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作者:

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年第09期

1生猪屠宰检疫现状

1.1屠宰场建设位置不合理

生猪屠宰场为了方便运输和经营,大部分会建在靠近公路沿线、河流和集市的附近位置,这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并且,屠宰场中的屠宰室、冷冻室、消毒检疫室等功能区域建设与屠宰量不匹配,有些屠宰场甚至没有无害化处理设备,生豬屠宰后随意放置,生猪品质和卫生很难得到保障,对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1.2生猪进场缺少严格把关

按照生猪屠宰检疫有关规定,生猪屠宰检疫第一责任人是生猪屠宰场,所以,屠宰场要在生猪进场环节进行把关,聘请兽医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屠宰场并没有在进场环节对生猪进行严格把关,经常出现检疫合格证上的耳标数字与生猪耳朵上的实际耳标数字不一致的情况。

1.3生猪检疫技术落后

目前,很多屠宰场在生猪屠宰后,仍然使用传统的检疫方法,仅利用简易工具对生猪进行简单解剖,用肉眼观察腹股沟淋巴结及肌肉,然后结合经验进行判断。但因为生猪在长途运输中容易发生挤压、挫伤等问题,生猪腹沟股淋巴结等部位容易出现炎症,影响检疫结果。此外,由于生猪检疫人员缺乏专业的检疫知识,在检疫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错检和漏检的情况,导致感染疫病的猪肉混在健康猪肉中一起流入市场,加大疫病传播风险,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生猪屠宰检疫人员在发现疑似感染疫病的生猪后,应该在实验室进一步检测,但是由于检测时间限制,生猪急于出场,实验室检测时间较短。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屠宰场自行购入显微镜、检测试剂盒等检测仪器设备。但是很多屠宰场根本没有配备这些检测仪器和设备,导致生猪屠宰检疫不规范,出场的生猪肉制品也没有安全保障。

1.4检疫人员不足,检疫不全面

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定,要对屠宰生猪进行同步检疫。在生猪屠宰后,要对同一头猪的各个器官、部位进行编号和检疫,聘请兽医对屠宰场检疫结果进行复查,确保猪肉检疫合格。此外,在对猪肉进行疫病检疫的同时还要进行瘦肉精监测。但是为了节约成本,大部分屠宰场工

作人员非常少,根本无法完成整套检疫流程,因此,很容易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出现漏检或检疫不全面的现象。

2生猪屠宰检疫技术要点

2.1进场检查

进场检查是生猪屠宰检疫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要检查生猪检疫合格证,同时还要核实这些生猪是否来自疫区。在检查检疫合格证时,要检查证明有效期、开具证明机构、兽医签名、生猪有无佩戴耳标等,此外还要检查各种证件是否齐全,在没有问题后才能让生猪进入屠宰场。另外,检疫人员也要按照检疫合格证核对好生猪数量,检查好是否物证相符。

2.2屠宰前检疫

在生猪屠宰前,检疫人员要查看生猪进食情况,检查有无食欲不振或暴食情况,确保生猪在进食时没有出现呕吐和吞咽困难的状况。此外,还要注意生猪在活动时有无出现跛行、拒起的情况。在生猪休息或停止走动时,观察生猪的精神状态、坐卧姿势和呼吸状况,当发现生猪出现呻吟、离群、气喘等症状时,要立刻进行隔离检查。最后,在对生猪进行单个检查时,要注意生猪的神态和咀嚼情况,当发现便秘或拉肚子的情况时,生猪很有可能是感染了疫病,一定要进行隔离检查。

2.3屠宰后检验

第一,猪头检验技术要点。在生猪放完血后,检疫工作人员要对猪头颌下的淋巴结解剖检验,检查是否有炭疽;在猪头切下后,要划开猪的咬肌,检查里面是否有囊虫,若有囊虫,就要做好标注,让复检人员来处理。

第二,生猪皮肤检验技术要点。在处理宰后生猪腿毛流程中,要对生猪皮肤表面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有无充血、出血坏死等病变现象。一些常见病会在生猪皮肤上表现出来,例如皮肤有点状出血说明生猪可能感染猪瘟,出现斑块则可能感染猪丹毒。所以,检疫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生猪皮肤状况判断是否有疫病。

