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动物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6306)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普通动物学是养殖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特点是涉及知识面较广,理论不深。因是本专业的基础课,故基本技能不多。课程内容中提到的动物种类很多,只能按分类等级才能找出其规律性和异同点;只能在学习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其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的联系规律。学习方法应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从个性到共性,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与考核点,为今后的专业课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普通动物学是养殖类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等专业的起步基础课,必须在学好该门课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一步掌握其他基础课与专业课。该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各分类阶梯中的动物形态结构、繁殖与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三)课程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掌握动物躯体形态结构、细胞构造、繁殖与遗传等基本知识;一般掌握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规律等基本理论;能综合应用所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决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等专业基础课的抬头课。对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家畜中毒及毒物检验,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等专业课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作用。故是本专业首先要开考的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等。

本课程重点是:

1、各门动物主要特征与代表动物。

2、动物和人的关系

本课程难点是:

1、动物的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

2、多种动物同种结构的特点

本课程的疑点是:同门动物各纲及各目的异同点。

-1-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中的地位。(2)动物学的范围与研究方法。3)动物的分类方法。

2、熟练掌握:动物的分类阶元、命名与现行分类系统。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第三节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

第四节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

第五节动物分类的知识

(三)考核知识点

1、生物的概念。

2、生物的营养方式。

3、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中的地位。

4、动物的研究方法。

5、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阶元。

6、动物的命名方法和现行分类系统。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生物的定义。(2)目前对生物的分界。(3)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

2、领会:(1)动物在生物中的地位。(2)动物学的范围。(3)动物的分科。(4)学

习动物学的意义。

3、简单应用:(1)动物学的研究方法。(2)种、亚种、品种的定义。(3)动物的分

类阶元。(4)动物的命名方法。(5)动物现行分类系统。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1)动植物细胞区别。(2)细胞结构与功能。

2、理解:(1)细胞周期。(2)器官、系统概念。

3、掌握:四种基本组织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2-

第一节细胞

第二节组织

第三节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

1、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2、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3、细胞周期。

4、四大基本组织特点与器官、系统的形成。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动物细胞的结构与机能。(2)细胞周期。(3)四大基本组织的构造、分布与机能。

2、领会:器官、系统的形成。

3、简单应用: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1)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2)原生动物门各纲特征与代表动物。(3)原生动物门各纲的重要动物类群。

2、理解:原生动物门的分类。

3、熟练掌握: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的分类概述

一、鞭毛纲

二、肉足纲

三、孢子纲

四、纤毛纲

第三节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与分类。

2、鞭毛虫纲、肉足纲、孢子虫纲、纤毛纲主要特征和重要类群以及它们的亲缘关

系。

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原生动物形态结构、繁殖与生活方式。(2)鞭毛纲、肉足纲、孢子

虫纲、纤毛纲的主要特征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2、领会:原生动物门分成四个纲的依据。

3、简单应用:(1)绿眼虫、大变形虫、间日疟原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生殖与

利弊。(2)夜光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鳃隐鞭毛虫、痢疾内变形虫、鲩

内变形虫、球虫、中华毛管虫的危害。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一般了解:(1)多细胞动物的起源。(2)海绵动物主要特征。(3)主要海绵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第二节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三)考核知识点

1、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在胚胎学上的证据。

2、合肥体学说。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联系。

2、领会: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多孔动物的胚胎发育。(2)多孔动物的水沟系。

2、掌握:(1)多孔动物主要特征。(2)多孔动物的经济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多孔动物门的经济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侧生动物的概念。

2、多孔动物体壁构造特点。

3、多孔动物的水沟系。

4、多孔动物的胚胎发育。

-4-

5、多孔动物的经济意义。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侧生动物的定义。(2)多孔动物体壁细胞的功能。

2、领会:(1)水沟系的作用。(2)有性与无性生殖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3、简单应用:海绵动物对人类的利与弊。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与水螅结构的特点。

2、理解: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3、掌握:腔肠动物门的分类依据与各纲常见动物。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代表动物——水螅

第三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第四节腔肠动物门与人类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水螅的分布与形态结构及生理。

3、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的特征与常见动物。

4、腔肠动物的利与弊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腔肠动物门的基本形态、内部结构与生殖方法。(2)水螅形态结构、

运动、消化、生殖与再生。

2、简单应用:水母、海蜇、珊瑚、海葵的分布、形态与利用价值。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涡虫纲特征与真涡虫形态结构与生殖。

