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制度经济学 复习 要点 总结

新制度经济学 复习 要点 总结

新制度经济学 复习 要点 总结
新制度经济学 复习 要点 总结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科斯革命:科斯在微观经济学中增加一个新的成本分类,这个新的理论被接受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不能像完全理性一样时刻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制度变迁:新制度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

路径依赖: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变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理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通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互惠制度:互惠互利的制度,即一种双方承担义务的制度,一方做出给予的另一方必须给予相应的回馈。交易费用: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产权: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外部性: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动后果的不一致性。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契约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项活动,并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活动。

资产专用性: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他用,如果要改为其他用途,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剩余索取权:是一项索取剩余的权利,也就是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即经营者分享利润。

剩余控制权: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的所有权。

寻租: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行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所获得更多的报酬。

利益集团: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

诺斯悖论: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利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路径依赖:参与人一旦获得优势地位,便可以通过信念的维持来确定旧有制度。

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公地灾难;如果不确立私有产权而是采取共有产权的形式的话,必然会导致对这种物品或资产的过度利用,出现“公地灾难”。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政府。

诺思悖论; 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

经常是冲突的。

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简答题论述题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1、表现形式不同。正式制度都具有明确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如正式、规范、具体的文本来确定并借助于正式的机构来保障和实施。而非正式制度的规则是无形的,并且一般也没有形成文字,存在于人们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之中。以口传、舆论的方式相互传递,沿袭下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作用。2、实现机制不同。正式制度依据的是政府的强制手段。非正式制度则主要取决于社会成员相互作用和他们对某种团体习惯的自发遵从。3、可移植性不同。非正式制度很难在国家或区域之间移植。正式制度较之非正式制度则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4、变革的速度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变更或废止(所谓朝令夕改)。非正式制度一旦形成比较稳定,其改变较之正式制度来说也要困难得多,是一个缓慢、渐近的过程。5、修改的方式不同。正式制度的修改需要得到群体的一致同意。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只是由个人完成,无需也不可能由群体行动完成。

制度的核心功能和具体功能;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给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作为经济人的主体要得到激励与约束,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降低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成本,二是提高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收益。制度的核心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下面的具体功能实现的。①通过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者提供有效信息可以起到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这又可以起到降低交易费用进而给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②通过降低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交易费用,起到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③通过直接降低交易费用,达到给经济人激励与约束的作用。④通过外部性内部化起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产权的属性;不同形式或类型的产权,其属性和特征也不同。就私有产权而言,它主要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共有产权则不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

交易费用的性质;1.交易费用是对稀缺资源的损耗 2.高额的交易费用可能减少或消除本来可能有利的交易。3.虽然交易费用无法彻底消除,但却是可以降低的。

制度效率递减规律的内容;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个人或一群人,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其政府。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主要依据的是一致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故诱致性制度的变迁的遵从率较高。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能以较短的时间和速度推进制度变迁,还能以自己的强制力降低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讲,一致性同意原则是经济效率的基础。某一制度尽管在强制运作,但它可能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可能并不按这些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故这类制度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科斯定理的含义;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的,”“一旦考虑进交易费用,……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组织与制度的关系;各种组织内部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作为规则的制度,但组织本身不是制度,因为,组织机构往往是具体的。人们所以会将组织看作制度,主要是没有将组织与组织制度区分开来。所谓组织制度,指的是有关组织这种主体的构造形式或结构的内部规则,它是不同组织区分开来的依据。

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从最根本的关系上归纳,产权包括狭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即人们通称的“四权”。它们是指产权主体对客体拥有的不同权能和责任,以及由它们形成的利益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新制度经济学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在于管理方式结构。后者带来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信息传递,激励和分权控制的区别。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比较的基本概念为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

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制度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继承了什么:仍保留了传统价格理论的基本要素---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模型和均衡分析方法,人们相信标准的新古典技术可以富有成效的运用到一系列新问题和制度安排的分析方法。博弈论与新制度经济学联系:博弈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结合将大大地深化对制度起源及制度演变过程机制的分析。一方面博弈论的方法对制度的分析是很有用的,尤其是最近逐渐使用的演化博弈和重复博弈分析方法,当然博弈分析作为系统研究制度的理论工具尚不具备,也就是说制度安排也会因国家而异。另一方面,博弈论中的许多思想本身可以座位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两个方面(1)博弈论视野下的三种制度观:将制度明确等同于博弈的特定参与人;将制度视为博弈的规则;将制度视为博弈的均衡。(2)不同制度观下的经济学家关于制度起源的分析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演化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有何联系、区别:联系:都有回归孔德传统的倾向,它们都意识到孤立的静态的割裂分析只能作为阶段性的目的,而不能作为经济学应有的归宿,二者有相似性,两者都十分注重制度的研究,并都强调了制度的演化特征,都注意到了经济生活中权力对经济制度的影响,都十分注重不同层次的制度形式及相互作用的关系,被新制度经济学所忽略的方面正是演化经济学中的制度演化理论所关注的重点,尤其在历史分析上。区别:①两者的分析框架和主要分析思路不同②两者的前提假设不同③两者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存在差异④两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⑤方法论上的差异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具有塑造个人的功能,好的制度能促使人性中的“善”、“美”的一面,抑制人性中“恶”与“丑”的一面,使个人行为朝着促使社会进步的方面发展。制度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使他人的行为变的更可预见性,从而为社会交往提供一种确定的结构,制度有助于约束人类某些有碍于合作的本性,有助于增进可预见性,有助于弥补人类知识的不足,从而扩展人的有限理性。个人塑造制度,人类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由于人类是不断演变的,这决定了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制度必然随人性的演变而变迁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及总体思路:特点:1.更注重围观分析 2.在作出行为假定时更为慎重 3.首次提出资产专用性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用以解释实际问题 4.更加依靠对制度的比较分析 5.把工商业看作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 6.特别强调私下解决的作用,重点是研究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问题

