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

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

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
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

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大学)

摘要【目的】探究25mg/L的赤霉素和250mg/L的多效唑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长势差不多,且有2~3片真叶的玉米幼苗为供试材料,测定在以清水作为对照试验的条件下,用纸巾蘸取25mg/L的赤霉素溶液和250mg/L的多效唑溶液涂布在叶片两面,每天处理一次,观察幼苗生长情况,记录株高、节数、节间数等数据。【结果】25mg/L的赤霉素溶液对玉米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250mg/L的多效唑溶液对玉米幼苗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清水对照组玉米幼苗正常生长。【结论】该研究为赤霉素和多效唑在玉米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关键词赤霉素多效唑玉米幼苗生长

玉米(Zea May L.)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居全世界第3位。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使用玉米对人体的健康有益。植物体内天然合成的植物激素由于含量甚微、难以提取、价格昂贵而难以用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成功合成了许多具有天然植物激素生理活动的有机化合物----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是微生物代谢产物赤霉素广泛存在于被子、裸子、蕨类植物、褐藻、绿藻以及真菌和细菌生长旺盛部分[5],如茎端、嫩叶、根尖和果实种子等[1].赤霉素是植物主要的生长调节剂之一,在农业和林业上有广泛的应用报道.赤霉素处理种子能加速细胞分裂分化而促进种子胚发育和种子发芽[2-3],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子解除休眠。多效唑(MET)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性的杀菌剂,主要生理效应是抑制茎伸长,促进茎加粗[4]。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药品清水,25mg/L的赤霉素和250mg/L的多效唑。

1.2 方法挑选长势均匀、有2~3片真叶的玉米幼苗,在有光照的环境中,以清水作为对照试验的条件下,用纸巾蘸取25mg/L的赤霉素溶液和250mg/L的多效唑溶液涂布在叶片两面,每组溶液用10株幼苗,每天处理一次,观察幼苗生长情况,记录株高、节数、节间数等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和多效唑处理对玉米幼苗株高的影响

表1 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玉米幼苗株高的影响表格

高有促进作用,每天都以0.2~0.5cm的速度增长,长势比用清水擦拭的幼苗好,观察结果比较明显。而多效唑对玉米幼苗的株高则有延缓作用,植株长势相比前两组较差,每天增长0.1~0.2cm,结果不是很明显。

2.2 赤霉素、多效唑对叶片建成速度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施用赤霉素后,能明显加快叶片的建成速度,比对照前后提前5d,而施用多效唑的叶片,建成速度明显减缓,比对照晚8d,施用赤霉素与多效唑相比,相差13d。

2.3赤霉素和多效唑对玉米幼苗单叶叶长河叶宽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叶长、叶宽的增长呈单峰曲线形式,大都是叶长

[6]。旺盛生长持续时间维持在生长先进入高峰期,随后叶宽色生长进入高峰期

10d左右,施用赤霉素后叶长、叶宽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最高可达0.72cm/d(叶长)、0.48cm/d(叶宽);施用多效唑后叶长、叶宽的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最高为

0.31cm/d(叶长)、0.17cm/d(叶宽)。经方差检验(经计算,施用赤霉素的叶长和对照叶长、施用赤霉素的叶宽和对照叶宽的F值分别为 10.93、5.37;施用多效唑的叶长和对照叶长、施用多效唑的叶宽和对照叶宽的F值分别为6.37、4.98,

=4.06),施用赤霉素、多效唑的叶长、叶宽与对照比查F检验的临界表值得F

0.05

均有显著差异,表明赤霉素也可以显著增加叶长、叶宽,多效唑可以显著减小叶片的叶长、叶宽[7],以对照的叶长、叶宽为100%,施用赤霉素的叶长、叶宽分别为对照的116.5%、110.6%,而施用多效唑的叶长、叶宽分别为对照的69.6%、72.3[8]。

2.4 赤霉素GA3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见图4-图7

图4 GA3对玉米苗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

图5 GA3对玉米苗地上部分干重的影响

图6 GA3对玉米苗根部鲜重的影响

图7 GA3对玉米苗根部干重的影响

处理2叶期玉米苗时,地上部分鲜重结果说明,图4表明,不同浓度的GA

3

2.5-30mg/L GA

处理比对照组效果好,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中以5 mg/L效果最好,

3

鲜重为7.75g,比对照组提高10.4%。

图5表明,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2叶期玉米苗,地上部分干重结果说明,

处理比对照组好,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中以20 mg/L效果最好,2.5-30mg/L GA

3

干重达1.86g,比对照组提高了34.8%。

图6表明,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2叶期玉米苗,根部鲜重结果说明,2.5-30mg/L GA

处理比对照组效果好,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中以10 mg/L效果最好,鲜重为3

9.51g,比对照组提高了20.7%。

图7表明,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2叶期玉米苗,根部干重结果说明,2.5-30mg/L 处理比对照组效果好,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中以10 mg/L效果最好,干重为GA

