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

铁碳合金的纤维组织及分析

材科0904 徐飞 40930212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铁碳合金相图(Fe-Fe3C相图)。

2.掌握各相和组织组成以及它们的金相形貌特征(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莱氏体等)。

3.掌握共晶、亚共晶、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莱氏体、变态莱氏体,一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的形成与形貌特点;高温奥氏体转变所得室温产物等)。

4.了解碳含量对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形貌和相对量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分析并讨论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及组织组成物形貌。

2.结合理论知识,观察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绘制组织特征图。

3.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和思考题。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1.光学显微镜

2.标准实验样品若干

四、实验过程

1.分析并讨论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及组织组成物形貌

在铁碳合金中,碳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θ-Fe3C相,另一是石墨。θ-Fe3C 实际上是一个亚稳相,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为铁固溶体相α(Fe)或γ(Fe)和石墨,因此铁碳相图通常有Fe-Fe3C和Fe-石墨两种形式,且Fe-石墨体系是更稳定的状态。

在Fe-Fe3C体系相图中,存在有液相、固溶体相δ(Fe)、α(Fe)和γ(Fe)及θ-Fe3C相。根据组织特征则有奥氏体(A)、铁素体(F)、δ铁素体,渗碳体或液析渗碳体(Cm)、二次渗碳体(CmII)、三次渗碳体(CmIII)、珠光体(P),莱氏体(Ld)、变态莱氏体(Ld’)和液体(L)。

铁素体:碳溶入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称铁素体。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为均匀明亮的多边形晶粒。(BCC)

奥氏体:碳溶入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称奥氏体。(FCC)

渗碳体:Fe3C和其他相共存时以片、粒块、网状形态出现,它不受硝酸酒精侵蚀,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呈白色发亮。

2.结合理论知识,观察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绘制组织特征图。

下图a)所示为亚共析钢的退火组织。白亮者为铁素体,黑色的为珠光体。随着含碳量的提高,珠光体的相对量增加。当含碳量达到0.6%以上,铁素体沿着原奥氏体晶粒呈网状分布。

下图b)所示为共析钢的退火组织。全为片状珠光体组织,高倍观察时片层很清楚。

下图c)所示为含碳量为1.2%的过共析钢的退火组织,光体加二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沿原奥氏体晶粒呈网状分布,呈亮白色。用碱性苦味酸溶液染色侵蚀,可使网状渗碳体变成黑色。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含碳量为1.2%的过共析钢

白口铸铁的组织有亚共晶、共晶和过共晶三种。

图a)是亚共晶白口铁,黑色的为原奥氏体枝晶形成的珠光体,枝晶间为莱氏体共晶,白色的渗碳体为基体。

图b)是共晶白口铁,组织是莱氏体共晶,黑色李壮为珠光体,白色基体为渗碳体。

图c)是过共晶白口铁,黑色粗大片状为一次渗碳体,而其余部分则为莱氏体共晶。

a)亚共晶白口铁图b)共晶白口铁图c)过共晶白口铁

课堂所绘组织图见附录,并与标准组织图进行对比观察。

五、思考题

1.怎样鉴别0.7wt%C合金的网状铁素体和1.3wt%C合金的网状渗碳体?

答: 网状铁素体或网状渗碳体最简便的方法用化学试剂侵蚀法:碱性苦味酸钠水溶液,将被测试样浸入其中煮沸5min左右,取出水冲干净并吹干,若白色网变为黑色或更深的黑色,则确定为渗碳体,若其颜色不变仍呈白色(不受浸蚀)为铁素体相。

2.冷却速度对组织形貌和相对量有无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冷却速度影响铸铁的石墨化,快的冷却速度则为白口化,慢的冷却速度则为石墨化。铸铁的冷却速度主要决定于铸件的的壁厚和铸型的材料。

3.讨论各类铸铁在组织上(基体组成,石墨形态)有何不同?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根据基本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铸铁可以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合金铸铁等。

1)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白口铸铁中的碳呈Fe3C化合物状态存在,其断面为银白色。性质很脆,不能锻造,不能进行切削加工,可制造承受强烈挤压和磨损的零件,如拉丝模、球磨机、轧辊等。根据室温下组织的不同,白口铸铁可分为以下三类:

a)亚共晶白口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为2.11%-4.3%,其组织是珠光体,二次渗碳体与莱氏体

b)共晶白口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为4.3%,其组织是莱氏体

c)过共晶白口铸铁碳的质量分数大于4.3%,其组织为一次渗碳体和莱氏体

2)合金铸铁所谓合金铸铁是在普通铸铁内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如镍、铬、锰、钛等配制而成的铸铁。加入的合金元素可改善热处理组织,从而提高基体强度和耐磨性,因此应用较广。

3)球墨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为3.5%-3.9%,基体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其主要特点a.必须经过球化处理,即在铸铁液中,加入球化剂(镁或镁合金),使石墨成球状存在。b.具有很高的强度,其抗拉强度高达400MPa-600MPa 。c.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塑性,经过热处理后,其力学性能可进一步得到改善。d.球墨铸铁主要用于制造曲轴、轴套、轧辊和齿轮等。

4)可锻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为2.2%-2.8%,其基体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少量渗碳体和微量石墨。

a.必须经过高温长时间退火,即白口铸铁在900℃-1000℃下经2-9d退火处理而成

b.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塑性,但因含碳和含硅量高,因此并不能锻造

c.可锻铸铁中,石墨呈团絮状存在,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可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如管子接头、大炮上的零件

5)灰铸铁灰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为2.7%-3.6%,其基体组织分为铁素体、珠光体、及珠光体+铁素体,其主要特点如下:

a.铸铁组织中的石墨以片状形式存在,其断面成暗灰色

b.熔点低,流动性好,冷却凝固时收缩量小,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

c. 抗拉强度小,容易拉断,塑性差,不宜进行压力加工

d.硬度低,性质娇软,容易切削,主要用于制造机架、床身、轴承盖、减速箱等

4.如何改变灰口铸铁的性能?

