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讲解学习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讲解学习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讲解学习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讲解学习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学实践效果校本教材

1、研究的背景

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归纳为“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内化为智慧的手段,而智慧的存在,只有依托在生命之中,才有可能。自由是生命的灵魂。生命发展的自由体现在:发展的全面性,即德智体美的统一,身与心的和谐,认知与情意的协调;发展的主动性,即自立、自强、自律;发展的创造性,即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因此,返朴归真于生命的本真的教育应该是智慧的和自由的,促使和引领生命的自主成长应当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进而言之,基础性的小学教育,其责任应在于营造一个生命自由舒展的环境,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使校园凸显生命的灵动,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实现儿童个体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体育学科应能为学生生命的灵动而贡献其应有的价值。

我校是一所国内知名的省级模范中学,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长和学生特别乐意接受现代新事物,而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脱离主体需要的实际,缺乏生气和个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我们认为,将新兴体育活动内容经过收集、整理、筛选、创编和实验,改编成适合小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体育教材体系,实践新的课程标准,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中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我们体育组经过调研,决定选择一批新兴体育活动项目,作为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校本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性研究。在南京市教研室、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校本课程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组。对课题体育大课间活动以及校本课程8类一百多个游戏进行教学实验研究。2002年2月经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申报,被批准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本课题实验研究历时三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教研室、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的体育意识、身心发展均取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本文试将本课题研究目标、过程、方法和结果,呈现给学校体育教育界的同行,希望能为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指标(新兴体育活动项目内容的选择)

对新兴体育活动项目内容的选择条件是:新颖性(最近几年国内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传统小学体育教材中没有的);趣味性(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好玩有趣);科学性(有利于儿童成长发育,促进身体健康);普及性(大部分学生通过基本练习都能完成);层次性(活动内容有梯次,有变化,便于各年级在教学中选用);安全性(不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有利于班级授课制下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

通过专家访问、文件检索、问卷调查和学生自发活动的观察等方式,经过收集、整理和重新创编,将独轮车、滑板、溜旱冰、跳跳球、软式网球等8类项目活动内容作为教材内容的实验指标。

2.2.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选择出我校6—8年级的29个完整教学班,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基本相同的26个完整班,2460名学生在教学和活动中进行实验,并对其过程及结果进行研究。

2.3. 活动的设计和控制

2.3.1. 实验方法

采用对照实验法。

(1)对比实验:实验班与对照班对照。

(2)单组实验:实验班施前、施后自身对照。

2.3.2. 实验可变因素的控制

(1)对照班、实验班的人数相差控制在2%;实验班实验教材的授课时数严格按省编小学体育教参“选用教材”规定的时数(6~8年级每学年分别为6.5\7\ 6.5\7\7.5课时,约占学年总课时的10%-12%)进行。其它授课内容、课时量实验班与对照班保持一致,(2)对照班、实验班施前、施后身体素质测验的项目、时间、地点、次数、器材规格和测验老师完全相同,成绩由其它体育教师测定,为实验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

(3)6~7年级对照班、实验班施前、施后生理机能指标肺活量的测定全部由玄武医院的专职医生在每年一次的体检中进行,保证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4)实验班实验内容的可行性测试教学课全部由整班学生参加,以保证教学实验的基础性和真实性,测试评价由在宁的省教参编写组成员、市学科带头人、市青优等骨干教师组成的评价组负责。

2.4.实验的安排

2.41.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因低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水平低,自控的安全保障能力弱,活动的兴趣尚未分化,6、7年级以班级集体活动为主,新兴体育项目有羊角球、保龄球、跳跳球辅之以武术、拍球跳绳、韵律活动、呼啦圈、趣味游戏、投掷板羽球等项目。中高年级以自主选择的项目活动点为主,项目的选择余地较大,其中新兴体育项目有:轮滑、滑板、独轮车、溜冰、软式网球、软飞碟、拳击,辅之以田径、球类(篮、足、排、乒乓和羽毛球)、艺术体操、武术、韵律操、遥控汽车、皮筋、陀螺、空竹、呼啦圈、铁环、拍球、粘粘球、轮胎游戏等项目。考虑到现行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带有初步探索积累经验的性质,每两到三周组织一场集体比赛,全部活动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由体育组具体安排方案、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协调保障。