思路:①交易是分析的基本单元②造成各交易存在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性③各种一般治理模式都是由一系列属性界定的,每一模式都表现为成本、竞争力上的离散结构性差异④每一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用不同的合同法⑤预测内容表明,交易与治理结构的对应方式各不相同,但都主要是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⑥将制度环境视为位移轨迹的参数,其变化将导致治理成本的变化,可以提出额外的预测内容⑦无处不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是对可行的备选方案所做的比较制度分析,由此看来,假想的理想方案与操作问题无关,对方案的无效率检验则是一种补救和纠正。

产权的功能:激励和约束功能、外部性内在化、资源配置功能

产权的特征: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永久性

产权的意义:如果一个社会不能有效地保护财产,那么财产的积累就会十分的缓慢或者财产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人们对财产的权利不是永久不变的,它们是他们自己直接努力加以保护,他人企图夺权和政府予以保护程度的函数。他们实际的权利到底有多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他们财产的保护效果如何,也取决于特闷自己采取何种保卫措施,产权保护能提升财产的价值,进而使人们获得积累财富的持续激励。产权的界定方式;1.法律上不同的产权初始安排除开自身界定了不同的分配格局外,“安排”本身的成本也会导致分配格局变化,因为,法律上对产权的初始安排本身是一种交易,即各个集团或个人间通过法律而进行的一种交易,法律究竟把产权划给谁,取决于各自的谈判实力。而这种交易是有成本的,各个集团和个人支付的成本额不同,从而影响他们之间的财富分配状况。2.对产权初始安排的调整,除开会改变原有分配格局外,调整本身的成本也会导致财富分配变化,因为能否调整产权实质上是各方力量较量、谈判的结果,调整本身也是一种交易,主张调整的集团与阻止调整的集团都会付出交易费用,支付费用的差异就导致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变。3.产权安排调整后,在新的产权规则下从事具体交易的各方所支付的费用很可能不同于在原有产权规则下从事同类交易所支付的费用,有可能更多,也有可能更少,这也导致财富分配

格局的改变。 4.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这种产权关系有相应的产权制度支持。产权制度,无非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产权不是由个别权利构成的,而是一种权利束,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并统一呈现一种结构状态。产权一方面是在国家强制实施下,保障人们对资产拥有权威的制度形式;另一方面又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人们对资产能够拥有权威的社会强制机制。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委托—代理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契约关系,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目标就会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存在的根本原因:①保险与信用关系的存在②如果某一个人租借一耐用品给另一人,后者采取的行动肯定会影响阻截频的质量在行动可以监督的范围内,租借契约可能详细地表明要采取行动③当委托人对某工作任务或产出结果知情而代理人不知情时,委托人从代理人那里获得更多的租值,就会尽量压低代理人应该获得的报酬而使自己租值最大化。

试分析企业边界的决定因素;企业边界取决于纵向一体化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在GHM模型中,虽然任何一种纵向一体化模式在事后总是有效率的,但无一例外都会对事前的投资产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因而,纵向一体化的必要性取决于所有权的配置能否最大限度的减少投资扭曲,只有当拥有控制权的一方提高的生产率超过被控制方损失的生产率,从而能增加总剩余时,纵向一体化才有意义,企业边界才能够扩展。如果企业拥有的资产是互不依赖的,则最好维持企业的独立性。由此可见,产权经济学认为纵向一体化决策决定企业边界。当一体化的收益高于成本时,企业实施一体化扩张其边界,相反,当一体化的收益低于成本时,企业则维持不变的规模和边界。

试述国家的起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契约理论,另一种是掠夺或剥削理论。

契约理论认为,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它主要为公民服务。社会分工及协作受契约与交易费用的约束,契约的有效性制约着社会分工向纵深方面的发展。国家的存在有利于契约制度的建立和契约的实施。国家掠夺论或剥削论认为国家是某一集团或阶级的代理者,它的作用是代表该集团或阶级的利益向其他集团或阶级的成员榨取收入。从长期来看,这必然演变成无效率产权。

以上两种理论均不能涵盖历史和现实中的所有国家形式,因而不具有一般性,普遍性,新制度经济学将这两种理论有机的统一起来。从理论推演的角度看,国家带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

国家的目标是什么:最基本的目标有两个:1.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2.在第一个目标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

