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

《伤寒论》

《伤寒论》
《伤寒论》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1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2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3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18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22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25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28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

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第5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6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8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9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10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11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12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13篇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14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112方

第15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执水执水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

第16篇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17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清通“圊”,欲通“续”,自可即“犹,宜”。

第18篇辨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吐篇》)

第19篇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吐篇》)

第20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下篇》)

第21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下篇》)

第22篇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以下简称《汗吐下后篇》)

后8篇,应了解,特别是8篇中出现的而未在中十篇中的条文。通常我们学习的是《伤寒论》节本――中十篇。以阴阳辨脉、辨病,辨预后。

二、学习《伤寒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内容

(二)学思路和方法

思路:鉴别诊断的思路

例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除外了少阳-呕阳明-渴太阳-见表证。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一、辨病识证用方

太阳中风方:桂枝汤

古病证

结胸热实

今胃痛寒凝气滞

二、抓主症,对证用方。注意:症非证

例1: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不必辨其为太阳伤寒或太阳中风。例2:刘渡舟柴陷合剂治疗症见“呕而发热”,“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并见的某军工厂中毒事故伤员,其中许多为肺水肿,无特效西药。

三、识病机、扩大应用

例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病机:气血两虚,心脏失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理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病机:少阳有邪,兼气血不足。涩:气血虚弦:少阳气郁。

例2:乌梅丸治蛔厥又主久痢病机:寒热错杂

例3:宋孝志应用栀子豉汤治过敏性哮喘

例4:白头翁汤:里急后重便脓血,渴欲饮水,腹中痛。近年:结膜炎,暴发火眼,淋巴结炎,肝炎,乳腺炎,带状疱疹,急性盆腔炎,急性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肝经循行部位-抓病机

四、抓主症,兼识病机

例:真武汤证:

心下悸……水邪凌心,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洋地黄中毒量和治疗量接近

四肢沉重疼痛(水肿)

咳……水邪犯肺

吐、利……水邪浸渍胃肠

头眩……水邪上冒清阳美尼尔综合征(内耳水肿)

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小便不利或小便利(小便清长)

五、抓副症,兼求病本副症:或见症状

例1: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口渴,消渴,渴而欲饮水、烦渴………膀胱气化失司,津液不能敷布

五苓散主证小便不利,小便少…………膀胱气化失司,废水排泄障碍

少腹苦里急…………气化不利,气机不畅

水邪上逆使胃气上逆,渴欲饮水,水入则吐之水逆

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心下痞

例2:猪苓汤……阴虚水热互结证

小便不利(仅量少,有尿涩痛短赤)…………水热互结

主症渴欲饮水…………水热互结,津液不化,阴虚津液不足。

心烦不得眠…………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副症――咳、呕、利…………水邪变动不拘浸渍胃肠,上犯肺藏

六、用合方,救治疑难

例:五苓散+桃核承气汤治膀胱蓄水、蓄血共见症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一.方法a.查史书;b.看文物

重量:班固《汉书

律历制》:千二百黍米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前读shí)晋后:6铢=1分4分=1两文物:汉光和司农铜权,重12斤,汉1斤=250克1两=15.62克;容量:《汉书》千二百黍实其龠,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文物:1合=20ml1升=200ml温取一升,本云黄耳杯(1黄耳杯=200ml)1斗=2000ml1斛=20000ml度量:《汉书》(一黍为分),10分为寸,10寸为尺,10尺为丈,10丈为引.文物:汉1寸=2.3cm1尺=23cm晋→宋:1斤由250克→600克;1升200ml→1000ml1尺23cm→33cm但医药人命关天,天文涉及国运,仅此二条未改,一律追随古制、汉制。宋→清度量衡未变,清代实行库平制宋代煮散,连渣服.用量少.如《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宋用两、钱、分、厘。台湾、东北仍循库平制1钱=5克。宋代后开一次药即一次治疗量,以前为多次治疗量。

