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经的奥秘:第六讲 智慧与阴谋

道德经的奥秘:第六讲 智慧与阴谋

道德经的奥秘:第六讲 智慧与阴谋
道德经的奥秘:第六讲 智慧与阴谋

易经的奥秘

第六讲:智慧与阴谋

外:《道德经》中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其意是想要使它合上,必须使它先张开;想要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也有人说这完全是一种阴谋诡计,为什么同一部经典,不同的人会读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智慧与阴谋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呢?

曾:一般人为什么老觉得老子是阴谋家,主要是因为《道德经》里面第三十六章有这么几句话: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强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什么叫做微明,就是看起来好象是很隐而不显,很微而不大,小小的征兆,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楚,实际上明眼人他是看的很明显的。“将欲歙之,必故张之”,你看我们嘴巴就好了,如果一个人闭着个嘴巴,那你要叫他张开,这是比较难的,可是一个人张开嘴巴,你不用叫他闭,他很快就闭了。为什么,他自然会酸,受不了。“将要弱之,必故强之”,将要使它弱,你一定会先使它强,那这样也很简单,你要把一个人的身体整坏,你就拼命给他吃,吃到最后,他体重增加,他看起来很强壮,实际上他身体就开始坏了。“将欲废之,必故举之”,你要把一个东西废弃掉,你就先把它举得高高的,让所有人都看到,所有人看了都讨厌,所有人都说要把它丢掉,然后我就把它丢掉,甚至我不丢掉说你们要丢,就把它丢掉了。那就更是阴谋家了。“将欲夺之,必故与之”,你要夺取他的东西的时候,你就先给他一些东西,你如果这样去解释的话,那十个人就有十个人认为它就是阴谋嘛,诡计嘛,但是,老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老子写的书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道德经》,他道德是不变的一个主张,一个人主张道德,他怎么会耍阴谋呢?可是事实在这里啊,是他写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我们解释错了,老实讲,历史上的东西,我们把它曲解、扭曲错乱甚至乱改,那一种事情太多了。

外:由于人们的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经常会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误地解读经典,导致了现代人不仅对老子,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那么老子的这段话,其真实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曾:老子这几句话,不是叫我们去耍心机、去愚弄别人或者虚张声势、故弄虚玄,都不是。他只是很平实地告诉我们,千万千万记住,柔弱胜刚强。凡是弱的,他会变强,强的会变弱,就是说,宇宙他是动的,它不是静的,它一切都是变动的,你现在看它强,一转眼它变弱了,你现在看他小孩子,不久他长大了,你现在看到他很有权势,很快就被剥夺掉了,这个叫做什么?这个叫做风水轮流转,没有固定的。你们家好,就好三代五代一直好下去,大概很难,所以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英雄不怕出身低,为什么好汉不提当年勇,就是你提那个没有用嘛,事过境迁,迁,就是环境一改变,整个的姿态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子只是在

讲这个道理,他说这只是自然而然的一种变化,那看你怎么用它。你把它用来做阴谋诡计,那是你的事,所以我们还重复讲一句话,动机是什么样?跟行为要对着看,同样一个行为,你看他是耍阴谋,他就是耍阴谋,你看他告诉你这是自然现象,就是自然现象。那是看的人的问题,而不是老子的话有问题。

我们现在老是那一句话不停地在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是谁在搞呢?没有啊,哪有人花那么大的劲把一条河流一会儿改道,一会儿改道,你想做也做不到。可是你看黄河就这个样子,一会儿往这边走,一会儿往那边走,挡也挡不住,为什么?大势所趋,莫之能挡啊。所以老子用这些什么呢?歙张,弱强,废举,夺予的变化来提醒大家,要什么?四个字:见微知著。看到很微细的征兆,你马上知道它必然的结果是什么,你就能够顺势而为,那就叫自然。现在我们把这门学问发展出来,叫做未来学,叫做趋势学,叫做预测学,其实都是根据这几句话而已嘛。可是这几句话,也可能被人家拿去,耍阴谋,搞奸诈,那个我们没有办法,因为道它是自然存在的。它不干涉任何人的行为,这就叫什么,就是我们常常讲的自作自受。你要拿去搞阴谋,最后结果你自己承受,你要把它当作自然的趋势,你顺势而为,那也是你自己得到的一些后果。这个道不管,道是让你自然去走你自己的路。

外:道就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老子通过《道德经》告诉人们,掌握自然规律,知道应该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就是人生的大智慧,而智慧与阴谋的区别在于,同样的道理要看什么人来用,用于什么样的目的。

曾:我们不要因为有人把这几句话拿去搞阴谋,就把账算在老子的身上,这是不公平的。我们也可以说,你为了打击敌人,你就采取这种战略,我们怎么样呢?我们明知道他不敢打我们,因为我们强嘛,所以我就故意示弱,让他以为说我真的不如他,引诱他来打我,然后我就可以反击,这是常用的方法。不知道装知道,知道装不知道,看见装没有看到,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问题是说,这都是道的一部分,那你要怎么用,道都给你相当的自由,所谓相当,就是有局限性才叫相当,你不是百分之百,你用的通,用不通,不一定。经常合乎道的,多半是行得通的。违背道的,最后那个效果都是很糟糕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我们以后再谈。

我们现在只是说,《道德经》里面六十八章他有这一句话我们来印证一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这是什么意思?士,就是将帅,他是一个好的将帅,他是爱好道德,他不崇尚武力。所以你看现在很多国家,他的国防部长经常不用军人,因为他们总觉得军人他的职责就是要战争,所以国防部长都常用文人,就表示我是很斯文的,我根本就不想动用武力啊,我只是防卫啊,我并没有想攻击你啊,这也是《道德经》全世界都在用的一个明证。善于担任将帅的人,他是爱好道德的,他不爱好武力,所以他尽可能地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他不会动不动就动武,这才是人类的福气。“善战者不怒”,凡是很会打仗的人,他不会被敌人激怒,因为敌人会想办法激怒你,搞的你很慌张,然后就打起来,那你一定输的,不怒不是不发怒,人怎么可能不发怒呢?是不轻易发怒。“善胜敌者不与”什么意思?就是说我比较有把握打胜仗

的人,我不跟敌人面对面地交锋,你看三国时代的司马懿就是这个办法,诸葛亮一出来我就不跟你打,因为他知道我跟你打一定打输的,那我何必去送死呢,我就是不战,你怎么讲我就是不战,你来激怒我,我不怒,你送女人衣服给我穿,我就穿,那你把我怎么样?

