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虫草素的研究开发现状与思考

虫草素的研究开发现状与思考

虫草素的研究开发现状与思考
虫草素的研究开发现状与思考

M ycosystema

菌 物 学 报15 March 2011, 30(2): 180-190

jwxt@https://www.doczj.com/doc/2b9625701.html,

ISSN1672-6472 CN11-5180Q

?2011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虫草素的研究开发现状与思考

杨涛1,2 董彩虹1*

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049

摘 要:虫草素是第一个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核苷类抗菌素,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炎等非常广谱的生物学活性,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对虫草素的菌株来源、生物合成、提取纯化、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有关专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提出从种质资源入手拓宽虫草素来源,优化虫草素的提取纯化方法,深入研究其生物合成途径,并呼吁重视真菌研究中所用材料的科学名称。

关键词:虫草素,蛹虫草,纯化,产率,开发

Cordycepin research and exploitation: progress and problems

YANG Tao1, 2 DONG Cai-Hong1*

1Key Laboratory of Systematic Mycology and Lichenolog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School of Life Sciences,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Cordycepin, the first nucleoside antibiotic isolated from Fungi, has been a hotspot nowadays due to a variety of bio-activities, such as antimicrobial, anti-tumor,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and so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cordycepin, including the fungal sources,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and molecular biology,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patents on cordycepi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lso been analyzed and evaluated. It was suggested that broadening the fungal strain sources, optimizing the method of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as well as deepening the research on biosynthesis pathway are useful to overcome the bottleneck in cordycepin production. In addition,the importance of the scientific names used in the study of mycology was emphasized.

Key words: cordycepin, Cordyceps militaris, purification, productivity, exploit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dongch@https://www.doczj.com/doc/2b9625701.html,

收稿日期: 2010-11-28, 接受日期: 2011-02-23

Vol.30 No.2 181

菌物学报

虫草素(cordycepin )又称虫草菌素、蛹虫草菌素、3′-脱氧腺苷(3′-deoxyadenosine ),是第一个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核苷类抗菌素。早在1950年,Cunningham et al .(1950)观察到被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寄生的昆虫组织不易腐烂,进而从中分离出一种抗菌性物质,定名为虫草素,并在Nature 上发表,之后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验证研究(Kaczka et al. 1964b ;Frederiksen et al. 1965)。

虫草素分子式为C 10H 13N 5O 3,

其结构式如图1,分子量为251D ,碱性,针状或片状结晶。虫草素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清除自由基等多种药理作用(王成明等 2009),以虫草素为主要成分的新药已在临床上试用于白血病的治疗(Kodama et al. 2000;蔡友华和刘学铭 2007),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大量提取分离其纯品非常不易,化学合成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国际市场上虫草素的价格非常昂贵(Ni et al. 2009),虫草素的研究正成为药物化学中一个极其活跃的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虫草素从菌株来源、产量提高、人工合成修饰、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及产品开发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生物学的角度,对虫草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其专利现状,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看法,以期为虫草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图1 虫草素的结构式

Fig. 1 Structure of cordycepin.

1 产生虫草素的真菌种类

目前已报道的虫草素产生菌主要是虫草属的一些种类及从其上分离得到的菌株。除了蛹虫草子实体及其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 发酵菌丝体(雷帮星等 2008)外,还有泰山虫草

Cordyceps taishanensis (安秀荣等 2007),九州虫草Cordyceps kyushuensis (凌建亚等 2002),蝉花Cordyceps cicadae (温鲁等 2006)及其无性型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 (李瑞雪等 2007),香棒虫草Cordyceps barnessii (常泓和张鹏 2003),虫草头孢菌Cephalosporium sinensis (李鑫等 2003),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 (陈作红等 2003),新疆虫草Ophiocordyceps gracilis (索菲娅等 2008),蝙蝠蛾被孢霉Mortierella hepiali (陈庆涛等 1986),拟黑虫草Ophiocordyceps nigrella (陈自宏等 2010),蝙蝠蛾柱霉Scytalidium hepiali (李兆兰和孙云汉 1988),克列特尼棒束孢霉Isaria cretacea (褚西宁等 1991)等,用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的幼虫为寄主接种蛹虫草菌得到的豆虫草中也检测到了虫草素,但是含量低于蚕蛹虫草(华春和温鲁 2005)。

关于天然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及其发酵菌丝体中虫草素的存在与否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组在分析了不同产区的冬虫夏草子实体及不同地理来源的冬虫夏草菌株发酵菌丝体中虫草素的含量后,发现天然冬虫夏草子实体中基本不含虫草素,但是发酵菌丝体中有极其低含量的虫草素(Dong & Yao 2010)。

此外,Kaczka et al .(1964a )从无冠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 中分离出虫草素后没有进一步的相关报道,直到张红霞等(2006)报道了无冠构巢曲霉发酵菌丝体的虫草素产量高于蛹虫草,可以作为虫草素新的生物来源。

2 虫草素的生物合成

尽管有上述种类的菌株可以合成虫草素,虫草

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却主要集中于蛹虫草。虫草素主要从蛹虫草子实体中提取,但其子实体生产周期长,导致虫草素生产成本高,制约了虫草素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目前蛹虫草已实现了大规模发酵,在提高液体发酵虫草素的单位产量方面,国内外学者从菌株诱变、筛选、培养基、培养条件优化、激发子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2.1 菌株诱变和筛选

就菌株而言,自然界原始菌株的虫草素产量往

182 Mycosystema

https://www.doczj.com/doc/2b9625701.html,/jwxtcn

往不高,然而高产菌株的诱变和筛选报道并不多见。Das et al .(2008)用质子束诱变(proton beam irradiation )的方法筛选出了虫草素的高产菌株,比出发菌株的虫草素含量高出72%;李文等(2009)选择合适剂量的低能离子束注入蛹虫草,获得菌株的虫草素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30%;周礼红等(2009)通过对蛹虫草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出优良菌株,经固体发酵后,虫草素含量为出发菌株的2倍,连续15代传代培养,虫草素的含量依然保持稳定。航天诱变技术也用在了蛹虫草的育种研究之中。2005年8月29日中国发射的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中有3支蛹虫草试管菌种,研究表明航天搭载蛹虫草的虫草素含量较原始菌株提高2.5倍(温鲁等 2008)。 2.2 培养基优化

关于虫草素培养基的优化研究较多,基本上所有的实验均考虑到了碳源、氮源以及碳氮比的影响,但是不同的实验可能因为菌株和其他实验条件的不同,优化的碳源、氮源不尽相同,但是碳源采用葡萄糖的较多(Mao et al. 2005;Masuda et al. 2006)。氮源以酵母提取物(Shih et al. 2007)或者酵母提取物与蛋白胨混合物(Masuda et al. 2006;Gu et al. 2007)为主,较低的碳氮比有利于提高蛹虫草的虫草素产量(Mao et al. 2005;Shih et al. 2007)。Xie et al .(2009)以农副产品糙米糊(brown rice paste )、麦芽汁和大豆汁作为培养基也得到了较高产量的虫草素。

无机盐离子影响虫草素的产量。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硒可促进蛹虫草虫草素的合成(王志高等 2007;贲松彬等 2009);硫酸亚铁和氯化钙是影响虫草素产量的关键因子(毛先兵和马开森 2004),这些离子可能作为酶的辅因子发挥作用。此外,NH 4+有类似的作用,

它对虫草素产量的提高可能不仅在于提供了氮源,而且与能量代谢有关,因为NH 4+能激活H +-ATPase

(Mao & Zhong 2006)。无机盐离子的添加虽然能增加虫草素的产量,但会给后续的分离纯化鉴定等过程带来不利影响。 2.3 培养条件和培养方式

目前关于蛹虫草的液体培养模式可分为表面

培养(Surface culture )和深层发酵(Submerged fermentation )。Shih et al .(2007)比较了静止、摇床培养的虫草素产量和产率,发现静止培养的虫草素产量高于摇床培养,但是其达到最大产量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产率低于摇床培养,于是提出了两段培养(先摇床培养后静止培养)的模式,能显著提高虫草素的产量和产率。静止培养和摇床培养的差别反应出溶氧水平对蛹虫草虫草素合成的调控。Mao & Zhong (2004)通过对溶氧水平的研究,提出了发酵罐溶氧调控策略:培养的前期溶氧控制在60%,当虫草素产率开始下降时将溶氧降至30%,这样虫草素的产量和产率可以分别增加15%和30%。另外补料分批培养策略也在蛹虫草虫草素的优化中得到了应用(毛先兵和涂永勤 2005)。

其他对蛹虫草虫草素培养条件的研究认为其最适pH 为6左右(Shih et al . 2007);最适温度为20-25℃,采用遮光培养能促进虫草素的合成(温鲁等 2005)。

除蛹虫草外,对蝉拟青霉(李瑞雪等 2007)、拟黑虫草菌(陈自宏等 2010)等菌株的虫草素产生条件也进行了优化,但是都低于蛹虫草虫草素的产率。

2.4 虫草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及激活子

前体物质及激活子对虫草素合成有促进作用,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资源研究所在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显著提高了虫草素的产量。腺嘌呤核苷和腺嘌呤是虫草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腺苷和腺嘌呤,虫草素的产量显著提高,其中添加腺嘌呤的效果好于腺嘌呤核苷(李祝等 2008;文庭池等 2010)。甘氨酸、L-谷氨酰胺也能刺激蛹虫草液体发酵胞外虫草菌素产量的提高,而且和前体物质腺苷、腺嘌呤有协同作用(文庭池等 2010)。

步岚等(2002)将曲霉Aspergillum sp .、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疫霉Phytophthora sp .、灰霉Cinerea sp .等配制的真菌激发子培养液加入到蛹拟青霉的培养物中,发现疫霉、灰霉做激发子菌株可提高虫草素的含量,但是

