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安塞腰鼓》导学案(学用)

17.《安塞腰鼓》导学案(学用)

《安塞腰鼓》导学案

班级姓名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学习时要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品味文章语言的音乐美、画面美和力量美,掌握排比、反复修辞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知识链接】

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课前预习案】

一、收集介绍安塞腰鼓的有关资料。

【课内探究案】

一、欣赏有关介绍《安塞腰鼓》的影视资料。(教师准备)

二、感情朗读、体悟情感。

1、欣赏《安塞腰鼓》的激情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注: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重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品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可小声跟读。

2、自由朗读,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

四部朗读法

①、大,大而不喊。②、慢,慢而有情。③、快,快而不乱。④、稳,稳而有度。

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

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

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

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

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

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3、小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可以小组展示,可以个人展示,看谁读得感情充沛,气壮山河。

三、品读赏析,学习句式。

1、知内容

请学生分组品读,根据文中描述用“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2、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

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

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3、内容赏析

布置分组朗读,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4、品味语言

①、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次。请用“我喜欢

一句,因为。”的句式进行评点。

②、学生间互相交流。

③、教师作适当的归纳。

四、深入理解,互动释疑。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五、欣赏歌曲《黄土高坡》,结束全文。

六、迁移延伸。

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l00字左右。

学(教)后记:

【课外阅读案】

阅读欣赏:

生命和力量的礼赞

——品味《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的散文名篇,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这一曲腰鼓擂出了黄土高原人生命中潜在的能量的萌动与爆发,是一曲生命和力量的礼赞。

“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背景:一片“朴实”的高粱地,“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百来个“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的腰鼓。时间和空间在这里似乎停止了脚步,生命和力量在这里似乎没有留下印痕。然而腰鼓紧贴在“茂腾腾”的后生身体一侧,这后生们年轻的血管里流淌着的不仅仅是殷红的鲜血,还流淌着活力和激情。他们正在“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的高原上积聚着力量,等待着生命与力量勃发的那一刻。他们的身后是汹涌的黄河,他们的脚下是厚实的黄土,他们的躯体“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他们定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黄土高原。听,“那一声渺远的鸡啼”正预示着黄土人新生活的来临。

这雄浑大气的意境恰好地表现了文章的意蕴: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文中的“安塞腰鼓”是人类生命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生命化作“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定会打破人们身上的层层坚硬外壳,让生命宣泄于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因此《安塞腰鼓》不仅仅是对黄土高原的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表现为对

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安塞腰鼓》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最完美的统一。其意蕴显示了雄浑刚健、野性大气之美,其形式则展现了阳刚火烈、酣畅淋漓之美。大量的短句和排比句的运用,形成了铿锵的节奏之美。短句避免了拖沓累赘、沉闷疲软,几字一顿,频频出击,使行文节奏相当紧凑,欲止不能;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语句汪洋恣肆,表现出安塞腰鼓”刚健雄浑的场面和撼人心灵的力量。这铿锵的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反复的运用,使这篇散文具有了诗一般的咏唱之美。如“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出现一次,都有新感觉、新内涵、新情景,层层递进,情感步步升华。它为全文确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同时更加强了散文的回环美和节奏美。

以静写动,动静结合,使文章形成了和谐之美。开头是静静的高梁地,“呆呆的”腰鼓,“神情沉稳而安静”的人;结尾静成了“另一个星球”,那“一声渺远的鸡啼”更反衬出这里的寂静。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匠心安排,使得主体部分因首尾的安静显得更加壮阔、豪放、火烈,更加惊心动魄,让人读来意味无穷。

《安塞腰鼓》是“为情而造本”的标本,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的刘成章,以其对安塞腰鼓的倾心爱恋和对高原生命的深刻认识,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发现并挖掘出高原人的元气和神魂。《安塞腰鼓》不愧是一曲黄土高原人精、气、神的颂歌,不愧是一曲黄土高原沉实、厚重的生命和力量的礼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