我们都知道日本有一个华侨叫吴清源,他下围棋那是非常有名的,吴大国手,那有一次呢,钱穆教授跟他一起吃饭,就问吴大国手你这么会下围棋,你有没有一套办法可以永远不败,不会输,有没有?吴大国手他也是懂得《道德经》的,他说没有这种事情,因为它是变来变去,你怎么有把握说你不会输,不可能,我不敢说,想不到。钱穆教授说:我有一套本事我不会输,他很好奇啊,你有什么办法?

外:钱穆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家,有着很着的传统文化的修养,但是他并非下围棋的高手,那么钱穆先生有什么高招能保证不输呢,而这个方法和《道德经》又有什么关系呢?

曾:他只讲了两个字:不下。我不下怎么会输呢?所以你老要跟人家打,你有必胜的把握吗?没有。谁都不知道,因为太多因素,我现在不与,不与就是我不跟你交锋,因为你会来打我就是你有充分准备,你有必胜的士气,那我这时候跟你打我干吗?我躲嘛,等你疲倦了,我才把你赶出去,就够了嘛。可见,真正的兵家也是不搞阴谋的,全世界的兵书,为什么《孙子兵法》最了不起?就是因为它很奇怪,它的主张有很多跟老子是一样的。就是说,他是不求胜的,外国人每次读到兵书说不求胜那要兵书干什么,不鼓励战争。所以中华民族他爱好和平,你从《孙子后法》可以看出来。

第六十九章他写的更清楚,“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他是打仗的人,用兵的人,他都这么一句话交代下来,“吾不敢为主”,我不要为主我宁愿为客,就是说人不犯我的时候我是不犯人的,那人犯我的时候我是不是一定要犯他,也不一定,因为下面有一句话:“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意因为有寸进,那我就扩大了战祸,我宁愿稍微退一点,我可以消弭战争。可见打仗一定要逼和敌人无路可走吗?那狗急跳墙啊,那最后他背水一战说不定我们自己就完蛋了,这种历史上也蛮多的。我们退如果可以消弭战争的话,那我宁愿退。当然这个不是说我的领土可以随便让给人家,那不行,这个领土的主权那是再怎么也要维护的。至于怎么样去维护,那是万变的状况。

第三十一章讲得更清楚,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他说锐利的兵器是不祥之物,人人都厌恶它,是不得已才用的。不要动不动就要打仗,这不可以。因此呢,老子他不但把战争当做凶事,而且他说你就算打胜仗了,你也要当作丧礼来处置,不可以耀武扬威啊,庆功宴啊什么搞的,那个是种下了后面不好的后果。因为什么,因为物极必反。在这种情况之下,以退为进,用不争来争,到底好不好?

外:中国人习惯于称自己是“东方不败”,在战争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只是求不败而已日本人则喜欢称自己是“东方必胜”,不能得胜甚至切腹自杀,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在中国的兵法中,

常常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段,这算不算是一种阴谋呢?

曾: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就是看你的动机是什么。我的退是想引诱你进,然后把你整个歼灭掉,这是不对的。我的退是希望你也退,各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和平解决,这是好事情。我用不争来争,如果我是摆明要争,我假装不争,那就是搞阴谋。我现在我是不争,可是我不争呢,你也觉得争不好意思,你也不争,那大家都不争,让来让去,就让给一个最合理的人,就叫自然。那当然就是好事情。所以道理只有一个,但是用起来是千变万化,主要是人心不同。每个人修养跟认知都不一样,处境也不相同,立场也要加以考虑,这样我们就知道,怎么样子来把老子的学说,把它用得怎么样,用得顺乎自然。那就是上等智慧。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来解读他,有不同的感觉,同样一部《易经》,读出很多君子,也读出很多小人,《道德经》也是一样,你的心不同,你的观点不一样,那个结果就有很大的差异。

宇宙万事,它有正的一面,它就有反的一面,这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但是比较要紧的就是这正反两面它随时都在变化,阴变阳,阳变阴,但是在这变化当中,它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是什么?就是所有强大的东西都要被摧毁掉,都要被淘汰掉。“柔弱胜刚强”是老子看到万物万事,他所体会出来的说,啊,原来柔弱胜刚强。所以我们中国人常常讲一句话,你神气,你神气,看你神气到何时。就是这句话的应用嘛。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好不容易盼到月圆中秋,第二天早上一起来,不圆了。那这个话有什么用意?

外:老子生活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中原大地诸侯割据,列强争霸,此时众多的治国理论应运而生,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诸子百家,代表道家的老子并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治国之策,反而用许多自然现象告诉人们“柔弱胜刚强”,其意何在呢?

曾:老子引用这些自然现象来提醒我们,人类所喜欢的东西,不见得是正确的,刚强刚强刚强谁都喜欢,可是你就没有想到,最后通通败给一个共同的敌人,就叫柔弱。所以我们说“以柔克刚”,我们都挂在嘴巴上,没有深一步去了解,因此我们非常佩服老子,他把这些总括起来,提出一句话,叫做“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的用途是什么,就是使刚强的变弱,那这道不是很糟糕吗?没有错啊,因为你强强强,它要你弱你才会回归原点嘛,你才会走回头路嘛,不然你一直走去,就不见了,那就远离道了嘛,那还得了。你不可能远离道,所以当你从儿童到青年、到壮年、到老年,那不得了。你就知道,最后是回归原点,说句很通俗的话,叫做死路一条,这就叫道。

任何东西很新很新的时候,你知道它快败了,当股票涨得不得了大家抢买的时候,你知道快要跌了。弱者道之用,什么时候你弄明白了,你可以减少很多苦恼。所以我们下一次就来探讨为什么“弱者道之用”,谢谢大家。