Vol.30 No.2 183

菌物学报

发挥作用的成分不明;分别提取真菌多糖作为激发子,发现不同来源的多糖激发作用并不完全相同,疫霉YL 和曲霉P6-1两株真菌的菌丝体多糖可以提高虫草素的产量和生物量。在发酵起始阶段加入疫霉多糖,72h 后再加入曲霉多糖,虫草素的含量可达到对照的5.7倍(李祝等 2006)。有意思的是,蛹虫草与红曲霉菌株Monascus rubber MT305共培养也能提高虫草素含量(周礼红和蒋春玲 2008)。炭角菌属银杏内生真菌Xylaria sp. YX-28菌株提取液制备的激发子和非生物型诱导子乙酸钠、硫酸铵也能促进虫草素的产生(刘小莉等 2009)。

在培养营养液中加入生长调节因子2,4-二氯苯氧乙酸(2,4-D )、柠檬酸三胺、秋水仙素和链霉素对提高蛹虫草子实体产量及虫草素含量有促进作用(肖正华等 2010)。激素类物质如β-蜕皮激素(施明珠等 2008),保幼激素Ⅲ(施明珠等 2009)等也能有效地促进虫草素的产生。

尽管很多前体及营养物质能增加虫草素的产量,但对它们的作用机制研究得不够深入。以腺嘌呤为例,它是虫草素的前体物质,添加后是否是因为细胞摄入量增加,从而提高虫草素合成原料的含量增加产率还有待研究。

3 虫草素的测定及分离纯化方法

3.1 虫草素的测定方法

虫草素的紫外、红外光谱(陈顺志等 1996)、超导核磁共振法(陈顺志等 1995)可以用于虫草素的初步鉴定,而目前虫草素的分析测定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分析法,一般均采用反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有很多种,如甲醇-水(85:15)、甲醇-pH6的磷酸盐缓冲液(17:3)或乙腈-水(90:10)等等。薄层色谱扫描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scanning ,TLCS )具有展开时间短、显色方便、价格较便宜的特点,但此法测定虫草素含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略低于HPLC (翁梁和温鲁 2008)。国内有人综合HPLC 与TLCS 的优点,将两者结合起来,对虫草素含量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吴洪臻等 2000)。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CE )是近年来分析化学中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它兼有高压电泳的高速、高分辨率及高效液相色谱的高效等优点,同时又因其样品预处理简单,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也用于虫草素的测定及鉴别(凌建亚等 2002;徐健君等 2005)。关于虫草素测定的具体方法刘东泽等(2004)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3.2 虫草素的提取

研究表明蛹虫草合成的虫草素部分分泌到了培养基中(Masuda et al. 2006,2007;文庭池等 2010)。因此虫草素的提取原料除了子实体、菌丝体外,还有固体培养的培养基残渣(韦会平等 2009;吴勇等 2010)、菌皮(钟运俊等 2008)等。

根据虫草素溶于水、热乙醇和甲醇的性质,虫草素的提取一般采用水、50%乙醇、乙醇和甲醇等溶剂。除直接进行提取外,还可先用乙醚脱脂,再进行提取。

提取方法主要有浸提法、回流法、渗漉法、超声法、索氏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等,不同的提取原料适用的方法不同。多个研究表明对于蛹虫草菌丝体而言,浸提法耗时过长,且提取效果一般,不利于下一步实验的进行;超声波提取法快捷、简便且准确度高,受实验环境、仪器人员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少,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凌建亚等 2002)。黄子琪等(2009)报道微波法要好于超声波提取法,也有报道用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王陶等 2010)。超临界CO 2萃取法虽然有较好的效果(陈顺志等 2002;Ling et al. 2009),但是由于成本过高,需要特殊设备,难以进行大规模应用。

对于固体培养基残渣,吴勇等(2010)采用6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其中的虫草素进行提取,提取物的收率顺序为:渗漉法>微波法>水热回流法>醇热回流法>超声波水法>超声波醇法。渗漉法提取蛹虫草固体培养基中的虫草素具有提取率相对较高、操作简单、可行性强、不需要较昂贵的仪器,缺点是时间较长;微波法提取则具有提取时间较短的优点。现代提取技术连续逆流提取也用于了培养

184 Mycosystema

https://www.doczj.com/doc/2b9625701.html,/jwxtcn

基残渣中虫草素的提取(韦会平等 2009)。

总之,虫草素的提取方法针对不同的原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而每种方法都要经过优化得到其最佳工艺,不仅要考虑提取的速率、得率,更重要的是要与后续的纯化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满意的产品纯度和低成本要求。 3.3 虫草素的纯化

Cunningham et al.(1951)将蛹虫草菌培养液经过滤后用活性炭吸附,再经过洗脱液洗脱和浓缩,得到虫草素晶体,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吸附选择性差、得率低。目前虫草素分离纯化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离子树脂吸附法、硅胶柱层析法、超临界萃取技术等。

离子树脂吸附法的关键在于筛选吸附能力较强及吸附量较多的树脂和优化洗脱方法。目前多用732-NH 4+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但所提取的虫草素较少,提取率较低(车振明 2004;毛先兵等 2008)。陈星(2001)采用反吸附不交换的方法,即首先调pH 使虫草素不被离子树脂吸附,而无关的离子均被离子树脂吸附,除去干扰成分;然后调pH 使虫草素被吸附在柱体上,再经洗脱后获得虫草菌素结晶,可得纯度在98%以上的虫草素晶体,并申请了专利。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也用在了虫草素的分离纯化中。吕子明等(2008)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色谱柱成功分离鉴定出9种化学成分,包括虫草素;Ni et al.(2009)采用DM130大孔吸附树脂,然后用聚酰胺柱层析得到纯度98%以上的虫草素晶体。刘红锦等(2010)考查了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虫草素的吸附纯化效果,筛选出适宜的树脂AB-8。

此外,硅胶柱层析可以分离与富集虫草素(陈伟等 2006)。陈顺志等(2002)采用超临界萃取得到虫草素晶体,纯度为50.0%-99.9%,该技术无污染,易操作,不损害活性天然成分的结构,但所得虫草素的纯度依然不够理想,且成本比较高。

4 虫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虫草素生物合成涉及多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开

展并克隆与虫草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了解虫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为

通过基因操作提高虫草素的产量奠定基础。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莫红丽等(2010)使用诱变剂对蛹虫草菌株进行诱变,筛选虫草素高表达的菌株,在确定该突变稳定可遗传的基础上,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技术,对虫草素表达产生的差异进行基因水平上的分析,以突变型(高表达虫草素的菌株)作为检测子,以野生型(未作诱变处理的出发菌株)作为驱动子,经过消减杂交后得到一组正调控基因片段的克隆,并对该组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克隆出7个虫草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序列,分别命名为chcs1、chcs2、chcs3、chcs4、chcs5、chcs6、chcs7,这些序列均为蛹虫草中首次报道,但是它们的具体功能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构建含有上述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转化载体,增加菌体内生物合成基因拷贝量,以提高虫草菌表达虫草素的含量,并申请了专利(叶小舟等 2009)。目前为止在GenBank 上还检索不到有关虫草素合成的相关基因。

5 国内外有关虫草素的专利分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库中,以虫草素为关键词检索到74个专利,包括73个发明专利和1个实用新型专利(截止2010年11月18日)。专利内容涵盖了虫草素的提取纯化方法、虫草素产量提高的方法、含有虫草素的产品开发、虫草素合成基因、虫草素衍生物等几个方面(图2),其中关于虫草素的产品开发专利最多,占1/3,涉及虫草素合成基因的专利2个,虫草素衍生物的专利1个。在产品开发方面,均是以蛹虫草子实体或菌丝体为原料的开发,包括了含有虫草素的茶、酒、膨化食品、中药、口香糖、虫草蛋、调味品等,以纯虫草素为原料的产品开发还没有。另外我们将涉及冬虫夏草中虫草素的专利归为了一类,共计10个,占13.69%,因为众多研究已证实冬虫夏草中虫草素不存在或极其微量,显然这类专利值得我们慎重对待。

Vol.30 No.2 185

菌物学报

图2 国内专利内容分析

Fig. 2 Analysis of the cordycepin-related patents in China.

以cordycepin 为关键词在欧洲专利局的数据库中共检索到128个专利(截止2010年11月18日),主要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美国4个国家,其中中国人申请的专利83个,占64.84%,内容分布和国内专利基本一致,含有虫草素的产品开发较多,其次是蛹虫草的培养方法、提高虫草素产量的方法和虫草素提取纯化方法。日本和韩国人申请的专利分别为21和20个。专利内容体现在虫草素产量的提高、衍生物和产品开发方面。美国人申请的专利4个,均集中在虫草素衍生物的研究方面。国际专利的分布和人们对虫草的认识相关,冬虫夏草在中国历史悠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以冬虫夏草、蛹虫草为原料的保健品、药材在中国及东南亚有着良好的声誉,因此相关研究和产品开发也较多。

6 虫草素研究现状的思考

6.1 虫草素的市场前景分析

虫草素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调节人体内分泌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显著作用,因此无论是在医药还是保健食品方面,虫草素都拥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虫草素疗效显著但大量提取分离得到纯品存在困难,导致国际市场上虫草菌素的价格非常昂贵,目前sigma 公司从蛹虫草提取得到的虫草素售价是0.1克6853.86元(Sigma C3394),随着研究的深入,虫草素的商业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我国东北、江苏、浙江等有关科研院所也从蛹虫草中提取到了虫草素样品,但至今全球仍未见有任何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工厂企业能够真正

实现工厂化批量提取生产的报道,也就是说目前全世界还未能实现虫草素生物合成的产业化。

目前提取虫草素的主要原料为蛹虫草,不论是人工栽培子实体还是液体发酵菌丝体都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虫草素的药理药效和作用机制越来越明了,其开发利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6.2 从种质资源入手拓宽虫草素来源,提高其产量 在目前通过基因工程生产虫草素还不现实的情况下,从种质资源入手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一方面,通过各种诱变手段对蛹虫草菌株进行诱变,筛选虫草素产量高的菌株,克服菌株退化;另一方面,研究探索虫草素新的微生物来源。虽然有报道无冠构巢曲霉及一些其他种的虫生真菌也能产生虫草素,但对于其菌株诱变筛选、培养条件优化等进一步研究还不够。寻找生长速度较快且产虫草素能力强的其他菌株,将可能成为虫草素的另一个重要生物源。

