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节能供热计量技术与管理pdf

建筑节能供热计量技术与管理pdf

建筑节能供热计量技术与管理pdf

建筑节能供热计量技术与管理是指在建筑物供热系统中,通过使用先进的计量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实现对能源消耗的监测、计量和管理,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建筑节能供热计量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量设备的选择与安装:选择合适的热量计量仪表,并根据建筑物的供热系统特点进行正确的安装和连接,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采集与传输:利用自动化技术和远程监测系统,实现建筑物供热系统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包括室内温度、供热流量、回水温度等参数的监测和记录。

3. 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建筑物供热系统的能耗情况、热负荷变化等信息,为进一步的节能改造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节能改造与优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节能改造和优化措施,如加装节能设备、改善供热管网的绝热性能、优化调节控制策略等,以降低供热系统的能耗。

5. 能耗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能耗监测与管理制度,定期对建筑物供热系统进行能耗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和能耗异常问题。

通过上述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建筑节能供热计量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

低建筑物的能耗排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太原市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细则(试行)精华版

太原市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细则(试行)

太原市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 工程质量管理细则(试行) 根据太原市人民政府《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并政办发[2015]12号)文件要求,2015年起将对太原市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为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意识,提高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水平,保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实现预定的节能目标,特制定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细则: 一、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二)《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实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通知》(晋建质字[2014]63号)(三)《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建质[2014]123号) (四)《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八项规定(试行)》、

《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七项规定(试行)》、《建筑工程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质量安全责任六项规定(试行)》(建字[2015]35号) (五)《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六)《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七)《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八)《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九)《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十)《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十一)《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建科[2008]126号) (十二)《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验收办法》(建科[2009]261号) (十三)《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十四)《热量表》(CJ128-2007) (十五)《电子式热分配表》(CJ/T260-2007) (十六)《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195-2007) (十七)其他有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供热计量

供热计量 供热计量是以集中供热或区域供热为前提,以适应用户热舒适需求、增强用户节能意识、保障供热和用热双方利益为目的,通过一定的供热调控技术、计量手段和收费政策,实现按户计量和收费。简单的说,供热计量就是按用热量的多少收取采暖费,就是用多少热、交多少费。 供热计量的好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户对用热个性化和提高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传统供热系统中,用户处于被动状态,室内温度由供热单位进行调节,这种单一调节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实施供热计量就可以满足用户根据自身要求,利用室内温度控制装置(如暖气温控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自主调节所需室温。 供热计量的方法 目前国内供热计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热分配计法、户用热量表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和温度面积法等。 用户怎样降低热费支出? 用户可通过调节暖气的温度控制阀(简称温控阀)对室内温度进行设定,达到降低耗热量的目的。比如,热用户上班、外出时可将整个房屋的温度调低:睡觉时可将厅、厨、厕等场所的温度调低:通风换气时,关闭各暖气片上的温控阀。通风完毕后关好门窗并重新设定温控阀的温度档等。 供热计量与按面积收费的区别? 按面积收费的用户,不管用多少热都要交纳全额费用。用户购买的是规定的室内温度,热了只能开窗户,这样既浪费能源,又不舒适。供热计量改变了传统供热形式和理念,用户购买的是热量,可根据需求自行调节室内温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也可以少用热,节省热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JCJ 173—2009 条文说明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 4.1 计量方法 4.2 调节和控制 5 楼栋热计量