道德经的教育管理智慧

道德经的教育管理智慧 一、通无达有之睿智 体现在第一章,开章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轮廓、边缘)。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总纲,将有与无两种现象揭示出来,无的重要性,超越有形有象的表象世界,去把握更本原的内容。无,宇宙,90%以上是暗物质,却是确实存在的。从自己和生活层面来看,价值观、胸襟,精神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决定了事业的成败,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无形无象,规律性,创造的精神都无形无象,却可以创造奇迹。例:蓝思科技的女老总。突破一些常规的思维,有形有象的不要过分看重,看到事物更本质的东西和发展的潜力。90%的成果是员工的隐性知识创造出来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隐性分两个层面,一是技能层面,感悟、灵感,常常难以用言语表达。例:齐桓公读书的故事。“您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从做轮子的经验来看,下得快了急了,轮子很痴,转起来不灵活,只有不快也不慢,做出来的轮子才好用,70岁了,没有人传承技术。做轮子的精神都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证明了言语的局限性,隐性知识的重要性。隐性知识还包括价值观、胸怀、理想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的两面组成的。阴阳的合和。《不可思议的时代》,用不断的运动去应对不断的运动变化。沙堆实验。最大的不变就是不断的变动,不断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深刻的辩证法的思维,不要固定于某一种思维模式,要及时调整自我。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说有容易,说无比较难。空掉之后才会更新发展自己的机会。同一样东西如何发挥功用,发挥到极致。一块砖头,想出有多少种功用。从有形有象的事物更多地发挥功能。 要有大的胸怀与眼界。 二、无为管理的治道 (一)无为而治 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自化。无为包括:一是有特定含义的,三重含义,一是不要主观妄为,权力不能任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就是道,天地之间万物之间都有一个道在支撑,不能违反内在的运行规律。万事万物生长发育。二是让民众自我管理,留空间给下属和老百姓有自己安排自己的空间,最重要的时代特征是互联网时代,个体的作用突显出来,很多的微传媒,自由者的组织,变化组织的变形,减少控制型思维。人是非常厌恶外在控制的。心理学家做过试验。例:噪音处理: 将欲取天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为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总而言之要保持一个适度,恰到好处。中国智慧最大的是中、和两字,平衡、和谐,阴阳要平衡,财富也不能过分地两极分化。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性与需求。 三、慈柔宽厚之胸襟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而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群众路线教育的核心内容。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利己与利他。例:希尔顿酒店的例子,考古队 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

智慧树知到2019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学习本课《<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答案:从“义理”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老子是()学派创始人。答案:道家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答案:道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以立修己治人之(),察其()以善精义入神之()。”答案:大意#体#微言#用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的思维方法。答案:辩证对立#辩证统一#对立统一#一分为二 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答案: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第二章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答案:不能穷尽 “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意思是()。答案: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 “湛兮,似或存。”中的“湛”的指的是()。答案:幽深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一种()和()的处世之道。答案:先人后己#以退为进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答案:适可而止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见”解释正确的是()。答案:同“现”,显露

从言语之道来看,明代殷谐的《海青击鹄图》赋予我们的生活哲理是()()()。答案:慎言慎行#守口如瓶#沉默是金 第三章 老子《道德经》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运用的是()的说理方法。答案:道法自然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答案:适可而止 “圣人为腹不为目”中的“为腹”的意思是()。答案:注重内在实际 下面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含义近似的是()()。答案: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物壮则老 “生而不有”的意思是()()。答案:生养万物#不据为己有 第四章 《道德经》第十三章老子主要是从()角度来阐述修道与用道。答案:内在情绪 今天的人们学习《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执《道德经》之道,()”。答案:以御今之有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能敝”指的是()。答案:守住道体 老子从“道”的角度认为统治者运用道来治理过国家的最高境界,是老百姓对统治者()。答案:不知有之 下列语句中与“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复”含义相同的是()、()、()。答案:周而复始#一元复始#循环往复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我们不仅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研究其思想所起的指导作用,对我们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也有着宝贵的启示作用。 关于《道德经》,后代解读的各家说法很多,很多专家也都说了,对于“道”每个人的感悟都不相同,有很多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谛。今天我和大家分享《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我也苦于自己的人生经验并不丰富,所以主要是通过搜集很多专家的观点和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希望能通过我的浅薄的分享,激发大家对传统精华的重新重视和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也就是我此次论文分享的最大收获了。 刚才已经给大家分享了,《道德经》共五千余字,虽然简短,但却内容丰厚,不但可以说是章章精辟,甚至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内涵深远。我主要将其中一些与我们生活贴近的智慧与大家分享一下,由浅入深,我从个人、家庭、事业等角度,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作为女生,我首先关注了《道德经》中对女性智慧的赞美。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普遍受到传统女性三从四德思想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的影响,女性地位普遍低下,而在古代社会中为数不多推崇女性地位的思想家中,最早的正是老子,而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家,最推崇女性的也是老子,老子是2500年前第一个女权主义者。 老子认为在女性身上蕴含着极大的力量,老子之所以认为看似柔

软的女性身上有着极大的力量,是因为她们有三个特点:老子认为女人强大力量的第一个来源正是安静。比起男性,女性更加沉稳。老子说:“牝以静胜牡”。就像我们走在野外仰望浩瀚的星空,宇宙是安静的,正是这种安静的力量才是更本质的力量。 老子认为女性的第二个力量来源是柔弱。柔弱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关于柔软,老子和他的老师有一个故事。说老子在他老师临终前,请教他的老师,说老师您在临走前还有什么要交付于我的么?老师说,你认为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软弱?老子说当然是舌头软弱。这时老师张开嘴让老子看,老师因为年老,牙齿已经都掉落了,而软弱的舌头还在。老子因此而悟道。 关于软弱胜刚强,我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在欧洲十世纪的时候,有位康拉特三世,他有一个仇敌巴伐利亚公爵,在一次交战中,康拉特三世将巴伐利亚公爵逼回城内,并把全城包围了起来,决定一举战胜仇敌。但是在欧洲的骑士有一种风度,不伤害女人。所以这个康拉特三世就对城内喊话了,说你们城里的这些女人,我允许你们撤出城去。女人们就问可不可以带一些需要的东西,康拉特三世就想人都放了还差点东西么,再说女人那么柔弱能带多少东西,就同意了。过了不久城门打开,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女人们纷纷走出来,并且全部抱着自己的孩子背着自己的丈夫,有的还用工具拖拉自己的父母,就连巴伐利亚公爵也坐在他妻子的肩上。虽然早已超过了女人们能承受的负荷,但是为了他们爱的人,他们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康拉特三世本来杀人不眨眼,但是看到这一幕,他也留下了眼泪,他也被感