3

1.58g,比对照组提高了2

2.5%。

2.5 多效唑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MET浸种后,株高受抑制,茎加粗,地上部分鲜重降低,但根生长则受促进,增加了根长、根条数或根鲜重,提高了根/冠比。从表8可以看出,MET对玉米幼苗生长有显著的影响,随着MET浓度的增加,两品种的幼苗高度和地上部分鲜重均极显著下降,而根鲜重极显著或显著增加,根长呈增加趋势,沈单7号根长极显著增加,而沈单2号根长以25、50ppm的增加极显著,100、300ppm的增加不显著,还可看出,300ppm对两品种根长的促进作用都有减弱,在25至300ppm范围内,根/冠比都极显著增加,而以100ppm的增加最显著,表8还指出,低浓度的MET对玉米幼苗可增加根条数,超过100ppm时,根条数最少,说明高浓度的MET对玉米的发根有抑制作用【8】。

3结论

25mg/L的赤霉素溶液对玉米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250mg/L的多效唑溶液对玉米幼苗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清水对照组玉米幼苗正常生长。该研究为赤霉素和多效唑在玉米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毛善国,徐建明,李冬梅.赤霉素和萘乙酸不同配比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协同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72-4673

[2]叶要妹.赤霉素和硝酸钾对高羊茅四个品种发芽的影响[J].种子,1994(3 ):29

[3]Itoh H,Ueguchi T M,Sato Y,et al.The gibberellin signaling pathway is regulated by the apperance and disappearance of slender rice in

nuclei[J].Plant Cell,2002,14:57-70

[4]吴光南等.多效唑对作物的生理效应及应用[J].作物杂志1991,6(3):165-168

[5]马向丽、毕玉芬、黄梅等。不同浓度赤霉素和聚乙二醇处理对非洲狗尾巴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0):1479-1483

[6]张银凤,陈禅友,张萍,乙烯利和赤霉素对苦瓜种子发芽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04-2305,2369.

[7]Kermode AR.Role o abscisic in acid in seed dormancy[J].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5,24:319-344

[8]吴光南.多效唑的开发及其应用的前景.主要作物生长特性,生长发育及控制技术课题报告。1988,V ol:172-177

玉米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 (一)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

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 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 (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山东省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山东省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山东省有山区、丘陵、平原、海岸等多种地形,鲁中鲁西地区受到大陆性气候影响而东部半岛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季雨季,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光热资源充足,适合多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一、山东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1、热量资源的变化 研究表明,1961年-2011年山东地区普遍呈升高趋势,主要表现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呈升高趋势。山东省全省平均气温上升约1.1°C。气温的升高让播种季提前,入春时间提早,入秋时间推迟,种植周期缩短,霜冻概率减少。山东省气候变暖有利于小麦生产潜力提高。 根据折线图可以发现山东省自1983年开始至2010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气候变暖使得冬小麦种植线、作物一年两熟线、作物两年三熟线向北移动,作物产量明显增加。目前来看气温逐年升高对山东省粮食产量提高利大于弊,但并不是说气温持续升高仍然会对粮食产量带来正面影响,因为气温升高带来的蒸发量提升、降雨量提升、旱涝灾害频发都会对粮食作物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2、水资源变化 山东省年降水量呈周期性变化,总体在1969年到2009年呈由丰水期向干旱少雨期转变,降水量逐渐减少。山东省降水分布存在不均,东部偏多而西部偏少,雨季在夏季和秋季,常有涝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而冬季春季降水较少,常有旱灾。在1997年四五月份旱灾,全国先后有29个省(市、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因干旱受灾50217万亩,成灾30015万亩,绝收5937万亩。1997年受旱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之大均是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山东玉米产量受到影响。玉米植株高,叶片表面积大,因此蒸腾作用明显,需水量大因此受旱灾影响较大。1997年夏季降水量低于150mm,严重影响了玉米生长,导致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下滑。玉米属于喜温植物,耐旱能力差,因此山东省气候变暖有利于玉米生长潜力提高,而降水减少则对玉米生长不利。小麦较玉米耐旱,1997年四五月份较往常年份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的天气减少了病虫害以及白粉病、锈病的发生。气温升高入春时间提前,提前了小麦返青的时间,让春天小麦生长发育好,茎秆粗壮。而1996年九月十月十一月降水量充沛,保证了麦苗发芽率以致97年虽有旱情但小麦单产却有大幅提高。因此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跟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有关,同年产生的降水时间变化对山东玉米和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影响。

