年月日 第页共6页

目录 1.概述 2.风险评估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3.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及职责 4.风险评估 4.1风险分析识别 4.2风险判断标准 4.3风险识别结果 4.4风险评价结果 第页共6页

1.概述: 我公司根据检测需要,严格按照GMP要求和产品要求,质量管理部和设备动力部负责对洁净区环境进行监测。环境监控有悬浮粒子计数器、浮游菌采样器、照度仪、风速计、噪声仪、臭氧浓度检测仪、气体检测报警仪等检测检验设备,能够完成满足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同时根据区域或房间不同的设置和功能,具体分析每个区域或房间的风险来源,并制定相对应的监测措施,为在这些洁净区内进行的所有生产活动提供符合GMP的洁净级别要求。 2.风险评估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评估的目的:对影响生产过程控制的因素进行评价,对可能的危害进行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程度、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可检测性进行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建议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措施,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控制。 适用范围:各车间洁净区的环境监控。 3. 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及职责: 姓名部门职务职责 **** 质量总监组长组织成立风险评估小组,提供风险管理所需的资源,批准风险管理计划,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 质量管理部组员参与风险的识别、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及确认执行,负责风险评估报告的汇总、起草。 第页共6页

空气洁净度分级标准

空气洁净度 空气洁净度 1.空气洁净度和级别 空气洁净度是洁净环境中空气含悬浮粒子量的多少的程度。通常空气中含尘浓度低则空气洁净度高,含尘浓度高则空气洁净度低。按空气中悬浮粒子浓度来划分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中空气洁净度等级,就是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最大允许粒子数来确定其空气洁净度等级。 洁净度标准的制定 以前有关国家都各自制定自己的标准,但基本上都是参照美国标准FS-209的各版进行,仅单位制及命名方法有所变换或改变。在命名上基本可分为两类: 一是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大于等于规定粒径的粒子个数直接命名或以符号命名,这种命名方法以美国FS-209A~E版为代表,其规定粒径为0.5μm,以空气中≥0.5μm粒径的粒子浓度采用英制pc/ft3直接命名,如标准中的100级,表示空气中≥0.5μm粒径的粒子浓度为100pc/ft3直接命名,即每立方英尺的空气中≥0.5μm粒径的粒子数量为100个,(我们平时使用的是国际单位,即通常所指的是每立方米的空气中所含≥0.5μm粒径的粒子数量,因为1立方米≈35.2立方英尺,所以我们看到标准中100级对应≥0.5μm粒径的粒子数量不是100个,而是3520个,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大于等于规定粒径的粒子个数以10n表示,按指数n命名空气洁净度的等级,这种命名方法以日本JISB9920为代表,其规定粒径为0.1μm,以空气中≥0.1μm粒径的粒子浓度(采用国标单位制)10n pc/m3命名为n级,如该标准2级,其表示≥0.1μm粒径的粒子浓度为100 pc/m3,即102pc/m3。俄罗斯的标准亦基本上采用此种命名方法。 现在国际标准ISO14644-1已发布实施,美国标准FS-2009E亦于2001年11月宣布停止使用。 按国际标准,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以序数N命名,各种被考虑粒径D的最大允许浓度Cn可用公式确定:

空气洁净度等级表

空气洁净度等级表 2008-10-22 17:46:47 空气洁净度等级表 备注: 国际通用说法为1—9级,但通俗说法常以0.1UM悬浮粒子数为标准而称为十级,百级等. 1 洁净室的温、湿度要求如下: 2 洁净室内洁净新鲜空气量应取下列二项中的最大值: 补偿室内排风量和保持室内正压值所需新鲜空气之和. 保证供给洁净室内每人每小时的新鲜空气不小于40立方. 3 洁净室与周围的空间必须维持一定的压差.不同等级的洁净室以及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小于5PA,洁净区与室外的压差应不小 于10PA. 4 送风、回风和排风系统的启闭应联锁.正压洁净室联锁程序为先启动送风机,再启回风机和排风机;关闭时联锁程序应相反. 5 洁净室送风量,应取下列三项中的最大值:为保证空气洁净度等级的送风量,根据热、湿负荷计算确定的送风量,向洁净室风供给的新鲜空气 量.