6.3 虫草素的提取纯化方法有待加强

目前国内外对虫草素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现有的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提取率低、工业化生产成本高的缺点,虫草素的提取纯化已经成为虫草素进一步开发的瓶颈,如何提高提取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虫草素研究的重要方向。最近报道的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对虫草素的分离纯化,因其设备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值得进一步研究。 6.4 加强虫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

目前有通过传统的菌株诱变,改变菌株的遗传特性等方法来提高虫草素的合成。但是传统的诱变方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从基因水平以及蛋白质水平上阐明虫草素的合成途径,克隆与虫草素合成相关的酶基因,从而构建转基因菌株,将会是虫草素生产的突破口。目前有报道得到了与虫草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序列,使得基因工程生产虫草素成为可能,并具有快捷、高效、简化下游处理工艺等特点,发展前景良好。目前GenBank 上已经有了蛹虫草不同发育阶段的EST (expressed sequence tag )序列,随着蛹虫草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和公布,将大大促进蛹虫草虫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

186 Mycosystema

https://www.doczj.com/doc/2b9625701.html,/jwxtcn

6.5 有关冬虫夏草虫草素的质疑

众多研究已证实天然冬虫夏草或发酵菌丝体中虫草素不存在或极其微量,但是在许多报道和专利中均强调虫草素是冬虫夏草的有效成分,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鉴定错误,另一方面可能与虫草、冬虫夏草等名词滥用有关,许多报道将虫草类的研究笼统地称为冬虫夏草,或将冬虫夏草称为虫草,笔者曾经强调研究中所用真菌材料正确命名的意义(董彩虹 2006),呼吁慎用虫草一词;戴玉成等(2010)也指出目前的食用菌研究报道中存在鉴定错误、引用拉丁名称不规范(有的引用过时的名称,有的是其他种类的同物异名)等问题。正确可靠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结果科学可靠的基础,因此实验前就应足够重视材料的正确鉴定,并引用正确的名称。

虫草素的药理作用已经公认,虽然近年来对虫草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但是研究还不太深入,其生物学合成途径和调控研究方面尤为欠缺,产品开发多以蛹虫草子实体或菌丝体为原料,水平有限,技术含量不高。因此加强虫草素生物学合成途径和调控方面的基础研究,同时加速虫草素分离、纯化及产业化的研究,不仅符合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REFERENCES]

An XR, Kong Y , Wang MC, Xue HL, Yu QW, 2007.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Cordyceps taishanensis on living larvas . Edible Fungi of China , 166(1): 40-41 (in Chinese)

Ben SB, Huang ZQ, Wang Y , Hou X, Chen CL, 2009. Optimization of

selenium enrichment of Cordyceps militaris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selenium enrichment on contents of two major active components. Food Science , 30(17): 266-269 (in Chinese) Bu L, Zhu ZY , Liang ZQ, Liu AY , 2002. Utilization of fungal elicitor in

increasing cordycepin of Cordyceps militaris . Mycosystema , 21(2): 252-256 (in Chinese)

Cai YH, Liu XM, 2007.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rdycepin.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 38(8): 1269-1272 (in Chinese)

Chang H, Zhang P, 2003.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rdycepin in Cordyceps barnessii Thwaites and Cordyceps sinensis .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23(4): 345-347 (in Chinese) Che ZM, 2004.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ordycepin from fruit

body of Cordyceps militaris and its rice medium. Edible Fungi of China , 4: 40-41 (in Chinese)

Chen QT, Wang Q, Liu B, 1986. A study on morphology of Motierella

hepiali sp. nov.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 4: 70-74 (in Chinese) Chen SZ, 2002. A extraction method of cordycepin by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CN: 1339440 (in Chinese)

Chen SZ, Hu H, Chu JZ, 1995. A study of cordycepin discriminated by

NMR. Journal of Jinzhou Medical College , 16(4): 1-3 (in Chinese) Chen SZ, Liu Y , Chen Y , Fei YF, Fang SM, Men Y , 1996.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voilet and infrared spectrums in Cordyceps militaris.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marceutics , 17(1): 18-20 (in Chinese)

Chen W, Wu W, Gao XH, Tang LS, Shen M, Zhang HX, 2006.

Research on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ordycepin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 , 22(4): 69-71 (in Chinese)

Chen X, 2001. A method of extracting and purifying of cordycepin.

CN: 1298742A (in Chinese)

Chen ZH, Tian XR, Meng XX, Fu L, 2003. Determination of

nucleosides in Cordyceps gunnii by HPLC. Mycosystema , 22(3): 489-493 (in Chinese)

Chen ZH, Yu H, Zeng WB, Yang JY , Yuan J, Chen YJ, 2010. Solid

fermentation technique for cordycepin production by Cordyceps nigrella strain cnig-56. Acta Edulis Fungi , 17(1): 80-82 (in Chinese) Chu XN, Xu WD, Guo X, Xie J, Ma YS, 1991.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mycelia of Isaria cretacea Morris.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 14(3): 278-284 (in Chinese) Cunningham KG , Manson W, Spring FS, Hutchinson SA, 1950.

Cordycepin, a metabolic product isolated from culture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Linn.) Link. Nature , 166(4231): 949

Cunningham KG , Hutchinson SA, Manson W, Spring FS, 1951.

Cordycepin, a metabolic product from culture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Link. Part I.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Journal of Chemical Society , 2: 2299-3000

Das SK, Masuda M, Hatashita M, Sakurai A, Sakakibara M, 2008. A

new approach for improving cordycepin productivity in surface

Vol.30 No.2

187

菌物学报

liquid culture of Cordyceps militaris using high-energy ion beam irradiation.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 47(6): 534-538 Dai YC, Zhou LW, Yang ZL,Wen HA, Bau T, Li TH, 2010. A revised

checklist of edible fungi in China. Mycosystema , 29(1): 1-21 (in Chinese)

Dong CH, 2006. Study on the submerged culture of Cordyceps sinensis

and its metabolites. PhD Dissertation.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150 (in Chinese)

Dong CH, Yao YJ, 2010. Comparison of some metabolites among

cultured mycelia of medicinal fungus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Ascomycete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 , 12(3): 287-297

Frederiksen S, Malling H, Klenow H, 1965. Isolation of

3′-deoxyadenosine (cordycepin) from the liquid medium of Cordyceps militaris (L. ex Fr.) Link.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 95(2): 189-193

Gu YX, Wang ZS, Li SX, Yuan QS, 2007. Effect of multiple factors on

accumulation of nucleosides and bases in Cordyceps militaris . Food Chemistry , 102(4): 1304-1309

Hua C, Wen L, 2005. Determin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Cordyceps militaris (Clanis bilineata ). Journal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14(5): 55-56 (in Chinese)

Huang ZQ, Ben SB, Sang YL, Dai Y , Li HJ, Chen CL, 2009. Extraction

of cordycepin from fermented mycelia of Cordyceps militaris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ltrasonic-assisted and microwave-assisted procedures. Food Science , 30(18): 176-180 (in Chinese)

Kaczka EA, Dulaney EL, Gitterman CO, Woodruff HB, Folkers K,

1964a. Isolation and inhibitory effects on KB cell cultures of 3'-deoxyadenosine from Aspergillus nidulans (Eidam) Wint. Biochemical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 14: 452-455 Kaczka EA, Trenner NR, Arison B, Walker RW, Folkers K, 1964b.

Identification of cordycepin, a metabolite of Cordyceps militari s, as 3′-deoxyadenosine.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 14: 456-457

Kodama EN, McCaffrey RP, Yusa K, Mitsuya H, 2000. Antileukemic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cordycepin against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positive (TdT +) leukemic cells.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 59(3): 273-281

Lei BX, He J, Wen TC, He J, Kang JC, 2008. Extraction and detection

of cordycepin in Paecilomyces militaris .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1(6): 1711-1714 (in Chinese)

Li RX, Hu F, Chen AH, Fan MZ, 2007. Studies on liquid culture

technology of cordycepin in Paecilomyces cicadae . Journal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22(10): 23-30 (in Chinese) Li W, Zhao SG, Chen HW, Yuan H, Wang T, Huang X, 2009.

High-yielding cordycepin in Cordyceps militaris modified by low-energy ion beam.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 25(11): 1725-1731 (in Chinese)

Li X, Chi JL, Yang ZT, Xie NW, 2003. Research on fementative

beverage of Cephalosporium sinensis .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1: 55 (in Chinese)

Li Z, Xiao Y , Liang ZQ, 2006. Study on the effect of fungal

polysaccharide elicitors on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cordycepin. Edible Fungi of China , 25(3): 34-37 (in Chinese)

Li Z, Yu JP, Liang ZQ, Xiao Y , 2008. Effect of precursor and fungal

elicitor on cordycepin production. Food Science , 29(6): 273-275 (in Chinese)

Li ZL, Sun YH, 1988. A new spieces of Scytalidium —Scytalidium

hepiati . Acta Mycological Sinica , 7(1): 23-28 (in Chinese) Ling JY , Sun YJ, Lu P, Zhang CK, 2002.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determination of cordycepin in of Cordyceps spp. extracted by using ultrasonic. Mycosystema , 21(3): 394-399 (in Chinese) Ling JY , Zhang GY , Lin JQ, Cui ZJ, Zhang CK, 2009.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cordycepin and adenosine from Cordyceps kyushuensis and purification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 66(3): 625-629

Liu DZ, Chen W, Gao XH, Dai GH, Wu W, 2004.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ordycepin (3′-deoxyadenosine). 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 , 20(2): 89-93 (in Chinese)

Liu HJ, Yan Z, Jiang N, Zhou HD, Zhou YQ, 2010. Purification of

cordycepin from Cordyceps militaris with macroporous resin.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37(2): 209-213 (in Chinese)

Liu XL, Huang KH, Zhou JZ, Wang Y , Li Y , Shan CJ, Zhang LX,

Huang ZS, 2009. A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of both mycejial biomass and cordycepin content of Cordyceps militaris by fementation. CN: 101554121 (in Chinese)

188

Mycosystema

https://www.doczj.com/doc/2b9625701.html,/jwxtcn

Lv ZM, Jiang YT, Wu LJ, Liu K, 2008.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dried sorophore of cultured Cordyceps militari s.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33(24): 2914-2917 (in Chinese) Masuda M, Urabe E, Honda H, Sakurai A, Sakakibara M, 2007.