2.4.2. 将这批新兴体育项目作为优质体育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体育课教学时间广泛进行可行性研究实验,采用改编、补充、扩展的方式来重组教材内容,创编具有本校特点的“体育校本教材(实验稿)”,为体育大课间活动和学生的课外锻炼提供适宜的内容和必要的技能保障。

2.5实验效果的评价

2.5.1问卷调查定性评价

在实验前后根据研究内容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作为对实验内容与效果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的依据。问卷调查的对象有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和有关专家,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分为3个部分:(1)基础调查:施前学生基础活动状况的调查。

(2)典型调查:实验班学生施后心理状况、活动情况的调查;实验班学生体育作文情况的调查;省、市小学体育专家、骨干教师对实验项目可行性评价的调查。

(3)综合调查: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生家长对实验项目评价的调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完成新兴体育活动项目游戏教材内容的整理与创编工作

根据对新兴体育活动项目的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安全性的选择原则,通过专家访问、文件检索、问卷调查等方式,经过收集、整理和重新创编,我们创设了8类新兴体育活动项目,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条件、场地器材设施等因素,选编了一百多项活动内容,并进行了可行性实验研究,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特色并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52个游戏,作为校本教材内容(详见附件)。

3.2. 新兴体育活动实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

3.2.1. 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心理倾向的评价

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并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事物的态度、兴趣是他们重要的价值取向。《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比,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从目前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而且语言中激情与愉悦。四(2)班李天昀:“我十分感谢我们的学校、校长、体育老师,他们给了我们体育锻炼的机会,给了我们强身健体的机会。”;四(1)班厉辰芳把校园比作“快乐大本营”,有的同学把它称作“快乐的天堂”。许多同学用艺术的方式讴歌这种快乐的生活。四(5)班殷月以布贴画的形式表现的是:阳光、蓝天、白云、飞鸟、绿树、芳草,女生的文静,男生的肢体舒展,无论是运动中的奔跑,还是运动受阻后重新开始的准备,动作都是夸张的,活脱脱一幅生命成长乐园的画卷。四(4)黄雪雅用水彩的手法南师大附小校园的生命欢歌。南师大附小的蓝天下学生们无不尽情地挥洒自己生命的渴望,倾情于溜旱冰的四(1)班陆希“大课间真开心”标题字的绘画中学生溜旱冰动态活灵活现。还有的同学还为毕业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惋惜,因为他们没有体育大课间活动。

学生将体育大课间活动所带来得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许多体育器械,如软式网球、独轮车、滑板车、轮滑等;(2)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支撑、判断能力等;(3)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四(2)班濮国怡同学说:“我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小小服务员,这让我体会到为别人服务是多么快乐,也认识到工作的辛苦,学会了团结、合作。”

3.2.2专家、骨干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评价

体育大课间活动创编的新兴体育活动内容能否适合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从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2009年6月6日在校本课程现场观摩活动中展示了我校的体育大课间新兴体育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与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专家们的建议下,课题组根据研究进度分2次组织部分省、市小学体育专家、骨干教师对每项内容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层次性效果在教学现场进行了无记名的可行性评价调查

3.2.3.学生、家长对实验效果的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实验效果,我们分别对学校实验班的学生和实验班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是:通过实验活动100%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提高; 96.4%的学生家长对开展此项活动给予支持(详见附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和家长对新兴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3.3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影响效应

3.3.1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成长靠教育。”我们认为:创新教育是教育者能在教育实践中找出学生意识、思维的脑力活动到实践活动外显行为的切入点,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全过程进行教育。把空谈变为实在的、可操作的内容和方法提供给学生,加以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国家所需要的人的教育。而现代体育教学是“知识流、情感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艺术流程,发挥学生喜爱新兴体育游戏的情感作用,利用同学间所见、所闻相互传递的信息,促进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生活知识去创新,一定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它是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假设方案之一。我们通过看看动作-想想方法-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尝试练习-建立雏型-改进完善-班级表演-实验效果-逐步提高-成熟运用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基础创新素质中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模仿能力、动手能力、表现能力、选择能力、调节能力、耐挫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学生们自玩、自创、自编的游戏不断涌现,在活动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在改变:我校的独轮车队自发的形成了“传、帮、带”的学习方式,队员们经过研究决定了:会的学生要将学到知识传给不会的同学,主动承担了教其他同伴学习的任务;高年级的学生要主动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女同学要主动带领男同学加入到学习中来。无论是课间活动还是在课外业时间,你都能看见孩子们练习的身影。别看他们年纪小,可当起老师来还真实像模像样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发练习,会骑独轮车的人员成倍增人,特别可喜的是队伍中多了许多女队员。网球队也不示弱,由获得江苏省网球比赛冠军的庞扬同学做教练,带领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打网球的技术,队员都亲切的称她为“庞教练”,在她的指导下,个个都能主动积极地参加训练。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共同努力,让大家真正的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3.3.2 体育大课间活动与体育教学课紧密联系

