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钢坯热送热装温度工艺的实践_曾春水__tr

优化钢坯热送热装温度工艺的实践_曾春水__tr

优化钢坯热送热装温度工艺的实践_曾春水__tr
优化钢坯热送热装温度工艺的实践_曾春水__tr

钢坯加热工艺

钢坯加热工艺 加热工艺制度包括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加热时间、加热制度等。 一、加热温度 钢的加热温度是指钢料在炉内加热完毕出炉时的表面温度。确定钢的加热温度不仅要根据钢种的性质,而且还要考虑到加工的要求,以获得最佳的塑性,最小的变形抗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轧制的产量、质量,降低能耗和设备磨损。实际生产中加热温度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A 加热温度的上限和下限 图1-1 Fe-C合金状态图(其中指出了加 热温度界限)

碳钢和低合金钢加热温度的选择主要是借助于铁碳平衡相图(图1-1)。当钢处于奥氏 体区其塑性最好,加热温度的理论上限应当是固相线AE (1400~1530℃),实际上由于钢中偏析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加热还不到固相线温度就可能在晶界出现熔化而后氧化,晶粒间失去塑性,形成过烧。所以钢的加热温度上限一般低于固相线温度100~150℃。碳钢的最高 线30~50℃。加热温度和理论过烧温度见表3-1。加热温度的下限应高于A c3 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到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中的热损失,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粒 集聚Array长大 的倾 向越 大, 奥氏

度还需结合压力加工工艺的要求。如轧制薄钢带时为满足产品厚度均匀的要求,比轧制厚钢带时的加热温度要高一些;坯料大加工道次多要求加热温度高些,反之小坯料加工道次少则要求加热温度低些等。这些都是压力加工工艺特点决定的。 高合金钢的加热温度则必须考虑合金元素及生成碳化物的影响,要参考相图,根据塑性图、变形抗力曲线和金相组织来确定。 目前国内外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在低温下轧制,因为低温轧制所消耗的电能,比提高加热温度所消耗的热能要少,在经济上更合理。 二、加热速度 钢的加热速度通常是指钢在加热时,单位时间内其表面温度升高的度数,单位为℃/h。有时也用加热单位厚度钢坯所需的时间(min/cm);或单位时间内加热钢坯的厚度(cm/min)来表示。钢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温度同样重要。在操作中常常由于加热速度控制不当,造成钢的内外温差过大,钢的内部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从而使钢出现裂纹或断裂。加热速度愈大,炉子的单位生产率愈高,钢坯的氧化、脱碳愈少,单位燃料消耗量也愈低。所以快速加热是提高炉子各项指标的重要措施。但是,提高加热速度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对厚料来说,不仅受炉子给热能力的限制,而且还受到工艺上钢坯本身所允许的加热速度的限制,这种限制可归纳为在加热初期断面上温差的限制,在加热末期断面上烧透程度的限制和因炉温过高造成加热缺陷的限制。下面分述它们对加热速度的影响: A 在加热初期,钢坯表面与中心产生温度差。表面的温度高,热膨胀较大,中心的温度低,热膨胀较小。而表面与中心是一块不可分割的金属

生产工艺革新与工作流程优化竞赛项目

2016年“生产工艺革新与工作流程优化竞赛”项目 农垦类作物种子处理技术改进及应用 目录 材料一:研究报告P2 1)工作总结(含设计思路等) 2)技术报告(含试验数据、操作流程、潜在问题和改进成本分析等) 材料二:原理结构、设备与实施图片P17 1)原理结构 2)处理设备 3)实施图片 材料三: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P21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作物种子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及设备研究》(主持人:徐佳豪,项目编号:201413114016Y) 材料四:学生获奖P22 全国3D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材料五:专利证书P23 1)一种低温等离子体麦类作物种子处理装置,201520434078.4,实用新型授权 2)等离子体作物种子处理生产线,201420310849.4,实用新型授权 3)等离子体作物种子处理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201410259554.3,发明专利公开 4)一种等离子体激活处理大型颗粒种子进料系统,实用新型,2016年已申报 5)等离子体激活处理大型颗粒种子进料系统及其进料工艺,发明专利公,2016年已申报材料六:论文发表P28 材料七: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工艺文件P29 材料八:应用情况P30 1)合作企业评价 2)用户报告 材料九:项目鉴定P32 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鉴定 2016年“创意设计竞赛”项目 网络智能模糊控制加湿器 目录 一、作品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1 加湿器定义及分类 1.2 现有加湿器的特点 1.3 新型网络智能模糊控制加湿器 二、研究目标及基本思路 2.1 研究目标 2.2 基本思路 三、关键技术 3.1采样数据分析及处理 3.2模糊控制数学模型