第三,生猪内脏检验技术要点。检验生猪内脏器官时,要先把生猪肚子剖开,然后按照内脏取出的顺序进行检验。具体检验要点是:检疫人员要对猪内脏器官的颜色和形态进行观察,同时还可以借助专门的解剖用具将猪的心室与心房切开,观察是否有虎斑心。另外,在观察猪的内脏器官时,还要注意有无出现溃疡的现象。

3完善生猪屠宰检疫技术的措施

3.1完善屠宰场检疫基础设施

要规范生猪屠宰检疫技术,提高检疫质量,就必须完善好屠宰场生猪检疫设施。由于生猪疫病种类繁多,症状也比较复杂,单靠人工检疫很可能会出现误检,所以,必须要借助专门的检疫仪器和设备进行监测。生猪屠宰场应尽快完善相关检疫设施,并改进现有的生猪检疫技术,借助先进的生猪检疫设备对生猪进行全面疫病监测,提高检验准确率,保障生猪肉制品的卫生安全。

3.2加强检疫队伍建设,提高检疫人员素质

检疫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了生猪检疫结果,为了提高检疫质量,必须强化检疫队伍建设,对相关检疫人员进行培训。检疫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动物检疫法律规定,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检疫人员思想觉悟,严格规范检疫工作流程。与此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丰富理论知识,并进行严格的实操训练,以提高检疫工作的准确性,避免疫病生猪肉进入市场,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3.3明确检疫责任

为保障检疫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猪屠宰检疫各项流程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生猪屠宰场的主体责任意识。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求生猪屠宰场记录好生猪进场情况,并详细登记好病猪处理流程,明确每一头生猪来源和去向。此外,生猪屠宰场还需做好生猪进场检疫登记,严禁来源不明的生猪进到屠宰场中,政府可以派遣兽医到屠宰场对检疫流程进行监督管理。

3.4完善生猪检疫信息网络化管理

按照有关生猪检疫规定,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生猪屠宰检疫进行信息网络化管理,建立猪肉产品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并与检验检测信息系统、执法系统、屠宰场质量管理系统等进行对接,完善肉制品来源追溯体系,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企业或部门,清晰掌握屠宰场生猪来源、检疫、出售等详细信息,提高生猪屠宰检疫情况和猪肉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3.5规范检疫程序

按照有关生猪检疫规定,生猪必须在进屠宰场前6 h完成各项检疫申报,然后经过兽医受理和确认检疫合格后才能进入屠宰场。因此,必须要对检疫程序加强监管,具体监管措施如下:第一,常驻屠宰场的兽医必须按照生猪进场记录,对当天屠宰的生猪进行数量核实,还要检查各种检疫票证是否齐全。第二,对生猪进行随机样本抽取,检验生猪样本是否健康,同时还要监测尿液中是否有瘦肉精,检查合格后,兽医要开具准许屠宰的通知书。第三,在监管过

程中,若发现屠宰场没有按照规定处理病死猪,那么要对屠宰场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对于情节恶劣的还可以移交给司法机关。

(1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覃婉婷;2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韦芳)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五个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五个要点 一、报备程序 1、申报:生猪屠宰企业首先要向有关部门报备,详细提交受检猪场、屠宰场等必要信息; 2、确保兽药安全:生猪屠宰企业还必须确保它所使用的兽药均合法,从而减少污染; 3、检查记录:受检屠宰企业必须提交一份记录,证明其过去检查情况内部检查程序,证明其严格按照畜牧活动准则执行; 4、卫生设施:受检的生猪屠宰企业应确保其卫生设施、清洁设施及兽医处理设施能够很好地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5、工业卫生:生猪屠宰企业必须确保其工业卫生方面能够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确保食品安全。 二、畜牧监督 1、定期检查:生猪屠宰企业应定期对猪场及屠宰场进行检查,以证明其符合有关畜牧活动的安全准则; 2、检查和测试:生猪屠宰企业应进行定期检测和测试,以证明畜牧活动满足有关标准; 3、家具的安全:生猪屠宰企业要确保其家具安全,确保畜牧活动不会带来损害; 4、检查动物:受检生猪屠宰企业还需定期且彻底检查动物,确保其身体健康,不携带病原体;

