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时代!如何设计实用易懂的图表

大数据时代!如何设计实用易懂的图表

大数据时代!如何设计实用易懂的图表
大数据时代!如何设计实用易懂的图表

大数据时代!如何设计实用易懂的图表

作者: 一网学最后更新时间:2015-09-02 11:23:29

编者:数据可视化时代不会图表设计就落伍咯!今天阿里的刘颖同学来个简单高效的教程,分两步走,先教你精准表达图表数据,再帮你提高图表的易读性,内含大量实战案例,干货满满!

一、图表的目的和价值

图表设计是数据可视化的一个分支领域,是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工,用统计图表的方式进行呈现。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通常一个具体的数字比一个模糊的说法更加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但单纯的数字本身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影响力,假设一个淘宝女装卖家3月份的成交金额是50万,这个数据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当你加上4月份60万,5月份的成交金额70万等多个月的数据,通过折线图的方式呈现,可以判断出成交金额是上升趋势,再结合去年同时段的销售曲线进行对比和其他维度信息的补充(图1-1),可能推断出是因为换季所带来得销量增长,店铺可以考虑加大夏季款的上新。所以我们说图表是解读数字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图1-1 店铺成交金额

相对于单纯的文本来说,大脑处理图形化的内容会更加省力。每一个汉字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图形符号,在阅读文本时,大脑首先对其一一进行解码,将这些形状和头脑中储存的记忆进行匹配,从而理解它的含义。一段文本中,汉字的解码过程是线性依次进行的,而图表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图形同步进行解码,所以比文本要快的多(图1-2)。根据相关研究,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图理解度比纯文字高30倍。

图1-2 女装金额占比

可用性专家Jakob Nielsen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人阅读网页平均只会读到20%左右的文字。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大量的文字让人很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图表能够比较好的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在微博、微信等渠道营销传播上,将数据用图表的形式展现比纯文字会获得更高的点击、收藏等数值,也更容易被人记住,从而制造话题,营造口碑营销。试想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图1-3),你更愿意去分享哪个?

7大洲中最高的山峰:南极洲,文森峰,16050呎 4892米南美洲,阿空加瓜山,22841呎 6962米非洲,乞力马扎罗山,19340呎 5892米亚洲,珠穆朗玛峰,29035 8848米欧洲,厄尔布鲁士山18510呎 5642米北美洲,麦金利山20320呎 6194米大洋洲,卡斯滕土山16024呎 4884米

图1-3 7大洲中最高的山峰

二、数据产品中的图表设计原则和方法

大数据是近些年非常热门的一个词,马云曾说过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的战略目标是建立DT数据时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生意参谋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孵化的一款数据产品,旨在为中小卖家提供数据化运营的思路,通过监控店铺日常经营和活动情况,帮助卖家对店铺运营进行调整。有幸参与这个产品从建立到成长的全过程。数据产品最离不开的其实就是图表设计,既要保证图表本身数据清晰准确、直观易懂,又要在找准用户关注的核心内容进行适当的突显,帮助用户通过数据进行决策。生意参谋这种数据产品就是将数据化运营的思路融入设计中,引导用户通过数据得出有效的结论,辅助店铺经营。除此以外,具有一定设计感的、打动人心的图表设计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传播价值,提升品牌形象。

1、如何精准表达图表中的数据

数据产品中用户主要是利用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决策,所以十分强调数据的精准性。那么如何通过图表来准确的传达数据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每种图表的

定义和使用范围。其次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将图表绘制出来,不能在表达上有所偏差。

(1)选择合适的图表

明确每种图表的定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加工和二次传达。柱形图、饼图、折线图、表格是四种最常使用的图表,但往往容易被混乱使用,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研究这四种基础图表的定义和类型,找寻其中的差异。

A.柱形图

又称条形统计图,条状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为变量的统计图表。常用于比较两个或以上的值。柱形图常见的有以下4种:

垂直柱形图,最常见的柱形图;水平柱形图,一般按照数值的大小排列;簇状柱形图,用于多组数据比较,强调一组数据内部的比较;堆叠柱形图,用于多组数据比较,和簇状柱形图不同的是,堆叠柱形图更加强调一组数据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饼图

以圆心角的度数来表达数值大小的统计图表。常用于表现数据的占比关系,饼图中各项的总和为100%,最适合表达单一主题,即部分占整体的比例。饼图的类型比较少,主要有以下三种:

基础型饼图,包括常规型饼图和环形饼图;半圆型饼图,在某些场景中,半圆会比较方便排版,利于对齐。而且标注信息也方便呈现;复合型饼图,当饼图的扇形数量过多时,可以将最后的若干项合并为其他类,在二级图表中表现这些项目的构成。

C. 折线图

是通过线条的波动(上升或下降)来显示连续数据随时间或有序类别变化的图表。常用于强调数据的变化或者趋势。折线图主要可分为单条、多条、堆叠:

单条折线图,只显示一组数据波动的情况;多条折线图,同时显示多组数据波动的情况;多条堆叠折线图,显示多组数据波动的情况,同时表现多组数据之合的变化。多个数据叠加时(堆叠图),推荐使用面积图,不推荐使用折线图形式

D. 表格

由若干的行与列所构成的一种有序的组织形式,表格可以高效率的展现大量数据。表格的类型多种多样,除了单纯的文本和数字外,我们还可以往里面添加图片、操作等多种类型。表格是几种图表中最多样和特殊的类型。

基础表格,静态纯文本类的基本表格;内容复合表格,由其他内容类型结合的较复杂的表格形式;操作复合表格,用户的行为对表格样式或特征产生影响。

(2)正确的绘制图表

了解了四种的图表后,通过选择适合的图表类型我们完成了精准表达数据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将图表正确的绘制出来。错误的坐标轴选择,或者关键元素的缺失,会导致图表的准确性下降,表意不明。

