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圈电阻计算方法

线圈电阻计算方法

线圈电阻计算方法
线圈电阻计算方法

计算电阻公式为:R

其中,为铜的电阻率,值为:17.24 * mm ( 0.01724

导线的横截面积。

1.导线长度的求法: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估算:

D2分别为内外径,K为不足一圈的长度

D1D2

2

D1=4.8mm , D2=24.4mm , K=0。

算得L=1467mm , E=45.8,贝U L 应该大于1421.1mm,而小于1512.8mm 第二种,精确计算:

pl

设螺线的方程为r ——* ,式中,d代表相邻螺线间的距离,在本文中,指代间距(

2

和一半线宽(b, 8mil)之和(4mil+4mil=8mil=0.203mm )

L d 1 -.12 ln( 1 2)N K

则4

D N D M

N M

d d

式中,D N是外径,D M是开始时的内径。d也可表示为( [D N-D M) /2n

带入算得:L 0.122 -.12 ln(

2

250

1叽0 ,

L=1466.6mm

有结果看出,两者相差不大。对计算阻抗影响不大。

* m), L为导线长度,S为

*nD D2

式中n为圈数,D1、

其中,误差有:|E

由我们的线圈n=32 ,

2.计算铜线截面积

在PCB 工艺中,铜线为长方体,其厚度由敷铜时的参数决定,一般是1oz (盎司)敷铜,此时铜线厚度为35微米,相应的,若在制板时采用2oz 或者更厚的敷铜,则厚度倍增。

计算时假设是1oz敷铜,设计时导线宽度为8mil ( 0.2032mm)所以横截面积为

2

S=0.2032*0.035=0.00711 2mm

由此算得:R=17.24*1466.6/0.007112=

,大概3.55 欧姆

那么两个线圈串联电阻约为2*3.55=7.1 欧姆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 算公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UIt=Pt=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 电流密度的问题:一般说铜线的电流密度取6A/mm2,铝的取 4A,考虑到大电流的趋肤效应,越大的电流取的越小一些,100A

以上一般只能取到左右,另外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的线损,越长取的也要越小一些。 计算所有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色环电阻计算方法

色环电阻计算 带有四个色环的其中第一、二环分别代表阻值的前两位数;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快速识别的关键在于根据第三环的颜色把阻值确定在某一数量级范围内,例如是几点几K、还是几十几K的,再将前两环读出的数"代"进去,这样就可很快读出数来。 下面介绍掌握此方法的几个要点: (1)熟记第一、二环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数。可这样记忆: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这样连起来读,多复诵几遍便可记住。 记准记牢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阻值范围,这一点是快识的关键。具体是: 金色:几点几Ω 黑色:几十几Ω 棕色:几百几十Ω 红色:几点几kΩ 橙色:几十几kΩ 黄色:几百几十kΩ 绿色:几点几MΩ 蓝色:几十几MΩ 从数量级来看,在体上可把它们划分为三个大的等级,即:金、黑、棕色是欧姆级的;红橙\'、黄色是千欧级的;绿、蓝色则是兆欧级的。这样划分一下是为了便于记忆。 (3)当第二环是黑色时,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则是整数,即几,几十,几百kΩ等,这是读数时的特殊情况,要注意。例如第三环是红色,则其阻值即是整几kΩ的。 (4)记住第四环颜色所代表的误差,即:金色为5%;银色为10%;无色为20%。 下面举例说明: 例1当四个色环依次是黄、橙、红、金色时,因第三环为红色、阻值范围是几点几kΩ的,按照黄、橙两色分别代表的数"4"和"3"代入,,则其读数为43 kΩ。第环是金色表示误差为5%。例2当四个色环依次是棕、黑、橙、金色时,因第三环为橙色,第二环又是黑色,阻值应是整几十kΩ的,按棕色代表的数"1"代入,读数为10 kΩ。第四环是金色,其误差为5%在某些不好区分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比两个起始端的色彩,因为计算的起始部分即第1色彩不会是金、银、黑3种颜色。如果靠近边缘的是这3种色彩,则需要倒过来计算。 色环电阻的色彩标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4色环的标注方式,令一种采用5色环的标注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4色环的用前两位表示电阻的有效数字,而5色环电阻用前三位表示该电阻的有效数字,两者的倒数第2位表示了电阻的有效数字的乘数,最后一位表示了该电阻的误差。 对于4色环电阻,其阻值计算方法位: 阻值=(第1色环数值*10+第2色环数值)*第3位色环代表之所乘数 对于5色环电阻,其阻值计算方法位:

电缆隧道接地电阻计算书

接地电阻计算书 一、垂直接地体接地电阻计算: 1.单根接地体接地电阻计算: 计算公式:() (1) 式中:R v ——垂直接地极的接地电阻(Ω); ——土壤电阻率(1000Ω?m); ——垂直接地极的长度(1.5m); d ——接地极的直径(0.03m)。 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R v=529.88(Ω) 2.间距为s的多根垂直接地极并联后的接地电阻计算: 计算公式: (2) 式中:R N——n根垂直接地极的并联接地电阻(Ω); ρ ——土壤电阻率(1000Ω?m); ι——垂直接地极的长度(1.5m); s ——接地极的间距(5m); n ——接地极的总根数(920); d ——接地极的直径(0.03m); 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R N=97.82(Ω) 二、水平接地体接地电阻计算: 计算公式:() 式中:R h——水平接地极的接地电阻(Ω); ρ ——土壤电阻率(1000Ω?m);

L ——水平接地极的总长度(4600m); h ——水平接地极的埋设深度(0.2m); d ——水平接地极的等效直径(0.02m); A——水平接地极的形状系数(1)。 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R h=0.81(Ω) 三、综合接地电阻计算: 计算公式: (3) 式中:——综合接地电阻(Ω); R N——垂直接地极的并联接地电阻(Ω); R h——水平接地极的接地电阻(Ω); R Nh——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极之间的互阻(Ω),可根据公式(4)计算; (4) 式中:ρ ——土壤电阻率(1000Ω?m); ——垂直接地极的长度(1.5m); ——水平接地极的总长度(4600m); 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 R Nh=0.60(Ω) Rz=0.81(Ω) 石墨基柔性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可用降阻效果系数带入进行计算:最终接地电阻为: =0.7×0.81=0.567(Ω)。

药物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色谱外标法含量计算 对:对照品溶液样:供试品溶液峰的峰面峰的峰面积计算公式 对:对照品稀释平均重:供试品平均100 =含Spe.AV均 对照品比样:供试品稀释对:对照品取样×含———————————————————————————————————————W样:供试品取样量———————

供试品标示Spec色谱外标法均匀度计算对:对照品溶液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峰的峰面对照品比值平AV计算公式 对:对照品稀释样:供试品稀释体V样样×VA×100%=含量积AVGSpec. ×积 W对:对照品取样量A对×V对Spec.:供试品标示量对照品比值=W对×含量 AVG:对照品比值平均———————————————————————————————————————系数A= |100-含量平值 ———————均值| 色谱外标法溶出度计算供试品标示量:Spec.样:供试品溶液主A含量标准差S=系数 峰的峰面积计算公式对:对照品溶液主AA+1.80S 判断值为 峰的峰面积样:供试品稀释体V对W样×样×AV100%×=溶出度

对×对VA.×Spec积 对:对照品稀释体V积对:对照品取样量W ×含量—————————————————————————————————————————————— 样:供试品溶液主A内:对照溶液内标A峰的峰面积峰面积色谱内标法含量计算 样:供试品稀释体V对:对照品取样量W计算公式: 积×含量 内VW对×A内× =校正因子(f)AV对对×W内×平均重:供试品平W内:对照溶液内标V均重稀释体积平均重W×V样×A样×W内100%××=f含量样W内′×Spec.×A内′ ×VA内':供试溶液内标A对:对照溶液主峰———————————————————————————————————————峰面积的峰面积——————— V内':供试溶液内标W内:内标物质取样色谱内标法均匀度计算稀释体积量×含量样:供试品溶液主A 峰的峰面积计算公式样:供试品取样量W对:对照品稀释体V 积样:供试品稀释体V样V内×:供试品标示量A样×Spec.W100%××f含量=.×SpecVA内′×内′积 ;含量平均值系数A= |100-|A内':供试溶液内标峰面积系数S=含量标准差;判断值为A+1.80S V内':供试溶液内标———————————————————————————————————————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 光谱法(有参照)含量计算A样:供试品吸光度A对:对照品吸光度 计算公式:V样:供试品稀释体V对:对照品稀释体积积A样×V样×W平均重×W对×100%=含量样WSpec.××V对×A 对W平均重:供试品平Spec.:供试品标示量———————————————————————————————————————均重 W样:供试品取样量——————— W对:对照品取样量光谱法(有参照)均匀度计算×含量 计算公式: A样:供试品吸光度A对:对照品吸光度 A样×V样×W对×100%=含量V样:供试品稀释体V对:对照品稀释体 .SpecV对×A对×积积