新课改告诉我们要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为此每一位体育老师都积极研究。他们将大课间活动中的运动项目引进课堂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校本体育教材。我们发现一种玩具“羊角球”具有多功能锻炼价值,就把它带进体育课堂,出现前所未有的欢快场面,你看那五彩缤纷的彩球在孩子们手中,时而变成大气球在空中飞舞,时而又变成大皮球在孩子们身旁跳跃,时而骑上它四处跳跃,展现出一派生动活泼的场面。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充分的舒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想象力展开了翅膀,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一个个羊角球在情景教学中变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好伙伴,“毛毛虫”、“夺战地”“空中篮球”……一个个游戏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小小溜冰鞋曾经成为家长痛恨的对象,因为他们十分害怕孩子会受到伤害。但是在看过宋老师上的溜冰课后,一双双溜冰鞋竟然成了奖励

孩子的礼物;一张张申请表送到体育组……这已经成为学校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2004年5月年轻教师吴海霞获得了玄武区体育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而任智老师一鼓作气连续夺得区、市、省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的三个一等奖,为学校争了光。

3.3.3孕育着生命欢歌的运动节

我校以前每年一次运动会都是以传统的体育竞赛项目为主要内容,现在“生命欢歌”运动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成为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充分享受童年运动的乐趣。在第二届运动节中,我们将传统体育项目与新兴体育项目结合,设立了独轮车比赛、滑板比赛、溜冰比赛和滑板车比赛四项单项比赛;还设立了羊角球和跳跳球接力比赛,全校学生齐上阵。同学们将自己一年来的练习成果用比赛形式展现出来了,并且在比赛中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许多学生在比赛后都做了认真小结,找出差距,并默默地努力着希望来年可以超越对手取得好的成绩。

3.3.4体育大课间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校本体育大课间,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今年小学生体质测试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的体质、平衡感、协调性、灵活性都有了明显提高,体育课的学习再也不是他们的负担,乐学、好学、会学在校本课程活动中凸现。

2003年9月在玄武区国防教育汇报会、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我校的新兴体育项目的展示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

捷安特公司,主动无偿赞助我校50辆独轮车和全套服装和护具,在省、市课改现场会的展示表演中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2004年10月在南京市迎十运倒计时活动中我校的独轮车队、溜冰队、滑板队、滑板车队、艺术体操队都有出色的表现,受到市主办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

在中山植物园里留下独轮车队员矫健的身姿;

今年10月我校体育活动被收录在江苏少儿频道中,充分展示附小孩子灵动的生命;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新兴体育项目是丰富与改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我们应以素质教育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新兴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之一。

4.1.2 新兴体育项目内容进入小学体育课程,符合《课标》的精神与要求

《体育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和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新兴体育项目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经过实验的新兴体育游戏完全可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的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服务。

4.1.3实验结果表明,学生、教师、班主任、校领导、学生家长均对此项实验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尤其是学生对这类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因而,实验研究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运动兴趣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生理机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良好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产生明显影响。

4.2建议:

新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应继续深化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出版正式的实验教材,配制声像教材,以便于广大体育教师选择使用。

我校将以此实验性研究作为基础,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更进一步地开发课程资源,把适合于学生的新兴体育项目在我校蓬勃开展,给学生欢乐的童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江苏省教研室、市教研室、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2)大活间活动安排计划

(3)可行性项目评价统计表

(4)公开教学课教案

(5)审报表

(6)中高年级实验班体育小作文情况调查统计表

(7)捷安特公司赞助协议

(8)活动现场照片(9)活动现场录像

“大课间活动”及“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秋季学期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推动我校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校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现代健康理念,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全面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一、组织机构: 组长: 成员: 二、活动安排: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上午课间30分钟 内容:1、有序进出场(4分钟) 2、广播体操(7分钟) 3、课间体育活动(19分钟):以班为单位组成方队,一年级、三年 级在大操场跑步;二年级1、2、3、4班在内花园跑步;二年级5、 6、7、8班在篮球场跑步;9、10班在大操场跑步。 4、组织者:年级分管行政、班主任、体育教师、值周行政(谢 育琳1、4、7、10、13、16、19:张晓冬2、5、8、11、14、17、 20:陈敬3、6、9、12、15、18)。 5、记录者:值周行政。 (二)阳光体育活动:

1、时间:下午4:45------5:45 星期一:初二年级;星期三:初三年级;星期四:初一年级 2、活动场地安排: (1)以班级为单位。 (2)根据活动项目分区域活动。 (3)“实心球”练习由初三体育任课教师协助组织实施。 3、“阳光体育”活动项目及指导教师: 三、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1、师生穿运动鞋参加活动,尽可能穿运动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地点活动,不能擅自离开。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及时告知老师。

4、活动时同学之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 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四、指导教师职责: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 2、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3、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附:各年级“阳光体育”活动安排表。初一、初二年级“阳光体育”活动安排表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必要性》课题结题报告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必要性》课题结题报告 体育组:杨超 一、背景及意义 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方法,尽快把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迅速地进入体育教学的身心状态中,把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跟上运动的节拍,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开始体育的学习. 准备活动的内容准备活动内容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三项: (1)课堂常规练习:作用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情绪。可以把学生迅速组织起来,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来,排除一切与体育无关的杂念,使课堂上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渴望运动、准备运动、精神饱满地进入到下面的练习。这类练习一般有:队列队练习,通过教师的口令或其他指令,做出各种变换,各种变化形式的慢跑,运动量较小的游戏等。 (2)一般性准备活动,全身都要活动,身体的各部位都要照顾到,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充分活动起来,促进身体发展,通常有徒手操,包括定位的、行进间的单人双人或多人的、配乐的、持轻器械的体操、舞蹈和游戏等,要求动作要规范,节奏感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体姿,为进入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作好生理上的准备。 (3)专门性准备活动,区别于一般性准备活动,针对性强和课的基本部分所学技术动作性质和结构相似,在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做一些持器械或徒手的模仿练习,完整技术或动作分解后某个重要环节的重复,相近技术动作的练习、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规定内容的教学比赛等。为准确掌握所要学的技术动作创造条件。 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以说各学科包括体育课的改革都有了较大的成果,正常来说,体育课改革了应该更能促进学生时代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然而近年多项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却不如人意,比如说,近视率的不断升高、肺活量地变小等……因此,各界都把眼光瞄准了学校,对学校体育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我认为,不管怎么样,体育课的形式再多,再有创意也要建立在实效性的基础上,所以准备活动在里面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体育课质量的保证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完成能力,准备活动就是加强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前提。 二、研究对象及步骤 研究对象: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初一、三年级本班学生。 研究步骤:前期准备阶段(2014.1-2015.2):自身加强了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实施研究阶段(2014.3-2013.12):调查与分析了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及准备活动的效果质量。根据研究计划,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课堂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前做相对性的准备活动,遇到问题和困惑时向同行求助,适时分析、反思与总结。 后期总结阶段(2014.12-2015.1):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制定方案并实施计划,开展行动与研究。不断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完善。(2)观察法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79404587.html,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 作者:陈瑞娴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要:大课间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發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灵活的特点,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实效。本文就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从各个方面更好更高效地为我校发挥育人育体作用。 关键词:体育;大课间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12-01 1.研究目的 近几年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缺少体育活动。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课间操活动,这项体育活动在我国已有很长历史了,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课间操虽然为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保证,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了。 自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通知”后,为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精神,一些学校开始了由传统的课间操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转变。这几年番禺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逐渐呈蓬勃之势。这几年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在生活中进行健康体育的观念;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使体育教师良性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法。阅读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国内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资料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提高理论依据。 2.2;调查研究法。通过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大课间的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等,并制定相关的活动策略。

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广泛开展师生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增强体魄。 二、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 三、活动项目 1.基本项目:长跑 + 体育活动 初三年级每周一、三、五进行冬季长跑活动,二、四体育活动。 初一、初二年级每周一、三、五体育活动,二、四进行冬季长跑。 2.体育活动项目:广播体操、跳长绳、跳短绳、跳皮筋、踢毽子、呼啦圈、轮滑、羽毛球、排球、拔河等。 四、长跑的路线: 1.初一年级跑步地点:大操场塑胶跑道1---4道内。 2.初二年级跑步地点:大操场塑胶跑道5---8道内。 3.初三年级跑步地点:大操场塑胶跑道 各班站成广播操的队形,三条纵队集体慢跑三圈。 五、实施措施