室内人员少、热源少时,宜采用下限值,换气次数适用于层高小于4.0米的洁净室. 6 单向流洁净室内不宜布置洁净工作台,非单向流洁净室的回风口宜远离洁净工作台. 7 需排风的工艺设备宜布置在洁净室的下风侧. 8 洁净室内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艺设备,尖设局部排风装置. 9 空气洁净度高于6级的洁净室内不应设地漏. 10 洁净厂房应设备用照明,无采光窗洁净工作面的照度值,不低于下表规定的数值: 一般照明最低照度值是指距墙面1M,距地面为0.75M假定工作面上最低照度. 11 洁净厂房应设置空调系统等的自动控制系统.净化空调系统电加热器,应设置无风、超温断电保护.若采用电加湿器时应设置无水保护.洁净室的空调净化系统要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1

1 目的 制定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以规范洁净室(区)的环境监测,确保洁净室(区)的洁净度达到标准。 2 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的温湿度、压差、风速、风量、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测试。 3 责任 化验室环境检测人员、QA人员、原料车间。 4 引用标准 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中国药典》(2015版)。 5 流程图N/A 6 内容 6.1环境监控简介 6.1.1环境监控对象包括空气、表面和人员。 6.1.2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压差、风量风速、悬浮粒子、微生物监测等。其中,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微生物监测、表面微生物监测以及人员卫生监测。 (1)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有浮游菌和沉降菌两种测定方法。 (2)表面微生物监测用来监测生产区域表面以及设备和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量。(3)人员卫生监测的关键是手套和洁净服表面的微生物监测。 6.2温湿度的监测 6.2.1测试标准 6.2.1.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6.2.1.2 C级和D级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6.2.2测试周期: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2.2.1主要房间都应放置温湿度表,可随时观察温湿度变化情况,并记录。 6.2.2.2由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2.3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和空调岗位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3压差的监测 6.3.1压差表安装在墙上,可随时观察室内外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 6.3.2测试时所有空调系统应处于连续运行状态。 6.3.3观察压差时,洁净区所有门应关闭,不许有人穿越房间。 6.3.4监测频率:洁净室(区)的压差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3.4监测人员: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动态条件下监测,填写监测记录。 6.3.5监测标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10Pa。相同洁净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6.2.6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通知空调岗位人员和主管领导,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4风速、风量、换气次数的监测 6.4.1采用风速仪或风量罩监测。风速及换气次数的确定还应满足: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A级及需经1分钟自净,B级需经10分钟自净,C/D级均需经20分钟自净,自净后洁净区均能达到该级静态标准。 6.4.2监测频率:A级送风为1次/每季度;C级为1次/每半度;D级洁净区域为1次/年。新空调运行、停运空调启动、更换高效过滤器或出现异常情况时要重新检测。 6.4.3监测人员:QA及中心化验室检测人员在静态条件下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4.4监测标准:D级和C级室内进风口实测换气次数应符合规定:D级10-15次/h,C 级15-25次/h,A级单向流风速0.36m/s-0.54m/s。 6.5悬浮粒子数的监测 6.5.1监测方法 6.5.1.1确认洁净区送风量和压差达到要求后,其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其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方可进行悬浮粒子监测。 6.5.1.2除受洁净区的设备限制外,取样点应在整个洁净区均匀布置;任何洁净区内不得少于两个取样点。 6.5.1.3在一个区域内应最少取样五次,每个取样点的取样次数应多于一次,而不同取样点的取样次数可以不同,并且每次取样量不得低于2.83L;为了确定A级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m3。 6.5.1.4取样点一般布置在距离地面0.8m~1.5m之间或操作平台的高度;尽量避免在回风口附近取样,而且测试人员应站在取样口的下风侧。

空气洁净度测试作业指导书(含附属表单)

