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详细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详细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详细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详细教案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 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 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矿物、岩石标本 (二)学生准备: 瓷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 、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子图片 和相关的录像带。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及岩石中的矿物进 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 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 的物质循环。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 (6-8 人一组) ,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第二模块 按照正常的座位就座。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板书〗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板书)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 〖师生互动〗 师:在初三的化学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 (化学元素) 师:我们的地壳也不例外,它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共有 90 多种。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矿物。 (一)矿物(板书) 师:我们通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已经知道,同种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我们称其为什么? 生: (单质)
导入本章 内容
师: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什么? 导入陆地 生: (化合物) 。地球上的矿物中也有元素的两种结合情况,即单质和化合物。这说明 环 境 与 地 了无论是什么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 壳 师:玻璃和盐的化学成分分别是什么? 生: (玻璃由二氧化硅,盐由钠和氯组成) 师:不同的化学成份形成了不同的矿物,相同的化学成份能否形成不同的矿物? 生: (石墨和金刚石同是“C”-碳,形成了不同的矿物) 师: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矿物标本,思考:你通过什么方法区别这些矿物?请各组 派代表阐述本组的看法。 生: (形态、光泽、硬度、密度等) 师: (总结学生回答)我们区别矿物主要从结晶形状(如块状、六棱柱、片状等) 、透 明度、颜色、光泽(金属、玻璃、油脂等) 、密度、态度和条痕等进行。请同学们对矿物 标本进行识别后,每组完成下表中任选三种矿物的属性: (解释各种物理属性的特点) 〖学生活动〗 (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教师注意随时帮助学生,要求学生分工协作) 矿物名称 石英 长石 云母 方解石 石膏 〖师生互动〗 师: (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 ,上面我们区别矿物的各种指标,都 是根据矿物的什么属性进行的――物理的?化学的? 生: (物理)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矿物的情况,请同学们将其归纳其概念。 生:矿物是具有确定的化学成份、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 存在的基本单元。 师:目前地球上确认的天然矿物已经超过了 3000 多种,是不是每种矿物都能开采利
2
形态
透明度
颜色
光泽
密度
硬度
条痕
使学生从 关键词上 理解和掌 握矿物的 概念

用呢?同学们看看桌面上的岩石标本中都含有矿物,它们是不是都具有开采价值? 生: (有的具备、有的不具备) 。 培养学生 师:矿物在自然界中富集起来,具有开采价值的我们称其为矿产(板书) 。 [注意“产” 热 爱 科 学 指的是生产,也就是矿物富集达到生产的最低要求] 。往往用品位表示矿产的富集程度。 的 情 感 和 不同的矿产品位要求的是不同的,如铁矿在 30%以下一般不开采,而铜矿在 15%以上就相 实 践 操 作 当好了。 师:自然界的物质一般都具有气、液和固态,矿物也不例外。象煤、铁、铜、铝等属 于固态,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矿物属于固态,其中数量大、分布广的是石英。请举出属于液 态和气态的矿物。 生: (石油、水银――液态,天然气――气态) 。 师: 这是从物态上进行划分的, 但通常我们用的是另外的分类方法。 请同学们阅读 P30 页“阅读” ,回答下列矿物属于什么类型:赤铁矿、方铅矿、石英、长石。 生: (金属矿、非金属矿) 师:金属矿中又可分为哪些类型?非金属矿中,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生: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等。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类矿物。 师:地球上的矿物有些是单独存在的,但大部分都是有几种矿物集合在一起,这种集 合体我们称其为什么呢? 生:岩石。 (二)岩石(板书)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岩石,并说明在石材店里的名称,你的家里是否有岩石,它 主要用在什么方面?你了解的岩石有哪些用途?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已经感觉到了岩石的多种用途,但并不是所有的岩石都具备这些功能,这 与岩石的属性有关, 而岩石的属性与其成因又是密切相关的。 根据成因, 岩石分为岩浆岩、 简 单 介 绍 沉积岩和变质岩(板书) 。它们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大家仔细观看视频《岩石的成因》 矿 物 的 分 看完后每小组完成下面的表格。 〖播放录相带〗 (在播放视频时,教师给每小组发一张问题表)
和分工协 作能力
培养学生 归纳问题 的能力
明确矿产 概念

名称 成因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特征 代表性岩石 及用途
----
----
导入岩石 内容
〖课后小结〗 (略) 1.请同学们将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地壳之间的关系填在下面的关联图中
集合体 结合 矿物富集
将学习的 知识与学 生的生活 相关联
组成
3

2.将下列矿物与岩石的对应关系与直线连接起来 石 英 长 石 云 母 花岗岩 方解石
石灰岩
3.将下面的岩石与变质后形成的变质岩用直线连接起来 石灰岩 〖布置活动〗 家庭装修选择岩石的技巧或如何区别各种石材? 参考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278459510.html,/(中国石材网) 页岩
岩石成因 的内容比 较抽象,用 直观的方 法演示,也 可做成动 画课件演 示。另是让 学生学会 收集和分 析归纳地 理信息。 按组发放 表是希望 学生在讨 论中完成。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 请学生讲述家庭装修时如何选择石材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板书) 〖点击课件〗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 (设计思路: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地理事物的发展观念:三类岩石间相互转化) 教师讲述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其与岩浆的关系,并用图表表示出来(多媒体同步显示) 〖教师〗从前面所学的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难看出,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组成 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 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 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岩浆岩经过变质也可以形成变质岩, 变质岩随地壳的隆起,突出地表,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 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岩浆岩 上 升 冷 凝 变 熔 融 熔融 岩浆 质 作 用 沉积岩 变 质 作 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变质岩
熔融作用 〖教师〗同学们阅读这张图,我们会发现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 一运动变化过程就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循环下去,这就是常说的地质循环。 〖提问〗同学们阅读课文 33 页的第四段,思考地质循环发生在哪里?其能量是怎样转化 的? 〖学生〗阅读回答 〖教师〗在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地质
4