1、每天上午两节课后各任课教师不得拖堂,全体同学迅速到指定场地集合,由班主任协助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加长跑。 2.三个年级在长跑时必须在指定的跑道内进行长跑,不得跑到其他年级的场地,特别是初一、初二年级。我们将在第四道跑道上画出一条白色的线以示区别。 3、各班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可以灵活安排,如,体质较弱的学生可进行跑走结合的活动。有病有事不能参加长跑的,提前得到班主任核实批准,方可不参加。其他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班主任老师要清点人数,对学生参与情况的检查纳入班级量化。 4、活动结束后有相关老师组织学生迅速回到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5、提倡教师 领跑,锻炼身体,追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六、评选与表彰 学校将对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分别评选出最佳运动班级和最佳运动学生。 以上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方案,希望全体师生踊跃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全身心地投入到阳光体育活动中去,强健我们的体魄,展示我们的活力,让运动成为我们终身的兴趣爱好,让健康成为我们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 【范例】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学校体育特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刘飞

学校体育特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刘飞 一、本课题简述: (一)本课题的提出 针对学校校园体育特色人才需求,学校体育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体育教学理念,而学校体育特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学校有体育特色,教学有体育特点,学生有体育特长才是当今学校体育特色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体育特色改革的成功之路。 (二)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 1 、通过实践研究,学校体育特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了学生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实践研究,学校体育特色教育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了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眼、动手的能力。 3 、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社会化。 (三)实践研究目标 1 、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素质教育。 2、通过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3 、为我省体育事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后备人才。 (四)实践研究方法 1、实践总结法:总结我校多年来开展体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研究。 2、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关于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以及根据我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本课题研究过程综述: 本课题经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阶段:(2014.08.01—2014.08.30) (1)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的目标。 (2)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3)形成研究报告体系,完成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4.09---2014.11) (1)调查问题、问题归类。 (2)搜集文献资料。 (3)探究解决问题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2.11~2003.8) (1)整理、汇总分析访谈和调查资料; (2)撰写结题报告 三、本课题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1、教育观念的改变,首先要求体育教师思想的改变,教育思想的改变是学校一切改革的前提。为此,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开展教育观念讨论、学习,通过学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八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八篇 篇一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由 https://www.doczj.com/doc/279404587.html,整理]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齐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十分快。如,我们在xx年x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xx年x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推荐,一点点提高。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后期和青年初期,根据他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年龄段,对于学习上,他们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识,厌倦了过去那些单一死板的肢体活动。喜欢一些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动作。由此传统的课间活动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不能在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品质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严格遵守纪律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了体育、音乐、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锻

炼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及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原则 通过师生自主、自创、合作、参与变革的全过程实践这种合作形式,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既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使他们真正成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与主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的安全性高,就能避免给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上伤害。因而安全性是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为此在活动开展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器材,切实组织好、指导好,才能确保安全。 让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有个好心情,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锻炼。每天上午两节课后各任课教师不得拖堂,全体同学迅速到指定场地集合,由班主任协助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加长跑。各班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可以灵活安排,如,体质较弱的学生可进行跑走结合的活动。有病有事不能参加长跑的,提前得到班主任核实批准,方可不参加。其他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班主任老师要清点人数,对学生参与情况的检查纳入班级量化。提倡教师领跑,锻炼身体,追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学校大课间活动检查记录表

学校大课间活动检查记录表 各镇中小学、市直各有关学校、各民办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迎接教育部督导团对东台市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查,进一步推动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在校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按照《东台市中小学体育艺术节方案》(东教办[1]6号)要求,现就学校大课间活动专项检查评比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 (1)检查各学校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文件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3)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情况;(4)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1小时在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作息时间执行情况;(5)体育师资配备、器材配置情况。(6)对所有小学毕业年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抽测。 二、检查程序 1 听取学校近年来体育工作汇报; 查看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资料; 3 观摩以原地正面掷实心球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体育课; 4 实地查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及使用情况; 5 观摩大课间活动或1小时课外体育活动;