例:麻黄汤:麻黄3钱(45克)桂枝2钱(30克)甘草1钱(15克)杏仁70枚(28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一次治疗量相当于1/3

麻黄15g桂枝10g甘草5g杏仁9g

煮药:一次提取生药药效45%;第二次提取生药药效30%~35%-仲景弃之

所以,换算长沙方应:a.换算成今量b.看药吃几次,以了解一次治疗量。

例如:干姜附子汤(救急)干姜1两(15g)附子一枚(20g)且顿服

临床用应记住经方剂量比例,并因时因地因人变化剂量。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共七个方子,伤寒论方中应用最广

一、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1.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2.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3.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4.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6铢=1分,4分=1两。但在散中,如四逆散、三物白散,用分=份,作为剂量比例,非衡重单位。熬:火干也,《方言》凡以火而干五谷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谓之火备,秦晋之间或谓之炒。不同字词一意义。如:杏仁熬黑,巴豆熬去油(巴豆不去油,力大如老牛。)。猪肤汤:白粉熬香。稻曰白。《伤寒论》龙牡都写熬,故龙牡均为生品,非煅制。渍:浸泡。如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取大黄苦泻,防止直下肠胃,非煮泡5~10分钟,10~15分钟优。烊:把胶质药物在热药液中熔化的过程。(一般可压碎,放入热水中,不化者应为伪品。)

考《伤寒论》煮后再煎者七方,均为和解剂。调整半表半里之枢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桂干姜汤三方。调整中焦半上半下之枢: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四方。

煮后再煎有利于方剂寒热并行、攻补同施。傅延龄实验:小柴胡汤中柴胡去滓再煎,提高解热作用。

(三)仲景用小柴胡汤:

1.少阳受邪,经腑不和(第96、97、263、264、265、266、379条)

干货分享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干货分享】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1桂枝汤方:12条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2桂枝加桂汤方:117条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6桂枝加附子汤方:20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7挂枝去芍药汤方:21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22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112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10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118

伤寒论背诵条文归纳--考试重点

伤寒论背诵条文归纳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阳病发汗太过气营不足身痛 0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0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原序)

作者:汉张仲景 原文: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 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1) 酸枣仁药性的探寻 (4) 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本文为JT叔叔投稿于香港《MM》杂志之旧文〕 麻黄,所谓「标热本寒」之药也,其形中空如管,能从骨、从血脉中把阳气发出来驱散寒邪,能祛邪,但人会虚。 张仲景书中的药的走法,有「与皮表平行」的药,有「与皮表垂直」的药,代表性药味,例如麻黄是垂直皮表发汗的,柴胡是平行的(走少阳区),二药王不见王。在柴胡剂中,枳实可用(平行),厚朴不同用(垂直);相反地,枳实不同麻黄剂一起用,厚朴与麻黄一起很好用。用反了,枳、朴皆不得发挥其药效。 但,反面来说,张仲景也依此原理「制」麻黄。麻黄和两类药物同用时,会受制而药性变得温和。 其一: 阳明区块药,药性顺肌理而行,属平行药。例如葛根、石膏、苍朮、白朮。 较没力的是葛根,例如葛根汤中有麻黄汉制三两,量和麻黄汤一样重,但葛根汤的发汗力仅得麻黄汤之半,于焉得知:葛根四两约可制麻黄三两其半,即一点五两。葛根八

