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高考命题规律

2020年高考必备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

Ⅱ卷

Ⅱ卷Ⅲ卷

Ⅱ卷

Ⅰ卷

命题角度

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8

命题角度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与

评价

37,

22分

37,

22分

命题角度

3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命题角度4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与

评价

37,

24分

36,

24分

命题角度

5

流域的综合开发9~11

命题角度6流域的综合开发条件及治理

36,

24分

命题角度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7全国Ⅰ·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B

解析: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以使得盐湖以外区域水分截流增多,实际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盐湖面积萎缩,B项正确;湖泊蒸发量不会增多,反而会因为湖泊面积萎缩而蒸发量减小,因此可排除A项;由材料“盐度饱和”可知湖水盐度不会增大,可排除D项;生物在盐度饱和的湖泊中难以生存,也就是说盐湖中生物极少,即使营养物质增多也不会出现危害生物生长的富营养化,因此可排除C项。

(2015海南·15~17)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第2~4题。

2.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3.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答案:2.B 3.D 4.C

解析:第2题,考查里海及周边区域的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图中可以看出,里海位于亚欧大陆内陆,受冬夏高低气压中心的影响,会形成较大的风力,故A项错误。里海南部湖岸地势高,没有河流注入;北部湖岸地势低,有多条河流注入,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北部湖区沉积,因此造成北部湖水较南部浅,故B项正确。里海处于中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 ℃,有结冰现象,故C项错误。里海为咸水湖,湖水不能用于灌溉,故D项错误。第3题,考查径流对盐度的影响。有河流注入的地方,会降低盐度,④位于较大的径流伏尔加河的河口处,盐度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因此D项正确。第4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世纪30—50年代,里海流域大规模开垦,导致引河水灌溉的水量大幅度增加,因此入湖河水量减少,导致该湖水位下降加剧,故C项正确。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3题。

1.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

A.季风区河谷地带

B.绿洲边缘

C.沙漠腹地

D.农牧交错地带

2.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

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

B.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

C.降低区内风速

D.保护沙堆表面植被

3.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A.弱—强—强

B.强—弱—弱

C.强—弱—强

D.强—强—强

答案:1.C 2.D 3.C

解析:第1题,灌丛沙堆的形成,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季风区河谷地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都可能有灌丛生长,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从而导致灌丛沙堆发育;沙漠腹地由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沙漠广布,不易形成灌丛沙堆。第2题,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故由于灌丛存在才使得风力在此沉积下来,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保护沙堆表面植被。第3题,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阻挡风沙,使其在灌丛区沉积。第二阶段风力减弱,灌丛沙堆发育稳定。第三阶段风力强,沙堆被侵蚀。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强—弱—强。

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读图文资料,完成第4~5题。

4.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层薄,石漠化严重②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③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

④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⑤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⑥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5.关于建设石坎梯田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

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

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贵州多岩溶地貌,多石灰岩;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第5题,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态意义方面。建设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

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第6~8题。

6.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7.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8.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减缓变暖趋势

答案:6.C7.A8.B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塞罕坝位于42°N附近,与长白山中部纬度相同,属于我国中温带地区,再加上其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其主要树种应该是针叶林,C项正确;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我国降水较多的暖温带地区,A项错误;常绿硬叶林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的主要树种,B项错误;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亚热带地区,D项错误。第7题,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水分条件较差,A项正确;南坡是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暴雨频率较高,冲刷侵蚀较强,土层较薄,B项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昼夜温差较小,且昼夜温差对造林没有太大的影响,C项错误;塞罕坝荒山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受低温冻害影响较小,D 项错误。第8题,塞罕坝林场是人工造林形成的,其树种相对比较单一,A项错误;该林场位于京津地区西北方向,冬季时西北季风经过森林之后,风速减小,风中携带沙尘部分沉降,可减轻风沙

对京津地区的影响,B项正确;林场可以对当地起到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C项错误;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全球变暖趋势,但这不是针对京津地区起到的环境作用,D项错误。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完成第9~11题。

9.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大增

10.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11.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答案:9.A10.D11.B

解析:第9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1972年河水深度较1963年深度总体较浅,说明这一时段内河床整体抬升,河流淤积严重,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A项正确;森林覆盖率提高,使其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减小,河床断面深度增加,B、C项错误;中上游地区水库数量增多,河水中的泥沙会在库区沉积下来,导致该河段泥沙含量减少,D项错误。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1972年相比,2002年河床断面的深水槽位置距离北岸相对较远,深水槽位置南移,由于深水槽水深,可以航行大型船舶,说明主航道南移,D项正确;河床变化情况、主航道变深与深水槽位置无关,A、B项错误。第11题,在所示期间该河段北岸河床变化不大,河床较浅,泥沙在北岸沉积相对较多,北岸堤坝相对安全,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岸河床深度不断加深,说明南岸受流水侵蚀严重,故应加强堤防建设,B项正确;从1972到2002年以来河床深度加深,说明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减少,故无须加大拦水拦沙措施,C项错误;长江下游所采取措施与本断面河床变化情况关系不大,D项错误。

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江西省在鄱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矶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觅食、夜间栖息的地点。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调节鄱阳湖区水位。读鄱阳湖区简图,完成第12~14题。

1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在鄱阳湖区的吴城和南矶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少

B.多浅滩和沼泽

C.气候温暖

D.冬季水位较低

13.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的影响有()

A.水域面积增大,增加栖息地

B.生物量更丰富,食物更充足

C.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

D.候鸟在鄱阳湖活动时期延长

14.春季,鄱阳湖候鸟迁回原迁出地的原因是原迁出地()