2、理解:常见吸虫纲动物的生活史。

3、熟练掌握:(1)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常见吸虫纲动物的危害。(2)猪带绦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常见绦虫纲动物的特点与危害。

(二)课程内容

-5-

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一、涡虫纲

二、吸虫纲

三、绦虫纲

第三节扁形动物与人畜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真涡虫形态结构与生殖。

3、吸虫纲、绦虫纲特征。

4、常见人、畜、鱼类的寄生虫。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扁形动物门的形态结构、生理与生活方式。(2)真涡虫分布、形态

结构与生殖。(3)吸虫纲、绦虫纲主要特征。

2、领会:寄生虫生活史。

3、综合应用: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虫、细粒棘球绦虫、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九江头槽绦虫的形态结构与危害。

第七章原腔动物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2、理解:(1)线虫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的特点。(2)轮虫动物门的分布与生态。

3、综合应用:(1)对人、畜、禽、鱼有害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与防治。(2)

寄生虫和宿主相互关系。(3)原腔动物的经济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线虫动物门

第三节其他原腔动物

一、轮虫动物门

二、棘头动物门

三、线形动物门

第四节原腔动物的经济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6-

1、原腔动物各门共同特征。

2、线虫动物门中对人、畜、禽、鱼有害的主要寄生虫。

3、轮虫的经济意义。

4、棘头动物门中对猪、鱼有害的寄生虫。

5、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原腔动物各门的共同特征。

2、领会:(1)线虫、棘头虫的概念。

3、综合应用:(1)人蛔虫、人蛲虫、十二指肠钩虫、丝虫、小麦线虫、猪巨吻棘

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与防治。(2)轮虫的分布。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危害。

2、理解:环节动物门分类依据。

3、熟练掌握:主要环节动物的分布、形态结构与经济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代表动物——环毛蚓

第三节环节动物的分类

第四节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环毛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经济价值。

3、环节动物的分类依据、各纲特征及常见动物。

4、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与危害。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繁殖与生活环境特征。(2)环毛蚓的生活环境、外形、内部结构与繁殖。(3)沙蚕形态结构与分布。

2、领会:环节动物的次生体腔与发育。

3、综合应用:(1)蚯蚓、蚂蟥主要特征与对生态环境或对人类的利弊及应用。(2)总结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7-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腹足纲主要特征与常见种类。(3)乌

贼结构特点。

2、理解:软体动物门分类依据。

3、掌握:常见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对人类的利弊。

4、熟练掌握:无齿蚌结构特点与经济价值。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第三节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点。

2、河蚌形态结构与经济价值。

3、软体动物门分类依据与各纲要点。

4、腹足纲主要特征与常见种类。

5、瓣腮纲主要特征与代表动物。

6、软体动物的利与弊。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软体动物门形态结构与繁殖特点。(2)腹足纲主要特征。

2、领会:软体动物门的分类依据。

3、综合应用:(1)河蚌、三角帆蚌、珍珠贝、田螺、钉螺、泥螺、蜗牛、扁卷螺、蚶、牡蛎、扇贝、乌贼等软体动物的归类、形态结构特点、经济价值或危害。(2)人工育珍珠的原理与经济意义。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理解:节肢动物门的分类依据。

3、掌握:常见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态。

4、熟练掌握:(1)甲壳纲、昆虫纲的共同特征。(2)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8-

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第三节节肢动物与人类

(三)考核知识点

1、节肢动物门的形态结构与生殖发育。

2、节肢动物门的分类依据与常见动物。

3、日本沼虾与甲壳纲中其他有经济意义的动物。

4、昆虫纲的分类。代表动物形态结构与生态。昆虫习性与生殖发育。

5、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利与弊。

6、我国经济虾蟹类。

7、肢口纲及中国鲎。

8、多足纲及蜈蚣。

9、内分泌系统和昆虫激素。

10、昆虫的生活习性。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节肢动物门在形态结构、生殖发育上的共同特征。(2)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2、领会:(1)节肢动物门的分类依据。(2)昆虫的习性。(3)昆虫激素。

3、简单应用:蜱、螨、蝎、蜘蛛、蜈蚣、水蚤、衣鱼、蜻蜓、蚜虫、蝇、蚊等动物形态结构、生殖与利弊。

4、综合应用:(1)中国鲎、虾、蟹、蝗虫、蚕等动物形态结构、生殖与利弊。(2)节肢动物的经济价值与危害。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理解:棘皮动物门分类依据。

