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1.案例:

妈妈:(看见4岁大的孩子留在门上的脏手印,面向孩子生气地大叫)又是这样!我说过多少遍,你要洗手……到底要骂你多少遍,才能记住?

(孩子怕得要死,心中想:门比我还重要?我不喜欢她……)

案例中妈妈的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请用正确做法对此景重构。

参考答案:

妈妈做法的错误:大叫大嚷,不能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清楚察觉自己的感受,再选择有效方法处理。

妈妈:见到门上的手印,我很生气!

(看到母亲很生气的表情,孩子理解了“生气”的意思)

妈妈:(将一块湿布交给孩子)你好好想想该怎样做?

(留下孩子一会儿,妈妈情绪恢复)

(孩子用湿布在努力擦去门上的手印)

妈妈:(清洁后,母亲抱孩子并肯定)真好!妈妈现在觉得好多了!

(孩子安心)

2.案例:

7岁的智勇因天下雨被迫取消钓鱼活动,闷闷不乐地呆坐在家里。

(智勇伏在桌上,没精打采地看着窗外大雨)

妈妈:(安慰声调)下雨嘛,你烦也没用!下次再去吧。

智勇:(大嚷)下次下次,都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去得成!这些雨真讨厌!

(伏在桌上……)

妈妈:喂!又不是我命令天下雨的,对我大叫大嚷有什么用?快去写作业!

智勇:(不情愿去写作业,心想)妈真不了解我!我以后再不会把心里话告诉她了!

妈妈:(在旁,心想)唉!吃力不讨好!真气人!

案例中妈妈的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请用正确做法对此景重构。

参考答案:

妈妈做法的错误:于事无补的劝慰,只会带给双方沟通失败的气馁感。

正确做法:倾听及回应。成人理解孩子的心情,儿子不能去钓鱼,一定很失望;与他分担,让他表达不快的情绪。让孩子感到与妈妈心心相通。

(智勇伏在桌上,没精打采地看着窗外大雨)

妈妈:(走进)你看来很失望、很不高兴啊!(搭着他的肩膀)这次钓鱼活动,你盼望了很久,什么都预备好了,偏偏下雨,唉!真扫兴!

智勇:(望着父亲,开始有点反应)就是嘛!我还以为今晚可以请你们吃顿海鲜呢!我和志伟已预备了许多鱼饵。唉!

妈妈:是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却去不了了,真不好受!

智勇:(智勇深觉爸爸的同情)下次再有机会,你还会让我参加吗?

妈妈:当然会,我知道你很喜欢这类活动!下次有机会我会尽量安排你参加的!

6岁的莉莉和表姐相处了一个暑假,表姐要回湖南了,莉莉不愿让表姐走,闷闷不乐。

爸爸:傻孩子,表姐肯定要回她家,不是早已告诉你吗?用不着这样伤心啊!

莉莉:(闷不做声)唔……我舍不得表姐……

爸爸:表姐不在,你可以找其他小朋友玩儿嘛!

莉莉:不,我只想跟表姐玩儿!(开始哭)

爸爸:你已经6岁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快擦干眼泪!(接着便离开女儿)

(莉莉一直哭,就觉得父亲不懂她,跑回自己房间,“砰”地关上房门)

案例中爸爸的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请用正确做法对此景重构。

参考答案:爸爸做法的错误:急于开导和劝解。孩子在沮丧、失望或难过时,需要的是了解及倾听。倘若成人急于指导或排解,只会令他们越发觉得难受和不被理解。

正确做法:倾听及回应。成人要能帮助儿童了解并疏导情绪感受,最佳方法是当一面情绪的镜子,让孩子感受到你完全理解她的心情。孩子才有可能改善自己的心情,积极行动。

妈妈:(拥着女儿)表姐回去了,你一定很难过,很舍不得吧!

莉莉:(含着眼泪)是啊,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妈妈:唔……表姐走了是会觉得难受的,你一定很想念她。

莉莉:跟她一起十分开心……(停止哭泣)

妈妈:和朋友分离很不好受,尤其是你跟表姐相处得那么愉快,她走后,你一定会觉得家里一下冷清了。

莉莉:是啊!不知表姐是不是也这样不好受呢?

妈妈:你可以打电话问问她,也可以表达你对她的想念啊!

莉莉:嗯……(心中感到母亲了解及支持她,很是温暖)

4.案例:

(6岁的小明不理会警告,一次又一次地在家中踢足球。)

爸爸:(怒气冲冲的样子)如果你把球踢向玻璃窗,我就把你打个半死!别以为我在开玩笑!