XXX有限公司 空气洁净度测试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 WI-ZL-033 版本/版次: A/2 页次:1/4 1.目的 通过对涂装及真空镀空气洁净度的检测,及时发现涂装及真空镀环境空气洁净度的异常状况并控制,以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涂装及真空镀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的检测与控制。 3.职责 3.1表面处理科品管员负责生产中每天按照《空气洁净度测试记录表》对各测试点进行检测,并负责 检测资料的整理及异常状况的提出。 3.2表面处理科协助质量部品管员进行各测试点的检测,并对异常状况进行分析与改善。 3.3工程设备负责对相关工作的指导与分析。 4.工作程序 4.1质量部在表面处理科生产中每天对环境空气进行检测。 4.1.1测试时间:白班:上午:10:00 下午:15:00 4.1.2测试仪器:尘埃粒子计数器 4.1.3测试地点 涂装、真镀:(1)装夹区(2)上件区(3)A喷房(4)B喷房(5)C喷房 (6)D喷房(7)下件区(8)转线区 测试所得数据(≥0.5UM)记录于《空气洁净度测试记录表》(附表1)中。 4.2测试完成后应对数据进行换算,因为尘埃粒子计数器设定抽气时间1分钟,尘埃粒子计数器抽气时 间1分钟所显示数据表示0.1立方英尺所含的≥0.5UM颗粒数,1立米等于35.3立方英尺,所以要换成表示1立方米含颗粒数,要将各测试点尘埃粒子计数器显示≥0.5UM颗粒数*10*35.3等来。 4.3数据换算后应对照《单位体积中粒子直径及最大允许浓度限值》(附表2)进行对比可得出相应空 气洁净度等级。 4.4对于超出规定范围的异常状况,质量部应及时通知表面处理科负责人,表面处理科会同相关部门对 此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并改善,必要时停止生产,待恢复正常后投入生产。 5.相关文件 5.1空气洁净度测试表(表面处理科)附表一、附表二 5.2单位体积中粒子直径及最大允许浓度限值附表三

洁净区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1 目的 用于规范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监测的操作。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观察的测定。 3 职责 3.1 质量保证部QA负责噪音、照度的检测。 3.2 生产车间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观察。 3.3 生产部空调操作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调控,并及时反馈信息。 3.4 设备工程部计量人员负责监控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 3.5 质量控制部人员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配制、计数、报告的完成。 3.6 质量保证部现场监控QA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监测。 3.7 生产车间配合洁净区沉降菌监测的完成。 3.8 QC人员负责浮游菌的监测。 4 内容 4.1 洁净区洁净等级划分 4.1.1 A级:指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4.1.2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4.1.3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净操作区。 4.2 温湿度 4.2.1标准规定:洁净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区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有特殊要求车间根据工艺控制。 4.2.2 温度观察:检查温湿度计是否完整,视线正对温湿度计水平读取显示的数据,需要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4.2.3 湿度观察:视线正对湿度表,准确读数。需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4.2.4 需要加水的湿度计,在观察前应检查在蓄水腔内是否有水,无水则需加入适量水,再观察湿度。 4.2.5 洁净区的温湿度每天至少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4.2.6 设备计量人员每年至少组织校验一次监控系统的仪器设备。 4.3 静压差 4.3.1 湿度观察:标准规定: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2-3帕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4.3.2 产尘房间与相邻房间呈相对负压。 4.3.3 洁净区的静压差以微压差计显示,每日至少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包括洁净区与室外,不同洁净级别间及所有有压差指示的房间)。

洁净区环境检验规程.doc

洁净区环境检验规程 一、范围 : 本规程规定了洁净室 ( 区) 检测的测试要求,测试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规程适用于洁净室 ( 区) 测试的六项指标 ( 尘埃悬浮粒子、沉降菌、风速、换气次数、温度、湿度等性能测试。 二、检测依据 GB 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B/T 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YY0033 —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 三、测试规则 3.1 悬浮粒子的测试 : 3.1.1 测试条件 : a.温度和湿度 洁净室 ( 区)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 温度 18℃~28℃,相对湿度 45%~65%。 b.压差 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 区) 之间的压差应≥ 5Pa,空气洁净度级 别要求高的洁净室 ( 区) 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 区) 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3.1.2 测试状态 :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 2人。测试报告中应表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 3.1.3 测试时间: a. 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b. 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止常运行时间不少30min后开始。 3.1.4 采样点数目及采样位置布置: 悬浮粒子洁净度监侧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 区设置。采样点布置规则见GB/T 16292- 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 ( 区) 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附录 A。 3.1. 4.1 最少采样点数目及限定 : a. 最少采样点数目 : 面积 X(㎡)洁净度等级 100 10000 100000 300000 X <10 2--3 2 2 2 10 ≤X<20 4 2 2 2 20 ≤X<40 8 2 2 2 40 ≤ X <100 16 4 2 2 100 ≤ X <200 40 10 3 3 200 ≤ X <400 80 20 6 6 400 ≤ X <1000 160 40 13 13 1000 ≤ X <2000 400 100 32 32 X ≥ 2000 800 200 63 63

GMP对洁净度的等级要求

GMP洁净车间空气洁净度等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规定:药品生产的洁净厂房内的生产环境参数如: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压差等均是由生产工艺决定的,一般温度为18℃~24℃,相对湿度为45%~65%。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指南中规定的比较具体。即药品生产洁净厂房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以穿洁净工作服的操作人员不产生不舒服、不舒适为基准的。 无菌药品的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以分为四个级别 A 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指导值)。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 B 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 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C 级和 D 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 以上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与ISO14644-1中洁净度等级(以≥0.5μm和≥5μm的悬浮粒子为限度标准)的关系.