A.白昼时间更长

B.湿地面积更广

C.食物种类丰富

D.森林覆盖率高

答案:12.B13.C14.A

解析:第12题,吴城和南矶分别位于鄱阳湖的西北和西南,接近鄱阳湖区边缘地区,冬季吴城和南矶附近的湖水较浅,为浅滩和沼泽,是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因此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鄱阳湖区气候均较温暖,且湖区水位均较低,与鄱阳湖区的其他地区相比,吴城和南矶在气候和水位两方面无特殊性。鄱阳湖边缘距附近村镇近,人类活动多。故选B项。第13题,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提高枯水期水位,使水域面积增加,淹没地区面积增加,浅滩、沼泽面积缩小,适宜候鸟栖息的面积缩小;鄱阳湖的水位提高,水深增加,食物量减少;水位提高,使适合候鸟捕食的水域发生变化,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候鸟活动期受气候影响较大,受水利枢纽工程影响较小。第14题,春季后,北方地区白昼时间更长,候鸟觅食的时间更长;原迁出地与鄱阳湖区均有适合候鸟栖息的湿地;候鸟受食物数量影响大,受食物种类影响小;候鸟主要生活区域为浅滩、沼泽等地区,而不是森林。

命题角度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8全国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

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第(1)题,沼泽湿地与湖泊的差别之一是积水较浅,且扎龙湿地面积广大,说明该区域地形平坦、开阔;沼泽湿地的形成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排水不畅,一般要从径流量和蒸发量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主要从两者各自随时间的变化和两者之间的数量大小进行对比。第(3)题,利用水循环原理进行水盐运动的分析,要注意把环节和过程讲清楚。第(4)题,若同意,则需要从外流河对矿物质、泥沙、营养物质、鱼类种群的影响进行分析;若反对,则需要从外流河对现有沼泽湿地的破坏进行分析。

2.(2015全国Ⅱ·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原因。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河套灌渠存在的问题,以及乌梁素海的污染及其治理措施。第(1)题,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要根据图中河流及灌渠水流的流向。由图可以看出,河套灌渠的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灌渠多由西南向东北流,因此可以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或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第(2)题,由图可知,灌渠一般都是自流灌溉,但黄河的含沙量大,引水入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从而造成泥沙淤积,影响河套灌渠的灌溉功能。第(3)题,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一方面是排入的农田退水,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湖水污染加重,同时当地工业和城乡废水也排入该湖。另一方面是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差,由于其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造成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第(4)题,治理乌梁素海的污染要从“减排、清污、执法、增意识”等方面来回答,“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一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发展绿色农业;二是严格控制入湖废水的排放量。“清污”就是要及时清淤,采取生物措施净化。“执法”就是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增意识”就是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2019辽宁大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6年8月份,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位于海拔1 300米、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示意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在工程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预计5~7年后,该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

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

(1)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

(2)分析上述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

(3)指出监测人员得出“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

(4)说出后期补种灌木等树种的目的。

答案:(1)流速加快;径流量增大;河水含沙量增大;洪峰提前。

(2)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坡度较大,地表径流快,地表存水量少;位于阳坡,夏秋季光热充足,地表水蒸发量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降雪较少,冬春季节干旱;海拔高,地处偏远地区,难以进行人工灌溉和养护;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

(3)山体坡度保持稳定;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内部管道保护完好;地表植被得以恢复。

(4)灌木适合当地的干旱环境;提高植被对水土保持的能力;增加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吕梁山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严重的水土流失会直接导致吕梁山区河流的含

沙量增加,同时短时强降雨后,因山地坡度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且入河速度加快,短时间内汇入河流水量增多,使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洪峰提前。第(2)题,地域环境差异导致植被不同,植被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山西吕梁山区地处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读材料可知,该工程位于吕梁山区海拔1 300米、坡度40°的南向坡地,地形坡度较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快,下渗量少,表层土壤储水少;吕梁山南向坡地位于阳坡,夏秋季节,阳

坡蒸发量大,冬季位于背风坡,降雪较少,冬春季节干旱;地处海拔1 300米,地势较高,且地处偏远地区,灌溉条件差,养护不便。综上所述,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的特性。第(3)题,“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是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经整治后生态环境稳定,生态效果良好。生态袋是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覆盖区地表植被得以恢复,控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体坡度保持稳定,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保护完好。第(4)题,读材料可知,几年后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要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其目的是灌木的环境适应性强及灌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当地的环境干旱,灌木耐旱,需水量较少,利于存活,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使生态环境得以逐渐恢复,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布逊

盐湖矿区,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四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对于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无法建设类似沙坡头段的防护体系,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对于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如图所示)。

(1)说明锡北地区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

(2)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

(4)利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必须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1)当风沙遇到路基阻挡时,风速下降,大量沙粒沉积在路基处,逐渐掩埋线路;风沙流中的沙粒在运动过程中会对铁轨产生撞击和摩擦等破坏,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严重危害铁路运输。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

(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的携沙量;将沙粒阻挡在挡墙附近,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

(4)经过长时间的风沙沉积,挡沙墙后堆积的沙粒高度逐渐增大,降低了挡沙墙的出露高度,减弱了墙的阻挡作用;并且当堆积沙粒达到一定高度后,其自身也形成了一个小型沙源;同时石方格中沉积的沙粒减小了地面粗糙度,因此整体上削弱了防沙效率,为此必须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