对老子第一章的看法

对老子第一章的看法 摘要:经过一学期《老子读解》课程的学习,谈谈对老子第一章所讲的个人看法,结合资料和所学对老子所讲进行解释。以及学习老子第一章之后的感受。关键词:道常道名常名无有欲 一、我对老子第一章的逐句理解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为什么说“道,可道,非常道”呢?“道”为什么说不出呢?我认为“道”是一种体验。体验是无法传达的。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爱,当有人为爱献身的时候,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你可以在字典里找到这个“爱”字,但你会理解不了它的意义。如果你真的爱过什么人,你就知道“爱”这个字的意义了。意义来自于体验,当你有了体验,它就变得有意义了——否则它就是空洞的。文字可以被传达,但文字只是一种容器。如果你没有体验,你拿到的就只是一个空洞的容器。当你看到它、或者听到它,你会用你的体验去理解它。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爱过,他们一辈子也不能理解“爱”这个字的意义,当他们听到有人为爱献身的时候,他们会觉得那个人很傻。尽管字典里也在解释这个“爱”字的意义,但他们理解不了,他们只能姑妄听之。所以说,“道”是一种体验。你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理解它,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就像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吃饭和恋爱一样。所以说,如果“道”可道的话,那一定不是永恒的道(常道),或者理解为正确的道。 那又为什么说“名,可名,非常名”?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的看法是,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名。对某事物进行定义,这个定义必然存在偏差。天地万物首先都是没有定义(名字)的,但是我们要先给它一个定义,它才算某物。认为可以称呼的名称都是应物而起的,它们随事物的发展而变迁,都不是永恒的。 (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个人的思路是,这句的重点在于有和无的含义。有与无,是中国哲学史的一对范畴。在《老子》书中专门讨论“有”、“无”问题的有十几章之多。有,指有形,有名,实有等。无,指无形,无名,虚无等。老子提出这对范畴,他用无和有来指称“道”,表明“道”由无形向有形落实的活动过程。无,是作为天地初开、混沌未分之际的命名;有,是作为万物本原的命名。在老子看来,世界是统一的,由‘道’的运动产生的。老子认为‘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老子》第三十二章)由于天地相合,产生万物之后,才有名(概念)的出现。因此,“无”和‘有’分别代表世界产生过程的两个阶段。在有与无这一对范畴中,我推测,老子认为无和有同样重要,是世界重要组成。如“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 我把这句结合《老子》第四十章所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认为老子可能是在表达世上是从无实形到有实形继而衍生万物。 (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又是何意?人排除主观的欲望,就可以看出万物的奧妙,亦即万物形成一定的秩序。依此可以猜想造物的神奇,推源「万物之始」无法说出的奥秘。其次,常有欲,以观其徼,又是何意?人若想了解特定的现象,就得设计某些情境,由之看出其广大边界(徼)。

《道德经的智慧及应用》02道是什么 道在哪里(上)

第二集道是什么道在哪里(上) 我每次问候:“各位家人,大家好!”我称大家为家人,不是故意讲很感人、很讨好人的名词来感动大家。我讲的是实相,是真的这样。如果大家了解《道德经》的深义之后,了解生命实相之后,就会知道,我们都是一家人。不管什么种族、什么民族、什么国家的人,都是我们的家人。 老子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要了解真理、了解生命实相。如果你认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我们不相干,进一步还在那里勾心斗角、伤害、陷害。那表示你处在无明、不知不觉的世界里面,不知道生命的实相。处在不知道的世界里面,才会在那里互相伤害。如果了解真正生命实相,你会看到我们是生命共同体。 当我们能够了解我们都是生命共同体、我们是一家人的时候,那种慈悲大爱之心就会自然流露。不用刻意去叫他不要伤害别人,他自然不会伤害别人。这就是老子告诉我们,解决事情要从最根本去解决,不是在支流末节。老子要我们学到的就是最高的智慧,从根本、根源去解决事情。 我们每个人开发出我们的良心,就是老子所讲的回归到“道”。回归到“道”就是回归到我们最纯净的良心、道心,佛家称它为佛心,儒家称它为良心、本心,都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回归到、开发出我们的清净本心,很自然地就能够了解生命实相,很自然地我们那些贪心、嗔心、设计陷害、勾心斗角就会消失,它是自然地就没有。你真的了解生命实相,它自然就没有。

就像用两个不锈钢的水壶装水,一壶装冷水,一壶装滚烫的水。大人很清楚知道什么是冷的水可以直接喝,什么是滚烫的水现在不能喝。你清楚知道你就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去伤害别人。如果是年幼的小孩,他分辨不出、他不知道什么是滚烫的水,他好奇好玩,结果他一掰把滚烫的水弄下来、倾倒了,皮肤就会烫伤、受伤。 这就是说你如果分辨不出什么是一般的水,什么是滚烫的水,那就容易受伤。这也是让我们再进一步去了解: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生命的实相是共同体的话,就会去互相伤害、排挤、勾心斗角。世间的冲突、对立就是因为不了解生命实相。所以老子是希望我们好好地去认清真理实相、生命实相之后,那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是老子的厉害、最高级的智慧!让我们从根本来解决,而不是只找些方法来对治。所以今天大家有幸来学最高的智慧,这是大家的福报,要好好珍惜。 首先我们要了解《道德经》里面老子所讲的“道”到底是什么,进一步要了解“道”跟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关系。比如了解这个人是我的父母亲,就会很尊重他、敬爱他。如果觉得这个老年人跟我无关,没有血缘关系,内心的对待就不一样。 所以如果觉得所学习的“道”跟你生命无关的话,那你所学的“道”不会实用,也不会真正让你开智慧。如果你体会到原来“道”跟你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甚至比父母亲对你都还更重要的时候,你整个展现出来的生命品质就不一样。你会很震撼!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章节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7-11-30 23:59 题目数6 总分数20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 部分 总题数:6 1 【单选题】(3分) 学习本课《<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 C. 从“辞章”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D. 从“考据”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A. 从“训诂”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B. 从“义理”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2 【单选题】(3分) 老子是()学派创始人。 C. 法家 A. 儒家 B. 墨家 D. 道家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3 【单选题】(3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 A. 常 C. 道 D. 欲 B. 名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4 【多选题】(4分)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以立修己治人之(),察其()以善精义入神之()。” D. 用 A. 大意 C. 微言 B. 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4分 【多选题】(4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的思维方法。 A. 辩证对立 B. 辩证统一

