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上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及变化趋势

海上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及变化趋势

海上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及变化趋势
海上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及变化趋势

海上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及变化趋势

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行业界的同仁、各位朋友,大家好!

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8]47号),同时配发了“风电项目竞争配置指导方案(试行)”。47号文本质上是要求地方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方式配置资源,取代传统的通过行政审批分配年度建设规模指标的方式,同时,上网电价作为竞争配置的重要条件,取代了现在的固定电价的模式。文件的出台为地方政府分配指标提供了规则和依据,消除了项目核准过程中的非技术成本,并期望通过技术进步和方案优化降低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最终达到“促平价、可落地”的目的。

47号文的发布给整个海上风电行业和全产业链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孕育了新的机遇,海上风电行业将会迎来新的转折点。中国电建华东院作为海上风电主要勘测设计单位,我们以总包、设计、咨询、监理等不同的方式参与了全国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开发工作,下面我将从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勘测设计角度技术方案优化对成本的影响以及成本变化趋势和展望三个维度进

1

行交流和汇报。

一、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

47号文发布后,之前推了很多年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概念一下子火起来了,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是国际能源行业从全生命周期视角评估发电项目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已得到欧美国家的广泛应用,但在国内真正到了评估项目的时候,很少有人再用这个概念,最终还是看IRR(财务内部收益率)。现在因为电价不固定,传统通过财务内部收益率评估项目可行性的方法不能用了,只能计算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

根据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计算公式,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主要就是建设成本、资产折旧和税收、运维成本和固定资产残值现值等,其中折旧和税收影响,在这里就暂且不说了,主要谈谈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设计和建设经验逐步积累,海上风电投资逐步下降,福建、广东海域受地质条件、海域养殖征迁等因素影响投资仍然较高。江苏、浙江区域近海海上风电单位千瓦投资约在15000~17000元/kW,福建、广东区域约在17000~20000元/kW。海上风电场建设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设备购置费、建安费用、其它费用、利息。各部分占总成本的比例不同,对总成本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具体比例不同省份,不同项目有一定差异,具体比例在本次会议被提到的比较多,在此就不详细展开了。

运维方面,海上风电已建绝大部分风场还处于5年质保期内,运维经验相对缺乏,风场海域具有特殊性,早期项目运维作业受潮汐等天气影响明显,运维成本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涉及到可达性、机组可靠性和零部件供应链等因素。具体费用而言,目前国内建设单位和风机厂家公开的数据不多,根据国际可再生能

