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振动易错题

机械振动易错题

机械振动易错题
机械振动易错题

第六单元:机械振动、机械波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机械振动、回复力、振幅、周期、频率、简谐运动、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波长、波速、横波、纵波、波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概念,以及单摆振动的周期规律、简谐运动的图像、简谐运动中的能量转化规律、波的图像、波长和频率与波速之间的关系等规律。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由于振动和波动的运动规律较为复杂,且限于中学数学知识的水平,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不可能像研究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那样从运动方向出发描述和研究物体的运动,而是利用图象法对物体做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及振动在介媒中的传播过程进行描述与研究。图像法具有形象、直观等优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物理信息,在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加以体会;另外,在研究单摆振动的过程中,对于单摆所受的回复力特点的分析,采取了小摆角的近似的处理,这是一种理想化物理过程的方法。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于诸如机械振动、简谐运动、受迫振动、共振、阻尼振动、等幅振动等众多的有关振动的概念不能深刻的理解,从而造成混淆;不能从本质上把握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区别和联系,这主要是由于振动的图象与波的图象形式上非常相似,一些学生只注意图象的形状,而忽略了图象中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了将两个图象相混淆。另外,由于一些学生对波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对于波在传播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把握;由于干涉和衍射的发生条件、产生的现象较为抽象,所以一些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表现为抓不住现象的主要特征、产生的条件混淆不清。

例1水平弹簧振子,每隔时间t,振子的位移总是大小和方向都相

【错解分析】错解:1.首先排除A,认为A是不可能的。理由是:水平弹簧振子的运动轨迹可简化为如图6-1,O为平衡位置,假设计时开始时,振子位于A点,每隔时间t振子的位移总是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所以

t

B之间非A即B点,而这两点距平衡位置都等于振幅,所以加速度都等

所以振

子的动能总是相同的,所以选C是对的。

同的,都等

于振幅,所以D是对的。

综上所述,应选B,C,D。

错解1是排除A,之所以产生错误,是因为在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势,认为在时间t内,振子只能在一个周期内振动。很多学生在解决振动和波的问题时,习惯上把所有问题都限定在一个周期内,而没有考虑到在时间t内,振子可能已经完成多个全振动了。

错解2的产生主要是对加速度的矢量性认识不够或头脑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认为位置对称,加速度大小一样就是加速度相同。

3.选择C是对的。

4.对弹簧振子这样一个物理模型认识不全面,所谓水平弹簧振子的弹簧是哪段没弄清楚。

【正确解答】1.由题意可知,t = nt,n可以是1,2,3…,

选项A是正确的。

相反,

且对称于平衡位置,所以加速度的方向是相反的。

3.同错解3。

4.水平弹簧振子的弹簧应为如图6-2a或6-2b的样子。当振子的位置在平衡位置两侧时,弹簧长度是不同的。所以选项D不对。

另外,符合题意条件的不一定非选最大位移处的两点,也可以选其他的点分析,如图6-3 P、Q两点,同样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C。

例2一个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周期为T,振幅为A,设振子

A.t1=t2B.t1<t2

C.t1>t2D.无法判断

度也

大,因而时间短,所以t1>t2,应选C。

错解三:因为这是一个变加速运动问题,不能用匀速运动或匀变速运动规律求解,因而无法判断t1和t2的大小关系,所以选D。

主要是对简谐运动的特殊运动规律不清楚,只记住了周期公式,没注意分析简谐运动的全过程,没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因而解题时错误地沿用了匀速或匀变速运动的规律,选择A的同学就是用匀速运动规律去解,而选择C的同学用了匀变速运动规律去解,因而错了。事实上,简谐运动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许多规律,我们应该用它的特殊规律去求解问题,而不能用匀速或匀变速运动规律去求解。

【正确解答】方法一:用图象法,画出x-t图象,从图象上,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出:t1<t2,因而正确答案为:B。

方法二:从图象为正弦曲线和数学知识可写出位移随时间的函数关系式,物理学上称为振动方程,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子的振动方程为:

【小结】以上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定性分析,在选择题练习时,是要重点掌握的。第二种方法可以进行定量计算,但由于要涉及振动方程,所以不做统一要求。

t'=

nT + t2。此处,为了题目简明起见,题文中用了“第一次”和“最短时间”等字样。否则就无法比较两个过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例3 一个弹簧振子,第一次被压缩x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被压缩2x 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2,则两次振动周期之比T1∶T2为[ ]

A.1∶1 B.1∶2

C.2∶1 D.1∶4

【错解分析】错解:压缩x时,振幅为x,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x。压缩2x时,振幅即为2x,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8x。由于两种情况下全振动的路程的差异,第二次是第一次的2倍。所以,第二次振动的周期一定也是第一次的2倍,所以选B。

上述解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把振子的运动看成是匀速运动或加速度恒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了。用了匀速或匀加速运动的规律。说明这些同学还是没有掌握振动的特殊规律。

【正确解答】事实上,只要是自由振动,其振动的周期只由自身因素决定,对于弹簧振子而言,就是只由弹簧振子的质量m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决定的,而与形变大小、也就是振幅无关。所以只要弹簧振子这个系统不变(m,k不变),周期就不会改变,所以正确答案为A。

【小结】本题给出的错解是初学者中最常见的错误。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是习惯于用旧的思维模式分析新问题,而不善于抓住新问题的具体特点,这反映了学习的一种思维定势。只有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才能开阔我们分析、解决问题