注:此表摘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洁净度A级用于高风险作业区,如:灌装区、放胶塞区、敞口包装容器区和无菌装配区等区域。其单向流区工作区必须均匀送风,其风速为0.36 m/s ~0.54 m/s。确认A级,每个测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 m3;洁净度为ISO 4.8级,并以≥5.0 μm悬浮粒子的浓度为限度标准。采样管的长度要短,以勉≥5.0 μm的粒子沉降,影响测试结果。单向流应采用等动力采样。 洁净度B级用于洁净度A级区域的背景区域。静态洁净度为ISO 5级。 C级和D级用于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工艺要求洁净较低的区域。C级静态和动态分别为ISO 7级和ISO 8级。D级静态为ISO 8级。 动态可采用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以证明达到动态洁净度级别。 日常动态监测; 新版GMP规定生产工作结束,作业人员离开现场经过15-20分钟自净后,洁净室的洁净度应达到“静态”标准。 日常动态监测项目:洁净度、温度、相对湿度、压力梯度等。

洁净室换气次数检测规程

洁净室换气次数检测规程 一、测试规则: 1、测试条件: 1》温度和相对湿度: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8℃,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 2 》压差: 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4.9Pa,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2、测试状态: 1》空态、静态进行测试; 空态或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和室内测试人员; 说明: l 空态—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但是没有生产设备、原材料或人员的状态。 l 静态分为静态a和静态b,其中: 静态a—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 静态b—洁净室(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 自净后。 3、测试时间: 1》在空态或静态a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2》在静态b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10min自净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开始。 4、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本方法采用套管法,即先测试洁净环境内各个风口的风速,然后利用各风口的平均风速*风口数*3600*套管出风口的面积/房间的体积即得各房间的换气次数,来评定洁净室(区)得换气次数的洁净度级别。

洁净区环境监测程序

洁净区环境监测程序 1.目的:为确保厂房洁净度指标合格,保证产品质量,制定洁净区环境监测程序。 2.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对公司内所有洁净厂房内不同级别区域的空气、设备表面、工作台面洁净度监测的取样及检测。 3.职责:质量部及生产部相关人员对本程序实施负责。 4.内容: 4.1由质量部负责定期对厂房环境、设备、工作台表面洁净度进行监测。 4.2监测人员进入洁净厂房采样时必须按人员、物料进入洁净区的标准操作程序进入洁净室。 4.3每次采样、监测人员数不得超过2人。 4.4洁净度主要监测项目:尘埃粒子数、沉降菌(表面微生物)数、压差、风速或换气次数四项。 4.5监测频率及监控标准见表1:不同级别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 4.6监测方法: 4.6.1尘埃粒子数监测: 用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检测,监测方法见“洁净区悬浮粒子数监测标准操作程序”(SOP-)。统计≥0.5μm和≥5.0μm的尘埃粒子数,并进行计算,判定。 4.6.2沉降菌监测: 按照《洁净区沉降菌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操作。用经过预培养48小时后确认无菌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敞盖放于室内暴露30分钟(静态)或4小时(动态)采样,采样后的平板置30~35℃倒置培养48±2小时后观察计数。 4.6.3压差检查: 用微压计测量不同级别的洁净室之间或洁净室对外的压差。由生产车间随时自检,记录在批生产记录上,质监员进行抽检。 4.6.4风速:用风速仪按《风速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进行检测。 4.6.5设备表面、墙壁、地面及工作台面表面微生物的监测: 4.6. 5.1取样点:操作点或接近操作点的位置。