2

浅析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1)16

浅析全生命周期造价成本管理Some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ctual workers and engineering cost of scholars put forward a new theory of project cost In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80s, the whole life cy cost theory. Then it evolved into a very standard and perfect theory system under promoting of the royal surveyors groups and vigorously. Through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romote,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gradually perfect, from the whol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to whole lifecycl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1 WHC 理论概述In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80s, British and American scholars put forward the whole life cos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inimizing the total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WLC, whole life cost). Total life cycle theory of engineering cost is the total 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engineering cost theory, that has become the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and is an effective analysis tool, also a kind of alternative mathematical method used to select project.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英美的一些实际工作者和造价工程界的学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工程造价理论—全生命周期造价工程理论,此后在英国皇家测量师的组织和大力推动下,演变成一个非常规范和完善的理论体系。经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的不断完善、推广,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被普遍采用。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及方法由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转变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 管理是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向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转变是必然趋势。 1 WLC 理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英美一些学者提出了以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为目标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WLC ,whole life cost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理论是将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应用于工程造价理论,目前已、管路敷设技术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LCC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L C C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内涵 从的角度出发,就每件产品形成乃至消亡的历程而言,它所经历的是从、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到用户使用、废置处置这样一种循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企业内部及相关联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包括成本策划、开发、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的成本。广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上述生产者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成本,而且还包括购入后所发生的、废弃成本和处置等成本。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还包括社会责任成本。社会责任成本并不是一种单~成本,它是贯穿在产品生产、使用、处理和回收等过程中的成本,主要是环境卫生、污染处理等所发生的成本支出。传统意义上的的概念通常指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应该是属于企业战略成本的一部分,应该具有面向未来、长期性、以保持为目的。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四个阶段 探讨的广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即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并且将产品全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1)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指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和试验费等。 (2)产品生产制造阶段。指企业在生产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料、工、费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等社会责任成本。 (3)产品营销阶段。一种产品是逐步进入市场、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的,因此产品营销成本包括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产品试销费、等。 (4)产品的使用维护阶段。包括产品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如车辆的耗油量、电器的耗电量,高级电子产品必须经常更换的附属配件成本等。此外还包括产品退出使用报废所发生的处置成本。 []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各阶段的成本降低浅析 1.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的成本降低浅析。 产品研发和设计是我们生产、销售的源头之所在,此阶段的应重在,立足防范。此阶段可以引进的思想。是指在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目标利润而必需达到的成本值,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在产品的规划阶段,应进行、,制定出目标售价。然后根据确定的目标利润计划倒推出目标成本。客观上存在的设计开发压力,迫使研发人员使用有助于达到目标成本的方法,从而有效控制成本。此外,还可引入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从分析用户需求的功能出发,研究如何,从而获得最大。是产品的功能和成本的综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 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第一产业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且90年代下降的幅度大大高于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80年代有所下降,由1980年的40.2%下降到1990年的33.6%,但90年代又回升了近6个百分点,2001年为39.5。第三产业比重一路攀升,大幅上升近20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

产业结构的变动

高三地理冲刺练三 产业结构的变动,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读2000~2011年中国城市群三大产业结构变动表格,回答23~25题。 2000~2011年中国城市群(部分)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单位:%) 城市群2000年2006年2011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 业 第三产 业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第三产 业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第三产 业 a 9.6 42.2 48.2 6.0 44.2 49.8 5.3 42.7 52.0 b 9.5 47.0 43.5 7.3 51.2 41.5 6.1 54.5 39.4 c 13.3 40.1 46.6 9.1 45.8 45.1 5.8 57.1 36.9 d 20.4 40.7 38.9 13.5 47.6 38.9 10.1 57.9 32.0 23.表格中a、b、c、d代表的城市群分别是 A. a—江淮; b—辽中南;c—长株潭;d—京津冀 B. a—辽中南; b—京津冀;c—长株潭;d—江淮 C. a—京津冀; b—辽中南;c—长株潭;d—江淮 D. a—长株潭; b—辽中南;c—京津冀;d—江淮 24.表格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 A.a城市群适宜大力发展金融等高端服务业 B.b城市群未来宜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C.c城市群目前应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d城市群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产业转出工作 25.表格中各城市群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 a城市群人口迁入能够延缓老龄化进程 B. b城市群人口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C. c城市群人口迁移主要因为大型工程建设 D. d城市群人口迁移降低该地城镇化水平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大气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 的现象。图a和图b分别是1986~2007年四川省乐山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峨眉 山雾日的月际变化图,回答26~27题。 26.乐山市与峨眉山雾日的差异是 ①乐山市夏季多雾②乐山市冬季多雾 ③峨眉山全年多雾④峨眉山年均雾日数比乐山市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内涵 从的角度出发,就每件产品形成乃至消亡的历程而言,它所经历的是从、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到用户使用、废置处置这样一种循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企业内部及相关联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包括成本策划、开发、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的成本。广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上述生产者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成本,而且还包括购入后所发生的、废弃成本和处置等成本。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还包括社会责任成本。社会责任成本并不是一种单~成本,它是贯穿在产品生产、使用、处理和回收等过程中的成本,主要是环境卫生、污染处理等所发生的成本支出。传统意义上的的概念通常指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应该是属于企业战略成本的一部分,应该具有面向未来、长期性、以保持为目的。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四个阶段 探讨的广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即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并且将产品全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1)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指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和试验费等。 (2)产品生产制造阶段。指企业在生产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料、工、费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等社会责任成本。 (3)产品营销阶段。一种产品是逐步进入市场、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的,因此产品营销成本包括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产品试销费、等。 (4)产品的使用维护阶段。包括产品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如车辆的耗油量、电器的耗电量,高级电子产品必须经常更换的附属配件成本等。此外还包括产品退出使用报废所发生的处置成本。 []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各阶段的成本降低浅析 1.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的成本降低浅析。 产品研发和设计是我们生产、销售的源头之所在,此阶段的应重在,立足防范。此阶段可以引进的思想。是指在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目标利润而必需达到的成本值,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在产品的规划阶段,应进行、,制定出目标售价。然后根据确定的目标利润计划倒推出目标成本。客观上存在的设计开发压力,迫使研发人员使用有助于达到目标成本的方法,从而有效控制成本。此外,还可引入技术和经济相结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试分析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支出和成本控制的能力的变化规律

