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衡针灸

平衡针灸

平衡针灸
平衡针灸

平衡针灸技术

由著名中医专家王文远教授发明的平衡针灸临床诊疗技术,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审核批准,于2002年11月被确定为军队系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将平衡针灸为代表的平衡医学临床诊疗技术,确定为首批重点专科项目临床应用单位的推广项目之一,并正式确定推广项目名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平衡针灸项目临床应用单位推广”。这,标志着平衡针灸为代表的平衡医学临床应用的技术转让工作正式启动

平衡医学的临床应用

一.平衡医学

平衡医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形成的融预防保健医学与被动治疗医学为一体的现代中医医学。是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层次、多方位、多学科交*渗透的现代中医学。

平衡医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对疾病的产生条件、发展过程及防治方法都进行了较为深刻、细致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平衡医学揭示了疾病的产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使传统的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与现代神经、体液、免疫学说接轨;平衡医学以阴阳学说为基础,以免疫学说为根源,以经络学说为途径,以自身平衡为核心,摄生物全息之法,纳心理疏泄之术,在临床应用上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目的。二.平衡针灸学

1.平衡针灸学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2.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2.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的自身平衡。这种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这种平衡机制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针灸就是调整、完善、修复这个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同时,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的良性刺激。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和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平衡

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的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平衡,从而间接依*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的目的。平衡针灸充分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将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医疗方法,改为头疼医脚,脚疼医手的平衡取穴针刺治疗方法。2.2充分利用人体信息系统

人体信息系统,在传统医学称之为经络,现代医学称之为神经。这两个信息系统的共同点都是以传递信息为主。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为100米/秒,证实了平衡针灸取穴原则是选择最佳途径完成人体内部接受可控、适度的外界良性刺激的科学性2.3突出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的原则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平衡针灸取穴目前为38个平衡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的功能,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平衡,去治疗自身的疾病。

2.4突出快速针刺

快速针刺也称为三刺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如果人体解剖层次清楚,针刺穴位准确,不足3秒即可出针。

2.5突出即时效应

一针见效是平衡针灸即时效应的典型。80%以上的病人在3秒钟内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也可在一次治疗时改善症状,通过多次治疗达到治愈目的。

2.6突出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因为效应来源于针感,针感产生于效应。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产生针感即可产生治疗效果。平衡针灸的针刺手法中不过分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手法,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通过提插手法将不同的针感扎出来即可。

2.7突出离穴不离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针刺到相应的穴位即神经相应的结段上而产生针感即可。平衡针灸要求针刺的是神经干或神经支。神经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在实际临床中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取穴都十分精确,所以针刺穴位的部位准确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8突出穴名通俗化

平衡针灸的穴位名称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推广。其主要特点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穴位,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腰痛穴等。

2.9突出安全无副作用

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在针刺患者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而平衡针灸治疗,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患者还不及晕针,针体就迅速退出,使患者迅速消除对针刺的紧张害怕心理。针刺过程中常见的医疗事故是刺伤脏器,而平衡针灸的穴位分布均在四肢的安全部位,完全免除刺伤脏器之忧。

2.10突出临床实用性

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应用于临床,先有临床实践,后有科学理论,再根据平衡调控理论指导实践。国内对于平衡针灸的实践应用推广,已经多年,国内培训班80余期,6000余名平衡针骨干实施临床应用。这些,证明平衡针灸是一门经得起重复实践考验,深受患者欢迎的实用临床医学。

3.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来源

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另外,平衡针灸学吸纳传统医学阴阳整体学说、现代医学心理平衡学说、生理平衡学说以及环境平衡学说等思想精华,丰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并以平衡针灸学为主体的平衡医学体系指导临床医疗实践。

三.平衡针灸对症临床应用举例

1.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工作特点导病症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等,主要认为是正气虚弱受寒邪所致。

在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进行规范化研究之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西医主张口服消炎止痛药或局部注射封闭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松解或手术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中医治疗方法较多,包括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