5、保持记录:受检企业应尽可能保持检查记录,以便在政府部门的检查中提供准确数据。 三、检疫过程 1、禽流感病毒检测:首先要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以确认病毒未扩散给其他畜禽; 2、血清学检测:接着对生猪实施血清学检测,以确认它们没有携带病原体; 3、病毒样本检测:此外,冻肉或冻猪肝中携带的病毒样本也需要进行检测,以防止疾病蔓延; 4、生物学检测:同时进行生物学检测,找出可能携带病菌的动物; 5、环境检测:受检的生猪屠宰企业还应该负责环境检测,确保清洁卫生、没有污染可能。 四、消毒处理 1、畜禽接触部位:受检生猪屠宰企业应专门负责畜禽接触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2、工作场所:受检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实施定期清洁与杀菌消毒; 3、未熟肉:应采取有效消毒措施对相关猪肉进行杀菌处理,确保肉质新鲜、无污染; 4、设备:应采取有效消毒措施,确保有关屠宰设备清洁卫生; 5、囤积肉:下货前,受检企业应对囤积肉等进行消毒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对屠宰场内屠宰的猪只进行检疫和审查,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以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动物入场检查:在生猪进入屠宰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入场检查。此时,检疫人 员会细致检查猪只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和携带情况等,以排除明显有疾病的动物。 2. 屠宰场环境卫生检查:在猪只进入屠宰场后,需要检查屠宰场的环境卫生状况, 确保屠宰环境卫生达标,避免污染猪肉。 3. 麻醉和宰杀:在确保入场检查和环境卫生合格后,使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对猪只进 行麻醉,然后进行宰杀。宰杀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旨在快速、安全地完成。 4. 屠宰后检查:在宰杀完成后,会对猪只的各个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屠宰过 程中无肉类污染和内脏病变现象。检查内容包括内脏、肠道、结核病灶、寄生虫感染等。 5. 标记追溯:检疫人员会在猪只的耳朵上标记进行追溯,以便跟踪和溯源。 6. 肉品质量检查:经过屠宰和检查的猪肉会进行质量检查,包括颜色、气味、质地 等方面。 生猪屠宰检疫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控疾病传播:屠宰场应当加强对外界病毒和细菌的防控,避免疾病在屠宰场内 传播。猪肠道内脏器官和尿液是一些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在屠宰过程中需要小心处 理这些物质,确保不污染猪肉。 2. 麻醉和宰杀操作:麻醉和宰杀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猪只在屠宰过程中不受伤。 3. 检查内脏和肉质:屠宰后,对猪只的内脏和肉质进行检查,以排除疾病和污染现象。特别是肉质方面,需要检查其颜色、气味和质地等指标,确保出品的猪肉质量符合标准。 4. 标记和追溯:屠宰后,猪只的耳朵上需要标记并做好追溯工作,以便跟踪和溯源,确保猪肉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5.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屠宰场应建立起完善的生猪屠宰检疫管理制度,明确各个 环节的管理责任和操作规范,加强屠宰检疫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随着生猪数量的增加和长距离运输的日益普遍,生猪屠宰检疫变得尤为重要。生猪屠宰检疫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屠宰过程中无疫病和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保障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下面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一、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 1.到达检疫站:当生猪到达检疫站时,首先会进行畜牧兽医的初步检查,对猪只的外观和行为进行初步观察,确认是否有异常情况。 2.麻醉处理:经过初步检查后,猪只将会进行麻醉处理,这样可以减轻猪只的痛苦,同时也便于后续的宰杀操作。 3.体温检测:在麻醉处理后,还会进行体温检测,通过体温检测可以初步判断猪只是否患有发热病症。 4.安置至屠宰线:经过麻醉处理和体温检测后,将猪只安置至屠宰线,为进行宰杀作准备。 5.宰杀处理:在屠宰线上,对猪只进行宰杀处理,确保屠宰操作符合卫生标准。 6.检验内脏器官:宰杀完毕后,对猪只的内脏器官进行检验,确认是否有病变情况。 8.入库冷藏:最后将通过检验合格的肉品进行冷藏处理,为后续销售做准备。 1.健康证明:生猪屠宰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健康证明,确认猪只没有发热等异常情况。 3.消毒处理:对于屠宰场的环境和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处理,确保生猪屠宰过程中的卫生情况。 4.检验工作:对猪只的宰杀过程和肉品进行系统的检验,对于可能存在的疫病和安全问题进行及时的排查。 5.冷藏处理:对通过检验合格的肉品及时进行冷藏处理,确保肉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6.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对生猪屠宰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整个过程符合卫生标准。

