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链视角下山西煤炭产业的优化发展

产业链视角下山西煤炭产业的优化发展

产业链视角下山西煤炭产业的优化发展
产业链视角下山西煤炭产业的优化发展

产业链视角下山西煤炭产业的优化发展

【摘要】产业升级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山西煤炭产业是山西区域性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山西煤炭产业在全国能源产业中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本文选取山西煤炭产业升级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关于产业升级的基本原理,对山西煤炭产业升级进行了探讨。在对产业升级及相关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分析了山西煤炭资源特点及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认为山西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好,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不利于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对山西省的煤炭产业升级有较好的帮助并希望山西煤炭产业成功转型。

【关键词】山西煤炭产业产业链

一、山西煤炭产业升级的背景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已进入能源消费的高增长期。在这种能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谁具有能源资源优势,谁将握有今后几十年发展的主动权和竞争优势,也为山西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山西的经济地位一定会更加突出。山西是全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大省,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煤、煤层气、铝土矿、金属镁等7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34种。特别是煤炭储量和年开采量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煤炭外调量占全国市场交易的2/3。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山西国民经济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年来,山西作为能源大省,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作为典型的能源大省,山西始终是走着一条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经济增长之路,这也一直是困扰山西能源科学发展的“瓶颈”,因此煤炭产业升级问题迫在眉睫。

二、山西煤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1)生产技术、工艺设备落后。受技术装备的影响,薄煤层资源开采有限,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并直接缩短了矿区开采服务年限,使煤矿的回采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煤炭产品的深加工不够,煤炭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致使煤炭产品质量、价格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极为低下。

(2)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山西煤炭在产业链延伸方面,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优势,产品以初加工为主,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单一的产业结构致使近一半煤炭以原煤形式出售。优势矿产资源的深加工水平低,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电力、焦化及化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不能有效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竞争力差,制约了矿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山西煤炭产业采取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源破坏问题和因高强度消耗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十分严重。煤炭资源回收率偏低,许多具有多重价值的资源和共生、伴生资源浪费严重。大规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农业产业链短且窄;农业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低,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链存在多重风险。 标签:农业;产业链;农产品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但是,在新的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要素等新的制约,农民增收的难度也更加巨大;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培育农业产业链为破解“三农”问题开辟了现实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农业产业链短且窄 链条短且窄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重要问题。农业产业链的长度是指链条起点到终点的环节的多少,链条越长,中间环节就越多;反之,链条越短,中间环节就越少。农业产业链的长度与产业的深度成正比,延长农业产业链就是加深农产品的开发深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一个高级的农业产业链应该是加工环节较多且复杂、采用现代储运手段、销售渠道网络健全,各环节的服务与配套健全完善的链条网络。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短主要表现为下游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发展滞后,几乎还是停留在出售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产品的开发深度,有资料显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美国为3.7:1,日本为2.2:1,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2:1,全国平均值为1:1[1]。目前,我国的玉米加工产品只有200-300种,80%的中小企业产品比较单一,只能生产3-10个产品,不能形成产品链条和系列产品开发。加工环节是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是农产品附加值的形成环节,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宽是提高农业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二、我国农业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 产业链断裂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突出问题。农业产业链是由与农产品生产相关的不同产业的各环节/节点有机构成的,链条作用的发挥,链条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各环节/节点的相互匹配,相互协调。产业链的核心是产业间的供给与需求,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关联关系。产业链的顺畅运行要求供给与需求协调,各环节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协调。任何一个环节/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链的运行效率和结果,只有产业链各环节/节点之间匹配与协调才能保证整个农业产业链健康运行。

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a9603016.html, 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作者:刘志昆彭桂英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林下经济是新型经济产业,对现代林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林业和农业有效 结合,可以在提升林业经济水平的同时,加强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对江西省林下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具体实施措施做几点探讨,希望为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业经济;优势;劣势;重视程度 截止到2017年,江西省林下经济中,种植面积高达598万亩,有55万户农户参与其中。林下养殖面积212万亩,林下经济示范户220个。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样化,就业门槛低等优势,可调动林农积极性,有效提升广大林户经济效益,有效改善其生活品质。所以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这一经济形式的发展。 一、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 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有自然条件优越和物种丰富等优势。首先,江西省位于亚热带中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光照良好,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省内不但动植物资源充沛,森林面积也很大,在长期的建设中,每个季节都有适合不同动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合林农开展各种林下经济活动。其次,江西省境内的植物种子45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4100多种,栽培植物300种,动物种类约600种,其中有很多动植物适合林下生长,为林下经济提供基础。 2.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的劣势 (1)管理水平低。江西省大部分林下产业是养殖户和农户自发形成的,有盲目性、不科学性的缺点,种养殖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方式,缺少科学的操作方式,对林下种养殖技术不了解,具有成本高、效益差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管理,减少林下产业为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缺少统一的规划。近几年,有关林业部门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提升重视程度,也提供相应支持,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地政府没有进行林下经济产业的实际规划。政府对林下产业的领导精神没有充分发挥,使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较为欠缺,尚无具体的制度规范,林下经济产业进展缓慢,种养殖方法不科学、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凸显,导致林下产业发展缓慢。 二、发展林下经济策略 1.加强政府重视程度