接地网电阻计算公式

接地网电阻计算公式 三维方法设计变电站的接地电阻 陈光辉1 江建武2 (1 深圳市长科防雷技术有限公司,深圳) (2 深圳供电局变电部,深圳) 【摘要】用三维方法设计变电站的接地电阻,可使接地电阻比传统设计更加准确,结合现有国内外接地新材料.新技术,新 工艺,可使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三维地网设计、新材料,新工艺施工。 前言 目前,由于征地等原因,变电所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小,有的GIS 室内型110kV 变电站占地面积仅有1500m2, 且大部分建在山上,这些地方往往电阻率很高,欲在这样的地方不扩网、不外引,在原地使其工频接地电阻达到 规程要求标准,用常规方法很难实现。我公司在实践过程中,采用三维方法设计,即A-T-N 方案,成功解决了 土壤电阻率300Ωm,占地面积为5000m2 情况下的接地电阻R≤0.5Ω的国家规定标准。 1 A 方案 用常规的方法实现工频接接地电阻RA,主要是用于解决地网的电位分布均匀,均衡最大值下的冲击电压,以 及降低水平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它可以利用工地的自然接地体,如建筑物、自来水管等来完成网格式接地网的接 地电阻,它是在不扩网、不外引、不使用任何降阻剂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工频接地阻抗值,计算公式采用部颁《交流 电气装置的接地》[1]有关规定的公式进行。 a e R a R 1 = (1) 1 3ln 0 0.2 L S S L a ? ?? ? ? ?? ? = ?(2) ?? ? ??= + + ? ? B

hd S L B S Re 5 9 ln 2 0.213 (1 ) π ρρ (3) S h B 1 4.6 1 + = (4) 式中:Ra—任意形状边缘闭合接地网的接地电阻(Ω); Re—等值(即等面积、等水平接地极总长度)方形接地网的接地电阻(Ω); S—接地网的总面积(m2); d—水平接地极的直径或等效直径(m); h—水平接地极的埋设深度(m); LO—-接地网的外缘边线总长度(m); L—水平接地极的总长度(m)。 简化后的计算方法: S R a ′ = 0.5ρ(5) 式中:ρ—土壤电阻率(Ωm); S—地网面积(m2)。 上式公式中, a R 和土壤电阻率ρ成正比,和地网占地面积S 成反比。如果取p=300Ωm,欲达到R=0.5Ω面 积S 则必须达到90000m2。 在正方型接地网中,当网格数超过16 个时,基本(1)式=(5)式;当网格数少于16 个时,a R > R′a 。 日本川漱太朗公式为: ?? ? ?? ? + ? ′

常用的计算公式

一:常用布宽计算公式 D:素材外径d:铁芯外径W:布宽T:布厚N:圈数π:圆周率 (1):N=(D-d)/2T (2) : D=d+2TN (3) : d=D-2TN (4) : T= (D-d)/2TN (A) W=dπN+1.27(适用于4圈内) (B) W=dπN+1.1(适用于4圈内) (C) W=【d+(N-1)T】πN (最为精确) (D) W={ d+【NT(N-1)】/2}π (此公式T为2倍布厚) 例如:D=10mm d=8mm T=0.1mm π=3.1416 求W:布宽和N:圈数 则N=(D-d)/2T = (10-8)/(2*0.1)=10圈 **如果用公式(A)则w=dπN+1.27=8*3.1416*10+1.27=252.6mm(此公式未考虑布厚,圈数多时误差大) ** 公式(C)则W=【d+(N-1)T】πn=【8+(10-1)*0.1】*3.1416*10=279.6mm(此公式考虑布厚) 二:常用物料用量计算公式 D=元径d=先径π=圆周率 L=长度W=宽度 (A)SLIT(或varn)用量公式计算:单位:米W1=slit宽度W2=间距N=为缠绕次数(1.2倍含宽放) (1)全满=1.2*(D+ d)/2*π* LN/W1(重叠需减去重叠宽度) 例如:D=10mm d=2mm π=3.1416 L=1000mm W=7mm 假设为外车slit全满 则用公式(1)=1.2*(D+ d)/2*π* LN/W1=1.2*(10+2)/2*(3.1416*1000*1)/7=3231 mm =3.231m (2) 半满=1.2*(Dπ+ dπ+2W2) * LN/2(W1+W2 ) (如交叉需乘交叉道数) 例如:D=10mm d=2mm π=3.1416 L=1000mm W1=7mm W2=7mm假设为外车slit交叉两道 则用公式(1)= 1.2*(Dπ+ dπ+2W2) * LN/2(W1+W2 ) =1.2*(10*3.1416+2*3.1416+2*20)*1000*2/2 (7+20) =3453.2 mm =3.453m (B)布料用量= 拉布长度= 裁布块数 (C)碳纤含量= 碳纤用量/ (GLASS用量+碳纤用量)*100% 假设:一支钓竿的碳纤用量= 0.15㎡玻纤用量= 0.05㎡ (D)纸带用量计算公式:(米) 用量= 1.4*【(D+ d)/2*π*L】/ 间距(*1.4倍含宽放用量) 假设D=10mm d=2mm π=3.1416 L=1000mm 间距=2mm 则用量= 1.4*【(D+ d)/2*π*L】/ 间距=1.4*【(10+2)/2*3.1416*1000】/ 2 = 13194.7 mm=13.19 m