传热模拟实验

实验名称传热模拟实验班级化艺146 姓名楚莹鑫学号 1401010625 成绩指导老师王许云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i 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 Nu=ARe m Pr0.4 中常数A、m 的值。 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m 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装置 1.实验设备流程示意图 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1-液位计; 2-储水罐; 3-排水阀; 4-蒸汽发生器; 5-强化套管蒸汽进口阀; 6-光滑套管蒸汽进口阀;7-光滑套管换热器;8-内插有螺旋线圈的强化套管换热器;9-光滑套管蒸汽出口; 10-强化套管蒸汽出口; 11-光滑套管空气进口阀; 12-强化套管空气进口阀;13-孔板流量计;14-空气旁路调节阀;15-旋涡气泵;16-蒸汽冷凝器 三、实验原理 1.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 (1)对流传热系数 αi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αi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因为αi <<αo ,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αi≈K,K(W/m2·℃)为热冷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且K≈Q i/( ?t m *s i)。 所以: αi≈Q i /(??t m *s i) 式中:α

αi 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 Qi—管内传热速率,W; Si—管内换热面积,m2; ?t mi 管内平均温度差,℃。 平均温度差计算公式:??t mi =t w-t m 式中:t m 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 w 壁面平均温度,℃; 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w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所以tw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S i =πd i L i 式中:di 内管管内径,m; Li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由热量衡算式: Q i =W i c pi(t i2-t i1 ) 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 W i =V iρi /3600 式中:Vi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3 / h; c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 (kg·℃); ρi 冷流体的密度,kg /m3。 cpi 和ρi 可根据定性温度 tm 查得,t m=(t i1+t i2)/2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ti1,ti2,tw, Vi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Nu i= A Re i m Pr i n 物性数据λi、cpi、ρi、μi可根据定性温度tm查得。经过计算可知,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兰特准数Pri变化不大,可以认为是常数,则关联式的形式简化为: Nu i= A Re i m Pr i0 .4 这样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i与Nu i,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A和m的值。 2 强化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及强化比的测定 强化传热又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能够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金。强化传热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装置是采用了多种强化方式,见表

第二节 梳理工艺及设备

第二节梳理工艺 纤维网是非织造布最重量的半成品,纤网的均匀度、纤网的定量及纤网中纤维排列的方向性直接影响非织造布产品的质量。不同用途的非织造布对纤网的质量有不同的要求。 干法非织造布梳理机仅完成传统梳棉机和梳毛机的作用是不够的,为了适应非织造产品质量要求,它还必须完成传统梳理机没有的一些作用。现将非织造梳理机的主要任务简述如下: 1、分梳对开松后的纤维束进行彻底松解,使之成为单纤维状态。 2、除杂进一步清除混料中的各种杂质和疵点。 3﹑混和使混料中的各种纤维进一步细致而均匀地混和。 4、杂乱成网制成定量均匀有一定要求的薄网。由于产品的纵横向强力不能差异太大,应使用带杂乱机构的梳理机。 5.并合均匀双道夫及三道夫梳理机可将多层纤网叠合,并起均匀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又能改善产品的外观。 一、纤网的类型及特性 (一)纤网类型 纤网中纤维的排列方向,一般以纤维定向性(度)来表示。纤维多数按机器输出方向排列的称为纵向排列,与机器输出方向垂直排列的称之为横向排列,纤维排列如果各个方向均有则称为杂乱排列。我们把纤网中呈纵向或横向排列的纤维量多少的程度称之为定向度。纵向定向度好的纤网,其纵向强力远大于横向强力;横向定向度好的纤网,其横向强力又远大于纵向强力。定向度太高的纤网最后会造成非织造布纵横强力差异大,对于某些用途的产品可能极大地影响其寿命。 直接从梳理机道夫剥下来的纤维网,纤维呈纵向平行排列的程度高,称为平行网,纵横向强力差异大。在道夫后面加装凝聚辊,使某些纤维改变了平行向前的方向而往横向有一些移动,这种纤网称为凝聚网。在梳理机的锡林和道夫之间插入高速旋转的杂乱辊,能显著改善纤网的纵横向强力差异大的缺点,这种纤网称为杂乱网。采用空气流输送纤维,可以形成纤维杂乱排列的均匀纤网,该种生产可用于加工重量较大、厚度较厚的产品,生产薄型纤网的均匀度不好。过去还通过将道夫输出的纤网经过折叠,再经纤维网牵伸机而制得杂乱纤网,但这种生产方式要配置横叠机,现在已较少采用。不同的成网方法与非织造布的纵横向强力比值见表3-2 表3-2 不同的成网方法与非织造布的纵横向强力比值

