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系统课程实习2013

操作系统课程实习2013

操作系统课程实习2013
操作系统课程实习2013

本次课程实习的要求:

1.总学时为36学时,要求每位同学确保在此时间内完成实验。

2.实习结束时,由老师上机验收,并上交实习报告。验收成绩占75%,实习报告成绩占25%。

3.实习报告内容(电子文档):

(1)实习题目。

(2)实习内容及设计思想:设计思路、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结构及代码段分析。

(3)上机实验所用平台及相关软件。

(4)调试过程:测试数据设计、测试结果分析。

(5)总结: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习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实习体会及收获。

本实验提示代码均采用Linux环境。

实习一进程创建

一、实习内容

利用fork()系统调用创建进程。

二、实习目的

了解进程的创建过程,进一步理解进程的概念,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三、实习题目

编制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这样在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就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在活动。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其中父进程显示字符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试观察、记录并分析屏幕上进程调度的情况。

[提示]:

(1)可用fork()系统调用来创建一个新进程。

系统调用格式:pid=fork()

fork()返回值意义如下:

=0:在子进程中,表示当前进程是子进程。

>0:在父进程中,返回值为子进程的id值(唯一标识号)。

-1:创建失败。

如果fork()调用成功,它向父进程返回子进程的pid,并向子进程返回0,即fork()被调用了一次,但返回了两次。此时OS在内存中建立一个新进程,所建的新进程是调用fork()父进程的副本,称为子进程。子进程继承了父进程的许多特性,并具有与父进程完全相同的用户级上下文。父进程与子进程并发执行。

(2)编译和执行的方法:

gcc 源文件名-o 执行文件名

最后,在shell提示符下输入:./执行文件名

就可执行该文件。

(3)使用fork()系统调的实例。

#include

int myvar=0;

int main()

{

int pid;

pid = fork(); //系统调用,创建进程

if (pid < 0 ) { //创建不成功,出错

printf(“fork failed.”);

exit(1); //系统调用

}

else if (pid == 0 ) { //子进程执行

printf(“child process executing…\n”);

myvar = 1;

}

else { //父进程执行

wait(); //系统调用,等待子进程完成

printf(“child complete.”);

myvar ++;

printf(“father,myvar=%d”,myvar);

} exit(0);

}

实习二进程同步

一、实习内容

模拟实现用同步机构避免发生进程执行时可能出现的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二、实习目的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进程是并发执行的,也即系统中的多个进程轮流地占用处理器运行。

我们把若干个进程都能进行访问和修改的那些变量称为公共变量。由于进程是并发地执行的,所以,如果对进程访问公共变量不加限制,那么就会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即进程执行后所得到的结果与访问公共变量的时间有关。为了防止这类错误,系统必须要用同步机构来控制进程对公共变量的访问。一般说,同步机构是由若干条原语——同步原语——所组成。本实验要求学生模拟PV操作同步机构的实现,模拟进程的并发执行,了解进程并发执行时同步机构的作用。

三、实习题目

模拟P、V操作实现同步机构,且用P、V操作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提示]:

(1) P、V操作同步机构,由P操作原语和V操作原语组成,它们的定义如下:

P操作原语P (s):将信号量s减去1,若结果小于0,则执行原语的进程被置成等待信号量s的状态。

V操作原语V (s):将信号量s加1,若结果不大于0,则释放一个等待信号量s的进程。

这两条原语是如下的两个过程:

procedure p (var s: semaphore);

begin s: = s-1;

if s<0 then W (s)

end {p}

procedure v (var s: semaphore);

egin s: = s+1;

if s 0 then R (s)

end {v}

其中W(s)表示将调用过程的进程置为等待信号量s的状态;R(s)表示释放一个等待信号量s的进程。

在系统初始化时应把semaphore定义为某个类型,为简单起见,在模拟实验中可把上述的semaphore直接改成integer。

(2)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假定有一个生产者和一个消费者,生产者每次生产一件产品,并把生产的产品存入共享缓冲器以供消费者取走使用。消费者每次从缓冲器内取出一件产品去消费。禁止生产者将产品放入已满的缓冲器内,禁止消费者从空缓冲器内以产品。假定缓冲器内可同时存放10件产品。那么,用PV操作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同步,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进程的程序如下:

B: array [0..9] of products;

s1, s2; semaphore;

s1: =10, s2: =0;

IN, out: integer;

IN: =0; out: =0;

cobegin

procedure producer;

c: products;

begin

L1:

Produce (c);

P (s1);

B[IN]: =C;

IN: =(IN+1)mod 10;

V (s2);

goto L1

end;

procedure consumer;

x: products;

begin

L2: p (s2);

x: =B[out];

out: =(out+1) mod10;

v (s1);

consume (x);

goto L2

end;

coend.

