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资料第一讲

1、心理学定义:关于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行为我们做了什么

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梦境思想信念触觉

科学可观察可检验可重复的理论假设

2、心理学起源标志性事件

1879年,威廉·冯特和他的学生们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3、结构主义- 铁钦纳

用内省法 (注意内心)来寻找组成人类心理构造的基本元素

(人是怎样心动的 1+1=2)

4、机能主义(实用主义)威廉·詹姆斯和卡尔金斯

注重于行为的过程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怎样使有机体适应,生存以及发展兴旺(人为什么这样行动 1+1≠2 可能>或< 2 )

5、心理学的麦哲伦:

冯特—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詹姆斯—美国哲学家

巴普洛夫—俄罗斯生理学家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

皮亚杰—瑞士生物学家

21世纪心理学迅猛发展并逐渐全球化

6、心理学最大的争论点:天性与教养

(基因和经验的贡献促成了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发展)

7、当前心理学的观点

神经科学进化论行为遗传学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

认知角度社会文化角度

8、神经科学

身体和大脑如何产生情绪、记忆以及各种感官体验

问题:信息在体内如何传递血液中的化学物质与情绪动机如何相关

愤怒——产生“脸红脖子粗”等生理状态的大脑回路

9、进化论(达尔文)

特质的自然选择如何促使基因永存

问题:进化如何影响行为倾向

愤怒——分析愤怒对生存提供了多大的益处

10、行为遗传学

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差异的影响有多大?

问题:智力/人格/性取向/抑郁等心理特质与基因和环境的关系如何

愤怒——研究遗传和经验对气质的个体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11、心理动力学(弗洛伊德)

行为如何从无意识的驱力和冲突中爆发?

问题:人格特质/人格障碍如何用性驱力/攻击性/潜在创伤加以解释

愤怒——把愤怒的爆发视为无意识敌意的发泄

12、行为主义(华生):

人们如何从观察到的反应中进行学习

问题:人如何学会恐惧某事物/改变行为最有效的方式-戒烟/减肥

愤怒——研究伴随愤怒情绪所出现的表情或身体状态

13、认知角度

人们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存储和检索

问题:如何运用信息来记忆/思考/解决问题

愤怒——研究对周围环境的诠释如何影响愤怒情绪,以及情绪如何影响思维的过程14、社会文化角度

行为和思维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中有何不同?

问题:不同地区的人作为人有何相似处/作为环境产物有何不同处

愤怒——考察哪种情境会产生最强烈的愤怒情绪,不同文化中愤怒的表达差异15、心理学的几个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身的看法

1)从上往下看2)从侧面看3)三维的视角

16、心理学的几个亚领域

1)基础研究

生理心理学研究大脑和心理之间的联系

发展心理学家研究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个体能力的变化

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人们是怎样感知,思考,解决问题的人格心理学家研究我们个人持久的特性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如何看待并影响他人

2 )应用研究

工业\组织心理学家研究人在工作场所的行为并提出建议

临床心理学家研究、评估并治疗心理疾病患者

精神病学治疗法一个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分支

(既使用药物治疗,比如麻醉剂,又使用心理疗法的医生)

注解:1)术语和概念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创伤性应激障碍;刺激泛化

望梅止渴经典条件反射

2)心理学任务: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

描述-简洁解释-合理预测-准确控制-有效

第二讲神经科学与行为

1、生物心理学:心理学的分支,研究生物活动与心理事件之间的关系

生物心理学家——神经学家、神经心理学家、行为遗传学家、生理心理学家或者生物心理学家(基本假设:所有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生理现象)

2、参与心理活动的两个主要的生理系统:

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2)内分泌系统

神经网络:单个神经和神经网络的构造

3、神经的最小单元:神经元(一个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单元)

树突:神经元浓密的扩展分支,接受信息并将冲动引导至细胞体

轴突:神经元延伸的分支纤维,通过它的末梢,信息被传送到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髓鞘:一层脂肪组织,包裹在某些神经元的轴突外,具有绝缘作用

能够极大地提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4、突触:在发送神经元轴突顶端和接受神经元细胞体或末扣之间的联结