试分析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支出和成本控制的能力的变化规律,谈谈个人的认识 答:以工程项目为例,其他类型项目基本相似。 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 (1)投资决策阶段 项目成本控制必须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抓起。与任何其他类型的投资行为一样,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是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后的可行性研究。就全生命周期理论而言,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是项目成本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 成本支出:较小 成本控制能力:较大 (2)设计阶段 设计通常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开发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其工程整个投资影响最大,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控制项目成本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规划设计水平的优劣,对工程实物的投资、工程进度和建筑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也是决定工程项目生命周期时间的关键要素。 成本支出:较小 成本控制能力:最大 (3)工程实施阶段 招投标及工程施工这两个阶段可统称为工程实施阶段。在进行评

标时,评价依据因该由原先的建设成本最低变为生命周期成本最低。在工程施上阶段,应以全生命周期造价理论为指导原则,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确定及工程合同策划科学合理。 成本支出:最大 成本控制能力:较大 (4)竣工验收、后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的内容包括竣工结算的编制与审查;竣工决算的编制;保修费用的处理;项目后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的目标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等内容。 成本支出:较小 成本控制能力:较小 (5)运营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工程项目从投入使用直至拆除的全过程。运营维护方案的制定也一样以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运营维护阶段应着力提高设施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成本支出:中等 成本控制能力:中等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回顾与发展

