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史 第三章练习题

近代史 第三章练习题

近代史 第三章练习题
近代史 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并于1908年颁布了(D )

A《临时约法》B《暂时新政律》C《中华民国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

2.1903年6月,( C)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3.1903年邹容写的( C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C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 )。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C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C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D )。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C )。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广州起义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B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3.中华民国元年是( C )。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 B )。

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

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B )。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 D ),组织武装反袁。

A.中国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中华革命党

20.1915年,(C )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D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

A.辛亥革命

B.戊戌维新运动

C.太平天国革命

D.义和团运动

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C )。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25.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C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护法运动的失败

D.保路风潮的失败

26.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C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预备仿行宪政”

27.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 )

A兴中会B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

28.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B )。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建国方略》

29. 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 )。

A不能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B列强的敌视和反对

C没有自己的纲领D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

30.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 )。

A仿效欧美政体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3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C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民丛报》

32.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B )。

A.护国运动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中华革命党的起义

33.1917年悍然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清朝的封建军阀是(B )。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张作霖

34.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的人是(C )。

A.孙中山

B.黄兴

C.蔡锷

D. 宋教仁

35.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36、帝国主义在(B)签订后,对中国侵略方式由瓜分政策转变为较为温和的“以华制华”政策。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37、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B )

A保国会B中华革命党C同盟会D中国国民党

38、1906年至1907年,革命派和立宪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黄兴、宋教仁B陈天华、蔡元培C康有为、梁启超D章炳麟、刘揆一

3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B )

A其产生晚于中国物产阶级

B其产生发展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

C其产生晚于西方资产阶级

D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40.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二、多项选择题。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ABCD )

A民族危机加深B社会矛盾激化C清政府的新政及破产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

2.下列哪些组织是由孙中山组建的(BCD )

A光复会B同盟会C兴中会D中华革命党

3.下列哪些运动是针对袁世凯的(AB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辛亥革命

4.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意义是(ABCD )

A打破了封建专制体制B推动了社会进步C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D指明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5.袁世凯窃取政权,实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其主要表现在(ABCD )

A扩充军阀军队,建立警察特务系统B制造“宋案”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复辟帝制

6.以下对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表述正确的是(AC D )

A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B是过渡时期的政权

C有其局限性D政权实行维护封建土地制度的政策

7.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围绕着(ABC )展开了论战。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保皇

8.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ABD )

A无明确的反帝纲领B忽略人民群众的作用

C无民权思想D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色彩

9.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ABCD )

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B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C建立了中华民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进步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有(ABD )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11.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ABCD)。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的革命纲领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D.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I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回答为什么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分)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

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使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二)

材料1: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材料2: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案: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答: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答: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三)

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主义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2:(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3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答案:

(1)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通过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的办法,以土地国有方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预防出现欧美那种“贫穷不均”,避免“少数富人专制”而引起的“社会革命”。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而旧民族主义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强调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得而私也”的共和国。而旧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的解决办法,改变核定地价的办法,逐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另外,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3)孙中山认为,封建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不可调和的敌人,二者是水火不容的。必须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成功。所谓民族革命就是要推倒满洲专制政府,所谓政治革命就是要颠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两次革命要一次性完成。民族革命成功的同时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反满和反封建的双重意义。从政治革命的意义上说,革命绝不是单纯的排满,而是为了推翻满清的反动统治,而满清的反动统治,不仅是对汉人的民族压迫,更是对整个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因为推翻帝制是国民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前提。所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四)

材料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孙中山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决定先从外交上努力,游说列强,以期获得道义上的承认和财力上的支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外交文件《宣告友邦书》,竟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试图以此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或保持中立。然而,半殖民地中国要变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世界列强并雄,这是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绝对不能允许的。

——范书林《百年沉思》材料2:辛亥革命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全国胜利了。武昌起义后各省几乎大都是“兵不血刃”

“传檄而定”。然而实际上是悲惨地失败了。绝大部分政权都落在立宪派或旧封建军阀、官僚的手中。有的是发动反革命政变抢去的(如湖南),有的是请进外省兵力夺走的(如贵州),有的是采用阴谋办法谋得的(如湖北),更多的则是干脆一夜之间换块招牌,由清政府的“巡抚”改为革命军政府的“都督”(如江苏)。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材料3: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辛亥革命在反帝和反封建两个方面的不彻底性。试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