解析:第(1)题,锡北地区风沙活动频繁,风沙危害主要是对线路、机车、信号设备的破坏。风速在路基处降低,风沙在此沉积,容易掩埋铁路线路,并且沙粒在风的携带下,易对铁轨、机车车辆、通信等方面产生破坏,危害火车行车安全。第(2)题,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条件。柴达木盆地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且土壤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第(3)题,防治风沙危害,主要是降低风速,减少风携带的沙量。第(4)题,主要从风沙沉积高度不断升高,挡沙墙的作用不断减弱以及石方格中的沙粒减小了地面粗糙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势低洼,由于生境条件不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沼泽(下图)。每年6—10月,奥基乔比湖水溢出,并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的先民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甘蔗生长需年积温5 500~8 500 ℃,需水量大却怕涝。20世纪初,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4 000公顷的甘蔗,收获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此后,克拉莎草沼泽生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宜生存的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甘蔗种植。

(1)说明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种植业只出现在小块高地的原因。

(2)分析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甘蔗种植后,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和水质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4)分析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导致红树林适宜生存的范围向陆地扩张的原因。

答案:(1)地势较高,雨季不易被淹没;人口稀少,农产品需求量小。

(2)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受奥基乔比湖调节,冬季不易遭受冷害;以草本沼泽为主,土壤较肥沃。

(3)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沼泽补给水源减少,甘蔗生长过程耗水量大,导致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造成水体污染。

(4)水量减少,导致沼泽南部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水体和土壤含盐量升高,红树林适宜生存的范围向陆地延伸。

解析:第(1)题,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人口稀少,农产品需求量小;高地处因地势较高,雨季不易被淹没,故种植业仅出现在小块高地。第(2)题,甘蔗喜欢高温多雨环境。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热、土壤等方面。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受湖泊调节,冬季不易遭受冷害;土壤较肥沃。第(3)题,种植甘蔗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导致沼泽补给水源减少,水量减少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造成水体污染,最终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减少,水质变差。第(4)题,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是指其水量减少,导致沼泽南部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水体和土壤含盐量升高,该环境变得适合红树林繁殖,从而促使红树林适宜生存的范围向陆地延伸。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位于新疆西北部,艾比湖的盐度比赛里木湖的盐度高,湖面海拔189米。赛里木湖湖面海拔2 071.9米,年降水量达450 mm。1998年在该湖投放了原产于俄罗斯50°N以北河流或湖泊中的高白鲑等冷水鱼;高白鲑所食全是湖中的自然生物,需要生长三年才能达到一

千克,形成了细嫩如豆腐般的口感,故又称“豆腐鱼”,其价格昂贵,但在当地和网络上畅销。

冰冻气泡简称“冰泡”,是由湖底气体(沼气)在靠近湖面过程中冻结形成,赛里木湖是我国欣赏冰泡景观的最佳地点。下图图1为赛里木湖、艾比湖区域位置示意图,图2为冰泡景观(白色的是冰泡)。

图1

图2

(1)将高白鲑投放到赛里木湖而没有投放到艾比湖,试分析其原因。

(2)分析赛里木湖高白鲑在网络上畅销的原因。

(3)分析赛里木湖冰泡景观的形成条件。

答案:(1)高白鲑适应湖水盐度较低、水温较低的环境;赛里木湖海拔较高,蒸发较弱,水温和湖水盐度相对较低;艾比湖海拔较低,夏季水温较高,蒸发量大,湖水盐度较高。

(2)生产中无污染,绿色生态;生长时间长,品质好;产量少,市场需求大;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提高;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价格昂贵,可承受长途运输的成本。

(3)海拔高,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易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湖底大量腐殖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上升至湖面表层冰冻;强冷空气将湖面的积雪吹走;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高。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高白鲑原产于高纬度湖水或河水中,适应盐度较低、水温较低的环境。赛里木湖符合低盐度、低水温的环境,山地湖泊,污染较小。第(2)题,赛里木湖高白鲑在网络上畅销的原因,可以从无污染、品质好、交通改善、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大等方面回答。第(3)题,

赛里木湖冰泡景观的形成条件,可以从海拔高、气温低、冷空气南下、湖水清澈等方面回答。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虫又叫海人参,它生长在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沙虫要求的生活条件苛刻,生活的沙地要求含沙量在70%以上,还要求松、粗,若沙质太细、黏实则不利于沙虫生活;水的盐度要求在25%左右,过咸、过淡都不利于沙虫生长;水温不能过冷,水温低则沙虫不长。

光村镇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地跨东经109.5°、北纬19.5°。光村镇有0.13多万公顷可采挖沙虫的海滩,赶海挖沙虫的传统由来已久。

(1)指出沙虫生长的海洋环境特点。

(2)分析光村镇沿海滩涂适合沙虫生长的条件。

(3)说明光村镇的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

(4)分析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原因。

答案:(1)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

(2)拥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扬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盐度适中、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位于热带浅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挖沙虫每天的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泥沙质滩涂面积大,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水质洁净,滩涂环境不受破坏;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沙虫生长在海南岛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且对水温、水质要求极高。因此,沙虫喜欢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第(2)题,读材料可知,沙虫栖息于沿海滩涂一带泥沙质的海域,以泥沙和藻类为食,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是优质沙虫生长的绝佳地点。光村镇濒临海洋,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大面积的泥沙质滩涂;扬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利于沙虫生长和繁殖;同时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光村镇位于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

栖息生长。第(3)题,光村镇的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应该与沙虫的活跃度有关。根据材料,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因此沙虫随潮汐运动,故挖沙虫每天的时刻随着潮

汐而变化;必须抓住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第(4)题,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一方面说明该地沙虫繁殖的水质及滩涂环境保持得好,有大面积泥沙