在这种联结间有细小的缝隙,被称为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传过突触间隙的化学信使

当发送神经元释放信号时,神经递质穿过突触间隙并依附在接受神经元的受体位置上,从而扩散该神经冲动

6、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它的功能是刺激肌肉收缩

内啡肽:“内源性吗啡” 、天然的鸦片类神经递质、镇痛,引起亢奋

7、神经

a)包含许多轴突的神经“传导束”

b)部分外周神经系统

c)联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肌肉、腺体和感觉器官

8、感觉神经元:接受来自身体组织和感觉器官的信息并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

中间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进行内部联络,介于刺激输入和运动输出之间

运动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输到肌肉和腺体

9、神经系统:迅捷的机体电化学信息系统

由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所有神经元构成

中枢神经系统(CNS) :脑和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PNS) :联接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感觉器官、肌肉和腺体。

10、躯体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中控制骨骼肌肉运动的部分

自主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中控制身体内部器官的腺体和肌肉(如心脏)的部分交感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中负责唤醒机体的部分,调动能量应对紧急状况

副交感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中镇静机体的部分,维持能量的贮存

11、简单反射:对一个刺激先天的简单、自然的反应

神经网络:神经细胞相互联结网络可以通过经验来学习,强化或抑制反馈联接,以此产生一定的结果(计算机仿真神经网络演示了相似的学习过程)

12、损伤:大脑损伤是指因自然或实验原因损伤大脑皮质(菲利亚斯.盖奇的头骨)

13、脑电图(EEG):扫描大脑表面放大脑的电活动波

CT 扫描(X线断层摄影计算机):用计算机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组合连续拍摄身体某个切面的X线照片,以获得一个合成的图像;也称为CA T 扫描

PET 扫描(正电子X线断层摄影机) :通过显示每个脑区域的化学燃料——

葡萄糖的消耗来描述脑的活动

MRI (磁共振成像技术) :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计算机图像的技术,得以辨识不同区域的大脑软组织,使我们窥见大脑的内部结构

14、丘脑:感觉的交换平台网状结构:控制唤醒延髓:控制心跳和呼吸

脑干:大脑最古老最核心区域,从脊髓进入头颅的地方开始并略有隆起

15、小脑:从脑干后部扩展出来的“小脑”协调运动保持平衡

边缘系统:环状,位于脑干的边界和大脑半球交界处

与情绪相关(如恐惧和攻击)与基本驱力相关(饥饿和性等)杏仁核:两个杏仁状的神经核团,是边缘系统中联接情绪的结构

下丘脑:紧位于丘脑下部; 维持机体的几种活动功能(进食,饮水,体温)通过垂体腺,帮助控制激素系统与情绪相关联

16、大脑皮层:由相互联系的神经细胞构成的复杂交错的细胞层,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

是机体的控制终端和信息加工中心

胶质细胞:神经系统的支撑和营养细胞,同时保护神经元

17、额叶:运动、语言、抽象思维顶叶:触觉,体位,听觉

枕叶:视觉颞叶:听觉、嗅觉、视觉

运动皮层:额叶后部——控制运动感觉皮层:顶叶前部——接受触觉

18、失语症:语言损害, 通常是由于损害了左半球的布罗卡区域(说话功能减弱)或威尼克区

域(理解功能减弱)

布罗卡区:左半脑额叶的一个区域,涉及讲话的肌肉运动功能

威尼克区:左半脑颞叶的一个区域,涉及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19、胼胝体:大束的神经纤维、联接大脑两半球、在两个半脑之间传输信息

割裂脑:联接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触突纤维——主要是胼胝体——被切断

内分泌系统:机体较慢的化学通讯系统、血液将腺体分泌的荷尔蒙输送到目标组织20、肾上腺:位于肾脏正上方的一对内分泌腺体

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唤醒机体应对紧急时刻

垂体:由下丘脑控制,垂体调节生长激素并控制其他内分泌腺荷尔蒙的释放

荷尔蒙:由内分泌腺体生成的一种化学递质,它们在一个腺体内分泌出来并影响其他感受器。

第三讲感觉

1、感觉的定义: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特定部位,形成对

外部世界的感受

2、换能:在感觉系统中,将接受到的外部物理(化学)能量转换为大脑可感知的神经能量

两种信息处理模式1)自下而上加工

感觉系统(下)将感觉信息输送到大脑皮层(上)

2)自上而下加工

运用已贮存在的大脑皮层(上)的经验解释来自感觉系统(下)的信息3、绝对阈限: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操作性定义——在多次试验中,有一半的次数能够被准确觉察到,这时的刺激强度就是这种物理刺激的绝对阈限