第八章 建筑供热供暖节能技术

八、建筑供热、供暖节能技术 8—1 供暖系统的构成? 热源(锅炉等设备)一热网、输送系统(水泵及管网)一热用户(末端设备、散热设备);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组成的系统,称为供暖供热系统。 8—2 热源的种类有哪些? 集中供热热源有:热电厂余热(蒸汽和热水)、区域锅炉房(蒸汽和热水)、工业余热、地热水供热、热泵机组、直燃机。 8—3 什么是供暖供热系统节能? 实现供暖供热系统节能,首先,需要提高两个效率,即锅炉运行效率和管网输送效率;其次,是提高末端设备的换热效率。 其中,锅炉运行效率为锅炉产生的、可供有效利用的热量与其燃烧的煤燃气、油所含热量的比值。在不同条件下,又可分为锅炉铭牌效率(又称额定效率,指锅炉在设计工况下的效率)和锅炉运行效率(指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效率)。为实现供暖供热系统节能,必须强调提高锅炉运行效率。而室外管网输送效率为管网输出总热量<输入总热量减去各段热损失)与管网输入总热量的比值。 通过几个方面能效比的提高,在保证用户的需求的条件下,降低供暖系统的能耗,降低运行成本。 8—4 什么是供热系统综合能效指标? 供热系统综合能效指标,考虑了系统的总耗能量,包括燃料消耗量和相关电力消耗量,从而把耗煤量和水输送系数两个指标结合。 &=R∑Q f/∑Q z 式中&——供热系统综合能效指标; R——室温合格率; R∑Q f——达到热用户要求室温的有效热量; Q z——系统年耗能量,包括热源的燃料耗热量与系统用电设备电力消耗的折合热量。 8—5 供暖供热系统能耗过高的原因? (1)建筑围护结构的能耗损失与建筑形式、使用功能、所在地域、建筑材料等因素有关。 (2)供暖供热系统能耗损失与设计、系统形式、供热方式、输送方式、管网平衡、系统调试、运行管理等因素有关。 (3)在技术方面,供暖供热设计往往存在不利于节能的先天性缺陷,如设计热负荷偏高,因而选用设备偏大,形成锅炉低负荷运行,水泵大流量运行等;运行管理水平低、能耗大,如供暖运行方式不合理、缺少科学的运行调节等。 8—6 供暖供热系统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节能? 为推进供暖供热系统节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设计前期与建筑协调配合,做好负荷模拟,有条件的应对同地域同类项目进行负荷调研,合理配置热源负荷,确定供热系统方式、输送方式;系统设计外网应注意水力失调,室内管网必须做水力平衡计算;有条件应合理配置成熟的自控管理系统。

居民建筑供热计量系统及节能技术要求2015.8.21-最终稿

烟台500供热有限公司 居民建筑供热计量系统及节能技术要求 目录: 0 总则: 1热量表技术要求 2 热量表流量传感器口径的选择原则 3 配套远程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要求 4 对热量表及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的安装施工要求 4.1 对超声波热量表的安装要求 4.2对无线传输系统、仪表箱的安装及其他要求 5 其他相关要求 附件1:热量表及相关附件的安装示意图。 附件2:居民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安装/整改工程质量验收卡。 附件3: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鲁建燃热字[2010]9号)《关于公布山东省供热计量产品推荐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含附件)。 0 总则: 0.1为促进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减少排放的环境效益、减少占用的资源效益、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达到能源消耗最小化的节能目的,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T173-2009)、《热量表》(CJ128-2007)、《热能表》(JJG225-2001)、《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CJJ/T 185-201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DL/T5190.5-2004)、《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及山东省、烟台市、热量表生产厂家等技术资料的有关要求,为了规范供热计量及节能的管理工作,我公司就居民建筑供热计量系统及节能的有关技术问题提出本技术要求。 0.2开发单位/用户除了满足上述的规范、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上述的规范、规定等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有不适宜之处(即与以下技术要求相抵触的),应以以下技术要求为准。 0.3开发单位/用户按我公司要求安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系统包括:热量表流量传感器及配套表纳子、进回水温度传感器及配套连接件、积分仪(计算器)、配套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相应的入户采暖管道、管件、温控阀、阀门/锁闭阀、过滤器、回水管测温球阀、仪表箱及绝热防腐等。 0.4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并网及节能改造工程。 1热量表技术要求 1.1 热量表热计量的相关数值,既能够就地查看同时也能够通过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将其数据通过网络上传,以便于计量管理。 1.2 热量表应选用进口品牌超声波型式,热量表的各方面性能应满足欧洲EN1434-2007中的规定,其计量精度应满足欧洲EN1434-2007中2级及以上标准。须取得中国热量表标准认证(CPA)、同时经过欧洲PTB机构的MID认证并取得MID证书(包括生产商企业的MID认证及具体型号产品的MID认证即同时具备MID证书B+D模块),并提供计量器具生产制造许可证。 进口品牌是指:整表原装欧洲进口的品牌;或积分仪(含内部电子元器件及程序)、电池、换能器为原装进口,在国内组装的品牌,且积分仪及换能器应为欧洲进口。 1.3 热量表品牌: 1.3.1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鲁建燃热字[2010]9号)《关于公布山东省供热计量产品推