麻黄三之比例时,可无发汗现象。 石膏、麻黄同用时,仲景麻杏甘石汤已示其例。麻杏甘石汤服后不发汗,但仍可去邪,即石膏八两可制麻黄四两。依此比例原则,越婢、大青龙,虽麻黄六两,但因石膏有鸡子大(约汉代六至八两),则麻黄之发汗力仅余三两,即同于麻黄汤。 朮类则今人研究:二倍于麻黄时,发汗力减半,四倍时全无汗力,而祛湿之效皆甚佳。风湿患者临床,麻黄加朮汤,以此原则量其虚实作加减。 此其与阳明区药之相互作用其大概。 第二类: 附子、细辛、地黄等直入少阴心肾之药,则不直接影响麻黄之发汗力,但会深化其发汗力。 另外,治寒饮而咳的小青龙汤,因有半夏,移肺中水入膀胱,故不成汗解而成尿解。直用生半夏如《伤寒论》剂量(半升约如汉制四至六两),必尿解,解后人不虚。因肺中寒饮之邪,尿解有路可去,汗解则属无理。今用制半夏则需加倍。今一般医师半夏则用量不足,故常使小青龙汤服后作汗解,乃至病人服后大虚,乃言此药续后不佳。民初范文虎用小青龙汤,倡议以半夏三钱,其余药味仅数分,乃善法。 此亦「辛润肾」这句黑话的临床实践意义。 麻黄附子细辛汤,三药比例为麻黄二,细辛二,炮附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1.桂枝汤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法】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桂枝加桂汤 【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桂枝加芍药汤 【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

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4.桂枝加大黄汤 【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煎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 【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

伤寒论重点背诵条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

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柴胡证小柴胡汤(二)辨证技法:太阳病中的少阳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六段课第六堂〕 少阳主证提纲 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什么是柴胡证,来教完小柴胡汤这帖汤,有些比较复杂的条文,我们可能就留待之后再来处理。 跟柴胡汤主证相关的条文,我们先看三之十四条、三之二十条,这两条根本可以说是《黄帝内经》的〈热论〉,三之十四条根本就是抄《黄帝内经》抄来的,这其实也是《伤寒论》跟《黄帝内经》很明显的交会点,有人说,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讲感冒的六个层次,跟经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我觉得,《伤寒论》学得越熟,越会感到张仲景其实还蛮尊重《黄帝内经》的那一套,少阳病,它的确有牵涉到少阳经;太阳病有牵涉到太阳经。只是张仲景所谈论的问题,是比「单论某一条经本身」还要更广泛的问题,不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单纯,张仲景的书有比较细部的层次。 【桂3-14/宋.例13】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三四日,是照六经的传法,通常是先太阳、再阳明、再少阳,它说因为少阳经,经过这些地方,所以它经过的地方可能就会胸部、身体侧面痛、耳朵听不清楚。 少阳病的辨证点,特征之一是脉弦,所以感冒的时候如果把到弦脉,那就要考虑有可能是少阳病。因为每一个人的弦脉,以初学者来讲,得自己跟自己比,也就是这个脉会比平常把到它的时候更瘦一点,但在瘦的同时,会觉得它也绷得更紧一点。 就像是太阳病的脉是整片浮起来──平常要摸到皮肤,再稍微按下去才感受到它的跳动;现在好象才贴到皮肤表面一点点,就感觉得出它的跳动了,这就是浮脉──弦脉的话,我想也是自己跟自己比,就是平常摸起来没有绷成一条的,现在摸起来绷成一条了。但这个一条,也不能太沉,因为太沉的话,就变成少阴病的「脉沉细」了,那就不是标准的弦脉。它还要有点力气,但那个力气,大概只是跟平常的脉象相比,「几乎感觉不出来的」强一点点,如果很明显比平常又浮又紧的脉,那大概就是麻黄、大青龙汤类的;如果是很有力的洪脉就是白虎、承气一类的…… 勒成细细一根、不太沉、不比平常的脉没力。所以弦脉,是少阳病的第一个指针。当病气处在身体的夹缝之中的时候──少阳区块很像是身体里的夹缝(腠理)──当病气在腠理里钻的时候,脉象就好象夹在墙缝里一样,所以就勒得变得「弦」,这样的一个脉象。 书里也给了其它的辨证点,少阳病很专门的一个辨证点,就是:身体「侧面」或连到胸部会闷、胀、或是痛,有的人是不摸不痛、摸了才痛;有些人是不摸也痛;还有的人是可以摸到有一颗一颗、硬硬的淋巴结跑出来……但是胸胁闷痛呢,有的时候是一摸外面就有感