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 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通过识别和分析,了解了三大类岩石的成 因和特征。同学们要重视岩石的成因、特征。从岩石的成因可以知道,各类岩石并非稳固 不变,而是有着相互的转化。而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这一节 的重点。
我国天然装饰石材的命名方法
我国目前已探明自然界的石材品种有 1000 多种,它们被广泛用于建筑、装饰装修、雕刻、工艺品领 域。其中已成规模的品种有大理石 400 多种,花岗石 200 多种,板石 30 多种。像大理石有红、黑、绿、 黄、白、蓝、紫、杂色、彩色等多种颜色。大理石中的颜色是由于岩石中含有微量金属、非金属的缘故。 如含三氧化二铁的大理石呈红色,含褐铁矿的呈黄色,含锰呈棕色,含铜、铬呈绿色,含碳则呈黑色或 灰色,同时含有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大理石就会呈现五颜六色,含较纯的方解石多就成了雪白色。 花岗石也有色彩斑斓颜色,这和花岗石中含矿物有关,含钾长石呈红色,含斜长石呈白色,含云母多了 呈黑色,含石英多了则呈浅灰色??同样,如果几种矿物混合存在一种矿体,就会出现几种不同颜色的颗 粒均匀混合在一起的色泽,石材的色彩很是好看。 在这绚丽多彩的石材世界里,究竟怎样对它们命名呢?长期以来,我国和世界石材界形成了几种约 定俗成的命名方法。 (1)地名加颜色即石材产地加颜色。如印度红、卡拉拉白(意大利) 、莱阳绿、天山蓝、石棉红。 (2)形象命名 即以石材颜色、花纹的特征比喻出自然界里的实物形象。如金碧辉煌、雪花、碧波、螺丝转、木纹、 浪花、虎皮。 (3)形象加颜色命名 以石材花纹具有的实物形象加上颜色命名,如艾叶青、琥珀红、松香红、黄金玉、绿金玉、玛瑙红。 (4)人名(官职)加颜色命名 以名人或官职加上颜色组成。如关羽红、贵妃红、状元红、将军红、关帝红。 (5)动植物加颜色 以动植物的名字加上该动植物本身颜色来命名。如芝麻白、孔雀绿、菊花红、菊花白。 ?? 当然还有其他约定俗成的命名方法。 另外,为了出口和普查资源的需要,国家还对我国石材进行了统一编号工作,它是对我国天然石材 用科学方法进行的编号,但实际工作中真正使用规范的编号并不多,只是在工程图纸和国际贸易中的一 些文件中使用。
怎样选择大理石
大理石装饰材料有天然大理石和人工大理石两类。 天然大理石质地坚硬、 颜色变化多样、 深浅不一、 有多种光泽,故形成独特的天然美。人造大理石比天然大理石重量轻、强度高、厚度薄、耐腐蚀、抗污 染、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制成弧形、曲面等,施工方便。但在色泽和纹理上不及天然大理石美丽、自然 柔合。为此,在选择大理石装饰材料时,应充分考虑自己装饰的整体效果,如墙面、柱面、地面等不同 部位;以及大理石磨光板有美丽多姿的花纹,如似轻云飞渡的云彩花纹,似天然图画的彩色纹理。大理 石还被广泛地用于高档卫生间、洗手间的洗漱台面和各种家具的台面。在选择大理石装饰料时,还应对
5

