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跟踪训练题(VII)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跟踪训练题(VII)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跟踪训练题(VII)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跟踪训练题(VII)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跟踪训练题(VI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泰安)2013年6月20日,我国首次实施了太空授课,这一成就所属的科技革命的核心应是( A )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B.蒸汽机的改良

C.电的发明D.航天技术

2.(2013,潍坊)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等等。这说明互联网( D )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②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③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014,广东)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飞机试飞成功,人类实现了飞天梦想B.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C.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克隆技术D.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4.(2015,黔东南州)“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隐患。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D )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B.美国通过

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5.(2013,苏州)右边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D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

6.(2013,昆明)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生活。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C ) A.乘坐火车回老家探亲B.驾驶汽车外出旅游

C.利用因特网相互交流D.在电灯下读书学习

7.(2013,昭通)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用来计算炮弹弹道。以上史实表明( A ) 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B.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

C.只有德国和美国将科技运用到战争中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8.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蕴藏着一场危

机。美国作家德莱塞仿佛嗅到了危机的气味,出版了一本控诉美国社会制度的著作是( B )

A.《哈姆雷特》B.《美国的悲剧》C.《蒙娜丽莎》D.《战争与和平》

9.(2013,玉林)右图是毕加索创作于1937年的以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为背景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作此画意在( D )

A.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很尖锐

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D.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10.(2013,株洲)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文化人。如果将来你是一个中国的电影人,最大的梦想是获得世界最有名的( D )

A.金鸡奖B.金棕榈奖C.金熊奖D.奥斯卡金像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1.(2013,宜宾)科技发明促进了社会进步,改变着世界面貌,影响着人们生活。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中唐到宋末(8到13世纪)期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物质的进步可自一系列惊人的发明知其端倪……这些都是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在其历史兴盛时期的产品,远远比欧洲先进。——摘自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作者认为中国这一时期“一系列惊人的发明”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两例宋代科技成就来说明。

特点:领先世界(答“世界上最先进”“比欧洲先进”等意思相近的也可给分);注重运用(答“注重实用性”、“促进物质进步”、“促进社会兴盛”等意思相近的也可)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衰落,而西方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列是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

(2)指出材料二所示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序号答题)④②

①③。

(3)指出材料二中陆地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分别是什么?

蒸汽机;内燃机。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

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4)请任选材料二中的一项科技发明,论证科学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并谈谈人类如何应对科学“潜在的危险”。

答案示例:火车的发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答“改变了交通方式”“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等意思相近的也可给分);带来了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国协作应对环境、气候危机。

精编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主观题必背考点

精编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主观题必背考点 一:考前须知:本知识点百分之九十的主观大题知识点,由于近些年历史界的研究没有进一步涉及远古时期的,故本知识点没有将远古人类以及其他关于文化科技的知识点纳入其中,请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将其作为选择题稍微注意一下,黑体字重点记忆,若想把握全部的考点,请同学们重点看课本,历史需要灵活记忆,不需要死记硬背, 中国古代史历史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1.孔子有些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 (1)思想主张:提出了“仁”,“仁者爱人”。 (2)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教育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待学生主张有教无类,要求学生时常复习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4) 2.商鞅变法采取了那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措施: (1)政治:确立县制(选择题或大题);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商鞅得罪贵族的原因之一); (2)经济:废除井田制(或承认土地私有);鼓励耕织(或奖励生产);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功(商鞅得罪贵族的原因之二) 影响: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秦以后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那些措施? (1)政治: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确立郡县制。 (2)文化:统一文字(小篆)。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注意套路和模板)(3)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影响: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注意套路和模板)(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 (5)军事:命令蒙恬反击匈奴,修筑长城。 4.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那些措施? (1):采纳的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了王国诸侯势力,确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2):经济: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质,平抑物价。(若北师版课本无这一条可以不背)