生命週期成本分析的回顧與發展 林盛隆、楊欣瑜 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產品生命週期成本分析之界定 所謂的生命週期成本分析(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LCCA)「在產品生命週期中所包含的資本、設備、操作、維修及處置的成本,也可能包含社會成本。」(U.S.EPA, 1995),即為將LCA的衝擊予以成本化,是近年來LCA發展重點方向之一,LCA與LCCA則具有相輔相成之功用,同時成為環境管理之輔助工具,產品的LCCA分析評估中,礙於現實與法規的要求,大部分的公司不會將環境外部成本列為財務績效的考量。電腦螢幕顯示器的生命週期評估為例,生產的公司其原料有塑膠、玻璃、橡膠、塗料、鋼鐵、...等,而生產這些原料的供應者,其環境績效也會影響顯示器的LCA結果,這些衛星工廠的成本不可能列在顯示器製造廠的會計帳內。此種範疇上的限制,也是在LCCA必須克服的重要議題。對於決策者而言,污染物排放數據並不一定能滿足決策者的需求,尤以營利為導向的私人公司,更希望能有經濟上的誘因,才能完成其決策。在產品生命週期中除了傳統的成本外,每個階段還需考慮環境成本,才是真正的生命週期評估。LCCA考慮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的全部成本,包括公司的內、外部成本(U.S.EPA, 1995)。在執行LCCA後,化學製造業個案研究發現環境成本佔該公司操作成本之19~25﹪(Arthur D. Little, 2000)。近年來LCCA的評估工具,已逐漸被運用如SimaPro、P2/Finance、PTLaser、TCAce、….等,LCCA已成為改變製程參數降低成本、比較產品的優劣、減少決策錯誤、降低環境衝擊及管理之輔助工具上。 企業環境成本制度與生命週期成本管理 有許多國家及相關單位發展出具代表性的環境成本制度,例如美國環保署環境會計的主要概念介紹、美國化工學會的全成本分析方法、美國國防部的環境成本分析方法(U.S.DoD, 1999)、日本環境廳的環境會計系統、歐洲投資銀行、國立新加坡大學(Senthil, et al., 2003)及聯合國永續發展分部(Jasch, 2003)等。而在本土化的環境成本會計制度發展主要分樹狀式及二維矩陣方式兩大類。所謂的樹狀式則是以某一科目為中心而展開向下延伸,永光化學主要的環境成本科目分類主要是為樹狀式,透過現有的會計科目,將這些環境成本分類採增加總帳科目或增加明細帳的方式編列到適當的項目下,進行環境活動的會計相關資訊;聯華電子環境成本科目分類為二維矩陣,主要是參考日本環境廳所發展的環境會計系統,建立一套更詳細的環境成本分類項目來處理環境相關活動並另外建立環境編碼,環境編碼通用於環境安全與衛生之編碼,對應轉換的機制已產生環境活動的會計資訊(張,2001)。 永光化學為國內第一家建置本土化環境成本的企業,制度建立期為1998年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可根据是否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为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 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在封闭的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主要有:配第-克拉克定律、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技术集约化规律、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发现并由克拉克经济实证研究而系统归纳,其基本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次序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 霍夫曼定律揭示的是工业结构演变的重工业化阶段,消费资料与资本资料工业之间的增加值的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他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部门的增加值与资本货物部门的增加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他把工业化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印度、新西兰等。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日本、荷兰、加拿大、匈牙利)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英国、美国、德国、法国)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将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处于这一阶段的当时还没发现。 技术集约化规律,即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的资源结构呈现出向以技术为主题的结构演进的趋势。在工业化初期,工业资源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占据突出地位,形成以劳动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中期,工业资源结构中的资本积累及积累能力居突出地位,形成以资本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后工业化时期,技术资本品的质量和劳动力质量为工业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从而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把人均收入开始增长,并伴随有不同形式的经济进步的时期称为“经济时代”,把其后的经济发展称为“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不是指狭义的经济增长,而是指经济时代以后的经济全面发展。库兹涅茨的现代增长理论不仅证实了配第-克拉克定理,而且更广泛更深入探导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雁行模式”,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该理论模式认为,在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制约下,落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要经历三个阶段的

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河北省生产总值的影 响 专业:金融学学号:41016113 姓名:卢红吉 摘要: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78年至2011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软件,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GDP;可是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行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各国划分不完全一致。我国的为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省亦是如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整个省的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报告

SFY101有轨电车项目 侧墙板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青岛润通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

LCC分析报告 1、LCC的目的 寿命周期成本测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满足规定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维修性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评估或优化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 2、LCC的构成 SFY101有轨电车侧墙板寿命周期成本的主要项目: a.设计和试验费用 b.采购费用 c.能耗(整个制造过程的所有费用) d.预防性维修费用 e.纠正性维修费用 f.备品备件、专用工具、仪器仪表、测试设备等 g.报废后的处置费用 3、LCC的方法 a. 备选设计方案的评估和对比 b. 项目/产品经济耐久性评定 c. 成本动力和成本有效改进的鉴定 d. 产品使用、运营、试验、检测、维修等备选策略的评估和对比 e 老化设备、产品更换、修复、寿命延续或退废的不同评估和对比 f. 产品研制、改进用竞争优先权之间有效基金的分配 g. 通过正式试验和比较评定产品保证标准的鉴定 h. 长期财务计划 4、LCC的测算 侧墙板按照【SFY101有轨电车项目侧墙板供货技术条件】和【GB/T21562-2008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及参照【EN50126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进行系统的、规范的LCC分析、测算,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功能设计、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安全性可维修性水平的前提下,评估或优化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

