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职业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整合的

理论基础和实践探讨

江苏省镇江市旅游学校黄天成丁亚明

【提要】本文从学生心理和课程性质以及社会需求等角度纵论职业学校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课的跨学科整合的问题。对学科整合的内容、方法以至操作步骤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不同于以往从学科资源的角度所进行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而是从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在体例和对人的知识、思维和情感的分类需求中找准切合点,以期深化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提高授课效率,造就高素质的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

【关键字】职业学校课程整合理论实践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已从量和质的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为职业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设置合理的符合时代需要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课程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成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相对于如火如荼在普通中学进行的课程改革,职教课程整合具有更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也为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其实课程整合的做法早已有之。著名的陶行之即是课程整合的积极实践者。“生活即学校”把社会生活划分为“康健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改造社会”的五方面,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五种教育内容,是大层面的课程整合。陶行知的实践源于1914-1917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美国的杜威学校,从相信儿童的兴趣不是学科定向的,而是跨学科的信念出发,着眼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社会研究为核心整合课程,分科的学科知识由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所关注的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而后来的林肯学校从

实际的生活情景中抽取的一个一个的工作单元(unitofwork)为核心来整合常规的分科课程,每个工作单元的内容既可以横跨所有传统学科,更是最直接的职业教育的整合模式;20世纪60—70年代在英国课程史上影响深远的“跨学科的语言学习(Language across curriculum)”计划则将小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学科。

国外的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有着科学系统理论基础。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师教任何一门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教一门学科就是在教一种整合的认知结构,学科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整合教学。儿童中心主义者比恩认为,课程整合应该完全打破学科的界限。在他看来,分离的学科课程背离了生活本身,并导致坏的学习理论。真正意义上的整合的课程应该是个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以主题呈现的超学科的整体的课程。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整合上的要求主要包括:(1)学科课程目标上三个基本纬度如知识、方法、情感等的整合;(2)综合课程如科学、艺术的设置;(3)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的确立。但素质教育更像是点缀,整合教学难敌单学科的升学教育。职业学校的学习是直接面对社会用工需要的学习。不是单学科考试的升学教育。近年来我们迫切的感受到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远高于对单一成绩的要求。综合素质涉及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甚至情感意志涵养品德。这不是单一的学科甚至也不是所有学科教育所能完成的。因此伴随着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跨学科的整合提到教改前端。但目前大多为信息技术与各单科的整合。作为职业学习基础的语文、数学、外语(要是英语)与专业课的整合虽有设想,但操作层面的成果有限。一方面是职高生三门文化课底子薄,学习方式死板,学习兴趣淡,学习效果较差。甚至有的专业数学的百位数乘除等计算也不能准确进行,语文的读写能力差,英文的读写就更难以企及。更有甚者,由于传统学法挫伤了学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本着单纯的技能培养目标而来,忽视了学历教育的文化课质量,导致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对今后的持续发展不利。另一方面,由于对口单招导致的升学压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多变带来的整合上的困难,职校的课改落后于普通初中,落后于产业需要,也不能满足职校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求知、增能方面的要求。尤为人诟病的是对口单招,无论是方向上还是方式上都背离了职校就业教育的宗旨。尤其是语数外的单招,如语文违背了语文的精神气质,思维和语感的训练变成了几十篇课文知识点的积累,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荡然无存。多变而互通的各种文体也被分解得支离破碎。

从学科性质的研究上看,实际上在单科教学的研究中一些思想深邃的学者已经为这样的整合做了科学的课程分析和理论研究。如韩军等人则从对基础工具课的课程性质上提供了整合的科学依据。以课程性质来看,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尤其是理论课,大多表现为一种程序性知识,以文本和简单计算的方式呈现。而作为工具课人文课的语文(包括外语)和作为现代科学基础的数学则是人的生命活动成果的“浓缩”和“结晶”,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的生活、生产知识。马克思称语言也是人的“感性的自然界”。韩军认为,任何工具、程序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语文形式,因此工具对人的这种规定性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由语文来替代的。随着社会和人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建立,人类的生产生活越来越表现为一种信息性、知识性存在,越来越语文化。也许有一天语文会在更大程度上替代工具本身来完成对人这种创造。同时语文数学是人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都以语文数学为历史的和逻辑的前提,并隐喻和记录在语文数学中。从星象运动的描述到太阳历太阴历的计算,到现代工艺的形成和成本核算,都蕴涵着必不可少的语文和数学知识。而思想品质如严谨、塌实、刻苦等品质则贯穿各门学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预示着语文学科与科技、艺术等学科整合的基础是扎实的。

二、课程整合的目标和要求

整合行为主要是指用语数外的课程知识和能力(读写算)与现行专业科所需知识能力进行合并与训练,研究职高阶段文化课与专业课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想,形成课程整合的思路及内容,即“三课”(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或综合实践课)的开设,“三科”(文科、工科、综合科)的形成,“三员”(学生、教师、家长)的分工,以全面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在职业学校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深处。