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另一方面虽然采挖沙虫时间长,但沙虫活跃时间短,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向北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山前冲(洪)积扇下部是克里雅河最大的于田绿洲所在,也是丝绸之路南段的入口。于田以下克里雅河深入沙漠腹地,形成300多千米的绿色长廊,两岸沉积物具有风力和水力沉积物交错特性,植被以胡杨林和红柳灌丛为主,在距河较远的沙漠中分布着流动沙丘和很多干枯的胡杨。在克里雅河末端的达里雅布依,有一族固守大漠的牧民,被称为“孤独的克里雅人”,至今以游牧业为主。下图示意克里雅河。

(1)分析克里雅河两岸沉积物具有风力和水力交错特性的原因。

(2)推测沙漠中干枯胡杨遗迹的自然形成过程。

(3)运用环境承载力的原理解释克里雅人“孤独”的原因。

答案:(1)克里雅河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半年河流水量大,输沙量大,河流沉积物多;冬半年河流水量减小,两岸植被稀疏,土壤变得干燥,沙源丰富;冬半年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风力沉积物较多,所以河流两岸沉积物兼具风力和水力的特性。

(2)沙漠河流每年定期泛滥,两岸地下水位较高,胡杨依靠地下水或河流水得以生长;河流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导致河流决口改道,或流动沙丘阻挡,河流被迫改道,使原始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胡杨干枯。

(3)克里雅河下游河流水量减少,水资源短缺,人口容量小;草地资源不足且稀疏,牧民逐水草而居,彼此相距较远;沙漠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容纳外来人口,所以克里雅人“孤独”。

解析:第(1)题,克里雅河两岸沉积物受风力和水力沉积共同影响,是由于克里雅河地处荒漠,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期河流沉积,枯水期风力沉积。第(2)题,由题意可知胡杨生长在沙漠河流附近等有水源的地点,应从河流改道、胡杨缺少水源而干枯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环境承载力角度入手,说明克里雅河下游水资源和草场资源短缺,成为限制人口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命题角度3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4四川·5~6)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考查我国季风环流。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大。冬季时,南海位于亚洲高压南侧,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以东北风为主,因此本题选择A 项。第2题,考查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地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能源需求量大,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最方便,B项正确。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9河北保定期末)煤层气俗称“瓦斯”,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下图示意山西省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层中煤层气含量与水文、地质的关系。读图,完成第1~2题。

1.开发沁水盆地煤层气的有利条件有()

①裂隙不发育②背斜构造良好③地下水封闭好

④距离市场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开采煤炭前,先通过钻井开采煤层气,可()

①获得清洁能源②减轻大气污染③降低安全隐患④增加生产成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煤层气储存在煤层中,因此煤层有裂隙发育才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①错误;根据水流方向和“潜流水区”等信息判断富气区有利于水体汇集,应为向斜构造,②错;地下水活动频繁

的地区,水的交替作用强,易将煤层气带走,因此地下水活动较弱的地区形成封闭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③对;距离市场近,有利于开发,④对。第2题,在开采煤炭前,先通过钻井开采煤层气,

烃类气体是清洁能源,可获得清洁能源,①对;减轻大气污染,②对;“瓦斯”容易爆炸,提前开采,降低安全隐患,③对;开采增加收入,不会增加成本,④错。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属于高铝煤炭。下图为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

A.完善交通建设

B.带动采煤业的发展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提高了经济效益

4.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交通便利

B.能源充足

C.科技发达

D.劳动力丰富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循环经济对废弃物进行了充分利用,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增加了产品多样化,且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第4题,电解铝产业是动力指向型产业,耗能多。图示产业链中电力充足,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能源充足。

攀枝花和马鞍山同属我国南方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读下面两地相关数据表,完成第5~6题。

5.与马鞍山相比,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是()

A.离电力供应地更近

B.市场需求量更大

C.原料供应更充足

D.水运更便捷

6.面对目前我国大多数矿业城市资源短缺日益突出的现状,可采取的解决措施有()

A.停止原有产业生产,实现顺利转型

B.将原有产业转移至经济发达地区,以获取资金支持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D.加大资源开采力度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攀枝花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该地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与马鞍山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是靠近水电站,离电力供应地更近。第6题,对于资源型城市升级发展的措施,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经验,调整原有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20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第7~9题。

7.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

C.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

D.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

8.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

B.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

C.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

D.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9.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

①可实现“风”“光”互补②可增强风电储能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④可解决“弃风”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7.A8.B9.B

解析:第7题,从材料看玉门石油资源枯竭,原有的资源优势降低,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第8题,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可以利用其他形式发电进行补充,不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本地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电力市场小,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第9题,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可实现“风”“光”互补,①对;光伏发电不能增强风电储能,②错;同时建设两种发电,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③对;“弃风”现象主要是市场问题,建设光伏发电不能解决“弃风”现象,④错。

生物质燃气可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物菌渣、禽畜粪便等可燃性物质作为原料转换获得,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设备获得的高质量的合成气。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署发布研究报告,计划逐步让全法1 100万家庭都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气,取代目前依赖进口的化石天然气。如今,生物质燃气只占法国燃气消耗的0.1%,但发展迅猛,法国政府希望到2030年这一比例增长至30%,到2050年达到100%。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与化石天然气相比,使用生物质燃气的主要优点是()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减少酸性气体排放③带动农业发展④促进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现阶段制约法国生物质燃气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交通

D.成本

答案:10.A11.D

解析:第10题,生物质燃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之后产生二氧化碳,不产生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使用生物质燃气可以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得以转化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第11题,生物质燃气是通过各种技术设备获得的高质量的合成气,所以其生成成本相对较高,如大规模推广使用,必须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生物质燃气价格降低。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及越南5国。澜沧江干流上所修建的水电站分为两种类型:蓄掘式水电站(即水库库容较大的水电站,如小湾和糯扎渡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即没有水库或水库容量很小的水电站,如漫湾和大朝山水电站)。下图为澜沧江部分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全流域开发湄公河,实现流域的整体效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流经国家经济落后,资金短缺