针刺肩痛穴进行肩周炎治疗,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显著区别在于:采用快速针刺手法,刺激腓浅神经,对肩周炎所致肩部局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进行治疗。

通过针刺肩痛穴进行肩周炎治疗的规范化研究与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特点为:穴位新:确定治疗肩周炎的特殊有效穴位:肩痛穴(BP-LE6);

即时疗效:快速针刺手法,整个针刺过程在3秒钟内完成,简单易行;

提出针刺神经支或神经干产生针感效应假说:肩痛穴位于小腿腓浅神经节段上,强调提插针刺神经节段,减少传统的复杂针刺手法;

单穴疗法: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减少病人痛苦;

对症首次应用平衡针灸疗法:填补国内外治疗肩周炎的空白。

发展前景:课题组20余年临床大样本观察资料积累,自1989年以来,在全国120个单位进行临床应用并得以验证,受到好评。本方法与药物治疗或其它治疗相比,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易于推广和临床应用。

2.平衡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膨出,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而产生的腰腿窜痛所致。亦属中医“痹症”范畴。平稳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信息传递及反馈自控原理,通过针刺相应穴位,唤发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功能作用,激发B-内啡呔,强啡呔,使之减少疼痛,加速局部软组织的代谢,使其炎症吸收、水肿消失,加快恢复。同时远距离取穴可以避免针具对局部无菌性炎症、水肿引起的疼痛刺激。

3.平衡针灸配合中草药综合治疗颈椎综合症

颈椎综合症的病因可有外伤后遗症、痰浊瘀阻、颈椎劳损、风寒湿痹、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等因素。采用平衡针灸疗法治疗,主、配穴相互搭配:颈痛穴为主穴、肩痛穴为配穴;交*取穴: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同时取穴:双侧病变取双侧穴位,每天一次治疗,15天为一疗程,配以火针疗法和中草药内服,15剂为一个疗程。特点:标本兼治。平衡针灸治标,调整机体免疫化谢功能,促使外伤劳损的颈部修复、抗炎、镇痛作用;中草药治本,有利于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逐步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

腰腿痛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腰部和腿部疼痛综合症。采用平衡针灸疗法治疗腰腿痛,突出病在左而刺右,病在右而刺左,上病而刺下,下病而刺上的异位针刺疗法,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人体的神经通络,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突出人体信息系统的作用,治疗腰腿痛有显著疗效。

5.平衡针灸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目前已上升至1.5%左右。糖尿病被视为终身性疾病,患者常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此病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糖尿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有多源性病因,且发病机制复杂,以血糖高为相同临床表现的综合症群。

平衡针灸对糖尿病患者机体的调节作用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因而对各种类型和各种病因形成的糖尿病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平衡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取穴范围为:降糖穴(BP-UN6)、胃痛穴(BP-HN5)、腹痛穴(BP-LN9)、醒脑穴(BP-HN9)。通过针刺穴位,改善血瘀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使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使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使糖尿病人肢体麻木的状态得到改善。

针刺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可减轻血栓形成倾向,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可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

6.其它主要对症疗法

平衡针灸还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头痛、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高血压等多项常见疾病疑难杂症等等。

平衡医学应用的市场价值

一.临床应用的市场基础

1.著名疗法与著名品牌形成的市场效应

平衡医学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实践,已经成为在现代医疗领域较为著名的现代中医疗法。项目发明人王文远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在20多年的医疗实践和对平衡医学专一、潜心的研究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以平衡针灸为基础的系列平衡医疗方法,并通过培训、授课,将平衡医学疗法在全国范围和军队范围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应用,使项目的成熟性和知名度得到广泛的提高。平衡针灸和平衡医学疗法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是业界专业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和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单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和名老中医的支持下,其中医药推广应用项目、重点专科专病项目临床应用单位推广项目等多个项目,已经成为品牌知名、市场效应明显的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项目临床应用推广,是著名疗法与著名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品牌的结合。2.大量的对应治疗患者群