历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2009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1、文字狱自古就有,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都是为了 A.笼络人才 B.选拔官吏 C.稳定社会秩序 D.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2、为保卫祖国的边疆不受侵犯,亲自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败俄军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 B. 雍正 C.康熙 D.乾隆 3、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清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黑龙江将军 4、在清朝前期,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①达赖②伊犁将军③班禅④驻藏大臣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毒品鸦片对中国产生的危害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告诉我们要 ①与贩毒活动斗争②远离毒品③抵制毒品的诱惑④开展禁毒教育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7、《马关条约》中,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20世纪初,有人说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这种看法 A.是正确的,因为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已经成为殖民地 C.是错误的,因为它还是中国人的政府 D.是错误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去统治洋人 9、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员 D.挽救了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0、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下列体现这一传统的史实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考点跟踪训练1语音

考点跟踪训练1语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肥硕.(shuò)剽.悍(biāo)心无旁骛.(wù) B.黄晕.(yùn)伛.偻(yǔ)销声匿.迹(nì) C.怂.恿(sǒng)苋.菜(xiàn)踉踉跄.跄(cāng) D.砭.骨(biān)荫.庇(yīn)尽态极妍.(yán) [答案] B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菜畦.(wā)酝酿.(niàng) 亢.奋(kàng)忍俊不禁.(jīn) B.迸.溅(bèng)澄.清(chéng) 畸.形(jī)惟妙惟肖.(xiāo) C.琐屑.(xiè)地壳.(ké) 萌.发(méng)中流砥.柱(dǐ) D.嫌恶.(wù)阔绰.(chuò) 招徕.(lái)销声匿.迹(nì) [答案] D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佃.(diàn)户忍俊不禁.(jīng) 埋.(mái)怨面面相觑.(qù) B.栖.(qī)息矫.(jiǎo)揉造作 酷肖.(xiào)断壁残垣.(yuán) C.伫.(zhù)立忧心忡忡.(zhōng) 差.(chāi)使吹毛求疵.(cī ) D.留滞.(zhì)味同嚼.(jué)蜡 晌.(xiǎng)午花团锦簇.(cù) [答案] B 4.下列各句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荒谬.(miù)汲.取(xī) 桑梓.(zǐ)开门揖.盗(yī) B.谰.言(lán)羁绊.(pàn) 驯.服(xùn)栉.风沐雨(zhì) C.聒.噪(guō)对称.(chēn) 创.可贴(chuāng)螳臂当.车(dǎng) D.执拗.(niù)平仄.(zè) 剽.悍(piāo)噤.若寒蝉(jìn) [答案] D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恫吓.(hè)沆瀣.(xiè) 拗.不过(niù)余勇可贾.(jiǎ) B.句读.(dòu)剽.悍(biāo) 入场券.(quàn)荷.枪实弹(hè)

2019年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主观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历史典型压轴题(主观题)及答案解析1. 【综合题】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材料二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 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材料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小题1. 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 答案: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联盟。 2小题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题组1分封制与宗法制 1、(2019·恒台联考)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这从文化史、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反映出的本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2、(2019·开封检测)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3.(2019·商丘联考)《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4.(2019·德州一中期中)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

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题组2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皇权VS相权 5.(2019·德州联考)《千秋兴亡——秦统一2 236年祭(前221~2019)》:“秦始皇从千秋万代着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至今 2 236年的中华帝国基业。”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B.肯定了秦国改革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 D.“中华帝国”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6.(2019·潍坊模拟)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7.(2019·青岛联考)“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江苏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8.(2019·南京联考)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

人教版2020版中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

人教版2020版中考历史试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美国的霸权主义B.“冷战”中的对峙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美苏握手结盟 2 . 若一位外国记者在1919年6月6日来到中国,准备采访五四运动的主要新闻,他最有可能去的城市应该是 A.南京 B.上海 C.武汉 D.北京 3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 ①英国宪章运动②法国大革命③俄国十月革命④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 . 下列情景符合1935年英法两国生产或生活状况的有() ①詹姆斯用电灯照明②卡尔用电脑制作课件③珍妮打电话给在工作的爸爸④安妮坐在汽车上用留声机播放音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 如下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该邮票发行于() A.1949年B.1999年C.2009年D.1951年 6 . 某学校开展“被压迫民族的抗争”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不能成为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南美的解放者B.古巴革命C.非洲独立年D.十月革命 7 . 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和平共处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和谐繁荣 8 .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了,但在和会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l919年1月28日答辩会堪称经典。辩论结束后,各国政要纷纷走上前去,与辩论者顾维钧握手,称赞“这一发言是对中国观点的卓越论述”。材料不能说明() A.一批职业外交家走上世界外交舞台B.为中国权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C.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D.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9 . “到1948年春,山西各老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田地和

