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是(带答案)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是(带答案)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是(带答案)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是(带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是(B)。

A. 1839年

B. 1840年

C. 1841年

D. 1842年

2、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为了(D)。

A.使清军丧失战斗力

B.造成清政府腐败

C. 损害中国人健康

D.牟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平衡贸易

3、“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A)。

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4、领导虎门销烟的是(B)。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左宗棠

D.关天培

5、“虎门销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块浮雕,其历史意义(B)。

A.体现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B.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标志着鸦片战争爆发

D.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销国政策

6、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

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D)。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7、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C)。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B.要求清政府赔偿因禁烟而给英商造成的损失

C.开辟中国为它的殖民市场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引起的

8、1840年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帝国,中华民族屈辱抗争的近代史开始了,这里的“枪炮声”是指(B)。

A.中日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9、中国近代史上对外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A.《马关条约》

B. 中英《南京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0、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让英国的地区是(A)。

A.香港岛

B.辽东半岛

C.台湾

D.澎湖列岛

11、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根本原因是(C)。

A.军备落后

B.闭关锁国

C.制度腐败

D.组织不力

12、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评选,你认为183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B)。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左宗棠

D.关天培

13、洋务运动开始于(A)。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14、标志洋务派强国梦破灭的是(A)的失败。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黄海海战

D.戊戌变法

15、若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C)。

A.马尾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6、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参阅下列哪位人物的传记(B)。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康有为

D.左宗棠

17、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捐躯黄海的民族英雄是(B)。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康有为

D.左宗棠

18、甲午战争结束的标志是签订(A)。

A.《马关条约》

B. 中英《南京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9、宝岛台湾是哪一人不平等条约割让的(D)。

A.《辛丑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0、下列关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C)。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戊戌变法的时间是(C)。

A.1894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1年

22、支持戊戌变法的皇帝是(B)。

A.道光

B.光绪

C.溥仪

D.咸丰

23、设立京师大学堂是(B)的成果。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

24、京师大学堂是如今下列那所大学的前身(B)。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北京交通大学

D.人民大学

25、出卖维新派、断送戊戌变法的告密者是(A)。

A.袁世凯

B.张作霖

C.段祺瑞

D.黎元洪

26、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变法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不祖宗的律制

27、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争夺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狂潮是在(C)。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28、中华大地被一群兽瓜分着,它们是侵略者的象征。熊代表(D),太阳代表(C),鹰代表(B),虎代表(A)。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沙俄

29、在民族灾难空前严重的形势下,不甘做忘国奴的中国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斗争矛头直指(B)。

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30、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C)。

A.1840年

B.1856年

C.1900年

D.1931年

31、有人对中国近代史某条约的签订了形象的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道两侧。甚至还趾高气扬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个条约是(D)。

A.《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2、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中侵略者攻占了北京的是(B)。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33、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C)。

A.光复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华兴会

34、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A.光复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华兴会

35、中国中盟会成立于(B)。

A.美国檀香山

B.日本东京

C.法国巴黎

D.中国上海

36、标志着辛亥革命爆发的事件是(D)。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武昌起义

37、武昌起义后,全国14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它造成的直接影响是(B)。

A.中国陷入分崩离析状态

B.清政府统治随之土崩瓦解

C.便利帝国主义大举入侵

D.大量旧势力混入革命阵营

3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C)。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孙中山没有自己的军队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39、假如武汉市需要征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活动的方案,你认为这次活动的纪念大会选在哪一天举行最为合适(B)。

A.2010年10月10日

B.2011年10月10日

C.2011年12月12日

D.2012年1月1日

40、出卖维新派,又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A)。

A.袁世凯

B.荣禄

C.段祺瑞

D.曹琨

41、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在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D)。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同盟会的建立

D.清帝下沼退位

42、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A)。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1年

43、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D)建立的。

A.毛泽东

B.董必武

C.李达

D.陈独秀

44、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B)。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红军长征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B)。

A.1919年北京

B.1921年上海

C.1924年广州

D.1927年武汉

46、共产党人创建自己军队的开始(B)。

A.武昌起义

B.南昌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47、南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B)。

A.1926年8月1日

B.1927年8月1日

C.1928年8月1日

D.1927年9月1日

48、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与这场危机有关的是(D)。

A.“五·四”运动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中国人民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D.世界各国人民组成反法西斯联盟