阈下刺激:人的意识觉察不到的刺激、刺激强度在绝对阈值以下

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可以察觉到的最小刺激变化值

韦伯定律:刺激强度与最小可觉差成正比

(刺激强度大,最小可觉差也大、刺激强度小,最小可觉差也小)

亮度-8% 重量-2% 音调频率-0.3%

4、信号检测理论:对感觉的判断是可变的

取决于刺激的特性、背景噪音和探测器的预期和灵敏度

绝对阈限并不是恒定的

5、感觉适应:对没有变化的刺激的敏感性逐渐降低、任何刺激变化都会唤起注意

6、眼睛的构造:瞳孔:眼睛正中可调整的小孔

虹膜:瞳孔周围的有色肌肉,控制瞳孔的大小

晶状体:瞳孔后面负责聚焦光线的透明组织

调节: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率而成像的过程

7、视神经:把神经信息从视网膜传递到大脑视皮层

中央凹:视网膜中心聚焦点,锥体细胞的聚集地,没有杆体细胞

视网膜:眼球后壁上聚焦成像的多层感光细胞

光能在视网膜上转换成神经信号

8、杆体细胞1.2亿、位于视网膜外围、感觉黑白灰、弱光

锥体细胞700万、位于视网膜,特别集中于中心凹、良好的细节和颜色感受、亮光盲点:视神经离开眼睛的点,由于没有感受器细胞而形成盲点

9、远视:近处物体的反射光线在形成聚焦图像之前就已到达了视网膜

近视:远处物体的反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

三原色理论:杨—赫尔姆霍茨视网膜上有感受三原色的三种锥体细胞

10、拮抗加工理论:自双极细胞以上的视觉系统同时只能处理一对补色中的一种颜色

色觉“开关”:对一种颜色的感觉会抑制对其补色的感觉

色盲:不能辨认不同色彩的视觉缺陷

11频率理论:整个基底膜随着传入的声波振动,并引发与声波同速率的神经冲动到达大脑位置理论:我们之所以听到不同的音调是因为不同的声波会激活耳蜗基底膜不同位置的细胞活动

12、传导性听力丧失:由负责把声波传导到耳蜗的机械性组织出现问题所造成的耳聋

感觉神经性耳聋:耳蜗的毛细胞感受器或者与其相关的神经受损所导致的耳聋

13、闸门控制理论:脊髓内包含了一个神经学上的痛觉闸门,可以阻止或者允许疼痛信号传

递到大脑(慢速神经纤维激活会打开闸门快速神经纤维激活会关闭闸门)镇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激活

14、感觉交互作用:一种感觉可以影响另一种感觉,就像食物的气味影响它的味道

嗅觉与记忆关系密切

15、运动觉:持续追踪身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并反馈相应的感觉、感受器在关节、肌肉和肌

腱内,与大脑顶叶感觉区相连、常在意识之外自动发生

前庭觉(平衡感):身体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位置感觉、感受器是内耳半规管的微毛、障碍会导致极度眩晕和失去方向感

第四讲知觉

1、知觉的定义:对感觉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以理解外部世界的意义

知觉常常不是唯一的,同一来源的感觉常常会形成不同的知觉意义

2、选择性注意:我们知觉到的往往只是全部感觉的一小部分

视觉捕捉:与其他感觉相比,视觉常常占支配地位

形状组织-格式塔理论

3、格式塔—有意义的整体

人的知觉将信息的各个部分组成有意义的整体整体>各部分的总和

4、完形趋向律(知觉的最低原则)

我们会尽可能地知觉最简单的图形我们会有意组合图形,形成完整知觉

5、分组原则:邻近的图形联成一组

图形与背景:从背景中分辨出图形

深度知觉:三维知觉的能力、判断距离

6、双眼线索

视网膜像差:双眼图像的差异,越靠近眼睛,差异就越大

辐合:神经肌肉线索、物体靠近时,双眼向内转的幅度增大

单眼线索

相对大小:较小的图像距离较远

遮挡:较近的物体挡住远距离的物体

相对高度:下方的物体看上去更近,上方的物体看上去更远

线条透视:平行线在远处聚焦于一点

光线与阴影:总是假设光线来自上方

7、知觉恒常性:即使光线和视网膜图像发生变化,我们知觉到的事物仍然不变

大小与距离的关系:缪勒-莱耶尔错觉

线条透视——错觉相同大小的图形,在透视背景下产生远大近小的错觉

8、知觉与教养:在没有横条纹的环境中喂养的小猫很难感知横条纹的栅栏

布莱克莫尔和库1970

知觉适应:对于人为的视觉位移进行调适的能力(棱镜实验)