三、检查时间 4月8日一天。 四、检查对象 各镇中小学、市直各有关学校,各民办学校。 五、检查办法 本次检查采取组内互查,市局抽查的办法进行。由中学分管校长为组长,中、小学中层干部和体育教师各1名组成检查组(实验中学、实小、一小、创新和现代由分管校长带队,组成5人检查组)交叉检查。检查顺序:上午中学,下午小学。每单位半天。重点观摩一节体育课和一次大课间活动。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采取随机选男女生各名,测试项目为:5米、立定跳远、实心球双手头上前掷、4米,记录原始成绩。 今年盐城市教育局已检查过的三星级以上高中不纳入本次检查范围。 具体分组如下: 六、其它要求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讲解学习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学实践效果校本教材 1、研究的背景 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归纳为“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内化为智慧的手段,而智慧的存在,只有依托在生命之中,才有可能。自由是生命的灵魂。生命发展的自由体现在:发展的全面性,即德智体美的统一,身与心的和谐,认知与情意的协调;发展的主动性,即自立、自强、自律;发展的创造性,即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因此,返朴归真于生命的本真的教育应该是智慧的和自由的,促使和引领生命的自主成长应当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进而言之,基础性的小学教育,其责任应在于营造一个生命自由舒展的环境,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使校园凸显生命的灵动,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实现儿童个体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体育学科应能为学生生命的灵动而贡献其应有的价值。 我校是一所国内知名的省级模范中学,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长和学生特别乐意接受现代新事物,而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脱离主体需要的实际,缺乏生气和个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我们认为,将新兴体育活动内容经过收集、整理、筛选、创编和实验,改编成适合小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体育教材体系,实践新的课程标准,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中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我们体育组经过调研,决定选择一批新兴体育活动项目,作为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校本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性研究。在南京市教研室、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校本课程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组。对课题体育大课间活动以及校本课程8类一百多个游戏进行教学实验研究。2002年2月经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申报,被批准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本课题实验研究历时三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教研室、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的体育意识、身心发展均取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本文试将本课题研究目标、过程、方法和结果,呈现给学校体育教育界的同行,希望能为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指标(新兴体育活动项目内容的选择) 对新兴体育活动项目内容的选择条件是:新颖性(最近几年国内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传统小学体育教材中没有的);趣味性(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好玩有趣);科学性(有利于儿童成长发育,促进身体健康);普及性(大部分学生通过基本练习都能完成);层次性(活动内容有梯次,有变化,便于各年级在教学中选用);安全性(不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有利于班级授课制下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 通过专家访问、文件检索、问卷调查和学生自发活动的观察等方式,经过收集、整理和重新创编,将独轮车、滑板、溜旱冰、跳跳球、软式网球等8类项目活动内容作为教材内容的实验指标。 2.2. 研究对象

大课间活动计划

大课间活动计划 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为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提倡自制器材和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二、大课间的目的?1、为丰富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激情,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体现文化:我喜欢,我参与,我快乐。通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加与,在快乐中练,在练习中快乐。 2、在体育活动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自身的技术能力,最终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3、使学生感受到大课间锻炼带来的好处,从理论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从而使真、善、美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4、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健全心理,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三、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 大课间活动时间为: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做操(兔子舞)、跑操。 四、组织要求?1、各班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活动场地,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加大体育的宣传力度,张贴、悬挂健身格言,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我运动、我快乐”,举行健康讲座等。 2、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快乐大课间中去,各任课教师与所教班学生一起活动。 3、加强快乐大课间的管理与落实。 (1)、由班主任安排学生负责带队,按学校安排的活动内容进行,保证按要求达到人人有活动,按学校分工的活动场所开展活动;每天值班领导对各班开展的大课间活动进行检查督促,纳入班级量化;每次活动都有老师带领,确保活动安全。?(2)、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活动项目的具体要求。 五、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上下楼梯,教学楼每楼层西边两个班级学生从西楼梯下,东边班级学生由中楼梯下,由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到活动场地集合。活动结束时由老师负责利用学校广播对学生进行温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相对应的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这就是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却每况愈下,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有些体育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恰当、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等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开创新的体育教学局面,成了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次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想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来逐步体育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增长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娱乐活动,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需要而产生的。由于它的趣味性比较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把体育课视为传授有关身体运动的过程,过分强调技术技能的灌输,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因而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从教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质;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高他们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体育老师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以及教学内容,创编丰富多彩的