安阳市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实施细则

安阳市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用热管理,促进城市供热计量改革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安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理解】本条为立法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城市供用热管理,促进城市供热计量改革事业的发展”,虽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首要依据,但《节能法》中的立法目的“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的“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中的“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等未提及一字,计量的目的是节能,而本细则如此规定,不能不说是目的不纯。全面细读该条,管理是首要的,好像中国公民需要的只是管理,不需要服务。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集中供热民用建筑的供热计量管理。 【理解】本条为适用范围。但“本市”的范围有待进一步明确。是市区?《安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城市规划区域”,依此制定的〈细则〉是突破原范围了?还是缩小了?如果包括全市的县区,就没有问题了。 第三条从事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供热企业、热用户和销售采用集中供热房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供热计量装置生产、销售企业均应遵守本细则。【理解】本条为应当遵守《细则》的单位和个人。但似乎重要的、掌握颁发证件、行使处罚权的政府部门没有包括进去。例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十二条“……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十三条“……经审查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如果这些部门没有执行规定怎么办?是不是也应当包括进去? 第四条本细则所称集中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或区域供热锅炉房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城市供热管网有偿提供给热用户的采暖用热和生活用热。本细则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本细则所称供热计量是指采用集中供热方式的热计量,包括热源、热力站供热量以及建筑物(热力入口)、用户用热量的计量。 【理解】本条规定了集中供热、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的定义。2006年8月1日实施的《安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规定“集中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及工业余热(10T 以上)等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官网供给若干街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社会采暖、空调用热和生产、生活用热”。与现在的定义是有一定区别的。现在把“工业余热”排除在外,这是有讲究的,这里面就有文章可做了。在“集中供热”的定义中有两个名词需要注意:1、城市供热管网:好像学习供电部门,如果单位有发电设施,供到家属院或周边居民就是非法的,必须低价卖给电业局,再由电业局高价卖给居民,这就是垄断。垄断必然产生暴利。2、有偿:意味着不是福利,不是公益单位,人家也是要给股东赚钱滴。“民用建筑”采用的是《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的定义,一字不差。

居住建筑供热计量问题指南

居住建筑供热计量问题指南 1、什么是供热计量 供热计量是以集中供热或区域供热为前提,以适应用户热舒适需求、增强用户节能意识、保障供热和用热双方利益为目的,通过一定的供热调控技术、计量手段和收费政策,实现按户计量和收费。 简单地说,供热计量是按用热量的多少收取采暖费,就是“用多少热,交多少费”。 2、为什么实施供热计量 对消费者个人而言,“按表”计量用热可以改变目前“用多,用少都要交一样的钱,热了开窗户,冷了就投诉”的状况。想让屋里暖和一点就把暖气开大一点,不想太热就关小一点。这样一来不但会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同时也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3、供热计量装置应该由谁负责管护 供热单位承担供热计量装置管理与维护的责任,但因用户原因导致热计量装置出现损坏或故障,维修费用由用户承担。 4、实施热计量后如何缴纳热费和结算热费 应在5月1日至12月31日前,按现行面积标准向供热单位一次性预交,供暖结束后依据热计量装置计量的热量进行结算。 5、供热计量后怎样收供暖费,收费标准是什么 供热计量收费实行两部制热价,由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两部分构成,其中,基本热价按照建筑面积征收,计量热价按照用热量征收。 燃气、燃油、电锅炉供应的居住建筑基本热价标准为18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 燃煤锅炉供应的居住建筑基本热价标准为7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计量热价按照用热量征收,价格标准为0.16元/千瓦时(44.45 元/吉焦)。 6、供热计量收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供暖费= 基本热费+ 计量热费 =(基本热价×房屋建筑面积)+(计量热价×房屋用热量)

基本热费:是指用热人按建筑面积应当支付的基本采暖费用。 计量热费:是指用热人按实际用热量应当支付的采暖费用。 房屋用热量:是指在户用热量或户用通断时间和楼栋热量基础上分摊的用热量。 7、供热计量分摊是什么原理 通断时间面积法:根据每户通断阀的开启时间和每户的建筑面积来分摊该楼栋热力入口楼栋热量表的总热量。 户用热量表分摊法:根据每户的户表的用热量来分摊该楼栋热力入口楼栋热量表的总热量。 8、供热计量分摊的依据什么 根据《北京市居住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试行)》京政容发【2010】98号第十六条和《北京市供热计量应用技术导则》京政容发【2010】115号第3.1.2之规定进行分摊。文件原文为“热量结算点设置在居住建筑楼栋热力入口的热量表,并由分户热计量装置对楼栋热量表计量的热量值进行分摊,计算出楼栋内各用户的用热量”。 9、实行热计量后是否能够办理停暖 可以办理停暖,但需要联系项目收费处办理停暖手续,由维修人员上门办理停暖。 10、热计量项目业主办理停暖后如何缴纳供暖费。 需缴纳基础热费。基础热费=基本热价(18元)×房屋建筑面积 11、没有供暖,为什么也要缴纳基本热费 热与水、电、气的消费特点不同,热用户耗热量多少与该用户房间所处位置和左邻右舍的采暖情况有直接关系。收取固定热费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第一、住宅楼中的公共部分如楼梯间的耗热以及户间传热等,应由全体用户共同承担。 第二、供热设备的折旧和正常维护,即使不用热也要发生这部分费用。因此为保证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用户长期稳定用热,供热计量收费中必须要收取固定费用。 12、按热计量收费一定会比按面积收费省钱吗 不一定,造成供热计量热费抄表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下列情况均可造成

