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水木芙蓉员工考试复习资料

填空:

1、茶树鲜叶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和黑茶六大茶类。

2、青茶又称乌龙茶,它分为四大类型:闽白乌龙、闽南乌龙、台湾乌龙、广东乌龙。

3、闽北乌龙“四大名丛”分别为: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4、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5、芙蓉茶庄成立于1994年,旧址在老报社对面,芙蓉茶庄2008年1月1日举办首届茶文化艺术节。

6、冲泡绿茶的投茶方式有三种:上投法、下投法、中投法。

7、泡茶技艺三要素分别是:投茶量、泡茶的时间、水的温度。

8、安吉白茶产于浙江,属绿茶类。

9、冲泡铁观音的水温应有95度以上。

10、狗脑贡是名优绿茶,它产于湖南资兴。

11、普洱茶产于云南,冲泡普洱茶,水温应达到100度。

12、君山银叶产于湖南岳阳,它属于黄茶类。

13、茶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的茶叶是西湖龙井。

14、青山绿水它是苦丁和毛尖杂交培植出来的,它产于贵州。

15、益阳伏砖它属于黑茶类。

16、黄山毛峰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属绿茶,产于安徽黄山。

17、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

18、泡茶时择水很重要,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19、中国的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20、“千两茶”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21. 冲泡名优绿茶时,水温应以80—90度为宜

22.举出三种乌龙茶类蜻蜓头形:黄金桂、铁观音、单从奇种。两种粗条形乌龙茶大红袍、凤凰单丛。

23. 青茶中凤凰水仙是广东乌龙的代表品种。

24. 冲泡花茶时所用的茶具是三才杯,其中的杯盖是天,杯身是天,杯托是地。

25“三龙护鼎”中的“三龙”是指中指食指大拇指。

26.滇红主产于云南省,属于大叶种类型。

27 饮茶四要为茶水火器。

28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29 品茶艺术可概括为五品耳品目品鼻品口品心品。

30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茶艺术语称乌龙入宫。

31紫砂壶造型有几何形自然形筋纹形。

32 全国五大名窑是汝窑钧窑官窑哥窑定窑。

33按茶叶的制作工艺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绿茶属于不发酵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

34竹叶青产于四川峨眉山。

35玫瑰养颜是由玫瑰花玫瑰茄枸杞蜂蜜冲泡而成。

36胖大海罗汉果针对咽喉炎有特殊的疗效。

37绿茶的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干燥。

38祁门红茶以蜜糖香著称于世,其外形色泽有一种特殊的光泽,誉为宝光。

39黑茶经过发酵会生长一些金黄色的点点,这个在学术里称为冠突散囊菌。

40我国目前白茶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

41茶叶可分为两大类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42列举三种湖南省的历史传统名茶君山银针沩山毛尖古丈毛尖。

43茶经一书是陆羽著作。

44蒙顶甘露是产于四川蒙山。

45君山银针是属于黄茶类,目前我们店里有黄茶制作工艺的也有绿茶制作工艺的。

46江头贡茶在2009年,湖南湘茶杯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银奖。

47我国的四大茶叶产区是华南产区西南产区江南产区江北产区。

48最早出现茶叶的地区是西南地区。

49 适合茶叶生长的环境要具备良好的沙质土壤适宜雨量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日照。选择题:

1 乌龙茶冲泡水温应控制在(A )为宜

A100度B90度 C 85度 D 70度

2 绿茶的冲泡方式有(C )种

A一B二C三D四

3 有一嫩三鲜美誉的是(C )。

A西湖龙井B蒙顶甘露C碧螺春D铁观音

4绿茶的品质特点是(D)

A红汤红叶B绿叶镶红边C乌润红艳D清汤绿叶

5 孟臣罐的作用是( C ).