3、掌握:棘皮动物门中常见动物形态结构、生态及经济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棘皮动物的分纲

第三节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棘皮动物主要特点。

-9-

2、棘皮动物分类依据与常见经济动物。

3、海星、海胆、海参。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棘皮动物主要形态结构。

2、简单应用:海星、海胆、海参生态、形态结构与经济价值。

第十二章半索动物门(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柱头虫形态结构与生活特点。

2、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第二节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三)考核知识点

1、柱头虫的一般知识。

2、半索动物存在的意义。

(四)考核要求

识记:柱头虫形态结构与生活特点。

第十三章脊索动物门(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

2、理解:脊索动物门分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三)考核知识点

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依据与各亚门有代表性的动物。

3、脊椎动物亚门主要特征与分类。

4、海鞘幼体与成体结构。

5、文昌鱼形态结构、进化中的地位。

(四)考核要求

-10-

1、识记:(1)脊索动物共同特征有脊索、脊神经管、咽鳃裂等。(2)海鞘成体结构。(3)文昌鱼外形、内部结构及生活方式。(4)脊椎动物亚门的七个方面。

2、领会:脊索动物门分类依据。(2)海鞘幼体及变态过程。

3、简单应用:文昌鱼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第十四章圆口纲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及七鳃鳗特点。

2、理解;圆口纲分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代表动物——七鳃鳗

第三节圆口纲的分类

(三)考核知识点

1、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2、七鳃鳗形态结构。

3、七鳃鳗、盲鳗营养方式与危害。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圆口纲的六个特征。(2)七鳃鳗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

2、领会: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

3、简单应用:七鳃鳗、盲鳗的分布与生活习性。

第十五章鱼纲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1)鱼纲的主要特征。(2)鲤鱼形态结构与生理。

2、理解:鱼纲的分类依据。

3、熟练掌握:常见鱼类特点与利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鱼纲的进步性特征

第二节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鱼纲的分类

(三)考核知识点

1、鱼纲适应水生的特征。

-11-

2、鲤鱼的外形与内部结构和生理。

3、鱼纲分类依据与常见经济鱼种。

4、养鱼的意义。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鱼纲的四大特征。(2)鲤鱼的外形与内部结构。(3)软骨鱼和硬骨鱼的特点。

2、领会:鱼的皮肤及内部结构与水生环境适应的特点。

3、综合应用:(1)鱼的生殖发育。鲨、肺鱼、中华鲟、白鲟、大银鱼、大马哈鱼、鳗鲡、鲤鱼、泥鳅、鲈鱼、鳜鱼、罗非鱼、乌鳢、黄鳝、柳条鱼、斗鱼、四大家鱼、四大海产(含乌贼)的特点与经济意义。(2)养鱼与保护名贵鱼类的意义。

第十六章两栖纲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2、理解:两栖纲分类依据。

3、掌握:蟾蜍的形态结构与生殖发育及常见其他两栖动物。

4、熟练掌握:两栖动物的经济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两栖纲的分类

第三节两栖纲的经济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史及两栖纲的重要意义。

2、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及蟾蜍的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

3、两栖纲分类依据与常见动物。

4、两栖动物的经经济价值。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两栖纲的水陆生特征。(2)蟾蜍的形态结构与蛙类的生殖发育。

2、领会:两栖纲分类依据。

3、简单应用:鱼螈、大鲵、黑斑蛙、中国林蛙、牛蛙等动物的分布与形态结构。

4、综合应用:(1)两栖动物的经济价值。(2)需要保护的动物。

-12-

第十七章爬行纲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2、理解:爬行纲分类依据与常见类群。

3、掌握:鳖的形态结构与生殖。

4、熟练掌握:常见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繁殖与经济价值。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爬行纲分类

第三节爬行动物与人类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爬行纲适于陆生的特征。

2、龟鳖目、蜥蜴目、蛇目、鳄目等各目特征与常见动物特点。

3、爬行动物的利与弊。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爬行纲适于陆生的特征及生殖特点。

2、领会:爬行纲分类依据。

3、简单应用:啄头蜥、蜥蜴、扬子鳄的一般形态结构、生态与保护。

4、综合应用:龟、鳖、蛇的形态结构、繁殖及经济价值。

第十八章鸟纲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鸟纲的主要特征。

2、理解:鸟纲分类依据与常见类群特点。

3、掌握:家鸽的形态结构。

4、熟练掌握:(1)常见鸟种的繁殖和迁徙。(2)鸟类的经济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鸟纲的进步性特征