应该说这是追赶时代发展和国际潮流的一项改革,并有着前车可鉴。1986年美国教育当局任命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在学生入学时应从严考核文化基础知识,将职业教育体制建立在牢固的文化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核心课程应与职业教学计划相结合,并使之与当代问题相联系。台湾省的学校偏向于主题式的整合,即以一个主题联络不同学科或概念,包括跨学科的主题整合和超学科的主题整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在“课程统整计划”中提出了三种主要的课程整合方式:平行学科设计、多学科设计和跨学科探究设计。很多学校倾向于将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开发校本综合课程。

我国从90年代推行课改也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以现行的教育实践来看,总体上偏向于从学科的角度实施课程的整合。例如,“综合学科”——“社会”和“科学”的开设。北京等地有少数学校在校外研究者的帮助之下尝试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因此根据已有的经验,课程目标确立应突出三个基本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宜在以下六大方面力求突破:

知识-各学科原有的知识要大部分保留并得以扩展。

能力-专业能力和读写算的基础能力不可偏废

素养-由于整合后学生的知识、思维及行为素养要极大提高

方式-探索整合的课堂模式、教材模式、实践模式

教材-平行的教材、互补的教材、综合的教材体系的建立

课型-形成整合课型。教学活动要完成整合的各科教学任务和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不仅要有知识总量的增值,更要形成知识的序列和结构。

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始终清醒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一种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强烈意识和能力。

1) 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现行分学科的学习目标、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调查分析;整合课程资源,由各科教师、课题组相关负责人组成研究工作团队。根据社会岗位对学生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总体要求确定各专业整合课程的学习目标、知识点、能力点;课例的选择与实施。制定课程标准:抓好节点制定期初划的分阶段实施、期末及毕业学年的阶段考核)考试大纲、整合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实验课的基本样式制定定。如语文课的阅读技能对学生学习以介绍、概括某行业知识和操作规程的专业课如原料知识、烹饪制作等的帮助与影响,散文写作与景点导游词的编写的影响。企业运算成本对数学课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函数表达的要求,外语中基本句型和专业英语的变通,即在语数外中强化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在专业课中借鉴文化课的基本功能学习。

2 根据建构主义原理进行整合课程的实施与校本教材的编定,形成整合模式,如故事模式、课程联结模式、整合主题教学模式。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教师论文集,试题等配套成果,课型,有一批实验班级学生的成绩统计及分析。拟采用的方式有

●平行设计,即将两门相关的学科的某些主题安排在同一时间教学,而把建立两门平行学科之间的关联的责任交给学生;

●多学科设计,即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将多个相关学科整合在一个正式的单元或学程里;

●学校本位的设计,即在学科的框架之内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

●现场教学。这是跨学科设计的一种极端形式,以学生所在的学校的环境及日常的生活为内容展开学习。是一种完全的整合设计。

●跨学科设计,即将学校课程中的所有学科有意识地统合在一起而形成常规的大单元或学程;

●统整日设计,即完全从学生生活世界或好奇心出发而开展活动。教师对可能要学习的单元可能毫无准备,但要使活动有效,必须知识广博。

在课程整合中力求与现行课程改革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相互推动。

课程整合的实施时间以两年为宜。因为该工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因此要统筹规划,分化节点,稳步实施。分“三段”进行:

初级阶段课程整合的动员,分科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整合方向的确立,整合行为意识的形成各科教学的点滴渗透,课程整合的班级(宜选择与基础课关系密切的专业如旅游等)的试点

中级阶段各试点专业整合的课程确定与标准制定、课型模式的确立。

高级阶段构建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制、校本教材的编写,整合模式-班级的、专业的、学校的、社会的整合方式和整合内容的形成。

三、课程整合成功的可能性展望。

课程内在结构的需求-科学保障:文化课与专业课相通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人类智慧情感的底蕴等是整合的基础和成功的科学保障。整合后的课型与教材将形成

1+1>2的效果,从而引导老师学生在良性循环中达到课程整合的成功。

学生成才的需要-主体保障:职业学校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各行业都将综合素质列为对员工要求的首要标准。不同于一般高中的升学学科标准。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是不确定的、发展的、多变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与单一学科的课程标准。否则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爆炸已能够将过去高年级学生才能获取的信息成为各年龄段学生触手可及的一般知识。随着社会

进步,学生的知识面远超过父辈,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和获取手段都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为学科整合提供了对象的保障。

教师、学校的需保障-主要保障: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建设正向跨学科的专业办方向发展,为课程整合提供了行政保障。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及提高学校的品味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对教师授课效率的提升也是不言而喻的。现行的教师在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学历)上基本达标,且大多经过了信息技术培训,具备跨学科整合的基本能力,有的本身就是复合型人才(双专科、一凭多证等),为学科整合提供了人员保障。当然,本课题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要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当然,要想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教学活动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不仅要放的开,也要收的拢,不仅要有知识总量的增值,更要形成知识的序列和结构。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始终清醒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一种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强烈意识和能力。

行业和政府的需要-行政保障:现行的课程改革已跨越到政府支持引导的层面。对职教的支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进而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成为各地政府尤其是发达地区政府的目标。近来出台的一系列举措更显示了从中央到地方加快职教发展的超前思维和坚定信念。为培养复合型高端职业人才奠定基础的跨学科整合教学,必将极大的提升人才培养的品质和速度而得到政府大力而持续的支持。

(5795字)

参考文献:

《论人的语文生活》(韩军)

《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徐玉珍)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旅游学校

邮编:212002

联系电话13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