C. 对立统一 D. 一分为二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4分 6 【单选题】(3分) 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 C.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B.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都做 A.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 正确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7-11-30 23:59 题目数7 总分数23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23 第1 部分 总题数:7 1 【单选题】(3分)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 C. 没有穷尽 B. 不勤奋 A.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下)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下) 第一章老子的政治智慧——老子论无为 第一节老子提出“无为”概念 现在我们讲老子的智慧的第四讲,就是讲讲老子的政治智慧。我们上一讲讲了老子的哲学智慧,关于老子的哲学我们上一节谈到自然无为、道常无为。那么道常无为也就是天道的无为,落实到无为,按照老子天道自然的思想,这种天道无为要落实到人道上,人道也要效法天道,就是说人道也要无为,这才符合天道的基本性质,所以无为这样一个概念就成为老子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除了前面我们讲的“道”就是“无为”了。应该说老子著书立说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或者主要的动机就在于发挥这个“无为”的思想。他建立起的道论,他的形上学,也都是要突出无为思想,为这个无为思想制造一个理论的根本。所以老子完整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道论和无为论。

那么他的道论,我们上一讲从他形上学的角度、本体论的角度谈老子哲学的道的主要的内容。那么我们这一讲主要是把“道”落实到人,那么人也无为,而且无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说的,就是社会的上层、管理者、统治者,当时当然都是春秋末期的各国的君主。所以他的无为论主要的目的,实际上是涉及到社会政治领域在上的统治者、管理者如何实施他的各项的政治措施和管理。那么老子就是把无为纳入到他的道的无为的基础之上。 那么我们说老子,第一个在中国思想史上提出了无为的概念和思想,这也成为老子政治哲学的一个精髓,对后来影响非常大,而且应该说里面也充满了一种政治智慧,所以我们这一讲叫做老子政治智慧。 第二节老子的政治观点 大家知道老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谈到政治、谈到政府,他把时代、世代、政府分成了四个等级。在《老子》第十七章讲的这一段话叫“太上,不知有之”;其次是“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就是说“太上”就是最好的时代或者最好的政府,“太”就是最的意思,最好的,太上,上就好了,最好的时代或最好的政府。那么是不知有之,下面的老百姓不知道这个政府、不知道领导人是谁,这是最自然的。那么说明在上的统治者对老百姓并没有过多地干预,所以老

《道德经智慧与应用》第八集 何谓超越二元对立(幻灯片)

《道德经智慧与应用》第八集何谓超越二元对立(幻灯片) 第八集何谓超越二元对立(幻灯片)道者,万物之奥《道德经》62章这几句,希望大家好好去体会,也希望大家能够把我们的很多思想观念逐渐地改变过来。这个不是洗脑,而是我们原来的心灵里面、脑海里边累积了很多不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没有校正过来的话,就用这一种不以为然的、不知道是错误的价值观去运作,就会产生很多的痛苦。你很爱你的小孩子,但是小孩子会被你爱得很痛苦。你很爱你的另一半,但是另一半会被你爱得很痛苦。 希望大家好好地去体会,把我们的心胸肚量逐渐地扩大,这就是我们来学习的目的之一。要对我们的生命成长有益助、让我们的心灵不断地净化跟提升、让我们能够开启高等的智慧,来利益更多众生。这就是《大学》里面所讲的,先明明德,再来亲民,就是为百姓服务,进一步达到止于至善。 我们现在来进一步解析:什么叫做二元对立。在法界、大自然里面,这个就是《道德经》第一章所讲的“道”跟“名”,“无”跟“有”都是同样的。法界、大自然包含道、无极的这个虚空、本体,还有现象界显相出来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一切的人、事、物。人、植物、动物都是属于所谓的显相。所以法界大自然是包括整体。

在大自然里没有所谓的二元对立,那些二元对立是人类把它虚构出来的。什么叫虚构出来? 二元对立比如说,大家看这张幻灯片。什么叫二元对立?我们这里有看到黑色和白色,对不对?一般人,比如说看到白天就很高兴、很喜悦、很安心,看到晚上就觉得很不好、很恐怖。你喜欢白天、讨厌晚上,这个叫做二元对立。白天跟晚上它是大自然本来、法尔如斯存在的现象。它是一方面让你白天可以动、可以工作;晚上可以休息、可以充电,都各有它神圣的功效。白天晚上有没有平等?实相上是平等,但是众生会贴上自己喜欢跟不喜欢的。 从这里你继续再去归类、归纳,一般人会把他所喜好的就归为白的,把他所不喜欢的就归为黑的。你喜欢的朋友就把他归纳为好人,你不喜欢的那些人就把他归纳为坏人,就这样。所以,在你的世界里面,那个二元对立随时都存在、处处都存在,只是你知不知道而已。 如果你没有上这个课程的话,你是很难对比出来的。这就是上这个课程、听这个课程的价值:让大家清楚地知道什么叫做二元对立,自己有没有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二元对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要怎么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怎么样才能够超越二元对立,这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挖到更多宝,好好珍惜!

《道德经》之人生智慧

《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5000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 做人要懂得迂回的智慧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译文: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感悟:很多人喜欢直来直往,结果把事情办坏了。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养鸟,他让臣子烛邹看管一只鸟,烛邹不小心,这只鸟飞了,齐景公生气要杀烛邹。齐国国相晏子知道了,就说:好吧,把烛邹这家伙杀了给大王谢罪,在杀死他之前我要当着大王的面数落他的罪行,让他死得瞑目。晏子命人绑了烛邹,数落其罪,共有三条。其一,大王的鸟竟然让你放飞了;第二,你放飞了大王的鸟,惹得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第三,你死了不要紧,可是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的事情传出去,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和国民会笑话我们齐国国君把一只鸟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这不是败坏大王的声誉吗?有此三条,烛邹该杀。齐景公闻言笑了,说:“赶快放人,我明白了。”这就是晏子“曲则全”的智慧。 做人要有水的精神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感悟: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德性、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具有道的精神:生化、利生。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物”。地球上一切原始生命都孕育于水。故说: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第二个精神就是“不争”,能顺势而为。水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也如此,道不跟万物争,而天地万物无法与道相争。人要学水的精神,抱着利他、不争的心态做事,才会如鱼得水。持而不盈、富贵不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感悟: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老子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这是处世的大智慧。有才学有特长的人爱显摆,富贵中人生骄傲。 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感悟:道是万物的内在秩序、信息和生长能量,而道体现于人类,就是母爱般的、师长般的恩德。读懂玄德,懂得了舍得。舍得不是只教我们放弃,舍得是一种功成身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出了贡献不据为己有,