B.缺乏权威性的开发合作组织

C.沿岸森林密布,环保要求高

D.基础设施不足,开发成本高

13.在小湾水电站下游建设漫湾径流式水电站的目的是()

A.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B.改善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

C.提高对河流径流量的调控能力

D.提高发电效益并节约成本

14.湄公河上游修建蓄水式发电站对下游的影响有()

①增强农业灌溉能力②改善鱼类生存环境③减轻旱涝灾害④增加淹没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2.B13.D14.C

解析:第12题,湄公河为国际性河流,流经多个国家,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发电、防洪等多方面效益,要实现全流域开发和整体效益,需要建立权威性的开发合作组织,协调流经国家间的关系和利益。第13题,小湾水电站为库容较大的蓄水式水电站,漫湾水电站为库容较小的径流式水电站。小湾水电站在汛期时蓄水,在平水期和枯水期泄水,为下游的漫湾水电站提供发电的水能,可以提高漫湾水电站平水期和枯水期的发电量,且漫湾水电站水库库容较小,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径流式水电站水库库容小,对调节径流和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较小,对附近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第14题,蓄水式发电站水库库容较大,对径流的调蓄功能较强,使湄公河下游枯水期水量增加,灌溉用水量增加,旱灾减轻;使湄公河下游丰水期水量减少,淹没农田的面积减少,涝灾减轻;水库蓄水会减少泥沙和营养盐类的下泄,不利于鱼类生存。

铁盖乡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地区,由于气候变化、超载放牧等原因,土地沙漠化率高达98.5%,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瞄准这片荒地建立光伏电站,几年后光伏产业园的草地植被得到了缓慢恢复。为避免草长高影响光伏发电,公司要求牧民返回草场牧羊,光伏牧羊互补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其农业模式经验得到推广。据此完成第15~17题。

15.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在铁盖乡建立光伏产业园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干,白昼时间增长

B.接近水电站,水电和光电互补

C.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廉价

D.利用草场资源,光伏牧羊互补

16.光伏产业园促使土地生产力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光伏板能够()

A.降低风速,减少蒸发

B.增加反射率,气温升高

C.提升地温,增加降水

D.调节气温,增大日较差

17.草场恢复促使光伏发电量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发增强,湿度增加

B.气温升高,风力减小

C.沙尘减少,晴天增多

D.降水增加,气温降低

答案:15.B16.A17.C

解析:第15题,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水电开发公司”,水电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在水力发电相对较低的季节光伏发电可进行有效补充,保证电量的稳定供给。第16题,光伏板的存在,有效地吸收了太阳辐射能,从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的温度降低,蒸发减弱,同时,草地植被的恢复增加了地面的粗糙程度,降低了风速,从而使土地的生产力逐渐恢复。第17题,草场恢复后,沙尘天气减少,大气透明度好,到达地面的有效太阳辐射能增加,从而使光伏发电量增加。

命题角度4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与评价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7全国Ⅱ·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

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

措施。

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

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第(1)题,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可以从小企业所需投资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低,煤矿资源丰富,临近煤矿,运输费用低,市场需求量大,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经济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能源利用率低,环境要求不高,焦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污染物排放点多面广。第(3)题,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主要依赖公路运输,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交通工具、原料和产品的装卸以及运输过程等方面分析。第(4)题,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可以从清洁技术、设备、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等方面分析;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可以从图中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和封闭运输等方面分析。

2.(2016全国Ⅲ·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解析:考查新能源资源的特征、开发区位条件与配套工程建设等。第(1)题,与煤炭相比,风能属于清洁能源,且可再生,与水能相比,风能不存在水库建设带来的淹没耕地、搬迁移民、诱发地质灾害等问题。第(2)题,影响风能资源开发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有风力、地形等。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图中显示瓜州年大风日数68.5天,说明风能资源丰富;所在地区多戈壁,地形平坦,土地

广阔,利于风电场的建设。第(3)题,甘肃瓜州地处西北地区,附近戈壁广布,该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风电建设来说市场、资金、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都是不利条件。第(4)题,甘肃酒泉位于非季风区,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风电不稳定,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能够保障电网输电的稳定性。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木里煤田位于青海省海北与海西交界处的大通河上游盆地中,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其资源储量占全省总探明资源储量的70%以上。木里煤田开发较晚,从2003年开始,先后有8家企业进入木里煤田进行勘查开发,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木里矿区煤炭资源开发效率不高,对生态环保重视不够,基础设施滞后,矿区开发建设进展缓慢。下图示意木里煤田的位置。

(1)说明木里煤田开发的不利自然条件。

(2)简述木里煤田开发对大通河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3)为木里煤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条件:①深居内陆;②海拔高,气温低;③地表起伏较大;④生态环境脆弱。

(2)影响:①含沙量增大;②年径流量减少;③径流量变化增大。

(3)建议:①应合理规划煤炭开采量;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③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④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围绕煤炭开采区、交通线等进行土地复垦;⑤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改变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利用技术;⑥对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三废”进行合理化处理。