大理石的表面是否平整,棱角有无缺陷,有无裂纹、划痕,有无砂眼,色调是否纯正等方面进行筛选。
慧眼巧识花岗石产品质量
饰面石材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上不可替代的、走俏的装饰材料,花岗石石材因其材质坚硬,花色艳丽多 样,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目前石材市场上花岗石石材品种繁多,五颜六色,可谓是令人眼花缭乱。加 上人们对花岗石石材二次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染色、打蜡等借以改善花岗石花色以及提高抛光光泽度的 方法也正在为不少的石材生产商所利用。这些经过二次加工的石材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它们会逐渐褪 色、失去光泽等,达不到人们所追求的装饰效果。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如果不懂得一些花岗石石材质量 评估的方法,难免就会上当受骗。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介绍一些花岗石石材质量评价的简单方法,帮助人们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选购饰面石材时能够分辨真伪优劣。 1.色线、色斑的鉴别 花岗石石材中的色线、色斑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或在后期的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些矿物的局部富集或 被其它矿物所包裹而形成的,在花岗石石材中表现为条带状或结核状,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以及黑云母、 角闪石等暗色矿物;石英在岩石中多形成石英脉,在石材中主要以白色的条带状出现,黑云母、角闪石等暗 色矿物在石材中则由不同的成因而形成条带状或结核状。色线、色斑除在极少的情况下可以构成某些特 殊的图案而被人们所利用外,在石材中因其与石材的花色不同而成为缺陷 ,如果在装饰中使用带色线、色 斑的石材,会严重影响装饰效果,同时由于色线、色斑的矿物组成与石材的主要矿物组成不同,会在色线、 色斑的两侧或周围形成应力集中的区域,石材在这些地方容易产生裂纹或破碎。暗色矿物黑云母所形成的 色线、色斑在石材磨抛加工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片状结构根本无法产生光面而凸凹不平。所以,在石材的 质量评价中色线、色斑是首先需要提出的,而且也是最易根据以上特征鉴别的。 2.花岗石石材的分级 花岗石石材的荒料分别取于岩石岩体的不同位置,在岩体不同位置的岩石由于所经受的各种物质作 用的强弱不同,岩石在成岩后发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以风化作用为例, 在岩体的边缘区域或表面的岩石 所遭受的风化作用最强 ,从而岩石风化现象严重,使结构变得疏松,这样的石材磨抛加工较困难,加工出的 石材颜色不鲜艳,且抗折、抗压强度较低;在岩体内或中心的岩石风化作用较弱,岩石的矿物几乎没有什么 变化,岩石新鲜,结构致密,颜色鲜艳。一般来讲,同一种花岗石石材根据石材荒料的品位可分为若干个等 级,如将军红就根据荒料的来源不同分为 A、B、C 等不同的等级。相同品种的花岗石不同的等级之间石材 的质量和价格相差非常悬殊,所以,石材的分级在石材选购中十分重要。区别不同等级的石材最有效的办 法是比较,单独观察同一等级的石材很难看出其优劣来 ,但是把不同等级的石材放到一起就很容易区分出 孰优孰劣。故当你确定选购某一种花岗石石材后,更多比较几家同种的石材,看看该种石材有没有分级,选 购材质较新鲜、颜色较鲜艳、结构较致密的等级。 3.磨抛质量的评价 饰面石材的光泽度是评价石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光泽度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组成岩石的各种矿 物的折射率的大小,另一方面与石材表面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同一种花岗石石材其矿物组成是一定的, 表面越光滑,凹凸缺陷越少,石材的光泽度就越高。石材表面的微观结构是由磨抛加工的质量决定的。所 以,在选购花岗石石材时,对石材磨抛质量的辨别至关重要。如果不掌握一些技巧,对磨抛质量的辨别是一 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在我们肉眼看来所有的饰面石材的表面都光亮如镜。然而实际经过磨削抛光加工 后的饰面石材表面无论看起来多么光骨 ,经高倍显微镜放大后其表现的微观结构都是粗糙不平的,有时甚 至存在较大的缺陷。 4.石材表面是否打蜡的辨别 在一些小型的石材加工厂 ,他们为了节省成本, 而又要使自己的石材达到高光泽度, 便一方面减少石 材的磨抛加工工序 ,缩短加工时间 ,另一方面在石材抛光加工结束后在石材的表面打上薄薄的一层石蜡, 这样就可以把石材表面的一些凹坑和条痕等覆盖,增加了石材表面的光洁度,从而提高石材的光泽度。然 而这样经过打蜡的石材在使用中很快就会露出加工粗糙的原貌,影响其装饰效果。那么如何辨别这种经过
6

打蜡的花岗石石材呢?可以通过手摸,打过蜡的石材表面有一种油腻感, 另外我们可以点燃一根火柴放在 石材表面烘烤,打蜡的石材表面则会有小滴的石蜡油出现。 4.染色石材的分辨 在饰面石材中,石材的花色是决定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追求好的价格,一些科研单位和石材加 工商几年前就开始研究石材的染色技术 ,目前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经过染色的石材板材 ,而且有的技术 几乎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其中尤以花风石石材品种最多。但是,这种染色的饰面石材大部分是没有经 过耐久性实验的 ,通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 ,千踏万磨 ,或多或少都会褪去一定的颜色, 失去当初的装饰效 果。所以,市场上染色石材还是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分辨这种染色石材的方法主要是仔细观察,由于花岗 石石材多是由几种矿物构成的,矿物与矿物之间往往有明显的缝隙,在这种缝隙中很容易造成颜料的富集, 如果在矿物之间发现了这种富集的颜料 ,那必是染色的石材。观察石材板材的侧面,不管花岗石石材的花 色如何,天然未染色石材的侧面一般为白色,而经过染色的花岗石石材的侧面多呈现所用颜料的颜色。另 外,染色石材的颜色总显得不太自然,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 由于花岗石石材品种繁多,各种石材的岩体成因、矿物组成各不相同 ,很难逐类将花岗石石材都提出 质量评价的标准。然而通过对石材磨抛加工的质量及市场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评价和鉴别的 方法,对于指导人们如何选购花岗石石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辨别饰面石材五招
一观,即肉眼观察石材的表面结构。一般说来,均匀的细料结构石材具有细腻的质感,为石材之佳 品;粗粒及不等粒结构的石材外观效果较差,机械力学性能也不均匀,质量稍差。另外,天然石材中由 于地质作用的影响,常在中间产生一些细微裂隙,石材最易沿这些部位发生破裂,应注意剔除。至于缺 棱少角更是影响美观,选择时尤应注意。 二量,即量石材的尺寸规格,以免影响拼接,或造成拼接后的图案、花纹、线条变形,影响装饰效 果。 三听,即听石材的敲击声音。一般而言,质量好石材敲击声清脆悦耳,若石材内部存在微小裂隙或 因风化导致颗粒间的接触变松,则敲击声粗哑。 四试,即用简单的试验方法来检验石材质量好坏。在石材的背面滴上一小滴墨水,如墨水很快四处 分散浸出,即表示石材内部颗粒较松或存在微小裂隙,石材质量不好;若墨水滴在原处不动,则说明石 材致密质地好。 五刷,最好用涂上有机溶剂(如天那水 )的白色抹布去抹洗石材表面,如果抹布上沾有石材的颜色, 那么石材上的颜色就有可能是人工漂染的。 〖教师〗三大类岩石就构成了地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 条件和物质基础。但是这三类岩石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板书) 〖点击课件〗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 (设计思路: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地理事物的发展观念:三类岩石间相互转化) 教师讲述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其与岩浆的关系,并用图表表示出来(多媒体同步显示) 〖教师〗从前面所学的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难看出,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 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 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 变质岩。而岩浆岩经过变质也可以形成变质岩,变质岩随地壳的隆起,突出地表,在地表外力的风化、 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7