7.卫生标准:屠宰场要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确保屠宰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污染肉品的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在屠宰过程中,确保了生猪没有患有疾病,同时也保障了肉品的食品安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健全和严格对于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希望各个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屠宰检疫工作,确保猪肉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最新年文档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是由官方兽医对待宰的生猪实施的宰前检疫 和宰后同步检疫。屠宰检疫对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证人民肉食品卫生安全和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农业部2010 年颁布实施的《生猪屠宰检疫规程》为官方兽医搞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兽医知识结合起来,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抓住操作要点,做到判断快速准确,处理及时得当,则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入场监督查验 1、查证验物 对送宰的生猪应检查其是否佩戴耳标及核查生猪数量,并查验入场生猪《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验证耳标,并询问生猪在运输途中有无发病及死亡情况,对证物不符,手续不全的一律严禁入场。 2、临床检查 对生猪群体的精神状态、排泄物及呼吸状态等进行检查,发现疑似染疫病猪,要进行隔离观察,并按个体临床检查要求作进 步检查。 3、消毒工作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将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消灭,并减少生猪体表携带的病原体继续蔓延。通常屠宰场应做好以下消毒工作:

①对运输车辆出入口消毒池进行消毒。②生猪卸车前进行消毒。 ③生猪卸车后对空车进行消毒。 4、盐酸克伦特罗等“瘦肉精”抽样检测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抽样检查,生猪必须经“瘦肉精” 抽样检测,待检测合格后再进入待宰间进行屠宰。屠宰场卸猪时间段规定为每天8: 00〜19: 00,有利于确保足够的检测时间和肉品的及时上市。通常选择金标快速检测方法对待宰生猪按不低 于5%的比例进行筛查,筛查呈阳性样本进一步用ELISA 检测法进行复检,要求22:00前完成检测工作,确保生猪在24:00屠宰前全部检测完毕。 5、宰前检疫结果处理 1)准宰:生猪检测合格后应开具准宰通知书。 2)急宰:对患一般性传染病的生猪、普通病患生猪等无 碍肉食卫生要求的,可立即签发急宰证明书进行急宰,销毁病猪病变部位,并高温处理其他部分。 3)缓宰:对普通病或一般性传染病的病猪,有治愈希望 的情况下应予以缓宰。 4)禁宰:若检测出有急性烈性传染病、危害性大的病猪 应禁宰,并将有同一类型传染病的病猪及时销毁,并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处理。 二、宰前检查 1、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的方法 群体检查主要是观察猪群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判别猪群的健康与否。健康猪群表现为群体营养良好,个体大小匀称,被毛光亮;精神状态良好,反应灵敏,行动自如,行走时不停觅食。相反,则是不健康的表现。个体检查是在群体检查后,对疑似患病的生猪或者对健康猪群抽取一定量的生猪进行详细检查,通过视诊、听诊、触诊以及检查体温、脉搏、呼吸数等,判断生猪是否健康或者判断疾病的性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 1. 简介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是在生猪屠宰过程中,为了确保生猪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2. 检疫操作程序 2.1 检疫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检疫场所:检疫场所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设有相应的检疫设施和设备。 •确认检疫人员:检疫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准备检疫工具和设备:如体温计、注射器等。