游戏,并逐步地积累形成了一套由各种类型游戏组成的学校体育游戏。通过这些游戏能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技能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它可以激发人体的智能、体能,间接有效的提高游戏者学习、生活、劳动的技能,它能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它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竞争性、科学性等特点。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 通过对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善传统体育课单调而呆板的体育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陈鹤琴的儿童教育理论 (1)游戏教育理论 “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儿童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因此,“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是发展儿童道德的利器”。 (2)关于“儿童健康”的主张

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 动内容研究开题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研究》 开题报告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项全国性阳光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它既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活泼多样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目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兴趣的作用。然而,在很多学校开展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中,把活动课变成了练习课或者是专业训练课,使得小学生感到单调、枯燥、无趣甚至厌恶。学习兴趣是学生参加活动的内在动力,没有了动力也就没有了主动参与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因此,每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计,都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首要目标。 “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研究”是基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展开研究,确定每日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促使大课间活动向着全面、规范、有序、有效、健康的目标迈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问题 虽然我校按照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但是,受活动场地、活动器材以及活动安全的影响,真正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少,即使有活动也大都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大课间活动成了自习课、长课间, 成了没有组织的"自由活动课",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本课题试图从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展开研究,确定每日大课间活动的基本项目及基本流程,促使大课间活动向着全面、规范、有序、有效、健康的目标迈进。 二、研究假设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大课间体育运动是一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要充分实现其功能,就必须突破“两操”的局限,实施“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要得到深入、广泛和有效地开展,我们就必须更新观念,深入研究,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在组织管理上,既要从学校及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 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又要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使“大课间运动”多样化、艺术化、个性化、季节化、韵律化,从而确保广大师生积

小学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朱志辉 江西省萍乡市麻田中心学校 麻田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六年学制,是江西省摔跤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我校向江西省基地办上报的省级小学体育课题。该课题于2010年12月立项,历经近2年多的研究。两年中,我们以摔跤运动为依据,围绕此课题所蕴涵的主要目标“培养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进行实践研究,已完成各阶段的实践与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背景 1.从新课标理念分析 体育课程标准中阐明,小学体育的课程价值是从四个方面体现: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健康快乐的心智。从身体上与心理上两方面结合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2.从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在传统教材上,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术达标为目的,忽视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忽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学校没有按照国家体艺2+1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充分重视体育给学生成长带来的益处。 3.从研究状况分析 在国内同类课题中,有关体育方面的课题有不少,但是针对单项摔跤运动研究的课题不多。我校《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有关如何在学校开展摔跤运动,发挥摔跤运动育人功能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各地各校都开设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在研究农村小学特色课程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如何将摔跤运动发展成一所学校的特色课程方面还没有发现有系列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校就想在理论和实践中去探索出摔跤课程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在小学体育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打破千人一面的单一局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尽快适应目前课程教材改革的需求。体育老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了解青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重点应了解自己传授的年级,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掌握全体学生的共性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如体型,体重,个性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教学中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而对不良品质及时纠正,使学生的个性不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人不仅要投入较高的体力和技能,而且要求有智力,情感和行为的参与,需要反复持续的努力,向各种困难作斗争,可以培养顽强,果断,坚毅和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个特征都是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 三、研究目的 1、开发、优化“摔跤”课程资源: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开发、改造、优化摔跤

七彩阳光体育大课间课题研究

七彩阳光体育大课间课题研究 【摘要】:大课间活动不属于体育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它是游离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是在教师有选择性地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自主活动,开发大课间活动,研究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有突出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本课题以学生大课间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大课间活动的模式构建并结合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尝试制定出评价标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大课间学生体质促进发展策略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理性透析 1、研究背景 (1)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能状况。现在的学生大都是家里的掌上宝,都由父母宠着,从来没干过体力活或者受苦,家务活也是长辈包干制,导致现在的孩子体能素质整体偏低,周一的升旗仪式出现不少晕倒、呕吐的现象,再者,广州马拉松赛出现了上千例身体不适的情况。到底是跑,还是不跑?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成了学生、家长、校方共同思考的难题。事实上,运动中的长跑项目,不应该是道选择题,而应该是道必选题。简单取消长跑项目,无疑是因噎废食的举动,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作为一个体育项目,长跑比的不仅是体质,更是毅力和恒心。运动的生命力绝不仅仅停留在锻炼身体上,更有益于学生今后的漫漫人生路。所以我校坚决实施大课间长跑项目。 (2)阳光‘2+1’工程文件出台。研究背景和依据我们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情况越来越令人担忧,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连续呈下降趋势,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让家长教师担心,这引起了我们国家足够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文件。 2、研究意义 大课间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课问操活动形式,我校开辟了花样绳操、武术操、芭蕾舞蹈元素的柔韧操、快乐转呼啦圈、