本项目的LCC仅对客户负责,忽略公司内的测算。

附表如下: 四级修预防性维修费用分析: 五级修预防性维修费用分析:

【发展战略】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作者:金元浦发布时间:2003-6-2 13:10:19 点击数:6419 经济的文化化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极大增加,比如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即使物质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的文化化了。比如穿衣,不再讲究结实、耐穿、耐用,而更多地关注审美、时髦、品牌与流行等服饰文化的当代特征。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发展一直采用计划经济下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步调的事业型模式。国家财政统包,人员、资金、物资统分统配,一个“统”字将文化包容无遗。在过去的经济核算体制中,也只承认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而把非物质生产劳动的价值排除在国民经济收入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日益增长的新的需求,使我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鲜明地凸现出来,文化的经济化成为历史性的潮流。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正式采用了与世界多数国家一致的核算方式。即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划分各个行业,以国民生产总值来核算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而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才开始了由事业模式向产业模式的重大转变。 从理论上看,三次产业结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并创新的过程。 三次产业的分类 产业分类是建立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是西方学者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最重要的分类方法之一。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的提出和应用,使产业结构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三次产业分类的主要原则,是把全部经济活动按照经济活动的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是欧美、日本和前苏联等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产业分类法。我国于1985年也首次对1984年的第三产业作出了统计,国务院并转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①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指出建立这种分类法的必要性和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 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和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了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完成的。本世纪30年代初,费希尔研究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没有穷尽全部经济活动,于是,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所有其他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费希尔在当时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不仅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而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服务。1935年,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他认为:综观世界经济史可以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在初级生产阶段,生产活动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迄今世界上许多地区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上。第二阶段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纺织、钢铁和其他制造业的商品生产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显然,确定这个阶段开始的确切时间是困难的,但是很明显,英国是在18世纪末进入这个阶段内……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劳动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等活动中。处于初级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三产业。 费希尔虽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但他没有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拉克则在继承费希尔研究成果的

全生命周期费用分析(LCCA)

全生命周期费用评估(LCCA) 目录 一、LCCA的定义 二、LCCA参考标准 三、LCCA的建议方法 1.投资成本 2.运营成本 3.产量影响 一、LCCA的定义: 首先说一下“全生命周期费用评估”,不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从英文上将,一个是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LCCA), 一个是Produc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PLM)。从涵盖的内容和实施流程都不一样。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是LCCA。LCCA是用于项目经济评估的一种方法,它需要计算一个项目从立项开始,到实施,运行,维护以及后期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并依此对项目进行决策。尤其是当项目有不同的实施方案的时候,需要进行经济性比选时,此方法尤为关键。当然,“项目”的概念非常宽泛,盖了楼建个厂是项目,你买个房子,买辆车都是一个项目。举个买车的例子吧,因为车的可选择性太多,刚好可用这个方案试验一下。 下面是丰田的两款卡罗拉的一个简易比较,只比较了车辆采购价格和燃油消耗价格。

从上表里可以看出,汽油版采购价低于混动版。但是加上10年期的油耗,最后整体成本还要高于混动版。所以不是便宜就买,要看总成本。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各种条件变化会直接导致结果的反转。比如说,如果评估里加入维修成本,很可能由于混动版车辆部件复杂导致修理费用上升,最后可能导致混动的总费用要高。但是如果再加上牌照的费用(中国有的城市牌照需要拍卖,汽油版5万,但是混动却可以免费),这一下子又会完全反转所有的结果。但是真正评估的时候,要考虑所有会发生费用的因素,任何因素的缺失,都是导致评估结果的错误。所以LCCA不仅是全生命,还要全要素。 二、LCCA的参考标准: 其实,LCCA的大思路就是上面的例子中所述,看起来很简单。最主要的出发点就是打破做项目只看资本投资的习惯,要看总成本。由于这个方法看起来其实只是一道加法题,谈论它的文章不少,但是真正的标准却不多。 小编接触到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出版的NIST135。另外一个是挪威石油技术法规(Norsok)的O-CR-001。个人比较喜欢Norsok的标准,比较简单易行,好理解好实施。 由于每个行业每个项目千差万别,所有计算起来的要素也是完全不一样。所以,应该是掌握住全生命全要素的大思路,自己来制定自己的LCCA 模板。

