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6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

新中国6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

新中国6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已执政65年。执政65年来,中国共产党确

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完整格局,书写了

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这6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和人类历史上,都有显著的地位。

探索就是探究、摸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必定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没讲过,列宁、斯大林虽然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但列宁探索的“新经济政策”经验在时间上很短暂,斯大林的探索被固化为“苏联模式”。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课题,没有既定答案,更无前例可循。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之时,基础薄弱世所罕见。建国之初的中国,犹如“一张白纸”,一穷二白,满目苍夷,百废待兴。产业基础薄弱。1950年,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发展基础薄弱。1950年,人均GDP只有35美元。文化基础薄弱。教育落后,社会文化落后,国民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低,大多数人是文盲。社会基础薄弱。建国前,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社会管理很大程度上延续着封建半封建社会的管理体制。农村实行封建保甲制度,城市管理混乱,没有规范的社区管理制度。各种宗教、帮派、社团、门道、地下组织众多,封建把头、封建势力把持城乡基层社会。在如此薄弱落后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建设,必定充满荆棘和艰辛。

65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可分为两个一脉相承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至1978年,即建国后的前2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奠基期,奠定了国家建设的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和经验基础。首先,这个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各项基本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当代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都是对第一个时期形成的各项基本制度的完善、创新和发展。其次,这个时期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一时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截至1979年,已经形成40多个工业门类,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再次,前29年的探索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走自己的路,不照搬苏联模式。“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些探索基本上失败了,但客观上为以后搞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教训。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将“左”的错误推向极端,就不可能有此后迅速理性地推动改革开放。第二个时期,从1978年至今,即改革开放36年。这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阶段,中华民族找到并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979-1981年,是历史转折时期,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的拨乱反正。从1982年到党的十六大召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召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形成制度、道路、理论“三足鼎立”格局,逐步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即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是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各项改革向深水区、纵深带推进。

中国共产党65年艰辛探索的最根本成果,就是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和伟大复兴明确了目标、确立了路径、规划了步骤、找

到了动力。

首先,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目标,是党的几代领导人不断探索的结晶。毛泽东在建国前就提出要把中国建设

成为工业化国家。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到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

科技、国防“四个现代化”的目标。邓小平在坚持“四个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客观

分析了当时的实际国情,制定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提出到2050年基本实

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对“三步走”战略及其目标的深化、充实和完善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即在建党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一百年的时候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中国梦”。中国梦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

的历史时期引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旗帜。

其次,确立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

党几代领导人带领广大人民艰苦奋斗而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

的第一代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源头,明确了中国社会进步与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在革命年代,中国以什么样的方式走上社会主义,有几种不同的主张。“左”的观点认为

中国革命应该一步到位,毕其功于一役,直接搞社会主义。“立三路线”就主张效仿苏联,搞城市暴动,夺取大中城市,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右的观点认为,中国应进行两次革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搞资本主义,补资本主义一课,待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搞社

会主义。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否定了这两个主张,领导中国人民开辟出了一条

新路,即先搞新民主主义,再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建国后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先后主导尝试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方法,都失败了,但为接下来的成功探索提供了教训、积累了经验。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

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果断拨乱反正,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的政治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总体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形成,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

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国共

产党人不断探索、完善,找到并成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两个历

史时期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共同确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第三,勾画了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与步骤。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采取分步推进的战略。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会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主张两步走。从1964年到1980年,实现现代化的第一步,从1981年到2000年,实现现代化的第二步。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从1981年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走完第一步;从1991年到2000年,实现基本小康,走完第二步;2001年到2050年,实现现代化,是第三步。党的十八大把21世纪的前50年又分成两步走,即“两个一百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谋划现代化战略时,始终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设定分步走的阶段性目标与实施步骤。

第四,找到了推进现代化的动力与抓手。靠什么推进现代化?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并回答这个问题。前29年,主要靠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推进事业发展。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以及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强调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和国家事业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二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将改革开放和开展新的伟大斗争结合起来。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将是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新的历史时期的伟大斗争首先是对企图颠覆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国内外反动势力、西方反华势力等敌对势力的斗争;其次是涉及民族问题、暴恐问题、极端宗教问题及各种社会利益群体间的矛盾等各类问题的斗争;第三是党内的斗争,即反腐败、反“四风”、反特权的斗争。这些斗争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展过的斗争相比,更复杂、更多元、更尖锐,也更深刻,正因为如此,开展这些斗争,并取得胜利,必将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与保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