国家的职能是什么:作为最大制度提供者的国家。作为产权界定和保护着的国家。作为第三方实施者的国家。作为不同利益集团利益关系协调者的国家。

如何看待奥尔森的国家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地位:奥尔森理论的最大可取之处在于解释各种利益集团如何体现在政策和制度中的问题。奥尔森的理论可以使我们从不同层面揭示国家和制度的关系。历史上有些国家成功的限制了国家的“掠夺之手”,并且是通过制度安排来限制国家的“掠夺之手”,这些制度安排往往是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奥尔森的理论框架有利于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要解释的基本问题可以在奥尔森的理论框架下进行。

阐述制度变迁分析中演化理论的主要观点:1.凡勃伦的观点是把制度归结为在人们本能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习惯,并用这种心理和精神支配的一般制度来代替社会经济制度。2.哈耶克的观点是社会秩序自发演化理论和二元观。3.熊彼特的观点是人类的演化是根据日常惯例进行选择的,而日常惯例是由一般的行为经验、习惯构成的,它们构成了人类行为选择的价值体系。4.肖特的观点是规则的演进并非完全个人理性的,而是一个行为人无意识地关注到的凸显因素决定的过程,任何特定的行为或者行为的团体利益都不能决定制度的最终安排。5.霍奇逊的观点是坚定的主张在制度演化分析中,应该将拉马克主义嵌入到达尔文主义中,即人类制度的演化既有竞争筛选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但也必须考虑到传递的连续性。6.诺斯后期的观点是制度变迁的方式取决于人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是对人的心智结构的修改或重新界定。7.青木昌彦的观点是相信制度存在于当事人的意识中,并且可自我实施,制度作为公有信念的自我维持系统,其实质是对博弈均衡的概要表征。8.施密德的观点是不仅要强调有限理性的必然性,而且应将具有有限理性的

当事人偏好变化视为一个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学习,调试与变化过程。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个人或一群人,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其政府。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主要依据的是一致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故诱致性制度的变迁的遵从率较高。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能以较短的时间和速度推进制度变迁,还能以自己的强制力降低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讲,一致性同意原则是经济效率的基础。某一制度尽管在强制运作,但它可能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可能并不按这些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故这类制度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说明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后果及其传统解决思路:外部性的后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经济的外部性不能为市场所涵盖,它必然导致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产生种种扭曲,其结果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传统解决思路: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生产者,政府应提供相当于外部收益的财政补偿,以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鼓励其将产出量扩大到社会最大效率的水平。对于负外部性,可以通过修正性税,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以解决因外部性引起的资源非帕累托最优配置问题。

详述制度变迁发生的机理: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之所以会发生原因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1、制度的稳定性。制度稳定性是制度存在的前提也是制度变迁的原因。稳定性是理解制度的关键。稳定性使人们能形成对未来稳定的预期,减少生活的不确定性,给人们秩序感。同时人们也会因其稳定不变性所困扰,因为制度会因时间空间展开过程中由于条件和环境变化而失去原有的许多功能。原来适宜的制度可能就变成了过时的制度。制度不能自行变更的事实要求人们采取行动打破稳定。2、环境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源于物质世界的运动。人类对其尚未完全认识;另一方面,人类通过科技对物质的搬迁、转化、合成、分解等种种利用方式改变了自然环境,这些改变是不能很好预测的(如转基因、克隆等)于是人们在达到目的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如特种灭绝、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针对这些导致制度要适时调整和改变。3、利益极大化努力。利益极大化是节约的经济原则,这是人类能不断进步生存的技巧。对于非正式制度,极大化取决于个人对收益和成本的计算,只要个人违反非正式制度的收益大于成本,个人就有动因违反已有的规则,并逐步导致的,制度变迁。对于正式制度,由于搭便车的困扰而供给不足,但供给也是存在的。国家是正式制度的最大供给者。制度变迁就是以上三者持久冲突的结果。合理的制度沿时间空间展开后逐渐会变得不合理,人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改变失去了合理的制度,创造新的合理的制度。

产权四种功能:1.产权最主要的功能是能够给产权主体以激励。2.产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而不确定性的减少和交易费用的降低对产权主体显然具有激励作用。3.产权能够将外部性内部化。4.产权的激励功能还包含着约束功能。因为产权的激励功能与约束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约束是一种反面的激励。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在威廉姆森看来,对交易成本起决定作用的六种因素并不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他特别强调了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这三种因素对交易成本的决定性作用,其中又以机会主义最为根本。而诺思则主要从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多篇范文)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新制度经济学 2. 完全理性 3. 交易费用 4. 市场型交易费用 5. 产权 6. 私有产权 7. 共有产权 8. 完全契约 9. 不完全契约 10. 不完全契约 11. 道德风险12. 逆向选择 13. 剩余索取权 14. 剩余控制权 15. 公司治理 16. 正式制度 17. 非正式制度 18. 路径依赖 二、判断说明 1. 斯密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利己心,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2. 技术进步既会降低交易费用,也会提高交易费用。 3. 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因为,有了产权的初始界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 4. 私有产权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5. 永远不可能清楚界定所有权。 6. 在学校食堂就餐后餐具必须由同学自己送到残食台,而在校外餐馆就餐后餐具由服务员收拾,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校外餐馆的饭菜比学校食堂的更贵。