其中的semaphore和products是预先定义的两个类型,在模拟实现中semaphore用integer 代替,products可用integer或char等代替。

(3) 进程控制块PCB。

为了记录进程执行时的情况,以及进程让出处理器后的状态,断点等信息,每个进程都

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在模拟实验中,假设进程控制块的结构如图2-1。其中进程的状态有:运行态、就绪态、等待态和完成态。当进程处于等待态时,在进程控制块PCB中要说明进程等待原因(在模拟实验中进程等待原因是为等待信号量s1或s2);当进程处于等待态或就绪态时,PCB中保留了断点信息,一旦进程再度占有处理器则就从断点位置继续运行;当进程处于完成状态,表示进程执行结束。

(4) 处理器的模拟。

计算机硬件提供了一组机器指令,处理器的主要职责是解释执行机器指令。为了模拟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的并发执行,我们必须模拟一组指令和处理职能。

模拟的一组指令见图2-2,其中每条指令的功能由一个过程来实现。用变量PC来模拟“指令计数器”,假设模拟的指令长度为1,每执行一条模拟指令后,PC加1,提出下一条指令地址。使用模拟的指令,可把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的程序表示为图2-3的形式。

定义两个一维数组PA[0..4]和SA[0..4],每一个PA[i]存放生产者程序中的一条模拟指令执行的入口地址;每个SA[i]存放消费者程序中的一条模拟指令执行的入口地址。于是模拟处理器执行一条指令的过程为:取出PC之值,按PA[PC]或SA[PC]得模拟指令执行的入口地址,将PC之值加1,转向由入口地址确定的相应的过程执行。

(5) 程序设计

本实验中的程序由三部分组成:初始化程序、处理器调度程序、模拟处理器指令执行程序。各部分程序的功能及相互间的关系由图2-4至图2-7指出。

输入一个字符放入C中

打印或显示x中的字符

图2-2 模拟的处理器指令

消费者程序

p (s2)

GET

v (s1)

consume

goto 0

图2-3 生产者和消费者程序

·初始化程序:模拟实验的程序从初始化程序入口启动,初始化工作包括对信号量s1、s2赋初值,对生产者、消费者进程的PCB初始化。初始化后转向处理调度程序,其流程如图

2-4。

图2-4 初始化流程

·处理器调度程序:在计算机

系统中,进程并发执行时,任一进

程占用处理器执行完一条指令后

就有可能被打断而让出处理器由

其它进程运行。故在模拟系统中也

类似处理,每当执行一条模拟的指

令后,保护当前进程的现场,让它

成为非运行态,由处理器调度程序

按随机数再选择一个就绪进程占

用处理器运行。处理器调度程序流

程见图12-5。

图12-5 模拟处理器调度

图2-6 模拟处理器指令执行

·模拟处理器指令执行程序:按“指令计数器”PC之值执行指定的指令,且PC加1指

向下一条指令。模拟处理器指令执行程序的流程图见图2-6和图2-7。

(a) 模拟P (s) (b) 模拟V (s)

图2-7 模拟PV操作的执行

另外,为了使得模拟程序有一个结束条件,在图2-6中附加了“生产者运行结束”的条件判断,模拟时可以采用人工选择的方法实现。2-7给出了P(s)和V(s)模拟指令执行过程的流程。其它模拟指令的执行过程已在图2-2中指出。

实习三处理器调度

一、实习内容

选择一个调度算法,实现处理器调度。

二、实习目的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往往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当就绪进程个数大于处理器数时,就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有处理器。本实习模拟在单处理器情况下的处理器调度,加深了解处理器调度的工作。

三、实习题目

设计一个按优先数调度算法实现处理器调度的程序。

[提示]:

(1)假定系统有5个进程,每个进程用一个PCB来代表。PCB的格式为:

进程名、指针、要求运行时间、优先数、状态。

进程名——P1~P5。

指针——按优先数的大小把5个进程连成队列,用指针指出下一个进程PCB的首地址。

要求运行时间——假设进程需要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优先数——赋予进程的优先数,调度时总是选取优先数大的进程先执行。

状态——假设两种状态,就绪,用R表示,和结束,用E表示。初始状态都为就绪状态。

(2) 每次运行之前,为每个进程任意确定它的“优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

(3) 处理器总是选队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改变优先数的办法,进程每运行1次,优先数减1,要求运行时间减1。

(4) 进程运行一次后,若要求运行时间不等于0,则将它加入队列,否则,将状态改为“结

束”,退出队列。

(5) 若就绪队列为空,结束,否则,重复(3)。

实习四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一、实习内容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实习目的

通过本实习帮助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应怎样进行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三、实习题目

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实现主存分配和回收。

[提示]:

(1)可变分区方式是按作业需要的主存空间大小来分割分

区的。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容量

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分配,否则,

作业无法装入。假定内存大小为128K,初始状态见右

图。空闲区说明表格式为:起始地址——指出空闲区的

起始地址;长度——一个连续空闲区的长度;状态——

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未分配”状态,另一种是“空表

目”状态。

(2)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分配。运行时,输入一系列分配请求

和回收请求。

实习五磁盘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一、实习内容

模拟磁盘空闲空间的表示方法,以及模拟实现磁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实习目的

磁盘初始化时把磁盘存储空间分成许多块(扇区),这些空间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用户作业在执行期间常常要在磁盘上建立文件或把已经建立在磁盘上的文件删去,这就涉及到磁盘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一个文件存放到磁盘上,可以组织成顺序文件(连续文件)、链接文件(串联文件)、索引文件等,因此,磁盘存储空间的分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配连续的存储空间,另一种是可以分配不连续的存储空间。怎样有效地管理磁盘存储空间是操作系统应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掌握磁盘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算法。

三、实习题目

模拟UNIX系统的空闲块成组链接法,实现磁盘存储空间的管理。

[提示]:

(1) 假定磁盘存储空间已被划分成长度为n的等长块,共有M块可供使用。UNIX系统中采用空闲块成组链接的方法来管理磁盘存储空间,将磁盘中的每N个空闲块(N

1

2

K

当第一项内容为“0”时,则第二项起指出的空闲块是最后一组。

(2) 现模拟UNIX系统的空闲块成组链接,假定共有8块可供使用,每3块为一组,则空

闲块成组链接的初始状态为:

开始时,空闲块号是顺序排列的,但经若干次的分配和归还操作后,空闲块的链接就未必按序排列了。

用二维数组A:array [0…-1] of array [0…n-1]来模拟管理磁盘空间,用A[i]表示第I块,第0块A[0]作为专用块。

(3) 成组链接的分组情况记录在磁盘物理块中,为了查找链接情况,必须把它们读入主存,故当磁盘初始化后,系统先将专用块内容复制到主存中。定义一个数组MA存放专用块内容,即MA: =A[0]。申请一块磁盘空间时,查MA,从中找出空闲块号,当一组的空闲块只剩第一块时,则应把该块中指出的下一组的空闲块数和块号复制到专用块中,然后把该块分配给申请者。当一组的空闲块分配完后则把专用块内容(下一组链接情况)复制到主存,再为申请者分配。分配算法如下图。

采用成组链接的分配算法

(4) 归还一块时给出归还的块号,叵当前组不满规定块数时,将归还块登记入该组;若当前组已满,则另建一新组,这时归还块作为新一组的第一块,应把主存中登记的一组链接情况MA复制到归还块中,然后在MA重新登记一个新组。归还一块的算法如下图。

采用成组链接的回收算法

(5) 设计分配和归还磁盘空间的程序,能显示或打印分配的磁盘空间的块号,在完成一次分配或归还后能显示或打印各空闲块组的情况(各组的空闲块数和块号)。本实习省去了块号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工作,而在实际的系统中必须进行块号与物理地址的转换工作。

(6) 运行你所设计的程序,假定空闲块链接的初始状态如提示(2),现先分配4块,再依次归还第2块和第6块。把执行后分配到的块号依次显示或打印出来,且显示或打印空闲块组的情况。

在上次执行的基础上继续分配3块,然后归还第1块,再申请5块,显示或打印依次分配到的块号及空闲块组情况。

提交电子版本作业的格式“学号-姓名-作业次数”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实习类别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李旋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130521105 指导教师崔广才、祝勇 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二〇一六年一月

- 1 -

- 2 -

一、概述 一个目录文件是由目录项组成的。每个目录项包含16B,一个辅存磁盘块(512B)包含32个目录项。在目录项中,第1、2字节为相应文件的外存i节点号,是该文件的内部标识;后14B为文件名,是该文件的外部标识。所以,文件目录项记录了文件内、外部标识的对照关系。根据文件名可以找到辅存i节点号,由此便得到该文件的所有者、存取权、文件数据的地址健在等信息。UNIX 的存储介质以512B为单位划分为块,从0开始直到最大容量并顺序加以编号就成了一个文件卷,也叫文件系统。UNIX中的文件系统磁盘存储区分配图如下: 本次课程设计是要实现一个简单的模拟Linux文件系统。我们在内存中开辟一个虚拟磁盘空间(20MB)作为文件存储器,并将该虚拟文件系统保存到磁盘上(以一个文件的形式),以便下次可以再将它恢复到内存的虚拟磁盘空间中。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可采用位示图方法。 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设计任务 多用户、多级目录结构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login 用户登录 logout 退出当前用户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 3 -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mkdir 创建目录 ch 改变文件目录 rd 删除目录树 format 格式化文件系统 Exit 退出文件系统 2.2设计要求 1) 多用户:usr1,usr2,usr3,……,usr8 (1-8个用户) 2) 多级目录:可有多级子目录; 3) 具有login (用户登录)4) 系统初始化(建文件卷、提供登录模块) 5) 文件的创建:create (用命令行来实现)6) 文件的打开:open 7) 文件的读:read8) 文件的写:write 9) 文件关闭:close10) 删除文件:delete 11) 创建目录(建立子目录):mkdir12) 改变当前目录:cd 13) 列出文件目录:dir14) 退出:logout 新增加的功能: 15) 删除目录树:rd 16) 格式化文件系统:format 2.3算法的总体思想 - 4 -

