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园不值说课稿

游园不值说课稿

游园不值说课稿
游园不值说课稿

《游园不值》说课稿

马坳镇中小李翠红

我说的课题是九年义务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古诗二首》中的《游园不值》。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游园不值》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它也是诗人田园风光及生活诗作中最有灵性和深得赞誉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根据注释,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说很容易理解。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感受到了这一枝伸出墙的红杏安抚了作者扫兴失望的心情,一枝红杏也让作者感受到了满园的春色。赞美了满园春色,构思新颖,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二、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大纲的要求,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读懂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培养学生想象,实践创新等能力。

同时试图焕发起学生对古典诗歌之美的浅浅感悟和深深喜爱,也力求使学生在自读中悟出诗情。因此,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入情入境学习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运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首先是利用下载的春之图,配乐解说,为学生进入春景创设情境。因为春之景孩子们虽有一定感知,但美的画面和轻柔的音乐能让孩子们更自然地融入诗景中,更真切地感受春之美,为学习全诗铺垫浓浓的情感基调。

(二)引导孩子研词磨句,体会古诗的意趣和含蕴。

教学中,通过探“怜”、品“扣”、赏“关”、参“一”,让孩子们沉下去觅诗眼,

品佳句,在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敲打研磨中,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别有洞天的诗意画境中,感受古诗教学的巨大魅力。

(三)注重朗读指导,让孩子们在多次诵读中情意兼收。

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多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感情,读出喜爱,可以齐读、小组读、男女赛读,从怜苔之深,由此惠及柴扉、红杏,直至闭门谢客的园主人,特别是对因“关”而“出”,因“一”而“满”的红杏的特别的爱,让孩子们在爱的深切情意中舒畅地走完课堂的全程。

四、说教学程序。

我一共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以旧引新、激情导入。

二、教师范读,激发兴趣,纠正读音。

三、进入诗境、悟出诗情。

四、反复吟诵,谈出感受。

五、拓展阅读。

六、作业。

(一)以旧引新、激情导入。

在开始上课时,我饱含深情地介绍:“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诗文化,其中诗歌的形式题材还是多种多样。”老师的语言渲染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热情。接着我出示春景图说:“春色一直以来都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你们看,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斓、光彩夺目而著称,万物苏醒,百花齐放,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歌颂、赞美,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名词佳句。谁能背诵一些?”

这一环节,将其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很自然引出新课。学生背完诗后,我紧接着说:“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叶绍翁所写的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同时板书)介绍叶绍翁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一位宋朝的诗人叶绍翁一起去游园吧。”

(二)教师范读,激发兴趣,纠正读音。

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去领会、感悟、传神。教师不仅要导疑、导法,也要导情、导悟。而教师的情感就会激发、影响学生的情感。所以我先在大屏幕展示全诗后,接着在古典乐曲的伴奏下深情吟咏,以诗所特有的韵美,将学生带入雅致悠远的古诗文情境。(放音乐)接着就顺势问:“喜欢吗?喜欢就大声地读读吧!”在充分的自读之后,再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请学生读,随即正音。

(三)进入诗境、悟出诗情。

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往往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品味。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在品读诗词语言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入诗境时,运用了引探法、导读法和想象法。就是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诗歌前后的接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古诗的意境,并有感情地诵读。

(四)反复吟诵,谈出感受。

我先引导学生说: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好日子,叶绍翁禁不住春色诱惑,合上书,走出门,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独自缓缓前行,来到朋友家的门前。可是诗人“小扣柴扉久不开。”这是怎么回事?扣了这么久还不来开门,是主人不在家吗?想象一下,作者会怎样想?哦,主人大概是——”“应怜屐齿印苍苔。”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理解说:也就是说作者一心到朋友家赏春,却没有遇上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没有遇到要访的朋友。于是我紧接点题理解“不值”说:“游园不值就是作者去游园没有遇到要访的朋友。那他的心情怎样?(板书:失望)。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了诗境中,领悟了作者的感情。接着我又问:难道就要兴致勃勃来,扫兴的归去吗?正当他扫兴想回时,他遇到了什么?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作者又会想到些什么?在这一番想象之后,师生渐渐步入了诗所描画的意境之中,并生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我再进一步的引导想象,“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学生又是一番奇思妙想。在想象中领悟到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美好,从而萌生出对它们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阅读。