知觉定势:对事物感知的一种提前心理准备

9、知觉与人工因素工程(人类因素工程心理学家)

探索人与机器如何互相影响探索如何使机器和工作环境适合人类的行为

10、心灵学家:研究超常现象(超感知觉、心灵显像)

超感知觉:有争议的观点—可以脱离感觉的输入而产生知觉(心灵感应、千里眼、先知)

第五讲人的发展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生命周期中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变化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发展阶段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

生理发展30岁前获得30岁后丧失

认知发展儿童期:皮亚杰理论成年期:记忆智力

社会发展依恋道德发展终身发展任务

2、发展阶段:出生前:受孕到出生婴儿期:18个月前

儿童早期:6岁前儿童晚期:13岁前

青春期:20岁前成年早期:30岁前

成年中期:65岁前成年晚期:65岁后

生理发展:人的身体在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下,从受孕、出生到成长、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

3、觅食反射:当触碰婴儿面颊,就会张开嘴四下寻觅乳头

偏好:人类的声音和面孔,像人脸的图形、妈妈的味道和声音

习惯化:对重复刺激反应减弱、对旧的刺激习惯化后,新生儿会偏好一个新的刺激成熟:生理生长过程,使行为有序的发展变化成熟、经验相对不起作用

4、青春期: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从生理成熟到社会独立的过程

第一性征:构成不同性别生殖能力的身体器官、生殖器官、外生殖器

第二性征:非生殖的性特征

女性——乳房和臀部男性——低哑的声音和身体的毛发

5、生理主题——渐渐衰退丧失

绝经(更年期):月经周期的结束、也涉及女性的生理变化经历,如生殖能力的衰退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一种进行的不可逆的大脑疾病

其特征是逐渐恶化的记忆、推理和语言能力,最终丧失所有身体功能

6、认知:与思维、理解、记忆和交流有关的所有心理活动

皮亚杰理论:图式、同化与顺应的交互作用、认知发展四阶段

7、认知发展理论(图式)发育成熟的大脑所构建的概念、指导思维的心理结构、发展的基

本构建单位

同化:运用已有的图式来理解新的信息顺应:重建和修改现有的图式以容纳新的8、出生到2岁左右:感知运动(客体永久性、对陌生人的焦虑)

大约2~6岁:前运算期假装游戏(自我中心、语言发展)

大约7 ~ 11岁:具体运算(守恒、数学转换)

大约12岁~成年期:形式运算(抽象逻辑推理、道德推理的潜力)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全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解释)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 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总体特点:用普通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小结:卡桑廖+程序教学+布鲁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代入法,没有太大错误都选)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教育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述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乳儿0-1岁,婴儿1-3岁,幼儿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14、15-25岁,成年25-65,老年65-死亡。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没有互补性)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发展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成熟(生理) (2)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和人交往中;教育) (4)平衡化:最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自我中心的语言(2-7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叠字)、独白(自言自语)、集体独白(集体自言自语)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小结 1、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此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 2、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 4、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倾向性可划分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描述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清晰地解释发生的事实;客观地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行为的控制。 7、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8、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人文主义心理学。 9、简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名称+人物+观点 第二章小结 1、脑是心里产生的器官,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 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 3、神经元基本结构,由胞体、轴突、树突三部分组成。 4、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5、大脑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言语中枢在左半球。 6、简答:心理、行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答:客观环境是心理与行为的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可以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还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去改造环境,指导实践活动。 第三章小结 一、名词解释:A、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B、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填空 1、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根据知觉的对象是否属于人,可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社会知觉。 3、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属于感觉适应;月明星稀属于感觉的对比;看到红色、黄色容易产生温暖的感觉,这属于联觉;以鼻代目,以目代耳属于感觉的补偿。 5、海军衣服天蓝色、陆军衣服草绿色利用知觉的知觉的整体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属于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物体的角度改变,但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标准的物体,属于知觉的整体性。 三、简答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作为两种不同层次的心理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的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2)感觉是个体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 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 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 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 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 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 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 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