平衡针灸和平衡医学临床应用,从治疗的病症分析,拥有大量的患者群。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键盘突出症、糖尿病及各类疼痛症,即是长久以来多发、普遍的人类疾病,也是现在不断年轻化、频发性的大众化疾病。这些病症的发病人群广,发病率高,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西医疗法和一般传统疗法对这些疾病,又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治愈率低。采用平衡针灸和平衡医学涉及的系列、综合疗法,治愈率高,方法简便,是非常适宜医疗机构采用的有效的临床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也是拥有大量患者的,市场价值较高的临床应用疗法。

3.大量的保健治疗人群

除临床治疗应用外,平衡医学涉及的平衡药疗、平衡推拿、平衡刮痧、平衡火罐、平衡心理和平衡膳食等多种疗法组成的治疗系列方法和手段,能够被广泛应用于保健治疗方面。现代人生活方式影响人体自

身健康的平衡环境,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状况造成人体的心理、行为的压力与紧张程度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越来越负面的影响,亚健康人群数量在逐渐增加,人们的保健需求日趋明显。而平衡医疗正是有效地减轻压力恢复健康的方法和手段。

二.营利模式

1.临床治疗手段系列化创造多个营利点

对一个适宜进行平衡医学系列疗法的患者,一般可采用的治疗措施和手段为:平衡针灸、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等系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这样针对患者就医的门诊治疗收益点在增多,收益机会在增多,采用平衡医学系列疗法进行医疗经营的医疗机构的收益机会就会增多,收入便明显高于一般的针灸、理疗等诊疗项目。

2.开设特需门诊增加专科收入

平衡医学系列疗法因其治疗手段和方式的独特性,因其品牌效应的知名度,完全有条件申请为特需门诊项目,在医院进行临床经营。由引进项目的医疗机构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申请进行特需门诊经营,是发挥项目市场价值,创造项目高收益点的有效途径。

例如,以国内特需门诊中等收费水平为参考价,按每人进行3项10次治疗(通常10—15次为一疗程,隔日一次):

平衡针灸60元×10人次=600元

平衡火罐60元×10人次=600元

平衡按摩150元×10人次=1500元

合计:计2700元/人/疗程

按照一家医疗机构的平衡医疗专科每天收治患者数量进行计算,则收益如下表(280工作日/年,单位人民币元):

3.治疗与保健相结合, 开设保健治疗中心进行保健经营

治疗与保健相结合,以治疗促保健,以保健促治疗,是平衡医学系列疗法自身技术应用特点决定的市场应用特色。平衡医学系列疗法不仅可应用于临床,而且对于保健治疗拥有广泛的应用。在医疗机构开设

以平衡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专科进行临床经营的同时,由医院开设保健治疗中心,进行为亚健康人群提供以平衡药浴、平衡推拿、平衡火罐、平衡刮痧疗法等为主的保健治疗经营型服务,可形成将相同需求客户人群在医疗服务和保健服务这两个不同服务市场的分解,创造“医疗——保健——医疗”的新的平衡医学系列疗法的综合经营模式。从而明显增加收益点。