A盛干茶B盛泡茶用水 C 泡茶D烧水

6 龙井中品质最佳的品类是( B )。

A 梅坞龙井B狮峰龙井 C 西湖龙井D没有类别之分

7 君山银针是属于( D )。

A 黑茶B绿茶 C 红茶D黄茶

8 高桥银峰是( C )

A传统名茶 B 恢复历史名茶 C 建国后新创名茶D历史贡茶

9 茶叶中(B )有强化血管促进肠胃消化降低血脂等作用。

A茶多酚 B 生物碱 C 糖类D蛋白质

10 铁观音是属于( C )

A 台湾乌龙

B 广东乌龙C闽南乌龙D闽北乌龙

11太平猴魁是产于( C )

A河南 B 云南 C 安徽D福建

12青花瓷是在( A )上以缀青色的纹饰。

A白瓷 B 青瓷 C 木器 D 金器

13 按干燥方式不同绿茶有( A )

A 晒青烘青炒青

B 炒青闷青烘青

C 蒸青炒青烘青

D 凉青闷青晒青

14 ( B )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 定窑B哥窑C官窑D钧窑

15茶艺的基础是( C ).

A茶文B文艺 C 茶道 D茶俗

16乌龙茶属于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 C )色,汤色呈黄色或琥珀色。

A褐色 B 红褐色C青褐色 D 黄褐色

17红茶类属于全发酵茶,故其茶叶颜色深红,汤色呈(C )

A橙红色B深红色C朱红色D黄色

18 好的黑茶会生长一些有益菌,它是( B )

A 黑色的点B黄色的点C红色的点D白色的点

19目前市面上的铁观音有(D)做法。

A一种B二种C三种D三种以上

20茶叶的鲜度是取决于(B)

A 茶黄素B氨基酸 C 果胶D蛋白质

21益阳特制伏砖所用的原料是(A )

A黑茶 B 红茶C青茶

22冻顶乌龙产于( C )

A广东B福建C台湾D云南

23下列那种茶不是湖南名茶(D )

A狗脑贡 B高桥银峰C君山银针D都匀毛尖

24古丈毛尖是属于(A )绿茶

A炒青 B 烘青C晒青D蒸青

25绿茶以春茶品质最好,因春茶的( A )含量。

A茶多酚低氨基酸高B氨基酸低茶多酚高 C 茶多酚氨基酸低D茶多酚氨基酸高

26、中国的茶道精神为:( A )

A、廉、美、和、敬

B、和、敬、清、寂

C、廉、和、清、寂

D、美、和、清、寂

27、下列哪种茶不属湖南名茶( D )

A、狗脑贡

B、高桥银峰

C、君山银针

D、都匀毛尖

28、下列哪种茶不属我国的十大名茶( C )

A、碧螺春

B、西湖龙井

C、普洱茶

D、祁门红茶

29、《七碗茶歌》的作者是( B )

A、陆羽

B、卢全

C、苏东坡

D、陆游

30、“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 A )

A、台湾

B、日本

C、中国

31、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是( A )

A、绿茶

B、黄茶

C、黑茶

D、乌龙茶

32、普洱茶是黑茶的代表,它产于( A )

A、云南

B、四川

C、山东

D、河南

33、青茶也称乌龙茶,铁观音属于( A )

A、闽南乌龙

B、闽北乌龙

C、台湾乌龙

D、广东乌龙

34、喝酥油茶是( A )的习俗。

A、藏族

B、蒙古

C、苗族

D、回族

35、都匀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它产于( B )

A、安徽

B、贵州

C、福建

D、河南

36、六安瓜片是名优绿茶,属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 A )

A、安徽

B、四川

C、河南

D、贵州

37、竹叶青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它产于( B )

A、安徽

B、四川

C、河南

D、贵州

38、凤凰草枞属乌龙茶类,是全国六大茶类之一,产于( A )

A、广州

B、福建

C、台湾

D、海南

39、霍山黄芽产于安徽霍山县,因采用细嫩芽叶,经焖黄工序制成,所以得名“霍山黄芽”,它属( B )类。

A、绿茶

B、黄茶

C、青茶

D、红茶

40、乌龙茶中发酵最重的是( A )

A、台湾乌龙

B、广东乌龙

C、闽南乌龙

D、闽北乌龙

41、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产于( C )

A、四川

B、贵州

C、河南

D、广州

42、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出自于哪个皇帝( B )

A、康熙

B、乾隆

C、嘉庆

D、咸丰

43、菊花茶中品质最佳的是(A)

A、黄山贡菊

B、浙江杭白菊

C、安徽毫菊

D、滁州滁菊

44、冲泡名优绿茶一般选用(B)