北大操作系统高级课程-陈向群作业-线程调度实习报告

线程调度实习报告

目录 内容一:总体概述 (3) 内容二:任务完成情况 (3) 任务完成列表(Y/N) (3) 具体Exercise的完成情况 (3) 内容三: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 (8) 内容四:收获及感想 (9) 内容五: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9) 内容六:参考文献 (9)

内容一:总体概述 本次lab主要是对线程调度的学习和理解。当计算机系统是多道程序设计系统时,通常就会有多个进程或或线程同时竞争CPU。只要有两个或更多的进程处于就绪态,这种情况就会发生,那么就必须选择下一个要运行的进程。在操作系统中,完成选择工作的这一部分称为调度程序,该程序使用的算法称为调度算法。 进程调度策略的选择对整个系统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调度算法应该考虑很多方面:公平、有效、响应时间、周转时间、系统吞吐量等等。但这些因素之间又是相互矛盾的,最终的取舍根据系统要达到的目标而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多进程的管理是~种非常复杂的并发程序设计.每个进程的状态不仅由其自身决定,而且还要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在此基础上的进程调度,为了保证操作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效率和增加灵活性,还必须采用很多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 本次实验针对Nachos系统的代码的阅读和修改,了解Nachos系统中线程调度在代码中如何实现,以及在其上扩展线程调度算法,实现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调度算法。 内容二: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完成列表(Y/N) Exercise1 Exercise2 Exercise3 完成情况Y Y Y 具体Exercise的完成情况 Exercise1调研 了解Linux或Windows中采用的进程/线程调度算法。 解答:Linux 的调度算法演化伴随着其内核版本的更迭,具有代表性的版本以此为:2.4,2.6,以及最近几年频繁更替的版本:3.5,3.6,3.7,3.8,其中3.8 是最新的稳定版本。下面就其调度机制的演化进行论述。 在 2.4 版本的内核之前,当很多任务都处于活动状态时,调度器有很明显的限制。这是由于调度器是使用一个复杂度为O(n) 的算法实现的。在这种调度器中,调度任务所花费的时间是一个系统中任务个数的函数。换而言之,活动的任务越多,调度任务所花费的时间越长。在任务负载非常重时,处理器会因调度消耗掉大量的时间,用于任务本身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因此,这个算法缺乏可伸缩性。在对称多处理系统(SMP)中,2.4 版本之前的调度器对所有的处理器都使用一个运行队列。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1 连续动态内存管理模拟实现 1.1 题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1)针对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相关理论进行设计,编写程序并进行测试,该程序管理一块虚拟内存。重点分析三种连续动态内存分配算法,即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 (2)实现内存分配和回收功能。 1.2 题目研究的工作基础或实验条件 (1)硬件环境:PC机 (2)软件环境:Windows XP,Visual C++ 6.0 1.3 设计思想 首次适应算法的实现:从空闲分区表的第一个表目起查找该表,把最先能够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分配给作业,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查找时间。为适应这种算法,空闲分区表中的空闲分区要按地址由低到高进行排序。该算法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在低址空间造成许多小的空闲区,在高址空间保留大的空闲区。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的实现:在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每次从表头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空闲区的下一个空闲开始查找,直到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的空闲区为止,并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该算法能使内存中的空闲区分布得较均匀。 最佳适应算法的实现: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到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最小的空闲分区,这种方法能使碎片尽量小。为适应此算法,空闲分区表中的空闲分区要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从表头开始查找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自由分配。 1.4 流程图 内存分配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内存分配流程图内存回收流程图,如1-2所示。

图1-2 内存回收流程图 1.5 主要程序代码 (1)分配内存 void allocate(char z,float l) { int i,k; float ad; k=-1; for(i=0;i= l && free_table[i].flag == 1) if(k==-1 || free_table[i].length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 *** 目录 实验一 Windows 进程管理 实验二 Linux 进程管理 实验三 互斥与同步 实验四 银行家算法的模拟与实现 实验五 内存管理 指导老师: *** 完成时间: **** ** **

