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一、概述

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粘膜炎症引起分泌物↑和粘膜水肿引起小气道阻塞的结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肥大c反映,哮酸c浸润为主的多c、多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e气道炎症及炎症介质时治疗哮喘的根本,故哮喘的治疗原则应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辅以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二、分类

非选择?- RO药:Ad.ISTP.麻黄碱

Ad-RO药{

选择性?2-RO药:沙丁胺醇、特布他临、克仑特布

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二轻丙茶碱(甘油茶碱)

平喘药{M1-RO药:异丽阿托品

肥大c膜稳定药(过敏介质阻释药),色甘酸钠

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丙酸倍录米松

其他:LTD-RO药(白三稀受体阻断药)、扎鲁司特LT合成剂

抗白三稀药

三、常用抗哮喘药物

其他类

抗白三烯(∠T)药物

与组胺一样,∠T也是肥C释放的过敏性介质之一,∠T ①增加支气管粘膜炎性C浸润,②收缩支气管以及③是支气管反应增高等作用,在世奥穿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抗∠T的药物出现为平喘药开辟了新的途径。

5-脂氧合酶θ剂:齐流通

∠T合成θ剂{

抗∠T 药物{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θ剂:MK-806

591

∠T-Rθ剂:扎鲁司特、普仑司特

使用这类药物后,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C 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用于预防和长期治疗效果良好,但大剂量可能损害肝功,引起WBC↓。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概述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互为因果关系,在治疗上也具有内在的联系,比如,谈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引起咳嗽,韩可以阻塞细支气管引起气喘。因此用祛痰药排出积痰,咳和喘自然缓释。另外,支气管痉挛和粘膜水肿是呼吸道管腔狭窄,气体出入受阻,尤其呼吸阻力增加,使肺泡膨胀,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咳嗽,管腔狭窄排痰不利又容易造成痰液积留,∴止痰药也有利于平喘祛痰,也就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临床上常将镇咳、祛痰、平喘配伍或复方使用。此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

二、镇咳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防御性反射,是由呼吸道的炎性反应,痰液或

异物刺激呼吸道粘膜,反射性(+)延脑咳嗽中枢引起,目的在于排出痰和异物。轻度咳嗽痰液排出后,科索自然缓解,无需用镇咳药,但是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就会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疾病的康复,还可能引起其他合并症。∴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应给于镇咳药,对痰多而剧咳者应以祛痰为主,辅以较弱的镇咳药,而不应单独使用强镇咳药,以防呼吸道痰液大量聚积,呼吸道造成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常用镇咳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两类,某些中草药如半夏、杏仁、贝母、甘草等也有镇咳作用。

中枢性镇咳药可得因、右美沙芬(右甲吗南)分类{ 喷托维林(维静宁、咳必清)

外周性镇咳药苯左那酯(退咳)

(一)中式性镇咳药

选择性(一)咳嗽中枢而镇咳的药物称为中枢性镇咳药。

可待因(甲基吗啡,codeine)

为吗啡的衍生物,常用其磷酸盐。

[药理作用]

1、直接(一)咳嗽中枢而镇咳,强度约为吗啡的1/4,并伴有中

等程度的镇痛作用。P.O吸收后20吸收后20min起效,维持4~6h。

2、(一)支气管腺体分泌,使痰液粘稠,加上(一)咳嗽,使痰

液不易咳出。此外对支气管又有收缩作用,∴临床应选择恰当的适应症。

[临床应用]

1、适用于其他镇咳药无效的剧烈干咳,更适用于胸膜炎或大叶性

肺炎早期伴有胸痛的咳嗽。

2、可作用于研究镇咳药的阳性对照药。

[不良反应]

中毒量(一)呼吸,并产生中枢兴奋和烦躁不安,小儿易惊阙,反复使用可发生耐受和依赖。

3、多痰。痰液粘稠和支气管哮喘性咳嗽患者忌用。

右美沙芬(右甲吗南)

为中枢性镇咳药,强度与可待因相当,治疗两部抑制呼吸,无依赖性,不良反应少见。因无镇痛作用,对伴有疼痛的干咳,疗效不如可待因。

喷托维林(维静宁、咳必清)

为人工合成的非成瘾性还戊烷酸类化合物。只要抑制咳嗽中枢而镇咳,其作用为可待因的1/3并有轻度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部麻醉作用,无成瘾性。大剂量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故兼有外周性镇咳作用。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及百日咳。∴有阿托品样作用。轻度头晕、口干、便秘等,青光眼病人禁用。(二)、外周性镇咳药

有成末梢性镇咳药,指凡能(一)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或传出N人一环节而镇咳者均属于此类。如局部麻醉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和神经末梢(退咳),解除支气管痉挛,抗炎和保护咽部粘膜等药

物(复方甘草片),均由外周镇咳作用。

苯佐那酯(退咳)

是局麻药丁卡因的衍生物,有较强的局麻作用,能迭捍性抑制肺牵张感受器,阻断咳嗽反射的传入冲动而咳嗽。本药部抑制呼吸,支气管哮喘患者用后反使呼吸加深加快,每分同气管增加。镇咳强度略低于可待因,对刺激性干咳、阵咳、烧炭的咳嗽的效果好,也可用于支气管镜检查前预防咳嗽。有轻度嗜睡、口干、鼻塞等不良反应。痰多患者禁用。

三、祛痰药

能促进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或降低其粘膜度,使痰易于咳出的药物。

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将祛痰药分为以下两类:

刺激性祛痰药(恶心性祛痰药,痰液稀释药)

分类{ 氯化铵、愈创木酚甘油醚

粘痰溶解药乙半胱氨酸、溴已新(必消炎、溴已铵)(一)刺激性祛痰药

氯化铵

[药理作用]

1、氯化铵为酸性盐,口服后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

并使呼吸道分泌量增加2倍,痰液变稀,易于咳出。实验证

明,静脉注射或字段胃迷走静脉注射或字段胃迷走N传入神

经纤维后再服药,分泌量并不增加,说明祛痰作用是通过口

服后反射引起的。

2、部分NH4CI从呼吸道粘膜排出时,由于盐类渗透压作用带出

水分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

3、能酸化液体和尿液并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急性呼吸道炎症、盐粘膜稠,不易咳出的患者,由于作

用弱,多于其他药配成复方制剂使用。

用于碱中毒

[不良反应]

大量口服引起恶、呕吐、胃痛,溃疡病人慎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以防引起酸中毒。

愈创米酚甘油醚

祛痰作用较强,作用方式同氯化铵,并有一定的消毒防腐作用,可减轻痰液的恶臭。主要用于祛痰,对于慢性气管炎,多痰性咳嗽,常用其他阵咳祛痰药配伍使用。

(二)粘痰溶解药

能裂解粘痰中的粘性成分粘多糖、粘蛋白纤维等,又能(一)其合成,使痰液粘度降低,易于咳出。

乙酰半胱胺酸(痰易净、易咳净)

[药理作用]

为半脱胱氨酸的乙化合物,性质不稳定.分子结构中的基(-SH)能使痰中粘蛋白多糖连中的二硫键(-S-S-)断裂,使之液化,易于咳出;对脓痰中的DNA也有裂解作用,∴对白色粘痰和脓痰均有效.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大量粘痰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的紧急情况\窒息等,可直接从气管内滴入或汽雾给药,使之和痰液充分接触显效.