A.柱形图

数据产品的图表强调数据的准确性,通常零基线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强调起始位置,颜色上要比其他的网格线深。考虑到用户不同显示设备的差异,建议至少取94的灰度值才可以保证清楚的辨识,颜色太浅在一些设备上无法显示清楚。

图2-14 柱形图中的零基线

柱子的宽度为D,则柱子之间的间距建议在1/2D与D之间,簇形柱形图两个柱子之间的间距建议为1/8D。这样既可以保证柱子之间不会过于分散-失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又不会过密-保障数据之间的独立性和舒适阅读。

图2-15 柱形之间的间距

B. 饼图

饼图一般我们采用的绘制方法是,按照用户的阅读习惯,从上到下,以时钟的12点为起点,顺时针排布扇形(图2-16)。

图2-16 饼图的绘制方法

但这种绘制方法存在一点不足,在用户视线的焦点——饼图的上半部,不重要的最小数据项和最大数据项一起占据了视觉焦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同样以时钟的12点为起点,先逆时针绘制最大切片,再回到12点,顺时针绘制出第二大切片,其余切片依次绘制(图2-17)。这种方法使得用户视线的焦点——饼图的上半部放置的都是最重要的数据。但这种绘制方法也有一点小小的不足:在有多个饼图时,每个饼图的起始位置都不相同(图中问号所标出的位置)。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择不同的饼图绘制方法。

图2-17 饼图的绘制方法

C. 折线图

折线图常用于表示数据的变化和趋势,坐标轴的不同对折线的变化幅度有很大的影响。坐标轴的数值设定的太高,则折线变化过于平缓,掩盖现实无法清晰的表现折线的变化。反之,如果坐标轴设定的太低,又会让折线变化过于陡峭,过于夸张夸大了折线变化的趋势。

图2-18 折线的绘制方法

2、如何提升图表的易读性

数据产品中往往充满了大量的数字和图表,用户容易淹没在数据的海洋中,除了精准表达这些数据以外,提升图表的易读性也是数据产品中图表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图表中文字部分通常为具体的数值和数值的含义解释。通过对这些文本进行合理排版,可以使用户快速理解图表,从而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A. 柱形图

坐标轴的标签使用水平排列,不建议垂直排列或者倾斜排列,字数多的时候不易阅读。柱形图中部分标签的使用方法也适用于折线图。

图2-19 柱形图的标签排列水平柱形图一般会简化坐标,数据值跟随在柱形图后方,增加数据墨水比率。

图2-20 水平柱形图当坐标轴标签过长时,垂直柱形图无法将所有坐标轴标签全部显示,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可采用水平柱形图增加标签的显示空间。

图2-21 水平柱形图

显示主刻度,其余数据省略,通过交互动作来显示。比如显示2010年/2011年,而年里面的具体的月份隐藏,hover时出现。如图2-22中的横坐标。高位数的数值可以转化单位。比如500,000显示为50万,更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且节省空间。如图2-22中的纵坐标。

图2-22 柱形图的刻度值

B.饼图

在饼图内与百分比数值一起显示。

信息连贯视觉集中,理论上最合适的位置。但受限于饼图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文字过多时容易溢出。

图2-23 饼图的标签

使用引导线,在饼图周围合适位置显示。

引导线可以将切片与标签有效的关联,可以显示更多的字符数。引导线较多时,可以进行变形规整。在数据产品中通常是活动数据,数值大小经常在变化,标签和引导线的位置不固定,排版上难以掌控。

图2-24 使用引导线的饼图

数值和标签分离显示。

标签字符数不受局限,但标签与饼图分离,需要对照阅读。

图2-25 数值和标签分离显示

配合交互动作切换标签在环形圆饼空白处显示。

空白部分不受切片大小影响,标签和数值可一起显示。适用于强调当个切片数值。标签与切片对应关系需要带交互操作说明,数据展示较隐藏。

图2-26 带交互的标签

C. 表格

文字信息纵向列对比能够很好的形成视觉引导线,符合格式塔心理学中相近原则。不同的数据类型有不同的对齐方式。一般来说文本采用左对齐,数据右对齐,方便通过数字位数的长短对比数据的量级和大小。

图2-27 表格的对齐

表示状态的文字,通常只有固定几种类型(如已完成、待支付等),则可以采用居中对齐。关系紧密的字段可以靠近成组排列,加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减少了数据组的量,也可以方便用户快速定位信息。

图2-28 表格的对齐

下一篇,我们继续看看如何突出图表中的重点信息、如何使图表更易于传播,以及数据可视化的趋势和未来…

原文地址:aliued

作者:刘颖

推荐阅读:

超实用:如何设计一个美观实用的二维码?【平面设计】

好莱坞电影海报设模板大总结【平面设计教程】

如何在界面设计中“色”诱用户?【平面设计】

数据分析中常用的10种图表及制作过程

数据分析中常用得10种图表 1折线图 折线图可以显示随时间(根据常用比例设置)而变化得连续数据,因此非常适用于显示在相等时间间隔下数据得趋势。 表1家用电器前半年销售量 月份冰箱电视电脑平均销售量合计 1月68 45 139 84 252 2月33 66 166 88 265 3月43 79 160 94 282 4月61 18 115 65 194 5月29 19 78 42 126 6月22 49 118 63 189 图1 数点折线图 图2堆积折线图

图3百分比堆积折线图 2柱型图 柱状图主要用来表示各组数据之间得差别。主要有二维柱形图、三维柱形图、圆柱图、圆锥图与棱锥图。 图4二维圆柱图 3堆积柱形图 堆积柱形图不仅可以显示同类别中每种数据得大小还可以显示总量得大小。 图5堆积柱形图