电阻阻值计算色环电阻识别及精度

电阻阻值计算色环电阻 识别及精度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电阻阻值计算:色环电阻识别及精度 色环电阻是在电阻封装上(即电阻表面)涂上一定颜色的色环,来代表这个电阻的阻值。具体读法可参考下图: 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 0, 1, 2, 3, 4, 5, 6, 7, 8, 9 倒数第二环,表示零的个数。最后一位,表示误差。这个规律有一个巧记的口诀:棕一红二橙是三,四黄五绿六为蓝,七紫八灰九对白,黑是零,金五银十表误差。 例如,红,黄,棕,金表示240欧。 分四环和五环,通常用四环。倒数第二环,可以金色(代表×)和银色的(代表×),最后一环误差可以无色(20%)。五环电阻为精密电阻,前三环为数值,最后一环还是误差色环,通常也是金、银和棕三种颜色,金的误差为5%,银的误差为10%,棕色的误差为1%,无色的误差为20%,另外偶尔还有以绿色代笔误差的,绿色的误差为%。精密电阻通常用于军事,航天等方面。 电阻色环上看电阻的精度:

色环电阻分为四色环和五色环 四色环:前两位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是倍率;第四位是误差,就是它的精确度五色环:前三位是有效数字;第四位是倍率;第五位是误差 它们的误差色环相同时误差是一样的: 色环误差 棕 +/-1% 红 +/-2% 绿 +/% 蓝 +/% 紫 +/% 灰 +/% 金 +/-5% 银 +/-10% 无色 +/-20% 最常见的: 四色环电阻误差是+/-5%,为普通电阻 五色环电阻误差是+/-1%,为精密电阻。

色环电阻识别: 带有四个色环的其中第一、二环分别代表阻值的前两位数;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快速识别的关键在于根据第三环的颜色把阻值确定在某一数量级范围内,例如是几点几K、还是几十几K的,再将前两环读出的数"代"进去,这样就可很快读出数来。 下面介绍掌握此方法的几个要点: (1)熟记第一、二环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数。可这样记忆: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这样连起来读,多复诵几遍便可记住。 记准记牢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阻值范围,这一点是快识的关键。具体是: 金色:几点几Ω 黑色:几十几Ω 棕色:几百几十Ω 红色:几点几 kΩ 橙色:几十几 kΩ 黄色:几百几十 kΩ 绿色:几点几 MΩ

接地电阻降阻方法

接地电阻降阻方法(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 引言 变电站接地网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和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其接地电阻、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是变电站接地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是衡量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鉴定接地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参数。然而,有些变电站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建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导致这些变电站的接地电阻、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的设计计算值偏高,无法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短路容量的增加,由于接地不良引起的事故扩大问题屡有发生,因此接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接地装置的设计方案,降低接地电阻,这是变电站电气设计施工的重点之一。 2 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偏高的原因 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偏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客观条件方面 一是土壤电阻率偏高。特别是山区,由于土壤电阻率偏高,对系统接地电阻影响较大;二是土壤干燥。干旱地区、沙卵石土层等相当干燥,而大地导电基本是靠离子导电,干燥的土壤电阻率偏高。 2.2勘探设计方面 在地处山区复杂地形地段的变电站,由于士壤不均匀,土壤电阻率变化较大,这就需要对每处地网进行认真的勘探、测量。根据地形、地势、地质情况,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接地装置。如果不根据每处地网的地形、地势情况合理设计接地装置并计算其接地电阻,而是套用一些现成的图纸或典型设计,那么就从设计上就留下了先天性不足,造成地网接地电阻偏高。 2.3施工方面

对于不同地区变电站的接地来说,精心设计重要,但严格施工更重要。因为对于地形复杂,特别是位于山岩区的变电站,接地地网水平接地沟槽的开挖和垂直接地极的打入都十分困难,而接地工程又属于隐蔽工程,如施工过程中不能实行全过程的技术监督和必要的监理,就可能出现如下一些问题:一是不按图施工。尤其是在施工困难的山区,屡有发生水平接地体敷设长度不够,少打垂直接地极等;二是接地体埋深不够。山区、岩石地区,由于开挖困难,接地体的埋深往往不够,由于埋深不够会直接影响接地电阻值;三是回填土的问题,有关规范要求用细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在实际施工时往往很难做到,尤其是在岩石地段施工时,由于取土不便,往往采用开挖出的碎石及建筑垃圾回填,这样还会加快接地体的腐蚀速度;四是采用木炭或食盐降阻,这是最普遍的做法。采用木炭或食盐降阻,会在短期内收到降阻效果,但这是不稳定的。因为这些降阻剂会随雨水而流失,并加速接地体的腐蚀,缩短接地装置的使用寿命。 2.4运行方面 有些接地装置在建成初期是合格的,但经一定的运行周期后,接地电阻就会变大,除了前面介绍的由于施工时留下的隐患外,以下一些问题也值得注意:一是由于接地体的腐蚀,使接地体与周围土壤的接触电阻变大,特别足在山区酸性土壤中,接地体的腐蚀速度相当快,会造成一部分接地体脱离接地装置;二是在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部分因锈蚀而使电阻变大或形成开路:三是接地引下线接地极受外力破坏时误损坏等。 3 接地电阻降阻方法 为了达到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之目的,首先需要从理论上研究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由公式(1)可以看出,降低接地电阻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增大接地体几何尺寸,以增大接地体的电容;二是改善地质电学性质,减小地的电阻率和介电系数。 接地网是在接地系统的基础,由接地环(网)、接地极(体)和引下线组成,以往常有种误解,把接地环作为接地的主体,很少使用接地体,在接地要求不高或地质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接地环也能够起到接地的作用,但是通常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行的,接