答:(1)消除内应力退火

当铸件形状复杂,厚薄不均时,由于浇注后冷却过程中各部位的冷却速度不同,往往在铸件内部产生很大的应力。它不仅削弱了铸件的强度,而且在随后的切削加工之后,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引起变形,甚至开裂。因此,对精度要求较高或大型、复杂的铸件(如机床床身、机架等)在切削加工之前,都要进行一次消除内应力的退火,有时甚至在粗加工之后还要进行一次。消除内应力退火通常是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560℃,保温一段时间(每10毫米截面保温一小时),然后以极缓慢的速度随炉冷至150-200℃后出炉。此时,铸件的内应力基本上被消除。应当指出,若退火温度超过560℃或保温时间过长,会引起石墨化,使铸件的强度与硬度降低,是不适宜的。

(2)消除部分白口的软化退火

铸件冷凝时,在表面或某些薄壁处,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很容易出现白口组织,使铸件的硬度和脆性增加,造成切削加工的困难和使用时易剥落。此时就必须将铸件加热到共析温度以上,进行消除白口的软化退火。消除白口的软化退火,一般是把铸件加热到850-950℃,保温1-3小时,使共晶渗碳体发生分解,即进行第一阶段石墨化,然后又在随炉缓慢冷却过程中使二次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发生分解,即进行中间和第二阶段石墨化,待随炉缓冷到500-400℃时,再出炉空冷,这样就可获得铁素体或铁素体+珠光体基体的灰口铸铁,从而降低了铸件的硬度,改善了切削加工性。若采用较快的冷却速度,使铸件不发生第二阶段石墨化,则最终就获得珠光体基体的灰口铸铁,增加了铸件的强度和耐磨性。

(3)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的目的是提高灰口铸铁件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表面淬火的方法有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及接触电热表面淬火等。

①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原理:把工件放入由空心铜管绕成的感应器(线圈)中,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以产生交变磁场,于是工件内就会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

②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它是以高温火焰为热源的一种表面淬火法。常用的火焰为乙炔-氧火焰(最高温度3200℃)或煤气-氧火焰(最高温度2000℃)。高温火焰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再随即喷水快速冷却。

③电热表面淬火

原理:用一个电极与欲淬工件表面紧密接触,形成回路,通以低压(2-5V)大电流(400-750A)的交流电,以产生的电阻热将工件加热至淬火温度。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熟悉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各相和组织组成以及它们的金相形貌特征,比如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莱氏体等。同时还亲自观察到了共晶、亚共晶、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并了解到碳含量对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形貌和相对量的影响,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还锻炼了自己观察并动手画出组织的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动手绘制的组织图与标准组织图进行对比,让我明白了绘画组织图需要一定的技巧,更需要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高对材料这一学科的认识。

金相实验报告

金相实验报告 篇一:金相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报告 报告题目: 金相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机械111 姓名:邓永明 学号: 1107XX14 组别:第六组 指导老师:胡一丹 完成日期: XX.10.18 一. 热处理工艺分析 1. 正火 (1)工艺内容:正火(英文名称:normalizing),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 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 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 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 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

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根本目的是去 除材料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为接下来的加工做准备。 (2)工艺特点: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 度稍大,组织较细。有些临界冷却速度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 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 而称为空冷淬火。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 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 效果接近正火。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正火时不必像退火 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 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对于含碳量低于0.25%的 低碳钢,正火后达到的硬度适中,比退火更便于切削加

工,一 般均采用正火为切削加工作准备。对含碳量为0.25~0.5%的中 碳钢,正火后也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对于用这类钢制作 的轻载荷零件,正火还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高碳工具钢和轴 承钢正火是为了消除组织中的网状碳 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 准备。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 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 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 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对于形状复杂的重要锻件, 在正火后还需进行高温回火(550-650℃)高温回火的目的在于 消除正火冷却时产生的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

材料科学实验指导书(doc 6页)

材料科学实验指导书(doc 6页)

材料科学实验讲义 (一级实验指导书)

电容器的材料要求介电系数尽量大,而介质损耗尽量小。相反地,制造仪表绝缘器件的材料则要求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都尽量小。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要求材料的介质损耗较大。所以,通过测定介电常数(ε)及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可进一步了解影响介质损耗和介电常数的各种因素,为提高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 本实验的目的: 1、探讨介质极化与介电常数、介质损耗的关系; 2、了解高频Q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室温下用高频Q表测定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二、实验原理 按照物质电结构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的电荷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

会显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过程称为极化。对不同的材料、温度和频率,各种极化过程的影响不同。 1、介电常数(ε):某一电介质(如硅酸盐、高分子材料)组成的电容器在一定电压作用下所得到的电容量C x 与同样大小的介质为真空的电容器的电容量C o 之比值,被称为该电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o x C C = ε 式中:C x —电容器两极板充满介质时的电容; C ο —电容器两极板为真空时的电容; ε —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相对介电 常数 介电常数的大小表示该介质中空间电荷互相作用减弱的程度。作为高频绝缘材料,ε要小,特别是用于高压绝缘时。在制造高电容器时,则要求ε要大,特别是小型电容器。