[不良反应]

1、有特殊气味和刺激性,引起恶心、呕吐、呛咳和稚气管痉挛,特别是在哮喘易发生,支气管哮喘者慎用。∴可与Ad、.ISOP合用,即可对抗副作用,又可使药物易于进入扩张的小气管内,增强疗效。

2、入给药需用吸痰器排痰,以免痰液进入气道末梢,引起小气

道阻塞。

3、P.N .头孢菌素四环素合用易使抗生素失效,与F e .C u橡和氧化剂接触易失效,应予避免。

溴已新(溴已铵、必消炎、必咳平)

能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腺体,促进沾液细胞分泌容酶体,裂解痰中的粘多糖纤维,并抑制粘液腺及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粘多糖,是谈得站抽度降低,痰液变稀易于咳出。此外还有镇咳作用。临床用于白色粘痰又难于咳出的呼吸道疾病(慢支、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少数患者有恶心,胃部不适,偶见转氨酶升高。溃疡病及肝功不良者慎用。

四、平喘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哮喘症状主要是气道口径狭窄造成的。凡能缓解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称平喘药。

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使哮喘的治疗目标有过去的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转变防治慢性气道炎症,最终消除哮喘症状的目标。

支气管平滑肌受NA能N和Ach能N 双重支配。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β2、α腎上腺素受体和腎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等。

1、拟Ad药能与支气管平滑肌C膜上的β

2、、R结合→腺苷酸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支气管扩张

环化酶→CANP↑{

过敏性活性物质释放

2、拟Ach药与C 膜上的M.R结合→与苷酸环化酶→CGMP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过敏性活性物质释放↑

3、哮喘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上的β2、α功能下降,而β2、

R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4、近年还观察到支气管平滑肌反应亢进有兔疫参与。

综上认为,β2、、α(+)药,M.R阻断药;α. R阻断药;抗过敏药、抗感染药等,均对支气管哮喘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一)拟肾上腺素药(Ad. R激动药)

1、非迭择性β

2、R激动药

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

平喘作用迅速、强大,但维持时间短,对β1、β2、受体迭择性不高,不能口服用药,适用于支气管急性发作。

Ad.有升压、心悸等副作用,大剂量能引起心律失常。

ISOP无升压作用,但有心悸、心颤,反复使用可发耐受,大

剂量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应特别注意。

麻黄碱平喘作用弱而持久,口服有效,适用于轻症治疗和预

防哮喘发作。副作用有失眠、心悸、升压;可产生快速耐受。

2、选择性β2、R激动药

这类药对支气管平滑肌β2、R具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平喘作用强

大,不被儿茶酚氧位甲基转氨酶(COMT)和肠壁的硫酸酯酶

灭活,作用持久,且可口服。对β2、R影响小,心脏反应少见。

适于防治各型哮喘。治疗多用汽雾吸入,预防发作可口服用药。

∴此类药物激动骨骼肌上的β2、R,因此有肌颤,特别是手指震

颤的副作用。

目前常用或试用的β2、R激动药有:

沙丁胺醇(舒喘灵、羥甲叔丁肾上腺素),特布塔陵(喘康速、博利康尼、间羥叔丁肾上腺素、间羥舒喘灵),克仑特布(氨喘

速、氨双氯喘通、喘的素)。

(二)、茶碱类

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药理作用于咖啡因相似,但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比咖啡因强,由于其水溶性较差,对为粘膜有刺激作用。现多采用其水溶性衍生物,常用的有氨茶碱,胆茶碱,二羟丙茶碱(甘油茶碱)等。

[药理作用]

1、平喘作用可靠,适用于各种哮喘,可口服,也可iv或ivgtt,

与β2、R兴奋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能从不同还节增加CAMP

含量。①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分解减少;②直接促进

Ad、NA释放,然后激动β2、R,使CAMP↑。另外,③腺苷

是哮喘发作时引起支气管收缩的介质之一,查检是苷腺受体

阻断剂,∴体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消除粘膜水肿,(一)组

胺等过敏物质释放,有利于治疗哮喘。④茶碱阻Ca2+内流,

使Cca2+↓,市长支气管平滑肌。⑤抗炎作用(a、?肥大C

释放组胺;b、减少嗜酸;c、数量和活性,减少沙丁淋巴C

及?性T细胞数量;d、?单核C趋化活性;e、?I∠-4、

I∠-5等细胞因子产生。)⑥免疫调节作用(a、?T淋巴C、

抑制性T细胞合成和影响气道转移;b、?I∠-2合成;c、?

肿瘤坏死因子及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活性)。⑦加强心肌收缩

力,坚强呼吸肌收缩力,增强气体交换功能;⑧促进纤毛用

力,加速粘膜纤毛的清除密度。

2、有强心、兴奋中枢、扩张冠脉、利尿以及松弛胆道括约肌等

作用。

[药动学]

口服以吸收,2~3h作用达高峰,维持5~6h。由于茶碱类血药浓度疗效与毒性密切相关,且在体内消除速率个体差异较大,∴为了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现主张对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已决定给药剂量。

[不良反应]

1、本品碱性强,局部刺激性大,可引起恶、呕吐,应饭后服。

2、静注过快可引起心律失常、血压骤降、惊阙等严重反应,甚

至猝死。

3、少数病人可引起烦躁不安,失眠等重视兴奋症状。(三)、M胆碱受体阻断药

Ach激动M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支气管痉挛。哮喘病人由于气道高反应性,对Ach的敏感性比平常人高100倍,∴很微量的Ach即可诱发哮喘发作。

M胆碱受体阻断剂能阻断Ach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阿托品由于选择性低,副作用较多(抑制腺体分泌引起口干、痰液粘稠、咳痰困难等),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异丙阿托品是啊托品的甲基异丙基衍生物,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松弛作用,作用较持久,副作用较小,不增加痰液粘稠度,主要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

异丙托溴胺特点:①对β2、R⊙要耐受的病人有效;②治疗老年性哮喘特别有效;③还可用于治疗β2、R⊙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四)、肥大细胞膜稳定药(过敏介质阻释药)

本类药能稳定肥大细胞膜,(一)过敏介质释放,常作为支气管哮喘预防用药。

同类药奈多强罗米、酮替芬(兼有⊙H1-R,抗5-HT及?磷酸口服有效,作用持久。)

色甘酸钠(色甘酸二钠、咽泰、可乐钠)为双色酮类化合物。

1、稳定肥大C膜,?过敏介质(his、白三烯)释放。

2、直接?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的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的N反射。

3、降低气道反应性,?迷走N传导。

[药理作用]

抑制肺组织肥大C的磷酸二酯酶,使C内CAMP↑,稳定肥大C 膜,使ca2+内流↓,从而防止肥大C脱颗粒,阻止shit和白三烯等过敏物质的收缩平滑肌作用。因此显效慢。

[临床应用]

对外源性(过敏性)哮喘和青少年疗效好;对内源性即感染性哮喘有一定疗效;对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几无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性治疗,对正在发作的病人无效,须连用数日,甚至数周才有效。

[不良反应]