平衡针灸附图

平衡针灸附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作者:王文远 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 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BP-HN2)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_“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_王文远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7年1月第14卷第1期?36? ?农村适宜技术?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又称之为“肩凝症”。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成功找到了位于下肢腓浅神经上的特定穴位“肩痛穴”。平衡针灸法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1989年曾获全军科技二等奖、“十五”被列为国家级中医药标准化招标课题。 1 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包括肩周炎、颈椎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袖损伤、颈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软骨炎、冈上肌腱断裂等引起的疼痛。 1.1 西医诊断标准 ①40~50岁以上,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②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③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④ X线检查阴性。 1.2 中医诊断 ①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寒,舌淡红苔白,脉浮紧;②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③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1.3 孕妇禁用。 2 治疗方法简介 2.1 操作方法 2.1.1 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下肢。选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点,在穴位上消毒。2.1.2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即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是平衡针法的特色之一。2.1.3 针刺方法 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 2.1.4 出针 快速出针,并以酒精棉球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2.2 技术关键环节 2.2.1 肩痛穴定位必须准确 肩痛穴是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主穴,属经外奇穴之一,又称“中平穴”,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髁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以偏于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 2.2.2 交叉取穴 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2.2.3 快速进针 针尖与皮肤呈90度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2.2.4 快速针刺手法 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 2.2.5 针感要求 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宜,个别患者可传导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2.3 治疗时间及疗程 发病2周以内者,每日针1次,14次为1疗程;发病2~4周者,每日针1次,21次为1疗程;发病4周以上者,每日针 1次,28次为1疗程。 3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晕针是针灸常见的副作用,针刺“肩痛穴”,只需3秒,时间极短,发生晕针的概率很小。病人首次就诊应让其卧床治疗,以防晕针。 4 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4.1 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进行功能锻炼。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可配合适度的功能锻炼,否则会增加新的炎症和水肿。 4.2 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在局部进行机械性治疗。如推拿按摩、火罐、刮痧、针灸针刀,药物封闭、理疗烤电等,都会加重肩关节的急性炎症和水肿。 4.3 对体质虚、体质过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针刺肩痛穴后可出现局部痛或不适感觉,可以通过交叉针刺膝痛穴缓解。 5 特点 ①取穴少,痛苦小; ②见效快、疗效高;③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④安全性较高; ⑤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6 临床研究结论 ①找出了治疗肩周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的专病专穴—“肩痛穴”;②突出即时效应,针刺当时见效率达90%; ③提出针刺神经支或神经干产生的针感效应假说; ④采用单穴疗法; ⑤针刺经验穴—肩痛穴,临床治疗380例,有效率94.1%。肩痛穴治疗组疗效与传统取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⑥无副作用。 本法安全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适合于广大农村,值得推广。 复习题: 1.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A. 肩部疼痛、功能受限 B. 多发于中、老年人 C. 其病因为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 D.属中医“痹证”、“肢节痛”范畴 2.肩痛穴的取穴原则是() A. 交叉取穴 B. 对应取穴 C. 定位取穴 D. 交替取穴3.平衡针灸治疗肩痛的针刺过程一般控制在(C)之内。A. 5秒钟 B. 1分钟 C. 3秒钟 D. 3分钟 4.下面对“肩痛穴”定位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足三里穴下2寸 B.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点 C.偏于腓侧 D.三阴交上一寸 5.下面对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技术仅适用于肩周炎患者 B. 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治疗过程中,要同时进行功能锻炼。 C. 针尖与皮肤呈90°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D. 本技术的特点之一是进针快、出针快。 (答案见下期) (组织推广: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收稿:2006-10-10 编辑:白兰芳)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王文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一)作者单位:100026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

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穴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穴,穴,穴,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穴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穴穴之称。同时对生殖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穴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穴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 1.最原始的的针刺工具是砭石。 2.砭石最初用于刺破脓肿,作为刺络泻血之用。 3.砭石从东方来,灸法从北方来。 4.《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5.《针灸甲乙经》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全书收录349个腧穴,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全书。 6.《针灸大成》杨继洲著收,录经穴359个。 7.《针灸逢源》李学川撰,强调辩证取穴,针药并重,记载了361个经穴。 8.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9.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手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三阴经(足背):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厥阴经(交叉):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10.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 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 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 11.十二经脉的巡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少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循行交接: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12.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 流注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13.奇经八脉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八条经脉 14.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岐”。 15.督脉称为阳脉之海,任脉称为阴脉之海,冲脉称为十二经脉之海或血海。 16.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处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络脉 17.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18.十二经别络在四肢肘膝关节。 19.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20.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 21.“四根三结”指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 22.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布、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 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 23.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24.髓海为元神之府,胸部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共38穴)+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口味异常的中成药疗法) 本文引用自一叶知秋《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共38穴)》 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共9穴) 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教案次页? 讲次:第4周/ 第4次 内容: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学时:3学时 章节: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 教具:Powerpoint、照片、挂图、动画等。 掌握内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其中30个右左常用的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熟悉内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了解内容:全面了解肺经、大肠经、胃经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重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其中30个右左常用的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难点:经脉的循行、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 拓展:各经经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激趣:腧穴主治作用的临床应用,古代医家腧穴运用范例。 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挂图、幻灯等教学方法,展示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腧穴及其临床应用。 35min 二、手阳明大肠经35min 三、足阳明胃经45min ?注:教案次页按每一讲次准备