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选择绝缘材料或介质贮能材料时,都需要考虑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此外,由于介电常数取决于极化,而极化又取决于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形式。所以,通过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频率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推断绝缘材料的分子结构。 2.介电损耗(tgδ):指电介质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热而损耗的那部分能量。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介质没有周期性损耗,基本上是稳态电流造成的损耗;在交流电场作用下,介质损耗除了稳态电流损耗外,还有各种交流损耗。由于电场的频繁转向,电介质中的损耗要比直流电场作用时大许多(有时达到几千倍),因此介质损耗通常是指交流损耗。 在工程中,常将介电损耗用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来表示。tgδ是绝缘体的无效消耗的能量对有效输入的比例,它表示材料在一周期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一、金属材料综合检验方法 GB/T4677.6—1984金属和氧化覆盖层厚度测试方法截面金相法 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 GB/T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15735—2004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5749一1995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 GB/T18876.1—2002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和其他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 二、钢铁材料检验方法 GB/T224一1987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225—1988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 GB/T226—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 GB/T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 GB/T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4236一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T4335—1984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GB/T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 GB/T6401—1986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7216—1987灰铸铁金相 GB/T9441—1988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GB/T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 GB/T13305—1991奥氏体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13320—1991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13925—1992铸造高锰钢金相 GB/T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 GB/T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 GB/T16923—1997钢件的正火与退火 GB/T16924—1997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GB/T18683—2002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 YB/T130—1997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 YB/T153一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连铸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169一2000高碳钢盘条索氏体含量金相检测方法 YB/T4002—1991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4003—1997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4052—1991高镍铬无限冷硬离心铸铁轧辊金相检验 YB/T5127—1993钢的临界点测定方法(膨胀法) YB/T5128—1993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膨胀法)

金相检测步骤 详细版

金相检测步骤详细版 第一步:试样选取,部位确定及截取方式 选择取样部位及检验面,此过程综合考虑样品的特点及加工工艺,且选取部位需具有代表性。金相试样的选取及尺寸: 取样部位的选取应根据待检材料的特点、加工工艺以及热处理过程而定。生产中的常规检验所用试样的的取样方向、部位和数量在产品标准或相应的技术条件中都有规定。通常试样的尺寸大小以便于握持、易于磨制为准,建议尺寸为直径15mm、高15~20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15~25mm的立方体。 a、对于失效分析材料,应在失效部位和未失效部位分别取样,进行比对分析,便于研究其失效原因。 b、对于铸件,应从表面到心部,上部至下部观察其组织差异。 c、对于热处理后的工件,由于其金相组织均匀,可截取任意一截面进行观察,但如果试样表面进行处理(如表面化学处理、镀层等)取样时应垂直于表面,以便观察其组织和测量表面处理层厚度。 d、对于加工(如轧制、型材、锻件等)过的试样,若要分析工件表层有无脱碳、折迭等缺陷和检验晶粒度大小,应横向取样;若要研究夹杂物、组织变形程度等,应纵向取样。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试验测试与计量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船级社(CCS)授权的船舶材料验证试验机构,具备集高、精、尖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软件分析技术于一体的评价手段,可快速进行金相检测、性能检测,并能全方位的开展失效分析及安全寿命评估、材料及构件工程适应性评价等工作。 第二步:镶嵌。 如果试样的尺寸太小或者形状不规则,则需将其镶嵌或夹持。 第三步:试样粗磨。 粗磨的目的是平整试样,磨成合适的形状。一般的钢铁材料常在砂轮机上粗磨,而较软的材料可用锉刀磨平。 第四步:试样精磨。 精磨的目的是消除粗磨时留下的较深的划痕,为抛光做准备。对于一般的材料磨制方法分为手工磨制和机械磨制两种。 第五步:试样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把磨光留下的细微磨痕去除,成为光亮无痕的镜面。一般分为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三种,而最常用的为机械抛光。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规划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十二·五”建设规划 系、部、室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编制日期:2010年3月

一、“十一·五”期间学院实验室建设概况 1、实验室设臵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本学科点基本具备课程实验教学条件,初步建立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三大类11个专业教学实验室,总面积360m2,各实验室功能及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专业实验室设臵情况 2、实验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除学院公用大型仪器设备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现有设备见附表2。总价值