解析:第(1)题,木里煤田开发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生态和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木里煤田位于青海省海北与海西交界处的大通河上游盆地中,位于我国的内陆,河流上游,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而且该地生态环境脆弱,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从生态角度考虑,开发滞后。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河流的水量、含沙量、水量大小、水位变化、有无结冰期、水能等方面。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河流的含沙量会增大;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流量变化增大,年径流量减少,水量变小。第(3)题,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需要体现在这三方面上。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西邻甘肃、宁夏,北连内蒙古,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接壤。榆林市有54%的地下含煤,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侏罗纪煤田是该市的主力煤田,探明储量1 388亿吨,占榆林市已探明煤炭总量95.7%,埋藏浅,易开采,单层最大厚度12.5米,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的长烟煤、不粘煤和弱粘煤,是国内最优质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榆林市现在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含答案专题:区域地理 (一)(2019·贵阳模拟) 下图为某岛略图。该岛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东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据此回答1--3题。 1、该岛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东北部() A.长期受盛行西风控制 B.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C.经常受对流雨的影响 D.沿岸有暖流的增湿作用 2、该岛屿最适宜发展() A.热带种植园农业B.地中海式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3、该岛() A.位于美洲板块B.水系形态呈向心状 C.人口分布均匀D.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可判断该岛处于东北信风带内,受岛上东西走向(根据河流流向可判定山脉走向)山脉的阻挡和抬升作用,该岛东北部降水较西南部多,A错、B对;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经常有地形雨,C错;该岛南北沿海都受暖流影响,但这不是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D错。 第2题,根据该岛所处纬度和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可判断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适合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A对;地中海气候区适合发展地中海式农业,B错;该岛山区面积广大且位于热带,而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等,分布在温带气候区的平原地区,C错;该岛多山地,草场面积狭小,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错。

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岛位于南北美洲之间的西印度群岛,属于美洲板块,A对;该岛中部地势高,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B错;中部山地人口密度较小,沿海狭窄平原人口密度较大,C错;根据上题关于气候的分析,可推断该岛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D错。 答案:1---3、B .A .A (二)(2019·潍坊模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我国制造企业在墨西哥建厂,以充分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便利。我国海信集团于2016年初进驻墨西哥的罗萨里托,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一年多就在当地家电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下图示意罗萨里托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海信集团入驻罗萨里托的原因不包括() A.接近消费市场B.距原料产地近 C.税收政策优惠D.劳动力成本低 2.海信集团迅速在罗萨里托家电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主要依赖于() A.质量更优B.设计精美 C.规模经营D.功能多样 解析:第1题,家电生产需要的零部件较多,生产企业分散,因此我国海信集团入驻墨西哥罗萨里托并不是为了距原料产地近,B对。罗萨里托位于美国与墨西哥边界附近,可以利用墨西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由贸易区内关税的优惠政策,生产的产品可就近出口到美国市场。 第2题,根据材料“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可知,海信生产的家电产品质量更优,A对;对于家电产品,消费者往往更加注重质量,B 错;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功能多样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一年多难以做到,C、D错。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原湿地)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

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高纬湿地)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 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 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 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 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 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1~2题。 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荒漠化③旱涝灾害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用水②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D 2.C【解析】第1题,民勤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因降水少,几乎没有涝灾,水土流失现象很少。第2题,读材料可知: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使绿洲消失;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下游缺水,绿洲消失。 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简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B.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 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4.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对废矿业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 3.A 4.B【解析】第3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产量;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第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 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成因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 (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经典案例】 1.(2020·云南省模拟)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近年来,

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原来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左图为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草方格沙障景观。 (1)试说明草方格沙障的治沙原理。 (2)分析在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的生态效益。 (3)根据图文资料说出草方格沙障法应优先治理的地区。 【解析】 第(1)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地表粗糙度,削弱经地面层风速,减弱风的输沙能力,沙障阻止流沙的移动,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第(2)题,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主要是一些耐旱植物,这类植物根系发达,有效固沙,减少沙丘移动,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截留水分,植物固沙,增强蓄水能力,削减地表风力,减轻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利于有机质积累,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以达到长久固沙的作用。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恐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爬行类动物族群,在距今大约2亿3 500万年至6 500万年曾经繁盛一时,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1.恐龙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于恐龙的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气候发生剧变所致,这些学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是( ) A.气温变化 B.植物变化 C.降水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1.D 2.D (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4.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故选D项。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故选A项。 (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丙地的自然带是( ) A.温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6.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丙地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草原。第6题,据图可知,甲—乙—丙的自然植被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11月选考,15~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8.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为南北更替,故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C项。第8题,考查自然带的成因。由图可知,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下方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说明甲地相对其下方水分条件较好,故选C项。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基本概念:①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②实质是土地退化;③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④主要变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理解) 2、我国西北地区范围:①地形区划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②行政区划分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③气候划分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了解) 3整体性和本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记忆)地形地貌:东部为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沙漠和戈壁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大 水文: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内流湖 生物: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以贺兰山为界;200mm年降水量线) 土壤;土壤发育差,质地疏松,水分含量少,含沙质沉积物质多 干旱是本区最大的自然特征,成因: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地形(山脉、高原)阻挡4、★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重点记忆) ——气候干旱少雨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薪柴、药材、发菜等—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超载、掘井等—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开垦(半干旱的旱作农垦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5、古代荒漠化的原因是: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战争、瘟疫;清代的原因是:“移民实边、开放蒙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原因是: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旱作地区、草原牧区(了解) 6、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不合理的灌溉)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记忆) 7(重点记忆) ⑴内容: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 ..已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恢复自然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成功的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沙坡头为了保护包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过关检测(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 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下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1~3题。 1.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 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 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 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 2.据材料可知() 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 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3.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 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 解析:1.C 2.B 3.A第1题,由材料中“原本平坦的荒漠”排除A项;由“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排除B项;由“荒漠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推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排除D项;由材料可推知“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答案选C。第2题,据图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的竞争系数较低,由材料“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较强。答案选B。第3题,人为设置