最新供热计量技术导则

供热计量技术导则

供热计量技术导则 2008年10月

1 总则 (1) 2 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 (2) 2.1 一般规定 (2) 2.2 热源、热力站节能与热计量改造 (2) 2.3 室外管网节能改造 (4) 3 新建建筑热计量设计 (6) 3.1 一般规定 (6) 3.2 建筑物热计量设计 (6) 3.3 户内热计量设计 (7) 4 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设计 (11) 4.1 一般规定 (11) 4.2 户内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设计 (11) 5 计量与节能调控装置安装 (13) 5.1 热量表 (13) 5.2 热分配计 (14) 5.3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15) 5.4 水力平衡阀 (16) 5.5 气候补偿器 (16) 6 供热计量系统调试 (17) 附图 (18)

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推动北方采暖地区城镇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指导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工作,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制定本技术导则。 1.0.2本技术导则适用于集中供热系统中热源和热力站、新建居住建筑采暖系统、既有居住建筑采暖系统、公共建筑采暖系统的热计量设计和改造。 1.0.3本技术导则中的供热计量是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等集中供热热源、热力站的热水供热量以及建筑物、用户用热量的计量。 1.0.4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 1.0.5既有建筑进行围护结构改造时必须同步进行供热系统热计量改造。对于围护结构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应进行供热系统热计量改造。 1.0.6应用本技术导则时,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还应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和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

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和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 1. 介绍 在冬季,采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传统的供热系统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不断研究和探索采暖设计的节能技术及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这些主题。 2. 节能技术 2.1 高效绝热材料的应用 高效绝热材料是节能采暖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在建筑物的墙壁、地板和屋顶等部位使用高效绝热材料,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供热效果。常见的高效绝热材料包括聚苯板、岩棉、玻璃棉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防止热量的散失,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2.2 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的采暖方式,通过利用地下的地热能进行供热。它通过地下的热交换器,将地下的热能转移到室内,从而实现采暖。相比传统的锅炉供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具有更高的能效比,能够节约能源并且降低碳排放。 2.3 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 在采暖过程中,大量的热量通常会被浪费掉。然而,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可以将这些被浪费的热量重新利用起来。余热回收技术通常包括烟气余热回收、废水余热回收、换热器热能回收等。这些技术可以将浪费掉的热量转化为有用的能源,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3. 供热系统的控制技术 3.1 温度控制技术 温度控制是供热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可以提高舒适度并节约能源。现代供热系统通常采用智能温控器进行温度控制,通过预设温度和时间,自动调节供暖设备的运行。 3.2 水力平衡技术 水力平衡是指供热系统中各个支路之间的水流量和压力保持平衡。通过使用水力平衡技术,可以避免供热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供热效果。常用的水力平衡技术包括调节阀的安装和调节、管道的合理布局等。 3.3 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也逐渐成为现实。智能化控制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监测和调节供热设备的运行,以达到最佳的供热效果。智能化控制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自动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4 远程监测与控制技术 远程监测与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供热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控制。通过互联网和传感技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和控制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这不仅方便了用户的管理,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供热故障,提高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热计量技术 4.1 热量表的使用 热量表是测量热能消耗的重要工具。通过安装热量表,可以准确测量采暖系统的热量消耗。热量表可以根据供热量进行计费,激励用户节约能源。 4.2 热计量系统 热计量系统是一种全面监测、计算和管理供热系统的热能消耗的系统。热计量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等组成部分。通过热计量系统,