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 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 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 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 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 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 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 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 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实践意义: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地影响。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②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基础心理学》(专升本参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标志就是德国得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我国学者多认为人得最基本得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学就是研究人得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得科学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人得人得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得科学。 4、人格主要体现在心理动力与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5、心理学得主要目标就是对人得行为与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与调节与控制心理现象。 6、人脑就是心理活动得主要物质基础。 7、分化抑制使有机体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细分析,并做出准确反应。 8自我意识就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得觉察与认识。 9知觉得基本特征(或者说规律)主要有知觉得选择性,知觉得理解性,知觉得整体性与知觉得恒常性等。 10意志行动得心理过程可分为采取阶段与决定阶段两个阶段。 1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能接收、加工或到体内其她细胞。12.神经系统得基本单位就是神经元。 13.神经元具有兴奋与传导这两个最主要得特性。

14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指在一定得刺激情境中,个体得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条件反射,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15.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就是一种对刺激得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16人得心理现象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得心理过程与心理个性两个部分。 17、神经元就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 18巴甫洛夫把有机体得反射区分为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得无条件反射与个体生活成长过程中所习得得条件反射两种。 19、概念就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得一种思维形式,就是思维得最基本得单位。 20 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得心理特征。 21、奥尔波特(G、 W、 Allport)认为人有两种特质:共同特质与个别特质。 22 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就是指有预定目得、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 2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新学习得知识与技能要进行及时复习。 24、根据注意时有无目得性与意志努力得程度,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25、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与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 26、按照能力得功能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三种。 27、情绪就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就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得态度体验。 28、长时记忆中得信息编码方式就是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表象编码与

研究两性心理学的书籍

研究两性心理学的书籍 关于两性的心理学书籍有哪些?各位,看看下面小编推荐的相关书籍吧! 《怪诞心理学》 这一类的书都挺有趣,讲一些日常不注意的现象背后是什么原理。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对集体行为及社会心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心理学与生活》 杂糅了很多门心理学分支在一起,所以每一门都没办法写得很深。不过作为一本入门的教材了解心理学的概况已经很不错了。 《社会心理学》 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引爆点》 营销心理学,创业的人也可以看看,产品是如何一夜之间爆发的。什么是时尚,也在里边阐述了。 《进化心理学》 相亲前必读。

《说谎》 don't lie to me.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本书和《心理学的40项研究》是心理学书籍里的两个极端。前者只讲HOW,心理学研究是如何做的,所有的研究成果不过是用于讲解方法时所举的例证;后者只讲WHAT,心理学研究有哪些牛掰的成果,所有关于方法和过程的描述不过是用来支持成果的合理性。虽然大相径庭,两本书却同样精彩,都给人以深刻的教益。 《睡眠与做梦》 对梦境好奇的可以看看。 《3分钟爱上心理学》 读了那么多心理学的书,终于读到了一本集大成的书。我是一边读《心理学的故事》,一边读的《心理学导论》,感觉启发很大。强力推荐大家去读一下这本书! 《社会性动物》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杰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评价)。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 《怪诞行为学》 又一本有趣的经济行为学。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心理学知识点重点复习