49、每年的9月18日,各地都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目的是牢记这一天发生了(D)。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表格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 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 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 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 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英法公使到北京交换条约文本,蓄意挑衅,炮轰大沽口。中国守军开炮还击,击沉 击毁敌舰十多只,英海军司令受重伤。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 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2年陈玉成在安庆防御战中牺牲。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同中外反动军队激战。曾国藩统率反 动武装,在外国侵略者配合下围攻天京。太平天国军民进行天京保卫战。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不久,成立哲德沙尔国,自立为汗。俄、英侵略者先后承认这个伪 政权。 1867年美国借口美船水手被杀,派军队侵犯台南瑯王乔,被台湾人民击退。 1868年捻军失败。 1871年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 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4年日本侵略军侵犯台湾瑯王乔,台湾军民坚决抵抗,日军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专条》。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 188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8月下旬,法舰突然袭击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清政府下诏对法国正式宣战。10月,刘铭 传的清军击退进犯台北的法军。 1885年3月,法舰进犯浙江镇海。刘永福黑旗军和越南人民配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十多个 州县。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要地。 6月,《中法新约》签订。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湖北咸宁四校联考)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解析:题干反映龚自珍头脑中依然有着旧有的朝贡思想,说明其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C项正确。A项题干未能体现;B、D两项虽然提及朝贡,但是对题干的曲解。 答案: C 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 解析: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 答案: A 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往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儒家观念,更没有是古非今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到“比较”的范围,并没有提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中西比较范围的扩大及领域的增多等信息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了解不再片面和局限,故C项正确;虽然提到与西方对比范围的扩大,但是并不能证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 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 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 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 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 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 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 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 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 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想的萌发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清朝统治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白银。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5)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属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经过(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焚毁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伸入内地,整个沿海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上海海关,赫德)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1865逆差,洋商收购原料) 3、贩卖华工 4、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因: 斗争目标:推翻清政府 拜上帝教 洪秀全思想:儒家大同、农民平均主义,基督教教义――平等 1851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平均分配土地、财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 曾国藩,石达开 开京变乱 防御战:陈玉成――安庆,李秀成江浙、上海,洋枪队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1864)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word)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 1.(2019江苏扬州中学2月)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 A.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 C.并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 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 2.“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这段选自民国某时期的军歌歌词,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C.新三民主义成为革命旗帜 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受到重创 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材料中,毛泽东重点论述了( ) A.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B.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 C.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 D.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 4.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该文发表的背景是( ) 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 B.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5.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 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 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 6.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也有人主张汉字拉丁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 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5年高考中国近现代史13个知识点归纳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13个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w.w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人教版)(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检测试题

中国近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山东潍坊二模)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解析:D 仅从材料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升降与否,故A项错误;洋务思想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材料中的时间是19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仅从材料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的变化中得不出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的结论,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是在鸦片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天朝”使用次数的减少和“中国”使用次数的增多分析可知,清朝统治者开始摒弃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开始向西方学习,逐渐用平等眼光看待世界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外交理念,故D项正确。 2.(2017·辽宁沈阳一模)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 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 解析:A 由材料可以看出把外国的工厂视为不能消除的疾病,反映出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危害,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领土主权受损,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是在鸦片战争后,而列强在华设厂热潮出现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故D项错误。 3.(2017·山东滨州一模)农会原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研究农学、改良农业为宗旨的组织。但在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农字第9号通告明确指出:“农民协会已经不是一种职业组织,而是乡村中的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联盟、农民政权。”这说明当时( ) 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道路迅速转移 B.乡村民众政治利益诉求高于经济利益 C.土地革命推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起步 D.中国共产党重视权力重构对革命动员的作用 解析:D 革命道路由城市转向农村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且材料体现不出革命道路的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中“农民协会”的性质变化与乡村民众诉求无关,故B项错误;“1927年7月20日”还没有进行土地革命,故C项错误;据材料农民协会由“职业组织”向“政治联盟、农民政权”的变化可知,中国共产党重视权力重构对革命动员的作用,故D项正确。4.(2017·山东枣庄一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收回租界大事记》载:1943年签订《中美新约》《中英新约》,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模板)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刘志丹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6年6月

1928年,由刘志丹等同志领导的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继清涧起义后规模最大的军队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一次武装起义,是我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伟大尝试。华起义的深远意义在于它用热血和生命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刘志丹同志正是吸取了渭华起义的经验教训,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地创建了西北工农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