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公式 1、采出程度=累积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可采储量)*100% 阶段采出程度=(阶段内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 2、采油(液)速度=核实年产油(液)量/动用地质储量(可采储量)*100% 3、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当月平均日产油*当年日历天数/(当年可采储量-上年底累积产油量) 4、综合递减率:老井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 (1)、标定老井综合递减率: 标定老井综合递减率=[A*T-(B-C)]/(A*T)*100% 式中: A:上年末(12月)标定的日产油水平(t); T :当年1-n月的日历天数(d); A*T:老井当年1-n月的标定年累积产油量(t) B:当年1-n各月的年累积核实产油量(t) C:当年新井1-n月年累计产油量(t) (2)、同期老井综合递减率 同期老井综合递减率=(B - A)/B*100% A:上年老井在当年1-n月的累计产油量(t) B:上年老井在去年1-n月的累计产油量(t) (3)、对四季度老井综合递减率 对四季度老井综合递减率=(B/92-A/T)/(B/92)*100%

A:上年老井在当年1-n月的累计产油量(t) T:上年老井在当年1-n月的日历天数(d) B:上年老井在去年第四季度的产油量(t) (4)对12月老井综合递减率 对12月老井综合递减率=(B/31-A/T)/(B/31)*100% A:上年老井在当年1-n月的累计产油量(t) T:上年老井在当年1-n月的日历天数(d) B:上年老井在去年12月的产油量(t) 5、自然递减率:老井在未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1)标定老井自然递减率 标定老井自然递减率=[A*T-(B-C-D)]/(A*T)*100% 式中: A 上年末(12月)标定的日产油水平(t); T 当年1-n月的日历天数(d); A*T 老井当年1-n月的标定年累积产油量(t) B 当年1-n各月的年累积核实产油量(t) C 当年新井1-n月年累计产油量(t) D 老井当年1-n月的年累积措施增产油量(t)。 (2)、同期老井自然递减率 同期老井自然递减率=(B -A- C)/B*100% A:上年老井在当年1-n月的累计产油量(t) B:上年老井在去年1-n月的累计产油量(t)

色环电阻识别与计算.

色环电阻识别与计算 一、颜色代表的数字 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 金色为5%的误差、银色为10%的误差、棕色为1%(一般是五色环电阻)银金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 有效数 字 0 1 2 3 4 5 6 7 8 9 数量级10-2 10-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允许偏 差(%)±10 ±5 ±1 ±2 ±0.5 ±0.25 ±0.1 +50 -20 二、记忆顺口溜 1、2、3、4、5、6、7 ;棕、红、橙、黄、绿、蓝、紫;8灰9白0为黑;还有金银常作陪;心中牢记四句话,事故远离永不归。 三、色环表示的意义 四色环电阻: 第一条色环:阻值的第一位数字; 第二条色环:阻值的第二位数字; 第三条色环:10的幂数; 第四条色环:误差表示 五色环电阻:

第一条色环:阻值的第一位数字;第二条色环:阻值的第二位数字;第三条色环:阻值的第三位数字;第四条色环:10的幂数;第五条色环:误差表示(常见为棕色) 有些五色环电阻两头金属帽上都有色环,远离相对集中的四道色环的那条色环表示误差,是第五条色环与之相对应的令一端金属帽上的是第一条色环,读数时从第一条开始之后的第二条、第三条色环是次高位、次次高位,第四条色环表示10的多少次方; 如果第三条倍数色环为金色,则将有效数乘以0.1; 如果第三条倍数色环为银色,则将有效数乘以0.01; 如果第五条误差色环为黑色,一般用来表示绕线电阻器; 如果第五条误差色环为白色,一般用来表示保险丝电阻器; 如果电阻体只有中间一条黑色的色环,则代表此电阻为零欧姆电阻; 四、阻值计算方法 四色环电阻阻值=(第一条色环读数*10+第二条色环读数)*10的第三条色环读数的幂数; 五色环电阻阻值=(第一条色环读数*100+第二条色环读数*10+第三条色环读数)*10的第四条色环的幂数; 五、识别技巧 1、先找标志误差的色环,从而排定色环顺序。最常用的表示电阻误差的颜色 是:金、银、棕,尤其是金环和银环,一般绝少用做电阻色环的第一环,所以,在电阻上,只要有金环和银环,就可以基本认定这是色环电阻的最末一环; 2、棕色环是否是误差标志的判别。棕色环既常用做误差环,又常作为有效数 字环,且常常在第一环和最末一环同时出现,使人很难识别谁是第一环。在实践中,可以按照色环之间的间隔加以判别:比如对于一个五道色环的电阻而言,第五环和第四环之间的间隔比第一环和第二环之间的间隔要宽一些,据此可判断色环电阻的排列顺序。 3、在仅靠色环间距还无法判断色环顺序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电阻的生产序 列值来加以判别。比如有一个电阻的色环读序是:棕、黑、黑、黄、棕,其值为:100*104Ω=1MΩ,误差为1%,属于正常的电阻系列值;若是反顺序读,其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各类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大全,欢迎收藏哦! 1. 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7.85 X长度(m)X宽度(m)X厚度(mm) 例:钢板6m(长)X 1.51m(宽)X 9.75mm厚) 计算:7.85X6X1.51 X9.75=693.43kg 2. 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X壁厚mn X 0.02466 X长度m 例:钢管114mm外径)X 4mm壁厚)X 6m长度)计算:(114-4)X 4X0.02466X6=65.102kg 3. 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rr X直径mn X 0.00617 X长度m 例:圆钢①20mm直径)X 6m(长度) 计算:20X20X 0.00617X6=14.808kg 4. 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X边宽(mm)X长度(m)X 0.00785 例:方钢50mm边宽)X 6m(长度) 计算:50X50X 6X0.00785=117.75(kg) 5. 扁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X厚度(mm)X长度(m)X 0.00785 例:扁钢50mm边宽)X 5.0mm(厚)X 6m(长度) 计算:50X5X6X0.00785=11.7.75(kg) 6. 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对边直径X对边直径X长度(m)X 0.00068 例:六角钢50mm(直径)X 6m(长度) 计算:50X50X 6X0.0068=102(kg) 7. 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rr X直径mn X 0.00617 X长度m 例:螺纹钢①20mm直径)X 12m低度) 计算:20X20X 0.00617X12=29.616kg 8. 扁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长+边宽)X 2X厚X 0.00785 X长m 例:扁通100mm X 50mm< 5mm厚X 6m(长) 计算:(100+50)X 2X 5X 0.00785X 6=70.65kg 9. 方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 X4X厚X 0.00785 X长m 例:方通50mm< 5mm厚X 6m低) 计算:50X4X5X0.00785X 6=47.1kg 10. 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 X厚X 0.015 X长m粗算) 例:角钢50mm< 50mn X 5 厚X 6m(长) 计算:50X5X0.015X 6=22.5kg(表为22.62) 11. 不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电阻阻值计算色环电阻识别及精度

电阻阻值计算:色环电阻识别及精度 色环电阻是在电阻封装上(即电阻表面)涂上一定颜色的色环,来代表这个电阻的阻值。具体读法可参考下图: 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 0,1,2,3,4,5,6,7,8,9 倒数第二环,表示零的个数。最后一位,表示误差。这个规律有一个巧记的口诀:棕一红二橙是三,四黄五绿六为蓝,七紫八灰九对白,黑是零,金五银十表误差。 例如,红,黄,棕,金表示240欧。 色环电阻分四环和五环,通常用四环。倒数第二环,可以金色(代表×0.1)和银色的(代表×0.01),最后一环误差可以无色(20%)。五环电阻为精密电阻,前三环为数值,最后一环还是误差色环,通常也是金、银和棕三种颜色,金的误差为5%,银的误差为10%,棕色的误差为1%,无色的误差为20%,另外偶尔还有以绿色代笔误差的,绿色的误差为0.5%。

精密电阻通常用于军事,航天等方面。 电阻色环上看电阻的精度: 色环电阻分为四色环和五色环 四色环:前两位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是倍率;第四位是误差,就是它的精确度五色环:前三位是有效数字;第四位是倍率;第五位是误差 它们的误差色环相同时误差是一样的: 色环误差 棕+/-1% 红+/-2% 绿+/-0.5% 蓝+/-0.25% 紫+/-0.1% 灰+/-0.05% 金+/-5% 银+/-10% 无色+/-20% 最常见的:

四色环电阻误差是+/-5%,为普通电阻 五色环电阻误差是+/-1%,为精密电阻。 色环电阻识别: 带有四个色环的其中第一、二环分别代表阻值的前两位数;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快速识别的关键在于根据第三环的颜色把阻值确定在某一数量级范围内,例如是几点几K、还是几十几K的,再将前两环读出的数"代"进去,这样就可很快读出数来。 下面介绍掌握此方法的几个要点: (1)熟记第一、二环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数。可这样记忆: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这样连起来读,多复诵几遍便可记住。 记准记牢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阻值范围,这一点是快识的关键。具体是:金色:几点几Ω 黑色:几十几Ω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心外)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 1. 补钠计算器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2.补液计算器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血 Na+mmol/L 低渗性脱水 >130 等渗性脱水 130~150 高渗性脱水 >150 。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2. 补铁计算器