少数病人吸入后,因粉末刺激引起呛咳、气急、甚至诱发哮喘,并用少量β受体激动药可防治。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迷钱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特别是哮喘持续状态或危重发作的重要抢救药物)。

本类药具有抗过敏,抗炎及增强儿茶酚胺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作用,提高C内CAMP浓度,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对支气管哮喘良好疗效。长期应用副作用多而严重,故不能长期广泛使用,即用于哮喘持续状态或弃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常用制剂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强的松、甲强龙等。

为了减少长期用药引起的全身性副作用,近年推荐使用局部作用强的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吸入后能直接作用于气道发挥抗喘作用,几

乎无全身性不良反应,长期应用也不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的顽固性哮喘患者,代替地塞米松等药物继续控制症状,并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得到恢复。长期应用可发生咽部念珠球菌感染,喷雾后宜嗽,冲去咽部药物。

[作用机理]

哮喘是一种继发于抗原过敏的慢性气道炎症,它包括炎症C、介质与气道的组织和C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急性支气管收缩,起到粘膜水肿,粘液分泌增加和气道重塑,从而引起气道狭窄与阻塞;验证还可以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

1、抗炎作用

①?各种炎性C(肥大C、嗜酸性粒C、血小板、吞噬C、T 淋巴C)的趋化、聚集。

②?炎性C的活化及各种C因子的释放。

③?C因子对C内蛋白合成的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作用。

①?吞噬C吞噬和处理抗原,?淋巴C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C,使外周淋巴C↓。

②?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和B细胞,使抗体生成↓。

③?细胞因子(如细胞因子(如)IL-2等生成),减轻效应期的免疫性炎症反应等。

3、使小血管收缩,减少渗出。

4、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很多,主要有助消化药,抗消化性溃疡药,止吐药,泻药,止泻药,利胆药等,现重点介绍以下几类:

一、抗消化性溃疡药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它的发生可能与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粘膜屏障和粘膜再生能力↓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因此可把抗消化性溃疡药分为:抗H+药、胃酸分泌抑制剂(H2.R阻断药、M1-胆碱受阻断药、胃壁细胞H+泵抑制剂,也称胃酸质子泵抑制剂)。未必素受体阻断药、粘膜保护药及抗幽门螺旋菌等药。

抗酸药弱碱性化合物、Ae(OH)3、三硅酸镁、NaHco3等

H2.R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咪替丁等

胃酸分泌抑制剂{ M1.R阻断药哌仑西平

分类{ H+泵抑制噢镁拉唑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

粘膜保护药硫糖铝铋化合物前列腺素衍生物

抗幽门螺旋菌药抗生素(青、庆大霉素、四环、甲硝唑等)(一)、抗酸药

抗酸药是一类能中和胃酸的弱碱性缓合物只要有Ae(OH)3

1、能中和胃内溶物的酸度,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及十二指肠粘膜

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减少疼痛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2、

胃酸↓使胃蛋白酶活力↓,→分解胃壁蛋白的能力↓,有利

于溃疡愈合。3、此外,胃酸↓可是幽门紧张度↓,可缓解幽

门痉挛引起的疼痛。

抗酸药主要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酸分泌过多症的辅助性治疗。-

常用药物:Al(OH)3、Mg(OH)2、CaCO3 、NaHCO3、Mgsio3

(三硅酸镁)等,作用基本相同,只是吸收程度,作用快慢强弱,持久时间,鼻梁反应有差异。

用量过大,中和胃酸过多,可影响胃蛋白酶的消化能力;且胃酸且胃酸PH过高又可引起继发性胃酸分泌增多的缺点。目前多推荐使用Al(OH)3、Mg(OH)2凝胶合剂。

(二)、胃酸分泌抑制剂

H2.R阻断药

H2.R阻断药70年代中期用于临床,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是第一个用于十二指肠溃疡高胃酸治疗的H2.R阻断药。同类药还有雷尼替丁、法莫、尼扎替丁等。

[药理作用]

为有效的H2.R阻断药,主要(一)胃酸分泌,(一)由hist或H2.R 激动剂、M.R激动剂、胃泌素等引起的胃酸分泌。在人体能抑制基础的、食物刺激和夜间发生的胃酸分泌。阻断胃壁阻断胃壁C的H2.R、(一)胃酸分泌。

[临床应用]

1、对胃、十二指肠溃疡,能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十二指肠溃疡

1十二指肠溃疡1g/d连服4-8连服4-8W,治愈率为70-80%;

胃溃疡达66-73%。停药后易复发,可考虑在溃疡愈合后进行

长期持续治疗。

2、胃肠道出血,特别是胃粘膜糜烂引起的出血,常发生于应激状

态之后,本类药物有效,多用iv gtt。

3、胃酸分泌过多症和食道炎。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可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2、CNS反应,有头痛、眩晕、语言不清、幻觉等。肾功不良的

老年人,大量用药,可出现精神紊乱或谵妄、甚至昏迷。

3、血液系统,少数病人有粒C缺乏和再障。

4、男性病人乳腺增生,女性溢乳,是由于抗雄性激素作用引起。

5、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比西咪替丁

强10-30倍,不良反应较少,长期服用耐受良好。

M1.R阻断药

M胆碱受体阻断药能解决胃肠平滑肌痉挛,降低胃酸分泌量,治疗消化性溃疡。阿托品副作用多,另创常用作用强而持久的代用品普鲁本辛、胃肠平、胃复康等。

哌仑西平使抗胆碱新药,能选择性作用于引起胃酸分泌的M1.R,减少hist,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并减少胃蛋白酶分泌,很少有对瞳孔、心脏、唾液腺的副作用,也不抑制胃肠蠕动。疗效与西咪替

丁相似,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H+泵抑制剂—噢镁拉唑

H+泵抑制剂是目前最有效的抗消化性溃疡新型药物,用于治疗顽固性溃疡病。

胃壁C分泌酸是通过H+泵抑制H+泵即即H+-K+-ATP酶,以H+-K+交换方式,将细胞内的H+泵(与Na+-K+-ATP酶进行Na+-K+交换同理)。

噢镁拉唑是典型的酸泵(又称胃酸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80年代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对其他药物无效的消化性患者仍有疗效。对反流性食道炎疗效优于H2.R阻断剂。少时病人服后有头痛、头晕、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偶见皮疗,偶见皮疗,WBC↓及转氨酶↑。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

丙谷胺(二丙谷酰胺)化学结构与胃泌素相似,可竞争性字段胃泌素受体,坚守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用于治疗溃疡病和胃炎,也可用于吉星上消化道出血。

(四)、粘膜保护药

是一类增强粘膜屏障,促进粘膜修复的药物,常用药物有:硫糖铝(胃溃宁)、胶体碱式栒櫞酸铋(栒櫞酸铋钾胶体铋)、前列腺衍生物。

硫糖铝(胃溃宁)

为蔗糖硫酸酯的碱性铝盐。

1、与胃蛋白酶形成络和物,(一)胃蛋白酶分解胃壁蛋白;俞胃

粘膜的粘蛋白形成络和物,覆盖于溃疡面,有礼貌与粘膜的

再生与溃疡愈合。硫糖铝能增加胃粘膜前列腺形成,有细胞

保护作用。

2、偶见口干、恶心、便秘。由于硫糖铝必须被酸活化,故不能

与抗酸药同用。

胶体碱式栒櫞酸铋(胶体铋)