钾肥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钾肥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 钾是肥料三元素之一,植物体内含钾一般占干物质重的0.2%~4.1%,仅次于氮。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60种以上酶系统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产物的运输,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钾在作物体内具有重要性生理功能,钾是作物体内多种酶的活化剂,可促进机械组织良好发育,提高抗病虫,抗倒伏能力,调节气孔开闭,增强抗性,保进生长,提高叶面积拽数,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运转能力,提高植物的对氮的吸收能力,钾对玉米的长生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钾素营养还能有效地提高籽粒产量,增加玉米茎秆干物重和叶片干物重及籽粒千粒重;施钾对玉米品质改善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籽粒淀粉、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钾素营养对不同类型的玉米籽粒的氮、磷、钾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结果有所不同,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玉米籽粒含钾量和含磷量均增加,而含氮量下降;大量施钾对玉米产量的提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对籽粒品质的改善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钾肥玉米生长发育产质量 玉米种植中钾肥的不合理施用现状及影响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学名玉蜀黍,俗称棒子、玉茭、苞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以山西省当前玉米种植的现状来讲,由于农民在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质量影响上的认识不足,对玉米需肥、吸肥特性不清,在肥料上存丰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因些造成钾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质量的不良影响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各种矿质元素的要求以N、P、K最多,历来被称为三大要素。钾素素有品质元素之称,是土壤中含量最高的大量元素,在地壳所有矿质元素中居第七位,而我国钾矿资源匮乏,造成N、P、K肥施用不平衡,利用率低。 钾可以提高酶活性 钾是植物休内多种酶的催化剂,钾能够催化多种代谢反应,影响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影响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化合物的形成。已证实有60多种酶需要钾离子来活化,这些酶分别属于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和转移酶类,钾离子体积小,它能使卷缩的酶分子打开,活性增加,充分吸收水分和钾离子,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 钾能促进光合作用 钾营养对光合作用及其相关过程的影响有两条途径。首先,钾影响光合能力。Ozbun等人报道叶片中钾的浓度通常在叶片展开时最高。可能由于钾影响蛋白质合成和植株发育过程,因而展开的叶片一旦缺钾,它的净碳交换速率(CER)会迅速受到抑制,结果是总的光合叶面积显著减小。第二,钾影响光合系统的活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缺钾会加大叶肉阻力,严重缺钾还会加大气孔阻力从而影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通导性。 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的运输 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利用及运出速率之间的平衡状态都受植株钾营养状况的影响。作物吸钾的多少与蛋白质含量有关,影响这种相关关系的原因是:①钾促进氮的吸收和运输;②钾活化氮素代谢中的酶;③钾对蛋白质合成有直接影响。 钾可以增强保水、吸水能力的抗逆性 钾离子出入细胞十分方便,可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当干旱时,钾离开细胞,使叶卷缩,

玉米与氮素(图)

玉米与肥料 氮肥 一氮素的机体功能: 1 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2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3 是各种酶的组成成分 4 是维生素、某些植物激素、磷脂、生物碱的组成成分 5 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6 增进植物茎叶生长、帮助作物分殖 7 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密切 二氮肥分类 1 铵态氮(无机态氮) 主要有氨水、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 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硝态氮(无机态氮) 主要有硝酸铵、硝酸钠 硝态氮的共同特性: 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3 酰胺态氮(有机态氮)

尿素(固态氮中含量最高的氮肥) 三氮肥正常供应 叶大浓绿、分蘖增多、叶片功能期延长、营养体健壮、花多、产量高。四缺氮症状 1 蛋白质减少、细胞分裂收到影响 2 苗期缺氮,幼苗瘦弱、长得慢。 3 抽雄延迟、开花减少 4 氮是可移动的元素,由叶尖开始,呈“v”字形扩展,叶脉略带红色。 (下部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后转移到生长旺盛的部位去了) 5 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强度减弱、作物生长减缓 6 叶片狭窄、易脱落、上举无力 7 生殖生长受阻(雌穗发育受阻,个小、易早熟、易秃尖、蛋白质含量低) 8 分蘖减少 9 根系分支减少 10 植株矮小 五氮素过量症状 1 细胞增长过大,细胞壁薄。 2 幼苗生长国王、根系发育迟缓 3 叶片肥大而下垂、叶色浓绿、相互遮阴,光合产物净积累减少 4 植株柔弱无力,易受机械损伤和病菌侵袭 5 营养体徒长(光长秸秆不长穗),抗逆能力差、生殖生长受阻 6 贪青晚熟、生长期延长,遇早霜易减产 六缺氮原因 1 土壤肥力不足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