线圈电阻计算方法

计算电阻公式为:R 其中,为铜的电阻率,值为:17.24 * mm ( 0.01724 导线的横截面积。 1.导线长度的求法: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估算: D2分别为内外径,K为不足一圈的长度 D1D2 2 D1=4.8mm , D2=24.4mm , K=0。 算得L=1467mm , E=45.8,贝U L 应该大于1421.1mm,而小于1512.8mm 第二种,精确计算: pl 设螺线的方程为r ——* ,式中,d代表相邻螺线间的距离,在本文中,指代间距( 2 和一半线宽(b, 8mil)之和(4mil+4mil=8mil=0.203mm ) L d 1 -.12 ln( 1 2)N K 则4 D N D M N M d d 式中,D N是外径,D M是开始时的内径。d也可表示为( [D N-D M) /2n 带入算得:L 0.122 -.12 ln( 2 250 1叽0 , L=1466.6mm 有结果看出,两者相差不大。对计算阻抗影响不大。 * m), L为导线长度,S为 *nD D2 式中n为圈数,D1、 其中,误差有:|E 由我们的线圈n=32 ,

2.计算铜线截面积 在PCB 工艺中,铜线为长方体,其厚度由敷铜时的参数决定,一般是1oz (盎司)敷铜,此时铜线厚度为35微米,相应的,若在制板时采用2oz 或者更厚的敷铜,则厚度倍增。 计算时假设是1oz敷铜,设计时导线宽度为8mil ( 0.2032mm)所以横截面积为 2 S=0.2032*0.035=0.00711 2mm 由此算得:R=17.24*1466.6/0.007112= ,大概3.55 欧姆 那么两个线圈串联电阻约为2*3.55=7.1 欧姆

常用计算公式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 b c I I β= 三极管的输入电阻 r ) (26) 1(300mA I mV E be β++= LC 振荡器的正弦波频率 LC f o π21= 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电路输出电压 i F O U R R U 1 ? = 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电路输出电压 i F O U R R U 1(1 + = 运算放大器的反相加法运算电路输出电压 )( 313212111 i F i F i F O U R R U R R U R R U ++?= 直流电机电枢电动势 n C n a pN E e a Φ=Φ= 60 注:p ——磁极对数; N ——电枢绕组总的有效导体根数 a ——电枢绕组并联支路对数 Φ——每极气隙磁通 n ——电机转速 电机转矩 a T a I C I a pN T Φ=Φ= π2 n P T M 55 .9= 注:P M ——电机的功率(W ) 三相交流电机同步转速 p f n 1 160 .9= 三相交流电机转差率

111)(/n n n n n s ?=Δ= 三相交流电机输入电功率 1111cos 3?I U P = 同步发电机输出频率 60 Zn f = 步进电机步距角 R R t s mKZ NZ N ° =°= = 360360θθ 步进电机转速 R NZ f n 60= 常用物理量 摩尔气体常数: )/()00026.031441.8(molK J R ±= 玻耳兹曼常数: K J k /10)000044.0380662.1(23?×±=引力常数: 2211/10)0041.06720.6(kg Nm G ?×±=标准重力加速度: 2/80665.9s m g m =阿伏加德罗常数: 12310)000031.0022045.6(?×±=mol N A 普朗克常数: Js h 3410)000036.0626176.6(?×±=电磁波在真空中 s m c /1099792458.28×= 的传播速度 真空介电常数: m F /10854187818.8120?×=ε真空磁通率: m H m H /105663706144.12/104770??×=×=πμ元电荷: C e 1910)0000046.06021892.1(?×±=电子质量: kg m e 3010)0000047.09109534.0(?×±=质子质量: kg m p 2710)0000086.06726485.1(?×±=