伤寒论序原文 译文

《伤寒论》序 【原文】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 【原文】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译文】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原文】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少阳小柴胡汤(一)──寻找少阳区块 二.小柴胡汤的功能少阳 那么,少阳区块还牵涉到另外一件事,就是「柴胡证」的少阳区块。 光是柴胡跟甘草两味药,其实就构成小柴胡汤的主结构了,因为小柴胡汤里的其它药味,都是可以拔掉的,只有柴胡跟甘草不能动,所以柴胡跟甘草就已经是小柴胡汤结构了,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也含有这个柴胡剂主结构。当然古代《辅行诀》的小柴胡汤是没有去芍药的,那不去掉芍药的小柴胡汤也有它的好处,它能帮到的事情会更多。所以柴胡剂所调理的,西医所认为的少阳,是有意义的,就是能够让它变得比较舒服,我们也都知道胆结石的时候,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也知道,胆结石也是一个内脏的气机失调才会产生的一个病──该怎么样的时候不怎么样,可能该吃早餐的时候不吃,然后胆汁就没地方去,放着放着就放

坏掉了──其实都是关系到所谓调畅气机,就是人体所有内脏的互相沟通跟调节,这样的一件事。 谈到一般说的柴胡证的调畅气机,也就得讲到小柴胡汤真正的主治,也就是「少阳病」。小柴胡汤它所治的东西我们称为少阳病,但我们不能说「肝胆之气郁结、内脏气机不畅,就要用小柴胡汤!」不能这样说,因为它可能可以、也可能不可以。小柴胡汤究竟作用在哪里?它的加减变化我们先不说,三两甘草、八两柴胡加在一起,这个小柴胡汤是要干嘛的?这么大量的柴胡是在干嘛的?以西医来说是清血的,因为淋巴的肿块要消掉,得先把血里面的发炎清掉,实际上它是在清血,只是结果显现在淋巴上面。 小柴胡汤所管的病症,我们先很大概地说一下,概略地介绍而已,《伤寒论》的条文,〈少阳篇〉的一开始说了什么?「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还有提纲的〈伤寒例〉:「胸胁满」、「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这些是最粗糙的少阳主证。 首先,眼睛容易花,这个不是个很好的辨证点,因为要开小柴胡汤,有昏没昏不容易拿来做为主要辨证点。 口苦呢,到底这个人为什么会口苦?我也搞不清楚,但是少

伤寒论112方证

《伤寒论》112方证 1.汤证:桂枝汤(12) 病机:汗孔失固(表虚),汗出伤营,故曰“营弱”;风邪乘虚而入,在腠理,故曰“卫强”。天津市公安医院中医科李岩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口和不渴,脉浮缓(阳浮而阴弱)。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4枚 应用:外感病初期,项背部诸疮病的初期,见桂枝汤证者,及自汗等证可用此方。此外,现代临床还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形性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肩凝症,无脉症,妊娠反应,人工流产后发热等。 2.汤证:桂枝加葛根汤(14) 病机:同桂枝汤证,但经脉郁滞较突出。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疏利经脉。 处方:葛根9g 桂枝4.5g 芍药4.5g 生姜6g 炙甘草3g 大枣4枚 应用:麻疹初期,疹见未齐,见桂枝汤证者;痢疾初期,或胃肠病兼见桂枝汤证者。他如落枕、颈椎病、头痛亦可酌用此方。 注:原书中有麻黄,于理不合。从林亿、朱肱之说,去麻黄。 3.汤证:桂枝加附子汤(20) 病机: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又兼见因阳虚而漏汗之症,可由太阳中风误汗而致。 脉症:恶风,汗出不止,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或见手足冷,肢节微痛,脉沉微。治法:扶阳止汗,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4枚炮附子3~4.5g 应用:治阳虚自汗。 4.汤证:桂枝去芍药汤(21) 病机:太阳病而胸阳轻微受损,可由误下伤阳而致。 脉症:表证未解,但觉气上冲胸,胸满而微闷,苔薄白,寸口脉较关尺部为盛。 治法:扶阳解表。 处方:桂枝6g 炙甘草4.5g 生姜6g 大枣4枚 应用:本方加味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阳虚证型者。 注:因胸满故桂枝汤去芍药。本方为桂枝甘草汤加姜枣而成。 5.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2) 病机:太阳病,里阳虚,表邪内陷,可由误下伤阳而致。 脉症:胸满,畏寒,指尖不温,苔薄白,脉促或虚数。 治法:温里复阳,辛散逐寒。 处方:桂枝6g 炙甘草4.5g 生姜6g 大枣4枚炮附子3~4.5g 应用:本方可用于阳虚阴盛之胸痹证。 注:因阳虚较桂枝去芍药汤证为重,而出现畏寒,故加附子。本方与桂枝附子汤药味相同,但附子用量轻,意在复阳为主。