实验六磁盘调度 实验七进程间通信 实验一 Windows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 2 Consol Application (控制台应用程序)。 2)2)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 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Windows进程的"一生”。 3)3)通过阅读和分析实验程序,学习创建进程、观察进程、终止进程以及父子进程同步 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 Windows系统,启动VC++ 6.0。 步骤2:在“ FILE”菜单中单击“ NEW”子菜单,在“ projects ”选项卡中选择 “Win32 ConsolApplication ”,然后在“ Project name 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 ”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 FILE”菜单中单击“ NEW”子菜单,在“ Files ”选项卡中选择“ C++ Source File ” ,然后在“ File ”处输入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1-1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 :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 -“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 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列出运行结果(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运行不成功可能是路径有问题或者没有通过编译。

计算机管理实习报告

计算机管理实习报告 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报告实习课程名称:毕业实习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24指导教师:张胜光报告人:柳新年学号:024631432时间:XX年4月22日实习主要内容:因为时间的原因,和工商联没有计算机中心,因此我没能介入到网络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重点完成了针对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的实习。现将我在工商联实习的心得总结如下:一、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维护分为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两个方面。工商联的计算机现状大概是总共有用于办公的计算机20余台,大部分是方正奔腾4的品牌机,还有一些联想的品牌机,以及少量打印机。

1、对硬件的维护主要集中在上一代未更新的计算机,因为使用年限比较久,硬件老化及磨损相对比较严重。在使用现在部分大型软件的时候经常出现死机,蓝屏,自动重启等现象。一般常见的引起硬件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各个配件间的兼容性不好;有些硬件的质量不过关等。但一般常见的硬件故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首先,电源电压不稳定或经常断电引起的故障。微机所使用的电源的电压不稳定,那么硬盘在读写文件时就会出现丢失或被损坏的现象。如果经常会发生不正常的断电现象导致微机重启,或是经常在计算机运行程序时进行冷启动,将会使系统受到破坏。为使微机更安全地工作,最好使用电源稳压器或不间断电源。其次,部件之间接触不良引起的故障。接触不良主要反映在各种卡类与主板的接触不良或电源线数据线音频线的连接不良。其中,各种接口卡内存条与主板接触不良最为常见。例如:显卡与主板接

触不良可能会使显示器不显示,内存条与主板接触不良可能使微机不工作等,通常只要更换相应的插槽或用橡皮轻轻擦一擦接口卡或内存条的金手指,即可排除故障。2、软件维护方面,在新近配置的一批方正计算机中因为随商家发货过来的时候,已经装好了操作系统还附带安装了瑞星杀毒软件,但是因为他们安装的操作系统WindowsXP没有打上SP2补丁,而且安装的瑞星杀毒软件也是XX年版的,再加上所有的办公计算机都是挂在网络上的,这样就使得计算机对病毒和入侵的抵御能力很差,但同时又面临开放网络的大量病毒和入侵,造成该批计算机大面积中毒。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在这次病毒感染中,计算机感染的集中表现为:震荡波和一种叫的病毒。我们开始更新瑞星杀毒软件,能找到内存中的病毒并清除,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病毒是利用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进行攻击的,如果不把漏洞堵上,还是会被感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东莞理工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13软件工程1班 提交时间: 2015/9/14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项目名称: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一、设计目的 用语言来模拟进程和线程管理系统,加深对进程和线程的理解,掌握对进程和线程各种状态和管理的算法原理。

二、环境条件 系统: WindowsXP、VMWare、Ubuntu Linux 语言:C/C++ 开发工具:gcc/g++、Visual C++ 6.0 三、设计内容 1. 项目背景 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有限,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就要根据某种算法来管理进程和线程的状态从而达到目的。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基本要求: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提高要求:(增加1项就予以加分) (1)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 (2)通过“公共信箱”进行通信的机制,规定每一封信的大小为128字节,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通过这个“公共信箱”进行通信。 (3) 实现多用户进程并发的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4) 实现用户进程间通信功能,并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测试进程间通信功能的正确性。 (5) 实现改进型Clock页面置换算法。 (6) 实现Cache功能,采用FIFO替换算法。 2. 扩展内容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四、人员分工 优先级调度算法:钟德新,莫友芝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张德华,袁马龙 设计报告由小组队员共同完成。小组成员设计的代码分工如下:钟德新编写的代码:void Prinft(){ PCB *p; system("cls");//清屏 p=run; //运行队列 if(p!=NULL) { p->next=NULL; } cout<<"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 姓名:杜志豪.学号: 班级: 2012053班 . 同组姓名:孙嘉轶 课程设计时间:—— 评语: 成绩: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4) 1. 1 设计题目 (4) 1.2 使用算法分析: (4)

1. FIFO算法(先进先出淘汰算法) (4) 1. LRU算法(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 (5) 1. OPT算法(最佳淘汰算法) (5) 分工情况 (5) 二、详细设计 (6) 原理概述 (6) 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 (6) 算法流程图 (9) 主流程图 (9) Optimal算法流程图 (10) FIFO算法流程图 (10) LRU算法流程图 (11) .1源程序文件名 (11) . 2执行文件名 (11)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Optimal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1) FIFO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6) LRU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20) 四、设计创新点 (24) 五、设计与总结 (27)