7. 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在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8. 公共物品一定是公共财产。 9. 公司的股权合约是为了节省度量企业家对企业利润贡献的费用。 10. 人们常说的“朝令夕改”就是说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 三、简答题 1.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交易费用的性质 3. 科斯第一定理 4. 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5. 如何根据交易的维度对交易进行分类 6. 简述按剩余收入索取结构划分的企业类型 7.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 8.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四、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 2. 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机制是什么 3. 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各具有哪些特征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吧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①科斯,诺思的交易成本方法②布坎南托利森,塔洛克的寻租方法③奥尔森的分利集团方法。 4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①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来研究人。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②第二个假定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人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的,人不肯能无所不知。③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析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5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一是人的因素:①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二是与特定有关的交易因素:①资产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定性③交易频率。三是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6总量交易与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 7产权的功能:产权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一组权利,产权并不意味着享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他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驶其权利,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各项交易实质上都是产权交易。①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②激励和约束③资源配置 8科斯定理:①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有利状态②在正常交易费用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③在正常交易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9企业制度的三种组织行形式:①业主制。②合伙制。③现代公司制 10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①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股份公司不同于业主制和合伙制的最主要差异在两方面一是所有权归属是典型的集体所有,即股权(所有权)结构分散化二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②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1股份公司通常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之间,以及三种不同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所有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执行和承担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及高级管理层。2股份公司中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分离问题解决:两种途径①激励(年薪制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管理层收购)②约束-公司治理(内部通过设计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制衡的机制。外部: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11公用地悲剧: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实质上是产权界定不清情况下每个人都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出现的集体悲剧 12寻租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一是把企业家引导到非生产性活动中,从而大大降低了一国科技竞争力二是产生了寻租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无谓损失。(寻租社会成本;①为获取和保持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持,即这些企业和个人向政府开展各种各种游说活动的支持费用,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②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③寻租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三是把社会精英集中到非生产性活动中,大大降低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实力 13为什么少数人的利益集团一般处于有利地位:大集团由于成本难以分担,个人贡献难以监察而造成的普遍搭便车行为阻止了集体行动的实现。小集团容易实现集体行动,一是成员数量少,相互之间易于监督,而且个人的行动对实现集体收益影响明显,有利于克服搭便车的行为。二是因为成员人数少,联系机密,社会激励与社会压力能有效控制搭便车行为,三是成员人数少,较之实现的集团总利益,集团的总成本更小,个人在集团收益所占的份额可能大到足以弥补由他个人提供全部集体收益所付出的成本,从而激

江西财经大学新制度经济学试卷二教学内容

试卷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人格化交易:从本质上讲是将经济活动范围限制在熟人圈里,进行重复的面对面交易。 2.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3.中心签约人:是指企业所集中的要素各项交易契约中,在所有的要素交易契约中都出现的契约人。 4.“敲竹杠”问题,就是当人们一旦做出专用性资本关系投资后,担心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心由于他人的行为使他的投资贬值。 5.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B.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 2.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 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 3.某化工厂将其有毒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从而造成对他人的损害,这种外部性是()。B.公共外部性 4.“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制度安排本身是有成本的。至于选择何种制度安排取决于制度生产的成本与由此带来的收益的比较。”这是() D.科斯第三定理 5.在委托代理理论中,交易双方在交易协定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被称为()D.道德风险6.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与契约和治理结构匹配的理论,对于经常进行的通用资产的交易,与之最匹配的治理结构是()A.市场治理 7.在科斯看来,企业契约至少具有三种不同于市场契约的新特点,但不属于的是()D.市场契约是新古典契约,而企业契约是关系型契约。 8.根据团队生产的定义及理论,下面哪种情况是团队生产() C.一个老板雇佣若干工人生产皮鞋的工厂 9.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A.提供激励与约束 10.在诺思看来,国家统一掌握暴力进行制度提供的好处主要是()A.克服搭便车和带来规模收益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12分) 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产权的不同界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2.对契约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交易费用经济学将其归结为关键变量的不可证实性,新产权学派则将其归结为有限理性。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概念: 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 概念: 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 (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 (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三章 概念: 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游戏中,有两个对策者,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合作或背叛,每个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导论 1.新制度经济学的三个假定:①人的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②有限理性,人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人的智力确实有种有限的稀缺资源;③第三个假定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2.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下问题:(1)制度的构成和制度的起源;(2)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包括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3)制度、产权与国家理论;(4)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自科斯以后,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里,到处可以看到制度、交易成本和经济成果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交易费用 3.交易费用的概念:交易费用被认为是使用价格机制的代价。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定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的条约得以履行,在成功地进行一项交易之前,要花代价做这些事前的工作,这就是交易费用。 4.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以及资产专用性。 5.交易费用分为两类:一是由制度或体制的差异引起的交易费用。一是由测量商品或劳务的标准及技术变化引起的交易费用。