岩浆岩 上 升 冷 凝 变 熔 融 岩浆 熔融作用 质 作 熔融 用
沉积岩 变 质 作 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变质岩
〖教师〗同学们阅读这张图,我们会发现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 程就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循环下去,这就是常说的地质循环。 〖提问〗同学们阅读课文 33 页的第四段,思考地质循环发生在哪里?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阅读回答 〖教师〗在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 机械能。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通过识别和分析,了解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征。同 学们要重视岩石的成因、特征。从岩石的成因可以知道,各类岩石并非稳固不变,而是有着相互的转化。 而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这一节的重点。 板书设计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结合 化学元素 矿物 有用矿物 富集、达到工 农业利用要求 固态矿物 按规律聚集 二、岩石的成因 岩石种类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成因 岩浆上升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分类/特征 侵入岩和喷出岩 层理构造,存在化石 片理构造 常见岩石 花岗岩和玄武岩 砾岩、砂岩、页岩 花岗岩→片麻岩 石灰岩→大理岩 砂岩→石英岩 页岩→板岩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岩浆岩 上 升 冷 凝 岩浆 熔融作用
8
矿产 岩石
存 在 于
变 质 作 熔融 用
沉积岩 变 风化 质 作 用 侵蚀 搬运 沉积 变质岩
熔 融

课堂练习 (设计思路: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三类岩石的转化知识,强化重点、难点) 读下图回答: B
A
D
C
D
B
C
D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2、写出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火成岩 ---化学成分
地壳中所有元素在火成岩中均以发现,但其含量却很不相同。含量最多的是 O、Si、Al 、Fe、Mg、Ca、 Na 、 K 和 Ti 等 , 这 些 元 素 称 为 造 岩 元 素 。 它 们 的 总 和 约 占 火 成 岩 总 重 量 99.25% 。
在火成岩中,这些元素常用氧化物重量百分比表示,在不同的火成岩中它们的含量变化较大。各种 氧化物含量变化范围:SiO2 34-75%,Al2O3 10-20%,Fe2O3 0-5%,MgO 1-25%,CaO 0-15%,Na2O 0-10%, K2O 0-10%。火成岩中除了造岩氧化物外,还有很多微量元素,如 Pb,Zn,W,Mo,Sn,Nb,Ta 等,这些 元素含量虽然很低,但可富集成矿,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岩浆的化学组成对矿物的形成影响很大。不同化学成分的火成岩会有不同的矿物组合。
大理石
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大理岩,又称大理石( marble) 。大理石主要由方解石和
9

白云石组成,有时含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块 状构造。因原岩不同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大理石。如纯钙镁碳酸盐岩变质后可形成方解石大理岩和白云石 大理岩;硅质灰岩变质后可形成石英大理岩、硅灰石大理岩;碳质灰岩变质后可形成石墨大理岩等。还 可根据结构构造、颜色进一步划分为白色大理岩、灰色大理岩、粉红色大理岩、细粒大理岩、粗粒大理 岩、条带状大理岩等。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其中质地均匀、细粒、白色者称汉白玉。一般认为, 大理岩可形成于不同的温压条件下,如透闪石大理岩形成于低中温条件下,透灰石大理岩、镁橄榄石大 理岩则形成于中高温变质条件下。大理岩分布广泛,我国的山东、云南、北京房山等地均产大理岩。 许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在成因上都与大理岩有关。其本身也是优良的建筑 材料和美术工艺品原料。大理岩硬度不大,属于中硬度石材,易于开采加工。板材磨光后呈现出装饰性 图案或色彩纹理,非常美观,可作室内外装饰材料。开采和加工中的废料,可制成工艺品或经轧碎作生 产水磨石、水刷石等的优质集料,少数高度致密均质的可供艺术雕刻和装饰用。由于大理石基本是由纯 的碳酸钙或碳酸镁构成,因而对被酸污染的空气的溶解作用极其敏感,城市大气中通常存在由二氧化碳 分离出来的碳酸以及从烟尘中生成的硫酸,它们不断与大理石接触,使大理石用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管怎样,在建筑装修和雕刻中,大理石仍是较为理想的材料。 资源状况 我国大理石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储量大、品种多,总储量居世界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初步查明国 产大理石有近 400 余个品种,其中花色品种比较名贵的有如下几种。 ● 纯白色的有:北京房山汉白玉;安徽怀宁和贵池白大理石;河北曲阳和涞源白大理石;四川 宝兴蜀白玉;江苏赣榆白大理石;云南大理苍山白大理石;山东平度和掖县雪花白等。 ● 纯黑色的有:广西桂林的桂林黑;湖南邵阳黑大理石;山东苍山墨玉、金星王;河南安阳墨 豫黑等; ● 红色的有:安徽灵壁红皖螺;四川南江的南江红;河北涞水的涞水红和阜平的阜平红;辽宁 铁岭的东北红等; ● 灰色的有:浙江杭州的杭灰;云南大理的云灰等; ● 黄色的有:河南浙川松香黄、松香玉和米黄等。 ● 绿色的有:辽宁丹东的丹东绿;山东莱阳的莱阳绿和栖霞的海浪玉;安徽怀宁的碧波等; ● 彩色的有:云南的春花、秋花、水墨花;浙江衢州的雪夜梅花等。 评价方法 选好等级:根据规格尺寸允许的偏差、平面度和角度允许的公差,以及外观质量、表面光洁度等指 标,大理石板材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大理石板材的定级、鉴别主要是通过仪器、量 具的检测来鉴别的。 检查外观质量:不同等级的大理石板材的外观有所不同。因为大理石是天然形成的,缺陷在所难免。 同时加工设备和量具的优劣也是造成板材缺陷的原因。有的板材的板体不丰满(翘曲或凹陷),板体有缺 陷(裂纹、砂眼、色斑等),板体规格不一(如缺棱角、板体不正)等。按照国家标准,各等级的大理石板材 都允许有一定的缺陷,只不过优等品不那么明显罢了。 挑选花纹色调:大理石板材色彩斑澜,色调多样,花纹无一相同,这正是大理石板材名贵的魅力所 在。色调基本一致、色差较小、花纹美观是优良品种的具体表现,否则会严重影响装饰效果。 检测表面光泽度:大理石板材表面光泽度的高低会极大影响装饰效果。一般来说优质大理石板材的 抛光面应具有镜面一样的光泽,能清晰地映出景物。但不同品质的大理石由于化学成分不同,即使是同 等级的产品,其光泽度的差异也会很大。当然同一材质不同等级之间的板材表面光泽度也会有一定差异。 此外,大理石板材的强度、吸水率也是评价大理石质量的重要指标。
花岗岩
花岗石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二氧化硅含量多在 70%以上。颜色较浅,以灰白、肉红色者常见。
10