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次突破性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集团通过构筑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本文详细分析了构筑产业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关于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的理论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研究比较深入,文献也比较丰富,这里仅对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和产业链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 1、关于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张扬1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合作机制,叶敏、万后芬2从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王虹、叶逊3从责任 1 张扬,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叶敏、万后芬,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 3王虹、叶逊,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分析[J],环境保护,2005(7)

感、社会规制、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等四个方面探讨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王兆华、武春友4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杨雪锋、张卫东5基于虚拟交换前臵提出转变经济流程;张卫东、杨雪锋从信息替代、信任治理两个角度对资源节约型经济流程的基础和条件作了研究。此外,黄建军6从循环型产业的产业特性、结构特性、资源特性等方面分析产业链构成的可能性,进而探讨其实现形式和发展途径。赵玮7从绿色供应链角度探讨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与系统集成。 2、关于产业链的研究。产业链是中国学者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国外学者还没有将产业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国内关于产业链的理论研究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关注以下内容:一是产业链的类型,如郁义洪8将产业链类型定义为一个产业链中的两个上下游产业之间或两个相邻市场之间的关联方式,并将产业链分成4种类型。潘成云9从价值链的发育过程将产业链分为4中,从形成诱因看的角度将价值链分为2种。王家瑞10、刘大可11等对产业链的分类也 4王兆华、武春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8) 5杨雪锋、张卫东,资源减量化,信息替代与经济流程的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5(5) 6 黄建军、刘建新、陈雪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 7赵玮,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J].科研管理,2005(2) 8郁义洪,产业链类型及产业链效率基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 9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9) 10王家瑞、王禹,产业结构链的关联与共享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1(11) 11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3)

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摘要分析了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并从保护生态与改善环境、创新发展增效益、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发展措施,以期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意义;措施 林下经济好的经营模式能较为充分地利用光能,而且能有效地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各个复合层次明显,互相配合生长,季节安排合理,土地盈利率较高。林改后,农民充分挖掘林地潜力,涵养林下经济无限商机,林下经济成为林改之后,亿万农民的又一伟大实践[1]。林改后,把山权、林权作为财产分给农民,他们有自主经营权,可以世代经营,有林产品的收入可以长远经营,解决了基础问题,还利于民、减轻税费、还权于民,解决了自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实现了造血扶贫[2]。为了科学地对林农间作进行指导,现将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总结如下。 1 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 1.1 有利于农民增收 在当前现有的条件下,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一些传统农作物产量增加的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不能仅仅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在该种情况下,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新的途径就是对农村闲置的林地进行充分利用,开展农村多种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可有效地实现农民增收[3]。 1.2 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通过对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进行发展,促使单位面积上土地产出的提高,可以转变林业产业对资源的利用方向,以前是单纯地对林产资源进行利用,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综合对林产资源及林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了林地的利用效率及单位面积上的产值,发挥出林下经济的远近结合、长期得林、近期得利、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不断地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而集约化经营林下经济,又会进一步促进林业的生产,进而形成生态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3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大力对林下经济进行发展,可以达到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将有效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带动,如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对居住环境产生污染而造成的村容不整洁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4]。发展林下经济,还可引导更多的农民对学习更加重视,加快其对施用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这样必将出现更多的农民企业家与农民技术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其强劲的推动作用。 2 林下经济发展措施 2.1 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兴林富民助和谐 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生态优势,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发展林下经济,应使广大林农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扩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广大林农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生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致富增收[5]。

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林地资源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率,不仅可以提升林地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还能促使林地产业由传统单一模式向复合型转变。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即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森林空间和土地资源,又提升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促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一)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综合使用效益。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发展林业产业的立体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林地综合使用效益。 (二)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可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建设节约型、循环型经济的需求,同时又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社会就业率。 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充分利用林上、林中和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及森林旅游业,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增收创业。 二、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各项扶持,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1、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 政府部门应大力引导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对林下经济的调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鼓励政策,提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此外,政府相关林业机构部门要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林改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2、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扶持。 各地要向财政部门积极争取林下经济财政专项资金,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提供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保障。同时,还可以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比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对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充分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 3、努力争取其他金融机构的扶持, 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解决好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二)强化各项服务,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力度。 1、强化宣传服务。 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牵头,通过出版实用技术知识指导手册、组织专家宣讲林下种植知识等方式,来推动开展林下经济工作。同事,还要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及时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二