为2137929元。其中2006-2009年投入占70%左右,约150万元。 3、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及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规划和建立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三大类教学实验室,重点建设了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 材料制备实验室主要购臵了用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烧成的高温电阻电炉、微波烧结炉、气氛炉,热压烧结炉等,用于金属材料熔制的真空熔炼炉、电阻炉,以及用于金属热处理改性的真空热处理炉、渗碳炉等,基本能满足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学需要。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主要购臵了液压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蠕变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各类硬度仪等设备,基本满足结构材料教学需要。 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主要购臵了金相显微镜及金相制备相关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一个自然班的教学实验,是十一五期间建设较好的一个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共承担结晶学与矿物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设计与制备、金属学、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合金熔炼原理、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课程设计、现代金相实验技术、材料显微组织与结构实验、特色与创新实验等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课程,同时承担每年约150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教学任务、每年50名左右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十一五期间,依托金刚石薄膜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及现有专业实验室,承担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和四川省等省部级项目1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被3大检索收录40余篇。 总之,较好地完成了上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的各项实验室建设任务。 4、教学队伍 专业实验室设有管理人员3名(初级2名、中级1名),专职实验教师1名(热分析实验室),所有实验课程教学完全由专业教师执行。 5、存在的问题 尽管通过多年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随着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本科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实验室很难满足新的培养方案对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相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五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观察一.实验目的 1.观察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 2.掌握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 1、金相显微镜 2、金相标准试样 四.实验原理 铁碳合金室温下基本相和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特征 1.铁素体(F)是碳溶入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具有良好的塑韧性,但强度硬度低,经4%硝酸酒精浸蚀呈白色多边形晶粒,在不同成分的碳钢中其形态为块状和断续网状。 2.渗碳体(Fe3C)是铁与碳形成的化合物,含碳量为6.69%。 晶格为复杂的八面体结构,硬度高,脆性大,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呈白色,用碱性苦味酸钠热蚀后呈黑色,用此法可以区分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和铁素体。由铁碳相图知,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渗碳体有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是由液态直接析出的渗碳体,呈白色长条状;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呈网状分布,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沿晶界呈小片状,共晶渗碳体在莱氏体中为连续基体,共析渗碳体是同铁素体交替形成呈交替片状。

3.珠光体(P ) 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在平衡状态下,铁素体和渗碳体是 片层相间的层状组织。在高倍下观察时铁素体和渗碳体都呈白色, 渗碳体周围有圈黑线包围着,在低倍下当物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厚度的时候,渗碳体就成为一条黑线。见图3-1。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观察以下铁碳合金组织 在铁碳状态图上,根据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铁碳合金分为工业纯铁,碳钢及白口铸铁。 1.工业纯铁 碳的质量分数小于 0.0218%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室温下的组织为单相的铁素体晶粒。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铁素体呈白色。当碳的质量 分数偏高时,在少数铁素体晶界上析出微量的三次渗碳体小薄片,见图 3-2。 2.碳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2.11%范围内的铁碳合金称为碳钢,根据钢中含碳 图 3-2 工业纯铁显微组织 a (15000×) b (400×) 图2-1 不同放大倍数下珠光体的显微组织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试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日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2学时)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2学时)实验三 Sn-Pb二元平衡相图测试(2学时)实验四金相定量分析方法(2学时)实验五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实验六材料弹性及塑性变形测定(2学时)实验七碳钢试样的制备及测试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八金属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设计性实验(6学时)实验九金属凝固组织及缺陷的观察(2学时)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熟悉其零件的作用。 2)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金相显微镜。 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x-1型台式光学显微镜,磨样机、抛光机、砂轮机 实验材料:碳钢标准样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并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会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3.演示并初步认识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包括: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零部件的作用 2.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样品的收获 3. 概述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个人体会与建议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初步掌握各种硬度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样品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 2.铁碳合金试样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通过老师讲解,熟悉布氏和洛氏硬度计的原理、构造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演示测定维氏硬度值,演示测定布氏和洛氏硬度值, 注:每个样品测量压痕数,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保证每位学生可以操作硬度计1-2次。因为实验条件限制,所以不需要严格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进行实验。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简述实验目的和步骤。 2.简要叙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写出测量步骤,附上实验结果。 4.总结各种硬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体会。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材料科学基础学习知识-实验-06

实验六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etals)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显微镜下变形孪晶与退火孪晶的特征; 2.了解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变化; 3.讨论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概述 1.显微镜下的滑移线与变形孪晶 金属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在金属中将产生塑性变形。金属单晶体变形机理指出,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晶两种。 所谓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借助于金属薄层沿滑移面相对移动(实质为位错沿滑移面运动)的结果。滑移后在滑移面两侧的晶体位向保持不变。 把抛光的纯铝试样拉伸,试样表面会有变形台阶出现,一组细小的台阶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一条黑线,即称为滑移带。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滑移带(平行的黑线)所组成。

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多晶体变形的特点:① 各晶粒内滑移带的方向不同(因晶粒方位各不相同);② 各晶粒之间形变程度不均匀,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多(即变形量大),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少(即变形量小);③ 在同一晶粒内,晶粒中心与晶粒边界变形量也不相同,晶粒中心滑移带密,而边界滑移带稀,并可发现在一些变形量大的晶粒内,滑移沿几个系统进行,经常看见双滑移现象(在面心立方晶格情况下很易发现),即两组平行的黑线在晶粒内部交错起来,将晶粒分成许多小块。(注:此类样品制备困难,需要先将样品进行抛光,再进行拉伸,拉伸后立即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此时再进行样品的磨光、抛光,滑移带将消失,观察不到。原因是:滑移带是位错滑移现象在金属表面造成的不平整台阶,不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会造成滑移带的消失。) 另一种变形的方式为孪晶。不易产生滑移的金属,如六方晶系的镉、镁、铍、锌等,或某些金属当其滑移发生困难的时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将发生的另一形式的变形,即晶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双晶面)为对称面,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对称移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晶或双晶。 孪晶的结果是:孪晶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所以孪晶变形后,由于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较宽的变形痕迹——孪晶带或双晶带。在密排六方结构的锌中,由于其滑移系少,则易以孪晶方式变形,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形孪晶呈发亮的竹叶状特征。(注:孪晶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上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不会造成孪晶的消失。) 对体心立方结构的Fe -α,在常温时变形以滑移方式进行;而在0℃以下受冲击载荷时,则以孪晶方式变形;而面心立方结构大多是以滑移方式变形的。 2.变形程度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材料课件实验一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材料课件实验一光学金相 组织观察方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实验一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目的 1.了解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及步逐; 2.了解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熟悉其使用的基本方法; 3.了解光学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体会制过程对观察组织的影响。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 为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必须借助显微镜,大家可能用过生物显微镜,知道其大致结构有:物镜、目镜、粗调、微调等,生物样品是透明的,可用自然光。 工程材料,如金属材料,是不透明的,成像利用的是反射光,因此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中,结构上明显特点是有一套照明设备,现用显微镜的照明设备包括:电源、变压器、灯泡、透镜组——得到平行光,经过孔径光栏、滤色片、视场光栏,再经过物镜照射到试样上。经过试样的反射光进入物镜经过一次放大,再经过目镜的再次放大,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二次放大的虚像。因为最后看到的像和各人的视力的影响,不同人观察时对显微镜要进行微调。