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组成。石英含量为 20%-40%,碱性长石约占长石总量的 2/3 以上。碱性长石为各种钾长石和钠长石,斜长石主要为钠更长石或更长石。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含 少量角闪石。具典型的花岗结构或似斑状结构。按所含矿物种类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 角闪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按结构构造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 似斑状花岗岩、晶洞花岗岩等;按所含副矿物可分为含锡石花岗岩、含铌铁花岗岩、含铍花岗岩、锂云 母花岗岩、电气石花岗岩等。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 岩株、岩钟等。在成因方面,有人认为花岗岩是地壳深处的花岗岩浆经冷凝结晶或由玄武岩浆结晶分异 而成。也有人认为是区域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 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 岗岩有关。 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抗压强度根据石材品种和产地不同而异,约为 1000-3000 公斤 /厘米。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 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资源状况 花岗岩岩体在我国约占国土面积的 9%,达 80 多万平方公里,尤其是东南地区,大面积裸露各类花 岗岩体,可见其储量之大。据不完全统计,花岗岩石约有 300 多种。其中花色比较好的列举如下: ● 红系列有:四川的四川红、中国红;广西的岑溪红;山西灵邱的贵妃红、桔红;山东的乳山红、 将军红等。 ● 黑系列有:内蒙古的黑金刚、赤峰黑、鱼鳞黑;山东的济南青等。 ● 绿系列有:山东泰安绿;江西上高的豆绿、浅绿;安徽宿县的青底绿花;河南的浙川绿等。 ● 花系列有:河南偃师的菊花青、雪花青、云里梅;山东海阳的白底黑花等。 评价方法 加工好的成品饰面石材,其质量好坏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鉴别: 一观,即肉眼观察石材的表面结构。一般说来均匀的细料结构的石材具有细腻的质感,为石材之佳 品;粗粒及不等粒结构的石材其外观效果较差,力学性能也不均匀,质量稍差。另外天然石材中由于地 质作用的影响,常在其中产生一些细脉和微裂隙,石材最易沿这些部位发生破裂,应注意剔除。至于缺 棱少角更是影响美观,选择时尤应注意。 二量,即量石材的尺寸规格。以免影响拼接或造成拼接后的图案、花纹、线条变形,影响装饰效果。 三听,即听石材的敲击声音。一般而言质量好的、内部致密均匀且无显微裂隙的石材,其敲击声清 脆悦耳;相反若石材内部存在显微裂隙或细脉,或因风化导致颗粒间接触变松,则敲击声粗哑。 四试,即用简单的试验方法来检验石材质量好坏。通常在石材的背面滴上一小滴墨水,如墨水很快 四处分散浸出,即表示石材内部颗粒较松或存在显微裂隙,石材质量不好;反之则说明石材致密,质地 好。 在成品板材的挑选上,由于石材原料是天然的,不可能质地完全相同,在开采加工中工艺的水平也 有差别。多数石材是有等级之分的。花岗岩石材没有彩色条纹,多数只有彩色斑点,还有的是纯色。其 中矿物颗粒越细越好。
真假宝石的鉴别
宝石主要包括金刚钻、夜明珠、猫眼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等,价值昂贵,人造宝石虽制作 精美,但属假宝石之类。一般来讲,假宝石可分四类,一是塑料、玻璃仿制品;二是用与宝石相似的石 头粘合仿制而成;三是用化学合成物假冒金刚石(如氧化铝);四是将颜料加入透明矿石,冒充宝石。下面 介绍一些识别方法。 一、外观:真宝石有清晰自然的纹路,有云层、有晶体特征;假宝石没有自然纹路,无云层、无晶 体特征。 二、传热性:真宝石受热后传热慢,用手摸试有凉感;假宝石受热后传热快,用手摸有热感。
11