大力发展林下后续产业做足退耕农户增收文章——河北省临漳县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古时称“邺”,曾是“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县域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全县有林地面积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07年林权改革后,林农对树木的管护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林农短期内只是管护而见不到收益,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出现了“林木生长周期长农户近期见不到利不愿植树、林木受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偏低林农不愿管理、林木后续产业不活林农不敢发展”等现象和问题,导致农户植树和管护积极性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临漳县着眼于破解退耕农户远期得林与近期得利的矛盾,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多种林下种养新模式,开辟林下后续产业新渠道,使“国家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得到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业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畜、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总面积2万余亩,年实现产值亿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000万元。 一、制定规划,多措并举,真正让林下产业“活”起来 紧紧围绕“以林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近期得利与远期得林的优势互补。一是规划引领。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林下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林业及林下产业的推进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林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又聘请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临漳县林业及林下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总体布局分为四大块,即在县域东部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县域中部重点发展林菌间作,县域南部重点发展林禽(畜)养殖,县域西部重点发展林农间作。分别新建四个1万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基地、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下畜禽养殖基地、林下农业种植基地作为突破口,激活林下产业发展。二是政策扶持。重点做到“两延长两优先”,“两延长”,就是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延长林地经营权至50—70年不变,真正让林农放心放开经营。“两优先”,就是将林下经济重点村优先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对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户优先进行资金扶持。同时,公开扶持标准,对林下食用菌棚室每平方米补助10元,林下种植药材、牧草每亩补助150元,林下舍施养殖每平方米补助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一林下经济含义林下经济是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雅安市天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高。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受到前几年种植青蒿失败的影响,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二)资金投入不充足。天全县林地经济潜力巨大,拥有42万亩林地,其中30亩以上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项目包装不成熟。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 (四)技术推广不得力。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五)服务体系不配套。截止目前,尚未建立林下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覆盖全县的林下经济服务中心、林下经济服

务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眼前后顾之忧由谁解决?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不到完满的回答。 (六)龙头带动不显著。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三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宏观方向 (一)优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各乡镇、各龙头企业要因地 制宜地优选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自身技术专长、 资金实力、市场行情、现有环境等因素,按照可持续发 展观,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主 体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 1、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 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2、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 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60-100只。 3、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 每亩可分别投放牛5头、肉羊5只、兔30只。

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2〕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林下经济发展符合实际;坚持政策扶持,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坚持机制创新,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 (三)总体目标。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 (四)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要结合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制定专项规划,分区域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目标。要把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当地特色,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 (五)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广

产业链视角下汽车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研究

文章编号:1007—144X(2010)05—0778—04文献标 产业链视角下汽车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研究 汪秀婷1’2,陈天笑3 (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 3.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论述了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对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具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汽车产业链的构成与特征,对基于产业链视角对汽车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与构架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建议,旨在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汽车产业;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027DOI:10.3963/j.issn.1007—144X.2010.05. 1汽车产业链的构成与存在的问题 1.1汽车产业链的构成 产业链是由具有特定内在联系的产业环节共同构筑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由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的生产与服务提供所涉及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赖的产业构成。从汽车产业链所具有的关系特征看,汽车产业链可以分为纵向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纵向供需链是一个从技术研究、试验发展、产品开发、零件采购、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直至售后服务的整个链条。这条链是基于汽车产品或服务的纵向产业部门之问的供需合作而形成的,各个企业或部门通过前后道工序的专业化分工,形成紧密的联合体,共同完成整个产业化进程。横向协作链则是以纵向主链上的结点或环节为中心,不断衍生并形成与该结点或环节密切相关的多元化企业,这些企业之间通过协作进而形成以新的辅助性产品(服务)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链,即由纵向产业链衍生出的横向产业链。1J。它主要表现为围绕龙头企业正常运转的横向协作关系,如通过引进技术研发、设备安装调试、模具制造和仓储物流等企业,为龙头汽车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等。横向产业链主要是为纵向产业链上的汽车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知识和资金等资源,辅助产业链上的汽车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保证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主链条顺效地运行,同时又通过纵向产业链的创新成进一步衍生带动相关汽车产业的发展。1.2汽车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1)纵向供需链交易活跃但协同不够历了2002年汽车需求爆发式增长以后,我市场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汽车产业入大众消费阶段,2009年汽车销售量突破万辆,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加速在这个过程中,汽车产业供需链上的企业长迅速,上下游企业之问的交易十分活跃个链条上的敏捷性、供需对接的畅通性、信动性还不够,尤其在技术合作、市场管理上程度非常低,以至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够了产品的创新速度,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2)横向协作链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汽车产业基础相对较强,但由于各地区的使和区域市场壁垒的存在,各个区域之问业的有效资源并没有充分整合和利用,浪或低效经营。横向协作链上的企业各自在益导向下进行重复投资和生产,低水平竞恶性竞争造成部分企业运营困难、绩效低下浪费突出。 (3)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但创新力不强汽车产业的竞争不仅表现为若干个公司在 收稿日期:2010—03—20. 作者简介:汪秀婷(1971一),女,湖北鄂州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80440971). 万方数据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省各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省林地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1%,农村山区人口多。在广大山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掘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带动山区扶贫开发;有利于改变过去单一木材经营格局,延伸林业产业链,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发挥林下经济见效快的特点,克服林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实现林地产出长短结合,以短补长,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巩固林改成果;也有利于广大农民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保护林业生态,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林下经济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推动林下经济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科学利用。以生态目标为第一位,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证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优先开发利用经济林和用材林地林下资源。在维持和提高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依法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密结合各地自然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项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产业。 3.政策扶持,集约经营。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发展

