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工作方案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工作方案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的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以形成防治学生欺凌长效机制为目标,以促进各部门的协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为保障,确保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努力构建法治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把校园建设成为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组织领导

根据《中小学校落实〈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工作细则》要求,成立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教师、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教职工、社区工作者和家长代表、校外专家等人员组成,强化党的领导,明确第一责任人和主体责任,通力合作,学校主要负责人任委员会主任。负责领导、协调和组织校园内发生的重大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大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必要时向上级教育部门、公安部

门及时汇报,检查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三、处置原则

1.坚持教育为先原则

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特别要加强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培养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不同群体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学生欺凌的意识。

2.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强化学校及周边日常安全管理,加强欺凌事件易发现场监管,完善学生寻求帮助的维权渠道。

3.坚持保护为要原则

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切实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防止二次伤害发生,帮助被欺凌学生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4.坚持法治为基原则

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事件,按照“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的原则,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必要的处置及惩戒,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5.坚持学生安全第一原则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工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推进创建文

明、平安、法治、人文、和谐校园。

6.坚持防止矛盾激化原则

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学生,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以教育疏导为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的言论或事态,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做到及时发现、认真调查、妥善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特别要重视三个主要环节:一是问题发生前,要积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问题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四、实施举措

1.健全监控系统,完善值班、巡查制度。

学校安排干部、教师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做好巡查记录。

2.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

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并作记录。对发现的欺凌和暴力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准确研判,对早期发现的轻微欺凌事件,实施必要的批评教育。

3.强化道德、法治、安全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通过设置专门的教学模块等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两次专题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利用校会专题讲话、宣传板报和召开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性,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配备心理健康辅导员,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其积极主动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及时给予关心和心理辅导。

5.强化师德风范引领作用。

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发挥教师在思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平等对待学生,不得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因素对学生差别对待。班主任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关注家庭情况及生活环境比较特殊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

6.强化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专题培训。

学校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教师、学生及家长关于治理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相应专题培训,每学期不少于2次。加强认知、明确责任、掌握政策、依法科学应对。

7.稳妥做好相应情节的教育处置与惩戒。

对于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实施欺凌学生要向被欺凌学生当面或书面道歉,取得谅解。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邀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学校要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实施欺凌学生纪律处分,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8.建立健全事后追踪与干预机制。

要持续对当事学生追踪观察和辅导教育。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其行为动机和深层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帮扶,给予其改过机会,避免歧视性对待。对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及其家人提供帮助,及时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树立自信,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9.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治理机制。

首先明确学校、家庭、社区在协同治理学生欺凌事件中的各方责任。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对不同情节的学生欺凌事件进行适时稳妥的教育、处置和惩戒,力求达到良好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