心理学知识点重点复习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基本术语 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以下回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心理学曾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心理学也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 门学科。)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派别,反对研究意识,代表人物是美国的B. Watson。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方法学上强调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注重实验研究。 认为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学习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 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本能:本能指个体不用学习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倾向。Freud认为性驱力是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范式:是科学界用来使局部经验有意义的一种广泛的理论假设系统,它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 复习题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科学心理学同民俗心理学有什么根本区别? 民俗心理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与心理活动或自然现象有关的一些比较神秘的现象进行的猜测性的解释,带有很强烈神秘主义的色彩,比如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等等。其中有一些合理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用假想来解释现实,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科学心理学是基于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适当阐述近代哲学和生理学的发展进步)。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有自己的理论主张(研究对象的模型或抽象图象)并且能把抽象的心理现象作出公认的比喻(将研究客体比作已知的客体)具有公认的方法。注重科学实验和实验数据 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这几个方面请同学们具体举例加以说明)。 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得益于哪些学科的影响?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间虽然时间不长,可是根源悠长。 首先是哲学的影响,从中国古代哲学和古希腊哲学都能发现关于心灵和肉体关心的讨论,如中国古代的关于人性善恶的探讨,古希腊Aristotles, Plato 都探讨了身心关系。一直到近代英国的洛克提出了人的学习和教育的关系的“白板说”。其次是生物学根源,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的《物种起源》(1859)提出进化论(evolutionism),“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再次是德国生理学研究。最后是医学研究的影响,关于大脑受到损伤后的心理活动变化的研究也影响到心理学的诞生,P. Broca(1824-1880)发现语言运动区(受损后能理解但不能流利地说)。C. Werniche (1848-1904)发现语言感觉区(受损后既不能清楚表达,又 不会听)。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试: 指导实验操作的人,他可能参与实验设计也可能不参 与。 被试:参与实验操作的人,一般是招募而来并经过遴选。信度:表征测量能否产生一致结果的客观测量指标,它包括三方面—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类似问题答复一致性); 评定者之间的信度. 效度:表征测量能否获得想要的结果,包括经验效度和参照 效度。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主试选择和操作的变量。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被试的反应变量。 混淆变量:能够产生效应、并且其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相混 淆的变量. 单盲研究:只有被试对研究的重要方面茫然无知,这一设计 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双盲研究:被试和研究实施者一样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这能避免主观期望或安慰效应。 复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它的优点是因果关系明确,缺点是无法研究复杂现象、外部效度难以确定、只看现象未见本质。描述研究尝试描述业已存在的现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资料第一讲 1、心理学定义:关于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行为我们做了什么 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梦境思想信念触觉 科学可观察可检验可重复的理论假设 2、心理学起源标志性事件 1879年,威廉·冯特和他的学生们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3、结构主义- 铁钦纳 用内省法 (注意内心)来寻找组成人类心理构造的基本元素 (人是怎样心动的 1+1=2) 4、机能主义(实用主义)威廉·詹姆斯和卡尔金斯 注重于行为的过程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怎样使有机体适应,生存以及发展兴旺(人为什么这样行动 1+1≠2 可能>或< 2 ) 5、心理学的麦哲伦: 冯特—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詹姆斯—美国哲学家 巴普洛夫—俄罗斯生理学家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 皮亚杰—瑞士生物学家 21世纪心理学迅猛发展并逐渐全球化 6、心理学最大的争论点:天性与教养 (基因和经验的贡献促成了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发展) 7、当前心理学的观点 神经科学进化论行为遗传学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 认知角度社会文化角度 8、神经科学 身体和大脑如何产生情绪、记忆以及各种感官体验 问题:信息在体内如何传递血液中的化学物质与情绪动机如何相关 愤怒——产生“脸红脖子粗”等生理状态的大脑回路 9、进化论(达尔文) 特质的自然选择如何促使基因永存 问题:进化如何影响行为倾向 愤怒——分析愤怒对生存提供了多大的益处 10、行为遗传学 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差异的影响有多大? 问题:智力/人格/性取向/抑郁等心理特质与基因和环境的关系如何 愤怒——研究遗传和经验对气质的个体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11、心理动力学(弗洛伊德) 行为如何从无意识的驱力和冲突中爆发? 问题:人格特质/人格障碍如何用性驱力/攻击性/潜在创伤加以解释 愤怒——把愤怒的爆发视为无意识敌意的发泄 12、行为主义(华生): 人们如何从观察到的反应中进行学习 问题:人如何学会恐惧某事物/改变行为最有效的方式-戒烟/减肥 愤怒——研究伴随愤怒情绪所出现的表情或身体状态