第二节鸟类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鸟纲的分类

第四节鸟类的经济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鸟纲进步性特征的四个要点。

-13-

2、鸟纲适应飞翔的特征。

3、鸟的形态结构与繁殖、育雏。

4、鸟生殖器官的组成与蛋结构的关系。

5、鸟纲分类依据与常见鸟种。

6、鸟与人类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鸟纲动物外形与躯体结构简单化特征。

2、领会:鸟纲分类依据。

3、简单应用:家鸽、鸵鸟、火鸡、王企鹅、鸬鹚、鹈鹕、绿头鸭、鸿雁、鸳鸯、天鹅、鸥鸟、大白鹭、苍鹭、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啄木鸟、翠鸟、百灵鸟、信天翁、麻雀、喜鹊、杜鹃、家燕及家禽等鸟种的形态结构与生态。

4、综合应用:(1)禽类的繁殖、迁徙、保护、招引与经济价值。(2)对害鸟的防备与控制。(3)家禽孵化及育雏。

第十九章哺乳纲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2、理解:(1)哺乳纲的分类依据与各类群特点。(2)有害哺乳动物的控制。

3、掌握:(1)家畜的形态结构与利用。(2)各类野生动物的生态与保护。

4、熟练掌握:哺乳动物的经济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哺乳纲主要特征

第二节哺乳纲分类

第三节哺乳类的经济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2、家兔的形态结构与繁殖。

3、哺乳纲的分类与家畜和各类野生动物。

4、哺乳动物的经济意义。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哺乳纲动物的共同特征。(2)家兔的形态结构。

2、领会:哺乳纲分类的依据。

3、综合应用:(1)鸭嘴兽、大袋鼠、刺猬、食虫目动物、啮齿目动物、水獭、水貂、

-14-

鲸目动物、海豹、海狗、海牛等的繁殖、利用、保护和控制。名贵野生动物的经济价值。

(2)家畜饲养的意义。

第二十章动物的进化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1)动物进化规律与谱系。(2)脊椎动物的演化。(3)动物进化中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方面的例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物界演化的历程

第二节进化谱系和进化规律

第三节进化证据

第四节进化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1、鱼类到哺乳类的起源与演化。

2、动物进化中的例证。

(四)考核要求

领会:动物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与例证。三、有关说明和考核实施要求

(一)编制本大纲的目的和作用: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按动物性食品检疫专业,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写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选用或编写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社会助学、自学、命题的依据。

(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内容基本一致。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与发挥,故自学、助学、命题应以本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

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内容基本一致,只是作者不同,有顶替自学教材的作用。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1、自学教材

普通动物学张训蒲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月出版

2、参考教材

普通动物学三版刘凌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月出版

-15-

普通动物学谢祚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月出版

(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因此,课程基本内容、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自学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为有效的指导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本大纲对各章节指明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自学要求中。

本课程为5学分,含实验学分。

自学方法:本课程理论性不强,但知识性、实践性涉及面较广,内容丰富而复杂,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各种各样书中常提到的动物。自学者可在对自学内容识记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去观察、了解、解剖各种动物,以加深理解与推理同门、同科同种动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与共同特征,进而学会保护有益动物、防范有害动物、利用经济动物等实际技能。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要在自学后,在已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助学。60学时为度。助学中主要辅导考核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进行直观性的实验。对当地区或实验室,不易观察到的动物要有标本或影像资料替代。创造条件观察动物的微观与宏观结构(例:杀只鸡或兔进行解剖直观),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记忆。启发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能力。

(六)对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以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都作为考试内容,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中。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故分别按四个认识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由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达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少数几个知识点,一般解决生活与市场检验中的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多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践或检疫活动中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6-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过。

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30%、30%、2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

5.试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60分为及格线。考试时只允许带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

附录:题型举例与规范。举例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河蚌雌雄异体,卵的受精部位在

A、鳃水管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二、多项选择题:

通常脊椎动物有12对脑神经,但蛙类缺少的神经是

A、迷走神经

B、三叉神经

C、脊副神经

D、舌下神经

E、滑车神经

三、名词解释:

生殖洄游

四、简答题:

为什么说桃花鱼、章鱼、衣鱼、鳄鱼不是鱼纲动物?

五、论述题:

牛为什么能适应以草为食的生活特点?