的思路,防止思维定势。

例4 一个单摆,如果摆球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

A.频率不变,振幅不变B.频率不变,振幅改变

C.频率改变,振幅不变D.频率改变,振幅改变

【错解分析】错解一:因为单摆的周期(频率)是由摆长L和当地重

变(指平

衡位置动能也就是最大动能),由机械能守恒可知,势能也不变。所以振幅也不变,应选A。

而振幅与

质量、速度无关(由上述理由可知)所以振幅不变,应选C。

错解三:认为频率要改变,理由同错解二。而关于振幅的改变与否,除了错解一中所示理由外,即总能量不变,而因为重力势能E P= mgh,E P不变,m变为原来的4倍,h一定变小了,即上摆到最高点的高度下降了,所以振幅要改变,应选D。

此题主要考查决定单摆频率(周期)和振幅的是什么因素,而题中提供了两个变化因素,即质量和最大速度,到底频率和振幅与这两个因素有没有关系。若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是应该弄清楚的。

而错解二和错解三中都认为频率不变,这是因为为不清楚决定单摆的因素是摆长L和当地重力加速度g,而与摆球质量及运动到最低点的速度无关。

错解二中关于频率不变的判断是正确的,错误出现在后半句的结论上。判断只从能量不变去看,当E总不变时,E P= mgh,m变大了,h一定变小。说明有些同学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

【正确解答】(1)实际上,通过实验我们已经了解到,决定单

单摆的周期与质量无关,与单摆的运动速度也无关。当然,频率也与质量和速度无关,所以不能选C,D。

(2)决定振幅的是外来因素。反映在单摆的运动中,可以从能量去观察,从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在平衡位置(即最低点)时的动能

的重

力势能也不变。但是由于第二次摆的质量增大了(实际上单摆已经变成另一个摆动过程了),势能E P= mgh不变,m大了,h就一定变小了,也就是说,振幅减小了。因此正确答案应选B。

【小结】本题的分析解答提醒我们,一是考虑要全面,本题中m,v两因素的变化对确定的单摆振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要进行全面分析;二是分析问题要有充分的理论依

据,如本题中决定单摆振动的频率

例5如图6-5所示,光滑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圆弧底部中点为O,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在O正上方h处的A点和离O很近的轨道B点,现同时释放两球,使两球正好在O点相碰。问h应为多高?

【错解分析】错解:对B球,可视为单摆,延用单摆周期公式可求B球到达O点的时间:

对A球,它做自由落体运动,自h高度下落至O点

上述答案并没有完全错,分析过程中有一点没有考虑,即是振动的周期性,因为B球在圆形轨道上自B点释放后可以做往复的周期性运动,除了经过

上述解答

漏掉一些解,即上述解答只是多个解答中的一个。

对B球振动周期

到达O点的时间为

显然,前面的解仅仅是当n=0时的其中一解而已。

【小结】在解决与振动有关的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振动的周期性,由于振动具有周期性,所以此类问题往往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例6 一简谐波的波源在坐标原点o处,经过一段时间振动从o点向右传播20cm到Q 点,如图6-6所示,P点离开o点的距离为30cm,试判断P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

传到P点,所以画出如图6-7所示的波形图。因为波源在原点,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可判定,P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是沿y轴正方向(即向上)。

主要原因是把机械波的图象当成机械振动的图象看

面的波形

也变化了。

【正确解答】因为原图中的波形经历了半个周期的波形如图6-8所示,在此波形基础上,向前延长半个波形即为P点开始振动时的波形图,因为波源在原点处,所以介质中的

每个质点都被其左侧质点带动,所以P点在刚开始时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即向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原图中Q点开始振动时是向下的,因为所有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情况均相同,所以P点开始振动的方向应是向下的。

【小结】本题中的错解混淆了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那么这两个图象有什么不同呢?(1)首先两个图象的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同:振动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而波动图象的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振动质点的平衡位置。(2)两个图象所描述的对象不同:振动图象描述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波的图象描述的是介质中的一群质点某一时刻各自振动所到达的位置情况。通俗地说:振动图象相当于是在一般时间内一个质点运动的“录像”,而波的图象则是某一时刻一群质点振动的“照片”。(3)随着时间的推移,振动图象原来的形状(即过去质点不同时刻所到达的位置不再发生变化,而波的图象由于各质点总在不断地振动,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图象将发生周期性变化。

例7图6-9是某时刻一列横波在空间传播的波形图线。已知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4m/s,试计算并画出经过此时之后1.25s的空间波形图。

=62.5个波

长,其波形如图6-12。

错解一、错解二没有重视单位的一致性,在此题中波长从图中只能得出λ=8cm,而波速给出的却是国际单位4m/s。因此,求周期时,应先将波长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上来。

错解三虽然计算对了,但是,在波向前(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2.5个波长时的波形,应是在原来的波形基础上向x正方扩展62.5个波长。

一个波长。经过62.5个周期,波向前传播了62.5个波长。据波的周期性,当经过振动周期的整数倍时,波只是向前传播了整数倍个波长,而

形,如图

6-13。再将此图向前扩展62个波长即为题目要求,波形如图6-14。

【小结】波形图反映了波在传播过程中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由于波只能以有限的速度向前传播,所以离振源远的质点总要滞后一段时间,滞后的时间与传播的距离成正比,即滞后一个周期。两个质点之间的平衡位置距离就是一个波长,经过多少个周期,波就向前传播了多少个波长,而振源就做了多少次全振动,这就是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例8 如图6-15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x=5m的M点时开始计时,已知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s,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长是4m

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0m/s

C.质点Q(x=9m)经过0.5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

D.M点以后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都是向下

【错解分析】错解一:由题中说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

错解二:质点Q(x=9m),经过0.4s(此处用了正确的周期结果

所以C

对。

错解三:M点以后各质点的振动有的向上,有的向下,所以D不对。

错解一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理解有误。

错解二对质点Q(x=9m)处,当波传到它以后,该点应如何振动不会分析,实际上也就是对波的传播原理不明白。不知道波的传播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递的过程,质点要依次被带动形成波。