是一种螯合物,它能与胃蛋白酶结合降低其活性,还能覆盖在溃疡面上形成保护屏障。另外,胶体铋能使幽门螺旋杆菌与胃上皮分离,然后将细菌溶解。

口服胶体铋很少吸收,但长期应用也能使血铋升高引起脑病和骨营养不良,服药期间可使口腔颜色变深。

前列腺素衍生物

胃粘膜能合成前列腺素E2(PGE2)以及前列腺素(PGI2),可以防止有害因损伤胃粘膜。

临床应用前列腺素的衍生物米索前列腺醇和恩前列腺醇,能抑制基础胃酸以及组胺、胃泌素、食物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能抑制胃蛋白酶分泌。

主要用于溃疡病及急性胃炎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是腹泻,也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禁用。

(五)、抗幽门螺旋菌药

幽门螺旋菌是慢性胃窦炎的只要病因,它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常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最近报道H+泵抑制剂噢镁拉唑可杀灭幽门螺旋菌。另外,胶体铋对幽门螺旋菌的抑制作用也得到了临床上的支持。

二、泻药

是一类促进肠蠕动,加速粪便排出,或润滑肠壁,软化粪便,促进排便通畅的药物,按作用机理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一)容积性泻药

硫酸镁硫酸钠

[药理作用]

1、导泻作用口服口服MgSO4水溶液→Mg2+ + SO42- 不易被

肠壁吸收,使肠内呈高渗状态,保留水分在肠道内,使肠

容积增大,肠壁被扩张而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产生泻下

作用。作用快而强,1-6h排除流体性粪便。

2、利胆作用口服高浓度(33%)或用导管直接注入十二指

肠,能刺激肠粘膜,反射性松弛总胆管括约肌,使胆囊收

缩,促使胆汁排空。

3、注射给药,有抗惊阙及降压作用。

[临床应用]

1、口服用于排除肠内毒物,在服用某些驱虫药后,可用于排

除肠内药物和虫体,也用于便秘。

2、口服高浓度或十二指肠导管给药,利胆以治疗阻塞性黄疸

及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3、肌注或静滴治疗子痫、破伤风惊阙及肝血压危象。

[注意事项]

1、月经期、孕妇、老年人慎用。∵以刺激盆腔充血和失水。

2、肾功不强者,镁离子易在体内蓄积中毒,宜用Nn2SO4。

3、口服CNS抑制药中毒时,应选用N2SO4。导泻,但对充血

性心衰患者禁用Nn2SO4。。

乳果糖

为乳糖衍生物,是一种半合成的双塘,含半乳糖和果糖各一分子。

1、轻泻作用在小肠内被肠道酶类水解,不被吸收,渗透压较高使肠溶积增大。乳果糖在回肠远端及结肠内有可被肠道细菌裙带写成乳酸盐和其它有机酸类,它们大部分不被吸收,进一步因渗透压升高而使肠容积扩大,刺激肠壁加速肠蠕动而导泻。

2、降压氨作用氨(NH3)易吸收进脑组织,铵离子(NH4+)则难以吸收有肠壁排出,使血氨↓。乳果糖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有利于NH3转化为NH4+排除,从而降低血氨。用于治疗慢性门脉高压级肝性脑病。

4、过量腹泻剧烈时,应注意体液丢失及应注意体液丢失及K+

丢失,防止肝性脑病恶化。

(二)、接触性泻药(刺激性泻药)