Enhanced production of cordycepin by surface culture using the medicinal mushroom Cordyceps militaris .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 40(5): 1199-1205

Masuda M, Urabe E, Sakurai A, Sakakibara M, 2006. Production of

cordycepin by surface culture using the medicinal mushroom Cordyceps militaris .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 39(4): 641-646

Mao XB, Ma KS, 2004. The effects of mineral salt on cordycepin

production of Cordyceps militaris by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hongqing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hinese Drugs and Herbs , 2: 16-19 (in Chinese)

Mao XB, Tu YQ, 2005. Research on the increasing cordycepin

production of Cordyceps militaris by amino acid fed batch cultivation. Chongqing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hinese Drugs and Herbs , 1: 18-22 (in Chinese)

Mao XB, Zhong JJ, 2004. Hyperproduction of cordycepin by two-stage

dissolved oxygen control in submerged cultivation of medicinal mushroom Cordyceps militaris in bioreactors. Biotechnology Progress , 20(5): 1408-1413

Mao XB, Zhong JJ, 2006. Significant effect of NH 4+ on cordycepin

production by submerged cultivation of medicinal mushroom Cordyceps militaris .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 38(3-4): 343-350

Mao XB, Zhu HL, Li G , Wang GX, 2008. Investigation of cordycepin

adsorption kinetics by cation exchange resin.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 , 37(3): 272-274 (in Chinese)

Mao X, Eksriwong T, Chauvatcharin S, Zhong J, 2005. Optimization of

carbon source and carbon/nitrogen ratio for cordycepin production by submerged cultivation of medicinal mushroom Cordyceps militaris . Process Biochemistry , 40(5): 1667-1672

Mo HL, Ye XZ, Wu JM, Zou AG , 2010. cDNA cloning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related to cordycepin. Guangdong Sericulture , 44(2): 38-46 (in Chinese)

Ni H, Zhou XH, Li HH, Huang WF, 2009. Column chromatographic

extra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cordycepin from Cordyceps militaris waster medium.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B Analytical Technology in the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 , 877(22): 2135-2141 Shi MZ, Li YG , Zhong S, Li ZZ, Ji DF, 2009. Regulatory effect of

juvenile hormone III on the 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Cordyceps militaris by liquid fermentation. 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5(1): 114-119 (in Chinese)

Shi MZ, Tao SD, Zhong S, Li YG, Li ZZ, Ji DF, 2008. β-ecdysone

increases the growth and metabolites of Codyceps militaris in submerged culture. Mycosystema , 27(4): 559-566

Shih IL, Tsai KL, Hsieh C, 2007. Effects of culture conditions on the

mycelial growth and bioactive metabolite production in submerged culture of Cordyceps militaris .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33(3): 193-201

Suo FY , Su J, Jiang YC, Chen SZ, 2008. Comparison of the content of

cordycepin in Cordyceps sinensis and Cordyceps gracili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hinese Journal of National Medcine , 3: 65-67 (in Chinese)

Wang CM, Li L, Yang QZ, 2009.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rdycepin—the main active constituent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 37(5): 42-43 (in Chinese)

Wang T, Li W, Chen HW, Chen XL, Diao JJ, 2010. Microwave-

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 of cordycepin from cultured mycelia of Cordyceps militaris . Food Science , 31(10): 86-90 (in Chinese) Wang ZG, Wen L, Yuan XZ, Liu W, 2007. Effect of selenium on

content of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 of Cordyceps militaris .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e Sciences , 35(29): 9293-9294 (in Chinese)

Wei HP, Ye XL, Zhang HY , Li XG , Zhong YJ, 2009. An efficient

method of extracting and purifying cordycepin from waste rice medium of Cordyceps militaris . Mycosystema , 28(2): 220-225 (in Chinese)

Wen L, 2005.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rdycepin in the

cultured Cordyceps militaris. Jiangsu Agriculture Sciences , 6: 118-120 (in Chinese)

Wen L, Tang YL, Zhang P, 2006. The comparison of active components

between Cordyceps cicadae and other Cordyceps .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27(1): 45-46 (in Chinese) Wen L, Zhang C, Xia M, Weng L, 2008. Effect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Vol.30 No.2

189

菌物学报

space mutation treatment on active constituent content. Food Science , 29(5): 382-384 (in Chinese)

Wen TC, Kang JC, Lei BX, Li GR, He J, 2010. Enhanced production of

cordycepin in Cordyceps militaris by submerged culture using additives. Food Sciences , 31(5): 175-179 (in Chinese)

Weng L, Wen L, 2008. A comparison of TLCS and HPLC for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s of cordycepin and adenosine in Cordyceps .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24(4): 539-540 (in Chinese)

Wu HZ, Dong XH, Ma DE, Yan CH, Meng S, Jiang H, Liu K, 2000.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Cordyceps sinensis and its substitues.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 31(8): 576-577 (in Chinese)

Wu Y , Chen WD, Wang L, Zhang RG , Zhang H, 2010. Comparison

among different ways of extracting cordycepin from medium secrected by Cordyceps militaris .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 14(3): 284-285 (in Chinese)

Xiao ZH, Li ZX, Li JZ, Zou LK, Wang T, 2010. Influence of additive

on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Cordyceps militaris (L.) fruitbody. Food an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 46(3): 60-64 (in Chinese) Xie CY , Liu GX, Gu ZX, Fan GJ, Gu FR, Han YB, Chen ZG , 2009.

Production of cordycepin and mycelia by submerged fermentation of Cordyceps militaris in mixture natural culture. Applied Biochemistry Biotechnology , 158(2): 483-492

Xu JZ, Zhai HY , Chen ZG , Lin WF, Cai PX, Mo JY , 2005.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tions in Ophio c ordyceps sinensis and cultured Cordyceps mycelia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high frequency conductivity detection. Chem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 5: 644-647 (in Chinese) Ye XZ, Wu JM, Mo LH, Zou AG , 2009. The gene sequence related with

cordycepin biosythesis. CN: 101423835 (in Chinese)

Zhang HX, Wu W, Chen W, Gao XH, Tang LS, 200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rdycepin and adenosine contents in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s between Aspergillus nidulans and Cordyceps militaris . 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 , 22(2): 28-31 (in Chinese) Zhong YJ, Li XG , Wei HP, Ye XL, Zhang HS, Meng JH, 2008.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ordycepin from Cordyceps militaris hul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 29(12): 150-152 (in Chinese)

Zhou LH, Jiang CL, 2008. Priminary research on the cofermentation of

Monascus ruber and Cordyceps militaris . Edible Fungi of China , 174(3): 40-42 (in Chinese)

Zhou LH, Wang SM, Luo ML, 2009. Screening the strain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with high yield of cordycepin by ultraviolet mutation. Edible Fungi of China , 4: 20-21 (in Chinese)

[附中文参考文献]

安秀荣,孔怡,王明才,薛会丽,于清伟,2007. 活虫体人工培养泰山

蛹虫草技术试验. 食用菌,166(1): 40-41

贲松彬,黄子琪,王莹,侯潇,陈长兰,2009. 蛹虫草富硒条件优化及

硒对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食品科学,30(17): 266-269 步岚,朱振元,梁宗琦,刘爱英,2002. 真菌激发子对提高蛹虫草虫草

菌素的作用. 菌物系统,21(2): 252-256

蔡友华,刘学铭,2007. 虫草素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中草药,38(8):

1269-1272

常泓,张鹏,2003. 香棒虫草和冬虫夏草中虫草素的比较分析. 山西农

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4): 345-347

车振明,2004. 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及大米培养基残基中虫草素的提取纯

化方法. 食用菌,4: 40-41

陈庆涛,王琪,刘波,1986. 蝙蝠蛾被孢霉[新种]的形态学研究. 山西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 70-74

陈顺志,胡海,褚景芝,1995. 用超导核磁共振鉴别虫草素的研究. 锦

州医学院学报,16(4): 1-3

陈顺志,刘毅,陈野,费玉芬,方淑梅,门悦,1996. 虫草素的紫外与

红外光谱特征.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7(1): 18-20

陈顺志,2002. 一种超临界萃取虫草脱氧核苷的生产方法. CN :1339440 陈伟,吴畏,高新华,唐乐珊,沈明,张红霞,2006. 采用柱层析分离

与富集虫草素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22(4) : 69-71 陈星,2001. 一种虫草素的提纯方法. CN :1298742A

陈自宏,虞泓,曾文波,杨俊媛,袁静,陈毅坚,2010. 拟黑虫草菌cnig-56

固体发酵生产虫草素工艺. 食用菌学报,17(1): 80-82

陈作红,田向荣,孟祥贤,傅岚,2003. 古尼虫草核苷类成分的高效

液相色谱分析. 菌物系统,22(3): 489-493

褚西宁,徐卫东,郭欣,解军,马雁声,1991. 虫草真菌克列特尼棒束

孢霉菌丝体主要成分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3): 278-284

戴玉成,周丽伟,杨祝良,文华安,图力古尔,李泰辉,2010. 中国食

用菌名录. 菌物学报,29(1): 1-21

董彩虹,2006. 冬虫夏草的深层培养及代谢产物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

190

Mycosystema

https://www.doczj.com/doc/2b9625701.html,/jwxtcn

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1-150

华春,温鲁,2005. 豆虫草活性成分测定. 淮阴工学院学报,14(5): 55-56 黄子琪,贲松彬,桑育黎,代颖,李慧娇,陈长兰,2009. 微波法与超

声破碎法提取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比较研究. 食品科学,30(18): 176-180

雷帮星,何劲,文庭池,何珺,康冀川,2008. 蛹草拟青霉中虫草菌素

的提取及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21(6): 1711-1714

李瑞雪,胡飞,陈安徽,樊美珍,2007. 蝉拟青霉高产虫草素菌株液体

培养工艺的研究.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2(10): 23-30

李文,赵世光,陈宏伟,袁航,王陶,黄献,2009. 低能离子束修饰蛹

虫草菌株高产虫草素. 生物工程学报,25(11): 1725-1731

李鑫,池景良,杨泽涛,谢玺文,2003. 虫草头孢菌粉发酵液饮料的研

制. 微生物学杂志,1: 55

李祝,肖洋,梁宗琦,2006. 真菌多糖激发子对提高虫草菌素含量的影

响. 中国食用菌,25(3): 34-37

李祝,郁建平,梁宗琦,肖洋,2008. 前体物质与真菌激发子对虫草菌

素产量的影响. 食品科学,29(6): 273-275

李兆兰,孙云汉,1988. 柱霉属一新种—蝙蝠蛾柱霉. 真菌学报,7(1):

23-28

凌建亚,孙迎节,吕鹏,张长铠,2002. 虫草属真菌中虫草素的超声波

提取及其毛细管电泳测定. 菌物系统,21(3): 394-399

刘东泽,陈伟,高新华,代光辉,吴畏,2004. 虫草菌素(3′-脱氧腺苷)

研究进展(综述). 上海农业学报,20(2): 89-93

刘红锦,闫征,蒋宁,周泓栋,周余庆,2010.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蛹虫

草中虫草素工艺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37(2): 209-213 刘小莉,黄开红,周剑忠,王英,李莹,单成俊,张丽霞,黄自苏,2009.