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

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 在本科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 特色与创新 热模拟试验机是一个材料热机械加工性能分析系统, 具有急(慢)速升温降温、急(慢)速拉压变形、同时记录温度、力、应力、应变等参数变化曲线,可对金属材料的冶炼、铸造、锻压、成形、热处理及焊接工艺等各个制备阶段的工艺与材料性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精确的模拟。利用该设备既可进行单一性能测试,又可进行多种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据了解,目前国内在本科生中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开设实验的高校只有清华大学,采用的设备型号为Gleeble1500,本实验采用的型号为Gleeble 3500,功能更丰富。由于本实验室在为各科题组研究服务工作中已积累了大量经验,结合科研项目能设计出具有交大特色的实验方案,可为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提供技术支持。 特色实验一金属材料高温强度的测定 特色实验二钢连续冷却转变图(CCT曲线)的测定 特色实验一金属材料高温强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典型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与塑性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掌握用材料加工物理模拟设备即动态热-力学模拟试验机Gleeble3500测定材料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塑性的原理。 (3)掌握Gleeble 3500试验机的简单操作与编程.并了解其一般应用。 (5)测定不同钢种如20、45、40Cr和1Crl8Ni9不锈钢的拉伸强度及其塑性随温度的变化井进行比较;测定并分析变形速度对强度的影响规律。 二.概述 材料的力学性能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数值模拟研究必须以力学性能为依据;负载结构的设计和材料加工艺方案(如焊接、锻压、热处理、表面改性等工艺)的制定必须以力学性能为基础等等。温度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功能影响很大。高温强度和塑性是材料高温使用和热加工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了解其测试方法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对高温结构材料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本次实验主要研究金属材料高温短时拉伸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如钢材的强度和塑性由基体组织类型(如马氏体M,铁素体F,珠光体P,贝氏体B,奥氏体A)、晶粒大小、基体强化类型(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以及与此有关的加工变形程度、热处理条件等决定,因此,不同类型的金属及其合金的强度和姻性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存在明显区别,一般来讲,材料按高温强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碳素钢,低合金钢,高合金钢,不锈钢,镍基高温合金。 金属力学性能指标一般按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和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4338-1995)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全面,但较繁琐。本实验用动态热-力学模拟试验机Gleeble快速测定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动态热-力学模拟试验机Gleeble3500测定材料高温性能的原理如下:用主机中的变压器对被测定试样通电流,通过试样本身的电阻热加热试样,使其按设定的加热速度加热到测试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通过主

清梳联(棉箱)改造工艺流程及梳棉自调匀整仪的运用

清梳联(棉箱)改造及加装ZNS梳棉自调匀整仪运用 一、清梳联的意义 将开清棉联合机输出的散棉,直接均匀地输配给多台梳棉机,由此组成的联合机称为清梳联合机,简称“清梳联”。清梳联将清花、梳棉两个工序联接成一个工序,取消了清棉成卷过程,省略了落卷、储卷、运卷和换卷等操作,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消成卷还可避免压辊压碎棉层内杂质,消除了退卷粘层以及接头不良等弊病,有利于减少生条含杂粒数和改善生条均匀度。清梳联是清梳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纺纱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纺纱过程连续化、自动化、优质高产和低消耗的重要途径。 二、清梳联的工艺流程 清梳联的工艺流程如图3-8-1的所示,清棉机打手输出的原料由输棉风机均匀地分配到各台熟棉机的喂棉箱中,其给棉过程采用电子压差开关进行控制。当箱内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停止给棉。喂给装置控制灵敏度准确,气流稳定,可保证棉层的均匀喂给。 图3-8-1清梳联的工艺流程 1. 梳棉机 2. 输棉风机 3. 清棉机 一套开清棉联合机可以与多台梳棉机连接,所组合的梳棉机台数可以根据开清棉联合机的产量及梳棉机的产量来计算 即:M〔梳棉机配套台数〕= Q〔开清棉联合机的台时产量kg/台.h〕/G〔梳棉机的台时产量(kg/台.h〕 三、清棉联的连接装置 采用清梳联后,清棉机的机构大为简化,从清棉机打手部分输出的原料,由输棉风机经管道

送入梳棉机机后的喂棉箱。 ⒈配棉头输棉管与梳棉机后部喂棉箱连接处起分配原棉作用的部分称配棉头,配棉头有高流速迫降式和低流速沉降式两种,如图3-8-2所示,图中(1)为高流速迫降式配棉头,内有挡棉板2(俗称羊角)、调节板1和插入板3,三者相配合,迫使输棉管内水平运行的棉块向下落入喂棉箱内,挡棉板的高度,调节板的角度和插入板的深度经适当调整,可控制落入棉箱中的棉量。 (1)高流速迫降式(2)低流速沉降式 图3-8-2 图中(2)为低流速沉降式配棉头,其上方的输棉管在临近配棉头处,有一扩散角为α的斜面,使输棉管截面扩大,气流扩散,棉流速度降低,在挡棉板的配合下,使棉块落入喂棉箱内,改变挡棉板倾斜角度和扩散角的大小,可调节落入喂棉箱的棉量,扩散角α一般在30°~45°范围内调节。 ⒉喂棉箱喂棉箱以FA177A型为例,如图3-8-3所示,其规格见表3-8-1。