总结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5 min 1.掌握肺经、大肠经、胃经的经脉循行。 2.肺经、大肠经、胃经重点腧穴的主治规律是什么? 3.如何理解“四总穴歌”? 4. 预习下次课内容:上篇针灸理论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四足太阴脾经五手少阴心经六手太阳小肠经 :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 简介: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一)取穴原则 1.特异性取穴 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 2.交叉性取穴

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 3.对称性取穴 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二)持针方法 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临床多用75毫米毫针。 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三)针刺方法 1.提插手法 2.强化针感手法 3.一步到位手法 4.两步到位手法 5.三步到位手法 (四)针感说明 1.促电式针感:指针刺后出现的类似电击样感觉,向远端放射。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针灸学 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 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一)导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 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教学大纲 前言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结合人体、针灸模型、幻灯、录象、图表进行示教)、临床见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76,理论48学时,实践28学时。 序号内容 授课时数 理 论 实 验 总 学 时 上篇1 绪论22 2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4 4 3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2 4 22 48 中篇4 第一章毫针 2 2 4 5 第二章灸法 2 2 4 6 第三章其他疗法 2 2 2 下篇7 第一章治疗总论 2 2 8 第二章内科病症 6 6 9 第三章妇科、儿科病症 2 2 10 第四章外科、五官科病症 2 2 合 计 48 28 76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言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上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 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经络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6、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7、腧穴的分类。 8、腧穴的治疗作用。 9、特定穴的意义(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10、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挂图、模具教学。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针灸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文版

《针灸学(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专业) 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英语语言的方式介绍经络、腧穴、刺灸法三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中医专业英语的水平,达到能够运用常用针灸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针灸学(英语)》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和英语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本课程共计40学时。 教学要求及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概念并用英语表达,针灸疗法的特点,明确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本学科的意义。 2.熟悉针灸学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概况。 3.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4.掌握针灸发展简史中有关专著名称的英文表达。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概念 2.针灸疗法的特点: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3.针灸学的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从古代、近代及现代发展的概况,可划分为五个时期;从古到今针灸学术的对外交流。 4.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及方法: 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及治疗;学习目的即掌握运用针灸学理论指导临床,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学习方法即熟记基本知识,反复练习操作技术,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幻灯、电影、录像、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了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比例占80%。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及经络学说的概念及英语表达。 2、掌握经气概念及英语表达。 3、掌握经络系统组成及英语表达。 4、掌握十二经脉的英语名称、体表分布规律及其表里络属关系、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气血循环流注规律,英语表达循行。 5、熟悉奇经八脉的英语表达、分布特点及作用。 6、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的概念、作用、英语表达。 7、了解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概念及英语表达。

平衡针灸穴位

平衡针灸38穴位 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与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得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 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 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就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得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就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得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得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得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得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得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得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与三叉神经得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平衡针灸学

平衡针灸学 平衡针灸的创新点 , 平衡针灸学的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2 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2.1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这种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这种平衡机制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针灸就是调整、完善、修复这个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第二,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良性刺激。因此,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2.2 突出人体信息系统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人体信息系统传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共同点都以信息传递为主。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