图6百分比堆积柱形图 百分比堆积柱形图主要用于比较类别柱上每个数值占总数得百分比,该图得目得就是强调每个数据系列得比例。 4线-柱图 图7线-柱图 这种类型得图不仅可以显示出同类别得比较,更可以显示出平均销售量得趋势情况。 5两轴线-柱图 月份工资收 入(元) 其她收入 (元) 工资占其她收入得百分 比 1月5850 12000 48、75% 2月5840 15000 38、93% 3月4450 20000 22、25%

4月6500 10000 65、00% 5月5200 18000 28、89% 6月5500 30000 18、33% 图8两轴线-柱图 操作步骤:01 绘制成一样得柱形图,如下表所示: 图1 操作步骤02: 左键单击要更改得数据,划红线部分所示,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打开盖对话框,将【系列选项】中得【系统绘制在】更改为“次坐标轴”,得到图4得展示结果。

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

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 导语: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最近几年,我国各个院校相继开设交互设计课程,但是目前我国的交互设计教学处于初步阶段,交互设计教学的模式研究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交互设计现状的分析,探讨现代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进我国交互设计教学的进步。 交互设计;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交互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想、新浪、腾讯等等众多企业对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也多,但是行业内人才比较缺乏。如何提高交互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高等教育法》第5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意味着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两大任务,高校理工科教师身兼教学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双重身份,在教学与科研两大阵

地中耕耘。因此,发挥高校理工科教师的双重角色优势,在理工科教学的课堂上引入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使大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地学习,能促进“学术性之教学”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铸造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基于此,如何将科研思维有效地引入课堂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 最近几年,交互设计专业在我国各个院校相继开设,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交互设计教学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交互专业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却也存在不少问题。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目前,各个院校主要利用多媒体进行交互设计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并没有考虑到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率,因而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处于被动的位置。 课程体系不完善交叉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涉及设计艺术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等交叉研究的领域。但是目前各个院校内交叉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只包括了交互设计体验设计、交互界面设计、感性工学、人机工程学等课程。在逻辑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很多院校还未创立相关课程。另外,很多院校设立的交叉

数据库设计各阶段

1.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步骤 按规范设计的方法可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数据库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阶段。明确地把它作为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阶段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和一组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ˉgram———DFD)是下一步设计概念结构的基础。概念结构对整个数据库设计具有深刻影响。而要设计好概念结构,就必须在需求分析阶段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及其处理。如何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呢?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SA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系统。然后把一个处理功能的具体内容分解为若干子功能,每个子功能继续分解,直到把系统的工作过程表达清楚为止。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时,它们所用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干层次的数据流图。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则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是各类数据属性的清单。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来讲,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 (1)数据项,是数据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是若干数据项有意义的集合。 (3)数据流,可以是数据项,也可以是数据结构。表示某一处理过程的输入输出。 (4)数据存储,处理过程中存取的数据。常常是手工凭证、手工文档或计算机文件。 (5)处理过程。

常见的图表制作方法

常见的图表制作方法 导语: 在日常工作中,有时候会需要绘制各种图表,将数据用一些可视化的图表来展示,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很多时候你的图表没有让领导满意,并非是由于数据处理不当产生的,而是在展示数据方面忽略了某些细节,可能是选错了图表。本文为你献上最酷的图表制作法。 免费获取商务图表软件:https://www.doczj.com/doc/2816229793.html,/businessform/ 常见的图表制作软件有哪些? 图表制作通常我们会使用Excel、Word制作,但一些稍复杂的图表使用这些软件制作便有些吃力,或者说又要借助其他软件才能绘制。亿图图示,一款专业绘制各类图表的软件。软件可以绘制柱状图、饼图、条形图、雷达图、气泡图等一系列图表,操作使用简单,无需特意学习便可绘制,图种齐全,是绘制图表的不二选择。

常见的图表有哪些? 1、柱状图:是网站分析中常见的一种图表。主要是用来展示在某一段时间内,各数据间的变化或者各数据间的比较情况。但是仅限于数据较少的情况,因为数据过多会导致柱间空隙很小,会影响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2、条形图:常用于对比两类事物在不同特征项目的数据情况,显示各个项目之间的比较情况,能够清晰、直观的表示数据。 3、饼图(环图):是分体整体指标值中的成分比例时常用的一种图表。适用于离散型数据和持续性数据,所展示的数据是比例,不是精细的数据,饼图中会把重要的内容放在时钟12点位置附近。

4、环形图:环形图和饼图类似,但是不同之处在于,环形图中间有一个“空洞”,总体或样本中的每一个数据则由环中的每一段来表示。 5、面积图:面积图能够表示数据的时间序列关系,是一种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表。适用于简单的占比比例图,如果要求数据精细的情况则不适用。 6、蜘蛛(雷达)图:是一个典型的用来显示对象在各种指标上的强弱。在每个维度单位、范围相同的情况下,雷达图比传统的条形图更具视觉冲击力,能给单调的数据增色不少。

大数据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大数据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一、项目简介: 使用hadoop中的hive、mapreduce以及HBASE对网上的一个搜狗五百万的数进行了一个比较实际的数据分析。搜狗五百万数据,是经过处理后的搜狗搜索引擎生产数据,具有真实性,大数据性,能够较好的满足分布式计算应用开发课程设计的数据要求。 搜狗数据的数据格式为:访问时间\t 用户 ID\t[查询词]\t 该URL 在返回结果中的排名\t 用户点击的顺序号\t 用户点击的 URL。其中,用户 ID 是根据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搜索引擎时的 Cookie 信息自动赋值,即同一次使用浏览器输入的不同查询对应同一个用户ID。 二、操作要求 1.将原始数据加载到HDFS平台。 2.将原始数据中的时间字段拆分并拼接,添加年、月、日、小时字段。 3.将处理后的数据加载到HDFS平台。 4.以下操作分别通过MR和Hive实现。 ●查询总条数 ●非空查询条数