LCC: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LCC对中国客车业的价值转型是为了推动进步 LCC: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在高速成长15年之后,中国客车业遭遇了瓶颈。 一方面,客运行业受高铁的影响,其传统优势线路风光不再,而油价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也让这些企业的运营环境遭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公交公司所能得到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持越来越难,补贴不足、资金难到位,公交企业的运营也越发艰难。 趋势向下的市场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客运公交公司开始重视成本的压力,但从过去几年来看,国内大多数客运、公交公司在产品采购价格上的关注更重,而降价带来的配置降低,却又使得很多公司不得不面对因产品品质下滑所带来的后期维护成本偏高,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很难去打破的恶性循环。 “是时候去改变这种用户单位与生产企业之间的零和博弈了”。这种声音不仅仅来自于客车生产企业,也来自越来越多的用户单位。 但是,改变的办法在哪儿? 2013年6月4日,宇通正式向外界推出客车LCC(Life Cycle COST,全生命周期费用)理念,似乎为这种亟待改变的中国客车业困局给出了答案。 LCC带来的改变 客观来说,LCC并不是个新概念。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对LCC的研究,这种研究最初主要是应用于军事物资的研发和采购,并适用于产品使用周期长、材料损耗量大、维护费用高的产品领域。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LCC开始被民事领域所广泛接受。 从LCC的基本模型来看,一款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费用是涵盖初置成本、运行成本、养护成本、维修成本和最终残值的。这种理念的落地非常符合目前大部门客运、公交客户在客车产品使用中的理解,在客车的采购之后,“用和养”,同样是客车业所必须正视的问题。 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宇通有专门进行过对客车LCC的追踪性研究,通过对有效案例的分析发现,以目前国内客车使用10年的寿命折算,客车的采购成本大概在15%左右,而后期客车使用中持续产生的燃料成本、维保成本等已占到了客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的70%。换句话说,其实真正对客户成本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客车产品采购之后的使用环节,而目前虽然大多数客户已经非常清楚地感受到了燃料及维护成本的压力,但真正调研结果出现的如此巨大的数值差距,却还是让很多用户始料未及。 有前期参与宇通LCC研究的客户表示:“当通盘考虑之后,LCC其实给了中国客车业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就是采购客车不能仅看初置成本,还应该兼顾对产品后期使用的长期性和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计算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计算 根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不能只局限于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还应该进一步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建设的其他阶段中使用,尤其是要考虑项目的运营与维护阶段的成本管理。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很多阶段都会涉及到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和方案的选择,只是具体细节和计算精度可能不同,例如估算阶段,建设成本和δ来运营维护成本的计算都很粗略,到了设计阶段,建设成本(施工图预算)是参照施工图,根据定额或建立在对己完工程数据库基础上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比较准确,在设计阶段不仅要给出设计方案还要给出δ来的运营和维护方案因此,δ来成本的准确度也比较高。在建设过程中,应对建设全生命周期的造价控制负责,严格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工期和批准的建设项目总投资进行建设,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的法律、法规,组织设计方案竞赛、施工招标、设备采购招标等,努力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总造价以内。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对拟建项目进行策划,其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从而作出是否进行投资的决策。决策的依据是在所有外部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方案为可选择的方案。 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仅就工程造价费用而言,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就是以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工作;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工作。如果设计概算超出投资估算,应对初步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同理,如果施工图预算超过设计概算,应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修改或修正。要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各方面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在设计阶段,要考虑地点、能源、材料、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维护等因素。同时,如果有多个设计方案,则需要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设计方案优劣的标准就是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中,对建设成本、δ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都可根据我们在第五章中设计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统一计算的方法和计算机实现步骤进行计算。 实施阶段如前所述,为了方便管理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招投标阶段和项目施工阶段两个子阶段,具体的管理如下所述。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以工程设计文件为依据,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参与工程招标文件的制定,编制招标工程的标底,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方式,确定工程承包合同的价格。投标时分为技术标和商务标,在进行技术标的评价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建设方案还有考虑δ来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这两者均优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技术方案。在评价商务标的时候,评价的依据应该由原先的建设成本最低变为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美国爱荷华州的法律就规定,评标的决策依据就是生命周期成本最低。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一般是指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完成招标阶段工作和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以后,造价工程师在施土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把计划工程造价控制额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地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在施工阶段,需要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地确定实际工程造价费用的支出;以严格的工程计量,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