4.6. 5.2监测频率:每月一次。 4.6. 5.3监测方法:棉签擦拭法。 (1)准备无菌棉签,生理盐水及营养琼脂平板,以上物品均经121℃20分钟湿热灭菌,营养琼脂平板应当先经30~35℃培养48±2小时,确定无菌生长。(2)取样人员携带上述物品按规定程序进入受试区域。 (3)取棉签,用灭菌生理盐水润湿挤干后,在受试表面进行擦拭取样,每只棉签的取样面积为25平方厘米。 (4)将取样过的棉签在营养琼脂表面按顺序来回涂抹,确保将所取样品接种至平板表面。 (5)在平板上标记受试对象、取样日期。 (6)将接种后平板在30~35℃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2小时,点计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 4.6. 5.4表面微生物的最大允许限度,见表2 4.6. 5.5以上测试均在动态下测定。 5.当生产过程出现异常或洁净厂房出现可能影响洁净度变动时(如更换高效时,设备搬迁,维修后),应适当增加检测频次。 6.质量部应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出具监测报告,并发放至相应车间。 7.对于监测不合格的项目,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停产,采取措施及时整改,整改后再次监测,合格后方可允许生产。 8.车间自控项目(如压差)检测结果,应由车间记录在批生产记录中。质量部将监测 结果应整理归档,保存期三年。 表1.不同级别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洁净区的管理标准,监测环境是否达到规定的洁净级别。 二、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洁净区域和微生物限度室。 三、责任 1. QC室主任对本规程的制定负责; 2. QC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四、内容 1. 悬浮粒子 1.1 监测频率和限度如下表: 1.1.1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并经15~20分钟自净后,洁 净区的悬浮粒子应达到表中的“静态”标准。 1.2 监测方法 1.2.1采样管道必须干净,严禁渗漏,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尘埃粒子计数 器,并定期对仪器作检定。应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避免≥5.0μm悬浮粒子在远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降。 1.2.2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过程中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 1.2.3可根据需要采取静态测试或动态测试,静态测试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 人,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所采用的测试状态。 1.2.4在静态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

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m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m后开始。 1.2.5测试人员应穿戴好与其洁净度相适应的工作衣、工作帽,采样时应在采样 口的下风侧。 1.2.6应按采样点布置规定布置采样点位置及其数目,布置采样点应避开回风 口,最小采样量应按其相应规定确定。 1.2.7最少采样点数目如下表: 1.2.8采样点的位置: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上均匀布置,采样点多于5 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0.8m~1.5m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点。采样点的布置参照GB/T 16292-2010执行。 1.2.9采样次数的限定:对任何小洁净室(区)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 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1.2.10更换初中高效过滤器之后必须监测,合格后才可正常运转。 2. 沉降菌 2.1 监测频率和限度如下表: 2.1.1表中数值均为平均值。 2.1.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

洁净压缩空气的验证报告(模板)

洁净压缩空气的验证报告 文件编号: 版本号 : 实施部门:……部 审核: 批准: 验证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所需的相关文件 4.验证的内容及过程 4.1预确认 4.2安装确认 4.3运行确认 4.4性能确认 5. 结果分析与评价 6.再验证周期的确定 7.验证时间的安排 8.验证结果及批准

1.概述 1.1洁净压缩空气系统采用空气压缩机产生压缩空气,经过冷冻干燥机去处水分,通过 三级空气过滤去除粒、油分,达到洁净空气净化,并在使用点终点根据需要安装除菌 过滤器。使用压缩空气的洁净度等合工艺用气的要求。 1.2系统工艺流程 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冷冻干燥粗滤精滤除菌过滤各使用点 1.3本方案仅适用于洁净压缩空气系统的验证。 2.验证目的 2.1对空压系统的设计及本型号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2.2对空压系统的设备、管道安装能否达到生产工艺要求作出确认。 2.3通过对空压机所提供的压缩空气检测,以评价空压系统的产气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通过对过滤装置过滤后的空气检测,以确定安装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确定过滤后 的压缩空气无油、无尘,微粒在规定范围内,空气洁净度达到相应级别净化要求;过 滤装置的过滤效果达到生产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3.验证所需的相关文件 序号文件名称 1 xxxx 空气压缩机使用说明书 2 xxxx 空气压缩机电脑控制器用户手册 3 压力容器产品质量保证书

4.验证的内容及过程 4.1确认 4.1.1工艺设计对设备的要求 能连续不断地为气动生产设备及通气检验提供稳定的洁净的气源;并能根据空气的使用情况自动调节产气量,保证工作气源压力稳定可靠;过滤后的空气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4.1.2系统配置情况 检查空气压缩机、储蓄罐、过滤器管道等系统配置是否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4.1.3售后维修服务 维修服务单位:xxxx 有限公司 详细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