●无重复总条数 ●独立UID总数 ●查询频度排名(频度最高的前50词) ●查询次数大于2次的用户总数 ●查询次数大于2次的用户占比 ●Rank在10以内的点击次数占比 ●直接输入URL查询的比例 ●查询搜索过”仙剑奇侠传“的uid,并且次数大于3 5.将4每步骤生成的结果保存到HDFS中。 6.将5生成的文件通过Java API方式导入到HBase(一张表)。 7.通过HBase shell命令查询6导出的结果。 三、实验流程 1. 将原始数据加载到HDFS平台 2. 将原始数据中的时间字段拆分并拼接,添加年、月、日、小时字段 (1)编写1个脚本sogou-log-extend.sh,其中sogou-log-extend.sh的内容为: #!/bin/bash #in infile=$1 #out

数据库设计理论

数据库的设计理论 第一节,关系模式的设计问题 一概念: 1.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集,用外键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这样的数据模型,叫做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外延:就是关系或实例、或当前值。它与时间有关,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元组的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引起的) 内涵:内涵是与时间独立的,它包括关系属性、以及域的一些定义和说明。还有数据的各种完整性约束。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分为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 静态约束包括数据之间的联系(称为数据依赖),主键的设计和各种限制。 动态约束主要定义如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的影响。 通常我们称内涵为关系模式。 2. 关系模式:是对一个关系的描述,二维表的表头那一行称为关系模式,又称为表的框架或记录类型。 关系模式的定义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名和模式的主键。关系模式仅仅是对数据特征的描述。 关系模式的一般形式为R ( U , D , DOM , F ) R 是关系名。 U 是全部属性的集合。 D 是属性域的集合。 DOM 是U 和D 之间的映射关系,关系运算的安全限制。 F 是属性间的各种约束关系,也称为数据依赖。

关系模式可以表示为: 关系模式(属性名1,属性名2 ,……,属性名n ) 示例: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 当且仅当U 上的一个关系r 满足 F 时,r 就称为关系模式R(U,F)上的一个关系,R是关系的型,r 是关系的值,每个值称为R 的一个关系。 关系数据库模式: 一个数据库是由多个关系构成的。 一个关系数据库对应多个不同的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模式是一个数据库中所有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它规定了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 关系数据库模式可以表示为: S = { Ri < Ui , Di , DOM , Fi > | i = 1,2,…, n } 3. 关系子模式 关系子模式是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外模式是关系子模式的集合。 4. 存储模式 存储模式及内模式。 关系数据库理论的主要内容: (1)数据依赖。数据依赖起着核心的作用。 (2)范式。 (3)模式的设计方法。 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库模式: (1)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泛关系模式:把现实问题的所有属性组成一个关系模式 泛关系:泛关系模式的实例称为泛关系。 泛关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a 数据冗余 b 更新异常, c 插入异常 d 删除异常。

大数据分析报告中常用地10种图表及制作过程

数据分析中常用的10种图表 1折线图 折线图可以显示随时间(根据常用比例设置)而变化的连续数据,因此非常适用于显示在相等时间间隔下数据的趋势。 表1家用电器前半年销售量 图1 数点折线图 图2堆积折线图 图3百分比堆积折线图 2柱型图

柱状图主要用来表示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二维柱形图、三维柱形图、圆柱图、圆锥图和棱锥图。 图4二维圆柱图 3堆积柱形图 堆积柱形图不仅可以显示同类别中每种数据的大小还可以显示总量的大小。 图5堆积柱形图 图6百分比堆积柱形图 百分比堆积柱形图主要用于比较类别柱上每个数值占总数的百分比,该图的目的是强调每个数据系列的比例。 4线-柱图

图7线-柱图 这种类型的图不仅可以显示出同类别的比较,更可以显示出平均销售量的趋势情况。 5两轴线-柱图 图8两轴线-柱图 操作步骤:01 绘制成一样的柱形图,如下表所示:

图1 操作步骤02: 左键单击要更改的数据,划红线部分所示,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打开盖对话框,将【系列选项】中的【系统绘制在】更改为“次坐标轴”,得到图4的展示结果。 图2

图3 图4 操作步骤03: 选中上图4中的绿色柱子,更改图表类型,选择折线图即可,得到图5的展示

结果。 图5 主次坐标柱分别表示了收入情况和占比情况,对比更加明显,同时在一个图表中反映,易于分析。 6条形图 图9条形图 条形图类似于横向的柱状图,和柱状图的展示效果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主要用于各项类的比较,例如,各省的GDP 的比较或者就针对我们的客户来说: 主要是各个地级市的各种资源储量的比较或者各物料类型的客户数量的比较 7三维饼图 以1月份3种家用电器的销售量占比为例,具体饼图如下所示: 图10 三维饼图 主要用于显示三种电器销售量的占比情况。有分离和组合两种形式。 8复合饼图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基于数据挖掘的航电系统故障诊断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王腾飞 指导教师 陈 杰 完成时间 2014年3月18日

摘要 航电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综合应用了电子、机械、计算机及自动检测等许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结构层次很多,所以对其实施故障诊断具有涉及专业领域多、诊断难度大、要求时间短等特点。这对快速处理故障数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从独立的联合式航电机箱的按键通电测试,到集中式飞机管理系统数据收集,飞机维修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演变成故障诊断工具。 现代飞机均采用了中央维修系统,用以收集所有子系统的故障报告、判断故障根源并推荐修理方法。飞机的故障信息和历史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如果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会显得力不从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于隐含的知识难以有效的进行挖掘。数据挖掘技术十分符合现实的需要,它可以客观地挖掘出历史数据库中潜在的故障规则,这些规则能更好地指导故障的定位与检修,并对潜在的故障做出预测。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如何能自动获取知识已经成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而数据挖掘技术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文详细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并总结了航电系统的故障诊断的特点。拟采用聚类分析的技术对故障数据快速处理,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 关键词:故障诊断数据挖掘聚类分析航电系统