于肠粘膜接触后直接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强;患能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加,有助于水、电解质向肠腔内扩散;另外还增加前列腺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及应用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4-17T10:55:01.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杨[导读] 须掌握各种平喘药物的有关知识,才能根据病情和患者特征选择适当药物,合理应用。 王杨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160000)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常用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377-02 1 平喘药物的药理分析 须掌握各种平喘药物的有关知识,才能根据病情和患者特征选择适当药物,合理应用。 1.1药动学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与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必须掌握药物的半衰期、药一时曲线下面积、血药峰浓度和谷浓度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合理调节给药的剂量和间隔,同时关注药代动力学参数与药物起效时间、最大作用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的关系。 1.2剂型和给药途径平喘药物的剂型包括注射制剂、口服制剂和吸入制剂。一般来说,静脉给药比肌注吸收快,肌注比口服吸收快;口服制剂中溶液剂比片剂、胶囊易吸收,作用往往较为显著;吸入疗法给药剂量低,副作用轻微,药物起效时间迅速,作用持续时间满意,但应区分掌握各种吸入装置的优劣。 1.3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各种平喘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置,以减轻对患者的损害。 1.4药物相互作用平喘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或平喘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在疗效上有协同、相加、拮抗或无关,在不良反应方面有增强、减轻或无关。如氨茶碱与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及某些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合用时,可降低氨茶碱在肝脏的清除率,使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出现毒性反应。 2 临床应用 2.1β2-受体激动剂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并部分的通过腺苷酸环化 M-CAMP调节抑制介质释放。该类药物还能防止各种支气管收缩物质的激发作用,抑制微血管渗漏以及增加黏液清除。常用的口服短效制剂包括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吡布特罗、异丙喘宁、比托特罗和异地林等。如口服特布他林(喘康速)2.5mg/片,作用可维持4小时。给予具有长效作用的缓释/控释剂沙丁胺醇(全特宁)4mg/片,8mg/片,作用可维持10~11小时,口服1~2次/日,常用于夜间或凌晨哮喘发作的治疗。沙美特罗作为长效(达12小时)β2-受体激动剂也有助于控制夜间症状。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可用于缓解急性支气管收缩和预防运动诱导的支气管收缩。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后很快起效(数分钟内),但多数疗效持续仅4~6小时。吸入制剂、定量气雾吸入剂(MDI)短效作用的有沙丁胺醇(喘乐宁、舒喘灵)100μg/喷,特布他林(喘康速)250μg/喷,干粉吸入剂(喘宁碟)200μg/粒、400μg/粒,装入特制的吸入器具中,刺破后用力吸入,无须手动配合,且无气雾吸入剂中所含抛射剂氟里昂所致局部冷冻带来的咽部不适,作用维持时间稍长;长效作用的有第4代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气雾剂25μg/喷、干粉吸入剂50μg/粒,作用维持12小时。 2.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常用的药物有氨茶碱(茶碱),可口服、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推注,血药浓度半衰期约9小时,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为10~20μg/ml。茶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有轻度的抗炎作用,除扩张支气管与心肾血管外,尚可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内源性儿茶酚胺和改善膈肌的动力作用。茶碱显示出能抑制细胞内钙释放、减少微血管渗透和抑制变态反应原的迟发反应。茶碱减少支气管黏膜内的嗜酸性细胞浸润和T淋巴细胞进入上皮,增强心肌和膈肌的收缩力。目前不再常规静脉注射茶碱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然可辅助β2-受体激动剂用于长期控制。应定期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使茶碱血药浓度保持在10~15μg/ml之间,尤其是需多次静脉用药情况下更应注意及时监测,以免严重毒副作用发生。 2.3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物有阿托品和异丙托溴铵,通过竞争性抑制胆碱能受体,阻断胆碱能受体导致的气道阻塞。抗胆碱能药物还能阻断由于刺激物或食管返流引起反射性支气管收缩。对已经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急性哮喘患者,抗胆碱能药物是否有支气管扩张的协同作用尚有争论,在维持治疗中的作用还未明确。抗胆碱能药物的副反应有口干等,如喷入眼睛,会使视力模糊。目前常用者为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爱喘乐),吸入40μg,作用可维持4~6小时,其扩张支气管量仅为抑制腺体分泌和加快心率剂量的1/10~1/20,常用于夜间哮喘和伴有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哮喘患者。 2.4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和向变态反应部位的趋化,抑制β2-受体下调,阻断白三烯的合成,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黏附蛋白的活性。用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也可使支气管高反应性逐渐下降。哮喘发作期间早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常很有效,可减少住院,预防复发。5~7天的短期大剂量使用可控制发作且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预防症状,并能抑制、控制和逆转炎症,除最严重的病例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少口服激素维持治疗的需要量,但不能用于急性发作。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和口腔真菌病。 参考文献 [1]张明,冯树坤,薛莲英.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重新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8):891. [2]吕小华.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治疗药物[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 (4):514.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摘要】综述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近年来的应用。对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新型抗哮喘药物的临床使用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哮喘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显示了良好的前景。【关键词】哮喘;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10年来许多国家的患病率都有上升趋势[1],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因此治疗哮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临床治疗哮喘的药物综述如下。目前抗哮喘药物分为三大类及其他类:即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物、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及其他类[2]。 1 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消除气道非特异性炎症药物,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作用机制是:阻止炎症细胞特别是嗜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干扰碳四烯酸的代谢;抑制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气管平滑肌对β 2 激动剂的反应性[2-3]。其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大,故全身用药主要用于急性或重症哮喘的发作。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慢性持续性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许多研究证实它们对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发作频率、减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效。常用的吸入药物有:布地奈德(bud)、丙酸倍氯米松(bdp)、丙酸氟替卡松(fp)、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mf)等。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发展方向:一个是改变分子结构,提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另一个是用气雾剂方式将更多药物运送到发生炎症的大小气道,或可以吸入在局部就可以代谢的软激素(如环索奈德)。环索奈德(ciclesonide)是新一代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它本身是以无活性的药物前体形式存在,到达肺部经肺内酯酶分解激活才具有抗炎活性。该药的非活性部分能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被肝脏有效清除,故毒副作用极低。与布地奈德相比,环索奈德每晚给药1次能够改善哮喘症状和病人早上肺功能[4]。早期吸入激素不仅改善症状,还可以改善哮喘的长期预后,防止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且能使部分患者逆转哮喘的自然病程[5]。长期口服或胃肠外给予糖皮质激素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白内障、青光眼、肥胖、皮肤变薄进而导致皮肤紫纹的出现及肌无力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咳嗽、声音嘶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等。在吸入药物后用水嗽口以及使用储雾罐可预防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目前的证据表明:吸入量低于500ug丙酸倍氯米松或其他等效剂量药物,对成人不会有全身不良反应,但个别患者在使用小剂量时,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6]。 2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药物 2.1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之一,是白细胞重要的趋化剂和激动剂,是哮喘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可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黏膜分泌,促进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并能促进气道结构细胞的增殖从而参与重塑。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克服这些现理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常用的有:孟鲁司特、扎鲁司特、齐留通等。这类药物可以改善肺功能、降低对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需求。对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更好地控制炎症。大量临床实验证实,哮喘患者长期服用该药,症状明显减轻,肺功能得到改善,且安全性良好[7]。资料显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中等剂量吸入激素比较,控制哮喘症状和改善肺功能的作用不如后者,不能取代激素。作为联合治疗中的一种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减少中-重度哮喘患者每天吸入激素的剂量,并可提高吸入激素的治疗的临床疗效[8]。 2.2 色甘酸纳类此类药物可以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抑制炎症细胞活化,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儿童哮喘较成人效果好,可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预防性治疗。一般吸入气雾剂2mg或粉末剂20~40mg,每日3或4次,一个疗程约2个月。在哮喘病情缓解并吸入色甘酸纳&10天,可为逐步撤减平喘药物糖皮质激素创造条件。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少,偶尔会有吸入药粉后发生咳嗽。 2. 3 酮替芬酮替芬有很强的h1受体拮抗作用,也能抑制支气管黏膜下肥大细胞释放炎性递质,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对儿童哮喘疗效较成人好,且儿童较成人不良反应少。可用于轻中度过敏性哮喘和合并鼻炎的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钟南山)

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粗略估计我国有1600~2000万哮喘病人,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及青壮年。哮喘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2000年底曾开展一项名为“亚太地区哮喘的透视及现状”(Asthma Insight and Reality in Asia Pacific -- AIRIAP)的多国哮喘病人调查,其中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400名哮喘病人及其家庭的调查资料表明,有33%病人在过去一年曾到医院急诊或住院,20%学龄儿童有缺课,43%有夜间睡眠不好。严重哮喘急性发作,若末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是致命的。因此,哮喘的防治任务的十分艰巨的。近二十余年,对哮喘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近年哮喘发病率增加的原因: 近年来,尽管有了十分有效的预防哮喘反复发作的药物,并配合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推广,使哮喘的发作率、急诊率及住院率有了显著的降低,但是哮喘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不仅未见下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哮喘发病率增加的解释,目前提出了“卫生学说”(Hygiene Hypothesis)。过去人们认为哮喘的发病与环境污染、生活条件低下、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密切相关,但近年来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的改善、感染性疾病尤其结核、麻疹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下降,哮喘的发病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而提出了“卫生学说”,即小儿接触感染源或呼吸道感染越少,其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率越高。基于对“卫生学说”的解释,目前提出了Th1/Th2平衡机制,认为诸如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Th2细胞驱导的,对无害抗原或变应原的一种高反应。CD4+T辅助细胞(Th细胞)按其功能分为两群:Th1和Th2。Th1和Th2均分泌白介素-3(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Th1主要合成释放干扰素(IFN)、白介素-2(IL-2),调节免疫抗感染的功能;Th2则主要生成IL-4、IL-5、IL-10及IL-13等,主要调控变态反应。IFN及IL-4分别为Th1和Th2特征性细胞因子。Th1和Th2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有相互制约彼此表型分化及功能的特性,IFN- ,IL-12可促使活化的Th0细胞向Th1方向发育,而IL-4