我准备了赞美春天的诗篇和朱自清的散文。安排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名句。

(六)作业设计。

1、熟读古诗

2、说一说画一画

你心中美丽的春天是怎样的?请把它画下来

通过这一作业的设计,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这种单一的方式来学习古诗。由于学生对书面语言理解的差异,难以深切体会诗中的意境。这种单一的教学刺激方式,不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因此,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学习体验。

在这节古诗教学中,我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利用创设的学习情境与古诗内容相机呈现,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古诗的刺激物,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种真切、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游园→未遇主人(扫兴)

红杏→春色满园(喜悦)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路上的“值”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首诗中的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4、通过品读,感受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体悟心灵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感受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寻觅春迹,导入古诗 1、(播放视频)欣赏着这美丽的春景,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或诗句? 2、听着这美妙的旋律,让我们想到古诗的韵律美。古诗可以吟,还可以唱,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著名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今天我们也来学着推敲推敲。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雨过天晴,我们跟着叶绍翁一起——(游园)在游园的路上推敲推敲这——(不值) 2、“值”,意思是?(相遇)“不值”呢?(没有相遇)用两个字概括?(不遇,师板书。) 3、我们在“不遇”中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一读,再聊一聊。(指名读) 4、据说古人吟诵讲平仄。我们这么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也是创新。那我们就试着把一声、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声、四声的字呢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比如“怜”是第几声?“齿”呢? 看看这首七言诗,该怎么读出诗味?自己先练一练。 指名读、评价 5、“诗”读百遍,其义自现。游园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苍苔,柴扉,还有红杏。)(指名读) ①理解“柴扉”,就是柴门,是用木棍和树枝编成的一个门。 (课件出示四扇门):与前两扇门比较,这扇柴扉怎么样?指名读诗句,感受柴扉的特别。 ②理解“苍苔”,一种绿色的植物,一般都是长在石头上,一些石缝里面和潮湿的地方。 (出示图片)给你怎样的感觉? 师生齐读“应怜……”。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教案教学 设计 课前,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师:好啊,课前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诗歌。古诗可以读、吟、唱、咏,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这个人叫-- 生:贾岛。 师:读过这首诗吗?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生:读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 (一女生读得很精彩)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可以按照我们今天这样来读,两句,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种读法。同学们,咱们学过汉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这样的两声我们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可以读的就要短促一点。你看,第一句,闲是几声?(生:二声。)居是几声?生:一声。读的时候就可以拉长些,读成:闲-居-。下面师生一起读:少邻并。下面我可不说了,看看,该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男生像模像样读。(众掌声) 1 / 26

师:一会再试着读。刚才她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敲” 字。我把“敲”字画了红色的。有同学知道推敲在这里的故事吗? 生:当时贾岛在想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知道用“推”好还是“敲”好。他经过反复斟酌以后想到“敲”能突出夜色的静,然后就把“敲”列到古诗的第四句里了。 师:但他这灵感来自于一个人给他的建议,这人是-- 生:这人好像是韩愈。 …… (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窦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用古人最基本的方式读。(平声读得长,仄声读得短,并加手势指导) 师:有意思,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但你发现没有,贾岛的这首诗是《寻隐者不遇》。刚才是--生答《题李凝幽聚》,都是拜访人。但是有一点,李凝见没见到咱不知道,反正人敲门了。不过这位隐者他就真的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它写下来了。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想必吟成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它就会引发大家的思考。为什么他要把这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老师就读了一些诗。这些诗啊,题目都有-(生接)不遇。 哎呀,人生有多少个不遇啊! 2 / 26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联系旧知,谈话导入: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白发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不知细叶谁裁出—— 日出江花红胜火—— 2、我们刚才吟诵的这些诗句都和什么有关? 3、是啊,春天的景色太美了,引得人们常乘着春光到处游览,有一位诗人,他也乘着春光去游园,他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板书课题:游园不值。 4、我们课前作了预习,作者是谁呀?(叶绍翁)你能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叶绍翁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听么? 二、自由阅读、初感古诗: 1、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交流:值,遇到。诗题意思:想到花园里去游玩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园观赏。 2、自读全诗 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地读一读。(生自由朗读) 请生读,齐读(要求:字正腔圆) 3、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要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就必须理解诗意。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都有哪些方法来帮助理解的?(①借助注释②查工具书③联系上下句④看插图⑤互相交流)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5分钟时间,用你熟悉的方法来弄清诗意,快快行动起来吧! 三、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一)探寻“不值”原因 1、找出印证“不值”的诗句。从哪一句诗可以看出没有遇见园主呢? (小扣柴扉久不开) 理解“柴扉” 重点理解“扣”什么意思?(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训练朗读(读出“轻轻”的感觉) 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 是啊,诗人如此久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久不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 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用诗句回答。 (应怜屐齿印苍苔) 理解“苍苔”、“屐齿” 重点理解“怜”(爱惜) 叶绍翁最初写这首诗的时候用的是“嫌”,代进去读一读,体会不同(用“怜”拉近与主人距离,说明不光主人爱惜,其实叶绍翁同样爱惜) 所以这“应”可以理解为(应该) 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的爱惜?(印)为什么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