2.2 检疫操作流程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动物入场检疫:生猪到达屠宰场时,首先进行入场 检疫,检查猪只的体温、外观和行为等指标,排除疾病或 异常情况。 2.手术宰杀前检疫:在手术宰杀前,对生猪进行再次 检疫,包括检查猪只的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标,确保安全 宰杀。 3.屠宰后检疫:宰杀完成后,对猪只进行屠宰后检疫,包括检查内脏器官、肉品表面等,排除潜在疾病。 4.检疫记录和报告:对每一头猪只的检疫情况进行记 录和报告,包括疾病检测结果和处理措施等。 2.3 检疫技术要求 在进行生猪屠宰检疫时,需要遵循以下技术要求: •专业知识和技能:检疫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猪只的健康状况。

•使用合格的工具和设备:使用准确可靠的体温计、 注射器等工具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疫操作,确保 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卫生防护措施:检疫人员必须遵循卫生防护措施, 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合理使用药品:对于检测出疾病的猪只,需要按照 规定使用药品进行治疗,保证猪只的健康和肉品的安全性。 3. 检疫操作的意义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的意义在于保证生猪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通过严格执行检疫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疾病,确保生猪产品的卫生安全。 4. 总结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是保障生猪产品安全和质量 的重要环节。通过遵循检疫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的生猪产品。同时,相关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重要 食品之一。而猪肉的质量安全也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确保屠宰后的猪肉安全卫生,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屠宰场对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进行了严格规定。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一、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 1. 送检程序 生猪到达屠宰场后,首先需要进行送检程序。送检程序是指生猪运抵屠宰场后,由生 猪交易的双方卖方与买方将生猪无害性证明以及相关检验或检测数据报送到检验检疫机构 进行检验和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屠宰。 2. 检验程序 送检程序合格后,接下来就是检验程序。检验程序是指在屠宰前对生猪进行各项检验,确保生猪的安全卫生,化验检测项目有: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疫霉病等。对生猪进 行检验,检验员会进行外观检查、体温测定、血液检测、组织检疫等相关项目的检测。 3. 屠宰程序 经过检验合格后,生猪进入屠宰程序。屠宰程序中,需要对生猪进行宰前净化、麻醉、杀伤等过程。确保生猪在屠宰过程中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且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4. 检测程序 屠宰之后,还需要进行检测程序。检测程序主要是对屠宰后的猪肉进行各项检测,检 测项目包括:肉质检测、菌落总数检测、病原菌检测等。确保屠宰后的猪肉符合卫生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5. 包装程序 检测合格后,猪肉会进行包装程序。包装程序是指将经过屠宰后的猪肉进行分割、真 空包装等程序,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以上就是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可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1. 生猪检验标准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要点 摘要:猪肉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和氨基酸,因此,保障猪肉质量是保障国家健康与安全的关键,因此,对猪肉进行严格规范的检疫,然后再投放到市场上,防止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现状,并着重论述了屠宰工艺、检疫技术,为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严格、规范的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确保了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屠宰;流程;生猪;要点;检疫 食品安全是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而猪肉是国家的主要食品之一。加强屠宰和严格的屠宰、检疫,确保进入市场、端到餐桌上的猪肉都是健康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重点是检验生猪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并按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置,以确保猪肉的安全、健康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健康、稳定的食品。 一、生猪屠宰检疫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屠宰检疫是否严格,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 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扶持,我国生猪的屠宰、检疫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肉类加工厂、派驻的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符合《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及《动物防疫法》,对生猪的屠宰、检疫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记录,及时完成工作记录。