支气管哮喘及其用药指导

支气管哮喘及其用药指导 李海涛 第一部分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由多种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发病危险因素] 支气管哮喘,其发病有许多因素参与,主要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 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发病机制] 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主要包括:变态反应学说、气道炎症学说、神经-受体失衡学说、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病理] 气道内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特征。早期表现为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气道内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可逆性的病理改变,但当哮喘反复发作后,支气管黏膜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液腺增生、基底膜增厚,支气管平滑肌增厚,使得通气功能明显降低。哮喘病程越长,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愈小,气道重塑也越明显。不可逆性通气功能障碍,使肺泡长期过度膨胀,弹性降低,可形成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大多数有季节性,日轻夜重(下半夜和凌晨易发),常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源有关;急性发作时,两肺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上述症状和体征可以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缓解,缓解期患者可无任何哮喘症状。 非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可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痰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 可评估与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 (二)呼吸功能检查 哮喘控制水平良好的患者其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25%与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一、概述 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粘膜炎症引起分泌物↑和粘膜水肿引起小气道阻塞的结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肥大c反映,哮酸c浸润为主的多c、多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e气道炎症及炎症介质时治疗哮喘的根本,故哮喘的治疗原则应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辅以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二、分类 非选择?- RO药:Ad.ISTP.麻黄碱 Ad-RO药{ 选择性?2-RO药:沙丁胺醇、特布他临、克仑特布 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二轻丙茶碱(甘油茶碱) 平喘药{M1-RO药:异丽阿托品 肥大c膜稳定药(过敏介质阻释药),色甘酸钠 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丙酸倍录米松 其他:LTD-RO药(白三稀受体阻断药)、扎鲁司特LT合成剂 抗白三稀药 三、常用抗哮喘药物 其他类 抗白三烯(∠T)药物 与组胺一样,∠T也是肥C释放的过敏性介质之一,∠T ①增加支气管粘膜炎性C浸润,②收缩支气管以及③是支气管反应增高等作用,在世奥穿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抗∠T的药物出现为平喘药开辟了新的途径。

5-脂氧合酶θ剂:齐流通 ∠T合成θ剂{ 抗∠T 药物{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θ剂:MK-806 591 ∠T-Rθ剂:扎鲁司特、普仑司特 使用这类药物后,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C 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用于预防和长期治疗效果良好,但大剂量可能损害肝功,引起WBC↓。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概述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互为因果关系,在治疗上也具有内在的联系,比如,谈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引起咳嗽,韩可以阻塞细支气管引起气喘。因此用祛痰药排出积痰,咳和喘自然缓释。另外,支气管痉挛和粘膜水肿是呼吸道管腔狭窄,气体出入受阻,尤其呼吸阻力增加,使肺泡膨胀,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咳嗽,管腔狭窄排痰不利又容易造成痰液积留,∴止痰药也有利于平喘祛痰,也就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临床上常将镇咳、祛痰、平喘配伍或复方使用。此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 二、镇咳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防御性反射,是由呼吸道的炎性反应,痰液或

支气管哮喘相关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作者:王宁群, 姜良铎, 李宗信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生活质量; 综述 生存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生存质量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全面评估病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方面总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不仅包括病人健康状况的客观指标如症状、体征,还包括病人的一些主观指标,如患者心理、社会活动、健康意识等。 哮喘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既往对于哮喘治疗效果的评价是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的需求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气道反应性等方面的变化来进行。但在临床上,由于心理状况、社会活动、环境刺激、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的影响,上述指标的改善并不一定都伴随患者健康状况的好转[2]。有些哮喘患者活动受限明显,但对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却并不很明显,而有些患者病情较轻,但“害怕哮喘发作”、“担心长期用药的副作用”等心理影响却很明显。因此,对哮喘病情的评估应注重评估疾病对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影响[3]。 1 影响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影响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气道反应性、哮喘发作程度和治疗措施、收入、吸烟等[4-6]。此外,还受患者心理因素如自我安慰、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等的影响[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哮喘患者的教育是影响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哮喘患者的教育包括对哮喘病的认识,如何恰当应用哮喘药物和药物吸入技术,哮喘病情恶化的识别和处理以及哮喘日记的应用等[4]。经过适当的哮喘知识培训,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表现为氨茶碱用量减少,急诊及住院次数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活动受限状况改善,患者对哮喘的治疗更为乐观等[8-10]。 哮喘伴发的抑郁状态对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抑郁是哮喘的严重并发症,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11,12]。具有喘息、夜间因哮喘症状而觉醒、晨起哮喘等症状的患者,其抑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生存质量较低。 2 国外对哮喘相关生存质量的研究 2.1 哮喘相关生存质量评估量表的研究哮喘生存质量的评估量表分为对全身生存质量状况评定的总量表(普适量表)和对支气管哮喘特定生存质量评定的疾病特异性量表(专用量表)两大方面。 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定的总量表有疾患影响程度问卷、诺丁汉健康问卷、生存质量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36, sf-36)等[13]。在对哮喘患者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普适量表是sf-36。sf-36由美国医学结局研究中心研制,是国际生活质量评价组织认可的,对哮喘患者最为适用的总体量表。oga等[14]比较了sf-36等几种普适量表在哮喘病应用中的反应性,结果显示sf-36的反应性最佳,sf-36的变化与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qlq)的变化有中度相关性,并且其评估内容与aqlq不同,可作为专用量表的补充,有效地运用于哮喘的临床试验当中。 用于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定的专用量表有juniper创立的aqlq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标准版aqlq量表(aqlq scale, aqlq-s)和微型版aqlq量表(mini-aqlq)。此外,常用的哮喘专用量表还有marks创立的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marks-aqlq)、哮喘症状调查表、哮喘生活问卷和哮喘影响询问表等[13]。juniper等[15]还对aqlq量表进行改进,形成适合急性重症哮喘病人生存质量评价的acute-aqlq量表。 国外学者对哮喘生存质量量表的功能和特性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量表一般应具有预测功能、辨别功能和评价功能;其基本特性包括信度、效度、反应度等[16]。例如,aqlq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作用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作用 【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为其主要特征。现已证实,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是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炎症过程,现就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西药治疗近况 临床资料 本组121例均符合有关文献标准。男65例,女56例。年龄12~76岁。农民56例,工人25例,干部19例,教师11例,其他10例。入院时病程<1个月者35例,1~3个月者42例,3~6个月者28例,>6个月者16例。与吸烟关系有吸烟史89例(73.5%)。确诊后仍吸烟者21例(17.3%),既往吸烟现已戒烟68例(56.1%),从未吸烟32例(26.4%)。 (一)常用药物分类 1.支气管扩张剂 (1)肾上腺素能β2受体激动剂(β2激动剂):气雾及干粉吸入制剂常用药物有特布他林(喘康速brieasol、博利康尼都保bricanyltablet),沙丁胺醇(喘乐宁ventolin、舒喘灵)。以上药物吸入后,通常在5~10min起效,疗效持续约4~6h,均属短效β2激动剂。新型长效β2激动剂沙美特罗(施立稳)salme-terol、普鲁卡地鲁(美喘清)procaterol等,体内作用时间可达8~12h以上。

口服制剂常用药物有特布他林(博利康尼片)、沙丁胺醇(全特宁片volmatTM、舒喘灵片)、丙卡特罗(美喘清片)、班布特罗(邦备片bambectablet)等。沙丁胺醇、丙卡特罗、班布特罗三种片剂为口服长效β2激动剂。 β2激动剂具有高度选择性β2受体激动作用,能有效扩张支气管。吸入用药可以较高浓度迅速到达病变部位,因此起效迅速,且因所需药物剂量较少,全身不良反应较轻,是目前应大力提倡的最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可作为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或预防运动性哮喘或职业性哮喘的首选药物。长效岛激动剂适用于防治夜间和清晨哮喘发作和加剧者。 (2)茶碱类药物:氨茶碱是茶碱类中最常用的药物,静脉用药制剂扩张支气管作用强,常用于重度哮喘发作;口服片剂有氨茶碱及长效氨茶碱,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后者服后昼夜血药浓度稳定,作用持久,尤其适用于控制夜间哮喘发作。双羟丙茶碱(喘定)止喘作用略弱,但对心血管副作用仅是氨茶碱的1/10,可口服较大剂量以达到较强止喘效果,适用于老年人或并发有心血管疾病的哮喘患者。保乐辉(优喘平)protheo、希瑞宁(茶喘平)theovent等为近年问世的长效茶碱类药物,副作用小,更适于控制夜间哮喘发作。 (3)抗胆碱药物:近年合成的阿托品衍生物溴化异丙托品(爱喘乐atrovent)为雾化吸入制剂,其扩张支气管作用较阿托品强1.4~2倍,而不良反应很少,常同β2激动剂联合使用。当某些哮喘患者应用较大剂量β2激动剂不良反应明显时可换用此药。鉴于溴化异丙托品主