6.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市场和企业是相互替代而不是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代替市场实现交易。(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4)企业在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管理费用。(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惟一动力。 第三章:产权 7.产权的定义:产权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决定了每个人相对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8.产权的分类:从产权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有共有制和私有制之分。9.产权的特征:(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5)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6)产权的延续性与稳定性。10.科斯定理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臵,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这也被称为“科斯中性定理”;第二个层次,在正常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科斯定理”。 第四章: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命题是什么? 2.制度主义的演变大体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3.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创新点是什么? 4.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制度研究有那些流派? 5.理性的形式有哪些? 6.简述有限理性的内涵和产生原因。 7.有限理性的形式有那些? 8.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9.简述相互依赖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10.举例说明合作剩余的形成。 11.简述制度与合作的关系。 12.互惠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13.试比较康芒斯、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交易的分析。 14.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15.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 16.如何理解从零交易费用到正交易费用的转变? 17.简述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及总体思路。 18.交易费用测量的意义和难点是什么? 19.如何衡量两个层次的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0.总量交易费用(宏观交易费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21.技术进步到底是提高了交易费用还是降低了交易费用? 22.简述契约的原则。 23.履行契约的方式有哪些? 24.简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 25.简述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 26.简述交易的三个维度? 27.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8.论述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 29.简述制度与博弈之间的关系。 30.举例说明制度的起源。 31.简述人类社会需要制度的主要原因。 32.如何理解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 33.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水平考试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相关各方的影响。 34.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低效率的制度会随着潜在的或实际的制度安排之间的竞争而被高效率的制度自动取代。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交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单选 BBBCDCB 简答题 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2、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NIE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1) NIE对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研究所使用的是“经济学”方法。 (2) NIE重点研究的是“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NIE不仅要对所有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十分关注经济生活中对经济绩效至关重要的一些具体制度(如产权、契约、企业、国家等)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 5、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有何修证和扩展? (1)对经济人假设的扩展——人既有利己主义的一面,也有利他主义的一面 (2)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 (3)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7、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有什么联系? A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的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三大结构,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B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C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不能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变迁根据。 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8、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1答案

5.三边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 6.制度耦合:指的是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激励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没有互相冲突和抵制的部分,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结构的整体功能。 二、问答题(5*10=50) 1.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治理? 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1’ 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有两条途径或思路:即激励和约束。对公司经理代理问题的“约束”思路,即“公司治理”。1’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叫做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另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外部的各种客观力量,叫做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2’ 加强内部治理,就是以更恰当的方式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关的审计委员会,争取有责任心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关注,保证企业的报告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提供和披露系统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保证经营者很好地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尽到作为代理者的义务。3’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包括一般少数股东以及潜在股东、资本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以及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迫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3’ 2.威廉姆森是如何分析交易费用决定因素的? 威廉姆森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1’ 1.人的因素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人”,而是“契约人”。“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正是“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3’

新制度经济学 复习 要点 总结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科斯革命:科斯在微观经济学中增加一个新的成本分类,这个新的理论被接受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不能像完全理性一样时刻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制度变迁:新制度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 路径依赖: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变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理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通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互惠制度:互惠互利的制度,即一种双方承担义务的制度,一方做出给予的另一方必须给予相应的回馈。交易费用: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产权: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外部性: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动后果的不一致性。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契约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项活动,并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活动。 资产专用性: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他用,如果要改为其他用途,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剩余索取权:是一项索取剩余的权利,也就是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即经营者分享利润。 剩余控制权: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的所有权。 寻租: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行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所获得更多的报酬。 利益集团: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 诺斯悖论: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利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路径依赖:参与人一旦获得优势地位,便可以通过信念的维持来确定旧有制度。 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公地灾难;如果不确立私有产权而是采取共有产权的形式的话,必然会导致对这种物品或资产的过度利用,出现“公地灾难”。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政府。 诺思悖论; 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5*2=10辨析10*2=20简答4*5=20案例分析2*10=20论述2*15=30 一、名词解释 1.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经济活动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他会有目的地、有策略地利用信息,包括有时说谎、隐瞒、欺骗等。 定义:在非均衡市场上,人们追求收益内在、成本外化的逃避经济不胜任的行为。 2.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 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则,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正式约束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以正式文本形式颁布的、并往往以国家权威为后盾强制实施的一系列规则。 3.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制度的形式和实施机制来看,是否有成文规则及是否有权威性的执行和惩罚机构。若制度是以非成文的形式存在,或虽有成文形式,但没有权威机构执行这套制度和惩罚违规者,则称此类制度为非正式制度。反之,制度以成文形式存在,且有权威机构付诸实施,则称之为正式制度。 4.核心制度与边缘制度: 核心制度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之中,由该社会的主流信念所决定,反映了该社会的基本特征,它是社会主导集团所奉行的社会组织原则和所追求的社会目标之具体化。在社会主流信念改变之前,核心制度是不会发生变革的。 边缘制度是同社会的主流信念相矛盾的制度安排,故它只能处于该社会的边缘,无法在该社会取得主导的地位。一个社会是否存在这类边缘制度,视该社会的核心制度在长期内能否独立生存而定。 5.交易费用:是企业(也包括个人)在寻找与其它企业或个人进行经营活动时,为在价格方面或其它方面达成协议、合同、契约,并确保其条款得以实施而所产生的成本。 6.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是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他人使用而不损失其生产价值的程度。(有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特定资产就难以转向其他用途,即使进行再配置也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制度:制度是指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体系可以是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 2、交易:交易是经济主体间发生的产权的转让。 3、人格化交易:买与卖同时发生,拥有对方完全信息,彼此利益也依赖于这种稳定的伙伴关系;主要约束形式是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非正式规则,信守合约的收益大于成本。这种交易多数发生在专业化与分工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 4、非人格化交易:由于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交易对象有着广泛的选择范围,当事人之间信息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交易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过程中各种机会主义必然出现,为避免专业化与分工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被过高的交易费用所抵消,在一个非人格化的交易世界里,必须建立正式的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 5、间接估算交易费用:通过交易过程中相关服务组织和个人的收费水平,来测算交易过程中,交易者为之支付的费用 6、产权:产权是由社会规则约束或保障的,关于财产使用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的集合。 7、产权的分割:产权的分割是指产权约束中的多项权利分别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权利主体。