一种用于高蛹虫草生物量和高虫草素含量的发酵方法. CN :200910027839

吕子明,姜永涛,吴立军,刘珂,2008. 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化学成分研

究. 中国中药杂志,33(24): 2914-2917

毛先兵,马开森,2004.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优化无机盐对蛹虫草生产虫

草素的影响. 重庆中草药研究,2: 16-19

毛先兵,涂永勤,2005. 采用氨基酸补料分批培养策略促进蛹虫草生产

虫草素的研究. 重庆中草药研究,1: 18-22

毛先兵,朱华李,李刚,王贵学,2008. 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虫草素的静

态吸附动力学研究. 应用化工,37(3): 272-274

莫红丽,叶小舟,吴继明,邹爱国,2010. 蛹虫草中虫草素差异表达基

因cDNA 的克隆. 广东蚕业,44(2): 38-46

施明珠,李有贵,钟石,李增智,计东风,2009. 保幼激素III 对蛹虫

草液体发酵生长代谢的调控作用. 科技通报,25(1): 114-119 索菲娅,苏俊,姜彦成,陈世忠,2008. 新疆虫草与冬虫夏草中腺苷和

虫草素的HPLC 法测定比较.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3: 65-67 王成明,李磊,杨亲正,2009. 虫草活性成分虫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广州化工,37(5): 42-43

王陶,李文,陈宏伟,陈小龙,刁进进,2010. 虫草素的微波-超声波协

同提取. 食品科学,31(10): 86-90

王志高,温鲁,袁小转,刘伟,2007. 加硒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

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35(29): 9293-9294

韦会平,叶小利,张华英,李学刚,钟运俊,2009. 从废弃蛹虫草大米

培养基中高效提取纯化虫草素工艺条件研究. 菌物学报,28(2): 220-225

翁梁,温鲁,2008. TLCS 与HPLC 对比测定虫草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 江

苏农业学报,24(4): 539-540

温鲁,2005. 提高蛹虫草培养物中虫草素含量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6: 118-120

温鲁,唐玉玲,张平,2006. 蝉花与有关虫草活性成分检测比较. 江苏

中医药,27(1): 45-46

温鲁,张诚,夏敏,翁梁,2008. 蛹虫草航天搭载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

响. 食品科学,29(5): 382-384

文庭池,康冀川,雷帮星,李光荣,何劲,2010. 前体及营养物提高蛹

虫草虫草菌素产量的研究.食品科学,31(5): 175-179

吴洪臻,董新红,马德恩,颜春华,孟舒,姜泓,刘珂,2000. 冬虫夏

草及其代用品有效成分比较研究. 中草药,31(8): 18-19

吴勇,陈卫东,王利,张荣嘎,张华,2010. 蛹虫草培养基中虫草素的

几种提取方法比较. 安徽医药,14(3): 284-285

肖正华,李再新,李建章,邹立科,王涛,2010. 添加剂对蛹虫草子实

体生长分化影响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科技,46(3): 60-64

徐健君,翟海云,陈缵光,林伟丰,蔡沛祥,莫金垣,2005. 毛细管电

泳高频电导法测定虫草中的有效成份. 化学研究与应用,5: 644-647 叶小舟,吴继明,莫红丽,邹爱国,2009. 与虫草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

因序列. CN :101423835

张红霞,吴畏,陈伟,高新华,唐乐珊,2006. 无冠构巢曲霉与北冬虫

夏草发酵液中虫草素及腺苷含量比较分析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22(2): 28-31

钟运俊,李学刚,韦会平,叶小利,张华珊,孟俊华,2008. 蛹虫草菌

皮中虫草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29(12): 150-152 周礼红,蒋春玲,2008. 红曲霉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初步研究. 食用菌,

174(3): 40-42

周礼红,王仕敏,罗丽美,2009. 高产虫草菌素蛹虫草菌株的紫外线诱

变选育.食用菌,4: 20-21

虫草素抗癌机理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虫草素抗癌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王雅玲, 刘竞, 刘阳, 金黎明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36(34)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22条) 1.KWAK S Y;JEONG Y J;PARK J S Bio-LDH nanohybrid for gene therapy[外文期刊] 2002(01) 2.CHOY J H;KWAK S Y;JEONG YJ Inorganic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as nonviral vectors 2000(22) 3.EIICHI N,KODAMA;RONALD P.MCCAFFREY Antileukemic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cordycepin against terminal deoxy-nucleotidal transferase-positive(TdT+) leuke-mic cells 2000 4.李邵平;季晖;季萍冬虫夏草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04) 5.都兴范;李亚杰;王林华北冬虫夏草的研究发展现状[期刊论文]-辽宁农业科学 2003(04) 6.田劭丹;李冬云;侯丽冬虫夏草抗肿瘤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01) 7.周纪宁;金浩;李永丰抗肿瘤酶制剂L-天冬酰胺酶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0(03) 8.雷帮星;税小波;文庭池虫草菌丝体中腺苷和虫草素的定性分析[期刊论文]-贵州化工 2006(02) 9.刘东泽;陈伟;高新华虫草菌素(3′-脱氧腺苷)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上海农业学报 2004(02) 10.潘中华;贡成良;范雪峰蚕蛹虫草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2003(02) 11.蔡友华;刘学铭虫草素的研究与开发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7(08) 12.陈望化;杨亲正;孙迎节虫草素/LDH纳米复合物对U937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期刊论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6(03) 13.LING J Y;YANG J;YANG Q Z Study on intercalative nanohybrid of cordycepin layored double hydroxide 2003(10) 14.YANG Q Z;SUN D J;ZHANG C 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oxyethylene sulfate intercalated Mg-Al-Nitrat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外文期刊] 2003(14) 15.李婧;姜汉英虫草素的体内代谢特点及药理作用[期刊论文]-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5(05) 16.OVERGAARD-HANSEN K;KLENOW H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cellular adenosine or 3′-deoxyadenosine phosphorylation and cellular adenine ribonucleotide catabolism may be obtained[外文期刊] 1993(01) 17.李婧;姜汉英虫草菌素(cordycepin)研究进展 2005(03) 18.林津晶;王勇冬虫夏草国内文献综述[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07(05) 19.ZHANG Q;WU J;HU Z Induction of HL-60 apoptosis by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Cordyceps sinensis fungal mycelium[外文期刊] 2004(24) 20.孙艳;官杰;王琪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对荷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提高NK,L-2活性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业 2002(02) 21.吴庆光;赵珍东;王宗伟冬虫夏草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医药导报 2005(06) 22.李刚;朱华李;毛先兵蛹虫草中虫草素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重庆中草药研究 2006(01)

商业计划书范文 完整版

云南联华咨询有限公司 北虫草子实体量产 暨 通路销售 商 业 计 划 书

目录 1.产品背景 2. 产品基本概述 2.1 虫草概述 2.2 北冬虫夏草 2.3 人工培育北冬虫夏草的成分 3. 产品竞争优势 3.1 药效成分 3.2 工厂化生产 3.3 成本低廉、供货稳定 3.4 自有知识产权保护 4. 投资环境背景 4.1 西部大开发政策 4.2 中国云南概况 4.3 云南投资环境概述 5. 投资建厂计划 5.1 基本的股份组成筐架 5.2 董监事会的人员组合 5.3 经营团队

5.4 建厂规模及预算 5.5 销售通路 6. 营收预估 6.1 营业目标 6.2 营业收益 6.3 财务预估 7 结论 1. 背景 冬虫夏草俗称虫草,为中国名贵中药材,据《本草纲目》、《本草从新》、《本草纲目 拾遗》等记载,冬虫夏草具有“保肺益肾,秘精益气,止血化痰,能治诸虚百损,专补 命门”之功效。几千年来虫草一直被列为滋补药物之首,并有“东方传奇式珍宝”之美 誉,但由于虫草在自然界天然生长所需条件极高导致其产量极少,货源奇缺。因此其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也由此限制了其应用与推广的范围。

随着上一世纪末海内外华人经济条件的普遍好转,以及对生存质量的逐步升级,造成了全球对天然虫草“掠夺性”的开发,加之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从尔导致天然虫草资源的日益枯竭。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全球天然虫草的年产量已不足10吨,且还在逐年减少。而 每年的市场需求远远大于其产量,需求矛盾使得虫草价格节节攀高,流通领域的假冒伪 劣品充斥市场。 2. 产品基本概述 2.1 虫草概述: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同属“虫草属”的虫草已有三百五十种之多,其中在中国已发 现过六十余种,包含冬虫夏草(C. sinensis)、北冬虫夏草(C. militaris)、大团 虫草(C.ophioglossoides)、亚香棒虫草(C.hawkesii)、古尼虫草(C.gunnii)、珊 瑚虫草(martialis)、镰刀状虫草(C.falcata)、泰山虫草 (C.taishanensis)、山西虫 草(C.shanxiensis)、凉山虫草(C.liangshanensis)、新疆虫草 (C.gracilis)、香棒 虫草(C.barnesii)、蝉花(C.sobolifera)等等。