氮素对玉米生长影响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饲料加工和工业原料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耕地面积减小,资源约束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要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单产是满足未来玉米需求的根本途径。氮是植物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元素,以施肥的方式补充土壤氮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本文就氮肥对玉米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大面积提升玉米的产量及持续高产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一、氮素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玉米在生长周期中易感氮不足,被称为氮指示植物,玉米农艺性状受氮肥影响明显。如果缺氮,将表现植株细弱,叶色黄绿,底部叶片逐渐向上变黄干枯,雄穗发育延迟或雌穗不能发育,成穗少,粒少,产量明显下降。当氮肥供应充足时,植株枝叶繁茂,躯体高大。当然,过量施氮肥也会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如植株徒长、根冠比小、营养生长过剩而影响生殖生长等。 周晓舟和唐创业研究了氮磷钾对秋玉米农艺性状和植株养分的影响,认为施氮极显著增加了秋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全氮量和全磷量。宋朝玉等研究也认为,氮肥对增加株高、茎粗、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显著的作用。 根系形态对氮的吸收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表明,增加氮的供应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可能表现为促进、抑制作用。当氮素缺乏时,相对较多的光合产物被根系利用,形成较大的根系,以便吸收更多的氮素,在高氮供应条件下,根系的生长量降低,从而降低其对深层养分、水分利用的能力。对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的两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研究,比较它们在不同氮水平下根系形态的动态变化以及对氮的反应。结果表明,在氮素胁迫下,苗期根系形态直接与氮效率相关,它对氮素的高效吸收具有重要作用。陈范骏等研究表明,西玉3号在低氮条件下,在苗期即建立了强大的根系,有利于增强全生育期氮素的吸收,因而表现出高效特性;而高光效1号的情况相反,在高氮条件下具有强大的根系,全生育期大量地吸收氮素,因而表现出高产特性。 勾玲等认为,倒伏是玉米增加群体密度的主要限制因素,并且茎秆抗倒力学性状与农艺性状密切相关。大多数关于茎秆抗倒力学性状的研究主要从茎秆抗压碎强度、外皮穿刺强度和抗拉弯强度等指标进行考察,并认为玉米茎秆压碎强度与茎倒伏呈显著负相关。袁志华等由茎秆系数的表达式推出,若茎秆高度增加一倍,同时茎粗增加到根号2倍,而茎秆系数值不变,即茎秆抗倒伏能力不变;同时,她还认为,对于同一玉米品种,肥力不同,其秆长、穗位、截面尺寸等茎秆性状不同,茎秆系数不同,抗倒伏能力也就不同。但在玉米群体中,高密度种植和高氮肥施用均易造成倒伏,倒伏率每增加1%,大约减产108 kg/hm2。 二、氮素与玉米光合生产的关系 氮肥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表现在光合叶面积的大小、光合持续时间长短和叶片衰老等方面。增施氮肥可增加LAI和叶面积持续期,进而增加群体光合和子粒产量。施用氮肥可增加玉米叶绿素含量,但Costa等认为,施氮对叶绿素的影响仅能维持20 d,其主要通过增加叶面积来提高产量。Greef等指出,在叶片含氮量0.2—1 mgN/cm2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及C02通量与叶片含氮量呈正相关,PEP羧化酶和RuBP羧化酶活性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Osaki 等指出,成熟期施氮并不影响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但增加了PEP羧化酶活性。适宜氮肥用量下,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较强。由于氮是碳同化关键酶RuBP 羧化酶和PEP羧化酶及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营养体过量的氮素转移将导致叶片早衰及光合能力下降。何萍等认为,氮肥用量不足或过量,均加速了生长后期叶面积系数及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过程,使叶片衰老提早。韩晓日等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穗位叶光合指标的影响,认为适宜的施肥量可保持穗位叶光合指标的适宜状态,并能保持较长的高光合持续期。玉米一生中穗位叶对子粒碳水化合物的供应最重要,其叶绿素含量以抽雄期最

低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低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综述了低温对玉米苗期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 八仝.弋匚 术参考。 关键词:低温;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影响;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 10.14025/https://www.doczj.com/doc/2b9605622.html,ki.jlny.2016.10.057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 以上玉米是一种短日照、喜温的C4 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对温度要求比较高。但由于近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及水资源的匮乏,玉米在其生育期内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而引发温度胁迫。我国北方玉米产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早春低温和倒春寒,这也是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东北地区多次发生在早春时期的低温冷害,造成了玉米大幅度减产,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春季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可为玉米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低温对玉米萌发的影响玉米种子萌发前提条件是适宜的温 度、足够的水分和充于5C时,不发芽;当温度为6C,种子开 始发芽。在萌发过程中,前期温度越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越大。吴绍骥认为,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C?7C,当温度