-17-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

《针推医籍选》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制本科专业用) Ⅰ前言 《针推医籍选读》是专门研究古代医家关于针灸理论和临床有关论述的一门课程。它收录了《内经》及《内经》后不同时期医家的著述,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涉及针灸的多方面知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史学研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经典针灸理论和方法是进一步掌握现行针灸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手段。该课程对于加深本专业学生对传统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推医籍选》作为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教学的后期提高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古代针灸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及其真实的含义,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为指导临床服务。同时,也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古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针推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外向型专业五年制汉、民族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即理论课36学时。 Ⅱ正文 上篇《黄帝内经》选 第一章《黄帝内经》概论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黄帝内经》中的不同经络、腧穴理论;《黄帝内经》中的不同刺法 灸法理论;《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 2、在掌握《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及其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学习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认识《黄帝内经》的针灸理论体系。 二、教学要求 1、熟悉《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书名含义;《素问》、《灵枢》的命名;《素问》、《灵枢》与《内经》的关系。 2、掌握《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内容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法灸法理论;针灸临床特点。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1绪论 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 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生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八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自然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生态种群” 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是现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生动物门 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肌肉组织中骨骼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为随意肌;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自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是不随意肌

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 4、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 5、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纲,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 6、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 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端细胞法;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体腔。 2、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有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大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为体腔。 5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成体制;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水螅型个体出芽或横裂无性生殖,水母型个体有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 2、腔肠动物的两种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普通动物学复习--1st.docx

1.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细胞的共同特征:任形态结构方面,I一般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少数单细胞有机体不具核膜(核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一定区域),称为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具核膜的细胞就是细胞有真止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细胞。在机能方而: ①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例如细胞能将化学键能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等,以维持细胞各种生命活动; ②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③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遗传物质的复制,通过细胞分裂将细胞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细胞。此外,还具有协调细胞机体整体生命的能力等。 3.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极其最基本的机能是什么? 答:①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大部分细胞膜为3层(内外两层为致密层,屮间夹着不太致密的一层),称为单位膜,厚度一般为7nm—10nm,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脂类双层中,呈液态镶嵌模型。②基本机能:细胞膜有维持细胞内外环境恒定的作用,通过细胞膜有选择地从周I韦I 环境吸收养分,并将代谢产物排出细胞外。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特别是酶,对多种物质出入细胞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细胞膜还具有信息传递、代谢调控、细胞识别与免疫等作用。 6?什么是细胞周期,它包括哪些内容?初步了解研究细胞周期的实践意义。 答: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细胞周期。它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的研究,对实践有重要意义。它为肿瘤化学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对白血病的治疗已取得显著效杲。化疗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彻底消灭癌的GO期细胞,因为GO期细胞对?药物杀伤最不敏感,往往成为复发的根源。在临床上常采用先给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大量杀伤癌细胞,从而诱发大量的GO 期细胞进入周期,然后,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如S期特异性药物消灭Z,多次反复进行以达到最大程度地杀伤癌细胞。 Chapter2原生动物 2?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纲:鞭毛纲、肉足纲、抱子纲和纤毛纲。大量的工作证明,细胞器类型及其微管带的类型为分类依据。 笫四章:海绵动物门 1.海绵动物的体型、结构有何特点?根据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答: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表现出很多原始性的特征,也有些特殊结构_________ (一)体型多数不对称。海绵的体形各种各样,有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瓶状等。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水中,极少数(只一科)生活在淡水中。 (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三)具有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它对适应固着生活很有意义。不同种的海绵其水沟系有很大差别。根据海棉动物的形态结构说它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答:海绵的结构与机能的原始性,很多与原生动物相似, 其体内又具有与原生动物领鞭毛虫相同的领细胞,因此过去有人认为它是与领鞭毛虫有关的群体原生动物。但是海绵在个体发育中有胚层存任,而且海绵动物的细胞不能像原牛动物那样无限制地牛存下去,因此肯定海绵是属于多细胞动物。近年來生化研究证明,海绵动物体内具有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但海绵的胚胎发育乂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有逆转现象,又有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骨针等特殊结构,这说明海绵动物发展的道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所以认为它是很早由原始的群体领鞭毛虫发展来的一个侧支,因而称为侧生动物。 Chapter6扁形动物门 1?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虫卵被第一寄主螺吞食,毛坳从卵屮逸出,穿过肠壁形成胞蝴,移向淋巴间隙形成雷呦,人部分移向肝间隙形成尾呦,成熟后自螺体逸出,遇到第二中间寄主则侵入其体内,形成囊蝴,人吃了感染的鱼虾后,囊蝴在十二指肠逸出,经总胆管移到肝胆管发育成成虫,并产卵。 2.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什么说它比腔肠动物高等(要理解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 答: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岀现了两侧对称和屮胚层,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等。 (一)两侧对称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対称也称为左右対称。从动物演化上看,这种体型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已发展的这种体型对动物的进化具