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

钢坯轧制过程温度确定的研究 不同的钢种、不同的板坯规格、采用不同的轧机型式,以不同的轧制速度进行轧制,对于轧制不同厚度的成品而言,要求采用不同的钢坯加热温度和和钢坯的加热时间。本文以成品不同温度时的晶相组织为依据,结合不锈钢轧制时的热应力分析,再参考铁碳相图,制定成品不同厚度的终轧温度,再通过建立轧制过程热模型,反算出板坯的出炉温度,从而对各种形式的加热和轧制提供加热依据。 1、不锈钢加热温度的确定依据 对于金属的压力加工来说,金属轧制前的加热,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加热温度主要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由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等性质来确定。不同的热加工方法,其加热温度也不一样。 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主要取决于金属的化学成份、组织状态、温度及其它变形条件。其中,温度影响的总局势是,随温度升高,金属的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热运动加剧,原子间的结合力减弱,所以变形抗力降低,同时可增加新的滑移系,以及热变形过程中伴随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这些都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的塑性并不直线上升的,因为相态和晶粒边界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又对塑性产生影响。 钢的加热温度不能太低,必须保证钢在压力加工的末期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即终轧温度)。由于奥氏体组织的塑性最好,如果在单相奥氏体区域内加工,这时金属的变形抗力最小,而且加工后的残余应力最小,不会出现裂纹等缺陷。这个区域对于碳素钢来说,就是在铁碳平衡图的AC3以上30-50℃,固相线以下100-150℃的地方,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中的热损失,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钢的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奥氏体的晶粒越粗大,钢的机械性能越低。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根据铁碳相图最好在850℃左右,最好不要超过900℃,也不要低于700℃。 金属的加热温度,一般来说需要参考金属的状态相图、塑性图及变形抗力图等资料综合确定。确定轧制的加热温度要依据固相线,因为过烧现象和金属的开始熔化温度有关。钢内如果有偏析、非金属夹杂,都会促使熔点降低。因此,加热的最高温度应比固相线低100-150℃。 不锈钢属于一种高合金钢,钢中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对钢的加热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区域的影响,二是生成碳化物的影响。 对于不锈钢中合金元素如镍、铜、钴、锰等,它们都具有与奥氏体相同的面心立方晶格,都可无限量溶于奥氏体中,使奥氏体区域扩大,钢的终轧温度可相应低一些,同时因为提高了固相线,开轧温度(即最高加热温度)可适当提高一些。对于不锈钢这样的高合金钢,其加热温度不仅要参照相图,还要根据塑性图、变形抗力曲线和金相组织来确定。 轧制工艺对加热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轧制道次越多,中间的温度降落越大,加热温度

热模拟

一热模拟的原理 物理模拟是指缩小或放大比例,或简化条件,或代用材料,用试验模拟来代替原型的研究。对于材料和热加工工艺来说,物理模拟通常指利用小试件,借助于某些实验装置再现材料在制备或热加工过程中的受热,或同时受热与受力的物理过程,充分而精确的暴露于揭示材料或构件在热加工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评定或预测材料在制备或热加工时出现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以及研制新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 材料现代物理模拟技术是一种高技术。它融材料科学,传热学,力学,机械学,工程检测技术,电子模拟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跨学科的专业领域。 二热模拟技术在研究焊接热裂纹方面的应用 热模拟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试验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手段,可用于研究焊接热裂纹。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可以用于新合金的研制阶段,探讨合金产生裂纹的冶金过程,从而研究出焊接性能良好的材料,而且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实验方案来推测材料的焊接性能。 三热塑性试验 一般来说,焊接热裂纹发生在焊接过程的高温冷却阶段,由于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不足以承受当时所发生的塑性变形而导致开裂。因此,热模拟技术便被应用于测量金属的高温塑性,作为评价金属材料热裂纹敏感性的重要方法。 1 早期的研究 早期的工作从1949年开始,Nippers等人把金属材料再加热过程中的塑性降低作为评定其裂纹敏感性和合理性选材的标准,用断面收缩率来表示热塑性。 1957年Nippers等人报道了他们对十七类34重金属材料所做的热塑性实验结果。 在这一时期的实验研究中,加热的峰值温度都定在加热时的零塑性温度点,虽然也对试样的强度进行测量,但并没有吧测量结果与实际的焊接性能联系起来。 2 热强度 1963年,Williams 等人通过研究发现热强度的测量应当是裂纹敏感性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强度的恢复情况也是决定热裂纹敏感性的重要指标。Solda 等人解释:虽然塑性在冷却过程中恢复缓慢,但强度恢复缺很迅速。对于两种屈服强度十分接近的高强度钢,可以弹性变形的方式吸收产生的热应变,而屈服强度较低的材料却相应地要受到较大的塑性变形,因而有较高的热裂纹敏感性。 然而,Yeniscavich 试验的研究否定了Solda的观点。他认为金属材料在高温冷却过程中的强度恢复率也是判断其裂纹敏感性的重要指标。如果热塑性恢复较差,但强度恢复较快,则材料的裂纹敏感性也较小。如果热强度恢复缓慢,则材料的裂纹敏感性主要取决于其塑性的恢复状况。 3 加热的峰值温度 Willams 分析了金属材料的热强度曲线(如下图3),指出,这种曲线的特征是显示储不连续性或拐点,温度超过该点之后,强度迅速下降,而拐点处强度下降到一半的温度与零塑性温度十分接近因此,以零强温度作为最高加热温度,而不是以零塑性温度,这样虽对冷却阶段的塑性造成很大的损害,但更接近实际焊接情况。 Yeniscavich 发现,采用零强温度作为测定冷却阶段热塑性的加热峰值温度,将零强温度(NST)与冷却过程中塑性开始恢复的温度(NDT冷却)之间的温度区间定义为零塑性温度区间(ZDR),使用该区间作为判断金属抗裂性能的指标,与试验中后续焊道加热所引起的微裂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见图4。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热塑性试验所测得的这些参量对金属焊接性能的影响,Duvall