A、紫砂杯

B、玻璃杯

C、盖碗

45、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是(A)。

A、汝窑

B、官窑

C、哥窑

D、钧窑

E、定窑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茶属于不发酵茶(BC)

A、铁观音

B、碧螺春

C、西湖龙井

D、祁门红茶

2、下列哪些茶不属绿茶类(BC)

A、安吉白茶

B、君山银针 C霍山黄芽 D、西湖龙井

3、安徽是我国的主要产茶区,哪些是安徽名茶(ABCD)

A、祁门红茶

B、黄山毛峰

C、六安瓜片

D、霍山黄芽

4、喝咸奶茶是(A)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

A、蒙古族

B、回族

C、苗族

D、藏族

5、喝普洱茶有哪些保健功能(BC)

A、生津止渴

B、降血压血脂

C、减肥

D、治感冒

6、并称为世界三大高商茶的是(ABC)

A、祁门红茶

B、印度大岭红茶

C、伊斯兰卡红茶

D、滇红

7、下列哪些是属于我国十大名茶,产于安徽(ABD)

A、祁门红茶

B、六安瓜片

C、霍山黄芽

D、黄山毛峰

8、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山区,树型可分为(ABC)

A、灌木

B、乔木

C、小乔木

9、白茶是我国特产,主产于福建省,下面哪些是属于白茶(AB)

A、白毫银针

B、白牡丹

C、安吉白茶

D、白茶龙井

10、绿茶茶艺表演时选配哪些音乐比较合适(AB)

A、平湖秋月

B、月儿高

C、梅花三弄

D、高山流水

判断题:

1 冲泡茶时,不管是何种茶水温都要达到100度。( X )

2 红茶属于前发酵茶。(√)

3 广东乌龙有凤凰水仙,大红袍等。( X )

4 毛尖不是绿茶的一种。( X )

5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6 庄晚方先生将中国的茶道精神归纳为" 廉美和敬"(√)

7狗脑贡是湖南的名优茶产于湖南郴州资兴汤市。(√)

8 大红袍是属于红茶类。(X )

9 伏砖是由粗老的黑毛茶制作成的。(√)

10西湖龙井有四绝之称,“形美,香高,色翠,味郁”。(√)

11杀青是绿茶制作的关键工序。(√)

12红茶和黑茶都是全发酵茶。(√)

13青山绿水属于绿茶。(Χ)

14茶树原产中国西南山区,有喜温、喜湿、喜酸、耐阴的特性,宜在年平均气温15度—20度之间的地区栽培。(√)

15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16绿茶是我国产量最高的茶叶,也是出口最多的茶叶。(Χ)

17红茶红叶红汤,所以它采摘的鲜叶也是红色的。(√)

18黑茶是普洱茶。(Χ)

19红茶按制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功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碎茶。(√)

20普洱茶按制作工艺可分为生普和熟普。(√)

21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22茶馆服务员上班时间可以留披肩长发。(X)

连线题:

1连线指出下列茶叶的产地2连线指出下列茶的香气

西湖龙井江苏铁观音松烟香

安化松针浙江祁门红茶甜香

碧螺春河南高级炒青兰花香

铁观音安徽正山小种板栗香

黄山毛峰福建工夫红茶蜜糖香

信阳毛尖湖南

问答题:

1、中国十大名茶的名称及产地是什么?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西湖;碧螺春,产于江苏洞庭山;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六安瓜片,产于安徽;信阳毛尖,产于湖南信阳;都匀毛兴,产于贵州;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

2、冻顶乌龙与人参乌龙的区别在哪里?

冻顶乌龙是原汁原味的乌龙茶。人参乌龙是再加工茶,它经过加工放了甘草和人参粉,所以口感比较甜、凉。

3、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有哪些?

去油脂、醒酒、降血压、血脂。

4、茶艺表演中“三龙护鼎”中的三龙指的是什么?

大姆指、食指、中指。

5、什么是釉上彩?什么是釉下彩?

答:釉上彩是在是施有透明釉的成品上再进行彩绘。釉下彩是在胚胎上绘制好图案再施透明釉

6、写出闽北乌龙四大名丛的名称:

答: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7、写出芙蓉茶庄的消费方式:

答:我们这里是最低消费每个30元一位,然后免5个小时的包厢费,外面的十几种茶点跟水果都是免费赠送的。5个小时后就是收取10元1小时的包厢费。

8、茶叶如何保管?