对检疫样品进行严格、标准化的检验和检查,科学、合理的保存,严格、合理地进行无害化处置,保证问题猪肉不流入市场。不会进入到老百姓的胃里,让老百姓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当前,我国生猪屠宰和检疫工作仍有很多问题,如检疫设施落后、部分检疫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容易出错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卫生检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生猪屠宰检疫中保证猪肉的安全、卫生非常重要。本文将解析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和检疫要点。 1.采样 采样是生猪屠宰检疫的起点。采样对象有:进厂猪,待宰猪和生鲜猪肉等。采样时应该避免接触污染物,保证采样工具和样品的纯净度。 2.检疫 在检疫时,需对动物进行肉眼检查,尤其需要检查动物的脏器,常见的有心脏、肝、胆囊和淋巴结等。检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检疫标准操作,保证一致性。 3.检测 检测是检验生猪屠宰品质的一项关键步骤,它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卫生的食品。通常使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快速检测仪器和生物学检测方法。 4.包装 包装是防止食品受到污染和提高食品品质的必要方式。猪肉在包装时,应该避免受到污染,至少应该具有防潮、防氧化、防渗透和防油脂溢出的功能。 5.销售 销售是所有前面流程的归宿,因为消费者需要购买和吃下这些食品来获得营养。销售时,应该注意猪肉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包装齐全和是否具有检疫合格证明。 1.生猪的营养及饲养 生猪的饲养和环境对于猪肉的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确保猪的营养完全且不缺失,这一点是保证猪肉膳食价值的重要前提。 2.检疫标准 生猪的检疫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包括疫病搜查和应急处理。如果疫病需要隔离,相应的猪应该被在隔离期结束之前放回繁殖场。 3.清洁和消毒 工作场所、器具和工具等应该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受到后续检疫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4.营养机构的质量 营养机构的质量对猪肉的味道和营养价值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获得优质的生猪肉,应该确保猪粮的质量和类型。 5.包装与标签 生猪肉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使用防水、防潮纸或塑料袋。同时,每个包装中都应该有相应的标签,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等重要信息。 6.后续处理 在销售和食用时,应该注意猪肉的储存和烹饪方式,避免猪肉受到污染或变质。为了营养和健康,最好选择高温烹饪方式。 以上就是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要点,如有不准确之处爱征集。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不断扩散和加剧,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为了确保生 猪屠宰过程中病毒不会传播和扩散,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非洲猪瘟检疫技术,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屠宰场所的干净卫生。非洲猪瘟属于高传染性病毒,易在禽畜场所内通过 空气、食物、水、饲料、器具、人员等途径传播。因此,出现疫情前后,需要对屠宰场所 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消毒,并做好通风换气等措施,以确保场所的干净卫生。 第二,判定猪的健康状况。在屠宰前,需要对将要屠宰的猪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发现 有可能感染非洲猪瘟的猪需要立即隔离,防止病毒传染。同时,如果发现猪的肉体状况存 在问题,如有红斑、疱疹、发炎等病征,也需要做好隔离处理。 第三,选择健康猪进行屠宰。除了在屠宰前进行健康检查外,还需要在采购猪的时候 要选择健康的猪进行屠宰处理。在选择猪的时候,应该结合疫情实际情况,选择疫情较为 稳定地区的猪,以免病毒通过猪到达屠宰场。 第四,加强病毒检测。在猪的屠宰中,需要对猪的鼻咽分泌物、喉部组织、淋巴结等 部位进行病毒检测。在检测和诊断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如PCR、ELISA等,以增加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第五,严格实行防疫隔离措施。在屠宰过程中,需要对从疫情地区运来的猪进行隔离 处理,避免病毒传染。当发现任何有疑似病症的猪时,应该立即做好临时隔离,待检测结 果出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屠宰。 总的来说,生猪屠宰后的检疫工作对于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扩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在检疫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判定猪的健康状况、选择健康猪进行屠宰、加强病毒检测、严格实行防疫隔离措施等。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生猪屠宰 的安全和质量。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 1宰前检疫 1.1查证验物 1.1.1查证向畜主索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口蹄疫非疫区证明. 1.1.2验物核对生猪数量,了解途中发病、死亡情况,并查验免疫标识. 1.2消毒 消毒包括运输车辆出入口消毒池消毒、卸车前带猪消毒和卸车后空车消毒. 1.2.1消毒池消毒每天生猪运输车辆进场前对消毒池进行清洗并配制好消毒药物浓度,以保证出入车辆轮胎(de)消毒. 1.2.2卸车前带猪消毒为了减少生猪体表携带(de)病原微生物进入待宰问,在查证验物程序完成后对生猪及运载车辆进行全面消毒,之后方可卸猪. 1.2.3卸车后空车消毒卸车后还必须经过空车消毒,并凭动物防疫部门出具(de)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离开屠宰场. 1.3盐酸克伦特罗抽样检测