热模拟技术的应用

热模拟技术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物理模拟的角度,阐述了热模拟技术在焊接领域和奥氏体再结晶过程模拟、CCT曲线绘制、疲劳试验等热变形条件下的应用;从数值模拟的角度,阐述了热模拟技术在铸造、电子和电池研发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热模拟,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热模拟应用 目前,热模拟技术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广泛,人们因其直观有效的模拟手段,成熟快速的仿真演算,大量开发并运用于科研和工程设计中。 一、关于热模拟技术中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 热模拟技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是通过实验室物理实验模拟真实物理过程的方法。将实际地形物理的缩小模型置于实验体(如风洞、水槽等)内,在满足基本相似条件(包括几何、运动、热力、动力和边界条件相似)的基础上,模拟真实过程的主要特征,如空气动力规律和扩散规律。 数值模拟也叫计算机模拟。它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利用一组控制方程(代数或微分方程)来描述一个过程的基本参数的变化关系,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已获得该过程(或一个过程的某一方面)的定量认识。 在实验中,一般只能获得有限点上的测量值。物理模拟的结果一般不能用外推法,而且模拟的准确性及普遍性依赖于必要的测量手段和模拟的相似条件,这对于复杂的热加工工艺有时很难实现。而数值模拟能提供整个计算域内所有有关变量完整而详尽的数据,因此,热加工中很多过去难以用物理模拟机分析方法求解的非线性问题可以在计算机上涌数值方法获得定量结果。 然而,某些热加工工艺由于工艺因素的错综复杂,目前尚缺乏全面描述其过程的理论公式,必须依赖物理模拟获得对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缺陷形成机理的认识才能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同时,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也要靠物理模拟的定量测试结果来检验。由此可见,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具有不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两者具有互补性,物理模拟是数值模拟的基础,数值模拟是物理模拟的归宿,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问题,获得符合实际的研究结果。 二、物理模拟技术的应用 对材料和热加工工艺来说,物理模拟技术通常指利用小试件,借助于某种试验装置再现材料在制备或热加工过程中的受热或同时受热与受力的物理过程,充分而精确地暴露与揭示材料或构件在热加工过程中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评定或预测材料在制备或热加工时出现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及研制新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 物理模拟技术的发展与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的不断完善紧密相关。随着物理模拟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同功能的热/力模拟试验装置不断研制开发。目前,在冶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美国DSI科技联合体的Gleeble系列热模拟试验机。随着钢铁行业对新产品开发和工艺优化需求的提高,Gleeble系列热模拟试验机的功能不断得以完善,如图1。

清梳联安装调试使用手册

清梳联安装调试使用手册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零八年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吸收国外先进高新技术,自主开发生产的全流程清梳联、成卷线起点高、流程短、效率高,适应了用户原料频繁变化的市场需求。设备制造精度高,安装调试方便,系统控制先进,运行稳定可靠,受到广大用户的信赖。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是纺织梳理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通过不断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真诚有效的技术服务来赢得市场,满足用户。我公司生产的清梳联设备,结构简单、功能齐全、调试方便、性能稳定,可根据用户不同的原料特性进行特定的设备配置,目前已在用户厂家投入使用800多套。 为了更好、更系统地指导用户安装使用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设备,在对流程中各机台的机械安装、电气接线及系统调试等进行系统的归纳之后编写了《清梳联安装调试试用手册》一书,本书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单机安装与调试;第二部分:系统调试与故障处理;第三部分:设备维护与保养。不当疏漏之处敬请指正。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7月