色环电阻识别方法

色环电阻识别方法 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字,如下: 棕1 红2 橙3 黄4 绿5 蓝6 紫7 灰8 白9 黑0 ,金、银表示误差 色环电阻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最多的电阻类型,无论怎样安装,维修者都能方便的读出 其阻值,便于检测和更换。但在实践中发现,有些色环电阻的排列顺序不甚分明,往往容易读错,在识别时,可运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断: 技巧1: 先找标志误差的色环,从而排定色环顺序。最常用的表示电阻误差的颜色是:金、银、棕,尤其是金环和银环,一般绝少用做电阻色环的第一环,所以在电阻上只要有金环和银环, 就可以基本认定这是色环电阻的最末一环。 技巧2: 棕色环是否是误差标志的判别。棕色环既常用做误差环,又常作为有效数字环,且常常在第一环和最末一环中同时出现,使人很难识别谁是第一环。在实践中,可以按照色环之间的间隔加以判别:比如对于一个五道色环的电阻而言,第五环和第四环之间的间隔比第一环 和第二环之间的间隔要宽一些,据此可判定色环的排列顺序。 技巧3: 在仅靠色环间距还无法判定色环顺序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电阻的生产序列值来加 以判别。比如有一个电阻的色环读序是:棕、黑、黑、黄、棕,其值为:100×104Ω=1MΩ误 差为1%,属于正常的电阻系列值,若是反顺序读:棕、黄、黑、黑、棕,其值为140×100Ω=140Ω,误差为1%。显然按照后一种排序所读出的电阻值,在电阻的生产系列中是没有的,故后一种 色环顺序是不对的。电阻按材料分一般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水泥电阻、线饶电阻等。一般的家庭电器使用碳膜电阻较多,因为它成本低廉。金属膜电阻精度要高些,使用在要求较高的设备上。水泥电阻和线饶电阻都是能够承受比较大功率的,线饶电阻的精度也比较高, 常用在要求很高的测量仪器上。 小功率碳膜和金属膜电阻,一般都用色环表示电阻阻值的大小,这也是我们在学习电阻的很 重要的一步。电阻阻值的单位是欧姆。下面详细说明。 色环电阻分为四色环和五色环,先说四色环。顾名思义,就是用四条有颜色的环代表阻值大小。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字,如下: 棕1 红2 橙3 黄4 绿5 蓝6 紫7 灰8 白9 黑0 金、银表示误差 各色环表示意义如下: 第一条色环:阻值的第一位数字; 第二条色环:阻值的第二位数字; 第三条色环:10的幂数; 第四条色环:误差表示。 例如:电阻色环:棕绿红金, 第一位:1; 第二位:5;第三位:10的幂为2(即100); 误差为5%; 即阻值为:15×100=1500欧=1.5千欧=1.5K 还有精确度更高的“五色环”电阻,用五条色环表示电阻的阻值大小,具体如下: 第一条色环:阻值的第一位数字; 第二条色环:阻值的第二位数字; 第三条色环:阻值的第三位数字; 第四条色环:阻值乘数的10的幂数; 第五条色环:误差(常见是棕色,误差为1%)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与方法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与方 法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 梁子斌 对从事地电学工作,对接地电阻的概念并不陌生,然并非能完全理解。这里想跟大家聊聊其概念和测量原理。 1.接地电阻概念,接地装置在输变电工程中是个特殊的项目,属隐蔽工程。对新安装的接地装置,它包括埋入地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或称接地体,以及连接接地体与电气设备接地部分的接地线。为了确保其是否符合设计或规程要求必须经过检验才能正式投入运行。接地电阻就是当有电流由接地体流入土壤中将呈现有电阻,这就是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本质是由土壤产生的电阻,是接地装置泄放电流时表现出来的电阻。由高斯定理知道,在全空间中,一半径为R的导体球其接地电阻为 ,如在地表无限半空间中其接地电阻大一倍,埋在地下 某深度中,则在两者之间,对均匀介质,也可以解析得到。还有不同形状的接地体,圆盘形、棍形,环形等都有公式可以计算。 其等效电路如下图:其中U为接地体对大地零电位参考点的电位差,I为流过接地体的电流U/I即为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 看视很简单,通过电压的电流的测量就可以得到电阻值,可实际上并不容易。试想想,在工作现场去哪能找到大地零电位的参考点那哎呀,有思路了,我们可以临时做一个啊,再做一个接地,可这临时的接地电阻值也不知道,我们可以知道这两个电阻之和,一个方程,两个位知数!好办,再加一个辅助接地电极,这样我们两两进行测量,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接地电阻,简单解方程就可以啦!呵呵,还不明白呀,看下面示意图。

常用的计算公式大全

齐全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计算,为此特向大家提供各种换算公式,以供参考。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1美加仑(gal)=3.785升(1)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1英亩·英尺=1234(注本文介绍的生活常用资料,销售小技巧,一些小方法的消防安全法律知识所

立方米(m3 )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1英加仑(gal)=4.546升(1) 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方米(m3) 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 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 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长度换算 1千米(km)=0.621英里(mile)1米(m)=3.281英尺(ft)=1.094码(yd) 1厘米(cm)=0.394英寸(in)1英寸(in)=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1.852千米(km)1英寻(fm)=1.829(m) 1码(yd)=3英尺(ft)1杆(rad)=16.5英尺(ft) 1英里(mile)=1.609千米(km)1英尺(ft)=12英寸(in) 1英里(mile)=5280英尺(ft)1海里(n mile)=1.1516英里(mile)质量换算 1长吨(long ton)=1.016吨(t)1千克(kg)=2.205磅(lb) 1磅(lb)=0.454千克(kg)[常衡] 1盎司(oz)=28.350克(g) 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lb) (注本文介绍的生活常用资料,销售小技巧,一些小方法的消防安全法律知识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