1.3.1抽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生猪屠宰前必须进行“瘦肉精”抽样(尿样)检测.经过抽检(de)生猪方可进入待宰间待宰.为了彻底做好 此项工作,确保上市肉品及时、合格,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为卸猪时段,此时段之外一律不准卸猪. 1.3.2检测检测方法采用ELISA.检测工作在当晚10点之前完成.以确保凌晨12点屠宰(de)生猪全部合格. 1.4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经过盐酸克伦特罗抽样之后,在待宰猪仓对同一批次(de)猪群进行群体检查,主要观察生猪(de)精神、活动等动态、静态和饮食表现.若发现可疑患病生猪应当隔离到病猪隔离圈进行详细(de)个体检查,包括对皮肤、可视黏膜、体温、呼吸系统和脉搏等临床检查. 1.5巡检及送宰检疫 1.5.1巡检生猪待宰期间,值班检疫员每1h进行巡查一次,发现病猪及时采取相应(de)措施处理. 1.5.2送宰检疫屠宰前对生猪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防止遗漏(de)可疑病猪进入屠宰车间. 1.6宰前检疫结果处理 经过以上五个流程,检疫(验)合格(de)生猪签发宰前检疫合格证准许屠宰,不合格(de)生猪按照相应(de)规定进行急宰、缓宰、销毁等处理措施,杜绝一切不合格生猪进入屠宰车间. 2宰后检疫

猪肉检疫标准

猪肉检疫分为:产地检疫、宰前检疫、宰后检疫 一、产地检疫 在活猪供应地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对无公害猪饲养场或养殖户进行严格检疫。 二、宰前检疫 1、入场检查 (1)查证验物:检查有无免疫证或免疫标记(耳牌)、产地检疫证和无公害猪耳号牌,了解证物是否相符,以及途中猪只病、死情况等。如果猪只来源于外地,还要检查有无出县境检疫证和车辆消毒证等;(2)卸载后的群体检查: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的方法对可疑病猪进行个体检查,发现病猪后立即转送病猪隔离圈。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 2、待宰检查经过入场检查,将健康猪只放入饲养圈继续观察,送宰前再进行一次群体检查,挑出可疑病畜后,转入待宰圈,停食、饮水、观察,确实证明为健康猪只后,由兽医检疫人员签发“送宰合格证”,猪只方可进入屠宰间。 三、宰前检疫处理 1、经宰前检疫发现猪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瘟及可疑病猪时,必须按下列规定处理:(1)禁止屠宰,停止调动猪只,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并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疫情,按相关法令处理;(2)病猪用密闭运输工具送至化制间,或当地指定地点,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扑杀,尸体化制或销毁;(3)同群猪送急宰间,胴体、内脏送有条件

可食用车间按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处理后方可出厂(场),皮、毛、血、骨进行消毒后方可出厂(场);(4)对宰前管理区、病猪管理区以及所经过的道路实施严格的消毒,并采取防疫措施,经农牧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2、经宰前检疫发现猪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急性猪丹毒、布鲁氏菌病、猪密螺旋体病和结核病,按下列规定处理:(1)病猪用密闭工具送急宰间,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扑杀,然后送化制间进行化制或销毁;(2)宰前管理区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恢复生产;(3)同群猪可继续送宰。 3、除了上述所列传染病外患有其他疾病的猪只,除患病猪只送急宰间急宰外,其他同群猪只正常送宰。急宰的病猪,根据具体情况,或送“有条件食用肉处理间”加工利用,或采取化制或销毁方法处理。 4、宰前检查后的处理过程均需作详细记录并存档。 四、宰后检疫 1、猪头检疫。剖检颌下淋巴结和外咬肌,视检鼻盘、唇、齿龈、咽喉粘膜和扁桃体; 2、猪的内脏检疫:分别按以下要求检疫:(1)胃、肠检疫:视检胃肠浆膜,剖解肠系膜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胃肠粘膜;(2)脾脏检疫: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必要时剖检脾髓;(3)肝脏检疫: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剖解肝门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肝实质和胆囊;(4)肺脏检疫: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剖解肺门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肺实质;(5)心脏检疫:视检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