六、代码附录 (27) 课程设计题目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假设以M页的进程分配了N

块内存(N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 1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内容(1) 基本信息:完成人姓名、学号、报告日期 (2) 实习内容(3) 实习目的(4) 实习题目(5) 设计思路和流程图(6) 主要数据结构及其说明(7) 源程序并附上注释(8) 程序运行时的初值和运行结果(9) 实习体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实习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实习的体会及收获、对搞好今后实习提出建设性建议等。实习报告可以书面或电子文档形式提交。 2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样本1一、实习内容模拟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以及选择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二、实习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主存利用率,往往把辅助存储器(如磁盘)作为主存储器的扩充,使多道运行的作业的全部逻辑地址空间总和可以超出主存的绝对地址空间。用这种办法扩充的主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通过本实习理解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怎样实现虚拟存储器。三、实习题目本实习有三个小题。第一题:模拟分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产生缺页中断。[设计思路、数据结构、流程图]:(1) 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是把作业信息的副本存放在磁盘上,当作业被选中时,可把作业的开始几页先装入主存且启动执行。为此,在为作业建立页表时,应说明哪些页已在主存,哪些页尚未装入主存,页表的格式为:页号标志主存块号在磁盘上的位置其中,标志——用来表示对应页是否已经装入主存,标志位=1,则表示该页已经在主存,标志位=0,则表示该页尚未装入主存。主存块号——用来表示已经装入主存的页所占的块号。在磁盘上的位置——用来指出作业副本的每一页被存放在磁盘上的位置。(2) 作业执行时,指令中的逻辑地址指出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存放的地址,该地址被解释为页号和单元号,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按页号查页表,若该页对应标志为“1”,则表示该页已在主存,这时根据关系式:绝对地址=块号′块长+单元号计算出欲访问的主存单元地址。如果块长为2的幂次,则可把块号作为高地址部分,把单元号作为低地址部分,两者拼接而成绝对地址。按计算出的绝对地址可以取到操作数,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若访问的页对应标志为“0”,则表示该页不在主存,这时硬件发“缺页中断”信号,由操作系统按该页在磁盘上的位置,把该页信息从磁盘读出装入主存后再重新执行这条指令。(3) 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

操作系统课程试验

第3章处理机管理 7.1实验内容 处理机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深入理解进程管理部分的功能,设计几个调度算法,模拟实现处理机的调度。 7.2实验目的 在多道程序或多任务系统中,系统同时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有若干个。也就是说能运行的进程数远远大于处理机个数。为了使系统中的各进程能有条不紊地运行,必须选择某种调度策略,以选择一进程占用处理机。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单处理机调度的算法,以巩固和加深处理机调度的概念。 7.3实验题目 7.3.1设计一个按先来先服务调度的算法 提示 (1)假设系统中有5个进程,每个进程由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来标识。进程控制块内容如图7-1所示。 进程名即进程标识。 链接指针:按照进程到达系统的时间将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连接成一个就绪队列。指针指出下一个到达进程的进程控制块首地址。最后一个进程的链指针为NULL。 估计运行时间:可由设计者指定一个时间值。 达到时间:进程创建时的系统时间或由用户指定。调度时,总是选择到达时间最早的进程。 进程状态:为简单起见,这里假定进程有两种状态:就绪和完成。并假定进程一创建就处于就绪状态,用R表示。当一个进程运行结束时,就将其置成完成状态,用C表示。 (2)设置一个队首指针head,用来指出最先进入系统的进程。各就绪进程通过链接指针连在一起。 (3)处理机调度时总是选择队首指针指向的进程投入运行。由于本实验是模拟实验,所以对被选中进程并不实际启动运行,而只是执行: 估计运行时间减1 用这个操作来模拟进程的一次运行,而且省去进程的现场保护和现场恢复工作。 (4)在所设计的程序中应有显示或打印语句,能显示或打印正运行进程的进程名,已运行是、还剩时间,就绪队列中的进程等。所有进程运行完成是,给出各进程的周转时间和平均周转时间。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源程序1.cpp,采用先来先无法法在Visual C++ 6.0下调试运行*/ /*数据结构定义及符号说明*/ #include #include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东莞理工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13软件工程1班 提交时间:2015/9/14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项目名称: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一、设计目的 用语言来模拟进程和线程管理系统,加深对进程和线程的理解,掌握对进程和线程各种状态和管理的算法原理。 二、环境条件 系统:WindowsXP、VMWare、Ubuntu Linux 语言:C/C++ 开发工具:gcc/g++、Visual C++ 6.0 三、设计内容 1. 项目背景