过低时,不仅影响种子的萌发,降低其发芽势和发芽率,而且 还会影响幼苗的活力,延迟出苗,使种子的发芽进程减慢。史 占忠等研究认为,在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及其发芽势会 有所降低,但发芽率的下降幅度要小于发芽势的下降幅度。温 度过低不仅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还会影响玉米种子出苗的整齐 度,降低成苗率,严重时使种子丧失活力,出现烂种及粉种等 现象。玉米种子在播种期至出苗期遭遇低温时,种子的发芽率 及其发芽势都会降低,并出现出苗过程延迟和苗弱、瘦小的现 象。 足的氧气。龚文娟等研究发现,玉米种子在温度为 5 C或低在低温条件下,种子吸水膨胀的时间会延长,发芽速度减缓,玉米种子中的糖类、有机酸及其蛋白质等部分细胞营养组分渗出体外,及其容易受到土壤中细菌及真菌的侵害,导致种子腐烂,影响发芽率;土壤温度越低,种子萌动的速度越慢,所需时间越长;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动的速度加快,所需萌动的时间越短。玉米发芽出苗期延长,容易造成种子的粉化或霉烂,出苗率降低,造成缺苗断垄。 2苗期低温对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根系是玉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收水分及养分的器官,同时也影响着地上部的生长。研究发现,根系在土壤中的生 长状况及其分布决定了玉米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也决定了玉米对低温胁迫的抵抗能力。曹宁等研究发现低温抑制了玉米根系的生长,根系的体积及总长度明显减少,虽然单位侧根长度和数量有所

气温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影响

浅析气温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摘要] 华北平原是我国中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玉米常在我国粮食作物和中占据着重大作用,研究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及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又这及其重要的作用,再温度变化较为明显的华北平原,研究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更加重要和实际的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 华北平原产量玉米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28-02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of corn production in north china abstract: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ur important corn production base and export base, corn often occupy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food crops and in studying how to improve corn yield and factors affecting corn yield and its important role, and then the temperature more obvious chang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maize has a more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ole. keywords: north yield corn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平原年均温 8~15℃,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

缺氮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缺氮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摘要:用植物无土培养法,对二叶一心得玉米幼苗进行缺素培养。所缺元素为N、P、K、ca、Mg、Fe。培养三周后取出并对玉米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六种缺素培养下的玉米幼苗,生长情况明显差于全素培养的玉米幼苗,且各缺素症状表现在不同部位。缺素培养下,植物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对植物生长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缺素培养缺氮缺素症状 前言:氮素: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氮素是植物的生命基础。氮素供应充足,蛋白质合成得多,原生质的构成就有充分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快、增长迅速、植株高大、枝叶旺盛、根系发达,为高产奠定基础;氮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叶绿素是含氮的有机物,在叶片上叶绿体起着吸收光能的作用。通过叶绿素供应的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氮是一些酶的组成部分,这些酶可以促进作物的新陈代谢,植物体内的维生素生物碱等都含有氮素。氮素不仅是植物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参与植物的多种生化过程,氮与植物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缺氮时:植物缺氮就会失去绿色,植株生长矮小细弱,分枝分蘖少,叶色变淡,呈色泽均一的 浅绿或黄绿色。蛋白质在植株体内不断合成和分解,因氮易从较老组织运输到幼 嫩组织中被再利用,首先从下部老叶片开始均匀黄化,逐渐扩展到上部叶片,黄叶 脱落提早。株型也发生改变,瘦小、直立,茎杆细瘦。根量少、细长而色白。侧芽呈休眠状态或枯萎。花和果实少。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 磷素: 植物体中磷的分布不均匀,根、茎的生长点较多,嫩叶比老叶多,果实、种子中也较丰富。由于磷参与多种代谢过程, 而且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分生组织中含量很高,因此施磷对分蘖、分枝以及根系生长都有良好作用。由于磷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和运输,对种子、块根、块茎的生长有利,故马铃薯、甘薯和禾谷类作物施磷后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由于磷与氮有密切关系,所以缺氮时,磷肥的效果就不能充分发挥。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磷肥效果。 钾素: 钾在土壤中以KCl、K2SO4等盐类形式存在,在水中解离成K+而被根系吸收。 在植物体内钾呈离子状态。钾主要集中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位,如生长点,形成层,幼叶等。钾在细胞内可作为60多种酶的活化剂,如丙酮酸激酶、果糖激酶、 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淀粉合成酶、琥珀酰CoA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等。因此钾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呼吸作用及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钙素: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CaCl2、CaSO4等盐类中的钙离子。钙离子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仍以离子状态存在,一部分形成难溶的盐(如草酸钙),还有一部分与有机物(如植酸、果胶酸、蛋白质)相结合。钙在植物体内主要分布在老叶或其它老组织中。钙是植物细胞壁胞间层中果胶酸钙的成分,因此,缺钙时,细胞分裂不能进行或不 能完成,而形成多核细胞。钙离子能作为磷脂中的磷酸与蛋白质的羧基间联结的 桥梁,具有稳定膜结构的作用。 镁素: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及常见病虫害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 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3)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5)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 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8)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9)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这一时期可适当施加点氮肥。如尿素,可增加产量,但切记,在抽丝期之前不可偏施氮肥,以免花期不遇,造成绝收现象。(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11)蜡