三、用放大镜观察:假宝石表面和内部有弯曲的旋状流纹,有圆形或椭圆形气泡,可见断口铸造痕 迹等,而真宝石无此现象。 四、硬度:钻石硬度为 10 度,红宝石、蓝宝石为 9 度,还有更低硬度的宝石。在不影响外观的部位, 用钻石在宝石上划一下,若可留下划痕为真钻石;也可将宝石在黄玉(硬度 8)上划一下,若留下痕迹为真 宝石。 五、色泽:有红、蓝、绿、橙、紫、黄及多种颜色。如红宝石,以鸽血红最好,天然宝石用放大镜 看,有包裹体和裂纹;而人造宝石特别纯净,无杂质、有气泡,有“做”的痕迹。 六、多色性:真宝石有多色性。如蓝宝石在太阳光下俯视是蓝色,侧看呈蓝绿色;假宝石无此特征。 七、火烤:真宝石在火烤中不会破碎;假宝石一遇火烤,当温度上升到 90 摄氏度时就会破裂,则可 能为假货。
石材颜色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颜色的形成。大理石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碳酸盐类,矿物是方解石及白云石,较 为单纯的大理石应为白色或灰白色,但因容易受到其它颜色的混染,从而出现不同的颜色系列,主要有 白色、黑色、红色、绿色、黄色、灰色及其它具有花斑纹路的花色。 花岗岩中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浅色花岗石中矿物成份含有石英,呈现无色或白色;含有钾长 石呈红色或粉红色;含钾钠或钙钠的斜长石呈粉红色;灰白色、灰色、深色花岗岩中草药矿物成份含有 角闪石、辉石呈黑绿色及黑色;含有钙石为暗灰色及灰黑色;含有橄榄石呈黑色及黑绿色;含有蛇纹石 为暗绿色及果绿色。
1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课标分析 本节知识点主要是运用示意图讲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教科书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一内容,重点是岩石圈的三类岩石、三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三类岩石的循环过程。难点是物质的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刚进入的高一对于地球内部结构还不了解所以教学不能用简单的讲授法要结合案例、地理图片甚至动画演示及视频播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理念与思路】 创设问题情境,穿插教师讲解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解释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4.理解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培养的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三大类岩石特点、形成过程,培养的团结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讲授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岩浆岩 【投影】(蕲春四中“校石”与音频《一块石头的自白1》)

文字材料:我叫“小花”,我的故乡在地下很深的地方,那里非常的“热情”,使得我的“亲戚朋友”并不像现在的我那么的坚硬,而是熔融状态。曾经听到过地球表面旅游的前辈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非常期待这样的旅行。直到有一天,地壳的一次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丝缝隙。我的兄弟“小玄”非常幸运一下子就冲到了地表,而我却困在了山体的内部。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在“水兄”、“风兄”的帮助下,我终于拨云见日…… 活动1:阅读教材P78文字部分和图1,并结合《一块石头的自白1》回答问题: (1)请你告诉我“小花”的故乡的名称。 (2)你能在上图中指出“小玄”和未见天日前的“小花”的位置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3)请结合图2和图3谈谈“小玄”与“小花”这对孪生兄弟在相貌上有何不同,并推测其形成原因和用途,最后完成下表。

高中地理_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通过引导学生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并对照图示作相应表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岩石分类及其形成过程及其相互转换关系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能力 本部分内容很难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特别是对三大岩石形成过程的理解,但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高中地理知识繁琐复杂,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课堂教学. 本节讲述的是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教材首先介绍二者的相互关系,即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换一、选择题 1.花岗岩是一种() A、沉积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变质岩 2.下列岩石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有() A、花岗岩 B、页岩 C、板岩 D、大理岩 3、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4、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页岩、石灰岩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5.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板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 6.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B、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沉积岩 C、沉积岩中的岩层和化石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D、岩石是构成地貌,但不是为人类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7.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成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名师经典》一轮复习第讲地壳物质循环

《名师经典》一轮复习第讲地壳物质循环

————————————————————————————————作者:————————————————————————————————日期:

第一部分专题二第5讲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2.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①泥沙沉积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D.④水平挤压 【答案】1.A;2.D。由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断裂错动,并有岩浆活动和沉积现象。图中①山峰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②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岩层断裂形成断层面,④岩石弯曲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3—4题。 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为沉积岩B.C为岩浆 C.D为岩浆岩D.E为变质岩 4.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D.⑥为变质作用

【答案】3.D;4.A。第3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相关性可知,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第4题,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隆起作用;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 5.下图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关联示意图”,下列成语与其外力作用及数码对应正确的是() A.水滴石穿——侵蚀作用——① B.山崩地裂——风化作用——③ C.泥沙俱下——搬运作用——④ D.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⑤ 【答案】A。①②为侵蚀作用及风化作用,③是搬运作用,④是堆积作用,⑤是固结成岩作用。 6.下图为南半球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用,图中矿床所在岩层岩石最有可能是() A.沉积岩B.变质岩 C.喷出型岩浆岩D.侵入型岩浆岩 【答案】B。岩浆岩周围具有高温高压的环境,易形成变质岩,图中花岗岩是岩浆岩。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B.花岗岩 C.玄武岩D.石灰岩 8.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教育实习教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实习生王馨学号108012011070 本校指导教师杨梅,曾红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廖岩松原任课教师廖岩松 2014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本人本次实习第个教案)课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安排:1 课标要求: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于其他元素循环的分析; 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 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温室效应的危害,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和其他动物每天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每天也要饮水,但是为什么氧气和水一直都没有被我们消耗完呢?其实这就牵扯到了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定义 让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中有物质交流,这个物质交流是循环的过程,描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义。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反复循环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谓的生态系统指的是什么?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可以被称作什么? (2)你认为其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还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蛋白质等生物体内特有的化学物质? (3)你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循环? 师生共同总结物质循环的概念,并重点理解其概念的三个要点。 2、碳循环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只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那么,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也是生物圈。他也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比较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 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以无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流动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联系二者是同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1)能量的固定、转移、储存、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3)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正是由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式同时进行的,两者均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着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运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为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是能量以含碳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2017天津卷)读图 3,回答第 3 题。 1.图 3 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考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 【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答案:AD①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A对;②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B错; ③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外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C错;④箭头显示岩浆中 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作用,D对。 3.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3.从温室效应的后果,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并提出一系列的健康生活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节课的一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同学们应该知道,近年来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它严重地威胁着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关于温室效应的后果,同学们听说过哪些呢? 生:略 师:没错。正如同学们所说,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升温,环境恶化,使得南极可爱的帝企鹅为了延续生命,不辞辛苦的进行着大迁徙。而在北极,冰面不断融化,北极熊正在海浪中挨饿挣扎。随着冰川的大量融化,海平面在这19年期间上升了9.15cm使得像图瓦卢这样的岛国面临着被淹没而灭亡的危险。另外,热带风暴等等的极端自然现象更加不可预测,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也在频频的发生。而这样的干旱、温度升高又引起了蝗灾的泛滥。其实温度上升也已经使得原来五彩缤纷的珊瑚正在白化,让众多赖以生存的海洋生物失去了庇护所。 (语气需要缓和) 师:也就是说温室效应的危害就在我们身边,已然成为了全球高度重视的问题。那么温室效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缓解温室效应呢?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找到答案。首先,我们需要想一想,温室效应的形成和什么有关? 生:二氧化碳。 师:对。关于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可能到哪里去了呢? 生:被绿色植物利用。 和水,合成含碳有机物,并释放师:没错。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CO 2 出氧气。这样二氧化碳就消失了,但是C、H、O元素还在含碳有机物中。那么人体又怎么会产生二氧化碳的呢? 生: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和水,这样二氧化碳就师:没错。人通过呼吸作用可以将含碳有机物分解成CO 2 出现了。可见,二氧化碳可能会消失,可能会出现,但是组成它的元素却一直在被循环利用。我们先一起探究一下,C元素的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被循环利用的。也就是所谓的碳循环的过程。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详细教案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 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 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矿物、岩石标本 (二)学生准备: 瓷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 、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子图片 和相关的录像带。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及岩石中的矿物进 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 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 的物质循环。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 (6-8 人一组) ,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第二模块 按照正常的座位就座。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习题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好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 A.岩石 B.矿物 C.矿床 D.矿产 2.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 A.石油 B.天然气 C.汞 D.石英 3.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与被组成关系正确的是( )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矿物---------化学元素---------地壳--------岩石 4. 下列矿物中,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的是( ) A.石英 B.石墨 C.刚玉 D.金刚石 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 A .变质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读下图,完成6~7题。 6.由造岩矿物方解石集合而成的岩石是( ) A.石英岩B.大理岩 C.砾岩D.砂岩 7.图中,地表起伏的直接成因是( ) A.火山活动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D.风力堆积 在家庭装修中,各种大理石(岩)已越来越被广大用户选用,请回答8-9题。8.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 ) A.变质岩B.岩浆岩C.侵入岩D.沉积岩 9.大理石(岩)被广泛使用于家庭装修,主要是由于( )