6. 支气管哮喘 (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

治疗

常用的治疗哮喘药物 ?速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 ?全身性皮质激素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 ?短效茶碱 ?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 缓解性药物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全身性皮质激素 ?长效吸入型β2激动剂 ?白三烯调节剂 ?缓释茶碱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抗IgE 单抗 ?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 控制性药物

糖皮质激素 ?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 ?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透皮吸收、静 脉 药物低剂量(μg) 中剂量(μg) 高剂量(μg) 二丙酸倍氯米松200-500 500-1000 >100-2000 布地奈德200-400 400-800 >800-1600 丙酸氟替卡松100-250 250-500 >500-1000 环索奈德80-160 160-320 >320-1280

皮质激素受体 热休克蛋白90 核膜 mRNA nGRE +GRE 激素反应靶基因 X ?细胞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 合成酶 ?环氧酶-2 (COX-2) ?磷脂酶 A 2 ?NK 2-受体 ?内皮素-1 ?脂皮素 -1 ? -受体 ?内核酶 ?中性肽链内切酶 GCS GRE 糖皮质激素 反应分子 糖皮质激素(GCS)的抗炎作用机制

Blocked by CHARYBDOTOXIN Cell membrane a s a s β2-Agonist β2AR G S G S ATP Cyclic 3’5’AMP Ca 2+-activated K + channel activation ↓PI hydrolysis ↑Na +/Ca 2+ exchange ↑Na +/K + ATPase ↓MLCK(磷酸化肌凝蛋白) PKG PKA AC K + β2受体激动剂扩张气道平滑肌的机理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王子含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王子含 发表时间:2018-07-03T17:22:50.860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2期作者:王子含1 鲍文华通讯作者 [导读] 本文主要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新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达到提升作用。 1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目前全球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约有3亿人,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同时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监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临床治疗监护以用药监护、机械通气监护和心理监护为主;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还包括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本文主要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新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达到提升作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Abstract: bronchial asthma is a common chronic lung disease in clinic. At present, there are about 300 millio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in the world, and the incidence rat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human health and brings heavy economic burden to pati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of patients, and more and more plans for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Clinical treatment monitoring is mainly based on drug monito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nitoring and psychological monitor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program mainly focuses on drug therapy, including gene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new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and improves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Key words: bronchial asthma; Treatment; New developments 前言:支气管哮喘是由许多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且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常出现多变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受限,造成患者出现反复的喘息、胸闷及咳嗽等,常在夜间或清晨病症加重,医学上普遍认为哮喘的本质是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哮喘的促发原因一般与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病毒感染、气后转变及剧烈运动有关,精神因素也可能促发支气管哮喘。本文对针对近年来临床治疗监护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临床治疗监护 1.1用药监护 近年来哮喘治疗的理念不断更新,但在临床治疗中要认识到:(坚持长期治疗的策略,以抑制气道炎症为主;控制哮喘高,在确定长期治疗方案时应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控制水平选择适当方案。选择药物时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要考虑患者、经济收入和当地医疗资源等实际情况。要为每名初诊患者制定防治计划,定期随访监督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药学监护应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剂量、浓度、使用方法、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协助患者遵医瞩使用。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协助患者及医生合作制订药物干预策略。重症哮喘患者接受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时,应加强药物监测。 1.2机械通气监护 随着呼吸急诊医学的发展,呼吸监护病房逐步建立,治疗设备日趋完善,机械辅助通气的使用日益广泛和普及。目前,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多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但并发症较多,适用于昏迷患者。近年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快速发展,可显著改善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状态及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稳定病情,效果较好,且操作方面,对呼吸道损伤小,感染及并发症少,对患者讲话、咳嗽、进食等影响小,医疗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护理中除要掌握呼吸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各种通气参数的选择;观察氧气管道有无脱漏、扭曲,呼吸机管道衔接是否紧密,确保通气回路密闭;指导或辅助患者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病情监护,预防并发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等规范化操作内容外,还要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程度,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各方面均达到更愉快的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心理监护 由于哮喘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且病程长、反复发作,需要长期用药,患者不仅有较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承担来自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忧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其治疗效果,还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此外,支气管哮喘患者还常因支气管痉挛时的窒息感而产生强烈的恐惧,表现为紧张、沮丧、易激惹、厌烦等情绪。研究表明,哮喘发作与心理监护有密切关系,强烈的情绪变化或不良事件的刺激可兴奋迷走神经,降低交感神经反应性,促使机体释放组织,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而再次诱发哮喘发作或症状加重。大量研究证实,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控制哮喘发作及复发,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2.治疗方法 2.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目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最有效的药物,它可以干扰及抑制花生烯酸的代谢使前列腺素与白三烯的合成降低,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嗜酸粒细胞的转移和活化。但不可长期服用或者静脉滴注,避免造成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茶碱类药物:茶碱类的药物可以有效利尿、强心、舒张支气管的平滑肌,可使呼吸中枢、呼吸机产生兴奋,舒张冠状动脉。治疗支气管哮喘使用茶碱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之久,随着吸入型的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茶碱的使用逐渐减少,成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二线药物,茶碱类药物可静脉滴注也可口服,口服用于治疗轻中度的哮喘发作,使用剂量为7~10mg/(kg·d),平喘作用可持续12h以上,能使血药的浓度保持稳定,故在夜间出现的哮喘加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2基因治疗 用同时表达鼠IL-10和IL-12的腺病毒转化OVA致敏的哮喘小鼠上皮细胞,可减少气道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IL-4、IL-5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及其活化因子,并且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方面比单独用表达IL-10或IL-12的基因治疗有效。哮喘患者的T细胞中发现Th1转录因子(T-bet)水平降低,而T-bet敲除的小鼠产生的哮喘表型不依赖于是否暴露于过敏原,表明T-bet移植可能有助于气道炎症的改善。Liu等将

哮喘药物治疗

哮喘药物治疗(三张图) 哮喘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和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并尽可能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便于理解和掌握哮喘药物治疗,作者依据2019年《GINA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相关内容,制作了三张哮喘药物治疗图,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张图:哮喘用药分类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属于缓解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属于控制药物。

在下列治疗哮喘药物中,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缓解药物)是()A.沙丁胺醇气雾剂 B.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C.沙美特罗气雾剂 D.注射用氨茶碱 E.异丙托溴铵气雾剂 答案:ABDE 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属首选药物,注射用氨茶碱、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属于辅助治疗药物。福莫特罗雾化吸入后1~3分钟内起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除了按日常维持剂量使用外,还可以在症状加重时按需使用;特别提醒:哮喘患者任何时候都应随身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如果未身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也可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第二张图:哮喘阶梯治疗