故障诊断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简介 故障诊断就是指当设备系统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时,利用一定的方法找出使该功能丧失的原因及发生故障的部位,实现对故障发展趋势的预测的过程。故障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背景,主要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非线性科学等最新技术理论为基础,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设备系统故障及故障诊断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设备系统能够以最佳状态可靠地运行,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产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设备系统的故障是指设备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状况。故障诊断的作用则是发现并确定发生故障的部位及性质,找出故障的起因,预测故障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措施。故障诊断技术的使用范围不应只局限于设备系统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在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故障诊断技术,为以后的故障监测和设备系统维护创造条件。因此,故障诊断技术应该贯穿于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当中。 机载设备的故障诊断流程框图:

北邮数据库实验四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北邮数据库实验四数据 库模式的设计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 实验名称数据库模式的设计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 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E-R图的基本概念和根据数据需求描述抽象出E-R图并将其转换为数据库逻辑模式进而实现数据库中的表和视图。 2.通过进行数据库表的建立操作,熟悉并掌握Power designer数据库表的建立方法,理解关系数据库表的结构,巩固SQL标准中关于数据库表的建立语句。 3.通过对Power designer中建立、维护视图的实验,熟悉Power designe中对视图的操作方法和途径,理解和掌握视图的概念。 .2.实验内容 1 针对以下需求信息,尽可能全面地给出各个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系。 在线考试系统需求信息如下: 在线考试系统是关于一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安排自己的学生在线参加各种考试的应 用,如果阶段性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在线考试系统要求有用户的登录和登出。在线考试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试题管理、试卷管理和考试管理功能。需要实现教师输入试题,从试题生成试卷;学生参加考试获取试卷,提交答案和给出考试成绩等主要逻辑功能。 系统的用户包括教师、学生角色,一个用户有且只有一种角色。 鉴于在线考试的客观条件限制,试题完全采用单项选择形式。试题有所属知识点、内容、分值、备选答案和唯一正确答案等属性组成。课程的知识点是确定的,可以扩展,一道试题只能考察一个知识点。

教师录入各种试题构成题库,并根据考察的知识点不同生成试卷,相同知识点的试题只能在一张试卷中出现一次,试卷由试卷标题和一定数量(即知识点的数量)的试题组成。试卷生成后,教师指定某次考试使用的试卷,学生参加考试使用统一的试卷,考试信息还包含考试标题、任教老师、考试时间。 学生登录后,可以参加考试并在提交答案后立刻得到自己的考试成绩,也可以查看自己的考试历史记录。教师登录后可以查看学生的成绩。 ?2将E-R图输入Power Designer形成概念模型 ? 3 使用Power Designe将输入的E-R图转换成数据库物理模型 ? 4 使用Power Designe将输入的数据库物理模型转化为生成数据库中的表和视图的脚 本 ? 5 执行SQl脚本,生成表和视图 ? 6 成功后,查看生成的表和视图的情况 .3.实验环境 普通PC、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IBM DB2 数据库管理系统 .4.实验步骤、结果与分析 1)五个实体: 用户: 用户ID( UserID )、用户名(UserName)、角色(Role)、密码(Password). 试题库(ItemBank): 题目代码(ItemID)、题目内容(Icontent)、分数(Iscore)、选项(Ioption)、正确答案(Ianswer)、知识点代码(PointID)(froeign). 知识点(KonwledgePoint): 知识点代码(PointID)、知识点内容(Pcontent)、知识点学科(Psubject). 试卷(Paper):

数据图表制作

数据图表制作 一、学习者分析 经过前面几周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函数统计数据,学会修饰表格的格式,掌握了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EXCEL的强大统计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对相似的操作产生混淆,并且较容易遗忘操作。学生个体差异很大,—部分小学时就接触过Office软件的学生操作较为熟练,对新知识接受较快,已具有一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太敢“尝试”,采用的是死记教师操作步骤的方法。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数据图表的制作,教材重点介绍了利用图表向导制作柱状图,饼图以及对图表进行编辑和修改。EXCEL图表能够直观清晰地表达数据之间的关系,为分析和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提供了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和修饰图表 (2)图表类型的选择 难点:数据源的选择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的特点 (2)熟练操作“图表向导”功能,能创建3种常见统计图表(柱形图、折线图、饼图)。 (3)能对图表进行编辑和修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图表效果的对比,归纳出三种常用图表的特点,提炼简历图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与观 感受图表形象、直观反映数据特征的作用,并自觉使用图表表达信息。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师演示、学生探究。通过人体对维C的需求知识作为任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

引导归纳创建图表的步骤学生回答归纳操作步骤,加深 印象 探究.展示编辑 修饰 图表 抛出问题:如果发现图表不完善, 如何修改图表的选项?(如标题、 数轴、颜色) 展示范例 介绍图表的各元素 自主探究,个别演 示操作 以问题带领学生思 考,解决本课的重点 之一 探究创建 饼图任务二:用图表表示西兰花的各种 营养元素所占的比例。 提醒:要显示比例,用哪种图表比 较好? 选学生演示,点评操作 自主探究,个别演 示 任务二不指定使用哪 种图表,促使学生根 据数据要表达的方式 来选择合适的图表类 型 巩固创建 折线 图 师:“不同年龄段每日需要的维生 素C也是不同的,用图表表示不同 年龄段对维c的需求趋势,从数据 中说明什么问题?” 师:“那么我们用哪一种图表比较 好?”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 上机操作,回答问 题 引导学生分析挖掘图 表数据背后的问题 巩固.延伸不连 续数 据区 域的 选择 任务:用图对比表示三种蔬菜的维 c的含量的高低 自主探究,小组合 作 设计该任务为了解决 本课的难点 归纳小结引导归纳三种图表的特点: 柱形图适用于进行数据大小或 多少的分析比较 折线图适用于描述某一事物在 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 饼图适用于数据之间的比例 分配关系 归纳比较 总结要点,帮学生梳 理知识结构,巩 固所学,构建完整的 知识体系。 师:“同学们,本节课不仅学习了 图表的制作,也了解了维C的一些 小知识,那么我们平时就可以有选 择的吃一些水果和蔬菜补充维C。 附录: 任务一:用柱状图表示上表中各类水果所含的维c量