《性心理学》读后感

《性心理学》读后感 随着时代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密切,的很多,那些禁锢了很久的观念已经慢慢的消逝了,而至其中一个的就是对性观念的和接收,这是一个开化的,是一个进步的表现。在如今,不会谈“性”色变,谈性就被认为是的已去了。 由现代性心理学鼻祖、英国哈夫洛克?霭理士所著,著类、清华百年上的四大的潘光旦的《性心理学》,将性心理学一门的心理学分支展开论述,不仅,还为读者释疑答惑,是一本非常的性心理学著作。本书是是霭理士的集大成,地讲透人类种种性的心理成因,问世百年不断再版,被誉为性心理的至高经典。年,霭理士当选为性的常任理事,与弗洛伊德并称类性心理研究的两大泰斗。,作为一本译作,《性心理学》是潘光旦教授的代表译著,,征引,被誉为中文翻译。 翻开这本著作,读到的不是关于性,也不是,而是怀有的之心。本书里,不仅了性心理学的一般表现,举出了很多实例,还用心理学的一般了一些看起来很的性心理学现象,比如物恋、兽毛皮革恋与恋、窃恋、裸恋、虐恋(施虐恋与受虐恋)等。而后者的这些与性的各种“怪恋”,在今天的、影视中更多的出来,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了,作者在这些奇怪的性心理之外,分析了这些现象的原理,读起来给人以科学的解释,也让读者们消除了因为不了解而感到的和害怕。 书中,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阐释性的生物性,以及的性。逐层,由外而内,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出了全面的。向读者们传达出,性,不仅是一种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之一。对性的,应该是带着理性的来看待。的是,霭理士在书中也不忘一些关于性的逸事和小,了阅读的性。比如,在《求爱的生物学》一章,霭理士提及了以,鸣声,展翅,或大踏步游行等方式来吸引异性,为求爱和交配做好的到第一次欧洲时,荷兰境内的许多英国与荷兰发生恋爱,竟然是因为英国官兵走路的,,因而吸引了一众荷兰,使得她们神魂颠倒。与此同时,霭理士又从这个特例中延伸到了对动物和人类求爱,繁育的影响。生动,详实的研究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而又的。 在我看来,《性心理学》也是一本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性教育。书中的《性的教育》这一中,霭理士强调了性启蒙教育对孩子的,并告诉父母,性知识的,导致孩子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发生歧变。特别是对于现在很多孩子来说,了解一定的性知识,可以地自己,不会受到伤害。,许多被性侵和猥亵的孩子,就是因为对性知识的缺乏,才使得让钻了空子。 书中,霭理士首先给父母的第一个便是,,地跟孩子谈论性,认。同时,借助一些书籍来帮助孩子了解性。虽然霭理士的书籍无法一一对应找到,但是现在我国的很多关于性启蒙的和书籍,都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其次,家庭与对孩子的性教育也起着至关的重要性。从开始,就需,或地为孩子进行一定的性教育,让孩子从中了解自己的身体,等,并让他们知道的来由和形成,生殖器官的功用,对自己的性器官一种,不可狎玩的。最后,霭理士对的身体构造,初期,女子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使读者(特别是父母)更好的了解到许多的知识。 知识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人的生活方式也趋于繁变曲折,在对物恋、虐恋、等问题上,如今人们的态度也更自由开放。一方面,要分清楚社会公共问题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另一方面,就医学和社会层面的干涉而言,要把握好度。霭氏指出干涉的目的为求“平允”二字:“平”对社会而言,是法律的责成,“允”对当事人而言,是同情心的表现。说得真好!(更是译得真好!) 就婚姻和恋爱上有关性的重点内容,霭氏也逐一做了明确的阐述。一夫一妻、生育和不生育、某些性能问题,读者可得到科学的解答。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红字斜体为错,其余为正确) 1、能力按照他的倾向可划分为创造能力和特殊能力 2、外部表象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成,表象自己正在做的各种动作 3、维持并集中注意力唤醒水平的控制等心理技能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和练习的 过程 4、渐进防守训练时从一定的暗示语来集中注意,调节呼吸,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5、心理调节能力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可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 6、运动员的个性影响到其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绩效 7、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就是和心理技能 训练 8、心理技能训练不以运动员某些技能受到损害为代价,而是使运动元终身受益 9、在心理训练时,要对运动员提出一般的基本要求,又要根据每个人时机情况区别对 待 10、注意对运动机能的学习起导向作用,但有些技能的学习可以无意识的获得 11、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或伦理标准是规范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行为,取 得教练员、运动员信任,做好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 12、根据心理活动指向个体注意形式或个体指向方向,可注意划分为外部注意和内 部注意 13、前苏联学者认为智商在140以下,不能参加国际大赛 14、一般而言,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有效,对人的行为更容易产生推动作用 15、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功期望能带来自信心的增强,提高运动水平,两 者呈线型关系 16、心理技能训练时以运动员掌握某种心理技能开始的 17、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注意总是集中于当前正在编码或提取加工过程中的 刺激信息 18、唤醒控制技能和认知干预可以被用来提高运动中成绩和阻止应激反应的发展 19、对一个运动项目而言,不同年龄的运动员所需要的运动心理技能有一定差异 20、特质运动自信是在某一情景中对其具有能力在竞技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 的程度 21、无论是令人高兴的,还是痛苦的刺激,都可能唤醒水平上出现相似的变化 22、高尔夫、射击等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到广阔—外 部注意 23、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脚底唤醒水平下取得好 的运动表现 24、要求陪练队员模拟国外比赛对手的比赛风格和气质表现是模拟训练的一种方 法 25、通常在主要行为表现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加入第二人物,即次任务,用以考 察其主要运动的进步情况 26、学过运动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能在训练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 功 27、就运动学习和训练动机而言,以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的倾向都能促 进运动员努力参与体育活动,并对他们心理和运动活动效果产生同样的影响