统的调控支配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为每秒钟100米。因此,平衡针灸取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即人体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 2.3 突出单穴疗法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2.4 快速针刺亦称三快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如果人体解剖层次清楚,针刺穴位准确,不足3秒钟即可出针。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穴位选择不一定都那么准确,因此留出3秒钟的时间把穴位找准确。因为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如不怕针刺而喜欢留针,可以给予留针,以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 2.5 突出即时效应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决于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中发病时间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 2.6 突出针感效应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因为效应来源于针感,针感产生于效应。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通过提插手法将不同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针感就是有了疗效。

平衡针灸穴位[1]

平衡针灸穴位 平衡针灸 一、平衡医学简介 平衡医学亦称主动医学,是传统医学吸收现代科学理论上升到现代科学层次,逐步形成国际间的通用医学,其特点是运用中医整体平衡自然法则,间接依靠病人自己来修复,调节失调的机体心理与生理,由药物的干预被动调节转向机体的自我应激调节,使病人从心理、生理失衡的状态下恢复到原来的整体平衡状态,平衡医学突出自然疗法,突出人体的自身平衡,突出安全无副作用,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显著的疗效,全新的治疗方式,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的身心素质,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感谢聆听... 二、平衡针灸简介 “平衡针灸”是由平衡针灸理论创始人、北京军区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军区分院平衡针灸科主任王文远教授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上万次针感体验,全国两千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医学. “平衡针灸”把疾病定位于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调控系统,治疗定位于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平衡系统,病因定位于病人的心理平衡失调,把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

与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相结合,提出大脑中枢最高调控理论,把几千年复杂神秘的中医理论上升到现代科学层次。利用现有的38个平衡穴位,已在肩周炎、颈椎病、三叉神经疼、面神经炎(吊斜风)等248种疾病中取得显著成绩。...感谢聆听... 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通过直接针刺相应穴位将针刺信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大脑高级调控中枢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使患者自身调整从而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还具有安全安全无副作用、见效快、不留针等特点....感谢聆听... 1.平衡针灸学的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感谢聆听... 2。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2.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

平衡针灸治疗颈椎病及并发症

平衡针灸治疗颈椎病及并发症 [日期:2008-11-2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到底有啥危害呢?北京时珍堂医院平衡针灸医师鹿永杰主任告诉我们:颈椎病可怕的不是直接的疼痛和不变,而是可怕的并发症: 1、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 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 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4、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 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6、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7、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 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医师名片:鹿永杰:平衡针灸师,中国平衡针灸学委员会会员,国家973项目全国临床骨干人才,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亲传弟子。擅长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脑中风后遗症。如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足跟痛,强直性脊柱炎,头痛,三叉神经痛,胃痛,痛经和肢体手足麻木等。 健康格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最可佩服的是精进,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失败是自大,最大的无知是自欺,最大的悲哀是自弃,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珍贵的礼物是宽恕,最大的债务是人情,最大的欣慰是奉献!最高的境界是无我! 神奇的平衡针灸 由全军名医王文远教授始创的平衡针灸已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科研成果,其特点突出,疗效显著: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就是调整、完善、修复人体自身平衡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带图 (1)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一、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 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BP-HN2)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平衡针灸治疗穴--简明