最新伤寒论重点条文-一般考试必考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 3 6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 13 20 26 31 34 35 38 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64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 82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 135 138 146 154 161 163 177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 303 305

319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51 378 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胸胁苦满:苦,用作动词。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合病: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并病: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者,谓之并病 坏病:指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 阳浮而阴竭: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口中合: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 水逆: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虚烦:指无形热邪扰于胸膈而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乃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意指热邪之无形 协热而利: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 酒家:指嗜酒之人 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 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气上撞心:心,泛指心胸部位。气上撞心,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

伤寒论序(原文译文)

《伤寒论》序张机 【原文】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 【原文】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译文】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

JT叔叔 谭杰中

JT叔叔谭杰中 当前位置:知盈医学课堂>> 中医学>> 知盈医学课堂伤寒论视频名称: 伤寒论 院校:知盈医学课堂主讲:JT叔叔谭杰中 人气:85234℃ 类型:中医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3年 状态:全集 分享: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收藏网址42 【伤寒论视频观看小贴士】:伤寒论视频是由知盈医学课堂为您精心收集整理,免费在线学习。伤寒论视频只提供在线播放不提供下载服务。【腾讯高清】点播列表说明: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腾讯高清视频道 第1集 第2集

第4集第5集第6集第7集第8集第9集第10集第11集第12集第13集第14集第15集第16集第17集第18集第19集第20集第21集第22集第23集第24集

第26集第27集第28集第29集第30集第31集第32集第33集第34集第35集第36集第37集第38集第39集第40集第41集第42集第43集第44集第45集第46集

第48集第49集第50集第51集第52集第53集第54集第55集第56集第57集第58集第59集第60集第61集第62集第63集第64集第65集第66集第67集第68集

第70集第71集第72集第73集第74集第75集第76集第77集第78集第79集第80集第81集第82集第83集第84集第85集第86集第87集第88集第89集第90集

第92集 第93集 第94集 第95集 第96集 第97集 第98集 第99集 第100集 第101集 第102集 第103集 第104集 第105集 第106集 【SWF数据】点播列表说明: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 1.桂枝汤:12 【条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右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桂汤:117 【条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处方】: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方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279 【条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煎服方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桂枝加大黄汤:279 【条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43 【条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煎服方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20 【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方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7.挂枝去芍药汤:21 【条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JT叔叔眩晕的治疗