二、提出三色论 所谓“红色”,就是发动组织工农群众,建立党所独立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刘志丹认为,人民军队是进行革命战争的骨干,必须走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才能使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有光明的发展前途。他把分散的、弱小的群众武装逐步集中起来,先建立游击队,后上升为正规红军。这种办法与毛泽东建军路线是一致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根据全国抗日救亡的新形势,率部同吴岱峰阎红彦等部会师,并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所谓“白色”,就是派共产党人到白军中开展兵运工作。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大胆尝试。红石峡会议后,他返回家乡保安,采取合法的斗争方式,把该县民团改造成为党所掌握的革命武装。随后,他多次打入国民党军,以合法身份发展革命武装,多次被捕和关押。经党组织和南汉宸、杜斌丞等著名人士的营救而获释。刘志丹为了创建革命武装,以非凡胆略,一次次打入军阀部队,出生入死,毫不退缩,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本色。 所谓“灰色”,就是派人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为创建人民军队准备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一项成功实践。他认为,陕甘地区有许多绿林武装,其中不少人出身贫苦,侠肝义胆,由于生活所迫,铤而走险,被“逼上梁山”。他们同官僚军阀、地主豪绅之间的矛盾相当尖锐、复杂。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改造,他们就有可能走上革命的道路。 三、创造三窟论 刘志丹是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他创造性地开辟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探索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独特贡献。渭华起义失败后,他深深感到根据地对于革命成功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向井冈山学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经过广大军民的艰苦努力,成功地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后来又采取“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说:刘志丹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用“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出局面,这很高明。 四、实行正确的土地政策 刘志丹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领导这样的战争,必须把农民问题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引导与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战争、建立革命政权。为此,他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刷题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刷题 【A单选】 1、近代中国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的时间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金田起义) 3、史称“三区革命”的少数民族群众武装斗争发生在(新疆) 4、在中共制定的策略总方针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5、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自(《进化与伦理》) 6、标志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7、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代表作是(《十款天条》){属于:《海国图志》《天演论》《地理大全》} 8、1940年,投降日本建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是(汪精卫) 9、1933年11月,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是(蔡廷锴和蒋光鼐) 10、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是(是否增产) 11、1931年11月,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根据地红军领导地位之外的会议是(赣南会议) 12、《论十大关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3、在戊戌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愿意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谭嗣同) 14、1894年11月,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人是(孙中山) 15、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后,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 16、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 17、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向高潮的信号是(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的胜利) 18、1965年1月,错误地提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文件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 19、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实际上首次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著作是(《论十大关系》) 20、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 21、“三反”运动结束的时间是(1952年春) 22、中共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问题的会议是(中共四大) 23、1936年7月,原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奉中央指令合编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是(贺龙) 24、1913年6月,袁世凯为实行尊孔复古向全国发布了(《通令尊崇孔圣文》) 25、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五·二0”惨案后) 26、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27、党中央作出学习《江泽民文选》决定的时间是(2006年8月) 28、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蓝图的会议是(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9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题卷: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

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黑龙江大庆模拟)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这表明蔡元培( ) A.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C.不赞成研究西方学术 D.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2.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资本主义本质充分暴露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 3.吴国桢在晚年回忆录中谈道:“那时(指共产党成立初期)当共产党创造出‘帝国主义’这个词时,他们确实掌握 了进入年轻人头脑的钥匙。马克思主义在打动年轻人方面,没有多少影响,但‘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则有。”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注重把握中国的国情 C.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 D.制定了国共合作纲领 4.(2019山东济宁一模)1923年11月,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学习。俄国革命,原来只有民权、民生两大内容,但在十月革命后六年间,俄国都在为民族主义奋斗。因此,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实在暗相符合。孙中山的上述观点表明他( ) A.巧妙地将中俄两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 B.找到了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相同之处 C.密切关注中俄两国革命理论的不同之处 D.在某种程度上仍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 5.鸦片战争期间,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在远处观战。这说明( ) A.英军获得民众大力援助 B.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 C.民众缺乏近代民族意识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1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 题专项训练1 1。(2019 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 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2019 ·福建福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英部分条约简表 根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整理根据上表,提取一项有关中英两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 分)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 题专项训练1 答案 1。(2019 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 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析题——从哪些角度入题] 本题是观点评述类,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需要四步骤:首先明确观点,由于材料没有直 接表明观点,此题观点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概括。然后是“评”,对材料的任意一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赞成或反对。其次是“析”,即分析、论证观点,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最后是“结论”,要做到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结论要有家国情怀的高度,有理论的升华。 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 从材料出处可以知道,这则材料出自钱穆先生1940 年写的《国史大纲》。这一时期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形势恶劣,全国上下持悲观论调者比较多。这时候中国需要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来回答中国为什么不应当投降,不应当被侵略的问题,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钱穆先生在这一时期写出纲要版中国通史,并敬告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它不仅是一种对历史的研究态度,更是一种深刻的责任与情怀。 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本题可以运用“时代背景+家国情怀”,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理论来指导作答。 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 我们必须对历史以温情与敬意,这是对材料正向思维而得出的观点,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提炼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从反向思维上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刺激,获得高分。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课练试题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课练试题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刷题课时练18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选择题 1.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 A.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 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说明维新变法极大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觉醒和思想解放,答案选D项,A、C两项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B项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答案:D 2.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民众的态度是() A.都以武装反抗的形式抗击八国联军 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 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各界人士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维新派开展“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商人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等。故C项正确。 答案:C 3.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在京畿一带,义和团“一倡百和,从者如归。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这() A.增强了中国人民反清的斗争信心 B.体现了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扶持 C.反映出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D.是对严峻的民族危机的回应 解析: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是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日益高涨的表现,故答案为D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义和团运动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产物,排除C 项。 答案:D 4.1900年,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东南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挟持下的“矫诏、乱命”,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史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局面的出现客观上() A.不利于清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B.使南方经济发展未受影响 C.为北洋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整理