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的关系

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的关系 在建筑领域,节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节能不仅可以降低能源开支,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和舒适度。供热计量则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建筑物实现能耗监测和精细管理。本文将介绍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供热计量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建筑节能的意义 中国的节能标准一直在不断提高,建筑物节能也成为了政策的重点。建筑节能 的意义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目标,降低建筑物运行成本,提高建筑质量和使用价值。与此同时,建筑节能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压力,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共识。 供热计量的概念和作用 供热计量是指通过仪表和系统监测建筑物的热用量,并对热能进行计量和管理 的过程。供热计量可以实现对热能的精细管理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热能损失等问题,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供热计量可以通过安装热表、温度传感器、计算机等设备实现,同时也需要依靠物联网技术、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建筑物热能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处理。 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的关系 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供热计量可以为建筑节能提供有效的 支持和管理手段。具体来说,供热计量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热能监测与节约 供热计量可以通过监测建筑物的热能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热能浪费和损 失等问题。通过热能监测,可以为节能提供实际的数据基础和支撑。 精细化管理 供热计量还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热能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建筑物的热能 数据,实现精准的热能控制和管理,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能耗评估和优化 供热计量还可以进行能耗评估和优化,通过对建筑物的热能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能耗状况和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和措施,实现能耗的降低和节约。

供热采暖系统的温控计量与建筑节能解析

供热采暖系统的温控计量与建筑节能解析 一、概述 供热采暖系统一直是节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目前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温控计量的正确使用和建筑节能的有效实施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供热采暖系统温控计量及建筑节能的分析,不断探索新的建筑节能方法和温控计量技术,以更好地推动能源的节约使用。 二、供热采暖系统的温控计量 2.1 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是供热采暖系统中最核心的环节,也是最基本的计量参数。在采暖季节中,温度控制最好维持在18-20°C,室温波动不超过2°C。温度过低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而温度过高也会浪费大量能源。 2.2 计量单位 温度计量单位包括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多种形式。在供热采暖系统中,一般采用摄氏度作为计量单位。 2.3 热量计量 对于供热采暖系统,热量计量是另一个重要的计量参数。热量单位是焦耳,也可以用千瓦时表示。 2.4 温控计量的作用 温控计量对于节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计量温控,能够让供热采暖系统更加有效地使用能源。目前,采用蓝牙温度计和WIFI无线连接方式的智能温控产品,正在逐步普及。 三、建筑节能解析 3.1 建筑节能概述 建筑节能是指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建筑能耗的过程。在建筑节能中,供热采暖系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2 采暖季节的耗能分析 采暖季节中,供热采暖系统是家庭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需要对采暖季节的耗能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实施建筑节能。 3.3 建筑节能措施 传统的建筑节能措施包括加强隔墙、加装隔热层、加装建筑节能窗等。这些措施能够显著减少能源消耗。此外,目前一些新型材料也可以在建筑节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新型保温材料、新型涂料等。 四、总结 在供热采暖系统中,温控计量和建筑节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科学使用温控计量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能源。而加强建筑节能措施,能够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本文通过分析温控计量和建筑节能的方法,旨在探索新的节能方法,以更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

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供热能源消耗,推进供热计量收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供热计量是指采用集中供热方式的热计量,包括热源、热力站供热量以及建筑物(热力入口)、用户用热量的计量。 第三条从事民用建筑的规划、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供热单位、热用户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采用集中供热的房屋,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实施供热计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和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实施供热计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在编制本行政区域建筑节能规划中对新建建筑实施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及其供热系统供热计量改造提出工作目标,计划安排和保障措施,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新建建筑和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必须按照规定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实行按用热量收费的制度。用于热费结算的热能表,应当依法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并通过安装前的首次检定;进口的用于热费结算的热能表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并通过进口计量器具检定。用于热量分摊的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七条供热单位是供热计量收费的责任主体,应按照供热计量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供热计量工作。 第八条国家鼓励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进供热计量工作。在行业统计、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第九条国家鼓励加快建立供热计量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企业,充分发挥节能服务企业在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计量收费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供热计量技术开发和应用。 第十条各级供热主管部门应加强供热计量节能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供热行业的节能技术水平。对在供热计量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第二章新建建筑供热计量 第十一条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供热计量工程的设计,并对其设计质量全面负责。