8、产权的交叉与重叠:一项财产的产权束中的某项产权与另一项财产的某项财产的某项产权的实现出现相互冲突,两者不能同时实施的现象,就是产权的交叉与重叠。 9、产权的弱化:对产权施加的不必要的限制,所造成的产权安排不符合新古典效率的原则的现象,就是产权的弱化。 10、产权的起源: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建立或形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转化。 11、私有产权:所谓私有产权是指权利主体为个人的权利,即有个人所拥有的各类财产权利,这也是最普遍的产权类型。 12、共有产权:如果产权的主体是由多个经济主体所构成的共同体,权利为共同体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 13、集体产权:集体产权是指产权主体是一个集体,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一个集体做出,即由集体决策机构以民主程序对权利的使用做出决策。 14、政府产权:在理论上指产权由政府拥有,政府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食用或者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15、公有产权:公有产权指产权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产权。 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这一种物品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同时,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造成其他人的消费减少。

新制度守则经济学习题

精心整理 第一章导论 1.科斯最早“发现”并提出交易存在费用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 A.《社会成本问题》B.《企业的性质》 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 A.西方发达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 B C.全球化 D 3 A.新制度经济学B C.旧制度经济学D 4 A.理性选择B C 5 6 B.机会主义行为假设 7 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这句话是谁说的() A.科斯B.诺思 C.拉坦D.配杰威奇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 1.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其分类的是()

A.管理的交易B.限额的交易 C.馈赠的交易D.买卖的交易 2.交易费用是“所有那些在鲁宾逊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亦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简言之,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这句话是哪位新制度经济学家说的() A.诺思B.张五常 C.阿罗D.威廉姆森 3.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 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 B.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 C.市场型交易费用+ D.政治型交易费用+ 4 A.交易的不确定性B.资产专用性 C.交易的人格化特征D 5 外的是() A.人的有限理性B C 6 A D.由第三方实施的非人格化交易 7 () A.内生交易费用B.管理型交易费用 C.外生交易费用D.政治型交易费用 第三章科斯定理 1.科斯定理最早是在以下哪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 A.《社会成本问题》B.《企业的性质》 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 2.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这一区域内的所有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福利都造成了影响的外部性是()。 A.代内外部性B.代际外部性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word资料24页

新制度经济学概念、研究对象及基本假设?1、概念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斯)。 ?2、研究对象 –“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 –“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在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诺斯)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效用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所有人的选择,从而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2)有限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人假设为单一的“经济人”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是具备完全理性的“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因而提出了

“有限理性”的假设。 有限理性。这种假设源于: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 ?事物是发展的,因而其属性和状态是不稳定的和不可确知的,此二者决定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人的头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人的行为能力也是有限的 ?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都是有成本的。由此,人们“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西蒙,1972)。 ?3)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基本意思是,经济活动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他会有目的地、有策 略地利用信息(包括有时说谎、隐瞒、欺骗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作 ?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等; ?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1973)、《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1981)、《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等;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等; ?阿尔钦:《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1950)、《信息成本、定价与资源闲置》(1969)等; ?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1988)等; ?张五常:《佃农理论》(1969)、《企业的契约性质》(1983)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要点