同理,错解三对M点以后各点运动情况分析有误,实际上M点以后各点运动情况向上还是向下取决于波的传播方向。

【正确解答】(1)从图6-15上可以看出波长为4m,选A。

(2)实际上“相继出现两个波峰”应理解为,出现第一波峰与出现第二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因为在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而一次全振动应表现为“相继出现两个波峰”,即T=0.4s。则

(3)质点Q(x=9m)经过0.4s开始振动,而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即介质中的每一个质点都被它左侧的质点所带动,从波向前传播的波形图6-16可以看出,0.4s波传到Q时,其左侧质点在它下方,所以Q点在0.5s时处于波谷。再经过0.2s即总共经过0.7s才第一次

到达波峰,所以选项C错了。

(4)从波的向前传播原理可以知道,M以后的每个质点都是先向下振动的。所以选项D是对的。

此题正确答案为A,B,D。

例9 如图6-17所示,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a,b两点,相距14.0m,b点在a 点的右方,当一列简谐横波沿此长绳向右传播时,若a点的位移达到正最大时,b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经过1.00s后a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而b点的位移恰达到负最大,则这简谐波的波速可能等于[ ]

A.4.67m/s

B.6m/s

C.10m/s

D.4m/s

v=4.67m/s选择A。

但此题可能多选,考虑到a,b之间满足条件的情况还可

解得:v=10m/s 选择C

解得:v=11.5m/s显然不符合题目中的选项,且通过分析可知v=14m/s也是不对的,所以正确答案为A,C。

以上答案并没有错,但分析问题的过程出现了明显的

漏了不少结论。而此题做为选择题,学生能用错误的思维方式得出符合答案的结果,纯属偶然。

波长λ有一系列数据,周期T也有一系列数据,从波的概念出发,两者并无一一对应,因而波速应为

其解为当n=0,N=0,1,2……

n=1,N=0,1,2……

n=2,N=0,1,2……

我们可以通过列表来看一看波速的各种可能值:

从表中可以看出,4.67m/s及10m/s即为正确答案。所以正确答案应选A,C。

【小结】这是1996年一道高考题,当年不少考生考试时也选对了答案,但这些考生思考问题时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只从n=N的情况去考虑问题,当n=N=0时,4.67m/s,当n=N=1时,v=10m/s,当n=N=2时v=11.5m/s……,把长度的周期性与时间的周期性混为一谈。若此题的四个选项中变化一个为v=2m/s(即n=1,N=0时),上述思维片面的考生可能就会漏选,因此,一定要对题目进行全面周到的分析。

例10图6-18中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是0.2s后它的波形图线。这列波可能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

【错解分析】错解:从图上可以看出波长λ=4m,而从两次的波形图可知:

v=5m/s.

面的。实际上,只有当波向右(沿x正方向)传播时,上述关系才成立。

【正确解答】从图上可以看出λ=4m。

当波沿x正方向传播时,两次波形之间间隔的时间为:

当波沿X负方向传播时,两次波形之间间隔的时间为:

此题的答案为:(20n+5)m/s和(20m+15)m/s,(n=0,1,2,…)

【小结】对于这种已知条件较为含糊的波的问题,要从波的传播方向、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周到的分析,这也是解决机械波问题时,初学者经常忽略的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易错题整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易错题整理 1、一个木制抽屉,长5分米,高1.5分米,宽4分米。做这样的一个抽屉至少需用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油箱的地面周长是12分米,这个油箱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制作这个油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3、一块长12分米、宽10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在它的4个角落剪去一个边长2分米的小正方形,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铁皮水箱。这个水箱的容积大约是多少升? 4、小华家要砌一面长20米、厚0.2米、高3米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0块,一共需要用多少块砖? 5、在一个长25厘米、宽12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缸中放入一个棱长9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然后在玻璃缸中加入一些水,使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当铁块从水中取出时,玻璃缸中的水会下降多少厘米? 6、学校练功房的地面是一个长方形,在练功房的地面铺设了1600块长5分米、宽1分米、厚0.3分米的木质地板。练功房地面面积多大?加工这些木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立方米? 7、用60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如果用白纸盖满正方体的各个面,至少要用白纸()平方厘米,合( )平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合()立方分米。 8、大厅里有一根长方体柱子,高6米,底面是边长0.5米的正方形。 (1)这根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如果给这根柱子的四周涂油漆,按每千克油漆涂5平方米计算,需用油漆多少千克? 9、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形塑料盒,塑料盒长0.6米,宽0.4米,高0.5米,预计在制作过程中要损耗0.4平方厘米的塑料板。制作这个塑料盒一共要准备多少平方米的塑料板?这个塑料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10、给一个新修的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体形游泳池注水,注水的速度是每小时200立方米。要使水深达到1.8米,大约需要注水多长时间? 11、某型号电视机的形状是长方体,底面长40厘米,宽35厘米,高30厘米。要给电视机做一个布罩,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布? 12、一个长方体水箱的容积是200升,这个水箱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水箱的高是多少厘米? 13、在一块长45米、宽28米的长方形地上铺一层厚4厘米的沙土。 (1)需要多少沙土? (2)一辆车每次运送1.5立方米的沙土,至少要运多少次?