平衡針灸治療穴位 一、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頭頂正中,前發際正中10cm(5寸),後發際直上16cm(8寸)出,雙耳尖cm(1寸)處。針刺方法:針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隻手向前進針,另一隻手可摸著針尖不要露出體 外。 針刺手法:採用滯針手法,待針體達到一定深度時,採用順時針撚轉6圈,然後再按逆時針撚轉6―10圈後 即可將針退出。 針感:以局部強化性針感出現麻脹緊沉為主。(30分鐘左右自動解除) 功能:升陽固托,益氣固本,助陽止瀉,補腎健脾,調節內臟,抗衰老,增加機體免疫機能。 主治: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中氣下陷性疾病為主。 臨床還用於治療陽痿、早洩、遺精、遺尿、前列腺 炎、前列腺肥大、腸炎、慢性腸炎、低血壓、宮頸 炎、陰道炎、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體質過 敏和偏癱等。 歌訣:升提穴位頭頂中,枕神分支額神經,向前平刺4釐米,陽痿早瀉遺尿精,脫肛脫垂胃下垂,前列腺炎 與腸風。(三寸毫針向前平刺2寸,百會穴上一寸)二、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於前額內側動靜脈分支和三叉神經的滑車上神經,前額兩側均有眶上神經分佈。 取穴原則: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則 針刺特點:其刺以滑車上神經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經出現的正為宜。 手法:針刺手法採用上下提插法,達到要求針感時,即可出針。單側腰痛為平刺手法,不提插,對重症腰痛 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發生暈針的情況下, 可以留針。 針感:以局限性,強化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為主。 功能:活血化瘀,調節神經,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軟組織損傷,腰間盤脫出,強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傷,腰積勞損,坐骨神經痛,不明原因的各 種腰痛。 按語: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個特定穴位,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變為 主。特別對腰部軟組織損傷,腰間盤突出。因炎症 引起的坐骨神經痛還需配針刺相關穴位,臀痛穴, 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腫期需要臥床 3―4周。待臨床治癒後,兩個月內還要減少環境 誘發因素,以鞏固臨床療效。 歌訣:腰痛穴位額正中,針刺滑車上神經,定位取穴三方向,主治各種腰痛症,椎間盤出腰扭傷,腰積勞損 用之靈。 (3寸毫針雙側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側腰痛向右平刺,右側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 2寸) 三、急救穴 定位:此穴位於鼻唇溝與鼻中隔聯線的中點。 局解:不有口輪匝肌和面神經頰支,眶下神經分支及上唇動靜脈。 取穴原則:定位取穴。 針刺特點:以針刺眶下神經分支或面神經頰支出現的針感為宜。 功能:醒腦開竅,回陽救逆,抗休克,療昏迷,調節神經,消炎止痛。 主治:休克、昏迷、暈厥、暈車、暈船、暈機,臨床還可用於治療中暑、小兒急驚風、癔症、癲癇、精神分 裂症、急性腰扭傷、痔瘡、低血壓、高血壓冠心病 和心絞痛。 按語:急救穴是用於病人急救的首選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個特定穴位。選用該穴具有取穴方 便,針感強療效突出。臨床主要用於各種急症,重 症及昏迷的病人為主。手法反復提插撚轉,加大刺 激量。為迅速強化針刺效果,可同時配合相關急救 穴如降壓穴胸痛穴,腰痛穴,咽痛穴等,必要時還 必須積極配合中西醫綜合急救措施,此外還是中老 年人的保健學位之一。 歌訣:急救穴居鼻中隔,針刺眶下面神經,唇溝中隔斜上刺,休克昏迷與中風。 (1寸毫針向上斜刺0 .3―0 .5寸,45度角) 4、胃痛穴 定位:此穴位於口角下一寸或下頜正中點旁開3釐米(1 ,5寸)。 局解;在口輪匝肌和肌之間,布有三叉神經第三支下頜神

针灸学(双语)教学大纲

《针灸学》(双语)教学大纲 (供七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七年制中医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英语语言的方式介绍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中医专业英语的水平,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和常用针灸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以英汉对照《针灸学》教材为辅,加强理论与实践、汉语和英语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言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此学科的重要意 义。 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3.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和研究针灸的进展情况。 4.掌握针灸发展简史中有关专著名称的英文表达。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英语教学比例占80%。 上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经络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内容的英语表达,和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英语名称。 [教学内容] 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4.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 作用。 5.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重点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论述。 [教学方法] . 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英语教学比例占80%。 第二章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以英语方式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和各类特定穴的名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