大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程序及报告材料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两两相连的房间问题: 一所奇怪的房子,这所房子里有n个房间,每个房间里有一些门通向别的房间,可是这些门十分奇怪,它们只能从房间a开向房间b,也就是说,一扇从a开向b的门是不能让一个人从b房间走到a房间的。你能计算一下任意两个房间之间都互相相通吗? 问题分析 此程序需要完成如下要求:在这所房子里,从任意一个房间开始,按照开门的方向,均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路线,使得一个人能够不重复的到达其他的每一个房间,所以,需以每一个房间都为一次起始点来走向其他的房间,以此来判断这所房子里的任意两个房间之间是否互相相通。 实现本程序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表示每一个房间,即存储房间的信息,并且还要确定这所房子里的各个房间的位置。 2.各个房间之间的门,以及门是从哪个房间开向哪个房间的该如何表示和存储的。 3.从某一个房间开始,如何走到其他各个房间,即如何对房间进行遍历。 4.为了在遍历过程中,不重复的遍历每一个房间,该如何标记已被遍历过的房间,从而只 访问未走过的房间。 5.最后通过什么的遍历方式才能判断各个房间之间是否互相相通。

数据结构的选择和概要设计 通过对题目要求的理解,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这所房子,而房子中的各个房间就相当于图中的各个结点,由于房间的门是有方向的,一扇从a开向b的门是不能让一个人从b房间走到a 房间的,从而可知该图为有向图,那么门就相当于有向图中的弧,从一个门开向另一个门即代表有向图中弧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对于图的存储,我采用邻接表的形式来存储,并将每一个房间进行编号,对于邻接表,则需要定义一个邻接表结点类型、邻接表表头结点类型,通过表头与结点的连接而将有向图中弧的信息存储起来。那么人从任意一个房间走向另一个房间,即相当于有向图中从一个结点按照弧的信息访问其他的结点,可以采用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如果从每一个结点以起始点开始一次遍历就都能访问到其他结点的话则说明有向图是连通图,即该房子里的各个房间能够互相相通。定义一个全局的整形变量flag,如果是连通图的话则flag=1,否则flag=0。 程序实现的流程图如下:

大数据结构课设资料报告材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月日 摘要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过去由人工处理的繁杂事务开始交付计算机来完成。明显地加快了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因此,计算机教育在各国备受重视,计算机知识与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 本报告简单叙述了学生管理系统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系统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和调试。 C语言是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在很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以往许多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成果经验与特色,具有适应性强、应用围广、书写格式自由、数据类型丰富、数据结构系统化、运行程序质量高、可移植性好和运行效率高等优点。而《数据结构与算法》则是对数据进行一定的结构化,通过运用各种算法使系统的实现更简便易行。 关键词:管理;需求;模块 目录

引言 (3) 1 系统概述 (3) 2 需求分析 (3) 2.1安全需求分析 (3) 2.2 数据需求分析 (4) 2.3 功能需求分析 (4) 2.4 界面需求分析 (4) 2.5 开发环境 (4) 3 详细设计 (4) 3.1 系统结构 (4) 3.2 各模块功能 (5) 3.3 功能模块的设计 (6) 3.4 数据结构设计 (8) 4 所遇到的问题和分析解决 (9) 5 测试结果 (9) 6 系统特色和关键技术 (12) 7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背景: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学校的规模也随之不断增大,有关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数据量越来越大,

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

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 本章的理论性较强,学习时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学习时应多加思考,从概念出发去理解理论,前后的理论有较强的联系,因此要逐个理解,但对于理论的证明等内容则不必深究,本章重点是函数依赖,无损联接、保持依赖和范式的概念。 一、关系模式的设计问题(识记) 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它利用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一个关系既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实体及其属性,也可以用来描述实体间的联系。关系实质上就是一张二维表,表的行称为元组,列称为属性 . 关系模式是用来定义关系的,这里的关系模式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表的结构,一个关系数据库包含一组关系,也就是包含一组二维表,这些二维表结构体的集合就构成数据库的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数据库的结构)。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数据依赖、范式、模式设计方法。核心内容是数据依赖。 泛关系模式:把现实问题的所有属性组成一个关系模式R(U),这个关系模式就称为泛关系模式。 数据库模式:把泛关系模式用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ρ来表示时,这个ρ就是数据库模式。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关系模式的相关内容从“大”到“小”的排列 泛关系模式→数据库模式→关系数据库→表结构→关系模式实例(表)→记录(行、列。) 关系模式的存储异常: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二、函数依赖(FD) 1、函数依赖的定义(领会):设有关系模式R(A1,A2,……An)或简记为R(U),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这个定义可以这样理解:有一张设计好的二维表,X,Y是表的某些列(可以是一列,也可以是多列),若在表中的第t1行,和第t2行上的X值相等,那么必有t1行和t2行上的Y值也相等,这就是说Y函数依赖于X. 2、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识记) 设F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如果从F中的函数依赖能够推出X→Y,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10制作数据图表(教案)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2010--2011学年上学期教学教案 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班级:10物流1、2,10电商6任课教师:滕景表教案使用时间:第8周第1、2节

№1:新课导入 1.回顾Excel表格操作入门知识相关内容: ?了解Excel对数据的统计、计算及其管理功能 ?了解运算符和函数的定义 ?了解排序、筛选和汇总的基本知识 ?能够使用公式和常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操作 2.提出本课题的目标: ?了解图表的基本含义及基本作用 ?掌握常用图表的类型: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了解数据图表格式化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能够在Excel中插入数据图表