第一章 1、新制度经济产生时代背景:①20世纪初至30年代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计划经济体制实践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直接诱因。②20世纪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外部性”问题的变得越来越普遍,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又一重要诱因。 2、发展时代背景:①19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绩效差异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这反过来促进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繁荣。 ②使制度和新制度经济学引起注意的另一变化是全球化。 ③新制度经济学在近些年的兴旺与大量经济转型国家的存在及其这些国家对制度经济学的需要也密切相关。 3、NIE的基本假定①对经济人假设的拓展②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③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4、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5、机会主义行为:威廉姆森假设,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地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损人利已,这就是机会主义。 6、三种关系 1)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①新制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②新古典的“硬核”和“保护带”③新制度对新古典保护带的修正④NIE没有抛弃新古典的“硬核”⑤NIE研究纲领的要点 新制度与新古典的关系概括①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②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2)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①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②新制度相比旧制度的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③二者之间的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制度及其变迁,但它不是在旧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3)与马克思制度分析的关系①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把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 1、交易费用:就是在法律意义上和有形的意义上的转移发生时所产生的各种金钱的和非金钱的代价 2、交易费用的外延由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和政治型交易费用三类构成,或者由制度交易费用和给定制度条件下交易的费用两类构成。 3、康芒斯交易类型:①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买卖的交易过程必然存在谈判和交易后可能发生争执的问题。买卖的交易的一般原则是稀少性。②管理的交易,是一种以财富的生产为目的的交易。交易双方是一种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也含有一定谈判成分。管理的交易的一般原则是效率。③限额的交易也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在限额的交易里,上级是一个集体的上级。 4、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1)人的因素:①有限理性,通常人们经济活动的动机是有目的、有理性的,但仅是有限的条件下的理性行为,包括计划成本、适应成本,以及对交易实施监督所付出的成本。②机 会主义行为,分为事前的和事后的机 会主义行为,采取措施遏制机会主义 产生新成本。2)与特定交易有关的 因素:①资产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 定性③交易的频率 3)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是指潜在 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5、资产专用性 ①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 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 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它与沉入 成本概念有关。” ②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 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 有专用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 过早地终止,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 部分地无法改作它用,因为在投资所 带来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中都包 含了一部分不可挽救的成本或沉入 成本。所以,契约关系的连续性意义 重大 ③主要类型:1)场地专用性,比如, 在某一特定场所兴建厂房的投资。此 类投资专用性很强,投资之后再想改 作其他用途就非常困难。 2)物质资产专用性,如专用的模具、 机械设备等。 3)人力资产专用性,指工作中有些 人才具有某种专用技术、工作技巧或 拥有某些特定信息,他们所掌握的技 术和知识专门服务于某项交易,一旦 这项交易被取消,那么这些技术和知 识便全部或部分地失去意义。 4)专用资产。 6、对交易和费用的界定:①在西方 经济学中,费用即代价,包括可以用 金钱表示的代价和难以用金钱表示 的代价。②康芒斯将交易界定为,以 财产权利为对象,是人与人之间对自 然物的权利的出让和取得关系,是所 有权的转移,它不等于自然形态的物 质即财产本身 第三章 1、外部性的分类: ①从外部性的影响效果可分为正外 部性与负外部性。 ②从外部性的产生领域可以分为生 产的外部性与消费的外部性。 ③从外部性产生的时空可分为代内 外部性与代际外部性。 ④从外部性影响的范围可分为公共 外部性与私人外部性。 ⑤从外部性的方向性可分为单向的 外部性与交互的外部性。交互的外部 性的一个特例就是双向外部性。 ⑥从外部性的可分性可分为可分的 外部性与不可分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后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因经济的外部性不能为市场所涵盖, 它必然导致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 域产生种种扭曲,其结果是整个经济 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状态。 2、X非效率:X非效率是指独家垄断 下企业经营目标偏向于守成而非进 取,从而造成效率低下。垄断企业不 仅会造成低配置效率,而且会造成缺 乏动机、有机会不利用的X低效率。 3、寻租和设租: 寻租是社会中的个体利用合法非法 手段获得特权以占有租金的活动。 设租是权力个体在政府对经济活动 的干预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阻止供给 增加,形成某种生产要素的人为的供 给弹性不足,造成权力个体获取非生 产性利润的环境和条件。 