JT叔叔眩晕的治疗 (2014-06-10 13:04:23) ▼ 标签: 我的晕眩又发作了,研究一下。 原文地址:JT叔叔眩晕的治疗作者:jtxuexi 说明:以下文字对应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11080803 部分录音容 因为今天中午跟亲戚一起吃饭,发现很多年龄大的叔叔阿姨都会有晕眩的问题 所以把以前这部分的听写稿发出来 下载了课程的同学可以参看。 再有,关于完整的稿子,据说,jt叔叔的伤寒论偷偷教所有文字正在整理成书 将来会在小黄助教的博客上有公告,有兴趣的可以关注啦。 忍不住再说一下参考书的事情。学苑的《经方躬行录》最近在看。 这本书也是jt推荐的书目。作者:闫云科 恰好刚刚又听“偷偷教11082201”jt讲桂枝汤的加减。 发现他的桂枝汤加减的讲法还有板书,跟这本书很一致,有兴趣研究的同学可以参考。 亚马逊3.5折,不过12块,相对于这本书534页,还真是···便宜。 .amazon./經方躬行錄-闫云科 /dp/B002CCSCFY/ref=sr_1_1?ie=UTF8&qid=1382261883&sr=8-1&keywords=经方躬行录 好,那么上个礼拜有同学点菜,说要学晕眩。那我就来说说晕眩怎么医。同学啊,你们有没有那个晕车晕船的经验?通常会有对不对?然后,通常如果吃西药或者西医,他们也有一些治晕车晕船的药,对不对?那吃了也会蛮有效,对不对?也就是晕车晕船这件事情,你吃西药蛮有效,也是通常可以解决啦。可是呢,如果是那种有晕眩病的习惯的患者,他常常是在家里面真的觉得天旋地转的,然后,那个时候吃晕车晕船药,通常不会有效的,对不对?(是不是耳不平衡?)那这句话就是我今天要拿出来拆西医的台的一件事。就是如果是耳不平衡,吃晕车晕船药比较好。那可见得,其它的各种晕眩都跟耳不平衡没关系。对不对?因为如果是的话,它早就医好啦。问题是那种慢性的、长期的老病号,西医不是那么有办法。可是西医就会跟你讲说,哎呀,你晕眩是因为耳不平衡。我跟你讲,耳不平衡,这就是医生唬人用的话。就是其实应该是没有关联的,因为如果是耳不平衡的话,你吃晕船药就好。问题是不会好。所以你要来看看,中医治晕车晕船是多么的爽。分很多种,就像中医伤寒论治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1、桂枝汤:桂枝用勺炒枣姜。发热汗出桂枝汤,桂枝芍药草干姜。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2、桂枝葛根汤:桂枝用勺炒枣姜,葛麻黄。汗出恶风项背强,桂枝汤中葛麻黄。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用勺炒枣姜,附子来帮忙。发汗不止人恶风,桂枝汤中附子藏。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炒枣姜。下后脉促胸又满,桂枝去芍是良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附无芍炒枣姜。恶寒去芍加附子,桂附无勺草枣姜。 桂枝甘草生姜附子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面热身痒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7、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中杏麻黄,关键在用量。汗出脉洪形似虐,桂二麻一莫彷徨。桂枝汤中杏麻黄,取名桂二麻一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 . 资料. .. .

仁 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炒迷人。汗后烦渴脉洪大,就用人参白虎汤。 知母石膏粳米人参 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麻炒芍、姜枣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石膏10、四逆汤:四逆汤,附子炒干姜。 附子甘草干姜 1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炒黄。 大黄甘草芒硝 12、葛根加半夏汤:桂枝汤半葛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半夏葛根麻黄13、干姜甘草汤 干姜甘草 14、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 15、麻黄汤:麻桂炒杏仁。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16、小柴胡汤:人炒芩柴半枣姜。 人参柴胡黄芩甘草半夏大枣生姜17、大青龙汤:麻桂炒杏、姜枣膏。 桂枝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18、小青龙汤:好细辛、麻桂勺炒姜夏味。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半夏五味子生姜细辛1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中朴杏仁。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2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新加汤,人参放进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人参 2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草膏 . 资料. .. .