?能够对数据图表进行格式化操作 ?能够根据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 №2:内容详细讲解 1.创建数据图表 1.相关知识 数据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将会是数据直观和生动,有利于理解,更具有可读性,还能帮助分析数据。在Excel中,可以将工作表的数据制作成各种类型图表,还可以编辑和修饰图表,并且当工作表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图表数据也能够自动更新。 Excel 系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图表类型,使用时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以合适、有效的工作方式展现工作表的数据特点。对于不能显示三维效果的图表类型,在设置相应命令时程序灰色状态。 如下表1-1-1是常用图表的类型及使用特点: 表1-1-1 常用图表的类型及使用特点 图表类型使用特点 柱形图显示一段时间内数据的变化或者描述各项之间的比较,

主要反应几个序列之间的差异,或者各序列随时间的变 化情况 条形图描述各个项之间的对比情况,纵轴为分类,横轴为数值, 突出了数据的比较,而淡化了时间的变化 折线图以等间隔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强调随时间的变化速率 饼图显示数据系列中每一项占该系列数值总和的比例关心, 一般只显示一个数据系列(若有几个系列同时被选中, 也只选择其中一个),多用于突出某个重要项2.实操 (1)在前面课题中“销售清单”工作表的基础上,生成“销售金额合计” 工作表,如下图所示: (2)选择B2:G8作为数据源,然后单击菜单栏的“插入”——“图表”,弹出如下“图表向导对话框”: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数据库设计的生存期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到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六个阶段。如下图。 ①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得到用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用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②概念结构设计 对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用E-R图表示)。 ③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 进行优化。 ④物理结构设计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⑤数据库实施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 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⑥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说明: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二、数据库设计阶段的内容 设计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下面针对各阶段的设计内容给出各阶段的设计描述。如下图。 三、数据库设计阶段的模式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如下图。 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

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即E-R图; 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 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用Excel2000做图表

用Excel 2000做图表 2007-04-23 16:34 Microsoft Excel 2000在企业办公、数据处理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但是,对于如何根据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来创建图表及生成链接,许多人却知之甚少。下面我们以某工厂1990年至1995年的工业年生产总值为例,来说明柱形图表的生成与链接过程。 制作图表 Microsoft Excel 2000的图表模板很多,在生产和销售中,经常用柱形图来描述,这样,有利于 看出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制作图表的步骤如下: 1、选定年份和生产总值两行数值,单击[图表向导],如图1。在图表向导对话框中图表类型选择 柱形图,子图表类型选择簇状柱形图,单击[下一步]。 图1 2、在图表源数据的数据区域中出现“=Sheet1!$A$3:$G$4”,“系列产生在”选择“行”,在系列中的分类X轴标志中填入“=Sh eet1!$B$3:$G$3”,系列对话框中删除“年份”,单击[下一步],如图2。

图2 3、在图表选项中填入图表标题,X轴和Y轴的名称,单击[下一步]。 4、在图表位置的“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中填入“Sheet1”,单击[完成]即可生成图表,如图3所示。 图3 为图表美容

图表生成以后,中间的图形太小,周围的文字又太大,看起来很不舒服,我们可以加以修饰,使 其美观大方。具体做法如下: 1、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对话框,选中[图表区格式],弹出图表区格式对话框,首先显示的是图案选项卡,选中[阴影(D)]。单击[填充效果]按钮,在填充效果对话框中您可以选择您喜欢的背景效果,我们在过渡选项卡中选择“单色”、“浅绿色”,将颜色调到合适的深度,如图4,再选择默认的底纹样式“横向”,单击[确定]。 图4 2、以同样的方式修饰绘图区和数据系列区。 3、现在,图表中的文字有些大,绘图区又小。单击图表的纵轴,在字号栏中选择小一点的字体, 或双击纵轴对其进行多项修饰如字体、字号、加粗、刻度等。然后以同样的方法修饰横轴。 4、对图表标题和图例进行修饰,修改字体、字号以及填充效果等,基本和以上方法相同。 5、下面,我们对横轴和纵轴的标题说明加以修饰,如果图表中已经有标题说明,可以用以上的方法,如果没有的话,在绘图区单击鼠标右键,从快捷菜单选择[图表选项],在图表选项中填入图表标题和横坐标、纵坐标的标题,单击[确定]即可。 6、最后,我们调整各部分的大小位置,使之协调美观。这一步用鼠标即可办到,作好的图表如图 5所示。是不是效果不错? 图5 图表与工作表的链接

数据透视表和图表汇总

第11次课 数据透视表和图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数据透视表的创建、使用和设置。 2、掌握图表的创建、使用和设置。 教学重点和难点:图表的创建、使用和设置 教学方法及手段:实例教学,讲授与演示结合。 教学内容: 19.1 数据透视表 数据透视表报表是用于快速汇总大量数据的交互式表格。用户可以旋转其行或列以查看对源数据的不同汇总,还可以通过显示不同的页来筛选数据,或者也可以显示所关心区域的明细数据。 图1是一个简单数据透视表报表的示例。源数据在左边的数据清单中。 图19-1 19.1.1创建数据透视表 例1、如下表所示的销售数据表,分加油站按油品与销售方式计算销售金额的合计数。 销售数据表

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加油站、油品名称、销售方式”进行排序。 ②单击菜单栏中的“数据”→单击菜单项“数据透视表和图表报告”如图2所示,→弹出如图3所示的对话框,确定“数据来源”为“Microsoft Excel数据清单或数据库”→单击“下一步”。 图19-2