《普通动物学》总结

普通动物学总结 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一般构造和生理 一、对称 动物身体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形状也表示出动物的进化过程和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体制:即动物体的基本形式;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①不对称:体不能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对称部分——变形虫; ②球形对称: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对称面——放射虫、太阳虫、团藻; ③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表壳虫、钟虫、海绵动物、腔肠动物; ④两辐射对称: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珊瑚纲(海葵)、栉水母; ⑤两侧对称:扁形动物及以上的动物都是属于两侧对称的(扁形、环节、软体、棘皮动物等)。 二、胚层 单细胞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最多如团藻一样只有1层细胞。 多细胞动物:两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逆转动物)、腔肠动物。 三胚层动物:扁形动物及以上 三、体腔 体腔是指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腔。扁形动物以下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腔。原腔动物有原体腔(囊胚腔);自环节动物及以上,都有真体腔。真体腔的产生对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大意义,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些高等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的蛭纲、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真体腔退化,形成围心腔、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内腔和生殖管。 节肢动物形成了血腔,即发达的血窦;棘皮动物体腔甚发达,一部分体腔还形成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半索动物有发达的分三部的体腔囊。 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内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 扁形动物:无体腔; 线形动物:具原体腔; 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 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 四、体节和身体分部 身体分节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多,异律分节少;而节肢动物却是异律分节多,同律分节少。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 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它的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半索动物的体腔前后分3部分,也可以说是3个体节。 棘皮动物的成体看不出分节的现象,但从它们胚胎发育中的3对体腔囊看来,可能是由3体节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五、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的质膜很薄(变形虫);有的有加厚的角质膜(眼虫);有的具纤维质的胞壁(植鞭目);有的具角质的外壳(表壳虫);有的还具有石灰质的壳(有孔虫);此外还具有硅质骨针的几丁质中心囊的(放射虫)。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Ⅰ前言 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手段,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针灸学基础理论,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的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够较熟练地运用针灸方法和技术防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运动损伤性疾病。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 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 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 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

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重在讲清中医针灸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以及 操作方法要领;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 给学生自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辅以多媒体、 图表、模型、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 利用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加强直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0学时,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38学时,理论/见习学 时比:1.8︰1。计学分:6分。 四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针灸学(供中医学专业用).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石学敏主编,第一版,2002年8 月。 II 正文 绪言 一教学目的 学习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经络

普通动物学重点题库

绪论 生物的界级分类 五界系统 Ⅰ.原核阶段 ⒈原核生物界 Ⅱ.真核单细胞阶段 ⒉原生生物界 Ⅲ.真核多细胞阶段 ⒊植物界 ⒋真菌界 ⒌动物界 六界系统 Ⅰ.非细胞生物 ⒈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⒉细菌界 ⒊蓝藻界 Ⅲ.真核生物 ⒋植物界 ⒌真菌界 ⒍动物界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 1、描述法 2、比较法 3、实验法 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 种或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方式。 分类的阶元即动物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由林奈创定的,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的命名方法,是指每一动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拉丁文斜体排版。属名+种名+人名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1、原生动物的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动物。这个细胞具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构造。 2、原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但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这些机能不是由器官系统来完成,而是由细胞器完成的。 3、原生动物除单个细胞个体外,也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一般无细胞的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分化。 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出来的,能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应器官相当的结构部分为类器官。 呼吸和排泄: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但所有的淡水原生动物都具调节体内水平衡的胞器——伸缩胞。 生殖: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1二分法2出芽法3裂体生殖即多分裂法、复分裂。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2接合生殖。) 鞭毛纲---------眼虫(体成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不良环境中形成包囊,出囊前作一次或多次分裂。伸缩泡除调节水中的平衡外,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把水及溶于水的代谢物收集后排入储蓄泡→胞口→体外。主要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排泄。)【鞭毛纲鞭毛作用:1运动2感觉3捕食】肉足纲---------大变形虫(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吞噬作用: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食物裹进细胞内部,叫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食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为胞饮作用。【肉足纲伪足的类型:1叶状伪足2丝状伪足3根状伪足4轴伪足。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孢子纲---------间日疟原虫(世代交替现象:动物体以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完成生活史的现象。在人体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开始,人为中间寄主。