答:绿茶保管应控制好温度,湿度,光,(宜低温或恒温保管)。茉莉花保管只需防潮,避光,避高温,不需低温保管,(低温保管会降低香气)。乌龙茶,红茶保管时只需要防潮,避光,避高温。黑茶保管时主要做好环境卫生,注意防潮,通风。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 第一部分茶叶的类别 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属于不发酵茶,最好当年新茶,芽茶,明前茶。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包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 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竹叶青、峨眉雪芽、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 功效:消炎去火,排毒养颜,解中暑。 2、红茶类:红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茶叶,后来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红茶制做的基本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兼容性较强,喝红茶暖胃,易冬天喝。 如: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红碎茶等。

工夫红茶: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 3、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公,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经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乌龙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乌龙茶一般分四个产地 闽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观音王、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4、白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等,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酵。如:银针白毫、白牡丹等。 5、黄茶类:属微发酵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在制茶过程上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闷黄。如:君山银会、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6、黑茶类:黑茶属后酵茶。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

(完整word版)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艺,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第一节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页码: 茶艺基本知识 茶艺基本知识 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 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

中国茶文化简述

中国茶文化简述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 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 现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 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 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 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 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 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 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 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 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 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 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 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 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 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 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 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 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 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

有关于茶道的基本知识

有关于茶道的基本知识 天人合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 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 ,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 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道法自然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中国茶道基础知识

中国茶道基础知识 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 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 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 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 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 尚表现。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 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 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 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 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 令人敬佩。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 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 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 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By cy 因为父母的缘故,喝茶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初时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喝水的方式;现在,才终于理解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深入到历史和社会之中,深入到我们的情感和和生活之中。 第一次听说陆羽是在初中的时候,活动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与茶有关的知识,自然也少不了陆羽和他的《茶经》。开始只是出于好奇看了看那篇不长的古文,觉得不过尔尔,好像并没有想想中的那么惊人。平实的语言,简单的介绍,并不像想象中的文采斐然,意味深远。可是,那么一篇小文就这样流传下来,作为对于茶和茶文化的经典阐释。那时,我其实更喜欢裴汶的《茶述》:“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寥寥数语,道出了中国人寄托于茶中的眷恋。人们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多的有着情感上的依恋或者说是文化上的解读。而我曾以为,《茶经》似乎并没有对于文化的解读。 再读《茶经》是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带着老师给的任务出差到安吉,品着当地的白茶,想着西湖的龙井——喝了这么多年的茶,龙井只是品尝过几次,但就那么几次,却是让我一直恋恋不忘的——这次总算是走到了西湖边,总要买点喝喝。可是其实我对于茶叶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如何判断茶叶的优良,实在是处于文盲的状态。在我的意识中,茶叶的品质虽然有高下之别,但是那些天价的茶总有些过分的夸张,不过是商业炒作的结果。无非是树上的一些小叶子,不该贵的那么离谱的。为了不在买茶的过程中受骗,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关于安吉白茶与西湖龙井的相关内容。我翻着一页页的介绍,突然想起茶不仅是我们口中的饮品,也是那些美丽的传说,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纽带,是心情的寄托,也是茶农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它深入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我再次阅读了《茶经》。这一次,多少有些惊叹。学习了四年文化人类学之后,再读从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几乎各个方面介绍了茶的《茶经》,以一种客位的角度来审视与茶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在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茶文化以茶作为符号基础,系统的整合,为人们所共享,代代沿袭。这些,刚好满足了“文化”所有的特征。 选择中国茶文化的课程,一个方面是我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导师的指定。研究区域中茶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作物品种,直接影响着茶农的生活质量。而不同茶叶品种的比较,和与茶叶种植和生产相关的文化特征也是茶叶产地重要的社会文化特质。而这方面的研究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还是空白。带着这样的任

茶艺师基础知识大全

茶艺师基础知识大全 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第一节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XX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XX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