虫草素

1.前言 蛹虫草为我国传统药用大型真菌,其药用活性成分主要为虫草素。其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之一,虫草素含量较冬虫夏草高约3到6倍。据研究,虫草素有着重要的药用功效和生化用途,因为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虫草素的分子式为C10H13O3N5,分子量为251.24,且能溶于水及热乙醇、甲醇,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目前虫草素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约为1500美元/g,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故其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很值得研究。 2 人工蛹虫草及虫草素介绍 2.1人工蛹虫草 蛹虫草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和营养品,其所含的虫草素、虫草多糖具有独特的药理及保健作用。蛹虫草人工栽培成功以来药理和毒理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进展。研究表明人工蛹虫草和冬虫夏草有着极相似的作用,无毒副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工蛹虫草的滋补保健功效和多种药用价值的认识,其开发利用研究倍受关注,并在药理、有效成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2虫草素 虫草素具有抗病毒、抑菌、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与环磷酰胺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有降血糖的作用。虫草素的分子式为C10H13O3N5,分子量为251.24,且能溶于水及热乙醇、甲醇,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紫外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 2.3 虫草素的结构 Cuningham[1]等首次从蛹虫草中分离出虫草素,采用紫外光谱特征进行鉴定,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同时,用其半宽度、波峰与波谷的比值确定为核苷类化合物。 Frederiksen[2]等从蛹虫草培养基中分离出虫草素采用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确定。 陈顺志[3]等也才用了紫外和红外光谱对从蛹虫草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的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与虫草素的文献报道一致。同时,还应用了超导核磁共振法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确定其为虫草素结构如下:

蛹虫草栽培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b9625701.html, 蛹虫草栽培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展望 作者:廉家盛田娇高日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08期 摘要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大型真菌,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增强免疫和性功能等 作用,可杀灭喉癌细胞,能补肺益肾壮阳,有扶虚损、益精气、止血、化痰、镇静和免疫等多种功能。该文综述了蛹虫草的不同栽培方式,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蛹虫草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Link];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309-02 作者简介廉家盛(1984-),男,吉林白山人,从事食用菌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219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禅花能主治小儿天吊惊痫、夜啼、心悸。禅花包括蝉草和蛹草等多种寄生于蝉体上的虫草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一书在冬虫夏草的附注中记载:蛹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Link]的子实体及虫体也可作冬虫夏草入药。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虫草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市场需求日益扩大。野生的冬虫夏草随着资源的减少价格逐年攀升,而人工栽培并未实现。近年来,以冬虫夏草菌丝体或其他虫草作为原料冒充野生冬虫夏草产品的事件频频发生,而蛹虫草这种药用疗效可以与冬虫夏草媲美的药用菌已实现了工厂化栽培,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笔者综述了目前蛹虫草栽培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蛹虫草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1 蛹虫草栽培现状 20世纪30年代开始,国内外研究人员就开始进行了有关蛹虫草生态调查和驯化、人工栽培的研究。1936年,Shanor用蛹虫草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成功感染普罗米锡天蛾的活蛹,并 用潮湿的苔藓(泥炭藓)将其包裹后,获得了具有成熟子囊壳的子座,标志着蚕蛹栽培蛹虫草的成功[1]。Kobayasi,y.等多次在经2次灭菌(100 ℃)的米饭培养基(含蒸馏水40%)接种蛹虫草的子囊抱子,一个月后瓶内形成菌核,再经2周便形成有子囊壳的子座,有时要经4个半月。人工培养的子座比天然子座稍粗,培养基表面有时还会出现抱梗束[2]。这标志着蛹虫 草人工栽培已经成为事实,而经过近1个世纪的研究发展,目前蛹虫草已成功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产量及质量均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2 蛹虫草栽培方式

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姓名:专业:学号: 摘要:冬虫夏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名贵药材,与鹿茸、人参并称为中药三宝,素有“软黄金”之称。冬虫夏草因其重要的保健及较强的药理作用,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保护肾脏、抗疲劳、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冬虫夏草药理作用的文献报道加以综述。并对其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冬虫夏草药理作用综述 前言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千,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冬虫夏草性味甘,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功效。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等症[1]。现代研究证明冬虫夏草以其调节阴阳、肺肾双补之特性,补而不峻、温而不火之优势,广泛应用于免疫、心血管、呼吸、泌尿生殖消化等疾病的治疗。现将近几年该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化学成分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虫夏草主要富含虫草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其中虫草富含虫草素约为百分之七,脂肪约为百分之八、碳水化合物约为百分之二十九,蛋白质约为百分之二十到百

分之二十五,而其中脂肪中约百分之八十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冬虫夏草还含有各种有机酸,大概有十二种,如十六烷酸、十五烷酸、油酸、硬脂酸、软脂酸等。虫草体内的微量元素还很多,大概有三十多种,如钙、铁、锌、硒等。其次冬虫夏草还是多糖类,大概含有糖类百分之二十八,其中主要有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最后还有许多冬虫夏草其他的化学成分,如二十一烷粗纤维素等。还有一些化学成分暂时未被医学界所发现。 2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 2.1 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常服用冬虫夏草会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巨噬细朡的免疫活性同样会得到增强。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研究证明,冬虫夏草不仅对人体有免疫作用,并且在皮肤或器官移植中具有抑制排异反应的作用[2]。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冬虫夏草的水提液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百分率【3】;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均能使小鼠的胸腺缩小,并且可使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状态小鼠的血清溶血素和脾细胞免疫溶血活性提高,对体液免疫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细胞免疫方面,冬虫夏草的免疫调节功能表现为:其醇提物可使小鼠脾脏 T 淋巴细胞增殖,并提高T 辅助细胞的比例;还可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等。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张传开等研究发现较小剂量的冬虫夏草(CS)和中国拟青霉(PS )对正常小鼠的 DTH 反应无明显影响,但较大剂量时均能将环磷酰胺(Cy)诱导的小鼠DTH 过高或过低模型调节到正

蛹虫草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前景

食用菌学报 2011.18(2):70~74 收稿日期:2010 12 17原稿;2011 05 20修改稿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SCX 2 Y W G 074 0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 2008B020400012,2009B020201012)的部分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曾宏彬(1981-),女,200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真菌资源开发 研究。 E mail :zhb_1328@y aho https://www.doczj.com/doc/2b9625701.html, 文章编号:1005 9873(2011)02 0070 05 蛹虫草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前景 曾宏彬,宋 斌,李泰辉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 摘 要:概述了蛹虫草的形态与分布、生物学特性、药理学、菌种选育、子实体栽培技术、液体发酵培养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和展望了蛹虫草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前景。关键词:蛹虫草;生物学特性;药理学;产业化 虫草作为传统珍贵中药材,我国对其早就有所认识,李时珍早在1518年就在 本草纲目 中指出,蝉花能主治 小儿天吊惊痫,夜啼,心悸 ;敬一兵等[1] 的考证认为当时所提及的 蝉花 可能就包括了蛹虫草(Cor dycep s militar is )。目前蛹虫草已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使其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进展,已逐渐成为野生资源不断减少,亟需保护的野生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又因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蛹虫草及其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特别是受到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消费者的喜爱。笔者综述了近年来蛹虫草在分类学、药理学、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产业化现状,以期为蛹虫草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1 形态与分布 蛹虫草是指寄生于鳞翅目昆虫蛹体后能形成虫菌复合体的真菌,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界(Fung i)、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 cetes)、肉座菌亚纲(H ypocreo m yce tidae)、肉座菌目(H y pocreales)、虫草科(Cordy cipitaceae)、虫草属(Cor dy cep s )[2]。蛹虫草的主要形态特征是:子座单个或数个从寄主头部或节部生出,颜色以橙黄色为主,一般不分枝,高3~5cm,子座头部呈棒状,表面粗糙,长1~2cm,粗3~5m m;子囊壳下部埋生于子座头部的外层,外露,近圆锥形;子囊线形、细长,大小 为(400~300) m (4~5) m,内含8枚线形孢子,粗约1 m,孢子细长,几乎充满子囊,成熟时产生横隔,并断成2~3 m 的小段;子座柄部近圆柱形,内实心,长 2.5~4cm,粗2~4mm [3] 。 蛹虫草主要生长在海拔2500m 以下,有阳光散射的山间缓坡向阳地带,子实体常发生于每年的夏末秋初。目前已经报道的蛹虫草寄主已超过3目11科19种,广泛分布于寒、温气候带及热带、亚热带地区。 2 生物学特性 2.1营养需求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人工栽培蛹虫草以小米和高粱米的混合物培养最佳,菌丝体生长适宜碳源是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是蛋白胨,适宜碳氮比为40 1,最适pH 为6.5,KH 2PO 4,VB 1、Mg 2+、Ca 2+对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钟冬晖等[4]发现在以大米为主的培养料中添加4.5%麦麸和2.3%玉米,菌丝发菌速度较快,此时培养料中菌丝较厚、洁白、致密,且正常子实体原基萌发早、萌发率高。 2.2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氧气等。王菊凤等[5] 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蛹虫草的光温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蛹虫草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是17~25 ;张绪璋 [6] 研究发

冬虫夏草大骗局骗了14亿中国人

冬虫夏草大骗局骗了14亿中国人 文|程莉来源丨饶毅、鲁白、谢宇主编的“ 知识分子”每千克身价高达几十万,冬虫夏草到底是食品?药品?还是保健品?“身份”扑朔迷离,命运数度“反转”,背后闪现各方利益角逐,但并没有妨碍它成为中草药里炙手可热的“明星”。近段时间,冬虫夏草包括其产品中的价格之“王”——极草,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总局”)公开批评,利益相关各方争辩你来我回,舆论一度甚嚣尘上。自始至终,被捧上天的冬虫夏草是否含有有效成分饱受专业人士诟病。综其一生,不过是一个“中国式”骗局罢了。籍籍无名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录了冬虫夏草。不过,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海云对此并不为意,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采访时说,在中医古籍中,几乎所有东西都是药,诸如指甲、灶灰、粪便都是药,都能在古籍中找到“功效”。而在传统的藏医学中,虫草产地玉树州治多县的藏药师青梅然丁此前接受新华网采访时称:“虫草往往只发挥药引的作用。”在青海省藏医院数百种复方药物中,只有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制剂用到了冬虫夏草。藏医药典《甘露本草明镜》中关于虫草的功效也只有一句话:“强身,补肾,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生药系主任张贵君也表示,传统中药配方中虫草用得很少。夏草里