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 ——探讨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化的关系 郝成磊 20130202015 产业经济学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汇储备、外贸出口额由1978年的全球排名38、30上升到2011年的全球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48.20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79646.65亿元,增加了24.44倍;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年均增9.62%,远远大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约为2.5%。特别是在2000——2010年这一段长达11年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研究我国在1978年到201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为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1978年——2012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要受经济增长阶段的影响 判断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对于把握产业结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判断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指标有三个: 1.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综合指标。 2.产业结构GDP 比例。 3.就业结构。

2 (二)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受到国内具体条件的影响 1.较高速度的增长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仍将并存。 2.多层面多档次的需求旺盛。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很大,不同企业使用的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档次差距很大,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 建设状况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为各类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了客观的市场条件。 3.就业压力很大。在这16年中,有近2亿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人以上.再加上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工业中就业人数的增长会明显慢于工业产值的增长,工业中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就业的压力十分突出。 (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1.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湖南大学颜涵、雷艳、崔衍安 摘要 我国主要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与不可持续等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问题。本文利用VAR模型和1990-2007年的全国样本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和收入分配结构变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配结构的恶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逐渐减弱的抑制作用;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动会对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逐渐减弱的负面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冲击对产业结构变化的波动贡献较小,而产业结构变动的冲击对收入分配结构波动的贡献逐渐增大并稳定。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简要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收入分配结构;居民收入水平;VAR模型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严峻的经济危机背景下,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强调“调结构促消费”的重要方针政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经济结构调整主要的内容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而保持需求稳定增长,继续落实、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动最终消费也是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有学者认为,目前最突出的结构问题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当前中国亟需解决的结构调整问题,以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为研究对象,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居民收入水平的宏观变化视角,对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发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在协调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上,提供政策制定的经验依据。 二、文献回顾 关于产业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Lawrence F.Katz(1988)认为由于技术和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劳动力流动等因素,造成的生产部门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失业增加当然会造成收入上的差距[1]。苏雪串(2002)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第二三产业的迅猛增长和第一产业产值增幅的下降,导致农村居民收入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各产业面临的市场需求环境、自身的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其生产率及产值增长率的不同,导致各行业的工资水平及其增长率的差异,从而行业收入差距扩大[2]。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认为,造成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采取违背地方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建立的企业无自生能力,需要政府的保护和补贴。最终使得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潜在水平,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造成了地区之间在收入上的差距[3]。范剑勇、朱国林(2003)认为,地区间专业化水平和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产业结构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产业集聚效应会使地区差距会不断扩大。我国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第二产业的高产值份额和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分布[4]。席文、秦海林(2008)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城乡间收入分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按要素分配的经济体制下和要素产权清晰的情况下,产业结构变动会改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从而边际报酬,进而影响到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状况。其实证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前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间居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