茶艺基本知识1

茶艺基本知识 一、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唐代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以后宋代徽宗赵佶又提出了“清和澹静”。到明代喻政又提出了“淡远清真”。中国茶道传到日本,千利休提出了“和敬清寂”。传到韩国,韩国人提出了“和敬俭真”。传到新加坡,新加坡人提出了“和爱谦静”。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晓芳提出了“廉美和敬”。这些茶道四字令就是茶道、茶艺的核心。虽然都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但它的核心都是道德修养。 二、两个基础 不论是茶道还是茶艺。最根本的两个基础是“茶”和“艺”,故称茶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是茶艺的根本。茶就是科学泡茶,科学饮茶,使人们充分吸收茶叶的营养保健物质达到强身健体。艺就是把泡茶饮茶艺术化、人轻松愉快,达到精神上的养生。 三、三个要求 这是指茶道和茶艺表演的动作必须符合三个要求: 一是动作圆活、连绵、轻盈; 二是动作自然、优美、和谐; 三是动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四种茶具 综合茶道、茶艺的茶道具,不外乎陶、砂、瓷、透(玻璃)四种形态。 1.陶,是指陶器。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具。今天用起来-,古朴典雅,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别有韵味。 2.砂,是指紫砂,有著名的宜兴紫砂。它起源于明,兴盛于清。有形美、神韵,气质高雅形态各异的特点。泡茶不走味,过夜茶不馊。 3.瓷,是指瓷器,有著名的景德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称。它“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 4.透,是指玻璃等透明茶具。她玲珑剔透,泡茶可观赏杯中的茶汤和茶芽,特别是看到茶芽直立、起舞更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五、五种茶艺 纵观我国的茶艺,不外乎五种基本茶艺。 1.红茶茶艺。 2.绿茶茶艺。 3.乌龙茶艺(也叫功夫茶艺)。· 4.花茶茶艺。 5.禅茶茶艺。 其他茶艺都是从这五种基本茶艺中演化出来的。 六、六个条件 无论是茶道还是茶艺表演必须具备六个条件,它们是茶、水、器、人、静、雅。 1.茶,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客人最满意的茶。 2.水,它不一定是名泉水,但一定要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定无异味,无杂质。 3.器,是泡茶的工具,不一定是名壶金杯但一定要适合所表演的茶艺,要以茶定器。 4.人,是茶艺的主体,工农商学兵,三教九流,都能与茶融合,搞茶艺一定要文明,雅静。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水木芙蓉员工考试复习资料 填空: 1、茶树鲜叶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和黑茶六大茶类。 2、青茶又称乌龙茶,它分为四大类型:闽白乌龙、闽南乌龙、台湾乌龙、广东乌龙。 3、闽北乌龙“四大名丛”分别为: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4、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5、芙蓉茶庄成立于1994年,旧址在老报社对面,芙蓉茶庄2008年1月1日举办首届茶文化艺术节。 6、冲泡绿茶的投茶方式有三种:上投法、下投法、中投法。 7、泡茶技艺三要素分别是:投茶量、泡茶的时间、水的温度。 8、安吉白茶产于浙江,属绿茶类。 9、冲泡铁观音的水温应有95度以上。 10、狗脑贡是名优绿茶,它产于湖南资兴。 11、普洱茶产于云南,冲泡普洱茶,水温应达到100度。 12、君山银叶产于湖南岳阳,它属于黄茶类。 13、茶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的茶叶是西湖龙井。 14、青山绿水它是苦丁和毛尖杂交培植出来的,它产于贵州。 15、益阳伏砖它属于黑茶类。 16、黄山毛峰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属绿茶,产于安徽黄山。 17、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 18、泡茶时择水很重要,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19、中国的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20、“千两茶”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21. 冲泡名优绿茶时,水温应以80—90度为宜 22.举出三种乌龙茶类蜻蜓头形:黄金桂、铁观音、单从奇种。两种粗条形乌龙茶大红袍、凤凰单丛。 23. 青茶中凤凰水仙是广东乌龙的代表品种。 24. 冲泡花茶时所用的茶具是三才杯,其中的杯盖是天,杯身是天,杯托是地。 25“三龙护鼎”中的“三龙”是指中指食指大拇指。 26.滇红主产于云南省,属于大叶种类型。 27 饮茶四要为茶水火器。 28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茶文化基础知识

第一节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页码: 茶艺基本知识 茶艺基本知识 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乌龙茶因习惯浓