第一部分单机机械、电气安装与调试--------------------------------------- 第一章 FA009A往复抓包机--------------------------------------------------------- 第二章FA125重物分离器---------------------------------------------------------- 第三章 FA105A单轴流开棉机-------------------------------------------------------- 第四章 FA029多仓混棉机 ---------------------------------------------------------- 第六章 FA156 除微尘机-------------------------------------------------------------- 第七章 FA203C梳棉机单元组---------------------------------------------------------- 第二部分系统调试及故障处理------------------------------------------------ 第一章联动试车-------------------------------------------------------------------- 第二章过棉调试-------------------------------------------------------------------- 第三章指标控制------------------------------------------------------------------- 第四章故障处理--------------------------------------------------------------------第三部分设备维护与保养---------------------------------------------------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单机维护保养--------------------------------------------------------------- 第三章清梳联工作法-------------------------------------------------------------- 第一节清梳联系统开关车工作法------------------------------------------------------ 第二节清梳联原料排包工作法------------------------------------------------------ 第三节清梳联清洁工作法---------------------------------------------------------- 第四节清梳联安全操作规程及消防工作法---------------------------------------------- 第五节清梳联揩车工作法--------------------------------------------------------- 第六节清梳联巡回工作法--------------------------------------------------------

工艺流程优化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XX公司的工艺流程 题目优化设计 指导教师张三 学生姓名唐英伟 二O一三年五月十八日

XX公司的工艺流程优化设计 摘要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也叫做工艺管理,属于生产技术管理的范畴,它以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要管理对象。工艺流程是实现产品生产的技术路线,通过对工艺流程的研究及优化,能够尽可能的挖掘出设备的潜能,找到生产瓶颈,寻求解决的途径,以达到产量高、功耗低和效益高的生产目标。 本文通过对XX公司洗衣粉的生产工艺流程状况的分析,利用工业工程解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成功借助业务流程管理的流程再造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从管理的角度对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过程再次进行“物质流”的解析。考虑产品的特点和目前的工艺技术状况,从主要解决生产工艺流程上存在的产品切换次数太多、能量损失太大、产品比重提升以及新配方技术的应用问题,从工序的优化重组和技术革新两个方面进行了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有效解决了XX公司洗衣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上所存在的问题,形成了新的物料工序组合流程和生产方案,并取得了不错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生产工艺;流程优化;流程管理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Company XX Abstract Prod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also known as process management, is a part of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which mainly takes production process as the main management object. 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the technical route of the realization of produc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 and optimization, we can fully dig out the potential of the equipment and find out the ability bottlenecks to seek solu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high yield, low consump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by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washing powder in XX company, combined with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problem-solving methods, drawing on the success of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 ideas, methods and tools, the technical process of "material flow" is reanalyzed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Combination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of current technolog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products on the frequency switching, high heat los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por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formula, the optimum desig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with two aspects of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process and technology improvement, which effectively solved the current problem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washing powder in XX company and made remarkabl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th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financial analysis;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清梳联梳棉挡车工技术标准

前言 此套丛书是在石家庄市纺织工业公司编的《各工序操作技术培训丛书》基础上,结合宏润公司各种新机型、纺纱操作新技术改编。经多次校对,于2010年9月份正式使用。参与本书籍改编的人员有: 责任编辑:牛立生马丽欣孟少华 责任校对:马丽欣 封面设计:牛立生 1

目录 清梳联梳棉挡车工操作技术标准(应知部分)┄┄┄┄┄┄┄(3) 一、本工序的主要任务┄┄┄┄┄┄┄┄┄┄┄┄┄┄┄┄(3) 二、小组、个人的生产指标┄┄┄┄┄┄┄┄┄┄┄┄┄┄┄(3) 三、本工序疵品的产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对 后部的影响┄┄┄┄┄┄┄┄┄┄┄┄┄┄┄┄┄┄(3) 四、纺部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4) 五、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消防知识┄┄┄┄┄┄┄┄┄┄┄(7)梳棉挡车工操作法(应会部分)┄┄┄┄┄┄┄┄┄┄┄┄┄(9) 一、交接班工作┄┄┄┄┄┄┄┄┄┄┄┄┄┄┄┄┄┄┄┄(9) 二、机台管理┄┄┄┄┄┄┄┄┄┄┄┄┄┄┄┄┄┄┄┄(10) 三、捉庛把关┄┄┄┄┄┄┄┄┄┄┄┄┄┄┄┄┄┄┄┄(11)应会要求┄┄┄┄┄┄┄┄┄┄┄┄┄┄┄┄┄┄┄┄┄(13)四、单项操作┄┄┄┄┄┄┄┄┄┄┄┄┄┄┄┄┄┄┄(13) 2

