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做指导,以《常州市新北区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管理办法(试行)》为准则,以学校三年规划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基于网络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新模式,整体推进汤小教育信息化进程。

二、现状分析:1、有利及时取得成绩方面。㈠现在,我校已经积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信息化技术装备建设,已建成计算机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3个,液晶投影机5台,办公室和各专用室都已配备好电脑,全校累计电脑113台,学校演播中心已建成。㈡2008年学校已经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了一定的工作积累。㈢专职教师通过各级培训,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有了一定的实践。校信通、排课系统、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工资、固定资产等方面的应用大都比较熟练。2、挑战及困难方面。⑴大部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够,技术水平也不高。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尚缺乏引领型技术人才,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⑵硬件投入建设仍然不够。教师电脑拥有率不高,多媒体投影系统也较少,很难满足日常教学应用的需求。校园网布线工作等虽已到位,但因上述原因,没能形成“班班通“。⑶软件(资源库)建设更是没有起步。时至今日,学校仍然没有门户网站;课件、专题网站数量较少且没有集中管理。

三、发展目标:1、以组建一级校园网为重点。充分利用校园网、教科研网、图书馆网、学籍管理系统、校讯通等,宣传学校,及时充实校园网内容,把学校的计划、要求、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传输,逐步实现无纸办公。同时学校要加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平台。2、以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为抓手。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收集、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电脑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参加市、区以上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3、以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切入点。通过有意识,45岁以下的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35

岁以下的教师均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实现学科普及率和教师应用率达到100%,会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页的教师达50%,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软件制作等竞赛。4、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资源是教育信息化重要部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难点,必须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在资源建设上,上方面充分利用以春晖工程资源,另一方面以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学校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学科教育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科研提供条件。5、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人人参与,重在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的中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都要参与这一实践中去,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阶段目标:1、准备阶段:(2009.4—2009.8)⑴以组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起点,信息处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⑵以建设校园网站为重点,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充实网站内容,争取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内容,做到人人参与,为学校信息化建设人人努力。⑶按要求初步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本阶段主要培训文字软件和多媒体硬件的使用,以保证上课(公开课)教师课件上课不求人。⑷按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⑸对全校硬件评估,添置或维护的要投入以深化教育教学的需要。2、第一阶段:(2009.9—2010.7)⑴加强领导小组的学习力度,使领导小组成员能率先做到内行。⑵不断充实完善校园网站,争取在本阶段达到无纸办公。(周工作、通知、报表等在网站完成)⑶积极参加各级种类信息化工作的评比、竞赛,本着“贵在参与、重在学习“的出发点,并争取取得优异成绩。⑷培训上加大力度:一是领导小组培训,二是骨干教师培训,三是全员培训。其中全员培训主要培训课件的制作,使教师的课件基本上都能自己制作(层次较低)。加强到先进学校学习的力度,以利更好的为学校信息化的发展。主动邀请区相关专家上门指导和春晖工程的培训资源。⑸信息技术课要达到优质课的要求,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积极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各级比赛。⑹着手校资源库的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资源。⑺保证信息化硬件的使用率和完好率。重点保障网管中心、演播中心的正常运转,尝试专题片的拍摄,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⑻积极参与市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争取校级整合课各类学科能尝试开展。⑼争取通过一级校园网和信息化特色学校的争创验收,以利学校信息化工作地全面提升。3、第二阶段:(2010.9—2011.7)⑴继续完善校园网站,能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⑵不断完善充实学校资源库,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⑶培训方面:领导小组要始终保证走在教师的水平之前,所以必须不断学习,教师主要培训美工基础,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保证青年教师有自己的博客。⑷积极参加课程整合,达到全体青年教师都能上好整合课。⑸切实抓紧抓实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⑹添置完善教育教学必备的硬软件。4、第三阶段:((2011.9—2012.7)⑴硬件方面:争取区镇校统筹,做到教师人手一机(笔记本),一半以上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投影系统,尝试参与电子白板的课堂运用。完善网管中心、演播中心的配置,添置合适的服务器和信息贮存设备,更好地为校园网和资源库建设服务。⑵软件方面:建立完善的资源中心,各类软件资源有序整合管理。为师生搭建完善的网络平台。⑶培训:拥有2-3为技术骨干,青年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行云流水,校领导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类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⑷课程整合更多的教师能开展整合教学,部分教师能上出优质整合课。开展相关整合课题研究。⑸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为工具,更好地学习各类学科。培养学生合理安全有效地运用网络。⑹全校信息化工作基本实现数字化校园,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为师生教育教学服务,使数字化校园成为师生学习的网络栖息地。五、重点工作:1、师资培训:确立“培训先行、分层分段、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培训思路,队伍建设分层进行,一是培训一支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专业队伍;二是培训一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素养提高的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培训在职教师,队伍建设分段进行了,第一阶段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二阶段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首先培训信息技术骨干队伍,然后培训对象扩大,逐渐达到凳培训的目的。2、加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学校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求按国家规定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外,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加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3、一级校园网的建设:以一级校园网标准为规范,创建一级校园网和信息化特色学校。4、教育资源库建设:以校园网站为平台,以网管中心和课件室为阵地,建立校资源中心。5、网络管理工作:以“安全、

有效、应用“为关键词,搞好网管工作。6、以春晖工程为重要契机,充分发挥春晖工程的全部资源,为学校信息化工作服务。六、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⑴建立以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周明华 组员:许红卫 周建忠 祁建伟 符京雷⑵设立学校信息处,成员为: 符京雷 金立新 祁建伟 邹小健 许爱华 陈如铁 周建忠 邹莉雅。同时下设摄录组、维护组、研发组、整合组等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组织学校信息化工程实施工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大工作提供服务和监督。学校信息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和学校信息化工作实施安排。2、规范管理机制。制订《汤庄桥小学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学校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阶段目标和工作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