(完整版)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试题及答案详解(可编辑修改word版)

N M P 单元过关测试 ----- 机械振动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4 页,第 II 卷 4 至 8 页, 共计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 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有错选得 0 分. 1. 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t 1 时刻速度为 v ,t 2 时刻也为 v ,且方向相同。已知(t 2-t 1)小于周期 T , 则(t 2-t 1) ( ) A .可能大于四分之一周期 B .可能小于四分之一周期 C .一定小于二分之一周期 D .可能等于二分之一周期 2. 有一摆长为L 的单摆,悬点正下方某处有一小钉,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向左摆动时,摆线的上部将 被小钉挡住,使摆长发生变化,现使摆球做小幅度摆动,摆球从右边最高点M 至左边最高点N 运动过程的闪 光照片,如右图所示,(悬点和小钉未被摄入),P 为摆动中的最低点。已知每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相等, 由此可知,小钉与悬点的距离为 ( )A .L /4 B .L /2 C .3L /4 D .无法确定 3. A 、B 两个完全一样的弹簧振子,把 A 振子移到 A 的平衡位置右边 10cm ,把 B 振子移到 B 的平衡位 置右边 5cm ,然后同时放手,那么:( ) A .A 、 B 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B .A 、B 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C .A 、B 运动的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 .无法判断 A 、B 运动的方向的关系. 4. 铺设铁轨时,每两根钢轨接缝处都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匀速运行列车经过轨端接缝处时,车轮就 会受到一次冲击。由于每一根钢轨长度相等,所以这个冲击力是周期性的,列车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做受迫振动。普通钢轨长为 12.6m ,列车固有振动周期为 0.315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列车的危险速率为40m / s B. 列车过桥需要减速,是为了防止列车发生共振现象 C. 列车运行的振动频率和列车的固有频率总是相等 D .增加钢轨的长度有利于列车高速运行 5.把一个筛子用四根弹簧支起来,筛子上装一个电动偏心轮,它每转一周,给筛子一个驱动力,这 就做成了一个共振筛,筛子做自由振动时,完成 20 次全振动用 15 s ,在某电压下,电动偏心轮转速是 88 r /min.已知增大电动偏心轮的电压,可以使其转速提高,增加筛子的质量,可以增大筛子的固有周期,要 使筛子的振幅增大,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r /min 读作“转每分”) ( ) A.降低输入电压 B.提高输入电压 C.增加筛子的质量 D.减小筛子的质量 6.一质点作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 A. 在 0.015s 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x 方向 B. 在 0.01 至 0.03s 内,速度与加速度先反方向后同方向,且速度是先减小后 增大,加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_、体积易错题集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易错题集 姓名: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切成多少个? 3、把一米长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60平方厘米,原来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把一个棱长8分米的正方体铅块,锻造成一个长16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体,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5、把24分米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折成最大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6、用8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他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茶叶罐三条的长度分别为10厘米、8厘米和7厘米,他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摆在桌上,所占桌面面积最小是多少? 8、用6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搭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是多少平方厘米?比原来的表面积减少多少?体积是多少? 9、一块长20厘米、15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从四个角各切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再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图:求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10、一张长方形纸,长48厘米,宽为36厘米.要把这张纸裁成若干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无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11、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周长是12分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2、一根铁丝长64厘米,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0.5分米的长方体框架,那么这个框架的高是多少厘米?如果给这个框架每一面湖上纸,需要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纸?

13、大积木棱长15厘米,小积木棱长3厘米,如果要用小积木堆成和一个大积木相同体积需要多少个小积木? 14、有水30升,倒入一个底面积为5平方厘米,高3厘米的瓶子里可以倒几盒? 15、把一个表面积是400平方厘米的按右图切3刀,切成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16、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3分米、2分米如果它的长再增加5分米,它的体积就增加多少立方分米? 17、把两个棱长都是10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多少平方厘米? 18、一只长方体鱼缸,从里米量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30厘米,缸内存水深10厘米,如果投入一块石头,水面上升14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9、要用铁皮做一个长方体无盖水桶,长8分米,宽0.5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现在在这个水桶中加水,水深5分米,水桶中水的体积是多少升? 20、新建一个游泳池,长12米,是宽的1.5倍,深2米。现在这个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部贴瓷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 21、一个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深20分米,将四壁和底面用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瓷砖贴上,需要多少块? 22、有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50米,宽20米,最多可以蓄水5000立方米,这时水深多少米? 23、一个长方体水池,长50米,宽25米,深2米。 (1)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在它的四周和底面涂上水泥,涂水泥部分是多少平方米? (3)沿游泳池内壁1.3米处用红油漆画一条禁戒水位线,水位线全长几米? (4)注水达到禁戒线时,共存水多少立方米? 24、一个房间长6米,宽4米,高3米,如果在房间四周贴墙纸,除去门窗7平方米,每平方米墙纸14元,共要多少元的墙纸?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错例1 题目描述: 典型错解: 错因分析: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有所误解,认为像综合算式48-7+12=53(人)和分式48-7=41、41+12=53(人)两种算式的形式不一样就是两种列式的方法,没有将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没有有效引导,从而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

教学建议: 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交流和反馈解题的思路,使学生明确48-7+12=53(人)这个算式中,4第一步48-7就表示转走7人以后班级的人数,再加上12表示转来后现在学生的人数。对比分式48-7=41、41+12=53(人)不难发现,二者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从而告诉学生解题思路相同的算式是相同的方法,激发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如48+12-7=53,先求出转来后的班级人数,再求转走后的班级总人数。 错例2 题目描述: 校园里有22盆菊花,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 典型错例: 错因分析: 通过学生的做题,可以分析出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认真分析,想当然的拿两个已知的数字22和13相加;其次学生对其中的数量关系不够明确,没有认真分析其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以及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个中间条件分析得不够透彻,以至于不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认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想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一问题,必须知道月季花和菊花各多少盆,从而顺着问题去找。学生进而从已知的条件中知道菊花有22盆,但月季花需要借助“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一中间条件去求,从而知道月季花可以用“22+13”这一式子表示,找到了两个必须的条件,“两种花一共多少盆”学生就可以列式22+13+22=57(盆)。因此在此类知识上,引导学生对于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是今后教师教学的重心。 错例3 题目描述: 小红:我今年6岁。妈妈:我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妈妈比小红大几岁? 典型错例: 错因分析: 学生出现此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斟酌就开始下笔,以至于答非所问。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已知条件的分析还不到位,对于“我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这一中间条件理解还不是很透彻。