图19-3数据库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1 ③弹出图4所示的对话框,在“选择区域”处输入参加汇总的数据单元格,一般取缺省值即整个数据表,单击“下一步”。 图19-4数据库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2 ④弹出图5所示的对话框,再单击该对话框中的“版式”按钮,弹出图6所示的对话框。 图19-5数据库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3 ⑤对图6所示的对话框,将“金额”拖到“数据区”,将“油品名称”拖到“列”位置,将“销售方式”拖到“行”位置,将“加油站”拖到“页”的位置,单击“确定”,回到图27所示的对话框,单击“完成”便得到图7所示的结果。

大数据分析教程——制作数据报告的流程

大数据分析教程——制作数据报告的流程 上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个数据报告(副本)依据需求不同,有普通难度(蓝->橙->绿->红),也有英雄难度(蓝->橙->绿+黄->红),这次我们先讲普通难度的攻略,英雄难度放到下次讲。普通难度的数据报告要经历7个步骤:Step 1:目标确定 这一步在工作中通常是由你的客户/上级/其他部门同事/合作方提出来的,但第一次的数据报告中,需要你自己来提出并确定目标。 选择目标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一个你比较熟悉,或者比较感兴趣的领域/行业; 2、选择一个范围比较小的细分领域/细分行业作为切入点; 3、确定这个领域/行业有公开发表的数据/可以获取的UGC内容(论坛帖子,用户点评等)。 逐一分析上面三个注意点:

1、选择熟悉/感兴趣的领域/行业,是为了保证你在后续的分析过程中能够真正触及事情的本质——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洞察——而不是就数字论数字; 2、选择细分领域/行业作为切入点,是为了保证你的报告能够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而非单纯堆砌数据; 3、确定公开数据/UGC内容,是为了保证你有数据可以分析,可以做成报告,你说你是个军迷,要分析一下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与基地组织恐怖活动之间的关系……找到了数据麻烦告诉我一声,我叫你一声大神…… 不管用什么方法,你现在有了一个目标,那么就向下个阶段迈进吧。 Step 2:数据获取 目标定下来了,接下来要去找相应的数据。如果你制定目标时完全遵循了第一步的三个注意点,那么你现在会很明确要找哪些数据。如果现在你还不确定自己需要哪些数据,那么……回到第一步重来吧。 下面我总结一下,在不依赖公司资源,不花钱买数据的情况下,获取目标数据的三类方法: 1、从一些有公开数据的网站上复制/下载,比如统计局网站,各类行业网站等,通过搜索引擎可以很容易找到这些网站。举例:要找汽车销量数据,在百度输入“汽车销量数据查询”关键字,结果如下:

数据库设计规范

1概述 1.1目的 软件研发数据库设计规范作为数据库设计的操作规范,详细描述了数据库设计过程及结果,用于指导系统设计人员正确理解和开展数据库设计。 1.2适用范围 1.3术语定义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常用的商业DBMS有Oracle, SQL Server, DB2等。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在给定的应用场景下,构造适用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概念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以实体-关系 (Entity-RelationShip,简称E-R)理论为基础,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扩充。它从用户的观点出发对信息进行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概念级别的设计,独立于机器和各DBMS产品。可以用Sybase PowerDesigner工具来建立概念数据模型(CDM)。 逻辑数据模型:将概念数据模型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可

以用Sybase PowerDesigner工具直接建立逻辑数据模型(LDM),或者通过CDM转换得到。 物理数据模型:在逻辑数据模型基础上,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可以用Sybase PowerDesigner工具直接建立物理数据模型(PDM),或者通过CDM / LDM转换得到。 2数据库设计原则 按阶段实施并形成该阶段的成果物 一般符合3NF范式要求;兼顾规范与效率 使用公司规定的数据库设计软件工具 命名符合公司标准和项目标准 3数据库设计目标 规范性:一般符合3NF范式要求,减少冗余数据。 高效率:兼顾规范与效率,适当进行反范式化,满足应用系统的性能要求。 紧凑性:例如能用char(10)的就不要用char(20),提高存储的利用率和系统性能,但同时也要兼顾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易用性:数据库设计清晰易用,用户和开发人员均能容

图表制作步骤知识讲解

图表制作步骤

成本费用分析图制作步骤:(准备好数据表) (1)任意选择一个空白单元格,选择“插入→图表→自定义类型→平滑直线图”(2)在“图表源数据”步骤,选择“系列”选项卡,添加系列“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辅助列”。(设置完后,不要设置“图表选项”,直接点击【完成】按扭) “预算成本”系列:在“名称”输入框中输入“=成本费用分析!$C$3”,在“值”框中输入“=成分费用分析!$C$4:$C$15”,即分别输入预算成本列中的标题和数据;在“分类轴标志”框中输入“=成本费用分析!$B$4:$B$15”,即部门列内容。 “实际成本”系列:在“名称”输入框中输入“=成本费用分析!$D$3”,在“值”框中输入“=成分费用分析!$D$4:$D$15”,即分别输入实际成本列中的标题和数据;在“分类轴标志”框中输入“=成本费用分析!$B$4:$B$15”。 “辅助列”系列:在“名称”输入框中输入“=成本费用分析!$F$3”,在“值”框中输入“=成分费用分析!$F$4:$F$15”,即分别输入辅助列中的标题和数据;在“分类轴标志”框中输入“=成本费用分析!$B$4:$B$15”。 (3)设置系列“辅助列”的格式。选择“辅助列”直线图,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数据系列格式”快捷命令,设置如下:在图案选项卡“线形”和“数据”标记均设为“无”;坐标轴系列绘制在次坐标轴;数据标志选择“类别名称”。 (4)设置系列“辅助列”次分类轴标志。单击图表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源数据”,在系列“辅助列”次分类轴标志框输入““=成本费用分 析!$E$4:$E$15”,即“成分差异”列内容。 (5)设置主、次数值轴的坐标轴。分别选择主、次数值轴,右键单击选择“坐标轴格式”,设置,最小值固定为0,最大值固定为60000。设置完后,选择次数值轴将其删除(选中按“Delete”键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