《伤寒论》序

<伤寒裕》4 Array ,* ? 1 q . £t\ r>*

L i ? < ? . . ? r 散件省作,上诊申医需共曇医冶i 「 1 : ; - ?Jta

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 沙之称。南阳 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0年),卒于建安二 (公元二一九年), 活了七十岁左右。张仲景收集了 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 《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作者简介 內容提要 约生于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书中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 柴胡汤.白虎汤. 青龙汤. 麻杏石甘汤。

余每覽越人入號之診.望齊侯 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 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 存,毛將安附焉?卒然遭邪風之氣, 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 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怪 當今居世之士, 曾不留神醫藥,精 曾(z ? n g ):竟然。 貧賤之厄, 中以保身長全, 以養其 生。但競逐榮勢, 企踵權豪, 孜孜 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 末:枝节,此指名 利荣势。

震栗。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 歸天,束手受敗。赍百年之壽命, 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 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 滅,變爲異物,幽潛重泉,徒爲啼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 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云哉?而進不育 邑愛人攵口人,退不育皂 愛身知己, 遇災值禍, 身居厄地, 蒙蒙昧昧,憲若游魂。哀乎!趨世 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 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钦:恭敬。 告穷:巫祝用尽办法无济于事。 归天:归属天命,即归属命运。 赍:持着。 重器:喻人身体。 异物:指死亡的人。 进:进身。 退:退居。 蠢:同蠢o 徇:营求。 第一自然段小结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我们如果要说《庄子》的道家心法哦,有没有什么基本功?我觉得《庄子》的道家基本心法,如果一定要说“基本功”的话,有一件事是最 要紧的,那个是写在《庄子》的的三十一篇啦,篇里面的。这个【老渔夫】的篇章是讲说,有一个老渔夫,他遇到孔子,他就帮孔子做了一个心理分析(profile),最后证明:孔子是一个大魔头。——大约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哦。我有时候看《庄子》与儒家的一些互动哦,会觉得,有一点武侠小说的味道:有一个孔子,创了一个儒家,而这个【以代偿反应作为基本盘】的孔派儒家心法呢(这不包括孟子派的儒家噢,孟子是一个没有代偿反应的人),有很多练 功的方法,会把人的心搞坏。所以呢,一向是隐藏着做世外高人的道家呢,就忍不住,派了一个庄子出来,写了一门武功,叫作《庄子》,他这个武功,专门破解孔子的魔功—— 有这样的一种武林对决的感觉:好像王重阳创了一个全真派,然后就有一个林朝英创了一个玉女剑法来克他一样。 那么,《庄子》呢,除了在篇里面有讲到这件事情之外,还 有一个很【绵密】地在讲这件事情的是,那是《庄子》的第二篇。《庄子》的第一篇等于只是开场白而已,并没有什么 修炼法,只是哲学性的介绍。所以基本功是集中在的。

跟篇不先练成,人不可能让自己的心好起来。那么是主打什么?它是宗旨是:人要好起来,一定要消灭自己所有的辩论心,因为如果你不消灭自己的辩论心的话,你一想要好起来,就会用代偿的方法来加强你负面的能量,这样子人是没有办法好起来的。什么是辩论心? 1、想要纠正别人错误的冲动,就是有辩论心; 2、你要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首先否定对方的观点,就是有辩论心; 3、想要说服对方相信你,就是有辩论心。 至于说篇的话呢,是专门直接在讲这个【代偿反应】。 你有没有想到过道家的那个象征物哦,常常是一个【一阴一阳】相抱在一起的画面,对不对?那么,道家的修炼法,它的最基本的部分,就是要消灭你所有的自我辩论,让你活在【你能用爱去拥抱你的黑暗面、人格上的分裂都统合起来了】的状态,这个时候,才能够修道。简单的来讲:道家的人认为,人有办法修道的品质叫作【真】。那如果我要 用篇的定义来讲什么叫作【真】的话:一个人没有代偿反应的时候叫作真。而,活在代偿反应里面的分裂人呢?《庄子》叫他什么人啊?像孔子那么好的人,《庄子》叫他 什么人?(同学:“魔……”)啊,不是啦,《庄子》里头没有魔这个字啦。《庄子》叫孔子【伪人】,虚伪的伪哦。就是:你做什么事情,不管你自己本人觉得再真心,结果都变成在耍假的一个人。——简单来说,,就是他的一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