受力分析练习题(含标准答案及详解)

精选受力分析练习题35 道(含答案及详解) 1.如右图 1 所示,物体M 在竖直向上的拉力 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关于M 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D ) A.M 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B.M 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 C.M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M 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 2.(多选)如图 6 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A、B 在竖直向上的力 F 的作用下静止 靠在竖直粗糙墙壁 上。关于斜面体A和 B 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图6 A .A 一定受到四个力 B.B 可能受到四个力 C.B 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D.A 与B 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3、如图3所示,物体A、B、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使A、 B 、 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A 受6个,B 受2个,C受4个B.A 受5个,B 受3个,C 受3个 C.A 受5个,B 受2个,C受4个D.A 受6个,B 受3个,C 受4个 4.(多选)如图5所示,固定的斜面上叠放着A、B 两木块,木块 A 与 B 的接 触面是水平的,水平力F 作用于木块A,使木块A、B 保持静止,且F≠0。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 D) 图5 A . B 可能受到5个或 4 个力作用 B.斜面对木块B 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A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0 D.A、B 整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5、如右图 5 所示,斜面小车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 、m 相对静止,小车后来受力个数为( B ) 图1

A .3 B .4 C .5 D .6 解读: 对 M 和 m 整体,它们必受到重力和地面支持力.对小车因小车静止,由平衡条件知墙面 对小车必无作用力,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如右图所示,它受四个力;重力 M g ,地面的支持力 F N1, m 对它的压力 F N2 和静摩擦力 Ff ,由于 m 静止,可知 F f 和 F N2 的合力必竖直向下,故 B 项正确. 6、如图 6 所示,固定斜面上有一光滑小球, 有一竖直轻弹簧 P 与一平行斜面的轻弹簧 Q 连接着, 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小球所受力的个数不可能的是( A ) A .1 B .2 C .3 D .4 7、如图 7 所示,在竖直向上的恒力 F 作用下,物体 A 、B 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在运动过程 中,物体 A 保持和墙面接触, 物体 B 紧贴在 A 的下表面,A 和 B 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D ) A. 竖直墙面对物体 A 有摩擦力的作用 B. 如果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小,则物体 C. 物体 B 受到 4 个力作用 D. 因为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 A 、B 处于超重状态,恒力 F 一定大于物体 A 和 B 受到的重力之和 8、如图 8所示,小车 M 在恒力 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 ) A. 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 B. 若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 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 D. 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 【答案】选 C 、D. 【详解】先分析重力和已知力 F ,再分析弹力,由于 F 的竖直分力可能等于重力,因此地面可能 对物体无弹力作用,则 A 错; F 的竖直分力可能小于重力,则一定有地面对物体的弹力存在,若地面粗糙,小车受 摩擦力作用,共四个力作用, B 错;若小车做匀速运动,那么水平方向上所受摩擦力和 F 的水平分力平衡,这时小 车一定受重力、恒力 F 、地面弹力、摩擦力四个力作用,则 C 对;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当地面光滑时,小车受重力 和力 F 作用或受重力、力 F 、地面支持力作用,选项 D 正确 . 9、如图 9 所示, 用一根细绳和一根杆组成三角支架, 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 杆的一端顶在掌心, 当A处挂上重物时, 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图中的( D ) 10、如图 10 所 示, 一倾斜墙面 下有一 质量为 M 的物体 A 受到一竖直向上的推力 F 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则( BD ) A. A 可能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B. A 可能受到二个力的作用 A 、 B 间可以没有摩擦力作用 B C D 图9 图6 图7 图8 A

西师版五学年数学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易错题

五年级数学下长方体正方体易错题 一、填空题: 1、一瓶色拉油约4.2_____。 2、一个橱柜的容积约2_____。 3、一个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长9 cm、7 cm和0.7 dm,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4、做一个长为5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2分米的长方体框架,要用铁丝()分米,如果做一个同样大的无盖铁盒需铁皮()平方分米,该铁盒最多可装()升水。 5、把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切成()块。 6、把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切成()块。 7、体积为8.1 dm3的石块放进棱长3 dm的水槽里,水面会上升( )。 8、底面周长为4 dm的正方体,它能装水_____ L,折合_____ ml。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00 ml = _____ dm3 = _____ L 9.7L=______mL=______cm3 960 cm3 = _____ dm3 = _____ L 400 dm2 = _____ cm2 = _____ m2 100 ml = _____ dm3 = _____ L 195 cm3 = _____ L = _____ dm3 1 m3 = _____ L = _____ cm3 10、2个表面积为6 dm2的正方体拼成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_____ cm3。 11、长方体有____条棱,每相对的____条棱看作一组,可分为___组。 1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cm2,用这样的正方形围城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____cm,体积是____cm3。

《长方体和正方体》易错题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易错题 1、一般长方体前面的长是长方体的(),宽是长方体的(),长方体右面的长是长方体的(),宽是长方体的(),长方体上面的长是长方体的(),宽是长方体的()。 2、特殊的长方体有()个面是正方形和()个面是长方形。表面积是()。 3、长方体的长是水平面上的长边,宽是(),高是(), 长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长方体的体积是(), 正方体的体积是(), 也可以写成统一公式()。 4、画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三种展开图。