古诗《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叙事性,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行踪,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全诗的精华,作者由露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联想到园内的满园春色,这种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3.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词语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小黑板出示词语) 春暖花开春光烂漫万紫千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鸟语花香 2.从这六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3.春天在同学们心中应该是怎样的? 过渡: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以成语导入,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 1解读诗题 a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游园不值呢? c谁去花园游玩没有遇到主人呢?引出作者叶绍翁简介 2自渎全诗 a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b生自渎 c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以疑问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三突破重点,读懂全诗 1探寻“不值”的原因 a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没有遇到主人呢? b出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柴扉”:柴门用草和木头编成的门,(结合插图理解。) “小扣”:轻轻敲,作者很有礼貌。 c诗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不开”,这是什么原因

《游园不值》 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教学难点: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 1、解读诗题 A 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遇)“不值”呢?(不遇)游园不值呢?(游园没有遇到主人) C: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汇报 2、读古诗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3、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4、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生比赛读。

6、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 7、老师读得怎么样?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8、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A(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B(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柴扉”就是指柴门。“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1、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2、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3、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4、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园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C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生读。 生:什么是屐齿?(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师: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图。 生: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应怜”“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D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游园不值教案【精美】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吧。(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逸,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2)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久久不开,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用诗句回答。(应怜屐齿印苍苔。)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7.游园不值(教案+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7.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2.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境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春天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呢?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春暖花开、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桃红柳绿、姹紫嫣红……) 2.同学们用词语来描绘春天的美,古代诗人却用诗句来描绘春天的灿烂美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游园不值)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知诗人。(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2.解诗题:强调“不值”是“没有遇到人”的意思。 3.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体会诗句该如何朗读。 4.学生跟读,师指名读。 5.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诗句的意思。 三、抓字眼,晓诗意 1.俗话说:“书读百遍,而义自见。”我们跟着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了什么?(苍苔、柴扉、红杏)“柴扉”是什么意思?(柴门,用柴草编织的门)是不是这样的呢?(课件出示图片)这样的门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简陋) 2.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呢?(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的特点。) (1)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①师点拨:“怜”在这里是“怜惜”的意思。“屐”是古代人们常穿的木鞋。 ②为什么是“扣”柴门,而不是“敲”柴门?(因为作者尊敬园子的主人)“扣”的动作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自己用手扣桌子) ③因为尊敬园子的主人,所以诗人轻轻地敲门,因此在“扣”的前边用了一个“小”字,“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地”。 ④小组讨论:为什么会“久不开”呢?(课件出示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 ⑤“柴扉久不开”时诗人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失望、扫兴、遗憾) ⑥让学生再整体把握该句的意思。 (2)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3. 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小黑板出示词语) 春暖花开春光烂漫万紫千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鸟语花香 2. 从这六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3.春天在同学们心中应该是怎样的? 过渡: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以成语导入,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 1 解读诗题 A 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游园不值呢? C谁去花园游玩没有遇到主人呢?引出作者叶绍翁简介 2 自渎全诗 A 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B 生自渎 C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以疑问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三突破重点,读懂全诗 1探寻“不值”的原因 A 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没有遇到主人呢? B 出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柴扉”:柴门用草和木头编成的门,(结合插图理解。) “小扣”:轻轻敲,作者很有礼貌。 C 诗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不开”,这是什么原因呢?