道德经与管理

《道德经》与授权 一个很大的建筑公司刚建好了一个社区,什么都有,饭店、超市、小卖部、购物广场等,剩下只有一个任务还没做完,他们还没修走道。员工问了老板怎么修,他说,“先不修,看看人家是怎么走的,后来按照他们走的路修走道“,这个就是无为而治,这个是现代管理和《道德经》的融合。i作为来自海外的管理学院硕士生,笔者想多理解中国的特色,尤其是哲学和历史,这样能够多了解将来世界上GDP最高的国家而市场。另外笔者对管理的经典理论授权感兴趣,特别是授权这个现象在中国文化下如何体现。因此这片小论文的目的是对老子的《道德经》的第十七章与授权之间的关系提出初步的分析。 选题背景: 在西方国家老子的最着名的一句话来自《道德经》的第十七章,因为这章的主题政治可以使用在管理和领导的领域。虽然不同的翻译成很多不同的文本,但是最常见的英文翻译带来的涵义是授权,读起来很给力。一般来说会像以下的翻译, “A leader is best when people barely know that he exists, not so good when people obey and acclaim him, worst when they despise him. Fail to honor people, They fail to honor you. But of a good leader, who talks little, when his work is done, his aims fulfilled, they will all say, "We did this ourselves." 原文是: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 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关键是最后一句话,“We did this ourselves”因为这个意思的涵义跟老子的思想没有巨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最普遍的英文翻译会有一点儿误导读者。当时刚开始了解老子

翟鸿燊 《道德经》应用智慧

著名国学应用大师讲国学之大智慧三 -------- 《道德经》应用智慧讲稿 主讲:翟鸿燊 第一讲君人南面之术 所谓“君人南面之术”,其现实意义是指领导人都智力之术、管理哲学。它出自班固《汉书、艺文志》。虽然班固是针对道家说的,但《道德经》是他做出如此概括的主要依据。 “道”是老子要求君王们走的路。 学国学不是复古,学国学的内容包括: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人与自然的关系;3、人、自然和道之间的关系。大家知道,释迦摩尼讲的最好的一堂课,就是拈花那堂课,释迦拈花,迦叶一笑,他只讲了一句话;孔子讲的最好的一堂课,就是伸一个手指头的那堂课,他也只讲了一句话,叫吾道一以贯之。 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道德经里面专门有一章讲: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所以卫生么大唐有贞观之治,就是领导宣布以道德治国。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后之首。《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所以庄子讲得一者万事毕,《说文解字》里第一个字就是“一”,老子《道德经》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你用人有限的语言和文字,描绘出来的大道,都不是恒常的大道,但是为什么还写五千字呢?因为文以载道,道不可说,却可以修。所以《道德经,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实道德经开篇,就把修身的方法讲给你了。无欲观妙,有欲观徼,学过佛的人都知道,所以道德经开篇就把真空妙有,般(bo)若观照,定慧等持,定慧双修的修身的方法全都讲给你了。但是今天更多的人都在学的层面上,很少有人进入真修实证,更少有人去追求觉悟。所以道德经是一个让你觉悟解脱的一部经典。所以今天互联网时代,知识以不用储备了,你只需要检索就行,但是人的能量是修出来的,人的智慧是觉悟出来的。

道德经的奥秘:第一讲 老子传道

道德经的奥秘 (外: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这是一幅流传已久的《老子传道》图,画中的老子,难道是在向老虎传道吗?那个大圆圈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而这样一幅画,又能为解读《道德经》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曾仕强先生将为我们解开这一个个迷题。) 第一集:老子传道 曾:我们这一次要来探讨老子的《道德经》。要探讨《道德经》,它有好几条路,因为《道德经》实在太大了。你从哪一方面去,都有很多条路,所以叫做“条条大路通《道德经》”。那我们现在要采取哪一条路呢?因为你从每条路进去,你所看到的都不太一样,因此我们这一次要选一个比较少用的,有更广大视野的那一条路。 我们看看历史,《道德经》在西流景帝以前,它不叫《道德经》,那时候根本没有《道德经》这个名词,就叫《老子》,表示这是一本老子所写的书。这个就表示它还没有得到大家的共识,认为说我们都应该学它。但是汉景帝他了不起,因为我们都知识,文景时期是实施老子的学问的,所以他自己实践的心得,他认为这个太了不起了。所以不应该叫做“子”,应该提升他的位阶,所以叫做“经”。 经是不容易的,经就是它是不能乱改的,必须要经常常这样去做的,而且他是很正经的。可见,当老子所写的书被提升为经的位阶的时候,那它对中国人影响就更大了。到了唐玄宗,他把《道德经》尊称为真经。《道德经》是真经,那别的经怎么办呢? 因为我们一般人,想到真就想到假,想到假他就想到真,老子就是要破除我们这一种。我们没有说它不好,也没有说他不正当,因为这些观念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我只是说,你把真和假相对,不假就是真,不真一定是假,那你就终生痛苦不堪。 (外:我们常常认为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是真的,即是假的。而老子却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这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是非真非假,或者说是亦真亦假的。但真和假是完全相对的,怎么可能混淆在一起呢?) 曾: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你到古董店去,你看那个古董很喜欢,你就问他,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这个不是假的。他为什么不说这个是真的?他只说这个不是假的。什么道理,意思就是说,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你说这个玉璜,它就是玉的,那是不是当年用的那个玉璜,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敢说它是真的。你看,这就给我们很深的一种印象,就是说真的跟假的它不一定是相对的。大家从《易经》的观念里面,你很容易想到,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真的很少,假的也很少。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它非真非假,又真又假。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开始搞不懂了,真的跟假的都很少,那最多的那一部分是什么呢?一个字,就叫“实”。所以我们现在要读老子的书,你一定要记住,真假当中还有一个东西叫做“实”。所以中国人经常讲说,我们说实话,很少说我们说真话。凡是说“我们说真话”,大部分是假的。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充其量只能说实话。 你看科学,说要追求真理,现在都知道了,做不到。因为真理是谁都不知道的,才叫真理。我们科学只能告诉我们实话。所以你看,“这一件事,经过我们科学的证实”,我们没有用“证真”。证真,那谁也不知道你是真的假的。我是证实,为什么?我看到了,我做实验了。你看也用“实验”,没有用“真验”。所以这里有两句话,大家先把它搞清楚,到底是眼见为真,还是眼见为实?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眼见是实,因为我们知道眼睛只能看到实的东西,但是究竟它真不真呢,大部分都知道是不真的。因为有那么多的颜色,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很多部分我们是看不见的。眼睛的功能是有它的局限性。