2、你对材料3中毛泽东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1)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另一方面,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2)具体分析: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联系:

从产生来看,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工业,是外国侵略者经办的掠夺性企业,进而是清政府洋务派集团通过购买外国机器建立的官僚买办企业,最后才是私人资本购买机器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直接刺激下.通过直接引进技术。引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途径产生的,没有本国手工业发展与基础.更未经过工业革命。这正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天不足之所在。

从发展来看,作为国际资本主义附庸的中国资本主义,它的发展被紧紧地限制在外国资本主义所许可的范围之内。同时,由于自身力量的薄弱,又不得不紧紧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如在技术和设备上完全依赖进口,靠向他们乞食来求得生存。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国内封建势力的联系:

一方面,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大部分资金少、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在封建主义的抑制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体质薄弱,始终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最初的民族资本家极少是由手工工场主上升而来,大部分是由封建

官僚、地主和买办商人转化而成,其原始资本大都来源于前资本主义剥削——即封建剥削。有的资本家本身就兼营土地、高利贷等封建剥削并保有封建官职,他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保持着与封建势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2、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尽管农民阶级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但却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没有农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彻底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党人尽管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平均地权,但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孙中山提出“核定地价”之法:“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这种幻想在保留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其实只是一种空想。而在实践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则根本没有制定出准备实施平均地权的任何具体政策。

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他们对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更无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也就不可能依靠和领导广大的农民进行革命。因此,毛泽东在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时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四、论述题。

1.试谈对三民主义(指旧三民主义)的认识

(1)三民主义的内容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通过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的办法,把土地问题解决好,以预防出现欧美那种“贫穷不均”,避免“少数富人专制”而引起的“社会革命”。

(2)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比较全面地

反映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试图以革命手段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革命性的、进步的纲领。

它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和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它在同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成为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列宁也曾高度赞扬:“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同盟会纲领存在着缺陷,它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义纲领:首先,它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其次,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第三,它缺乏明确的足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力量的土地革命纲领,也即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政纲中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因此列宁也说它是“如此漂亮而又如此模糊的经济革命”。)

无论如何,孙中山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中华人民的幸福安定,我们应要珍惜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同时我们也要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目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A。不准与其它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B。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C。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 12.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是A。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长征 B。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 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

2019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试题(一)(1)

灭 但 师 变 心 2019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试题(一)一:选择题 1.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是()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正确答案:A 2.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经济 B.发展资本主义 C.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D.抵抗外国侵略 正确答案:C 3.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洋务的主张是() A.“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夷长技以制夷” D.“者天下之公理也” 正确答案:B 4.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腹之害”是()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太平天国和捻军 正确答案:D 5.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冯桂芬 B.李鸿章 C.林则徐 D.魏源 正确答案:A 6.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 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正确答案:C 7.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 B.中体西用 C.稍分洋商之利 D.求富 正确答案:B 8.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企业 B.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兴办军用工业 )

正确答案:D 9.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筹办的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正确答案:C 10.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正确答案:B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自学考试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 案-自学考试.doc 查看汇总:2021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课 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 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僵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 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战争戟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联系实际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支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北朝鲜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剧地

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者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于。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倾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1)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是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2)主观原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近代史习题

第一章第二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总分:10分,每题1分) 1.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开始勾结起来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3.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 A.反对贪官污吏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主法治 D.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4.近代史上最早喊出"救亡"的口号的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孙中山 5.在1840年至1919年间,中国人民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腐败 B.军事技术的落后 C.思想文化的保守 D.经济力量的薄弱 6.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7.洋务派的主张洋务运动的最主要目的是()。 A.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抗西方侵略 B.利用西方先进思想改造中国社会 C.引进西方先进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D.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8.对洋务运动的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对外国经济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 9.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10.谭嗣同慷慨就义前的临终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反映了()。 A.维新变法活动发动了广大群众 B.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C.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D.维新变法活动缺乏群众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总分:20分,每题2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1-5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