(玻璃窗破了!)

爸爸:看你……(去抓扫帚)打死你!(追打小明)

小明:(到处躲逃。心中想:他不会打死我,他说的话可以不理!)……

案例中爸爸的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请用正确做法对此景重构。

参考答案:

爸爸做法的错误:恐吓和威胁。

正确做法:提供清楚讯息,并辅以实际行动遏止不当行为。

爸爸:足球是在户外玩儿的,你先做完功课,然后让你到外面踢一会儿足球!

小明(心中想)唔……爸爸说话算话,还是听他的吧!

5.案例:

小美:妈妈,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

妈妈:你确认不是自己弄丢的?

小美:没有,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呢。

妈妈:谁让你乱丢东西的。

小美:(生气)哼!

妈妈:你怎么总是这样。这不是第一次了。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东西放在课桌里面。你就是不听。

小美:别烦我了!

妈妈:不许你这么说!

案例中妈妈的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请用正确做法对此景重构。

参考答案:

妈妈做法的错误:提问、建议和责备。

正确做法:回应孩子感受替代提问和建议。

小美: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

妈妈:哦?

小美: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呢。

妈妈:噢。

小美:我已经是第三次丢铅笔了。

妈妈:是这样啊。

小美:从现在起,我离开座位的时候,把笔放到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

6.案例:

小美: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

爸爸:别难过,宝贝。

小美:呜呜哭。

爸爸:别哭了。不就是只小海龟吗。

小美:哇哇大哭。

爸爸:别哭!我再给你买一个。

小美:我就要这个小海龟!

爸爸:你真是无理取闹!

案例中爸爸的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请用正确做法对此景重构。

参考答案:

爸爸做法的错误:否定孩子的感受。

正确做法: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小美: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

妈妈:哦,是吗?真没想到。

小美:我还教它玩游戏。

妈妈:你们在一起挺开心的。

小美:它是我的好朋友。

妈妈: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

小美:我还每天给它喂食。

妈妈:你真是挺关心那只小海龟的。

7.案例:

小美:我要吃脆饼!

妈妈:家里没有了,宝贝。

小美:不。

妈妈:你吃点早餐饼把。

小美:我就要我就要。

妈妈:我告诉过你家里没有了。

小美:哇哇哭

妈妈: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案例中妈妈的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请用正确做法对此景重构。

参考答案:

妈妈做法的错误:逻辑上的解释。

正确做法: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

小美:我要吃脆饼。

妈妈:真希望咱家能有。

小美:我就要。

妈妈:听得出你很想吃。

小美:我真希望现在就能吃到。

妈妈:我真希望能给你变成一盒来。

小美:那……我就吃点早餐饼吧。

妈妈:好。

8.案例:

儿子:我真想打小明一巴掌!

爸爸:为什么?怎么了?

儿子:他把我的笔记本扔到了垃圾箱里!

爸爸:你是不是先招惹他了?

儿子:没有!

爸爸:真没有!

儿子:我发誓,我根本没碰他。

爸爸:那好。小明是你的好朋友。听我的,别计较这件事。再说了,你自己也有毛病。

有时候,你也欺负弟弟,然后还责怪别人。

儿子:我没有。是他先动手的……不和你说了。

案例中爸爸的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请用正确做法对此景重构。

参考答案:

爸爸做法的错误:提问,给出建议。

正确做法:接纳和回应孩子的感受。

儿子:我真想打小明一巴掌!

爸爸:孩子,你生气了?

儿子:你知道他干了什么吗?在车站他无缘无故抢走我的笔记本,扔到了垃圾箱里!

爸爸:嗯!

儿子:我猜他怀疑是我在美术教师把他捏的鸟弄碎的。

爸爸:你这样想啊。

儿子:是啊。他哭得时候一直盯着我。

爸爸:哦。

儿子:但不是我弄碎的。真的不是我。

爸爸:你知道不是你。

儿子:我不是故意的。小强把握推到在课桌上的时候,我根本没办法。

爸爸:小强推了你。

儿子:是啊。好多东西都掉地上了,但只有那个鸟碎了。我没有故意捏碎它!

爸爸:是,你没有故意弄碎它。

儿子:没有。但他不相信我。

爸爸:你觉得你告诉他真相,他也不会信吗?

儿子:我……我应该告诉他,不管他信不信。我觉得他也应该向我道歉,不该把我的本扔到垃圾箱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