根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玉米篇

根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玉米篇 (赵月超)一、根系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作为地下部分的根系总是和其可以肆意伸长伸展的土壤联结而形成一个水、肥、气、热、根互为关联的微生态。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及水分一大半来自于根系的吸收与传导;繁盛的根系对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及水分的吸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根系是作为作物生长吸收水分、肥料、微量元素等一系列作物所需养分物质的重要部位;尤其针对易旱地区、沙碱地区的土壤类型,更加需要强大的根系去吸收处于土壤深层的水分与养分来支持其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 在作物的生育期中,根系的生长早于地上部分,如禾本科作物玉米,先由种胚发育出初生根,然后才长出幼芽破土而出。作物根系的生物量在玉米抽穗期达到最大值,而地上部分50%的干重却是在抽穗期后形成的;由此可知,根冠比是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移而增长,这种根系干物质的积累早于地上部分的现象已成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根系生长是其他器官生长的前提条件。 二、玉米根系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玉米根系初由种胚产生初生根及次生根,且均为可向下生长的根系,并且具有进一步发育出一级或多级侧根的能力。初生根与次生根向下伸长的深度决定了作物根系下扎的深度;根长和根密度决定了他们侧根数量和长度。

玉米地下根系的生长,遵循着垂直递减规循,其形态除受遗传物质影响外还受水分、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据调查,作物正常生长80%的水分是通过根系进行吸收的。根系对肥料同样具有很强的趋性;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措施中,水分与肥料的应用最为广泛和普及。可见,水分与肥料是影响根系形态的重要因素。 三、高产玉米苗期长相标准 玉米苗期的生长状态对玉米产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玉米出苗至拔节期是以生根为主,长叶为辅的生长阶段。高产玉米这个时期力求构建垂直递减度小,土壤深层根系相对较多的根系系统;这样的根系形态不仅消耗土壤表层水分较少,而且中后期土壤干旱下,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及养分。若土壤表层根系量较多,根毛过密,垂直递减度大,至使土壤下层根量减少,这种根形极易成旺苗,也是所谓的病态徒长;这种旺苗在中后期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会明显偏弱,不利于后期植株器官的生长发育,苗势显旺却得不偿失。 而作为地上部分的茎叶则需要叶片宽厚,叶色浓绿;茎基部扁蒲充实,整株幼苗形态敦实,壮而不高;田间苗全苗壮均匀整齐。 为了追求壮苗高产,人们应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如田间管理上提早间苗、定苗,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等。以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比久、微肥等种种办法。这些方法虽然起到了

不同矿质元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矿质元素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郝欣蔚屈楠王林夕赵炜侯晓珍张小巧邓丽高宇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201) 摘要:将玉米种子完全培养至两叶期,用水培法把两叶期苗进行缺素(P)处理培养,缺素症 状出现后进行症状观察与生长测量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幼苗在六种 缺素条件下明显表现出七种不同的缺素症状,其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各 种缺素症状出现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为研究其需肥特点及快速营养诊断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玉米幼苗;缺素培养;缺素症状;生理指标 玉米(Zea mays)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发展农业、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Duncan 已对玉米一生中光合作用作了大量研究[3]。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业栽 培技术和作物育种上开展各种研究的同时,掌握作物个体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营养物质需 要极为重要。关于玉米一生各时期所需要的营养和缺素症状也己有大量的报道[3-5],但多为 整个生育期总体的研究。而缺素情况下对玉米幼苗期的影响情况,我们又一次进行了实验 研究,在学习培养操作的同时以补充和完善对缺乏各类元素症状的认识,为更有效地掌握 玉米生产中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拟以P这1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利用营养液培育方法,分析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 理生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如缺乏这些元素可产生特有的缺素病症;生长 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及物质、积累受影响等[6]。但某些元素含量过高,又影 响其他元素的吸收和体内的代谢。在操作学习的基础上,对玉米植株的缺素症状以及生理 指标的测量有更深入的认识。本组中的实验由2人共同完成,本人做缺P培养的工作,以 下方法和操作介绍以缺P培养为主,实验结论为所有实验的共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植物材料 健康的玉米种子(材料由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实验室提供)。 1.1.2 试剂 硝酸钾(KNO3);硫酸镁(MgSO4);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钾(K2SO4);硫酸钠(Na2SO4);磷酸二氢钠(NaH2PO4);硝酸钠(NaNO3);硝酸钙(Ca(NO3)2);氯化钙(CaCl2);硫酸亚铁(FaSO4);硼酸(H3BO4);氯化锰(MnCl2);硫酸铜(CuSO4);硫酸锌(ZnSO4);钼酸(H2MoO4);盐酸(HCl);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a2)。以上试剂均需分析纯。 1.2 方法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完全营养液、缺N营养液、缺P营养液、缺K营养液、缺Ca营养液、缺Mg营养液、缺Fe营养液,以这些缺素营养液作为水培材料,将两叶期玉米幼苗去胚后放入棕色培养瓶上培养。 1.2.1 培苗 选大小一致、饱满的玉米种子消毒、浸种、催芽。取搪瓷盆一个,内放用有机玻璃自制的发芽框(框厚2cm、上面覆盖塑料纱网和一层大滤纸,滤纸浸入搪瓷盘的水中),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摆放在纱网的滤纸上,置温暖处生长至第一叶抽出时,转入塑料纱网(抽去一些纱的)覆盖的容器上生长,直到出现第2或第3片真叶时,移栽。 1.2.2 配制储备液[6] 储备液的配制过程中,每一种试剂要先溶再混合,以免出现沉淀。特别是H2MoO4·H2O的配制,先用