“道德经”与人生修养

“道德经”与人生修养 ——读《道德经智慧与应用》有感 根据办“一季一度”活动安排,我阅读了《道德经的智慧》一书,由于时间关系虽然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似的匆匆概览,却是深感受益匪浅,在不得不佩服古人精妙智慧的同时,也多多少少能体会到办领导强烈推荐这本书的出发点,确实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总的感到,贯穿全书起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道家思想利于促进和谐发展。道家强调要顺应自然之道,在天人合一基础上追求的社会的进步与持续发展。 二是道家利于调适心理。在争名夺利、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里,道家思想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可以使我们从容坦荡地对待人生历程中的成败得失。不计功利,不怕压力,才能赢得人生中的持久发展。 三是道家思想利于调节人际关系。人在职场,关系微妙。道家思想坚持抱朴守真、以诚相待、谦下不争的姿态,确实能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提升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说,熟读《道德经》,也就掌握了个人的生存之道。今后必须要将《道德经》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并在个人工作、生活中积极谋划和应用。 美国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可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当务之急,必须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通过习惯的带动强化自身修养,全面方位提升自我。 1、孜孜不倦,养成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是内修身、外创业的必要条件。一是积极参加各类思想政治学习,增强党性修养,筑牢理想信念;二是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除了熟悉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还应掌握现代管理的一些方式方法以及阅读国学经典来强化个人修养;三是善于思考总结和应用,为防止读死书,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如何改进等,在反省中提高个人能力素质。 2、珍惜岗位,养成感恩守信、与人为善的习惯。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智慧品格。通过感恩,营造积极和谐氛围,在肯定别人的同时也升华了自我。 3、严以修身,养成拒绝浮躁、静心静气的习惯。当前这个社会,在往往讲求“速成”的同时,往往亦使我们容易陷入一种浮躁的状态之中,有时候我自己越来越感到心难以沉下来、静下来。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读这本书,也许体会到的道理会更多,我们在学习了解老子的思想同时,更能通过他的思想去体会人生的道理,去正确的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多一分静气,积极平和的心态,克服浮躁心理、侥幸心理、攀比心理,拒绝诱惑,守住内心的纯净,真正能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

观看道德经的奥秘有感

学《道德经的奥秘》有感 从1月19日和26日,两次学习《道德经的奥秘》以来,我内心受到很大触动,思想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多日来,感慨万千,今日,抽出时间,把内心感受进行总结。 一、对拓展培训的感想。 从这次拓展培训的开展,我意识到,领导对2016年培训工作的重视以及关注,我能参与组织,能在职教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领导的决策和想法进行组织实施,能给员工提供提升自己的舞台机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热情和体现自己的价值,我倍感荣幸!高总两次到我们科室,面对面与我们谈讨指导2016年的培训工作计划,从领导的思想、讲话,以及以后的发展规划,我觉得作为一名员工,能接受到单位、企业重视的培训,是多么大的幸运,培训是给员工最大的福利! 曾仕强先生讲的的《道德经的奥秘》,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亲切感,通过两次的学习,极大丰富了我的思想认识,使我的人生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脉络。当然,一部《道德经》集5000年来伟大的中华文明之大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但凭我个人短短两次的学习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仅就这几天所学所得,作几点个人浅薄的体会。

1.奉献—人生最高的价值。 讲座里说:“人生的最高价值是活出人性,为人类谋幸福。道法自然,无私奉献是道的体现”。其实在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讲座里说“道”要“行”,而不能“讲”,所以我认为个人价值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来的,只有自己创造了价值自己才有价值。联系现在的工作,倍感任务艰巨,俗话说“安全第一,职教先行”,既然从事这份工作就要做好。首先自己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工作起来能够得心应手。其次要踏下心来,对自己所做的每件工作要好好琢磨琢磨,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第三要甘于奉献,奉献体现在点点滴滴,不是说轰轰烈烈的干凡大事才是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虽不多人知晓,但无愧我心也是一种自我品格的提高。 2.修身—处世态度。 如何拒绝当今社会物质的诱惑?如何去摒除名利贪念的熏染?道德经里说福祸相随,奉劝大家见好就收,不要贪图名利,要收敛,做到心静,洗清杂念,懂得规律,加深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与我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我要怎么做?我想还是要保持一份清澈的心境作为重要。对人要以怨报德,相信他人,不可处处争强,更不能把心放歪,违背做人的道德原则;做事要踏实谨慎、严于律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能

道德经之人生智慧

. 20种人生大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道德经》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5000《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指引我们人生的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大智慧。译多则惑。少则得,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做人要懂得迂回的智慧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文:到,繁多所以迷惑。 很多人喜欢直来直往,结果把事情办坏了。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养鸟,他感悟:让臣子烛邹看管一只鸟,烛邹不小心,这只鸟飞了,齐景公生气要杀烛邹。齐国国相晏子知道了,就说:好吧,把烛邹这家伙杀了给大王谢罪,在杀死他之前我要当着大王的面数落他的罪行,让他死得瞑目。晏子命人绑了烛邹,数落其罪,共有三条。其一,大王的鸟竟然让你放飞了;第二,你放飞了大王的鸟,惹得大可是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的事情传出第三,王为一只鸟而杀人;你死了不要紧,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和国民会笑话我们齐国国君把一只鸟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去,“赶齐景公闻言笑了,烛邹该杀。说:这不是败坏大王的声誉吗?有此三条,要,快放人,我明白了。”这就是晏子“曲则全”的智慧。做人要有水的精神.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感悟: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德性、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具有道的精神:生化、利生。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物”。地球上一切原始生命都孕育于水。故说: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第二个精神就是“不争”,能顺势而为。水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也如此,道不跟万物争,而天地万物无法与道相争。人要学水的精神,抱着利他、不争的心态做事,才会如鱼得水。持而不盈、富贵不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感悟: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老子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这是处世的大智慧。有才学有特长的人爱显摆,富贵中人生骄傲。 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感悟:道是万物的内在秩序、信息和生长能量,而道体现于人类,就是母爱般的、师长般的恩德。读懂玄德,懂得了舍得。舍得不是只教我们放弃,舍得是一种功成身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出了贡献不据为己有,. .