A.大理石(岩)价格低廉,适合广大的普通居民购买力 B.大理石(岩)较好地调节室内小气候,使室内冬暖夏凉 C.大理石(岩)坚固、美观、耐用 D.大理石(岩)能释放出对人体有用的稀有元素 10.下列物质属于矿物的有( ) A.生铁B.铜丝C.玻璃D.方解石11.花岗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是( ) A.大理石、长石、石英B.长石、石英、云母 C.方解石、石英、云母D.石灰石、长石、石英 12.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 A.大理石、板岩、石灰岩B.石灰岩、砾岩、页岩 C.砂岩、石灰岩、花岗岩D.玄武岩、砾岩、片岩 13.下列非金属矿产中,属于能源类矿的是( ) A.萤石 B.石油 C.石膏 D.磷灰石 14.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物质循环是( ) A.水循环 B.大气循环 C.地质循环 D.生物循环 15.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 A.太阳辐射能 B.地球内部的放射能 C.天体间的潮汐能 D.生物能 16.地质循环发生的范围是( ) A.岩石圈和它以下的软流层之间 B.水圈和地幔之间 C.地壳和地核之间D岩石圈内部 17、关于沉积岩不同种类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细粒黏土固结而成的是页岩 B.由沙砾组成的是砾岩 C.由化学沉积而成的是砂岩 D.砂岩主要是由生物沉积而成 18、岩浆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必须经过( ) A.搬运作用 B.变质作用 C.喷出作用 D.熔化作用 19、读右图,判断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甲处为喷出岩,含有化石 ②乙处为侵入岩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知识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 (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与矿产的关系 (3) (4)分类:金属矿、非金属矿。 (5)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石英。 岩石 (1)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按成因分类 ①岩浆岩

③变质岩 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成,举例: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 【思考】 1.矿物、矿产和岩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称为矿产;矿物聚集成岩石,岩石中存在矿产。 2.为什么只有沉积岩中才可能含有化石? 提示:沉积岩是地表物质沉积、固结形成的,生物遗体、遗迹可能会被沉积物所埋没。岩浆岩是高温的岩浆冷凝形成的,不可能含有化石。变质岩是经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的,化石也不可能存在于此。 [图表导读] 读教材图2-4、2-5、2-6,思考下列问题。 (1)山谷中峭壁上露出的沉积岩表现出的直观特征是什么? 提示:成层分布,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2)花岗岩与片麻岩有何关系? 提示:片麻岩是由花岗岩变质而成的。 (3)花岗岩、片麻岩的质地如何?有何用途? 提示:花岗岩、片麻岩质地紧密、坚硬,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材料下面两图是某校学生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岩石照片。 结合材料探究: (1)组成图中岩石的最基本单元是什么? (2)两图分别属于哪一类岩石?试说出判断的依据。 (3)两图岩石中能找到生物化石的是哪类?为什么? 提示:(1)矿物。

(2)甲图岩石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乙图岩石有气孔,为岩浆岩(喷出岩)。 (3)甲。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个特征,所以甲类岩石可以找到生物化石。 1.矿物与矿产的含义 (1)矿物的含义有三点: ①矿物是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存在的形式,以区别于大气或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 ②矿物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以区别于人工合成的; ③矿物有稳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以区别于杂乱无章的混合物,例如泥沙不是矿物。 (2)矿产是有用矿物的富集,并且富集的程度要达到能够被人类开采利用的要求,否则就不能称为矿产。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矿产利用的范围和深度将不断增加。 [方法技巧]图解法记忆化学元素、矿物、矿产的关系 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案