(完整版)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及其调控

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及其调控 一、温度 玉米属喜温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正常生长的最低温度是10℃。在10-40℃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种子6-7℃可发芽但速度极慢,28-35℃最适宜;根系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0-24℃;茎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4-28℃;开花散粉期的适宜平均日温是26-27℃。子粒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4℃。 二、光照 玉米属短日照作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发育较快。光质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器官建成有密切关系,长波光对穗发育有抑制作用;日照时数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多则产量高,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日照时数为600-900h,800小时左右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 图13-玉米的合理密植

三、水分 水分的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干旱和涝害都抑制玉米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玉米死亡。水还是影响玉米穗粒数和粒重的重要因素,籽粒形成期间土壤含水量80%,乳熟期间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玉米才能正常灌浆,开花期及乳熟期缺水,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败育粒增多;乳熟期和蜡熟期缺水,粒重降低。 河北省玉米生长期间,由于水分造成的自然灾害主要有:6月上、中旬的初夏旱,7月中、下旬的伏旱和8月上、中旬的花期阴雨。这些灾害的发生频率一般为30—40%。 四、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是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条件之一,对器官建成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矿质元素占玉米干重的5%左右。大量元素中,除了氮、磷、钾外,硫可能成为第4种主要矿质元素,微量元素中,对锌反应敏感。磷能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的运输和转化,苗期玉米对缺磷反应敏感,尤其在5叶期以前。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生活史 一、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 二、玉米的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常用的生育时期有: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出苗期:苗高2-3厘米,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期 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 抽雄期:雄穗主轴从顶叶露出3-5厘米的日期 开花期:雄穗主轴小穗开始开花的日期 吐丝期:雌穗花丝从苞叶伸出2-3厘米的日期 图9-吐丝开花 成熟期: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胚位下方尖冠处出现黑色层的日期

生产上,通常以全田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的日期,为各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另外,生产中还常用小、大喇叭口期作为生育进程和田间肥水管理的标志。小喇叭口期是指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大喇叭日期是指叶片大部可见,但未全展,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 三、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在全生育过程中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质,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1. 苗期 从播种期至拔节期,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等过程,此期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是营养生长阶段; 2. 穗期 从拔节期至雄穗开花期,此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乳线 图10-乳线消图11-成