供热节能计量定

麦盖提县“十二五”期间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方案 为了确保实现我县“十二五”时期建筑节能预期目标,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以及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报送“十二五”期间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计划的通知》,制定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市场运作为导向,以降低既有建筑采暖能耗为重点,以激励政策和供热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融资和技术服务体系为依托,因楼制宜,分类指导,确保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选一批业主改造意愿强,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居住舒适度差的既有居住建筑作为示范项目进行改造,加强示范宣传,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法规、技术、激励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方式,促进供热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和进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鼓励和支持有经济能力的单位和节能改造要求的业主进行节能改造,提高业主、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全社会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促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机制的形成。 (三)科学决策,统筹规划。制定我县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统一规划,分阶段、分批次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节能减排规划协调一致,有序推进此项工作。 (四)坚持“技术优、投资省、扰民少、效果好”的原则。将节能潜力大、资金回收快的项目或小区优先列为改造对象。尽

可能以热源或热力站为单元,对其所覆盖区域内非节能住宅建筑及供热系统实施整片统一改造。 三、总体任务及年度计划 2010年底,我县既有建筑存量约为246.83万平方米,其中民用建筑总量为185.12万平方米(住宅建筑138.84万平方米,公共建筑46.28万平方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约129.8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90.71万平方米,公共建筑38.95万平方米)。 根据我县具体情况,为利于争取国家奖励资金,力争于2011年底完成60.85万平方米,即完成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36.51万平方米,完成供热系统节能改造24.34万平方米。 四、改造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改造范围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范围为:(1)2003前竣工验收,且能继续正常使用25年以上的非节能民用建筑。(2)不属于城市拆迁范围的民用建筑。(3)按《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GJCI29--2000/J682001)的规定进行判定,达不到该标准要求的居住建筑。 (二)改造内容 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包括外墙保温改造、建筑外门窗节能改造、屋面及地面节能改造、分户门的节能改造。 2.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包括安装热计量表、

《供热运行与节能管理》

《供热运行与节能管理》 《供热运行与节能管理》是关于供热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科学地规划和实施供热系统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本文将从供热系统的概述、供热运行原理和节能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供热系统的概述 1.1 供热系统的组成 供热系统包括采暖设备、管网系统、水泵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采暖设备主要包括锅炉、换热器、管道等,管网系统是供热系统的骨架,用于输送热水或蒸汽,水泵系统用于增压输送水流,控制系统用来控制和调节供暖系统的参数及工作状态。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锅炉或其他供热设备产生热水或蒸汽,通过管网输送到各个供暖设施,并将热量传递给室内来加热。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外气温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水的供应量和温度,从而维持室内的温度稳定。 二、供热运行原理 2.1 供热水温度调节 供热系统的水温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水温能够保证供暖效果,同时也可以带来更好的能效。一般来说,室内的温度越高,供热的水温度就越低,反之亦然。 2.2 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是保证供热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系统运行期间需要实时监控运行情况,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水位等多个参数。还需要运用调控手段,如控制水泵的流量和速度,调节供热器的工作模式等,从而维持供热系统的稳定状态。 2.3 防止水质变差 供热系统中的水质变差会给设备带来危害,同时也会影响供暖效果。需要对水质进行检测和处理。水质的检测主要针对水的硬度、碱度等多个方面,检测结果可以用来调整水处理的方法和材料。 三、节能管理 3.1 安装调节阀 调节阀是一种长期有效的节能手段。通过安装调节阀,可以限制热水流量,从而减少水的供应和能耗。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季节,可以适当地放宽限制,保证供暖效果。

建筑中的供暖技术与管理

建筑中的供暖技术与管理 当人们谈论建筑时,很少会涉及到建筑中的供暖技术与管理。 然而,这项技术却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在人们生活 的住宅区,还是在办公工作的商业大楼,保持温度舒适是保证人 们生活、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实现一个高效的 供暖系统,如何管理好供暖环节,便成为建筑管理、实业、工业 等领域中的课题之一。 一、供暖技术 现代社会中,供暖有多种方式,如中央空调供暖、地暖供暖等等。在不同场景下,人们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供应。而在住宅区 领域中,目前比较常用的方式是采用水暖或者燃气进行供暖。 1.水暖供暖 水暖供暖是一种常见的供热方式。其功能是通过热水管道输送 热能,将房间内的温度维持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台供暖锅炉或者是热交换机,将水加热。在加热过程中,

水进入供暖管道,再通过散热器将热能释放出来,从而让空气维 持在一个恰当的温度。 水暖供暖的安装、维护和管理都是必要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供暖效果。因此,对 于楼盘物业公司来说,如果能够使用司法软件等信息化工具,对 于供暖的情况进行监管,以任何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将会 是很有帮助的。 2.燃气供暖 燃气供暖也是一种常见的供热方式,通常会在管道内输送天然气,从而使水加热,将温度传递到房间里。燃气供暖相对于水暖 供暖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如启动快、取暖效果好等等, 也更加节能。 然而,对于燃气供暖却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果燃气管道 内出现泄露,就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在进行管理时,也需要注意这些问题的管控。