普通动物学课后复习答案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答: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3大特征。 ①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②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③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同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器官等。 2.脊索动物还有哪些次要特征?为什么说它们是次要的? 答:脊索动物还具有三胚层、后口、存在次级体腔、两侧对称的体制、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等特征。因为这些特征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所以说它们是次要的。 3.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试扼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答:脊索动物分属于3个亚门,10个纲。简述如下: 一、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体呈袋形或桶状。常见种类有各种海鞘和住囊虫,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有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本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等。 二、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本亚门仅头索纲一个类群,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显,故称无头类。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本亚门包括: (一)圆口纲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并存。又名无颌类。 (二)鱼纲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三)两栖纲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运动。 (四)爬行纲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于两心室。本纲与鸟纲、哺乳纲在胚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其他各纲脊椎动物则合称为无羊膜动物。 (五)鸟纲体表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 (六)哺乳纲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4.试描述海鞘的呼吸活动和摄食过程。 答:海鞘入水孔的底部有口,通过四周长有触手的缘膜就是宽大的咽,咽几乎占据了身体的

普通动物学 第四版(下)

第十五章脊索动物门 15.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15.1.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重点)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三大特征。(也是区别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脊索动物还有一些性状在高等无脊椎动物中也具有。如:三胚层、后口、次级体腔、两侧对称以及躯体和某些器官分节现象等,这些共同的特点表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 1、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 在发生上来自胚胎的原肠背壁。脊索终生存在于低等脊索动物中(如: 文昌鱼)或仅见于幼体时期(如:尾索动物)脊椎动物中圆口类终生保 留 其它类群只在胚胎期出现脊索,后来被脊椎所取代。成体的脊索完全退 化或保留残存。 脊索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与保护 功能,提高了定向、快速的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 也使躯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是脊椎动物头部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 件。 2、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的神经中枢,位于脊索背面。在发生上由胚胎背中部的 外 胚层加厚下陷卷曲所形成。 3、鳃裂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 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称为鳃裂(也叫咽鳃裂)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咽鳃裂终生存在,(在鳃裂之间的咽壁上着生布满 血管的鳃,为呼吸器官)陆栖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发:两栖 纲的蝌蚪)具有鳃裂,成体完全消失。(名词解释) 4、如果具有尾,总为于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 5、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不包括尾索动物)大多数脊索 动物中具有红细胞。 15.1.2脊索动物的分类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14000种,分为3亚个门。 逆行变态:一些脊索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形态变得更加简单,如柄海鞘成体形态结构与典型的脊索动物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变态, 称为逆行变态。(名词解释) 脊索动物,分为3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2)头索动物亚门仅存头索纲,个体呈鱼形,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代表动物文昌鱼。 3)脊椎动物亚门(有头类):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4)文昌鱼的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文昌鱼的消化系统有口、咽喉、肠和肛门,咽的内壁具有纤毛、背板、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使用) 一、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骨伤方向)等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装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录象、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由于本门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本课程共72学时,主要采取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此学科的重要意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的研究针灸的

进展情况。 3、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3、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 上篇经络腧穴 经络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环、分面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3、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4、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5、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6、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7、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