D 交流预设 主人不在家 因为轻轻敲打,所以主人没听见 主人在睡觉 主人在院子里欣赏春色,被园子里的花草树木陶醉了,所以没有听到敲门声 过渡: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诗人心目中是如何想的呢?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 E 出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苍苔:绿色的苔藓(结合图理解) 屐齿: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结合图理解) 怜:是可怜的意思吗? 应:大概可能 F 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 G 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吗?你能用“因为…… 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一二两句的意思吗? F 诗人专程来朋友家欣赏美景,却没有遇到这就是引说(游园不值)这时诗人的心情如何?(结合回答相机板书:失落) 2 欣赏红杏,感受春意 A 诗人失落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突然间他抬起头发现了(引说:一枝红杏出墙来) B 发挥想象动笔写一写满园春色.

《游园不值》教案

课题:游园不值 备课人:药王洞中心小学解秋艳 教材分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理解、想象、写作等能力。 3、通过领会诗意,感受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通过领会诗意,感受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诗中色彩我知道)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2、两个()鹂鸣翠柳,一行()鹭上()天。 3、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4、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二、预习检测 1.我会写。 jīchǐcāng tái chái fēi hóng xìng ( ) ( ) ( ) ( ) 2.我能填。 《游园不值》是一首描写()季的诗,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我最喜欢的诗句是(),我还知道他的诗有()。 3.作者知多少? 【资料链接】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本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三、探究新知: 1、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

《游园不值》市级公开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游园不值》市级公开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溧阳市溧城镇西平小学沈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3.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眼里的春天,或者说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春天美在哪里呢?用一个或几个词语形容下。谁能借用诗句描述下吗? 2、师生齐背贺知章的诗《咏柳》,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3、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齐读)。 4、解题。题目的意思谁来说一下?“值”?“不值”?看来诗人游园并没有成功。有疑问吗? 让我们一起跟着叶绍翁去——游园,看看他的这次经历究竟是“值”还是“不值”。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我们先把诗好好读读吧,做到正确、流利。(指读—齐读) 2、古诗不仅可以吟,而且可以唱,这就是因为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诗人反复推敲的结果。唐代诗人贾岛说的“一句两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古人吟诗是有讲究的,强调平长仄短(板书“平仄”),平声——一声二声要读得长一些,三声四声要读得短一些。平长仄短老师已经标上了,我们来练练,看看是不是会读得更有韵味。 3、范读——练读——指读(评读)——齐读 三、读懂全诗 (一)探寻“不值”原因 1、“诗”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诗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作者没有遇到园主人呢? 示“小扣柴扉久不开”——什么意思? (1)理解“柴扉”——看插图(用柴草、树枝编成的门,简陋、简单,没有雕琢,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公开)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五指山市第三小学邓慧 一、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引导人们想象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前两句诗是叙述事情,写诗人满心欢喜来游园未遇到主人很扫兴的事。诗人却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揭示哲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阻挡不住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学生学习这首诗既能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又能感知诗中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游园不值》诗句意思,感受这首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积累拓展其他表现春天景象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朗读领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诗题。 1、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春天的课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二)、学习新诗《游园不值》 1、解诗题 ①板书课题《游园不值》,学生书空。 ②对于诗题,你知道什么意思?(借助注释) ③作者简介:《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宋代诗人叶绍翁想到花园里去游玩,可是,却未遇到主人,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①、生自由读。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好,自己读自己的,认认真真读两遍。 ②、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之间检测读。 ③、指导写“苔”。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①同学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古诗,这是我们学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想读出感情,还需要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首诗,结合注释和课文插图,想想每句诗写了什么? ②指名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你就是诗人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诗? 板书:叙事扫兴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