考点跟踪训练24常用文言词语

考点跟踪训练24常用文言词语 [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2011贵州安顺) 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节选),完成第10?14题。(16分) ①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 情,得无异乎? ②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 矣。 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 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 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______________ 薄暮冥冥 (2) ______________ 去国怀乡 (3) ______________ 春和景明 (4) ______________ 长烟一空 [答案](1)迫近 (2)离开 (3)日光 ⑷全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2011北京)文言文阅读。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3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 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 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本心。 【注释】 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 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 ⑥有教材为 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________________ 蹴尔而与之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案]-(1)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4分) ⑤有教材为逗号。 1. 2. 3. )。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式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式 中国古代好事的原因、背景、条件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强盛,社会稳定。 经济:小农经济繁荣,工商业不断发展。 思想: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的传统道德。 对外:对外交往频繁,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科技:四大发明领先于世界。 古代不好的事的原因 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腐化。 ②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③思想文化上:科学技术出现停滞趋势;传统思想禁锢人的思想。政府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禁锢人的思想。 ④对外关系:由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近代好事的原因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中国人逐渐觉醒。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 近代坏事的原因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政府腐败。

经济: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 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思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50-70年代新中国有利建设的因素 内部: 政治: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经济: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1960年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文革时期周恩来、邓小平对经济调整。 思想:双百方针的提出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对外:50年代一边倒有利于巩固政权,利用苏联援助。60年代加强与第三世界的联系,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缓和,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外部: 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60年代第三世界对中国的支持。 70年代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减轻了对中国的敌视。多极化趋势影响。 50-70年代新中国不利建设的因素 内部:

九年级历史中考选择题专题练习

九年级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全册)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2.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育运动图标,它是在中国古代 某种字体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这种字体是 A.行书B.隶书C.楷书D.篆书 3.丝绸之路开辟后,在汉代的长安城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一位将军骑着汗血宝马飞驰而过 B.一个法国人在街头摆卖他的火枪 C.一个阿拉伯人在客栈吃完胡萝卜大餐后拿出波斯银币付帐 D.一支驮着丝绸的商队正准备往西域出发 4.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孔子B.李冰C.蔡伦D.祖冲之 5.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其中在今天淮安、扬州的一段叫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6.我国封建治世中最为繁荣的是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7.小明爷爷爱好收藏古钱币,他有一枚钱币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它应该是下图 中的 A.B.C.D. 8.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文章《范进中举》、《孔乙己》批判的制度是 A.八股取士B.宗法制度C.行省制度D.九品中正制 9.“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的这首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文天祥 10.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选项内容不恰当的是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1.“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A.B.C.D. 12.右图两则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 A.1894年和1944年 B.1895年和1945年 C.1895年和1944年 D.1894年和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之黄海海战日军投降

【中考历史】中考历史选择题特点和答题技巧(通用版)

中考历史选择题特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历史选择题的特点分类与解题技巧 一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 (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二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 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三排序型选择题。 (1)特点: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2)解法: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其次还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 四比较型选择题。 (1)特点: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 (2)解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五因果型选择题。 (1)特点: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 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六时空型选择题。 (1)特点: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

考点跟踪训练25文言句读和翻译

考点跟踪训练25文言句读和翻译 一、(2011·广东)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 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________ (2)皆足取.祸也________ [答案](1)有的(2)招致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说话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说话而发言,同应当说话而不说话,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这篇文章作为言默之戒。 二、(2011·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文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 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2013年中考历史主观题评分细则