最新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针灸学 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 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一)导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 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普通动物学复习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门一、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具有三种营养方式,即①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②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③渗透营养(腐生营养)。有的兼有其他营养方式,如绿眼虫在有光时行光合营养,无光时行渗透营养。 2、形态结构:体制有不对称、球辐对称;单细胞,少数联合成群体;细胞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完成动物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如运动器(纤毛、鞭、伪足),消化细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胞肛),防卫细胞器(刺丝泡)。 3、生理:通过体表进行呼吸、排泄,伸缩泡和收集管主要是排出多余的水分。 4、生殖:方式多样,以胞囊度过不良环境。 (二)代表动物——草履虫 1、生活环境:富含有机质的淡水中。 2、形态结构:形似倒置的草鞋;表膜密被纤毛,细胞质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有大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 3、动:纤毛摆动,使虫体沿纵轴旋转前进。 4、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 鞭毛纲:运动胞器为1或多根鞭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1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生殖。如眼虫、夜光虫(与赤潮有关)。肉足纲:运动胞器为伪足;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常见种类:痢疾内变形虫、太阳2、虫。 孢子纲:全寄生,行渗透营养,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配子生殖。如疟原虫。、3纤毛纲:运动胞器为纤毛(较鞭毛短而多),分化出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有大小一,4、横二分裂。常见种类:草履虫、栉毛虫、棘尾虫、喇叭虫。 二、多孔动物门(侧生动物们)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固着生活、淡水或海水生。 2、形态结构: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多细胞,有细胞分化但无明确组织; 体壁由皮层、胃层及二者之间的中胶层构成;体柔软多孔似海绵;具有特殊的水沟系,有利于摄食和呼吸。 3、生理:摄食、呼吸、排泄通过水沟系来完成。 4、生殖发育:胚胎发育中有胚层逆转现象;海产种类发育中两囊幼虫出现两次囊胚。 (二)多孔动物的分类特征: 胚胎发育中出现胚层逆转现象;体内有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被认为是较早分化出来的原始多细胞动物的一个侧支,故名侧生动物。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教学大纲 前言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结合人体、针灸模型、幻灯、录象、图表进行示教)、临床见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76,理论48学时,实践28学时。 序号内容 授课时数 理 论 实 验 总 学 时 上篇1 绪论22 2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4 4 3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2 4 22 48 中篇4 第一章毫针 2 2 4 5 第二章灸法 2 2 4 6 第三章其他疗法 2 2 2 下篇7 第一章治疗总论 2 2 8 第二章内科病症 6 6 9 第三章妇科、儿科病症 2 2 10 第四章外科、五官科病症 2 2 合 计 48 28 76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言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上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 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经络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6、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7、腧穴的分类。 8、腧穴的治疗作用。 9、特定穴的意义(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10、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挂图、模具教学。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沟系就是使水在其体内不断流动的结构。 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 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双辐射对称:只有两个辐射轴,彼此互成直角,形式上可以把它看成是从辐射对称向左右对称的过渡型。 次生性辐射:对称棘皮动物的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其幼虫为两侧对称,成体为五辐对称。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 变化 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称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内消化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消化方式。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也都保留着 这种消化方式。 细胞外消化: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口端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化可以消化大量的和化学组成较复杂的食物,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 不完全消化系统:消化循环腔通向体外的口既是口又是肛门,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分节现象:指动物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普通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生物学研究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假说实验法和模型实验法 2、生物的适应性体现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和功能于环境相适应两方面。 3、生命的结构层次有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单位;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4、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结构的有序性、新陈代谢、应急性、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适应等。 5、存在于生物体内而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不存在的。 6、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相邻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多核苷酸链。 7、组成DNA分子的戊糖是脱氧核糖,它是核糖第2个C原子上的羟基脱去一个O。 8、真核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四界,其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真核细胞、多样的单位膜系统。 9、质体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分白色体和有色体两种。 10、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有色体中。 11、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染色质、核基质和核仁等部分。 12、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扩散、滲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14、生物体生成A TP的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5、细胞增值周期包括有丝分裂期M、G1期、S期、G2期。 16、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7、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淋巴管、心脏、血液和淋巴。 18、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均源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19、A型血的人的红细胞外带有A凝集原,具有抗原特性。他的血浆中含有b凝集素。A 血型和B血型男女结婚,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有A\B\O\AB 20、昆虫的主要呼吸器官是气管,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21、人体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在其细胞中进行气体交换完全是按照扩散原理进行的。 22、每一种B细胞的表面只有一种受体分子,只能和一种抗原结合。 23、无性生殖方式有裂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24、昆虫和鸟类均以尿酸为主要排泄物,这是趋同现象。 25、病人缺乏淋巴细胞,叫做免疫缺乏症,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其病原体的英文缩写为HIV,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这种病毒攻击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传播途径为血液、性生活、母婴传染。 26、中国关于古鸟化石的研究表明,始祖鸟不是最早的鸟类化石,鸟类很可能起源于小型恐龙,“有羽毛即是鸟”的观点是错误的,鸟羽起源的原始动力不是保温,而是飞翔。 27、线虫的体细胞数目恒定,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实验材料。 28、细胞发育全能性指任何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更确切说是任何一个细胞核,都具有全部的发育潜能。多莉是将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的核移植入无核受体卵后克隆产生的。 29、具三个胚层的多细胞动物,只有在解决了支持体重、陆上呼吸、保水、陆上繁殖等问题后,才能由水生完全过渡到陆地生活。 30、鸟类肺的最小功能单位为微气管,而不是肺泡。 31、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是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特异性。 32、环节动物具开管式循环系统,即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有微血管相联系。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程度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