常态性心理学纲要

常态性心理学纲要 敬告读者 100第一章性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200第二章性生活和性心理 300第三章性认知 400第四章性人格 500第五章附:非常态性心理 后记 常态性心理学纲要 敬告读者 100第一章性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110第一节性心理学的对象 120第二节性心理学的任务 130第三节性心理学的方法 200第二章性生活与性心理 210第一节人类生活中的性生活 220第二节人类性心理的内容和形式 300第三章性认知 310第一节性感知 320第二节性表象 330第三节性错觉 340第四节性想象 350第五节性思维 360第六节性记忆 400第四章性人格 410第一节性体验 420第二节性意志 430第三节性意识 440第四节性自我意识 450第五节性需要 460第六节性动机 470第七节性兴趣 480第八节性能力 500第五章附:非常态性心理 510第一节性心理障碍 520第二节性功能障碍心理 530第三节性偏离心理 540第四节性病心理 550第五节性犯罪心理 后记

常态性心理学纲要 敬告读者 100 第一章性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 110 第一节性心理学的对象 111 一、动物性心理与人类性心理 112 二、个体性心理与(社会)群体性心理 113 三、性心理与学习心理、娱乐心理 114 四、性心理的内容和性心理的形式 115 五、常态性心理和非常态性心理 120 第二节性心理学的任务 121 一、研究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22 二、普及性心理学的知识 123 三、提高人类性心理健康的水平 124 四、改善人类性生活的质量 130第三节性心理学的方法 131 一、观察法 132 二、实验 133三、问卷法 200 第二章性生活与性心理 210 第一节人生活中的性生活 211 一、人类生活与动物活动 212 二、人类生活三个方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13 三、人类性生活的三个部分 220 第二节人类性心理的内容和形式 221 一、人类性心理的内容 222 二、人类性心理的形式 300 第三章性认知 310 第一节性感知 311 一、性感知界说 312 二、性感知的特点 313 三、性感知在性生活中的功能 314 四、性感知在形成、发展性心理中的作用 320 第二节性表象 321 一、性表象界说 322 二、性表象的特点 323 三、性表象在性生活中的功能 324 四、性表象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好的

) 整理好的(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绪第一章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 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

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1. 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对作用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相互促进的,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是指一个人在生活、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性心理学复习

《性心理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克拉夫特一埃宾第一个使用“性学”这一术语。(×) 德国医学家爱文·布洛赫首次用德文提出“性学”一词,为性研究正式命名,被称为“性学之父”。 克拉夫特·埃宾于1886年出版的《性的精神病理》一书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现代性学奠基之作。 2.在性反应上男女都有不应期。(×) 3.父母对生殖器官与性活动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性心理发展。(√) 4.少年性倾慕导致早恋的性越轨。(×) 5.我国法律对婚前性交及同居不予保护。(√) 6.老年因衰老而丧失性能力。(×) 没有必然联系,除生理外与心理及其它环境因素有关。 7.人类性行为即性交行为。(×) 凡是可以带来性愉悦、获得性快感、引起性高潮、达到性满足的行为都是性行为。现代性学家根据性行为的目的及其所处阶段的不同,将正常性行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边缘性性行为。 (2).过程性性行为。 (3).目的性性行为。 8.被誉为“最文明的英国人”的霭利斯,其一生代表作是《性心理学研究》7大卷。(√)9.女性可拥有多重性高潮能力。(√) 10.儿童性游戏会给儿童带来危险的后果。(×) 儿童性游戏的基本本质是游戏,而不是性。在儿童期间,他们还没有发展成真正的性意识。儿童的性游戏对其本身是没有什么危害的,反而是父母或其他长辈的不恰当反应给孩子的心理产生了长期的危害。 11.性发育是青春期的首要任务。(×) 12.当儿童向成人报告遭遇到性侵害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13.性变态不仅要受到法律制裁同时也需要心理治疗。(√) 14.在所有性崇拜中,最深刻、最使人敬畏的自然属性是生育和生殖能力。(√) 15.在性生理发育上女性阴蒂与男性阴茎同源。(√) 16.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是基于异性恋的假设。(√) 儿童往往追随仿效父母中的异性,以期将来也成为像他/她那样的人,而其中以父亲的作用为突出。男孩通过克服亲母反父(恋母情结),女孩通过克服亲父反母(恋父情结)而度过人格成长的危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