显微组织成像原理 如图所示,从透镜内垂直照射 到试样上的平行光,将发生反射和 吸收。如果试样是镜面,光线全部 原路返回,最后成像为亮点;如果 试样有不平的沟槽,部分光线反射后不能进入物镜,这样这些地方成像为暗区。有明有暗就构成了表面的图象,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组织形貌。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取样:从材料或零件上截取准备观察的样品,要求组织要有代表性,大小要适合制样和观察,尺寸过小的还要进行镶嵌。 打平:让观察面宏观为平面,用砂轮、锉刀或其它方法来实现。 磨光: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从粗到细依次细磨,让其粗糙度不断减小。细磨的方法有干磨和湿磨,可用手工细磨和机械细磨。

工件材料热处理综合实验方案

汽车变速箱齿轮固体渗碳工艺设计的实验方案 (2) 1 变速箱齿轮的材料选择 (2) 1.1 汽车变速齿轮的服役条件 (2) 1.2 汽车变速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 (2) 1.3 汽车变速齿轮的性能要求 (2) 1.4 汽车变速齿轮的材料的选择 (3) 2 渗碳工艺的确定 (4) 2.2 渗碳温度 (4) 2.3 渗碳保温时间 (5) 2.4 渗碳过程 (5) 2.5 渗碳后的淬火、回火处理 (6) 3 渗碳热处理后的检测 (6)

汽车变速箱齿轮固体渗碳工艺设计的实验方案 1 变速箱齿轮的材料选择 1.1 汽车变速齿轮的服役条件 齿轮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重要零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运动速度和方向。其服役条件如下: 1)齿轮工作时,通过齿面的接触来传递动力。两齿轮在相对运动过程中,既有滚动,又有滑动。因此,齿轮表面受到很大的接触疲劳应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齿根部位受到很大的弯曲应力作用; 2)在运转过程中的过载产生振动,承受一定的冲击力或过载; 3)变速齿轮在换档时,端部受冲击,承受一定冲击力; 4)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受介质环境的影响而承受其它特殊的力的作用。 1.2 汽车变速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 根据其服役条件,常见的失效形式为: 1)疲劳断裂:齿轮在交变应力和摩擦力的长期作用下,导致齿轮点面接疲劳断裂。其产生是由于当齿轮受到弯曲应力超过其持久极限就出现疲劳破坏而超过材料抗弯强度时,就造成断裂失效; 2)表面损伤 a 点蚀:是闭式齿轮传动中最常见的损坏形式,点蚀进一步发展,表现为蚀坑至断裂 b 硬化层剥落:由于硬化层以下的过渡区金属在高接触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使表 面压应力降低,形成裂纹造成碳化层剥落; 3)磨损失效 a摩擦磨损:汽车、拖拉机上变速齿轮属于主载荷齿轮,受力比较大,摩擦产生热量较大,齿面因软化而造成塑性变形,在齿轮运转时粘结而后又被撕裂,造成齿面摩擦磨损失效。 b 磨粒磨损:外来质点进入相互啮合的齿面间,使齿面产生机械擦伤和磨损,比正常磨 损的速度来得更快。另外,齿轮除上述失效形式外,还有在换档时,齿端相互撞击,而造成的齿端磨损,或因换档过猛或过载造成断裂以及齿面塑性变形,崩角等失效形式。 1.3 汽车变速齿轮的性能要求 根据变速齿轮服役条件及失效形式,对齿轮的性能作如下要求: 1 ) 有较高的弯曲疲劳强度;

金相制备实验

金相制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金属显微试样的制备及金相显微组织显示方法。 2.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掌握利用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观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图1-1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 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包括有如下工序:取样、镶嵌、磨制、抛光、浸蚀等,下面就各道工序加以简要说明: 1.取样 由于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试样截取可在任一截面进行,确定好部位后就可把试样截下,试样的尺寸通常采用直径为Φ12~15mm,高度(或边长)为12~ 15mm的圆柱体或方形试样,如图1-2所示。 试样的截取方法视材料的性质不同而异,软的金属可用手锯或锯床切割;对硬而脆的材料(如白口铸铁)则可用锤击打下;对极硬的材料(如淬火钢)则可采用砂轮切片机或电脉冲加工等切割。但是,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切取过程中均不宜使试样的温度过于升高,以免引起金属组织的变化,影响分析结果。 图1-2 金相试样的尺寸 2.镶嵌