体育课程、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方案

蔡山镇中心小学体育课程、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xx体育运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体育行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健康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原则和目的 各学校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学校体育与艺术等知识元素的整合融通,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三、总体目标 1、在校园中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年级有比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新局面。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2、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生活习惯,提升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研究》 开题报告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项全国性阳光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它既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活泼多样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目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兴趣的作用。然而,在很多学校开展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中,把活动课变成了练习课或者是专业训练课,使得小学生感到单调、枯燥、无趣甚至厌恶。学习兴趣是学生参加活动的内在动力,没有了动力也就没有了主动参与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因此,每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计,都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首要目标。 “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研究”是基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展开研究,确定每日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促使大课间活动向着全面、规范、有序、有效、健康的目标迈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问题 虽然我校按照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但是,受活动场地、活动器材以及活动安全的影响,真正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少,即使有活动也大都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大课间活动成了自习课、长课间, 成了没有组织的"自由活动课",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本课题试图从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展开研究,确定每日大课间活动的基本项目及基本流程,促使大课间活动向着全面、规范、有序、有效、健康的目标迈进。 二、研究假设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大课间体育运动是一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要充分实现其功能,就必须突破“两操”的局限,实施“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要得到深入、广泛和有效地开展,我们就必须更新观念,深入研究,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在组织管理上,既要从学校及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 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 ,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体育行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目标和原则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安全第一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定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在整个活动中,指导老师除教给学生在使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外,必须注重学生的活动安全,特别是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必须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合理使用,杜绝一切哪怕是微小的体育伤害事故。 2、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由小到大科学运动规律安排运动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寓教于乐,寓练于乐。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活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体现学生特长为依据,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特长,通过相应的训练,使爱好成为特长。活动注重学生个体特长的形成,又要注重班级特色、年级特色的形成。 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各班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 三、实施措施 (一)时间安排 10:25—11:00,任何老师不得挤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 (二)活动保障 1、机构设置 ①领导小组: 组长:吴传修 副组长:杨丽霞杨俊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奉行“一起运动、一起快乐、一同健康”的宗旨,认真贯彻落 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精神,增强学校体育工作,提 升我校师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决定每天早上第一 节下课到第二节上课课间为大课间体育活动,以便丰富师生的课余时间,使学校课间体育活动有序、健康地展开,养成坚持每天一小时参 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的: (一)为培养学生的运动乐趣与促动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指导课间活动,能安全地在操场和水泥场地上实行体育活动,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然、纯真的天性,营造快乐、充满朝气的 校园氛围。 三、活动对象: 全体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 以“一起跳绳、一块游戏、一样阳光”为活动宗旨实行选择性安排,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一)广播操:初升的太阳(周一另加举行升旗仪式) (二)跳绳:1.单、双人跳绳比比谁跳的多2.跳长绳 (三)踢毽子:1.看谁踢得多2.花样踢毽子 (四)推手游戏.

1.马步对站,掌互粘,发劲互推,看谁脚步先动。 2.比比谁力气大,弓步、独立步、虛步均可互推,。 3.走廊不宜做大动作推档。 (五)跳橡皮筋游戏 一条弹性橡皮筋连成一条橡皮筋,能够多种玩法。 (1)爬过(2)躺过(3)跳过 (4)跨过(5)勾过(规则多样,自由变化)。 (六)猜拳游戏:猜拳的各种玩法,从简单的剪刀、石頭、布或 男生女生配或点手指。拉筋或俯地挺身、青蛙跳也可玩得不亦乐乎。 (七)篮球:高年级学生可运球两步半上篮、原定跳投、接球上 篮等玩法。 (八)乒乓球:男女生分场地以比分或争王点兵点将等方xx流打。 四、活动时间及方式: 每天早上第一节下课课间为大课间活动时间,活动时间25分钟。 先统一实行全校广播操,之后具体活动项目(以上活动项目)可由每 班班主任根据班级自身情况确定活动项目,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 自备活动器材,必要时能够由学校提供器材,个别班级难执行的活动 项目由校体育组统筹安排。 五、活动场地: 操场、教学楼前空的水泥场地(由班主任选择确定适合活动的场地,各班相互协调,场地不宜运动的应即刻制止)。 六、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