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蒿和羊柴的竞争强度,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对实验的干扰。答案选A。 (2019·三明模拟)谷坊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 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据此结合图, 完成4~5题。 4.谷坊的修建可使()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④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修建谷坊的地区()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 解析:4.B 5.D第4题,谷坊的修建,拦截泥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同时也可以降低流速,下蚀作用减弱,下游山洪危害减轻,对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不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第5题,沟道内需要拦截泥沙,河流流量较大,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不存在沙漠,A错误;修建谷坊的地区主要是在山区沟道内,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易侵蚀的地区,B、C错误;因地处河谷地区,气温高,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D 正确。 (2019·郑州模拟)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 6.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 7.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 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世界地理

高考地理【专题九】世界地理 【考情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其内容包括: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等降水的分布 3.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注、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知识交汇】 一、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 项目 大洲 地形特征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亚洲地形复杂,中部 1 ,四周 2 。 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 大,约占全洲面积的 3/4。平原分布在大陆周 围地区。 400N 1000E 非洲地形单一,以 3 为主,被称为“ 4 大陆” 赤道 200E 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5 系北段;中部 6 和密西西比河冲积平 原;东部7 高原 和8 山脉。 400N 900W

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9 山脉;中部是10 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 东部是11 高原。 23026’S 600W 南极洲地形单一,是七大洲中 平均海拔12 的一 洲,地面冰雪覆盖,有 “冰雪高原”之称。 800S 600W~ 1200E 欧洲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 主,海拔13 的大 洲。平原主要分布于中 部地区;北部和南部山 地分布较广。 500N 100E 大洋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14 ;中部是 15 ;东部是 16 。 23026’S 1400E 二、各地理分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 要素 分区 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 东亚 地势17 ;西 部内陆多高原、山 18 气候显著:东 部以温带季风气候和 大部分河流向东流入 太平洋;黑龙江、黄 种类多样,且储量丰 富

(完整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 1.②③④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A.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 B.过度放牧,土壤侵蚀严重 C.过度樵采,土壤侵蚀严重 D.多雨,土壤侵蚀严重 2.下列关于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化土地多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区 B.荒漠化地区气候干旱少雨 C.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易发生石漠化现象 D.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答案1.A 2.B第1题,②③④分别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山东丘陵、江南丘陵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第2题,②④地区气候湿润多雨。 读我国某时段雾霾分布图,完成8~9题。

8.雾霾的分布特征为() A.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带 C.西部地区无重霾分布 D.地势越低,雾霾越严重 9.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A.降温能消霾 B.大风能消霾 C.高压能消霾 D.干冷能消霾 答案8.A9.B第8题,根据我国的区域划分可知,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的东南部为东部季风区,图中的重霾和轻霾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有重霾;由图可知,雾霾的分布并非地势越低越严重。第9题,重霾天主要是由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而形成的;冷空气来临时会带来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霾的消散。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 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10~11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m) 42.1 41.9 41.7 41.5 41 42.1 45 46 44 42.9 42.5 42.2 TSS(106kg) - 200 - 150 - 100 - 60 - 40 200 1 300 2 350 820 - 300 - 360 - 310 ★★10.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周围局地气候有所改善 A.①②④ B.①④⑤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 荒漠化与 水土流失 的防治 以某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存 在的环境与发 展问题,诸如水 土流失、荒漠化 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 发利用存在的 问题,了解其危 害和综合治理、 保护的措施考查形式: 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考查内容: 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治理,森林、湿地 的开发与保护。 考查频率: 近五年课标卷考查5次,考查频率高。 考查能力: 考查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素养: 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 调观等核心素养 备考中应强化对 基础知识、基本能 力的学习与掌握, 通过典型题目加 强获取信息、分析 问题能力的训练。 能够通过图文资 料说明某区域环 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并提出针对性 的治理措施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荒漠化的防治 2018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向荒漠化“宣战”近40年来,采取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

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答案 C 2.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A.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 D.政治效益为核心 答案 B 3.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A.育草封沙 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D.设置沙障工程 答案 D 知识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②轮荒制度 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重庆年太阳年辐射总量数值约为:() A.80 B.86 C.95 D.107 2.受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 A.重庆市应鼓励居民广泛使用太阳能 B.上海、福州可以太阳能取代常规能源 C.昆明四季如春,适宜发展花卉园林业 D.台北年降水量大,年太阳辐射总量小 3.与广州比,兰州的年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主 要原因是:() A.纬度高,昼更长 B.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降水更少,多晴天 D.位于黄土高原,海拔更高 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C)分布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 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5.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27 B.23 C.20 D.16 干燥度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反映某地 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海南岛等年 日照时数线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关于图示甲、乙、丙三地干燥度的叙述,正确的 是 A.干燥度甲>乙>丙 B.甲地太阳辐射强,降低了甲地的干燥度 C.乙地比丙地距海近,干燥度更小 D.丙地干燥度最低,最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7.关于图中盐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沿岸暖流增温,利于晒盐③晴天 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④产盐最多的季节为春季⑤夏秋季 节多受台风影响,利于晒盐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下图为我国某月某日某时刻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此时, A.台北天气晴朗 B.西安西北风强劲 C.广州天气晴朗 D.渤海不可能有冰情 9.该日,我国北方出现大范围雾霾,据图推测此时雾霾最重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大连 D.青岛 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0.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 A.地势起伏较小,以平原为主 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 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11.区域内沿-10℃等温线,自南向北走 A.自然景观由荒漠逐渐变为森林 B.自然带由亚寒带森林带逐渐变为温带草原带 C.降水中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含量比例增大 D.越往北土壤层越深厚,有机质含量越大 12. 读某区域小比例尺等温线分布图,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A.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B.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图1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1 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图中的河流乙河段河水补给主要是 ①湖泊水补给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冰川融水补给④雨水补给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4.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北半球 B.此时为1月 C.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D.乙河段位于湖泊下游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哈尔滨模拟)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该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受图中气压系统控制。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科考队从甲到乙进行横跨半岛的地质考察,该考察线路的直线距离约为() A.280千米B.550千米 C.850千米D.1 100千米 解析:从甲到乙沿40°N纬线大致跨10个经度,其距离可借助30°N纬线上10个经度的长度来推算,10×111×cos45°