基本不含虫草素。”而据澎湃新闻报道:早在2011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成树就发表了 关于蛹虫草基因组的研究成果。2013年,其课题组又发表了关于冬虫夏草菌基因组的研究论文。这些研究表明:冬虫夏草菌的基因组并没有合成虫草素的基因,所以是不能合成虫草素的,而蛹虫草菌是可以合成虫草素的。 在20世纪70年代乃至之前,冬虫夏草还非常低调,与传统滋补品人参和鹿茸相比,仅被当作“中药三宝”里最寻常的一种药材。60年代,在西藏1千克冬虫夏草可换两包单价3 角钱的香烟;70年代,在青海、西藏,冬虫夏草的国家收购价为每千克21元。1974年,在青海省果洛州,不管什么品相的冬虫夏草的价格都是28元/千克左右。 身价暴涨 在野外,幼虫被侵染又长成冬虫夏草的几率很低,因此天然冬虫夏草资源很稀缺,人工培植也还没有获得成功,每年全国总产量仅80~150吨。随着需求增长,冬虫夏草的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1983年,上等冬虫夏草的价格涨到了300元/千克,而同一时期长白山区的人参每千克在60~80元左右,这个价钱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1990年左右,冬虫夏草价格涨至平均1000元/千克。相反,人参价格降至50元/千克。涨,上等冬虫夏草价格从几千元/千克猛涨到1.6万元/千克。从此,虫草正式步入“奢侈保

冬虫夏草开发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冬虫夏草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由于其自身独特的药用价值而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对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对其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冬虫夏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发展趋势 Advanc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rdyceps sinensis Abstract:Cordyceps sinensis is a rare medicinal fungus,due to its unique medicinal value and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of many countrie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Cordyceps sinensis, pharmacology,medicinal value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arch. Keywords: Cordyceps sinensi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Trend of development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e]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的幼虫上所形成的子座与幼虫僵体的复合体干燥而得。在世界上仅分布在我国四川、青海、西藏、甘肃、云南等省,是中国特产的名贵药材。该药始载于《本草从新》。味甘、性温;归肾、肺经;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之效。用于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痰血、病后体虚或自汗畏寒等症;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现代医学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高血脂和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 1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 近几年来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冬虫夏草及其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化学成分大致可分为多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类、脂类、核苷类、甘露醇、麦角甾醇类、微量元素等。

虫草素医理和学术研究

虫草素医理和学术研究 目录 一、虫草素概述 虫草素(cordycepin)又称冬虫夏草素、虫草菌素、蛹虫草菌素,是冬虫夏草和蛹虫草中(尤其是核苷类)主要活性成分,也是第一个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核苷类抗生素。虫草素是一种天然来源的药物,具有中医医理中冬虫夏草一样的阴阳同补和双向调节人体平衡的功能;它在护肝、保肾、润肺方面由于成分更纯,效果更好;而且同时大补气血,能消除现代医学不能治愈的痛经、偏头痛、颈椎增生等疾病。从西医医理角度看虫草素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菌、抗病毒、修复人体细胞、增强免疫调节、改善新陈代谢、清除自由基、保护生命体遗传密码等多种药理作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虫草素的研究现正成为药物化学、抗衰老、美容、保健品领域中一个极其活跃的领域。 二、虫草素的化学特性 虫草素(Cordycepin)是腺苷的类似物,分子式: C10H13N5O3, 分子量: 251.24,碱性,针状或片状结晶,熔点230℃~231℃,最 大吸收波长为259.0nm。1957年,德国的Cunningham等从蛹虫草 的培养滤液中分离发现虫草素。2012年中国宁波广发文博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虫草素高含量虫草的人工培植工业化生产及工业化提取虫草素,并开发出大成草系列虫草素含片。

三、研究历 史 1957年,Cunningham等从Cordycepsmilitaris原浆液中分离得到虫草素以来,其多种生物活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1960年代,虫草素的合成与提取在国内外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 注与重视。虽然我国在1964年曾有过人工合成虫草素的报道,但未曾看到继续深入研究的报告。 1989年,开始有从蛹虫草菌丝中分离出虫草素的报告。美国 SIGMA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物标准品专业公司,也从蛹虫草中提取出了高纯度标准品。 1990年代,研究发现,添加腺苷脱氨酶(adenosinedeaminase,ADA)抑制剂对其抗肿瘤活性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解决了其在体内的快速代谢的缺陷,虫草素的研究从而获得突破性进展。虫草素作为核苷类新药,由于它能干扰基因细胞RNA和DNA的合成,抑制不正常细胞(癌细胞)的分裂并能作为区别细胞中不同的RNA聚合酶的工具,并具有修复基因细胞、保护生 命体遗传密码的特殊功效。1997年美国NCI已把虫草素引入18种抗癌新药进行开发研究。 2000年美国NCI研究人员和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教授共同研究证实虫草素对治疗白血病有很好疗效,已进入临床实验。国内外的关于虫草素的研究文献已有百余篇。美国等国家用含量为1%的虫草素,应用到具有高转移性的B16黑色素瘤的抑制生长与抗转移研

蛹虫草简介

虫草酸(Cordycepic acid)是冬虫夏草和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实它的化学分子式C6H12O6,为1,3,4,5—四羟基环已酸,即D- 甘露(糖醇)。虫草酸能抑制各种病菌的成长,可预防与治疗脑血栓、脑出血、心肌梗塞、长期衰竭;虫草酸含量的高低是衡量虫草质量 的主要标准之一,一般认为虫草酸含量高的虫草的药用价值高· 虫草酸虫草酸 - 药效 抗肝组织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同时由于虫草的增强免疫功 能使肝脏的解毒作用增强,从而能够有效保护肝细胞。 传统医学上有很多关于虫草补肾壮阳的论述,据研究这主要是 因为虫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有关。尤其其中的腺苷能改善肾脏的微 循环和局部血流量,同时它还能调节肾上腺素以及与性功能有关的 内分泌。因此虫草对中老年和因为内分泌萎缩、失调引起的性功能 障碍有很好的疗效,对各种急、慢性肾衰都有显著疗效。 另外,因为各种类型的"肾虚"多是由内分泌功能萎缩引起的,而 且临床上有大量虫草治疗肾虚的有效案例,所以虫草也是治疗肾虚 的良药。 葡萄糖(Glucose)(化学式C6H12O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 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一般人无法尝到甜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天然葡萄糖 水溶液旋光向右,故属于“右旋糖”。 葡萄糖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中间 产物,即生物的主要供能物质。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在糖果制造 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别称(2R,3S,4R,5R)-2,3,4,5,6-五羟基己醛、玉米葡糖、玉蜀黍糖 CAS登50-99-7 熔点146o

冬虫夏草的国内研究概况

收稿日期:2009-07-30 基金项目:鄂州职业大学校级青年项目(2009qn04) 作者简介:钱俊轩(1980-),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医药营销、营销管理研究。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国内外需求与日俱增。 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 目前,国内外主要进行了冬虫夏草的鉴定、药理作用以及化学成分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还有冬虫夏草人工培养和菌丝的发酵培养研究。 1冬虫夏草的生态研究与鉴定 自1923年法国人巴拉南从我国带回冬虫夏草后,人们即对冬虫夏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有关论文近千篇,基本上搞清了冬虫夏草的生态特点。冬虫夏草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青海、甘肃南部及西藏昌都地区,在海拔 3500-5000米有珠芽蓼等生长的地方,最适生长温 度为8-12℃,扁蝠蛾的幼虫在土中过冬的过程中,虫草孢子浸入其中萌发、繁殖,至第二年夏至前后冰雪刚溶而杂草未生时,于晴天顺阳光斜视即可发现,采集期一般为15-25天,若过期,一则杂草丛生不易寻找,二则虫草腐烂不堪药用。 [1] 近年来,冬虫夏草对肺、肾疾病的治疗及调节 免疫、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得到肯定,使市场需求量增加。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近年来过度的采挖,天然虫草资源已日益匮乏,产量有限,其价格上升较快。因此,市场上出现一些掺盐、掺糖、掺明矾、掺黄泥的混伪品。为保证冬虫夏草临床用药准确,以达到使用安全、有效、稳定,鉴定冬虫夏草真伪非常重要。 冬虫夏草真伪鉴定:一看颜色,冬虫夏草的虫体外观呈棕黄色,如果是特别黄或特别黑的,则质量较差,或者是假的。掰开虫体,虫质应呈米白色,中间有一条黑线(即幼虫的消化管),纵方向贯穿虫体;二看形状,冬虫夏草虫体似蚕,长3-5厘米,直径0.3-0.8厘米,上面有20-30个环形的细纹,8对明显的足,子座从头部长出,拉不断,呈细长圆柱形,其上有纵形的黑色细纹。优质冬虫夏草虫体大、饱满,子座较短,而且完整无断裂;三闻气味,冬虫夏草有一股特异的腥香气,像是肉、螃蟹、蘑菇混在一起的味道,味道越浓,质量越好。 同时,对虫草属其他种类的形态鉴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发现虫草属共有近400种,国内报道就有57种,现在研究较多的有10余种,有凉山虫草(在四川民间以作滋补药)、蛹草(药用价值不亚于正宗的冬虫夏草,现已开发出许多保健食品)、亚香棒虫草(不宜作冬虫夏草代用品)、霍克斯虫草、分枝虫草等。 [2] 冬虫夏草的国内研究概况 钱俊轩,刘德洪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 摘要:该文对冬虫夏草的鉴定、药理作用以及化学成分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对冬虫夏草人工培 养和菌丝的发酵培养研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冬虫夏草;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人工培养中图分类号:Q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0)02-0053-04 第17卷第2期 Vol.17No.2鄂州大学学报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2010年3月Mar .2010