5、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2厘米,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底面积是多少厘米?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长方体相对的两个正方形是(完全相同),其它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7、表面积: 通风管是()面,无盖的鱼缸是()面,四周贴商标纸是()面,教室四周和顶部粉刷是()面,游泳池抹水泥是 ()面,火柴内盒是()面,火柴外盒是()面,抽屉是()个面, 油箱是()个面。书套和相册套是()面。 一个正方体有()个面,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减少()面,3个拼成长方体减少()面。6个棱长2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表面积最大是多少?表面积最小是多少?12 个棱长2厘米正方体呢?24个呢?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底面积和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9、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通风管,长1米。横截面的边长是4分米,做这样的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10、用96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框架,再用硬纸将其围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 11、用6个长2厘米、宽和高都是1厘米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

不等式易错题分析

不等式易错题分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不等式易错题分析 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易错题 (一)、随意消项致误 例题1:解不等式; 22(44)(43)0x x x x -+-+≥ 错解:原不等式可化为:2(2)(1)(3)0x x x ---≥ 解得2(2)0,(1)(3)0x x x -≥∴--≥ 所以31x x ≥≤或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1x x x ≥≤或 剖析:错误是由于随意消项造成的,事实上,当2(2)0x -=时,原不等式亦成立 正解:原不等式可化为:20x -≠且(1)(3)0(2)0x x x --≥-=或 解得31x x ≥≤或或x=2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1x x ≥≤x|或或x=2 (二)、函数不清致误 例题2:已知函数22(45)4(1)3y m m x m x =+-+-+的图像都在x 轴的下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错解:,依题意,对,0x R y ∈>恒成立,于是函数的图像开口方向向上,且图 像与x 轴无交点。故[]2224504(1)43(45)0 m m m m m ?+->???=--+-

正解:当2450m m +-≠时,同上述解答有119m <<, 若2450m m +-=时,则m=1或m=5 若m=1,,则已知函数化为3y =,则对,0x R y ∈>恒成立; 若m=5,则已知函数化为243y x =+,对,0x R y ∈>不恒成立,故此情形舍去。 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119m ≤< (三)、漏端点致误 例题3:已知集合{}{}2|20,|3A x x x B x a a =--≤=<+,且A B 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错解:{}{}2|20|12A x x x x x =--≤=-≤≤ 若使A B φ=,需满足231a a >+<-或,解得24a a ><-或,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4a a ><-或。 剖析:上面的解法错误原因在于忽视了集合{}|12A x x =-≤≤的两个端点值-1和2,其实当2a =时{}|25B x x =<<,满足A B φ=;当31a +=-时,即4a =-时也满足A B φ=。 正解:{}{}2|20|12A x x x x x =--≤=-≤≤若使A B φ=,需满足231a a ≥+≤-或,解得24a a ≥≤-或,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24a a ≥≤-或。 (四)、条件非充要致误 例题4:若方程2(2)50x m m +-+-=的两根均大于2,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错解:设两根为12,x x ,则有题意可得:1212044x x x x ?≥??+>??>?2(2)(5)02454m m m m ?---≥??->??->?

(完整word)精选受力分析练习题(含答案及详解),推荐文档

精选受力分析练习题15道(含答案及详解) 1.如右图1所示,物体M 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关于M 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 .M 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 B .M 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 C .M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D .M 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 2、如图2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 ) A.2 B.3 C.4 D.5 答案 C 解析 B 物体受四个力的作用,即重力、推力F 、物体A 对B 的支持力和物体A 对B 的摩擦力. 3、如图3所示,物体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C 物体,使A 、 B 、 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A 受6个, B 受2个, C 受4个 B .A 受5个,B 受3个,C 受3个 C .A 受5个,B 受2个,C 受4个 D .A 受6个,B 受3个,C 受4个 4、如图4所示,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若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B 的受力个数可能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解析:对于B 物体,一定受到的力有重力、斜面支持力、A 的压力和A 对B 的摩擦力,若以整体 为研究对象,当F 较大或较小时,斜面对B 有摩擦力,当F 大小适当时,斜面对B 的摩擦力为零,故B 可能受4个力,也可能受5个力.答案:BC 5、如右图5所示,斜面小车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 ,且M 、m 相对静止,小车后来受力个数为( B ) A .3 B .4 C .5 D .6 解析: 对M 和m 整体,它们必受到重力和地面支持力.对小车因小车静止,由平衡条件知墙面对小车必无作用力,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如右图所示,它受四个力;重力M g ,地面的支持力F N1,m 对它的压力F N2和静摩擦力Ff ,由于m 静止,可知F f 和F N2的合力必竖直向下,故B 项正确. 6、如图6所示,固定斜面上有一光滑小球,有一竖直轻弹簧P 与一平行斜面的轻弹簧Q 连接着, 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小球所受力的个数不可能的是 ( A ) A .1 B .2 C .3 D .4 7、如图7所示,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物体A 、B 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在运动过程 中,物体A 保持和墙面接触,物体B 紧贴在A 的下表面,A 和B 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竖直墙面对物体A 有摩擦力的作用 B.如果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小,则物体A 、B 间可以没有摩擦力作用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7

