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㈠地位与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课程,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础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折角、摸角、找角以及利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等。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说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把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方面: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㈢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与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基于这一点,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一开始我出示三张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然后出示角,设疑:这个是什么图形呢?预习的同学能说出它的名字,其他同学不确定,这时老师给予肯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引入,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㈡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三个活动来进行

探究: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以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地叫了起来:“快来看,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教师故意停顿)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题

1、联系实际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⑴以课桌的角为例,质疑:怎样才能正确的指出角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

⑵“找一找”观察课本主题图,生举手发言你在哪些地方发现了角,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这是教学的重点

⑴“看一看”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同学们明确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此环节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⑵让同学们“找一找”教室哪些地方还有角,学以致用、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⑶“折一折”“摸一摸”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并摸摸你会有什么感觉得出结论,角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因此我让同学们动手操作折角,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⑷“比一比”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制作活动角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借助学具建立一个直观的角,然后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角的变化。

⑴师把制作的活动角变大变小,并用剪刀把角的边剪去一块,充分让学生感知角

的大小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活动,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度到认识动态的角,使学生在玩中形象地领会到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⑵游戏:谁的眼力好?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将难点分散到两个游戏中,使它们能形象地、深刻地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㈢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

⑴慧眼识角⑵看谁数的快⑶比比看

2、拓展练习

把一张正方形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㈣课堂总结

让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㈤布置作业

通过让学生回家做作业,有效地巩固了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我的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⒈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⒉角的特点:尖尖的、直直的

⒊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个别学生需要进一步辅导。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里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真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