道德经的奥秘:第二讲-上士闻道

易经的奥秘 (外: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自古以来人们对这六个字有着众多的解释,因为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断句读。曾仕强教授认为,这一句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读法: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这三种读法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而这六个字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呢?) 第二集:上士闻道: 我们看书都喜欢讲一句话,叫做开宗明义,就是说一开始就要告诉我们,它要讲的是什么。 道德经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必须要了解,老子当初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为你没有标点符号,每一个人他有他自己的断句方式。一旦有了标点符号以后,就好像是标准化,就使得人的思维,反而受到若干的限制,所以我们常常讲,有语言,有文字,对人类是有帮助的,但是不要忘了,语言、文字也是我们思维非常大的障碍,这就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见我们中华文化所有的基础,都是在《易经》上面。 老子他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他是专门替高等智慧的人来解释易经。因为这个必须要有很大的包容性,看得很深远,广大而且很高才有办法听懂老子的话。 道可道非常道最起码有三种不同的标点方式: 第一种,道,可道,非常道。告诉我们只要道可以说的那一部分就叫非常道,这样我们就了解到,道最起码有两部分,一部分叫常道,一部分叫非常道,这非常清楚了。可道的部分是非常道,不可道的叫做什么,叫做常道,因为常道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你一个时间,只有一个嘴巴,你怎么可能讲得那么周到,不可能。所以,中国人就形成一种你说的部分,我不谈,我专门从你还没有说到的部分来跟你对抗,意思就是说,你说东的时候我就说西,你说西的时候我就说东,永远没完没了,这都是我们看到的事实,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第二种标点方式:道可,道非,常道。那在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只要有人说你对,就有人说你不对,只要有人说这样说可以,就有人说这样说不可以。这个就叫做常道,意思就是说常道,它永远有正负两面。其实用正反,不如用现在的叫做正负,它不一定反,所以我们老是把它看成相反,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不一定相反,它可能是互补,所以这方面呢,我们要特别小心。 第三种就是一般最常用的: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才是高度的危险性。 (外:由于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这给我们理解古人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也留下了一定的思索空间,对于《道德经》开篇这六个字,我们现在常用的解读方式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但为什么曾仕强教授说,这句话是高度危险的呢?) 我们前面有一个雕塑,这个雕塑我们会放在这里,就是说你要以现在老子的心情,来讲

道德经与团队管理(陈沛亮)

道德经与团队建设 ——-易道智慧 主讲:陈沛亮 课程背景 易经,群经之首,此为祖经。道德经,万经之王,此为宗经。合称祖宗。此二者互为阴阳,不二如一。 认祖归宗,找到本源,是所有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也是企业长青的根本基石和灵魂! 无根的花朵必然枯萎,没有灵魂的躯壳何能长久?没有灵魂的企业,有何前途? 两大最神秘最神奇的经典,究竟蕴藏什么密码?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何以易道智慧提升管理者心性修为与人格魅力? 如何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如何锻造忠诚高效的团队? 如何打造德才兼备人才梯队? 如何用易道智慧达到身心和谐? ……………… 针对以上问题,本课程将为您呈现传统中华文化之精华,开启心性修习之门。同时,讲师融汇国学与管理实践菁华,为您深刻解读企业管理之道,最关键是将易道智慧的玄奥,用最朴实,最大道至简的方式落地实操,互动体验。使国学智慧真正的在心中扎根,在现实发芽!让大家都成为真正的国学实践者,受益者,而不仅仅是听众…… 课程收获 一、掌握管理者心性修炼法门; 二、掌握企业管理者全景式思维模式; 三、掌握管理者管理实践关键点,规避习惯性管理陷阱。 四、掌握阴阳五行八卦在团队建设的实战运用。 五、掌握易经在个人养生,心态建设上的妙用。 六、掌握道德经经典名句在生活工作中的导航作用。

课程大纲 A、开场白:管理的阴阳之道,历史背景介绍 儒释道文化应如何融会贯通,一心而已! 管理归根结底也是心法! B、八大模块 一、居善地——坤卦——定位的智慧 1、企业的整体定位 (1)心该聚焦何处 (2)客户需求至上 (3)他山之石攻玉 (4)资源整合放大 实践运用:心胸定格局——海尔老子天下第一2、个人的定位 (1)究竟为谁工作 (2)互有什么价值 (3)认清摆对自己 实践运用:起心动念即结果——刘邦项羽差哪里 二、心善渊——坎卦——修养的智慧 1、心性 (1)三大圣人都安什么心? 2、三学 (1)戒——敬畏心感恩心 实践运用:乐天知命与怨天尤人 (2)定——如如不动心 实践运用:喜怒不形于色 (3)慧——扫心第一 实践运用:反求诸己 3、如何调心 (1)自信——自我价值自认同 实践运用:马云——自信人生二百年 (2)自依——坚持因为别无选择 实践运用:俞敏洪——演讲激情突破2、信的心法 (1)自信与他信 (2)真信与假信 (3)信息与信心 实践运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雨伞和脚踏车的故事3、信息的法则 (1)同频共振法则 (2)反向投射法则 (3)冰山意识法则 实践运用:现场互动 五、政善治——艮卦——管理的智慧 1、绩效面谈六步骤 (1)陈述绩效事实 (2)共议行为偏差 (3)肯定优势表现 (4)共商改善计划 (5)协商可用资源 (6)提出鼓励期望 实践运用:一碗水端平——海尔赛马不相马 2、无为而治的心法 (1)领导为什么累 (2)领导如何不累 实践运用:做最无能的领导——领导三大最高境界 六、事善能——乾卦——人才的智慧 1、发现人才 (1)人才标准:将才与帅才 (2)人才配置:阴阳互补 (3)相由心生:相人之术 实践运用:刘备让团队死心塌地的法宝 2、培育人才 (1)相对法则 (2)饥饿疗法 (3)引发自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