长方体正方体易错题目

2、在一个长10dm,宽8dm,高6dm的容器中装了240L油,容器中的油高多少dm 3、一个装药水的长方体玻璃箱,里面长,宽,深.. 4、(1)这个玻璃箱能装多少L药水 (2)把这箱药水装入每瓶可装300mL的小瓶中,可以装多少小瓶 一.填空题。 1.立方米=()升=()毫升升=()升()毫升 升=()毫升=()立方分米 415平方厘米=()平方米 10020立方分米=()立方米 20升=()立方米 9.08立方分米=()升=()毫升立方米=()毫升 2.一个长方体,长是3m,宽和高都是,把它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平方分米。 3.至少要()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长方体。如果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cm,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4.把一长124cm,宽和高都是10cm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最多可以锯()个 5.用一根12分米长的铁丝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就()。 7.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5*5= a*a*a= b+b+b= 7x*x= 8.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米,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它的棱长是()。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它的4倍,它的体积就(),它的表面积就()。 10.一个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是5cm,3cm,4cm,这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之和是() 厘米,体积是()。 二.判断题。 ()1.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2一个棱长为5的无盖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500平方米。 ()3.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长,宽,高。 ()4.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5.至少用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6.长方体中有时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7.冰箱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8.一个长方体横着或竖着放时所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9.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三.应用题。 1.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长方体和正方体易错题整理电子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易错 题整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易错题整理 1、一个木制抽屉,长5分米,高 1.5分米,宽4分米。做这样的一个抽屉至少需用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油箱的地面周长是12分米,这个油箱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制作这个油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3、一块长12分米、宽10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在它的4个角落剪去一个边长2分米的小正方形,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铁皮水箱。这个水箱的容积大约是多少 升? 4、小华家要砌一面长20米、厚0.2米、高3米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 520块,一共需要用多少块砖? 5、在一个长25厘米、宽12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缸中放入一个棱长 9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然后在玻璃缸中加入一些水,使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当铁块从水中取出时,玻璃缸中的水会下降多少厘米? 6、学校练功房的地面是一个长方形,在练功房的地面铺设了1600块长5分米、宽1分米、厚0.3分米的木质地板。练功房地面面积多大?加工这些木质 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立方米? 7、用60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 ();如果用白纸盖满正方体的各个面,至少要用白纸 ()平方厘米,合( )平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合()立方分米。 8、大厅里有一根长方体柱子,高6米,底面是边长0.5米的正方形。 (1)这根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如果给这根柱子的四周涂油漆,按每千克油漆涂5平方米计算,需用油漆多少千克? 9、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形塑料盒,塑料盒长0.6米,宽0.4米,高0.5米,预计在制作过程中要损耗0.4平方厘米的塑料板。制作这个塑料盒一共要准备 多少平方米的塑料板?这个塑料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10、给一个新修的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体形游泳池注水,注水的速度是每 小时200立方米。要使水深达到 1.8米,大约需要注水多长时间? 11、某型号电视机的形状是长方体,底面长40厘米,宽35厘米,高30厘米。要给电视机做一个布罩,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布? 12、一个长方体水箱的容积是200升,这个水箱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水箱的高是多少厘米? 13、在一块长45米、宽28米的长方形地上铺一层厚4厘米的沙土。 (1)需要多少沙土? (2)一辆车每次运送 1.5立方米的沙土,至少要运多少次? 14、长方体的长、宽、高都变为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长宽高表面积体积 1 2厘米1厘米3厘米( ) 平方厘米( )立方厘米 2 4厘米2厘米6厘米( ) 平方厘米( )立方厘米 3 8厘米4厘米12厘米( ) 平方厘米( )立方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你的发现填空。

小学六年级语文易错题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易错题分析 一、字音 (一)多音字如: ★给多音字注音 树冠(guàn)旋转(zhuàn) 错误原因分析: 想当然的,随意地读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1、查字典明确“冠”和“转”在表示不同意思时的不同读音。 2、学生订正。 3、指出学习不能想当然,鼓励学生纠正身边人的错误读音。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树干(gān√gàn) 错误原因分析: 发音不标准,以往对字词的读音不重视。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据义定音,懂得“树干”的意思,选择正确读音。 ★朗读错误:五行(háng) 错误原因分析: 将“五行”的意思理解为“几行”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理解词义: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正音五行(xíng) ★朗读错误:憎恶(è) 错误原因分析: 多音字读音不明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1、查工具书了解恶(è)与恶(wù)的意思; 2、改错; 3、举一反三:èwù凶恶()可恶()恶()劣无恶()不作深恶()痛绝 (二)习惯误读的字如: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渺(miáo) 小 错误原因分析: 平时发音不准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查字典明确正确读音miǎo,反复呈现着读。 ★给带点字注音 亲昵(nī)依偎(wèi ) 错误原因分析: 生活中口语读错。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查字典正音牢记:亲昵(nì)依偎(wēi ) ★“旋涡”的“旋”读成了第四声。 错误原因分析: 生活中口语错误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查词典明确正确读音。 二、字形 (一)形近字如: ★划去不恰当的字 (辨辩)认有的同学选择错误,有的同学做题的要求不对。 错误原因分析: 审题不清,词义不明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1、要求认真审题; 2、复习“辨”与“辩”的意思,认真区别; 3、举一反三:(辨辩)论(辨辩)别争(辨辩)分(辨辩) ★抄写词语:寒暄(寒喧) 错误原因分析: 形近字混淆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明确“暄”在词语中的意思是“温暖”,所以是“日字旁”;订正。

受力分析练习题 (2)

受力分析 例1: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A 物体的受力示意图。(F 垂直于斜面) 例2: 画出下图中光滑斜面上被一挡板挡住的静止钢球的受力示意图。 例3: 在竖直双线悬吊着的斜木梁M 上,放着物体m ,分析斜梁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例4: 质量相同的两块砖A 、B 被两木板夹住,试分析 A 、B 的受力情况。 例5:物体A 放在水平传送带上,且A 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试分析A 的受力。 例6.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 1.分别画出图中A 、B 两物体的受力示意图(A 和B 均静止) 2.如图所示,用力F 将一个木块压在倾斜板 上静止 不动,则木块( ) A .有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B .有可能只受三个力作用 C .必定受四个力作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A 、B 、C 三木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对B 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恒力F ,三木块共同向右匀速运动,三木块的重力都是G ,分别画出三木块受力示意图。 v v

4.下图中的三个物体正在匀速直线向左运动,那么各接触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5.如图所示,质量都是m的4块砖被夹在两木板之间静止。求中间两块砖之间的摩擦力。 6: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轮带动B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B轮带动A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C轮带动D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D轮带动C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7.如图所示,A、B两物体排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在以下情况中对B进行受力分析。 (1)B与水平面间无摩擦。 (2)B与水平面间及B.A之间都存在摩擦。 8.如图所示,人重600N,木板重400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系数均为0.2,现在,人用一水平恒力拉绳子,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人拉绳子的力及人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少?