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有限,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就要根据某种算法来管理进程和线程的状态从而达到目的。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基本要求: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提高要求:(增加1项就予以加分) (1)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 (2)通过“公共信箱”进行通信的机制,规定每一封信的大小为128字节,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通过这个“公共信箱”进行通信。 (3) 实现多用户进程并发的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4) 实现用户进程间通信功能,并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测试进程间通信功能的正确性。 (5) 实现改进型Clock页面置换算法。 (6) 实现Cache功能,采用FIFO替换算法。 2. 扩展内容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四、人员分工 优先级调度算法:钟德新,莫友芝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张德华,袁马龙 设计报告由小组队员共同完成。小组成员设计的代码分工如下: 钟德新编写的代码:void Prinft(){ PCB *p; system("cls");//清屏 p=run; //运行队列 if(p!=NULL) { p->next=NULL; } cout<<"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

视频监控系统实习报告范本

. 安全防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报告 班级: : 课程名称:安全防技术 实训项目: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综合实训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2016年8月日

概要 视频监控是指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防入侵、防盗、防破坏和安全检查措施。视频监控设计是完成一个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项目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布。 本次校园视频监控从校园建筑安全防系统工程的设计实际出发,依据用户任务书和国家的有关规与标准,建立一个以视频监控安全防系统。以人防与物防、技防相结合,达到防入侵、防盗、防破坏等系统进行联合设计,组成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安全防系统是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校园安稳和平的需要。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根据使用要求、现场情况、工程规模、系统造价以及校园的特殊需要等来综合考虑,达到最佳效果。 系统组成:本次实训的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线路设备和终端设备组成。由于现在楼宇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视频监控系统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所以视频监控是发展前景很大的项目。

目录 前言....................................... .. (4) 第一章系统介绍 ............................. . (5) 第二章设计思路.............................. ... . (6) 第三章主要设备介绍 (8) 第四章主要设备(摄像机、硬盘录像机工作原理) (10) 4.1前端系统设备.................................. .. (10) 4.2视频监控前端现场设备安装要求................... . (15) 4.3终端视频图像监控子系统................... . (15) 第五章视频监控的简介................... . (19) 第六章实验步骤 (27) 第七章海康网络设备搜索软件的使用步骤 (28) 第八章海康网络设备客户端4200软件使用步骤 (33) 结论 (43) 致 (44) 参考文献 (45)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2017操作系统(含课程设计) -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提交截止时间:2017-12-15 23:59:59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1.(单选题) 操作系统是基本的特征是() A、并发 B、共享 C、虚拟 D、异步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下面不属于操作系统设计目标的是()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提高系统吞吐量 C、用户操作计算机更方便 D、并行执行多个进程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单选题)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操作系统是() A、单道批处理系统 B、多道批处理系统 C、分时系统 D、实时系统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4.(单选题) 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被控对象规定时间 D、调度时间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5.(单选题) 操作系统是对()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单选题) 配置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一台比原来的物理计算机功能更强的计算机,这样的一台计算机只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称为()计算机。 A、并行 B、真实 C、虚拟 D、共享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问题解析: 7.(单选题) 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了CPU和外部设备的()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性 D、兼容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8.(单选题) 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____发生( ) A、在同一时刻 B、在不同时刻 C、在某一时间间隔内 D、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单选题)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联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网络操作系统 B、批处理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分时操作系统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10.(单选题) 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交作业控制信息 B、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C、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 D、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Linux操作系统实习报告

桂林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Linux操作系统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计算机2010-1 指导:王爱学 学号:3100717102 姓名:周杰 日期:2013年12月25日

【摘要】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Linux版本,但它们都使用了Linux内核。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视频游戏控制台、台式计算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Linux是一个领先的操作系统,世界上运算最快的10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统。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 内核,但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Linux得名于天才程序员林纳斯·托瓦兹。 Linux操作系统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操作】 1.ls -l -a -F的区别 从图中可以看出,-a,-l,-F的特点: 单纯的ls命令不能显示隐藏文件,需要-a才能显示文件名以.开头的隐藏文件和文件夹 ls -l则可以以长格式显示文件信息 ls -F则是:在列出的文件目录名称后加一符号例如可执行文件加"*", 目录则加"/"

2. cd 命令 cd 这个命令是用来进出目录的它的使用方法和在dos下没什么两样,但和dos不同的是Linux 的目录对大小写是敏感的,如果大小写拼写有误,你的cd操作是成功不了的,另外cd 如果直接输入cd 后面不加任何东西会回到使用者自己的Home,目录假设如果是root,那就是回到/root,这个功能同cd ~是一样的 3. mkdir rmdir mkdir 命令用来建立新的目录如输入如下命令 mkdir zj 将在当前目录下新建一个zj 目录 rmdir 用来删除已建立的目录如输入如下命令 rmdir zj 将删除已存在的空目录zj 4. cp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和涉及面广。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相关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按照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编程能力。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类型、特征以及结构设计。 2.掌握进程和线程。 3.掌握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和恢复。 4.掌握作业调度、进程调度、调度准则、调度算法、线程调度等。 5.掌握存储管理中的分区法、分页技术、分段技术、段页式技术等。 6. 掌握文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目录结构和目录查询、文件和目录操作。 7. 掌握输入/输出管理、用户接口服务、嵌入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素质目标 1.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技巧。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来确定课程的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从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1.以“够用、适用、实用”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2.考虑后序课程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专业应用。 3.注重课堂教学互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东莞理工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13软件工程1班 提交时间:2015/9/14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项目名称: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一、设计目的 用语言来模拟进程和线程管理系统,加深对进程和线程的理解,掌握对进程和线程各种状态和管理的算法原理。 二、环境条件