1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 》等书 籍。 2.右图是魏源编撰的著作,图中文字属于小篆(书法字体), 该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仅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

24. 康有为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托古改制)。出版《孔子改制考》.在维新变法期间,他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发表《变法通义》,要求“伸民权”,设议院。 6.严复于1898年翻译了《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他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礼教进行了大胆地批判,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8.维新思想直接指导和动员了维新变法。维新思想是爱国的;维新思想是进步的;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 9、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批判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同年,邹容发表《革命军》。

3 二 新文化运动 1、背景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4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李大钊指出: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②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5、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鲁迅在1918年发表了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礼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积极性: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2019届高三历史易错点特训:(1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易错点特训(11) 1、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犯,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态度,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两人的思想都( ) A.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 2、19世纪中后期,西学译作有《行车指要》、《水师操练》、《克虏伯炮说》、《制火药法》、《防海新论》,(宝藏兴焉》、《工程致富》,《探矿取金》、《西艺知新》、《农学初级》、《农务全书》等,这些译作() A. 表明西学已成为社会时尚 B. 反映出救亡图存迫在眉睫 C. 与洋务事业兴办密切相关 D. 旨在提高民众的科学素质 3、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 ) A.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 C.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 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5、甲午战前,谈论西学普遍为人所不屑,有谈论者甚至被视为汉奸。甲午战后,各地成立学会,纷纷译印图书,举办演讲,推销报纸,宣传新学。国人对西学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B. 清廷维护专制引起不满 C. 有识之士广泛传播西学 D. 此前的近代化效果有限 6、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张旨在( ) A.提高国民的参政意识 B.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 C.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 D.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 7、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说明维新思想( )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 B.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自考近代史纲要考前冲刺技巧上

自考近代史纲要考前冲 刺技巧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近代史纲要考前冲刺复习技巧(上)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考试了,个人认为这最后的一个月尤为关键,因为是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是考前记忆的最黄金时间,因此切不可白白荒废了这个阶段。今天本人想分享一下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考前冲刺复习的一些心得,也希望可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和分享自考路上的点点滴滴。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关键一个问题:考前阶段的主抓方向。没错,就是“输出”。这点很重要,大家要切记!学习及前期复习阶段的主要方向是输入,是背诵和记忆为主的阶段。而冲刺阶段,就进入了输出阶段。本阶段目标就是要保证做到在考场上把你的记忆内容快地调出,并准确输出到你的考卷之上。因此这个阶段的复习,关键点就在于如何在你的大脑庞大的中资料库,快速找到你需要的答案并且完整无误的将其输出,这是今天我想要分享的重点。 主导方向清晰了,我们再来看近代史这门课的特点。公共课,在任何专业里学分占比都不大,如无个人的特殊需求,相信没有太多人会把目标定到八九十分。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及格,当然排除一次就考一门或两门的同学,那可以花大时间进行系统复习,不然为了学位,个人建议还是尽量把时间都用到专业课的复习上面,显然来得更划算。近代史的选择题占了50分,这其实就是送分题,可见为了让你及格,自考委员会也是下了力气的。选择题这里不再多说,我之前的几个帖子里也都说的很清楚了,除了刷题,还是刷题,刷到你可以只看选项就能选出答案来的程度,就可以了。如果选择题硬要说,那就是时间轴要记清,可以大概分成几个时间段,把每个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列一下,基本选择题就搞定了,如果想要轻松及格,我希望大家都可以把选择题要拿到的分数至少定到44分以上,这样的话,简答题按照我的方法提取后,即使因为不全而没拿到全部分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内容】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7)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8)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重点回顾:

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 2、下列内容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请将其连线。 从背景来看 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从方向来看 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 从任务来看 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从层次来看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态度来看 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从内容来看 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作用来看 前后各种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 3、近代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本课小结:略 四、学以致用 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 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零星传人到广泛传播的转变②由学术的介绍到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③由直接运用、实践到丰富、发展的转变④由运用中的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菲强于人也。然则欲与之争强,非徒在枪炮战舰也,强在学中国之学,而又学其所学也。今之学其学者,不过粗通文字语言,为一己谋衣食,彼自有其精微广大之处,何尝稍涉藩篱?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雨后可。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格致会颇,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语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郑观应《盛世危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