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 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教学内容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探索茶文化的人越是越来越多,茶文化的知识众多,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文化的概念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茶文化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茶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茶品顺为最佳、还可作药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顺为茗品。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学习茶文化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文化的基本知识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 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 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 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 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 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 《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 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 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 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 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 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 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 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 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一、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神农本草》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代《本草拾遗》指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2)商周时期: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第一部分茶叶的类别 xx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 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属于不发酵茶,最好当年新茶,芽茶,明前茶。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 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包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 如: 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竹叶青、峨眉雪芽、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 功效: 消炎去火,排毒xx,解中暑。 2、xx类: 红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茶叶,后来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xx制做的基本工艺流程: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兼容性较强,喝红茶暖胃,易冬天喝。 如:

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红碎茶等。 工夫xx: 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 3、xx: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公,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经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乌龙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xx一般分四个产地 xxxx: 大红袍、xx、白鸡冠、水xx等。 xxxx: 铁观音、观音xx、黄金桂等。 xxxx: xx单枞、xx水仙等。 xxxx: 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4、xx类: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等,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酵。如: 银针白毫、xx等。 5、xx类: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课程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课程 一、何谓茶文化:茶文化有广义和下一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 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其“精神财富”部分。(《中国茶文化》作者王玲教授曾在此书中就强调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分、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的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茶经”的作者及其内容是什么?唐代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是陆羽和他的名著《茶经》。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又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市),唐至德元年(756年)时年24岁的陆羽,为避安史之乱背井离乡,流落江南,最后定居浙江湖州,研究茶事,积十年心得,撰写《茶经》一书,十年后又补充修订,于唐建中元年(780年)刻印问世。《茶经》共7000多字,分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等共十章。对唐代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世界上第一步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著作,对中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唐代是中国饮茶史上和茶文化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是中国文化的成熟时期,是茶文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二、中国是茶的故乡,关于茶文化的起源必须从茶叶谈起,而茶叶是茶树的幼芽嫩叶,故谈茶又得从茶树谈起。 1、茶树的起源:茶树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中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多种,我国就有15属260多种。大多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可见茶树的原产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所以《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野生的茶树是高大的乔木,有十尺之高,如今在云南省勐海县的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株1700年前的野生大茶树,树高32.12米,胸径1.03米,树围2.9米,至今仍然枝叶繁茂,被人们称为茶树王。附近还有9株高度在16至20米的大茶树。在云南省思茅地区的镇原县和平乡千家寨还发现有几千亩野生茶树群落。除了在云南、贵州、广东、桂州等省外,在湖南、江西、福建及海南等10个省份198处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生长在西南地区多雨炎热地带的野生茶树多是树冠高大、叶大如掌的乔木型大叶种,在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纬度和气候的变化,在一些比较寒冷地区,逐渐演变成比较耐旱、耐寒、耐阴、树冠矮小、树叶较小的灌木型中小叶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茶树多属此种。处于两者之间的为半乔木型大中叶树种,其树干可达数米高,采摘需用梯子,现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种植的茶树就是此种。西南地区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复杂,各种类型的茶树可同时存在。作为饮料的茶叶是采摘茶树芽叶制成的,由于茶树芽叶内各种物质含量比例不同,适宜制成不同的茶叶。如乔木型和半乔木型适宜制作红茶,灌木型适宜制作绿茶,也有两者都有的。还有一些树种,如安溪铁观音、武夷水仙、黄金桂等适合乌龙茶制作。 2、茶叶的种类 所有的茶叶可分为两大类,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中国茶道的知识

中国茶道的知识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 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 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 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 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 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 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 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 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 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 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最高端的茶道服务由茗泉邮 驿的运泉来为茶道提供原生态泉水的服务,这种服务近乎于奢侈, 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一)环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 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茶道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 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 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茶室的室外环境 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是什么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是什么 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被称为茶文化,所以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 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艺等在内的都属于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 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 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例如自嘉茶的茶道“品 尝甘醇味道,享受天然滋养”,正是品鉴出了茶的自然甘醇之美感。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 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 趣相差甚远,兹枚举四家略作说明中国的茶道精神: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中 华民国茶艺协会『清、敬、怡、真』;陆羽茶艺中心『美律、健康、养性、明伦』;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 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 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 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 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 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