2013年中考历史主观题评分细则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王建俠 19.(1)原因:废除科举制;移情于词曲;读书人专心写词曲或杂剧都可给1分。 (2)①表现:交通便利;政府重视;人口集中;商业繁荣;商品林立等符合题意,答出两点就可得2分。 功能:交通中心;区域经济中心;商贸中心都可给分。但如果答成政治中心,绝对不能给分。 ②职能:参考答案,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必须是地方行政机构,不能答成行政机构。 积极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发展都可给1分。但如果答成消极影响,绝对不能给分。 (3)作用:政府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管理;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促进了民族的融合都可给分。但如果答成单独的词语:政治;经济绝对不能给分,主观题没有表述,只答一个、两个字都不给分。

20、(1)历史背景:学生答成:脱亚入欧;工业文明打败农业文明;工业革命扩张,全球经济发展;走上资本主义;过分宣扬明治维新可给1分。此题的答案要求:必须说清日本的背景;必须从日本的消极影响回答。如果学生答成:民族危机,内忧外患;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都不能给分。 史实:发动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都可以给分。但答成: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不能给分。 (2)态度:中立政策;纵容妥协;姑息养奸;绥靖政策都可给1分。原因:中国: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军可给1分。美国:卷入二战;美国自身利益受损;美国需要中国打败日本;美国害怕战火烧到大陆本土可给1分。此题必须从中国、美国两个方面回答,一个方面1分。如果学生抄写材料,不给分。 (3)影响:从消极影响或积极影响回答都可给1分。例如: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维持了亚太地区的相对稳定也可给1分。 看法:美国利用日本实行霸权主义;美国利用日本插手亚太地区事务;加剧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可给1分。只要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类都可给1分。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8题.docx

28 题题型训练 ---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时期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序123456789101112 答案 1.【 2015 年全国 II卷.29-1】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 实系伪造。 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维新变法 D .颠覆孔孟学说 2.【 2018 年全国 I 卷 .28-1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 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 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3.【2018 年全国 II卷.28-1】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 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 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4.【2015 年全国 I 卷 .28-2 】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 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 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D.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5.【 2015 年全国Ⅱ卷 .28-2】奕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 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6.【 2016 年全国 I 卷.29-2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 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全国中考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专题练习(选择题,含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2016?烟台)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论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考点】官渡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辨析能力. 【解答】据所学知,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秦国进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使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故A项的推论是正确的.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故B项的推论是正确的.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故C项的推论是正确的.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项这个推论是错误的. 故选D. 2、(2016?聊城)“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州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 【解答】从题干“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可知是公元前208年孙刘联军采取火攻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故选B. 3、(2016?菏泽)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统帅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解答】据题干框表关键信息“周瑜--曹操”“5万--20万”“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可知是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 故选C 4、(2016?海南)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 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 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 一、按要求写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1)我真希望 ..疫情快点结束,这样我就可以到处旅游了。(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以前刚刚发生的事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心表达)感悟句子的风采。 (1)我们要关心爱惜小同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_____________,:“真是急死我了!”(填上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 (4)您在夏天穿上新棉袄。别人会笑话您的。(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裁缝把顾客的棉袄改成夹袄了。(改成“被”字句)

高中历史概念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

三.概念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题型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含义是、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是、准确的理解是等。二是在题干给出的是阐释或现象,在选项中列出四个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反映了、目的是、实质是、性质是等’。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解答此类型的选择题,一般采用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阅读题干或材料,把握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界定; 第三步,除了运用排除法外,还要注意背景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史论结合法等方法的运用。 常用的几种方法: 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 定量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易错陷阱①核心概念理解不到位 例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现代化”这个概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内涵,我们不难排除C项和D项;剩下A项和B项,我们就来看哪个更能体现这个趋向了:“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两者比较,当然辛亥革命更符合题意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本题的陷阱是:对现代化理解不全面,不能理解现代化的程度,导致选项无法确定。 例2.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解析】本题是当年正答率最低的一道题,是概念型选择题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材料信息是“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贵族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美国反对世袭。四个选项