二、供暖管理 供暖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供暖的硬件设备,如管道、散热器等,还包括对于人员的操作、设备的维护和继续完善等多个方面。这 些都是保障供暖效果,确保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1.人员管理 通常情况下,供暖系统运行需要操作人员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于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了解整个供暖系统的 运行规则,能够对于其进行监管,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 反馈。 在人员管理方面,管理者还需要考虑到其工作时间的合理性。 在寒冷的冬天,供暖系统比较容易出现故障,如果管理者能够做 好人员排班,保证供暖系统在24小时内都能够有人监听、接收信息,处理异常问题,那么供暖的效果就能够得到进一步保证。 2.设备维护

供热计量技术

供热计量技术 1基本规定 1、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必须安装热量计量装置。 2、集中供热系统的热量结算点必须安装热量表。 3、设在热量结算点的热量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法》的规定检定。 4、既有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及节能技术改造应保证室内热舒适要求。 5、既有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应优先实行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热源的气候补偿和优化运行等系统节能技术,并通过热量表对节能改造效果加以考核和跟踪。 6、热量表的设计、安装及调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1)热量表应根据公称流量选型,并校核在设计流量下的压降。公称流量可按照设计流量的80%确定。 (2)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仪表安装要求,且宜安装在回水管上。 (3)热量表安装位置应保证仪表正常工作要求,不应安装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和振动的位置。仪表安装前应将管道内部清扫干净。 (4)热量表数据储存宜能够满足当地供暖季供暖天数的日常工

作供热量的储存要求,且宜具备功能扩展的能力及数据远传功能。 (5)热量表调试时,应设置存储参数和周期,内部时钟应校准一致。 7、散热器恒温控制阀、静态水力平衡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和自力式温度调节阀等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其调节特性等指标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8、管网循环水应根据热量测量装置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水处理方式,在非供暖期间,应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满水保养。 2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 2.1计量方法 1、热源和热力站的供热量应采用热量测量装置加以计量监测。 2、水—水热力站的热量测量装置的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一次管网的回水管上。 3、热量测量装置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4、热源或热力站的燃料消耗量、补水量、耗电量均应计量。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算。 2.2调节和控制 1、热量或热力必须安装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

【精品】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的关系

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 的关系

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的关系 标签: 供热计量建筑节能采暖系统 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后,城市居民住宅增长很快。到2003年城市房屋建筑面积高达400多亿平方米。城市房屋建筑的迅速增加,使房屋建筑的耗能问题凸现出来。据统计,目前建筑耗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5%以上。由此可见,建筑耗能在我国耗能总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 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后,城市居民住宅增长很快。到2003年城市房屋建筑面积高达400多亿平方米。城市房屋建筑的迅速增加,使房屋建筑的耗能问题凸现出来。据统计,目前建筑耗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5%以上。由此可见,建筑耗能在我国耗能总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建筑耗能主要包括采暖、空调、通风、热水、照明、电器等,其中采暖、空调、通风的能耗占三分之二以上。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房屋建筑用途和功能的差异,使房屋建筑耗能多少及耗能特点各有不同。例如,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居住建筑供热采暖耗能占有很大比重;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居住建筑空调耗能占较大比重。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提高能量效率,对于新的房屋建筑,要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要求,减少建筑能耗,满足房屋建筑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对既有建筑也要进行有计划的节能改造,达到节约能源、提高居住舒适环境的目的。 建设部对建筑节能工作十分重视,开展了大量的、十分有效的工作。先后制定了"建筑节能95计划和2010年规划"、《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等。这些技术性标准、规程和政策性文件,对建筑节能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在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规程和政策性文件中都可以看到节能建筑的目标和主要内容都涉及到供热采暖。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在北方采暖地区必须包括供热采暖的节能,供热采暖的节能是建筑节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北方采暖地区供热采暖耗能占建筑总耗能的65%以上,有的地区甚至高达90%。据了解,在建筑节能实现50%的目标中,墙体围护结构和实现供热计量各占一半。由此可见,实现供热计量在建筑节能中所占的分量。就房屋建筑能耗而言,并不是直接消耗在房屋建筑上,在北方采暖地区供热采暖才是能源消耗的终端。因此,在进行建筑节能时,不能只考虑房屋建筑本身的性能,片面地强调房屋建筑墙体围护结构,还应该结合考虑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二者缺一不可。房屋建筑的墙体围护结构同时起着保温和蓄热两方面的作用,不同的供热采暖方式对墙体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要求也有所不同,特别是房屋住宅建筑随着供热采暖方式的多样化,热工动态特性对供热采暖系统节能的影响也很大,因此,需要从保温和蓄热两方面对墙体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这就意味着,房屋建筑节能的实现,必须是墙体围护结构和供热采暖节能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规定,在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城市的供热采暖建筑节能耗热指标平均为20~23