对于尺寸过于细小的金属丝、片及管等,用手来磨制,显然很困难,需要使用试样夹或利用样品镶嵌机把试样镶嵌在低熔点合金或塑料(如胶木粉,聚乙烯聚合树脂等)中。 3.磨制 试样的磨制一般分为粗磨与细磨。 (1)粗磨粗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平整的表面,钢铁材料试样的粗磨通常在砂轮机上进行。但在磨制时应注意:试样对砂轮的压力不宜过大,否则会在试样表面形成很深的磨痕,从而增加了细磨和抛光的困难;要随时用水冷却试样,以免受热的影响而引起组织的变化;试样边缘的棱角如没有保存的必要,可先行磨圆(倒角),以免在细磨及抛光时撕破砂纸或抛光市,甚至造成试样从抛光机上飞出伤人。当试样表面平整后,粗磨就告完成,然后将试样用水冲洗擦干。 (2)细磨经粗磨后的试样表面虽较平整但仍还存在有较深的磨痕。因此,细磨的目的就是消除这些磨痕,以获得一个更为平整而光滑的磨面,并为下一步抛光做准备。 细磨是在一套粗细程度不同的金相砂纸上由粗到细依次顺序进行的。 细磨时可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手指紧握试样并使磨面朝下,均匀用力向前推行磨制,在更换另一号砂纸时,须将试样的研磨方向调转90°即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直到把上一道砂纸所产生的磨痕全部消除为止。此外,在更换砂纸时还应将试样、玻璃板清理干净,以防粗砂粒带到下一道细砂纸上产生粗的磨痕。 为了加快磨制速度可采用在转盘上贴有不同型号砂纸的预磨机实现机械磨光。 ①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一手按住砂纸,另一手握住试样,使试样磨面朝下并与 砂纸接触,在轻微压力作用下向前推行磨制。 ②磨制以“单程单向”方式重复进行。 ③在调换下一号更细的砂纸时,应将试样上的磨屑和砂粒清除干净,并使试样的磨制方向调转90°。 4.抛光 细磨后的试样还需进行最后一道磨制工序——抛光,其目的是去除细磨时遗留下来的细微磨痕,以获得光亮无疵的镜面。 试样的抛光一般可分为: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最常用的为机械抛光。试样的机械抛光是在专用抛光机上进行的,抛光机的主要结构是由电动机和水平抛光盘组成,转速300~500转/分钟。抛光盘上铺以细帆布、呢绒、丝绸等,抛光时在抛光盘上不断滴注抛光液,抛光液通常采用Al2O3,M g O或Cr2O3等细粉末(粒度约为0.3~1μm)在水中的悬浮液(每升水中加入AI2O3 5~10克)或采用由极细钻石粉制成的膏状抛光剂等。 机械抛光就是靠极细的抛光粉末与磨面间产生的相对磨削和滚压作用来消除磨痕的。操作时将试样磨面均匀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可先轻后重)并沿盘的边缘到中心不断作径向往复移动,抛光时间一般约3~5分钟。最终抛光后,试样表面应看不出任何磨痕而呈光亮的镜面。需要指出的是抛光时间不宜过长,压力也不可过大,否则将会产生紊乱层而导致组织分析得出错误的结论。 抛光结束后用水冲洗试样并用棉花擦干或吹风机吹干,若只需要观察金属中的各种夹杂物或铸铁中的石墨形状时,可将试样直接置于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本实验抛光方法: ①将试样磨面均匀地、平整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压力不宜过大,并沿盘的边缘到中心不断作径向往复移动。 ②抛光时间不宜过长,磨面上磨痕全部消除而呈光亮的镜面后,即可停止抛光。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供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胡航 2016-02-30

实验一 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 一、实验内容与目的 1. 了解并掌握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过程并制备Au 或Ag 纳米颗粒。 2. 了解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概述 化学制备法是制备金属纳米微粒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主要有溶胶凝胶法、电镀法、氧化还原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又包括热分解和辐照分解等。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医学领域的杀菌,物理化学领域的催化等。本实验以金胶为例介绍交替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并以硝酸银在烷基胺中的热分解为例介绍表面活性剂中氧化还原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 1. 胶体金属(Au 、Ag )的成核与生长 总的来说,化学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都是让还原剂提供电子给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形成金属原子。如,对于制备胶体金,如果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其反应过程如下: 2H O -42223222222Δ HAuCl + HOC(CH )(CO )Au +Cl +CO +HCO H+CO(CH )(CO )+......??→粒子 2. 硝酸银热分解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热分解法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原理简单,实验过程易操作。对制备数纳米到数十纳米尺寸范围的纳米颗粒有较大优势。硝酸银在烷基胺中加热搅拌可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温度上升到150~200 °C 时,溶液颜色由浅色到深色快速变化,生成的银纳米颗粒被烷基胺包裹,稳定在溶液中。通过对样品洗涤、离心沉淀,可获得烷基胺包裹的银纳米粒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硝酸银,柠檬酸三钠,油胺或十八胺,十八烯(ODE ),无水乙醇,配有温度调控和磁力搅拌的油浴加热器,三颈瓶,抽气头,滤膜,温度计套管,10 mL 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滴管,离心管,离心机,电热干燥箱 (二)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金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金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一实验目的: 金属材料的使用通常遵循着“成分—组织—性能”的相互关系。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铸造情况等。 二试验设备: 1. 金相试样切割机 2. 砂轮机 3. 镶嵌机 4. 预磨机 5. 抛光机 6. 腐蚀液 7. 金相显微镜 8. 摄影系统及电脑 三试验原理: 金相试验是将欲检验之试片表面经言磨抛光(或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至一定的要求光滑后,以特定的腐蚀液于以腐蚀,利用各相或同一相中方向不同对腐蚀程度的不同而能表现出各相之特征,并利用显微镜放大倍率观察判断之。