清梳联梳棉挡车工操作技术标准 (应知部分) 一、本工序的主要任务 清梳联工序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配棉要求,把不同的原料,经开松、除杂、混合经输棉管道将棉束送至梳棉机棉箱,经过梳棉机梳理,把棉块、棉束分属成单纤维状态,并进一步清除原棉中的细小杂质,再经过锡林道夫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并制成很薄的棉网,最后经喇叭口聚合和大压辊压缩成可供并条机使用的棉条(生条)。 二、小组、个人的生产指标 1、产量: 2、质量: (1)生条重量不匀率; (2)疵点条。 挡车工应知道生产指标计划并保证完成生产任务。 3

轧钢钢坯加热温度范围的确定

钢坯加热温度范围的制定 摘要:钢的加热对于钢材质量、产量、能耗以及机械寿命等都直接相关,采取正确的加热温度可以提高钢的塑性,降低热加工时的变形抗力按时为轧制机械提供加热质量优良的钢坯,以保证轧制优质、高产低耗。反之,如果加热不当则可能会造成过热过烧、加热不均等缺陷,严重影响钢材的质量,同时会使设备磨损增加动力的消耗。由此可见加热温度范围制定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当掌握加热工艺的基本知识,参考铁碳相图、塑性图、及变形抗力图等资料,分析不同因素对加热温度的影响才能综合确定以便能够正确制定钢的加热温度,尽量防止加热缺陷的产生。以便获得良好的钢材质量和组织性能。 关键词:加热温度加热工艺奥氏体合金元素 前言 随着钢材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市场对钢材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了获得良好的钢材表面质量和组织性能,对加热工艺、热处理工艺及加热温度制定的研究和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钢坯的加热温度 1.1钢坯加热温度的概念 钢的加热温度就是指钢料在炉内加热终了出炉时钢料表面的温度。 1.2 钢坯加热的目的 (1)提高钢的塑性,以降低钢在热加工时的变形抗力,从而减少轧制中轧辊的磨损和断辊等机械设备事故。 (2)使钢锭内外温度均匀,初轧前在均热炉中对钢锭的加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缩小表面和中心的温差,以避免由于温度过大而造成成品的严重缺陷和废品。

(3)改变金属的结晶组织或消除加工时所形成的内应力。轧材成品经过加热退火或常化等热处理过程后可以等到所要求的金相组织,从而使成材的机械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时钢锭在浇铸过程中会带来组织缺陷:比如高速钢中组织的偏析,通过高温下长时间保温后,就可以消除或减轻这类缺陷。 1.3钢坯的最高加热温度、最低加热温度 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到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的热损失及工艺要求,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 确定最高加热温度按照固相线以下100~150℃而定。下表1为碳钢的最高加热温度(Tm)和理论过烧温度T与含碳量间的值,其间大致关系如表1: Tm=0.95T℃ 表1 1.4不同钢种的加热温度 1.4.1优质碳素结构钢 对优质结构碳素钢选择加热温度时,除参考铁碳平衡相图外还要考虑钢表面脱碳问题,为了不至使脱碳层超出规定的标准,应适当降低一些加热温度。钢的加热温度也不应该过低,即加热温度的下线应保证终轧温度在奥氏体区即一般为A 以上30~50°C,固相线以下100~150°C左右的地方。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c3 性能影响很大。一般来说终轧温度越高晶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而奥氏体晶粒

关于工艺流程优化的分析

关于化工工艺流程优化的分析 摘要:工艺流程的优化属于化工系统工程学研究的范围,它主要是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如何用最合适的生产路线和生产设备,以及最节省的投资和操作费用,合成最佳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也是实现产品生产的技术路线,通过对工艺流程的研究及优化,能够尽可能的挖掘出设备的潜能,找到生产瓶颈,寻求解决的途径,以达到产量高、功耗低和效益高的生产目标。 关键字:工艺流程,优化 一、化学工艺、化工工艺流程基本概念 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化学工艺在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有工业化学和化学工艺学,两种课程仅在名称上不同,其内容均与上述化学生产技术的一般内容大体相似。化学生产过程一般地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①原料处理。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进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②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③产品精制。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化工工艺流程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的化工过程的工序所组成的,其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如果对整个工艺流程寻优,则涉及的影响因素及变量的数目太多,而不容易做出优化结论,如果把流程分解成一若干化工过程表示的工序,先对每个单一的化工过程寻优,则可运用有关的化学工程理论进行优化分析。在生产过程控制中,工艺优化是以原有生产工艺为基础,通过对生产流程、工艺条件、原辅料的深入研究,针对生产关键、工艺薄弱环节,组织技术人员改进工艺,使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过程、工艺条件达到最优化。对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除了技术上的参数优化调整、设备优化改造外,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尤其是解决瓶颈