供热计量管理系统

1 一、热源系统管理 一套完整的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集中供热热源系统、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和JFK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集中供热热源系统常规采用锅炉制备热媒。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是连接热源与热用户的重要环节,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按照制定的二次网供、回水温度曲线,自动控制一次网供水的流量和供热量。JFK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是由管路系统与末端装置组成的热量分配系统,按负荷的大小合理地将热量分配到各个房间。

集中供热热源系统 系统概述 集中供热热源系统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能制备和供应中心。该热源系统将其他形式的能源(矿物燃料、核能、工业余热等)转换为热能,或直接采用地热等天然热源,通过蒸汽或热水等介质,沿着热网输送到用户。集中供热热源有以下

几种形式: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核能。除上述热源形式外,还有电能和太阳能供热。 系统控制 集中供热热源控制系统通过热源热效率平衡计算,采用最优化的计算方法,将热源各环节热损失进行科学分析,针对各热效率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控制,主要对热源、各动力辅机和管网进行节能控制,调整热源供热系统各应用工况的运行模式,使系统在任何负荷情况下能达到最可靠的工况节能运行,保证热源的热效率最大化。在满足末端供热系统要求的前提下,整个系统达到最经济的运行状态,即系统的运行费用最低。同时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并降低管理劳动强度。 热源系统控制主要包括:各设备的节能运行控制、各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系统能耗的监测。 系统概述 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是连接热源系统和热用户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供热系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热水管网又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一次网是连接于管网与换热站之间的管网。二次网是指连接于换热站与热用户之间的管网。换热站供热系统是指连接于一次网与二次网并装有与用户连接的相关设备、仪表和控制设备的系统。 系统原理 针对目前集中供热换热站控制的现状,开发的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是在保证热用户供热温度的前提下,实现按需供热,达到安全、经济运行。 根据热用户的实际需求,建立“供热-室外温度”智能决策模型和先进控制策略,通过换热站一次侧、二次侧温度、压力及流量、室外温度、热用户温度、运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 1设计 1.1一般规定 1、供热系统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列方式计算: (1)热源和热力网设计时,应调查核实供热范围内的建筑面积热指标,热源和热力网干线设计热负荷可根据建筑面积热指标计算; (2)热力站、热力网支线、街区供热管网设计时,宜采用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3)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应计算每个采暖房间的设计热负荷; (4)当热用户为既有建筑时,应调查历年实际热负荷及耗热量。对耗热量高的既有建筑,宜制定节能改造措施,并按节能改造后的设计热负荷进行设计。 2、采暖热负荷应采用热水作供热介质。以采暖用热为主的既有蒸汽管网应改为热水热媒。 3、热水供热系统以热电厂或大型区域锅炉房为热源时,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宜取130℃,回水温度不应高于70℃。用户小型锅炉房和热力站的街区供热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可采用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温度。利用余热或天然热源时,热媒参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热水供热系统供热建筑面积大于100×104 m²时,宜采用间接连接系统。

5、供热管网的供热距离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热水管网供热半径不应大于20公里,蒸汽管网供热半径不应大于6公里。较远的蒸汽供热系统,宜采用过热蒸汽作供热介质。 6、供热系统所有设备应采用高效率低能耗的产品,不得采用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 7、介质温度大于或等于50℃的管道、管路附件、设备应保温,保温层外应有保护层。 8、供热系统附属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照明节能设计应选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于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开敞式灯具效率≥75%,格栅或透光罩灯具效率≥60%。 (2)对于荧光灯,开敞式灯具效率≥75%,透明保护罩灯具效率≥65%,格栅灯具效率≥60%。 (3)照明系统的功率因数PF≥0.9,镇流器流明系数μ≥0.95,波峰系数CF≤1.7。 1.2热源 1、热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设计文件应标明下列设计参数: (1)热源设计热负荷、供热面积、热指标; (2)锅炉额定运行效率、平均运行效率; (3)热水出口设计温度、循环流量、供回水压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