与生殖器官发育并进的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并完成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 3. 花粒期从雄穗开花期到籽粒成熟期,此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玉米完成开花、吐丝、受精、结实的过程直至成熟。 玉米的生育阶段 图12-玉米的 一、玉米的营养器官 (一)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固定支持及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功能。玉米根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品种选择:选择稳产增收、品质优良、抗倒伏、抗病虫害强的优势杂交良种。地理环境:在海拔高度、温差效应、日照时间不同的区域,选择相应适应性强的杂交良种。一般来说,玉米最适宜在海拔高度为800~1 000 m达到高产。品种搭配:由于各种玉米品种的全生育期不同,授粉期也各不同。在同一个地理条件下,选择全生育期大致相同的品种,抽雄授粉期会延迟一段时间,因此通过品种间授粉,玉米的全生育期得到延长,积累干物质的量多,千粒质量增加,667 m2产量提高。 营养块的制作,营养块的大小是决定移栽后的返青期长短的关键。玉米苗的根须需要足够的生长空间,如果营养块制作太小,在3叶1心的时候,其根须已经超出了它应该占有的营养块面积,移栽时,势必伤到它的根须,移栽至大田,返青期延长,严重者甚至会死苗。 播种时间:玉米是禾本科、短日照、C4作物,喜光,全生育期都需要强烈的光照。它需要充足的日照时间、适宜的温差效应条件下积累的干物质量大。播种时间对玉米稳产增收起着关键性作用,早播种,首先是延长玉米全生育期;其次是玉米种在薄膜遮盖且保温的苗床上早生根,迟长苗,有利于壮苗;最后是避开倒春寒和秋风秋雨提前来临时期。施足底肥:玉米种出苗到3叶1心之后,玉米种种子本身的营养完全消耗,就会产生生理需肥。因此需要外界营养的供给,玉米苗才会继续吸收养分,维持原有的生长状态。移栽时间:3叶1心时期是玉米苗移栽最佳时间,要把握好这个时间。如果移栽时间晚了,玉米苗成了高脚苗;时间过早,玉米苗太小,太早太晚都会影响玉米返青时间,甚至影响到产量。 移栽密度:移栽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坡向等条件。因玉米植株的长势分为紧奏型、半紧奏型、平展型,紧奏型透风透光强,需肥量高,密度大,一般成活苗4 000株/667 m2;半紧奏型比平展型密度大,半紧奏型的密度一般为3 300~3 500株/667 m2,平展型一般为3 000 株/667 m2。坡向分为向阳坡和背阴坡,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全球气候的变暖对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也给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影响。水分、光照、温度等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基础条件,也就是所谓的天赋营养。掌握了解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助于玉米健康的成长发育,从而实现优质、高产,以带动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气候条件;玉米生长发育;影响 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气候参数主要有生殖生长和籽粒灌浆期的夜间温度、太阳辐射、光的周期及水分的供应。因此夜间的温度、太阳的辐射、日照的长度、及水分的供应,这些气候参数都与玉米的产量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玉米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玉米是对温度很敏感的一种喜温作物,1800~3100摄氏度是当前所有玉米品种生育期要求的总积温,不同的生长发育期间,都需要较高的温度。10摄氏度是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温度。玉米种子的发芽在10摄氏度为正常,而在6~7摄氏度开始缓慢发芽,但容易出现烂种的情况。25~28摄氏度则是最适合玉米发芽的温度[1]。 1.1播种出苗阶段 温度对玉米从播种至出苗的时间间隔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越高玉米的出苗时间就越短,且温度的高低决定玉米生长发育的速度。温度为10~12摄氏度需要18~20天出苗,15~18摄氏度时需要8~10天出苗,高于20摄氏度时5~6天就可以出苗[2]。玉米幼苗在温度到达18摄氏度以上时生长速度比较快,温度在30~32摄氏度时速度最快。温度在20~24摄氏度时最适宜玉米的根系生长,根系会在温度达到4.5摄氏度以下将不在生长。24~28摄氏度是茎秆生长的最佳温度,温度最高达到32摄氏度以上,低于12摄氏度不在生长。玉米叶片在温度为25~27摄氏度时是叶片生长的最佳温度,温度最高达到30~33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不再生长[3]。 1.2抽穗开花授粉阶段 这一阶段的玉米对温度的敏感度更高,温度既不能低于18摄氏度也不能高于35摄氏度否则雄花将不开,在日平均温度为25~27摄氏度是最适宜的。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相对空气湿度在60%以下时,开花非常少;当温度在32~35摄氏度时,相对空气湿度在30%左右,花粉粒会在1~2小时丧失发芽力,很快干枯掉[4]。 1.3籽粒灌浆及成熟阶段 籽粒灌浆阶段日平均温度要在22~24摄氏度,此温度有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并向果穗和子粒转运。在16摄氏度以下对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运产生影响。在玉米成熟后阶段,温度低于零下3摄氏度时,容易使一些高含水量的籽粒失去发芽的能力。 玉米品种生长周期(天)积温≥10℃ 早熟85~95 2000~3000 中早熟 95~105 2300~2500 中熟105~120 2500~2800 中晚熟 120~130 2800~3000 晚熟大于130 大于3000

玉米生长条件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土壤的要求及改土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可以在多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营养丰富,疏松通气、能蓄易排,近于中性,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玉米地深耕以33厘米左右为宜,并注意随耕多施肥,耕后适当耙、勤中耕,多浇水,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翻、垫、淤、掺等方法,改造土层,调剂土壤。土层厚逐渐深耕翻,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加厚活土层;对士体中有砂姜、铁盘层的,深翻中拣出砂姜、铁盘,打破犁底层;对土层薄、肥力差的地块,应逐年垫士、增施肥料,逐步加厚、培肥地力;对河灌区,可以放淤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对沙、粘过重的土壤,采取沙掺粘、粘掺沙调节泥沙比例到4泥6沙的壤质状况,达到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 (二)对养分的要求及施肥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对氮、磷、钾的吸收尤甚。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磷量。如对亩产300—350千克的玉米进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亩产350—400千克时为2.4:1:1.7;亩产720千克时则为3:1:4。其他元素严重不足时,亦能影响产量,特别是对高产栽培更为明显。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趋势: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高峰;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子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以后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总趋势有所不同,到开花、灌浆期春玉米吸收氮仅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达所需量的4/5。还有,中、低产田玉米以小喇叭口至抽雄期吸收量最多,开花后需要量很少;高产田玉米则以大喇叭口期至子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开花至成熟需要量也很大。因此,种植制度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时间均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试验证明,玉米生长所需养分,从土壤中摄取的占2/3,从当季肥料中摄取的只占1/3。子粒中的养分,一部分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一部分是生育后期从土壤和肥料中摄取的养分在叶片等绿色部分制造的。以氮素为例,57%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40%左右来自土壤和肥料。因而施肥既要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又要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及肥料本身的条件,做到合理用肥,经济用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比,“三肥”底施。应促、控结合,既要搭好身架,又要防止徒长,确保株壮、穗大、粒重、高产不倒。 (三)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