系统:WindowsXP、VMWare、Ubuntu Linux 语言:C/C++ 开发工具:gcc/g++、Visual C++ 6.0 三、设计内容 1. 项目背景 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有限,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就要根据某种算法来管理进程和线程的状态从而达到目的。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基本要求: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提高要求:(增加1项就予以加分) (1)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 (2)通过“公共信箱”进行通信的机制,规定每一封信的大小为128字节,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通过这个“公共信箱”进行通信。 (3) 实现多用户进程并发的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4) 实现用户进程间通信功能,并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测试进程间通信功能的正确性。 (5) 实现改进型Clock页面置换算法。 (6) 实现Cache功能,采用FIFO替换算法。

2. 扩展内容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四、人员分工 优先级调度算法:钟德新,莫友芝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张德华,袁马龙 设计报告由小组队员共同完成。小组成员设计的代码分工如下:钟德新编写的代码:void Prinft(){ PCB *p; system("cls");//清屏 p=run; //运行队列 if(p!=NULL) { p->next=NULL; } cout<<"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

操作系统(一个小型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时间:

操作系统模拟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要求 将本学期三次的实验集成实现: A.处理机管理; B.存储器管理; C.虚拟存储器的缺页调度。 设计流程图 主流程图 开始的图形界面 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缺页调度 先来先服务时 间 片 轮 转 首 次 适 应 法 最 佳 适 应 法 先 进 先 出 L R U 算 法

A.处理机调度 1)先来先服务FCFS N Y 先来先服务算法流程 开始 初始化进程控制块,让进程控制块按进程到达先后顺序让进程排队 调度数组中首个进程,并让数组中的下一位移到首位 计算并打印进程的完成时刻、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 其中:周转时间 = 完成时间 - 到达时间 带权周转时间=周转时间/服务时间 更改计时器的当前时间,即下一刻进程的开始时间 当前时间=前一进程的完成时间+其服务时间 数组为空 结束

2)时间片轮转法 开始 输入进程总数 指针所指的进程是 否结束 输入各进程信息 输出为就绪状态的进程的信息 更改正在运行的进程的已运行时间 跳过已结束的程序 结束 N 指向下一个进程 Y 如果存在下一个进程的话 Y N 输出此时为就绪状态的进程的信息 时间片轮转算法流程图

B.存储器管理(可变式分区管理) 1)首次适应法 分配流程图 申请xkb内存 由链头找到第一个空闲区 分区大小≥xkb? 大于 分区大小=分区大小-xkb,修改下一个空闲区的后向指针内容为(后向指针)+xkb;修改上一个空闲区的前向指针为(前向指针)+xkb 将该空闲区从链中摘除:修改下一个空闲区的后向地址=该空闲区后向地址,修改上一个空闲区的前向指针为该空闲区的前向指针 等于 小于延链查找下 一个空闲区 到链尾 了? 作业等待 返回是 否 登记已分配表 返回分配给进程的内存首地址 开始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题目名称调度算法 学部(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年 12 月 31 日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作业处理。一个作业进入系统到运行结束,一般需经历收容、运行、完成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对应的作业处于后备、运行和完成三种状态。作业调度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某种原则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取作业进入主存,并为作业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和作业完成后的善后处理工作。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响应比高者优先、优先数优先等调度算法。衡量作业调度算法性能的主要指标有:作业的周转时间、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1)需求分析 (2)系统设计 (3)模块代码能正常运行 (4)提供合理的测试数据 (5)设计说明文档 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程序书写符合规范,代码应完善。 (2)要有运行结果和过程的界面截图。 (3)对系统进行初步的错误和漏洞检测;

(4)根据论文规范撰写论文,用A4纸打印并按时提交。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郁红英,李春强.《计算机操作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凤羽.《操作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孟静.《操作系统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周苏、金海溶.《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5]孟庆昌.《操作系统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陈向群,杨芙清.《操作系统教程》.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黄干平,陈洛资,等.《计算机操作系统》.北京:科技出版社,1989 [8]冯耀林,杜舜国.《操作系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9]黄祥喜.《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教程》.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3 年 12 月 1 日指导教师签名: 计划完成日期: 2013 年 12 月 31 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