四试验方法: 1.试片之准备: 为使试片能合乎观察的要求必须以如下之步骤处理之。 (1)取样(SAMPLING): 取样必须考虑其整体或研究的主题的代表性,如材料属方向性者则应依各方面皆取样观察:如品管检查则可随机取样如破坏原因分析可取性质较差的材料以凸显破坏原因以利观察等等。 (2)切割(SECTIONING): 如材料硬度低则可直接用锯子予以切割,如硬度较高则可使用砂轮切割,但必须慎选砂轮,且切割时须冷却以避免因切割过程所产生的热对材料组织的影响。 (3)粗磨(COARSE GRINDING): 用砂轮机去除试片的毛边,并用较粗的砂纸(#80左右)或沙袋机磨平且可除去可能因切割所产生的变态层。 (4)嵌模(MOUNTING): 嵌模之目的为使试片握持方便或保持试片边缘之完整,如不考虑这两种因素,则此步骤可省略 嵌模的方法有两种,即热嵌模(Hot Molding)及冷嵌模(Cold Molding)。热嵌模亦称为加压嵌模(Compression Molding),方法为将试片表面朝下置于金属磨中(一般内径为111/4及11/2等三种)再填以适量之树脂,如酚树脂(如电木粉、Bakelite),预热至60~80℃后即加压至4,200PSI左右之压力,并继续加热至130~140℃,持热

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一:无机陶瓷粉体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钛酸钡陶瓷粉体制备工艺和实验操作 (2)了解粉磨过程和粉磨原理, (3)掌握高效率粉磨的操作方法和影响粉磨效率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 1、钛酸钡陶瓷简介: 电子陶瓷用钛酸钡粉体超细粉体技术是当今高科技材料领域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之一。由于其具有的高科技含量,粉体细化后产生的材料功能的特异性,使之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基础产业。钛酸钡粉体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重要基础原料,高纯超细钛酸钡粉体主要用于介质陶瓷、敏感陶瓷的制造,钛酸钡(BaTiO3)是最早发现的一种具有ABO3型钙钛矿晶体结构的典型铁电体,它具有高介电常数,低的介质损耗及铁电,压电和正温度系数效应等优异的电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备高介陶瓷电容器,多层陶瓷电容器,PTC热敏电阻,动态随机存储器,谐振器,超声探测器,温控传感器等,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 近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陶瓷元件提出了高精度,高可靠性,小型化的要求. 为了制造高质量的陶瓷元件,关键之一就是要实现粉末原料的超细,高纯和粒径分布均匀. 研究可以制备粒径可控, 粒径分布窄及分散性好的钛酸钡粉体材料的方法且能够大量生产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钛酸钡粉体的制备工艺有多种:固相合成法、化学沉淀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等,本实验采取的是球磨法。 2、球磨机粉磨原理 球磨是最常用的一种粉碎和混合装置。被粉碎的物料和球磨介质(亦称料和球)装在一个圆筒形球磨罐中。球磨罐旋转时,带动球撞击和研磨物料,达到粉碎的目的。 影响球磨效果的因素: 一般来说,球磨机转速越大,粉碎效率越高,但当球磨机转速超过临界转速时就失去粉碎作用。 另外,影响球磨效果的因素还有: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年月日

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金属注定的正常组织。 2. 讨论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3. 初步掌握宏观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 金属铸锭(件)的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区域: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由于厚度太薄,对铸锭(件)的性能影响不大;铸锭中间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在生产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因此认为地控制和改变这两个区域的相对厚度,使之有利于实际产品,有很大意义。 铸锭的组织(晶区的数目、相对厚度、晶粒形状的大小等)除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受浇注和凝固条件的影响。因此当给定某种金属材料时,可借变更铸锭的浇注凝固条件来改变三晶区的大小和晶粒的粗细,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 本实验是通过对不同的锭模材料、模壁厚度、模壁温度、浇注温度及用变质处理和振动等方法浇注成的铝锭的宏观组织的观察,对铸锭的组织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金属研究中经常要采用的宏观分析方法进行一次初步的实践。 本实验用以观察的铸锭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如后表: 三、实验步骤 1. 教师介绍金属宏观分析方法,讲解各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 2. 学员轮流观察各种样品,结合已知的浇注和凝固条件分析各样品宏观组织的形成过程。 3. 描述所观察到的各样品的宏观组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叙述浇注正常组织的形成过程。 2. 逐一描绘各试样的宏观组织图,分析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件)组织的影响。 五、思考题 1. 简述宏观组织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

铁碳合金的纤维组织及分析 材科0904 徐飞 40930212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铁碳合金相图(Fe-Fe3C相图)。 2.掌握各相和组织组成以及它们的金相形貌特征(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莱氏体等)。 3.掌握共晶、亚共晶、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莱氏体、变态莱氏体,一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的形成与形貌特点;高温奥氏体转变所得室温产物等)。 4.了解碳含量对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形貌和相对量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分析并讨论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及组织组成物形貌。 2.结合理论知识,观察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绘制组织特征图。 3.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和思考题。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1.光学显微镜 2.标准实验样品若干 四、实验过程 1.分析并讨论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及组织组成物形貌 在铁碳合金中,碳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θ-Fe3C相,另一是石墨。θ-Fe3C 实际上是一个亚稳相,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为铁固溶体相α(Fe)或γ(Fe)和石墨,因此铁碳相图通常有Fe-Fe3C和Fe-石墨两种形式,且Fe-石墨体系是更稳定的状态。 在Fe-Fe3C体系相图中,存在有液相、固溶体相δ(Fe)、α(Fe)和γ(Fe)及θ-Fe3C相。根据组织特征则有奥氏体(A)、铁素体(F)、δ铁素体,渗碳体或液析渗碳体(Cm)、二次渗碳体(CmII)、三次渗碳体(CmIII)、珠光体(P),莱氏体(Ld)、变态莱氏体(Ld’)和液体(L)。 铁素体:碳溶入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称铁素体。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为均匀明亮的多边形晶粒。(BCC)