《游园不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和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由一枝红杏如何想象出满园的春色,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春天的时候,出去踏春呢?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体会诗句该是如何朗读的。 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七言诗句的节奏划分)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心底慢慢体会一下诗句的意思。 三、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叶绍翁,北宋诗人,以七律著称,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之畔。 2、解诗题:(强调“值”是“遇”的意思) 雨过天晴,作者去访友游园,碰巧主人不在,他不得进门,所以题目定为“游园不值”,也就是游园不遇。 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再来聊一聊。谁愿意读给大家?要求要按照七言的节奏来读。(生读。齐读。) 四、抓字眼,晓诗意。 1、结合生活,谈谈认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尽管我们才读了几遍,我们跟着叶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什么?(苍苔、柴扉、红杏)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 ①柴扉: 柴扉是什么意思?(柴门,用柴草编织的门。)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课件图片)这样的门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简陋) ②苍苔:青苔。——体现出春天到了,生命力的强盛,毛茸茸的、生机勃勃。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春江花月夜》曲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文引诗,营造氛围 同学们,你看到窗外明媚的春光了吗?你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吹拂了吗?这些都在向我们昭示着:春天来了!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描绘一下春天吗?说得真好。老师这也有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 幻灯片出示: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想读一读吗?那就大声地来读读吧!生配乐朗诵。 师:读了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感受?写得美。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的一段话,它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南宋诗人叶绍翁,看看在他的笔下春天又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解释诗题:值:遇到。作者去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去园中观赏。 师小结:诗人叶绍翁在杭州西湖一带长期隐居,春暖花开之时,他去访友游园,但未遇到友人,在这种不遇之中又遇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正音、感悟诗韵 1、【出示课件:诗】生自由读。在这里老师提醒大家,读古诗时注意要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味美。 2、【出示课件】大家按着这样的节奏再读一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轻松课堂气氛)请生领唱《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唱得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陶醉了。谁能用自己的话向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 3、春天那迷人的景色真引人向往,我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春晓》,诗人通过“鸟啼”、“风雨声”、“落花”把春天的景色一一展现于人前,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 4、板书课题。 5、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方法 a:知诗人,解诗题。 b:抓字眼,明诗意。 c:读诗句,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⑴齐读诗题。 ⑵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⑶释“园”、“不值” 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部编语文版小学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公开课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描写的是现实中的景物。诗人捕捉住了春天景色的特点,写出了一片盎然春意,抒发了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的情感。诗歌语意浅近,诗意深远,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本课可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书和书后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诗意。但是,学生会对古今意义不同的词的理解产生困难,教学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春景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春景图)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斓、光彩夺目而著称,万物苏醒,百花齐放,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歌颂、赞美,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名词佳句。谁能背诵一些?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出示诗句)

二、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 ①指名学生交流。 ②师汇总:叶绍翁,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浙江省龙泉市人,擅长写七言绝句。 (2)检查朗读。 ①大家想读这首诗吗?(想)那就大声地读一读。 ②指名学生读诗,重点指导“怜、扣”。 ③齐读。 2.理解诗句意思。 (1)你想再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用以下三步方法来读: ①释诗题 ②明诗意 ③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3)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所以没能进到园里去。 ①出示:“应怜屐齿印苍苔”读了这句你知道了什么? 应:大概。怜:爱惜。 屐齿:木底鞋底部突出的部分,屐,木底鞋。 诗句的意思: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指导朗读。 ②诗人感觉到了这些,他是怎么做的?出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想象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赏析诗中名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诗,背默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无以计数的诗人或者把 视线落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或者把视角指向描写战场的血腥场 面,或者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于是给我 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滋补精华素——古诗语言, 今天我们请来了宋代的一位大诗人,名叫——叶绍翁,看看他

