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信息窗三
- 格式:ppt
- 大小:425.50 KB
- 文档页数:6
信息窗3:噪音污染(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信息窗三17-19页,一个红点一个绿点问题。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材以环保问题为学习素材,呈现车辆密集的城市道路图及交通部门2006年对部分城市噪音的检测结果,为学生创设了“噪音污染”的教学情境。
通过观察情景图了解统计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探索。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具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对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实现算法优化。
预习设计:1、朗读教材第17页。
2、想一想受交通噪音污染的城市一共占几分之几?(1)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2)怎样计算?可先算,再算。
还可以怎样算?(3)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4)上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分别表示什么?两种解题思路一样吗?3、试一试影响城市环境的其他噪音占几分之几?方法一:方法二:想一想(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吗?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适用吗?验证你的观点。
4、做一做尝试完成自主练习。
5、说一说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复习。
1.计算1 7+35=29+59+29=1920-920-320=2.给下面各组通分。
3 5和71034和5625、13和56二、生活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作为社会的主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因此大家都很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生活中的情景,看你会发现哪些环保问题?教师播放有关城市交通噪音污染的录像:马路上汽笛声声尖厉刺耳,行人时时为骤鸣的汽笛声惊吓;娱乐场所靠近居民区,喧天的乐声影响人们休息……谈话:同学们,看完短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针对所见,结合生活述说个人感受。
六、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综合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掌握混合的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混合运算的合理性。
教学课时数:7课时信息窗1-------2课时信息窗2-------2课时信息窗3-------2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
同学们,你去过采摘园吗?今天我们就和杨阳一起去参加采摘节,好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共有60只篮子。
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
这辆大巴共有48人。
后面还有两辆中巴车,每辆车有26人。
图中有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几只篮子?”,你能帮杨阳算一算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的情况。
(2)引导学生汇报,并说出每道算式的思路。
分步:18×3=54(只)60-54=6(只)我们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他的做法。
看谁听得最认真!你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试试看!综合1:60-18×3=126 (只)这位同学,请你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综合2:60-18×3=6 (只)还有一位同学列出了同样的算式,可计算结果不同。
六 采摘节—— 混合运算(信息窗3)第1课时1. 乘车(把下面的算式与它相应的运算顺序用线连起来) 。
(213+268)×7 39+72-28 789÷(38-35) 92+44÷4 985-25×3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先乘除,后加减 先算括号里面的2.计算高速路。
(213+268)×7 (115–107 )×25 (16+26)×2 8×(28+172) (52+12)×7 36×(19-13) 3.买4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多少元?4.三班摘了多少千克桃子?参考答案: 1.乘车。
裤子36元。
上衣56元。
我们二班比一班少摘125千克。
我们三班摘的桃子是二班的2倍。
我们一班摘了150千克桃(答案略)2.计算高速路。
(213+268)×7 (115–107 )×25 (16+26)×2 =481×7 =8 × 25 =42 ×2=3367 =200 =848×(28+172)(52+12)×7 36×(19-13)=8×200 =64×7 =36×6=1600 =448 =2163.(56+36)×4=92×4=368(元)4.(150-125)×2= 25×2= 50(千克)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课题图形与几何(1)课型复习课设计说明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强化学习。
在教学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理解,加深印象。
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描述方位和路线,使表达与理解互相促进,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采摘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贴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1)还剩几只篮子?(2)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吗?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上试试看。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
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1、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
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教学内容:连除及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教材第10页信息窗3红点1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连除及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结合现实情境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 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除及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清晰有序的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能在列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上一节课我们去东方果汁厂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拍摄下来的一幅图片(呈现果冻的包装流水线)。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⑴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包?⑵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教师谈话:关于问题⑴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包?大家利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解决,今天我们重点来解决问题⑵。
教师板书: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图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出示问题: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友情提示:(1)请学生把相关信息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弄懂题意。
(2)要算可以装多少盒,必须先算出什么?(3)要求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怎样列算式?(4)你还有什么做法?与同伴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从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择恰当的算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师谈话:大家刚才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研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预设1:要求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可先算装多少包。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第二单元信息窗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的意识与能力。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难点: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中的运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教具准备:情境图、课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掌握了两个数的通分方法,现在扩展到三个数的通分,而且其中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本质上只需要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即可,是对前面知识的加深和拓展,也是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对于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学生很容易的进行知识迁移,理解、表达并运用。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合作探索学习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难点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学生在表达总结方面都有能力做的比较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噪音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视频,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告诉我?观看城市交通噪音污染录像。
师:同学们,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生谈感受。
师:是啊!你有没有想过噪音污染都有哪些既然噪音对我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我做起,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来保护环境,降低噪音污染。
刚才同学们提到了交通噪音,确实是,交通噪音是噪音污染的重要噪音污染监测结果统计表,从这个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据?课件演示。
(见图1)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相关问题。
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0页信息窗3第1课时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学会连除运算,能联系现实情况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清晰、有序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能在列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列出综合算式。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学生看图: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设计意图]同过师生谈话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你想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可以列出分布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
960÷2=480(包)480÷4=120(盒)(2)引出连除算式后,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
结合分布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960÷2÷4(3)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960÷(2×4)(4)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