4、科斯定理第一定理:含义:如果 市场交易费用为零,权利的初始安排 向新的安排转变(即人们交易产权) 不存在代价和阻力,即使初始安排对 于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来说 是不合理的,市场机制也会无代价地 改变这种安排,将资源配置到需要的 领域和最有用的人手里,以解决外部 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二定理含义: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 现实世界,产权初始分配状态不能通 过无成本的交易向最优状态变化,因 而产权初始界定会对经济效率产生 影响。 说明:科斯第二定理说的是,在交易 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初始界 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第二定理的推论:第一推论:在 选择把全部可交易权利界定给一方 或另一方时,政府(或法院)应该把 权利界定给能以较低相对交易费用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方。第二推论: 一旦初始权利得到界定,仍有可能通 过交易来提高社会福利。但是,由于 交易费用为正,交易的代价很高,因 此,交易至多只能消除部分而不是全 部与权利初始配置相关的社会福利 损失。 ——第三定理:含义:在交易费用大 于零的现实世界,制度安排的生产本 身是有成本的。至于选择何种制度安 排取决于制度生产的成本与由此带 来的收益的比较,其中,净收益最大 的制度安排就是最佳的选择。最佳的 制度选择自然也意味着最大的经济 效率。 说明: 科斯第三定理则强调在交易费 用大于零的世界,制度的生产本身有 成本,并且这种成本也会影响制度的 选择和经济效率,这是对科斯第二定 理的进一步扩展。 第四章 1、产权含义: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 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 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 认可的行为关系。 2、产权与制度产权的关系: ①产权的本质是人对财产的一种行 为权利,这种行为权利又体现了人们 之间在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互认 可的关系。 ②人们在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 关系总是离不开产权制度的维系,有 产权关系必然存在产权制度。 ③所谓产权制度,不过是制度化的产 权关系或对产权关系的制度化,是划 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 一系列规则。 3、1)私有产权就是将资源的使用与 转让以及收入的享用权界定给一个 特定的人的产权安排。 2)如果产权的主体是由多个经济主 体所构成的共同体,权利为共同体内 所有成员共同拥有,则称这种产权为 共有产权。 3)集体产权是一种介于完全私有产 权和共有产权之间的中间形式。集体 产权是指产权的主体是一个集体,行 使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一个集体 做出,即由集体的决策机构以民主程 序对权利的使用做出决策。 4)国有产权也是一种介于完全私有 产权和共有产权之间的中间形式。国 有产权在理论上是指产权由国家拥 有,国家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 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4、产权的功能产权的功能就是界定 和实施产权的功能,它是相对于产权 没有得到界定和实施的情形而言的。 产权的功能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 的。产权的宏观功能主要是界定产权 实现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收入分配功 能。 一般认为,产权的微观功能主要是① 激励与约束②减少不确定性③外部 性内部化。 5、产权安排多样性及原因:第一, 资产本身的稀缺程度。一般来说,越 是稀缺的资产越容易被确立为私有 产权。反过来,不稀缺的资产就容易 处在共有产权的状态。 第二,资产的属性的多样性。有些资 产可以采取私有产权形式,有些则不 适宜或不可能采取私有产权形式,而 只能采取共有产权形式,这在很大程 度上是由这些资产的属性决定的。 6、使产权安排的成本降低的因素: 第一,通过划分产权,明确不同产权 主体的权利、责任边界,使权利与责 任对称,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减少交易成本。 第二,适时地排解产权纠纷,重新界 定产权,使外部性(收益和损害)内 在化从而减少外在成本。 第三,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使产权边 界清晰,主体定位明确,产权交易的 客体和主体都规范化和显性化,交易 环境的透明化增加,从而降低交易信 息费用。 第四,赋予产权制度的开放性,使不 同的制度之间可以转化,从而使人们 能比较自如地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 交易方式。 7、为什么私有产权是最有效的产权 安排呢? 首先,产权的交易是否自由。在这 方面私有产权的优势非常明显:由于 产权属于唯一的经济主体,产权的让 渡取决于所有者的独立决策,交易的 复杂性相对较小。 其次,产权的激励约束作用大小。 在私有产权下,产权主体明确,保证 了产权主体排他性地获得行使产权 的收益,有利于激励产权主体以最高 的效率来使用其产权。 第三,一种产权安排是否有效率还 取决于它是否能为在它支配下的人 们提供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 励。在私有产权下,私产所有者在做 出一项行动决策时会考虑未来的收 益和成本,并选择他认为能使他的私 有权利的现期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方 式来做出使用资源的安排;而且,私 产所有者为获取收益所产生的成本 也只能由他个人来承担,因而在其他 产权形式下的许多外部性收益在私 有产权下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内在 化”,从而产生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的 激励。 8、共有产权低效的原因 首先,共有产权的交易比私有产权 的交易困难。共有产权在共有组织成 员之间是完全不可分的。共有产权不 具备产权利益的“匿名可转让性”。 共有产权的“共有”特性所派生出的 较高的交易费用,阻碍了以交易来实 现共有产权的最优配置。 其次,在共有产权下,共同组织内的 每一成员都有权平均分享共同体所 拥有的产权,共同体内的成员依然可 以自主地做出选择,而共同体内的其 他成员无权干预。因此,这种产权常 常给资源的使用带来较大的“外部 性”。 9、公地悲剧的含义:任何时候只 要许多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 会发生资源和环境的退化。 10、公地悲剧类型:资源枯竭型 公地悲剧:这种悲剧发生时,是以其 公地“产品”或生长物的枯竭为代价 的,如野生动物的减少,森林的滥采 滥伐等。 环境破坏型公地悲剧:在这种公地 上,人们不是去尽力夺取其产品,而 是滥用自己的权利,肆意向公地排放 有害物,结果导致这种公地的环境质 量遭到破坏。 11、公地悲剧的原因及对策: 公地悲剧的原因,一般都将其简单地 归结为公地的共有性质。 思路:一是如哈丁所说“将公地出售 以转化为私有产权”。二是对不能私 有的公地,则有:其一是由国家对公 地的进入权进行限制。主要有以下几 条措施:①对制造了外部性(即公地 悲剧)的企业或个人征税;②限制每 个企业或个人的产量;③限制开采资 源的企业或个人的数量;④给每个企 业或个人以一定的开采资源的配额, 并允许企业或个人交易配额;⑤提供 一种促进企业或个人自我组织以实 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环境。其二,对 公地进行自主制度设计和自主治理。 12、工地悲剧加剧的原因:第一、消 费者需求。第二生产的技术状况。第 三、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 13、工地悲剧对策:第一,要改变消 费者的一些不合理的偏好。第二、要 多采用有利于减缓工地悲剧发生的 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第三、要不断 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们的平均 工资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