最新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总结

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总结 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总结1 发展林下经济,是为进一步探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这一现实而确立的一项重要决策。近几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引导、支持下,我县通过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探索发展林下养殖、种植和森林景观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据统计,全县现有林下经济实体89个,发展面积4.42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4100人,2020年实现产值57320万元,纯收入12070多万元。林下经济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正逐步增加。 (一)林下种植。现有林下种植面积1.56万亩,2020年实现产值9840万元。主要模式有:林药、林菜、林苗和林茶等模式。 (二)林下养殖。现有林下养殖数量7.9万只(头、只),2020年实现产值800万元。主要模式有:林禽、林蜂、林—草—畜等模式。 (三)林产品采集加工。主要模式是竹笋和山野菜的采集加工。龙桥、矾山和冶父山等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毛竹和山野菜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竹笋、蕨菜、野生菌类等产品,形成采集、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实现产值446

万元。 (四)森林景观利用。主要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主要形式有: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旅游人家、农家乐经营等。据统计2020年实现森林旅游收入46500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林业增效、扶贫开发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强化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和检查考核,及时协调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部门协作。林业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强化示范推广和科技合作;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扶贫部门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闻宣传部门积极营造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舆论氛围;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为发展林下经济搞好服务。 (三)创新机制。积极创新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有效服务,引导和服务林下经济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林下经济的应用技术和机制创新研究,大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林区加强培训指导,开展

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

第26卷 第6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ol126 No16 2008年12月SCIEN TIFIC MANA GEM EN T RESEA RC H Dec12008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路径分析3 王方红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内涵。介绍并分析了部分农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链的视角提出了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产业链;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路径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5X(2008)06-0098-04 Path Analysis of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Servic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ustry Chain W ang F anghong (School of Business,R enmin U niversity of China,B 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system. Based on that,the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of establishing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2 nology services system in some countries whose agriculture has developed.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path choice fo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in China. K ey w ords:Industry Chain;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Path Analysis 家庭联产承包制条件下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经营、大市场联结之间存在矛盾,这使农民一直处于农业产业链的低端,农民要想增收,只有通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这个桥梁来解决家庭联产承包制条件下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经营、大市场联结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推动农民进入农业产业链的高端,参与农业产业链利润的分配,共享农业价值链利润。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具体由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代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组成。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民提高农业产业链各环节服务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此对产业链视角下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产业链视角下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内涵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指由服务现代农业生产的各行会、部门、组织、集团等组成,旨在通过研发现代农业生产新科技,并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综合系统。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是现代农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整体水平是影响现代农业服务乃至整个农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现代农业服务的科技服务功能是指服务组织研 3收稿日期:2008—07—31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6ZC09) 作者简介:王方红(1976—),男,湖南衡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产业经济,市场经济等。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一林下经济含义林下经济是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雅安市天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高。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受到前几年种植青蒿失败的影响,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二)资金投入不充足。天全县林地经济潜力巨大,拥有42万亩林地,其中30亩以上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项目包装不成熟。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 (四)技术推广不得力。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五)服务体系不配套。截止目前,尚未建立林下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覆盖全县的林下经济服务中心、林下经济服务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眼前后顾之忧由谁解决?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不到完满的回答。 (六)龙头带动不显著。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三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宏观方向 (一)优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各乡镇、各龙头企业要因地制 宜地优选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自身技术专长、 资金实力、市场行情、现有环境等因素,按照可持续 发展观,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实现 主体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 1、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 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2、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