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语言精华。 出示: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相互检查是否读正确了。也许就是我读不太准确,让我试一试。我愿意再和大家一块儿读读这首诗。 我欣赏到有几位同学不仅会读(板书:读背)已经会背诵诗了,不妨背一背,默一默。如果不会默写,就抄写一遍。 默写(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来默写) 二、学习新诗,解意,晓意境。 (一)这首诗如果用咱们现代的语言又该如何解释呢?也就是说,你懂不懂呢?请对照注释说一说诗意,有困难的话提出来。这位男孩告诉我,第一句诗不怎么能用现代语言表现:咱们讨论讨论。 应怜屐齿印苍苔, (大概是怜惜园内的青青的苔藓,怕游人的鞋印留在了青苔上吧)老师顺势在词上标上序号。还可以怎么表达?指名说说。怎样连贯的表现诗意呢?请你们四位随即串一串,看言语是否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联系旧知,谈话导入: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白发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不知细叶谁裁出—— 日出江花红胜火—— 2、我们刚才吟诵的这些诗句都和什么有关? 3、是啊,春天的景色太美了,引得人们常乘着春光到处游览,有一位诗人,他也乘着春光去游园,他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板书课题:游园不值。 4、我们课前作了预习,作者是谁呀?(叶绍翁)你能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叶绍翁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听么? 二、自由阅读、初感古诗: 1、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交流:值,遇到。诗题意思:想到花园里去游玩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园观赏。 2、自读全诗 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地读一读。(生自由朗读) 请生读,齐读(要求:字正腔圆) 3、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要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就必须理解诗意。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都有哪些方法来帮助理解的?(①借助注释②查工具书③联系上下句④看插图⑤互相交流)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5分钟时间,用你熟悉的方法来弄清诗意,快快行动起来吧! 三、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一)探寻“不值”原因 1、找出印证“不值”的诗句。从哪一句诗可以看出没有遇见园主呢? (小扣柴扉久不开) 理解“柴扉” 重点理解“扣”什么意思?(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训练朗读(读出“轻轻”的感觉) 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 是啊,诗人如此久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久不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 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用诗句回答。 (应怜屐齿印苍苔) 理解“苍苔”、“屐齿” 重点理解“怜”(爱惜) 叶绍翁最初写这首诗的时候用的是“嫌”,代进去读一读,体会不同(用“怜”拉近与主人距离,说明不光主人爱惜,其实叶绍翁同样爱惜) 所以这“应”可以理解为(应该) 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的爱惜?(印)为什么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应、怜、屐齿、小扣、柴扉”等词,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心情。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应、怜、屐齿、小扣、柴扉”等词,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心情 教学准备 《游园不值》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游园不值》,请读课题。(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值:相遇,遇到。不值:没有相遇,遇到。 游园不值:说诗人游园的时候,想去拜访老朋友,可是老朋友不在家,所以没有见到他,不能进园观赏。 3.我们先来认识认识这首诗的作者南宋中期一位著名的诗人叶绍翁。(出示作者叶绍翁的简介)从作者简介中可以知道叶绍翁属江湖派诗人,他的诗多写田园风光,富有生活情趣,尤善七言绝句。这首《游园不值》就是他的代表作。 二、深入理解,品读古诗: 1.初读感悟 (1)下面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请认真听,注意朗读时的停顿。 (2)请你自己来读读看。(生自由读、齐读) 2.明诗意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①那么谁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应:大概,可能。怜:爱惜。屐齿:古人穿的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柴门。

那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诗句的意思: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我轻轻地敲打柴门,敲了很久也不见主人来开门。) ②在这两句里,诗人用了一个字来表达了他的情感,是哪一个字?(怜) 所谓“惜花之人不折花”,诗人透过这青苔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产生了怜惜之情,爱护之意,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指名读) ③我们再来看看这苍苔(出示图片) 那么你看到这苍苔是什么样的感觉?(指名答)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青苔,看起来很小,不起眼,却泛着浓浓的绿意,它告诉我们春天来了,真美啊!(板书) 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来读读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④体会心情 那诗人敲了多长时间?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久) 试想一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你蹦蹦跳跳的,哼着小曲去找你的好朋友去打篮球,结果到他家门前敲了好久,都没有人来开门,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此时,诗人的感受也同样是失望、扫兴。(板书)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个别读、齐读) (2)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①正在诗人失望之际,忽然一抬头,他看见了什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句的意思: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②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支红杏,这是怎样的一支红杏,你看了之后感觉如何?(出示图片)(诗人正在为扫兴而郁闷的时候,却惊喜地发现一枝红杏探出墙头,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这枝红杏不仅给予作者极大的安慰,让他不虚此行,而且透露出一个令人兴奋的信息:园内已是花团锦簇,春意盎然了!由这“一支红杏”让诗人联想到了“满园春色”。) 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还郁闷么?(惊喜、快慰)(板书) 读读这一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个别读、齐读) ③站在墙外,我们看到了如此美丽,充满春意的红杏,想想墙内是怎样的满园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