C.东北地区D.内蒙古高原 解析:第3题,从9月13日图可知,b城被淹没受影响最大;一旦堰塞湖溃坝,c城受灾严重,而a城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故选B。第4题,从9月11日图可知,城镇多沿河流分布,这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分布最相似。 答案:3.B 4.A (潍坊模拟)沿甲图E-F,A-B所作出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图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图回答5~6题。 5.①地比②地() A.气压高,风速大B.气压高,风速小 C.气压低,风速大D.气压低,风速小 6.②地此时的风向为() A.偏西风B.偏东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解析:第5题,从丙图上可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从丙图曲线的倾 斜趋势可推测出①地附近的等压线比②地稀疏,故①地比②地风速小。 第6题,综合乙丙两图可知图甲区域为一高压脊控制,如图所示,②地 位于脊线上,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其风向都是偏西风。 答案:5.B 6.A (广东高考)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 8.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检测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云南昆明摸底)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据此完成1~3题。 1.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B.冰川融水 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答案 D 解析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降水少,A项错误;该湖泊流域内春季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融水少,但春季会有季节性积雪融化,B项错误,D项正确;当地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深,春季湖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不可能补给湖泊,C项错误。 2.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答案 B 解析降水变率增大,对该湖泊补给的总水量影响不大,A项错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B项正确;根据题干“自然原因”可直接排除C、D两项。 3.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 )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乌鲁米耶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补给水源不足,可行的措施应该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实施人工降雨和跨流域调水属于开源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措施,②④⑤正确;发展渔业生产既不属于开源措施也不属于节流措施,①错误;乌鲁米耶湖流域内高山冰雪融水有限,难以增加,③错误。 (2019·湖北联考)土地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有旱灾发生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的现象。土地退化的强度可以通过植被指数来衡量,植被减少或增加的趋势是土地退化处于加剧或改善过程的反映。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土地退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干湿状况B.温度 C.地形D.土地生产力 答案 A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和土地生产力从湿润区向极端干旱区降低,由此可见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干湿状况。 5.下列地区中土地退化强度最大的是( ) A.极端干旱区B.干旱区 C.半湿润区D.湿润区 答案 C 解析据图中初始基准面和终极基准面的差异判断土地退化强度即可,二者相差越大土地退化强度越大,由图可知半湿润区二者差异最大。 (2019·四川自贡一诊)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2020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水下泥沙堆积体)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 角洲以南的江苏岸外浅海区,规模巨大。沙脊群由辐聚辐散的潮流将周边泥沙带至该 处塑造发育形成。该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沙脊间的潮汐水道深而稳定。 2010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项目启动,项目之一拟在“东沙”修建超大型人工岛。下图为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示意图。 (1)指出形成该沙脊群泥沙的主要来源。(4分) (2)监测表明,东沙面积缩小,中部淤高,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分析在东沙修建大型人工岛的优势及面临的困难。(8分) (4)依托该区域海洋资源条件,请你为东沙人工岛的产业开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 由。(8分) 参考答案:(26分) (1)旧黄河所携带的入海的泥沙;现代长江入海泥沙;海岸及海底的侵蚀物。(每 点2分,满分4分) (2)黄河改道,泥沙来源减少;边缘受海浪侵蚀,面积缩小;部分侵蚀泥沙向东沙 内部推移,使中部逐渐淤高。(每点2分,满分6分)

(3)优势:潮间滩浅且面积较大,建岛相对容易(相对沙脊,填海工程量较小); 距大陆较近,建成后利用方便(建设过程中,便于设备及材料运输)。(每点2分,满分4分) 困难:多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工程施工;潮滩环境,淡水资源缺乏。 (每点2分,满分4分) (4)沙脊间潮汐水道深而稳定,可修建港口,发展航运;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可发 展水产养殖、捕捞及水产加工业;利用海岛发展临港加工贸易产业;利用独特的海岸 景观及优质天然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每点2分,满分8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口伶仃洋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貌条件独特、 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 之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选定在珠江口 的伶仃洋之上,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 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 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筒里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材料二:在人工岛进入海底隧道前,先要经历一段白色天体顶篷的露天隧道。 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一段300多米长的露天隧道徐徐而下,正式驶入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东端的尽头,又通过一段露天隧道,从东人工岛隧道出口驶出不到200米就是大桥的香港段。 上图为港珠澳大桥的西人工岛 (1)根据材料,分析人工岛海上施工存在的困难。 (2)简析人工岛采用钢筒快速成岛技术的优点。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汇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人教版]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 2.荒漠化 ⑴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2.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 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土 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 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东 西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 兰 山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200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自然景观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 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草原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5) 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 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 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 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3.次生盐渍化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

年三年高考真题精编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5年高考题】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5、C 6、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8-9题。

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答案】8.C 9.B 【考点定位】本题结合西部内陆湖面积缩小,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015?上海卷)(十四)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3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 程。(8分) 3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3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 3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2分)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2分);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2分);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