奥氏体:碳溶入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称奥氏体。(FCC) 渗碳体:Fe3C和其他相共存时以片、粒块、网状形态出现,它不受硝酸酒精侵蚀,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呈白色发亮。 2.结合理论知识,观察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绘制组织特征图。 下图a)所示为亚共析钢的退火组织。白亮者为铁素体,黑色的为珠光体。随着含碳量的提高,珠光体的相对量增加。当含碳量达到0.6%以上,铁素体沿着原奥氏体晶粒呈网状分布。 下图b)所示为共析钢的退火组织。全为片状珠光体组织,高倍观察时片层很清楚。 下图c)所示为含碳量为1.2%的过共析钢的退火组织,光体加二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沿原奥氏体晶粒呈网状分布,呈亮白色。用碱性苦味酸溶液染色侵蚀,可使网状渗碳体变成黑色。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含碳量为1.2%的过共析钢 白口铸铁的组织有亚共晶、共晶和过共晶三种。 图a)是亚共晶白口铁,黑色的为原奥氏体枝晶形成的珠光体,枝晶间为莱氏体共晶,白色的渗碳体为基体。 图b)是共晶白口铁,组织是莱氏体共晶,黑色李壮为珠光体,白色基体为渗碳体。 图c)是过共晶白口铁,黑色粗大片状为一次渗碳体,而其余部分则为莱氏体共晶。 a)亚共晶白口铁图b)共晶白口铁图c)过共晶白口铁 课堂所绘组织图见附录,并与标准组织图进行对比观察。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英文名称: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200303 面向专业:材料类各专业(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 学时学分:3周3学分 本大纲主撰人:王仕勤、庞超明(Tel:52090661,E—mail: wsqwyd@https://www.doczj.com/doc/2818073705.html,) 一、课程作用和具体目标 本实验课程面向全院材料类各专业(包括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学生开设,着重加强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它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材料晶体学基础理论;掌握相图的基本构成和应用;了解晶体缺陷对形变行为的作用;初步掌握材料实验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初步掌握材料研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包括宏观分析方法与微观分析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以培养从事科研活动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必做实验”。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强弱和 时间多少,进行“选做实验”。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内容。教师在实验前作必要的讲解和辅 导。 3、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规范,确保安全。 四、设备及器材配置 1、制样设备:砂轮机、切割机、镶嵌机、水磨机、抛光机、电解抛光仪等。 2、加热、温控及加工设备:热处理炉、坩埚电炉、烘箱、温度控制仪、离心机、小型轧 机、大型轧机等。 3、分析测试设备:拉伸机、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硬度计、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 镜、荧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混凝土气孔分析显微镜。放大机、数码相机、计算机、打印机、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U型管界面移动电泳仪、离心分离机、李氏瓶、稠度仪、试模、勃氏比表面仪、套筛、沥青延度仪、沥青软化点仪、不透水仪、沥青针入度计、直流稳压电源、水泥水化热测定仪等。 4、各种耗材若干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采用实验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及笔试考试情况综合考核。 2、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档评定。(相应于百分制为:大于 等于90、80~89、70~79、60~69、小于60)。出勤情况占10%,实验报告占40%,笔试成绩占5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王仕勤、庞超明等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6.6 2、秦鸿根编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3.10 3、伍洪标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4、硅酸盐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南京:东南大学讲义

074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北工大lab8

实验八晶体结晶过程观察及凝固条件对 铸锭组织的影响 (Observation of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crystalloid and the impact of solidification conditions on ingot structure)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操作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⒈观察盐类的结晶过程: ⒉分析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二、概述 盐和金属均为晶体。由液态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不论盐的结晶,金属的结晶以及金属在固态下的重结晶都遵循生核和长大的规律。结晶的长大过程可以观察到,可是晶核的大小不能用肉眼看到,因为临界晶核的尺寸很小,而在试验中只能见到正在长大的晶粒,此刻已经不再是临界尺寸的晶核。金属和盐类晶体最常见到的是树枝状晶体。通过直接观察透明盐类(如氯化铵等)的结晶过程可以了解树枝状晶体(枝晶)的形成过程。 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观察它的结晶过程。随着液体的蒸发,溶液逐渐变浓,达到饱和,由于液滴边缘最薄,因此蒸发最快,结晶过程将从边缘开始向内扩展。 结晶的第一阶段是在最外层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体,结晶的第二阶段是形成较为粗大的柱状晶体,其成长的方向是伸向液滴的中心,这是由于此时液滴的蒸发已比较慢,而且液滴的饱和顺序也是由外向里,最外层的细小等轴晶只有少数的位向有利于向中心生长,因此形成了比较粗大的、带有方向性的柱状晶。结晶的第三阶段是在液滴的中心部分形成不同位向的等轴枝晶。这是由于液滴的中心此时也变的较薄,蒸发也较快,同时溶液的补给也不足,因此可以看到明显的枝晶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