清梳联工艺与设备

第一节清梳联工艺与设备 一、导言 近30年来,清梳联合机的应用和推广是纺纱加工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的重要进程。清梳联技术是使传统开清棉和梳棉两工序直接连接,取消成卷并以逐步开松工艺取代“开松―压紧-再开松”的不合理工艺,有利于发挥梳理、除杂等效能,有利于提高生条质量,降低生条短绒率;避免了退卷时粘层(特别是化纤)和换卷时接头不良引起的梳棉喂棉不匀问题;消除了破卷与换卷撕头的回花,减少了开清棉的回花量,避免了对原料的重复处理;取消落卷,运卷,上卷,换卷等操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生条制成率,缩短了工艺流程,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连续化。采用清梳联是棉纺织行业有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需要,也是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 二、实习目的 1.了解清梳联工艺过程; 2.了解抓棉机,混棉机,开棉机,清棉机和梳理机的主要结构和工艺流程; 3.了解清梳联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 三、实习设备与用具 瑞士立达(Rieter)A11-B11 青岛纺织机械厂清梳联合机组 四、实习内容 清梳联由开清联合机与多台梳棉机通过中间连接装置组成。最后一台清棉机输出的棉丛直接通过由一台直叶型风机和输送管道组成的气力输送装置,分送给各台梳棉机上的喂棉箱,完成开清棉与梳棉生产连接,图1-1为无回棉形式清梳联系统。 1. 梳棉风机 2.输送管道 3.气压传感器 4.喂棉箱 5.梳棉机 图1-1 清梳棉无回棉给棉系统 (一)清梳联流程配置与工艺过程 1.瑞士立达A11-B11 工艺流程如下: A11 型自动抓棉机→金属探测器→B11单轴流开棉机→B70多仓混棉机→B60精细清棉机→(A70 喂棉箱+ C60梳棉机) 该流程开清棉采用“两级” (B11 + B60) 组合设计,同时开清棉流程做到在线“清

加热炉内钢坯的在线温度测试与结果分析

加热炉内钢坯的在线温度测试与结果分析 刘占增!蒋扬虎!曾汉生!丁翠娇 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技术中心 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介绍了钢坯在加热炉内加热过程实际温度测试的设备和方法 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 了优化加热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加热炉 温度测试 黑匣子中图分类号!TG 1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47 Z 006 06-00Z 1-04 An On-li ne m easure m ent Of billet te m p erat ure i n reheati n g f urnace and anal y s is Of m easured results LI U Zhan-zen g JI ANG Yan g -hu ZENG ~an-shen g D I NG Cui- i ao T echnol o gy Cent er W uhan Ir on and S t eel Cor p . W uhan 430080Chi na Abstract The devi ce and m et hod f or m easuri n g t he o p erati n g t e m p erat ure of bill et i nsi de t he reheati n g f ur nace are i ntr oduced i n t hi s p a p er .Based on anal y si s of m easured results so m e p r o p osal s t o o p ti m i ze heati n g t echnol o gy are p ut f or war d . Ke y wOrds reheati n g f ur nace t e m p erat ure m easure m ent bl ack box 作者简介!刘占增 1977- 男 河北献县人 工程师 主要从事热工工艺研究. 对现代热轧加热炉而言 人们所追求的是高效 优质 低耗 这就必须有更加先进的热工制度 来指导生产操作 加热炉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最优化控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燃料消耗和提高加热质量 但是由于加热炉内钢坯表面和中心温度在线连续测量的困难 加热炉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只能通过炉温来实现 再由数学模型计算得出钢坯的温度分布 因而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本文采用俗称 黑匣子 的耐热记录仪测试设备对加热炉内钢坯加热温度进行在线测试 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加热炉内钢坯断面温度在线测试的困难 研究炉内钢坯的温度规律 为加热炉控制数学模型验证或提取参数 加热炉故障诊断和功能考核以及优化加热工艺制度 以达到提高加热质量 降低燃料消耗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测试设备及方法1.1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为Ther mo p hil STOR 测试系统 黑匣子 它是一个动态测量数据的记录系统 随被 测物体一起运动 可测量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根据预设的运行程序记录数据 并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 黑匣子测试系统由STOR 记录仪和隔热箱组成 STOR 记录仪承担测量数据的检测 信号处理及数据储存 其技术参数见表1 隔热箱是承载记录仪和对记录仪起隔热保护作用的箱子 由耐热不锈钢制成 测试时将记录仪放入隔热 表1STOR 记录仪技术参数 项目 内容或数据 测量数据输入 测量通道数目 1Z 个 测量值输入N i C r-N i K 型 t Rh- t S 型测量范围 K 型 0 1400 S 型 0 1750 测量精确度 测量值分辨率8 10 1Z 或13位测量误差< 0.Z 测量范围 数据记录 测量间隔 0.1s Z 4h 测量数据记录容量 65536次测量间隔数据 Z 006年1Z 月第34卷第6期钢铁研究 Research on Ir on S t eel D ec .Z 006 Vol .34No .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