2019中考历史练习专项练习-世界历史-选择题.doc

2019中考历史练习专项练习-世界历史-选择题 1、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病重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请判断这位科学家是() A、瓦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2、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遭受经济大危机之时,哪一个国家却从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了工业强国() A、苏联 B、波兰 C、印度 D、中国 3、二战后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法西斯陷入了苏军和英美盟军两面夹击的困境。2017年是诺曼底登陆作战多少周年纪念() A、50周年 B、55周年 C、60周年 D、65周年 4、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条约》的相同之处是() A、宰割中国 B、削弱英国、 C、限制日本 D、瓜分德国 5、马克思认为:“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关于林肯对美国历史的贡献,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解放了黑人奴隶 C、确立了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礼拜的场所。在咱们桂林的崇善路,就坐落着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崇善清真寺,1982年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访问桂林时曾到该寺礼拜,并在寺门前亲手栽下4棵塔松。请说出伊斯兰教起源于() A、阿拉伯半岛 B、希腊 C、巴比伦 D、罗马 7、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恩格斯在评价它的历史作用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请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人文主义 8、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的奥立维·布登教授说:“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这里所说的“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与以下哪个文献有直接关系()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9、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在中国被千古传颂。无独有偶,右图是l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一位“女帅”,年仅22岁的她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印度人民把她尊崇为民族英雄。你知道她是() A、玛丽二世 B、伊丽莎白女王 C、维多利亚女王 D、章西女王 10、像中国的“红学”一样,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也成了一门学问,叫做“莎学”。如今,在莎士比亚的故居,已竖起了200多个国家的国旗,每一面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翻译了他的作品。以下作品中属于他的是() A、《向日葵》 B、《战争与和平》 C、《哈姆雷特》 D、《致爱丽丝》 11、他把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耀带给了法国,他曾亲自为凯旋门奠下了第一块基石,但他本人没有机会从凯旋门下“凯旋”,因为滑铁卢的惨败,终结了他一生中短暂的辉煌。你知道“他”是() A、克伦威尔 B、玻利瓦尔 C、拿破仑 D、罗伯斯庇尔

考点跟踪练习4初一下册units1-3

考点跟踪练习4初一下册units1-3 基础巩固 Ⅰ.单项选择 ()1.—Whatdoyouthinkofthework? —It’s________interestingwork. A.a B.an C.the D./ 答案:D 解析:考查不可数名词。work为不可数名词,且在此处不作特指。应选D。 ()2.IamCindyBrown.Youcancall________Cindy. https://www.doczj.com/doc/2816474189.html, B.him C.her D.me 答案:D 解析:考查代词。句意:我是CindyBrown,你能够叫我Cindy。 ()3.YesterdayeveningIwasplayingthepiano________thedoorbellrang. A.when B.before C.while D.after 答案:A 解析:考查连词。句意:昨晚当我正在弹钢琴时,门铃响了。while通常用于两个同时正在发生的连续性动作。when通常用于在连续性动作正在发生时,插入的一非连续性动作。应选A。 ()4.Mollyisalways________toothers,andpeopleliketo________withher. A.friend;say B.friend;talk C.friendly;say D.friendly;talk 答案:D 解析:考查固定短语。befriendlyto对……友好的,talkwithsb.与某人谈话。 ()5.—________isyouraddress? —No.205atCenterStreet. A.Which B.What C.Where D.When 答案:B 解析:考查疑问词。问住址可用:Wheredoyoulive?或What’syouraddress? ()6.Marygotgoodgradesinschool.________excitedsheis!(2017河北) A.What B.Whata C.How D.Howa 答案:C 解析:考查感叹句。How+形容词+主谓! ()7.—HowlongmayI________yourbike? —Foraweek.Butyoumustn’t________ittoothers.(2017金华) A.borrow;lend B.keep;lend C.lend;borrow D.keep;borrow 答案:B 解析:考查词语辨析。borrow意为“借入”;lend意为“借出”,lendsth.tosb.意为“把某物借给某人”;“借多长时间”用keep,为连续性动词。howlong和连续性动 词连用,故第一空为keep;由答语句意“然而你不能把它借给别人”可知,第二空为lend。 ()8.AsChinagrowsstrongerandstronger,Chinese________inmoreandmoreschools outofourcountry. A.teaches B.istaugh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