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山区公路克服高差设置连续长陡坡难以避免。连续长大下坡和重型车辆的结合存在着潜在的危险;而我国货车制动性能相对较差,超载超限又加剧了危险。

近年来,我国的事故统计表明,山区公路的事故主要集中在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而且事故后果严重。目前许多事故频发的连续长大下陡坡被驾驶员喻为“死亡之路”或“通天之路”。长大下坡路段事故多发原因是连续制动导致刹车毂温度急剧上升,引发制动性能热衰退现象,严重时会完全丧失制动,进而引发车辆失控。

根据国外的经验,解决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问题的工程方法之一是修建避险车道。在欧美国家,避险车道已有余年的使用历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出了许多研究成

果。我国避险车道起步较晚,年,京藏高速()北京段(原八达岭高速公路)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避险车道。近年来,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引发的交通事故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国内避险车道设置数量也增长较快,我省山区普通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也设置了多条避险车道。

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的避险车道方面的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条文虽然明确提出连续长下坡应设置避险车道,但缺乏设置条件、铺装材料、几何结构尺寸及附属设施等关键内容的技术要求,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基本参照国外的标准,并加入设计或管理人员的主观想法进行设计。

尽管现有的避险车道取得了一定的使用效果,但由于设置经验有限,且缺乏指导避险车道设计的规范,避险车道设计缺陷也引发了一些安全、救援困难等问题:如避险车道设施位置不合适或角度过大引起失控车辆驶入困难;几何线形的不合理或附属设施设置不当导致失控车辆驶入避险车道却发生侧翻、冲出避险车道或冲撞端头防撞墙等二次事故;因未设置辅助救援设施,事故

车辆不能尽快拖离避险车道,导致失控车辆连环相撞。另外铺装材料选择不当导致制动效果不佳也是避险车道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此,制定《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迫在眉捷。本标准的出台不仅是广大道路工程设计人员、道路管理人员的迫切要求,也是道路使用者的强烈需求。而且,在我国大型车辆比例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本标准编制意义更为重大。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为规范河南省山区普通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紧急避险车道设置,促进避险车道设置科学化和设计标准化,提高避险车道的使用效果,进一步提升山区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形势,经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申请,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关于下达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号)文件批准立项。

(二)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结合避险车道的特点、设计和建设需求进行编写。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注意吸收了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在内容上有较好的继承性。同时,本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国内应用的现状等实际情况,确保相应条款在国内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编制过程

接到标准编制任务后,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联合组建了“《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组”。

年月,国内外避险车道应用现状。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总结避险车道在国外和国内应用与研究情况。避险车道在国外发展较早,应用广泛,在避险车道的设置、材料的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已形成系统的设计方法,制定了相关技术规范对避险车道的设计提供指导。国外资料的收集分析为本标准的编制提供借鉴。

年月,避险车道设置位置的研究。综合事故率和事故分布、纵坡坡度和坡长、平曲线路段、刹车片温度、平均日交通量和货车所占比例、地形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响因素的分析,确立已开通运营道路和新建道路避险车道的设置原则。

年月,避险车道构造组成的研究。从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两方面分析研究避险车道引道和制动床的结构尺寸设计指标,包括避险车道的引道与交角、制动床宽度、长度以及纵坡坡度;研

究制动床材料的选择与铺设要求;结合调研情况,总结国内避险车道的设计情况、使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年月,避险车道附属设施的研究。研究避险车道附属设施的作用及设计,具体包括消能设施的型式与设置方法;排水设施的设置措施;提出了服务车道的设计要求;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要求。

年月,避险车道运营管理、养护及救援研究。基于国内避险车道的调研情况,对运营管理、养护和救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年月年月,形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了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各地市公路管理局等单位相关专家意见,并对征集的意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年月日,通过了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行业审查,并根据专家审查意见进行了深入修改和完善。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标准起草小组在充分调研及讨论的基础上,参考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形成了本标准的内容。本标准主要内容如下:(一)标准名称

本标准名称为《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二)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设计、设置位置、设计参数、清障车道、排水设施、减速消能设施、配

套交通安全设施等。

(三)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根据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相关成果、技术特点、应用条件综合确定。

本标准适用于除高速公路外,其他等级公路的紧急避险车道新建、改建工程建设。

(四)总体设计

该部分规定了避险车道设置原则、类型及组成。

避险车道宜按照“保障安全、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设置。为避免试图单纯依靠设置避险车道解决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问题,标准中强调要强化与超限车辆治理、提供警示信息、加强货车制动检查等措施的配合使用。

避险车道可分为砂堆型和制动床型两类,其中制动床型避险车道上坡型、平坡型和下坡型三种类型,但上坡型避险车道应用较多。本标准针对上坡制动床型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进行规定。对于沙堆型、平坡和下坡制动床型避险车道,应进行充分论证,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避险车道组成一般由驶离匝道、制动床、排水设施、消能设施及配套交通安全设施组成,可设置清障车道、照明设施和监控设施。

(五)设置位置

该部分主要是回答在哪里设置避险车道的问题。明确规定避险车道设置位置应综合考虑货车制动失效事故位置、主线线形、路侧地形条件、桥隧结构物位置以及视认性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设置在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中后段、小半径曲线上游位置,不应设置在隧道内。在货车比例较大且制动失效事故高发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可考虑在一定距离内设置多条避险车道。

(六)设计参数

该部分主要是回答如何具体设计避险车道,包括与主线交角、驶离匝道、制动床(包括制动床宽度、坡度、材料、入口速度、制动床设置长度、制动床地基)。

与主线夹角。避险车道设置在曲线段时,宜在车辆驶入小半径曲线前沿缓和曲线切线方向设置;设置在直线段时,与主线交角以小于°为宜,地形条件受限时最大不应超过°。

驶离匝道。规定长度不宜少于米。

设计入口速度。规定新建公路制动床设计入口速度应不小于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预测值提高后的值;对于既有公路,设计入口速度应不小于运行速度提高后的值。

制动床长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给定了避险车道制动床设置长度计算方法。

(七)清障车道

该部分主要是回答如何具体设置清障车道。明确普通公路一

般情况下可不设置清障车道,一级公路避险车道条件许可时可考虑设置清障车道。为保障安全,标准明确清障车道入口应封闭管理。

(八)排水设施

该部分主要是回答如何设置排水设施。明确规定避险车道应设置排水设施,宜采用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相结合组成的排水系统。

(九)减速消能设施

该部分规定了制动床尾部应设置减速消能设施,给定了集料、消能桶和废旧轮胎三种减速消能设施设置要求。

(十)配套交通安全设施

该部分规定了标志、标线、护栏、锚块、照明、监控等避险车道配套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

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避险车道的设置条件提出了原则性规定,强调“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结合交通安全评价结论论证设置避险车道”以及“在长、陡下坡地段的右侧视距良好的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本规范相关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不存在冲突。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正在编制的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细则》相关条款的进一步衔接。

六、标准实施的建议

建议在实施中严格按照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加强标准宣贯,并通过进一步的示范和试用总结,不断反馈和完善标准工作,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公路紧急避险车道设计和运营管理水平。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组

二一八年三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