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调整,路径,区域]桂滇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路径分析

[结构调整,路径,区域]桂滇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路径分析

桂滇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路径分析

摘 要:广西、云南、贵州(简称桂滇黔,本文皆使用简称)三省区相毗邻,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板块。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碳排放量的增加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阻力。论文对如何加快实现节能减排的路径与效果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适应于桂滇黔产业调整的减排路径,通过不同减排路径的模拟分析确定了桂滇黔的最优减排方案。要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加大桂滇黔区域协调和省际合作,从发展理念、政策重心和技术选择诸方面形成合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把西南边疆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天堂。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路径分析

一、前言

桂滇黔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决定了它是一个重要的碳库区,又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发展是否合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会产生重要影响。桂滇黔地区多民族汇聚,少数民族的文化造就了区域的发展特色,不仅要保护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并且实现经济发展,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似乎成了二难选择。桂滇黔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水泥产业、光伏产业等能源、资源高消耗和二氧化碳高排放行业的大量需求,带动整个产业发展。2010年以来,桂滇黔区域出现了罕见的旱灾,极端天气的产生不得不对其发展和环境治理进行研究和反思,西部大开发的健康发展,也对强化节能减排的执行力度提出了刚性要求。

二、地域性产业关联与互补

在产业发展关联方面来看,区域内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以特色水果、药材、茶叶等的种植作为第一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第二产业则以有色金属的冶炼,第三产业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共同的发展方式。但是也存在互补优势,在第一产业方面,广西靠近热带地区,热带水果丰富,种类繁多,且是中国的甘蔗种植基地,制糖业基地;云南是以花卉和各种香料植物,以及茶叶为主要的种植对象;而贵州则以烟草、油桐、以及天麻等药材为主;在第二产业方面,广西以汽车产业链和机械产业等重工业为主,而贵州的轻工业以卷烟、饮料、酒、医药和特色食品为主;云南则以第三产业的发展为重点。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对其第三产业的影响较为突出,主要在于民族舞蹈的文化元素、茶文化以及玉石文化,这种文化的影响以及传播对旅游产业也有较大的带动;而广西的第三产业也侧重在于旅游产业,但传播点在于桂林风景、巴马长寿村以及北海的海洋度假为主;贵州则以宜居为重点的休闲避暑胜地,以及

红色旅游宣扬革命精神为旅游特点。

对桂滇黔的区域关联与互补性的比较,对区域发展以及碳减排的区域规划与合作以及资源要素优势发挥与转型升级有切实的研究意义。

三、桂滇黔产业调整通径分析

对桂滇黔的历史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了桂滇黔的发展必须走低碳节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这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下面就使用通径分析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预测性的分析,通过直接通径系数、间接通径系数以及总通径系数来描述一种调整因素对其他因素的作用效果。

1. 通径分析原理

通径系数最早运用于生物学的统计数据分析中,马恒运(1995)将其运用到经济领域,通过相关性分析,对变量之间影响进行分析,将影响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关系,以此确定相互影响路径。

通径分析的基本模型如下:

模型中,rij表示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Piy是直接通径系数,表示Xi对 Y 的直接影响;riy表示 Xi和Y 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通径分析方法与普通的相关分析比较,它增加了多个变量之间的间接影响分析;rijPiy得到的是间接影响关系,认为是Xi 通过Xj对 Y 的间接影响。

考虑到现实中的现象并非是一个因素,或者是几个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能量化,出于这个原因,在模型中加入剩余通径效应系数Pε,对未考虑在内的因素分析。其计算公式为(2)。

如果出现剩余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那么通径分析的结果,并非是最合适的;若剩余通径系数较小,这就说明,通径分析是比较合理的,它充分考虑了变量之间的影响因素。

2. 省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通径分析

(1)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分析

为了验证单位碳产出与三次产业之间具有相关性,首先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示,各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直接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在0.5%以内通过检验。为了得到直接通径系数,建立线性回归得到结果。

线性回归结果拟合度达到0.909,也就是说,三次产业对单位碳产出的贡献率达到90.9%,通径分析的结果是有效的。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分析:

通过考察通径系数的绝对值,可以看出对单位碳产出影响最大的是第一产业值,其次是时间效应,表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政策支持等进步因素也是影响单位碳产出的较为重要因素。第三产业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620与总影响值0.4990相近,说明通过改变第三产业能够对单位碳产出有相当的效果。第一产业的总影响系数为正值,而直接通

径系数为负值,因素影响中间接影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改变第一产业对单位碳产出没有直接效果,反而通过改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及推进技术进步、管理优化、和政策引导等会更加有效果。第二产业的调整间接会导致第三产业和时间效率t的正向发展,这说明调整第二产业的方向是以发展第三产业,推进技术改革为重要导向。 因此,对广西的三次产业调整通径分析得到的最优发展路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政策支持的不断推进,是三次产业调整的最重要基础。维持现有的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将向技术革新、管理升级的发展方向。

(2)贵州的产业调整路径分析

将贵州的各个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结果为0.5%显著,并得对单位碳产出和三次产业以及时间效应之间做线性回归模型。得到通径分析系数如表所示:

由于贵州的拟合度不高,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分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根据通径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贵州的产业最优发展路径为,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通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而逐步调整,但是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以技术、管理为推进方向的发展模式。

(3)云南产业调整路径分析

云南的单位碳产出与三次产业的简单相关系数计算,数据如表所示:

第一产业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2080,而间接影响达到―1.18,导致总的影响系数为负数,间接影响占有主要作用,因而,第一产业的调整对单位碳产出没有较大的作用。

第二产业的直接通径系数与总影响系数相近,间接影响比较小,说明第二产业对单位碳产出的影响是比较真实的,改变第二产业能够对单位碳产出产生比较直接的效果,因而,改变第二产业效率较高。

通过对云南的通径分析可以得出其发展的最优路径是,第一产业维持不变的情况,调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对技术改进、管理升级大力推进。

四、结论

通过通径效应对桂滇黔三省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在桂滇黔区域整体发展呈现重组效应的阶段,将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有了一个明确的放向。通径分析的结果总的认为,桂滇黔三省的发展符合目前国家对区域发展的要求,不仅要使得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又要符合低碳排放的环境背景。技术的创新,管理体系的升华改革,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是桂滇黔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桂滇黔区域的重要发展方式,以本区域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发展服务业、和科学文化产业

等。另一方面,桂滇黔区域仍然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路径分析得到的结果为,桂滇黔三地必须依靠第二产业,但是这种依靠是建立在以发展技术革新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桂滇黔区域的发展方式重心在于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升级,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调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是目前最能有效的发展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