那曲冬虫夏草

那曲冬虫夏草 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那曲冬虫夏草,以其特异的生理合成机制,高品质的药用价值,饱满光润的体态而享誉海内外。在一年一度的冬虫夏草交易节评选会上,那曲虫草连续数年蝉联桂冠。而近年来虫草市场价格飙升,除了其高效的药用价值与知名度外,业界传言主要因为我国虫草产地生态环境被人为的乱采滥挖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导致虫草的市场供给率下降了10%—30%。那么冬虫夏草价格这几年一直在上涨,到底这是好还是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冬虫夏草价格逐年涨高带来的担忧。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因其稀缺性和被“神药”化,价格逐年涨高,随之带来的是滥采乱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近年来,素有“软黄金”之称的冬虫夏草在天价频现的同时,正逐渐陷入毁灭性开发的恶性循环。在盛产虫草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已出现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甚至沙化现象。不仅如此,一些人受经济利益驱使放弃耕作,完全依靠挖虫草为生,一些孩子甚至丢弃学业,加入了“挖草大军”。与此相关的还有被无限放大的虫草功效及鱼龙混杂的市场……在乱象中最终丧失的,则是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情感和信任。“竭泽而渔”式采挖破坏环境,或使虫草资源枯竭。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主要生长于海拔3500~5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因其稀缺性,价格逐年涨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竭泽而渔”式滥采乱挖,不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可能导致虫草资源的枯竭。 近十年来,每到5月,“虫草客”们就会绕过道道关卡,进入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花草被拦腰锄断;岩羊、雪豹等野生动物被赶离日常栖息地;生活垃圾随处可见。为找到更多虫草,他们翻开整片草皮,最大破坏面积达几十亩。这些被翻过的泥土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很快会被雨水冲刷殆尽,裸露出岩石,多年都无法恢复。 环境恶化破坏了虫草生长的温床,过量挖掘更使得冬虫夏草正常的传播繁殖难以为继。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曾专门对青藏高原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虫草蕴藏量严重下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2个样地虫草平均产量只有过去的9.94%,部分产地资源量不足30年前的2%。不仅如此,无论是青藏高原高山草甸,还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日益严重的沙化、荒漠化趋势,打破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常年关注三江源保护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调研人员赵翔指出,近几年,虽然青、藏、甘等省区采取“外禁内限”“随挖随填”等措施规范采挖行为,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包山行为”又开始凸显出种种问题。 前人曾有诗云:“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其实,虫草是一种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

虫草素

一、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本品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pH6.5)[取0.01mol/L磷酸二氢钠68.5ml与0.01mol/L磷酸氢二钠31.5mL,混合(pH6.5)]~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腺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腺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90%甲醇制成每1mL 含2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90%甲醇10ml,密塞,摇匀,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9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l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腺苷(C10H13N5O4)不得少于0.010%。 二、来源 获取虫草素的办法不外乎三条途径:从天然虫草中提取、人工合成和通过生物工程的方法从北虫草组织液中提取。 化学合成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国外有报道虫草素能够人工合成,但过程复杂且产量极低,因此如何提高蛹虫草中虫草素的含量并实现虫草素的工业化生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方向。 天然虫草资源稀缺,价格昂贵,含量甚微,很难成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虫草素虽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曾有报道,但由于合成的起始原料较贵或设备投入巨大或产业化工艺缺失或总收率太低或合成工艺技术无法重复,迄今难以实现产业化。因此,通过生物工程的方法,从人工培育的虫草子实体中提取虫草素,是实现虫草素作为治疗药物产业化生产的最可行的途径。 三、提取及纯化工艺

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

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摘要】:概述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综述其在人工栽培技术、液体深层发酵、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开发现状,为蛹虫草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本文以蛹虫草菌为实验材料,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蛹虫草液体发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并在所得的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对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多糖,菌丝体中的虫草素分别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蛹虫草培养成分,提高虫草菌素含量,获得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液体发酵、培养工艺、虫草多糖、虫草素、提取分离 Cordyceps mycelia of Cordycep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xtraction Abstract:An overview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summarizing its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liquid submerged ferment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dicinal value of the progress achieved in the area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https://www.doczj.com/doc/2b9625701.html,itar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In this paper, Cordyceps fungi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systems and in-depth study of the Cordyceps fermentation liquid medium and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eds under conditions of medium and cultured to expand cultivation. And then mycelium and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polysaccharides, Cordyceps mycelia in the assay wer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Cordyceps cultivation orthogonal components, improve the cordycepin content, access to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xtraction. Key word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quid ferment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 polysaccharide, Cordyceps,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青海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海斟技2002年第4期藉色经济青海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李玉玲,刘欣,徐海峰,王宏生,严林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3) 1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 1.1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述 特产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是蝙蝠蛾多毛孢(Hirsutellah印ial:chenetShen,sP.nov)侵染鳞翅目蝙蝠蛾(Hepialusar-InoricanusOberthlnr) 幼虫之后,发育而成 的真菌子座和充满菌 丝体的僵死幼虫的复 合体,为一种名贵药 材。冬虫夏草主要分 布在我国的青海、西 藏、四川、甘肃等省 区。青海特殊的地理 位置和气候条件,为 冬虫夏草的滋生和繁 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其虫草资源非常丰富,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冠。据调查,二十世纪80年代青海省每年冬虫夏草的产量为30t左右,约占全国产量的80%。其中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的产量占青海省总产量85%以上,并且所产冬虫夏草的个头大、质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近年来冬虫夏草产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而且个体变小,质量下降。 国内外对虫草属真菌和寄主昆虫分类学的研究报道甚多,目前已报道的虫草属真菌多达400多种,中国有60多种;报道的寄主昆虫更是多种多样,涉及到9个目的幼虫、蛹及成虫,其中属我国特有的有37种。在国内,除了蛹虫草(又称北虫草)有接种成功的例子外,冬虫夏草的利用仍停留在人工发酵提取菌丝体阶段,全过程人工培养成功真虫冬虫夏草的报道尚未见到。 冬虫夏草因其珍稀、昂贵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人工培养的浓厚兴趣。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曾经进行过冬虫夏草人工培养研究和正在进行研究的教学和科研单位有40余家之多,研究过冬虫夏草形成 过程中的某一个具体 环节的学者更不乏其 人。但全过程、最终 成功培养出人工真虫 冬虫夏草的报道尚未 见到。其原因很多, 除了人工培养技术难 度大之外,更重要的 影响因素是虫草产地 远离城市,且海拔 高、缺氧、生活极为艰苦,致使许多单位和学者不具备亲临其境深入研究天然冬虫夏草野外生态学并进行人工模拟的条件。1.2青海省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 青海省对冬虫夏草的研究工作,始于1979年。1981—1985年由原省科委正式立项,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承担,对冬虫夏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5年的研究,在菌种分离和培养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分离出真正的冬虫夏草真菌——蝙蝠蛾多毛孢(Hirsutellahapial:chenetShen,SP.nov),并在实验室内完成了由子囊孢子_菌丝体_子座_子囊孢子的培养全过程。1986年“虫草菌的分离与培养”课题通过青海省省级成果鉴定,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专利(85101971.4)。1998年由国家卫生部主持,通过了对“人工虫草菌粉”产品 O§T 15 万方数据

完成 冬虫夏草综述

冬虫夏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综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生物技术余正波20101103814 指导教师杜玲 摘要: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珍稀名贵药材,含有核苷、多糖、甾醇、糖醇、氨基酸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保护肾脏、抗疲劳、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文献报道加以综述。 关键词:冬虫夏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 据报道,野生冬虫夏草含有粗蛋白29.1%~33%,粗脂肪8.62%,总糖13.94%~24.20%,粗纤维18.5%,水分10.8%,灰分8.64%[1]。冬虫夏草中还含有核苷类物质、甾醇、糖醇、多糖、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无机元素及多胺类等,这些成分是冬虫夏草发挥生理活性或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临床用于肾虚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咯血。冬虫夏草与鹿茸、人参并称为中药三宝,素有“软黄金”之称。 1冬虫夏草化学成分 1.1核苷类 有研究报道[2]认为核苷类物质是冬虫夏草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尤其以腺苷具有较明显的药理作用。自《中国药典》2000年版以来,历版药典均以腺苷作为冬虫夏草含量测定的重要指标,并规定不得低于0.010%。20世纪50年代初,加拿大学者从冬虫夏草的培养物中分离得到3-去氧腺苷即冬虫夏草素。近年来,又有研究人员从冬虫夏草中提取分离得到了腺苷、尿嘧啶、腺嘌呤等核苷类成分。吕瑞绵等[3]从西藏产冬虫夏草为中分离得到尿嘧啶、腺嘌呤、腺嘌呤核苷。刘静明等[4]从长春蛹冬虫夏草菌丝中分离得到腺嘌呤、腺苷和冬虫夏草素(cordycepin),其中腺嘌呤和冬虫夏草素(cordy-cepin)为首次从菌丝体中分离得到。徐文豪等[5]研究结果显示水溶性核苷类成分主要集中在冬虫夏草的子座部分,而虫体的水溶性核苷类成分含量很低,并且从冬虫夏草子座的水浸液分离得到微量的次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和核苷。 1.2多糖类 冬虫夏草含有多糖类物质,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比如抗肿瘤、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小鼠血清中IgG(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以及对体外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和抗辐射作用等。有报道称,冬虫夏草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活性与分子大小有关,当分子量大于1.6 104时,才具有抗肿瘤活性。 1.3甾醇、糖醇类 20世纪80年代初,赵余庆等从冬虫夏草、亚香棒冬虫夏草(C.hawkesli Gray)、凉山冬虫夏草(C.liangshanensis Zang.Liu et Hu)中分离出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麦角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2,2-二羟基麦角甾醇、β-谷甾醇、D-甘露醇和蕈糖。吕瑞绵等从西藏产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了蕈糖、甘露糖等糖醇类,以及麦角甾醇。肖永庆等从冬虫夏草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麦角甾醇、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