1、第一级治疗第一级治疗:按需使用低剂量ICS/福莫特罗,或按需使用SABA+低剂量ICS。主要是因为单独使用SABA增加哮喘急性发作和增加哮喘死亡的风险,所以GINA推荐:使用SABA时,应使用ICS。因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说明书明确指出:本品不用于哮喘的初始治疗,所以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2、第二、三级治疗第二级治疗:按时使用低剂量ICS+按需 使用SABA;第三级治疗:按时使用低剂量ICS/LABA。主要是因为ICS和LABA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组,全世界大约有一亿人患哮喘。据调查发现哮喘的发病率仍呈明显增高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华南地区,12~15岁青少年哮喘发病率从1979年的1.95%增加至198g年的2.5%和1995年的3.47%。因此,哮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颇受重视,1994年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卫生院共同组织17个国家的专家写了“哮喘防治的全球战略”,指导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我国亦于1992年召开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对哮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等做了决定。 一、哮喘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管慢性炎症。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管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其气道具有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 二、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若基础FEVl(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动剂后FEVlPEF)增加15%以上。②PEF变异率(用呼气峰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次)>20%。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PEF最高—PEF最低 24小时PEF变异率= × 100% 1/2(PEF最高+PEF最低) 近年来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存在和严重性的诊断有以下几种,可供临床选择: 1、气道反应性测定一般采用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雾化吸入法或蒸馏水吸入法测定,气道高反应性(BHR)的程度与炎症的程度有显著相关。棍经抗炎治疗后,BHR可消失或明显降低。 组织胺吸入顺序和剂量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浓度(mg/ml) 3.125 3.125 6.25 6.25 25 25 25 50 50 吸入揿数 1 1 1 2 1 2 4 4 8 累积量(umol) 0.03 0.06 0.12 0.24 0.49 0.98 1.8 3.9 7.8 如以组织胺浓度计算,按浓度0.03~16mg/ml,倍倍递增稀释,潮气呼吸,每一浓度吸2分钟,吸完后测FEV1,至FEV1较基础值降低20%,试验终止。吸入适量支气管扩张剂。 PC 20一FEV1<8mg/ml,或PD 20FEV1<7.8umol/ml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2、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测定呼出气NO浓度。正常人一般<20ppb,哮喘病人一般达到80ppb以上,且炎症越明显,NO呼出浓度越高,经抗炎治疗后,又明显降低。 3、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浓度测定,在实验性吸入抗原激发试验中,迟缓型哮喘反应的发现及严重程度与血清中ECP浓度密切相关,在运动激发性哮喘亦有类似现象。血清ECP浓度亦与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5-12-01T16:01:41.52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姜丽1 黄富强2 熊霞1 黎瑞红3通信作者 [导读] 1.湖北医院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2.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湖北十堰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环境因素对发病也起重要的作用。 姜丽1 黄富强2 熊霞1 黎瑞红3通信作者 1.湖北医院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 2.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499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49-0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的支气管因慢性炎症而变得肿胀及狭窄令呼吸不顺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环境因素对发病也起重要的作用。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目前尚没有一种理论能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完善地作出阐述,因此造成了哮喘治疗不理想的局面。随着人们对哮喘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的重点已 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为以预防、防治气道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2],现就近年其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β2受体激动剂和β2受体阻滞剂 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 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也能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抑制介质的释放。分为短效β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叔丁喘宁,及β2激动剂的缓释型及控释型[3]。吸人型激动剂起效快,但哮喘严重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效果较差,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途径紧急给药。此类药物有数十个品种,可分成三代。①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②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酚丙喘宁(fenoterol)等,作用时间4~6小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③第三代:新一代长效的选择性β2激动剂,如(salmeterol)、福米特罗(Formoterol)和丙卡特罗(procaterol)等。作用时间?1.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也能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抑制介质的释放。但长期应用可引起β2-受体功能下调和气道反应性增高,因此,经常需用β2激动剂者(>12小时,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但部分药物(如沙美特罗)起效时间较慢。总的来说,β2激动剂是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的第一线药物,以第二代药物最常用。第三代药物主要用于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起到稳定气道,减少发作的作用。 除了β激动剂外,近些年研究者也尝试将β受体阻滞剂用于哮喘的治疗中。有学者指出[4],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会引起肾上腺素受体下调、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哮喘不易控制,而β受体阻滞剂可上调肾上腺素能受体。Lin等[5]研究证实,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哮喘鼠后调节支气管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减少,支气管上IP及EP2S受体(均为介导前列腺素的受体)对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的延迟反应增强。除上调肾上腺素能受体外,β受体阻滞剂在抑制炎症方面也表现出一定作用。有研究[6]表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哮喘气道炎症反应和黏液细胞化生减弱。Hanania等[7]研究证实大部分哮喘患者对剂量渐增的β受体阻滞剂耐受性良好,气道反应性得到改善。 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长期稳定的最基本的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的药物治疗。吸入激素通过其分子结构上增加了酯性基团,使局部抗炎效价明显增加,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口咽不适、口咽炎、声音嘶哑或口咽念珠菌感染,喷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使用不同的吸入剂型或药物时口咽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停用4—7天后口咽炎能自然恢复。常用的吸入激素有二丙酸培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尼缩松(Flunisolide)和曲安缩松(Triamcinolone Acetonide)等。近年已发展了一些新的活性更强的吸入激素,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等。其作用增强2倍,副作用少。借助MDI、干粉剂或持续雾化吸入。起效缓慢,需长期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才开始有效,最佳作用需要连续应用3个月以上才能达到。口服或静脉用激素是中重度哮喘发作的重要治疗药物。按照病情需要选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和停用,序贯应用吸入激素。如果口服泼尼松,可每天早晨顿服30 ~ 40mg。用药时间超过5d以上应逐渐减量然后停药[8,9]。激素合成剂如二丙酸培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气雾剂或干粉吸人,每次50~200g,每日3~4次,可预防复发,巩固疗效[10]。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具有抗感染作用,并且可改善症状、体征、升高1s用力呼气容积(FEVI)、降低气道高反应性(BHR)。 研究表明[11] , 61%的哮喘患者合并有衣原体或支原体肺炎或两者均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抑制PMNS产生O2,并抑制PMNS的趋化性,从而产生抗炎作用。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反应是由辅助T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RXM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1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抑制PMNS趋化性、抑制PMNS产生O2、抑制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抑制巨噬细胞产生TNF-α等作用,从而发挥其抗哮喘作用。 4 免疫调节剂 从目前研究水平来看,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病还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现在最为流行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仅仅是一种局部抗炎治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哮喘病则是一种伴有免疫功能紊乱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气道变应性炎症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局部表现,而吸入糖皮质激素也仅仅是注重了局部抗炎治疗而疏忽了对全身免疫功能紊乱的调整。所以目前哮喘病的治疗方案是不完善的,仍然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完善,而免疫治疗很可能是完善哮喘病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之一。免疫调节剂能明显提高哮喘病人细胞免疫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