《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重点难点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经常考查判定岩层新老关系的试题。所以咱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尽管昨天已经讲了,但是有些学生掌握的不好。今天咱们再加强一下。 【探究新课】 一、地壳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右面的模式图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 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 浆

二、地壳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的判读技巧 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 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 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 成的。 三、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 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 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 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

高中地理地壳物质循环

2014高考地理复习疑难问题专项突破:地壳物质循环 疑难点: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和解析。 规律方法: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保存生物化石。三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沉积岩地层:在岩层未倒置之前,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最准确的是根据沉积岩中化石的年代来确定岩层的新老顺序。(2)岩浆岩地层:首先判断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侵入岩末端一般呈尖状,在剖面图上,有岩脉切断岩层,具参差不齐的接触面的特点;喷出岩顶部相对较圆滑,呈堆积状,有火山锥形成的一定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与其他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3)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如果是在海岭附近的喷出岩,则应根据其距海岭的距离来判断。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按此进行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可从以下概念来认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对以上概念需把握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1.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动力; 2.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过程) 3.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成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4.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的反映。(表现形式)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3)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 (4)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于其他元素循环的分析;(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温室效应的危害,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容易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碳循环过程让学生探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形式等内容,并且与能量流动作比较探究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加入了温室效应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以及如何缓解,让学生重视环境保护。 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碳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湘教版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 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 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矿物、岩石标本 瓷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学生准备: 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 、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 子图片和相关的录像带。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 及岩石中的矿物进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 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的物质循环。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6-8 人一组) ,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 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第二模块按照正常的座位就座。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于其他元素循环的分析;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温室效应的危害,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容易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

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碳循环过程让学生探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形式等内容,并且与能量流动作比较探究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加入了温室效应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以及如何缓解,让学生重视环境保护。 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碳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教学活动过程 1.用导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和其他动物每天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每天也要饮水,但是为什么氧气和水一直都没有被我们消耗完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其实这就牵扯到了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描述定义 让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中有物质交流,这个物质交流是循环的过程,描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义。 3.思考与讨论 (1)C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CO2、碳酸盐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专题23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理意义

专题23 地壳物质循环 原图一: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图 【核心知识】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球内部的岩浆(源于地幔的软流层)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b。 (2)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a。 (3)图中向上的箭头表示地壳抬升运动导致岩石出露地表,接受外力的破坏(风化、侵蚀)作用。 (4)被破坏的岩石受外力的搬运作用,在相对低洼地带沉积,形成沉积岩d。 (5)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 (6)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而沉积岩、变质岩需要通过岩浆才能转化为岩浆岩。原图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变式一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岩石 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解析】近年世界各地地震和火山喷发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受到世人强烈关注。该题以发生低强度喷发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南70公里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为背景,以火山喷发的景观图片切入,重点考查的内容却不是地质灾害,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既关注到全球瞩目的地理热点问题,又有对自然地理核心知识考查的独特视角。考查考生从图像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准确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认识具体的地壳岩石圈物质循环和转化的过程,相互转化的关系,转化发生的空间和参与循环的各物质存在的空间。 第1题,该山体为正在喷发的火山,山体的岩石应该是岩浆岩,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明示,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只能由地球内部地壳以下地幔中的岩浆转化而来。【答案】D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第2题,考查内容与第1题有承接关系,必须以判断出该山体岩石主要是岩浆岩为前提,才能顺利解答第2题。岩浆岩的转化方向可以在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形成沉积岩,也可以由地壳的下沉运动而深入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或进一步重融再生,转化为岩浆。而在地球表层这一特定的空间就只能转化为沉积岩。【答案】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作为生物和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是维持一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而能量流动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所以这两部分内容是第八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常见考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已经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动机进一步明确,认知活动的自觉性也明显增强,所以在教学中,重在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引导他们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三、在以上对教材和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我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了解能量流动的定义、过程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了解物质循环的定义,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碳循环的过程,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碳循环的过程,渗透物质运动的观点;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2.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方法:以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探究为主,结合分析、讨论等多种方法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 2.手段:学生实验结果展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能量流动1.复习提问: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回到后教师指出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还有一定的功能。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引出本节的学习课题。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教学,应首先强调说明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样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总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再引导学生分析太阳能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以及能量进入生态系统后的传递、消耗的大致过程怎么样?由此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况,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3.能量流动过程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来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同时还引导学生以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为例来分析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4.能量流动特点的教学,通过观察赛达伯格湖的能量图解来引导学生指出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5.能量金字塔的教学,从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引出。 6.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人类自身服务,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到:通过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的方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本课时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级。 (二)物质循环 1.教师指出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能量必须由无机环境输入,而且在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丢失,那么作为能量载体的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时有何特点呢? 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教学,首先指出概念,强调是哪些物质及是何范围;碳循环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碳循环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然后分析再碳循环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联系与区别的教学,列表比较。 六、板书设计:(略)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地质作用表现: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 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 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构造的类型: (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小结 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是雨水汇集区,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见下图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 (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

最新高中地理: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湘教版必修1)-优质教案

最新高中地理: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湘教版必修1)-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

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矿物、岩石标本瓷板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学生准备: 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子图片和相关的录像带。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及岩石中的矿物进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的物质循环。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6-8人一组),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第二模块按照正常的座位就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 站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我们知道,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46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 〖启发学生思考回答〗(答略) 〖教师〗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那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板书〗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展示课件〗图片:①建筑工人在盖高楼 ②农民在田地里收割水稻 ③杨利伟在太空中遨游 ④劈波斩浪的油轮 〖教师〗上面这些图片所展示的人类活动哪些是在陆地进行的?说明陆地环导入本章内容 导入陆地环境与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