最新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单元检测(答案详解)

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图1 1.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挂在天花板上,O 点为弹簧自然伸长时下端点的位置.当在弹簧下端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 的砝码后,砝码开始由O 位置起做简谐运 动,它振动到下面最低点位置A 距O 点的距离为l 0,则( ) A .振动的振幅为l 0 B .振幅为l 0 2 C .平衡位置在O 点 D .平衡位置在OA 中点B 的上方某一点 2.质点沿x 轴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 ,质点经过a 点和b 点时速度相同, 所花时间t ab =0.2 s ;质点由b 点再次回到a 点花的最短时间t ba =0.4 s ;则该质点做简谐运动的频率为( ) A .1 Hz B .1.25 Hz C .2 Hz D .2.5 Hz 3.关于简谐运动的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间隔一个周期的两个时刻,物体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B .间隔半个周期奇数倍的两个时刻,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可能同时相同 C .半个周期内物体动能的变化一定为零 D .一个周期内物体势能的变化一定为零 4. 图2 如图2所示,三根细线于O 点处打结,A 、B 两端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相距为L 的两点 上,使AOB 成直角三角形,∠BAO = 30°.已知OC 线长是L ,下端C 点系着一个小球(忽 略小球半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让小球在纸面内摆动,周期T =2π L /g B .让小球在垂直纸面方向摆动,周期T =2π 3L /2g C .让小球在纸面内摆动,周期T =2π 3L /2g D .让小球在垂直纸面内摆动,周期T =2π L /g 5.如图3所示,

典型固定搭配易错题分析复习进程

典型固定搭配易错题 分析

典型固定搭配易错题分析 典型 1. I wonder _______ it is worth _______. A. that, reading B. if, reading C. that, to read D. whether, to read 【解析】此题陷阱选项为D。这是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引起的。其实,此题主要 考查worth的搭配,worth后面不接动词不定式,而要接动词的ing形式, sth. be worthy doing意为“某事值得做”。这里句子意为“我想知道这是否 值得一读”。正确答案为B。 2. It’s very nice _______ you to take care of my baby while I was away. A. for B. of C. with D. to 【解析】此题陷阱选项为A。其实,此题考查“It’s +形容词+of/ for sb. to do sth. ”这个固定句型中介词的正确选择,介词用for还是用of,关键 看句中的形容词:如果形容词是描述不定式的行为者的性格和品质(如kind, nice, good, clever, polite等)时,用介词of;如果形容词是描述客观情况(如difficult, easy, hard, dangerous, important等)时,则用介词for。 正确答案为B。 3. The boys felt sad as they lost _______ the girls in the talk show. A. by B. in C. to D. on 【解析】此题陷阱选项为C或D。其实,此题考查be lost in这个固定短语介 词的使用。正确答案为B。 4.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r? —Go along this road, and _______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right. Then you will find it. A. walk B. take C. make D. turn 【解析】此题陷阱选项为A或C或D。其实,表示走哪一个路口,习惯上要用take。正确答案为B。 5. The third girl _______ the left is a famous film star. A. at B. beside C. next to D. on 【解析】此题陷阱选项为A。其实,这道题是考查介词的固定搭配,表示“在 左边”或“在右边”介词要用on,而不用at。正确答案为D。 6. —I’m looking forward _______ tak ing a holiday in Hainan. —So am I. It’s great to be _______ holiday there. A. for, on B. to, at C. to, on D. for, at 【解析】此题陷阱选项为A。其实,这里考查的是look forward to和on holiday这两个固定搭配。正确答案为C。 7. —Must I come at four o’clock?

高中物理各种模型受力分析练习题

单一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受力问题 1、如右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们受到的摩擦 力的大小关系是( ) A.三者相同B.乙最大 C.丙最大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比较 2、如右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 20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取10N/kg)( ) A.10N,向右B.10N,向左 C.20N,向右D.20N,向左 3、质量为m的木块,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的推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 面做匀速运动,如右图所示,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 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应为( ) A.μmg B.μ(mg+F sinθ) C.μ(mg-F sinθ) D.F cosθ 4、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一水平力F的作用,如右图所示,现将作用力F保持大小不变,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过180°,在转动过程中,物体一直在向右运动,则在此过程中,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F N和地面给物体的摩擦力F f的变化情况是( ) A.F N先变小后变大,F f不变 B.F N不变,F f先变小后变大 C.F N、F f都先变大后变小 D.F N、F f都先变小后变大 5、如右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A.10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右D.零 6、如下图甲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向右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问在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怎样变化? (1)当F突然增大时; (2)从撤去F到物体最终静止的过程中; (3)将物体立放起来(如图乙),仍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7、质量为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时,木箱静止;当拉力F2=时,木箱做匀速运动,求: (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箱在的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木箱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kg的物块,在F=10N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方向与水平成θ=370,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cos37°=。 (1)画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高考物理专题一(受力分析)(含例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定位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图1 A.A与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审题突破B、D选项考察地面对B的作用力故可以:先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C选项考察物体A、B之间的受力,应当隔离,物体A受力少,故: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水平方向: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为零,故

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有F 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在沿斜面方向:①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②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设斜面倾斜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 sin θ,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一定大于mg,故A正确,C错误.故选择A、D. 答案AD 1.(单选)(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2.(单选)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A、B,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 图3 A.mg B.3mg C. 3 3mg D. 3 2m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