县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年县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 施意见 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及驻舞有关单位: 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间,建立以林业为主体,种植、养殖相配置,多层次、多时序、长短效益相结合,农林牧协调发展的复合经营体系,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漯政〔2009〕93号)等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一)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和推广林农牧相结合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林农争地的矛盾,而且可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长期增收与短期增收的有效结合。(二)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是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县自18年实施林业决战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通过宣传发动,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林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30.67万亩,丰富的林地资源为我县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可带动交通运输、物质流通、信息技术服务等相

关产业发展,是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有效途径。 (三)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是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加快发展林间种植、养殖等模式,将有效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调动社会各界和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形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进一步促进造林绿化、资源保护和林产品加工等林业一、二产业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效益林业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使林、农、牧、渔各业实现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发展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并稳定在10万亩以上。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龙头企业,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链条有机衔接,形成龙头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体目标为: 18年,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万亩,扶持龙头企业1-2个,创产值0.5亿元。18年,发展林下经济面积5万亩,扶持龙头企业3-4

林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06年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07年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2002-20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

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

产业融合与电影产业链优化分析

产业融合与电影产业链优化分析 20XX 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达 170 多亿元,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此后,我国电影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电影票房持续攀升。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信息显示: 20XX 年全国电影总票房 217. 69 亿元,而 20XX 年,我国电影票房即达到了 296. 亿元。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以BAT( 指百度、阿里、腾讯) 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的目光。互联着手布局电影产业,加速电影与互联的产业融合进程。这种产业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电影独占电影市场的局面,而且将进一步搅动电影行业,对传统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与优化。 一、电影与互联的产业融合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电信、媒体、娱乐和电子等行业出现了产业边界日趋模糊的趋势,形成了所谓的产业融合局面。产业融合属于经济学范畴,国内外学界对此早有探讨。美国学者 M. Dowling,C. Lechner 和 B. Thielmann( 1998) 指出: 融合表明产业结构的一个变化过程,即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把市场结合起来,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这种融合既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性替代实现,也可以通过互补性结合实现。日本产业经济学家植草益( 20XX) 认为: 产业融合就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的壁垒,加强行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国内学者聂子龙、李浩( 20XX) 则指出: 所谓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发生既有产业的退化、萎缩乃至消失的现象。李忠鹏( 20XX) 进一步指出: 所谓产业融合,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规制放松、管理创新及需求拉动等原因,带来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彼此交叉,进而演化为产业之间产品、业务与市场的融合,从而导致产业边界的模糊化甚至重新划定的动态发展过程。尽管各自表述不同,但学者们在一点上达成基本共识,即产业融合一方面伴随着不同行业、不同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开拓共赢; 另一方面也伴随着优胜劣汰与整合洗牌。 在国际产业融合的大环境下,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融合进程。例如,20XX 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0XX 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又提出: 切实提高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探究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探究 摘要:产业链是指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而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是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从产业链视角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行审视,不仅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思维方法,而且还能为认识和判断产业竞争优势提供有力工具。本文站在产业链的视角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电子产业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关键词:产业链;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业 近年来,产业链作为产业经济学中的概念,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技术经济联系,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犹如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从产业链视角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行审视,不仅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思维方法,而且还能为认识和判断产业竞争优势提供有力工具。 一、产业链与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链是指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而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是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含四个相互对接的维度: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任何产业都能

形成产业链,如纺织产业链、啤酒产业链等,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可以形成产业链,众多产业链的相互交织则可以构成产业网。产业链具有广义产业链和狭义产业链两种,狭义产业链主要面向具体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广义的产业链则是指在具体生产制造环节基础上尽可能向上游基础产业 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下游市场拓展环节的拓展延伸。 电子信息产业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涉及设备、软件和服务业三大部分,相应地,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主链条也可以此划分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设备、软件和服务环节。设备是电子信息产品功能承载的硬件产品,主要包括芯片、元器件、组件等;软件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核心,是设备功能实现的技术条件;服务主要包括针对软硬件产品开展的一般性增值服务和立足于三大网络基础之上的网络增值服务。 产业链视角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既要有整体的概念,又要有动态的概念,还要有分工的概念,即,既要站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高度考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 问题,又要立足现状,考虑相关产业支撑体系匹配问题,既分清主次环节,不断向核心技术、产业链高端靠拢,又要明确区域差异,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环节。 二、产业链视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信息产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不仅已发展成较为完整的产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