近代史练习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共62题)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A )。 2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B )。 1 A发展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3.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B )。 1 A晋察冀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鄂豫皖根据地 4.最早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 D )。 1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三湾改编 5.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 B)。 1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6.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比,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B)。 1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 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 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7.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D)。 1 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8.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B )。 1 A党的问题 B农民问题 C工人问题 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9.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其政权 性质是( D )。 1 A资产阶级专政 B各革命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C抗日民主专政 D工农民主专政 1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D )。 1 A议会斗争 B群众斗争 C地下斗争 D武装斗争 11.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B )。 1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主观主义 D宗派主义 12.结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重要会议是( B )。 1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13.“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幕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1927年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C )。 1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4.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是( B )。 2 A吴起镇 B会宁 C懋功 D甘孜 15.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任务的领导人是( A )。1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16.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B )。 4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论新阶段》 C《反对本本主义》 D《新民主主义论》 17.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问题逐一进行详细阐述的著作是

中国近现代第一章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旅顺大屠杀发生于( D )期间。(P21) A.庚子之变B.日俄战争 C.鸦片战争D.甲午战争 2、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的制造者是( C )。(P21) A.英国B.德国 C.沙俄D.日本 3、在庄王府烧死和杀死义和团与平民1700多人的是(D)。(P21) A.日俄联军B.德意联军 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4、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签定的是( C )。(P21) A.北京条约B.虎门条约 C.南京条约D.望厦条约 5、中国签定支付赔款达4.5亿俩白银的是( A )。(P23) 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 C. 《穿鼻草约》D. 《天津条约》 6、1861年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史称( B )。(P24) A.天京政变B.辛酉政变 C.南京政变D.戊戌政变 7、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 B )40多年。(P25) A.治外法权B.海关大权 C.军政大权D.外交大权 8、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其奴相尽显的是(D)。(P26) A.奕訢B.曾国藩C.李鸿章D.慈禧 9、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进行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的是( B )。(P33) A.在奉贤击毙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 B.义和团廊坊阻击战 C.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D.台湾刘永福率黑旗军抗击日本侵略 10、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的是( D )。(P33)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

11、被称作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P40) A.林则徐B.邓廷桢C.谭嗣同D.梁启超 1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C )。(P40) A.龚自珍B.严复C.魏源D.林则徐 13、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中国赔款,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 B )为担保。(P28) A.关税和厘金 B.关税和盐税 C.航运权和铁路权 D.铁路权和开矿权 14、1898年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被瓜分危局的是谢缵泰绘制的( D )。(P41 A.《救亡图》B.《黄祸图》C.《四洲图》D.《时局图》15、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 D )。 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相互制约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16、1840年鸦片战争后,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 B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法战争 17、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主持广学会的是英国人( B )。 A.利玛窦B.李提摩太C.克林德D.戈登 18、使瓦德西得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结论的是发生在中国的( B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19、“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B )。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演论》 20、( C )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P40) A.林则徐B.孙中山C.梁启超D. 严复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结束,国民党政府实现形式上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宁汉合流 C.东北易帜 D.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2.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从而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文件是( ) A.《国民政府组织法》 B.《训政纲领》 C.《训政时期约法》 D.《改组国民政府》 3.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是(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 D.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4.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 D.“工农武装割据” 5.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C.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的发表 D.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7.被毛泽东称为“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的进步文化界人士是( ) A.瞿秋白 B.鲁迅 C.茅盾 D.邹韬奋 8.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其中最大的恶果是( ) A.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的领导权 B.党在白区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C.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 9.1935年1月召开的,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要会议是( ) A.党的二大 B.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党的七大 10.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遵义 B.懋功 C.会宁 D.吴起镇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后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其措施包括( )。 A.建立庞大的军队 B.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C.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D.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E.颁布《中华民国刑法》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 E.工农武装割据 3.毛泽东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代表著作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反对本本主义》 C.《井冈山的斗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E.《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近代史练习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共62题) 1.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 ) 1 A兴中会成立 B 1895年广州起义 C三民主义的提出 D华兴会的成立 2.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是( D )1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3.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D) 2 A“新政”只是骗局,从来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 1 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D) 1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6.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的政权是( A ) 1 A湖北军政府 B湖北咨议局 C中华民国政府 D南京临时政府 7.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B ) 1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创立民国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 1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南京临时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9.武昌起义爆发后,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是( D ) 1 A革命党人 B北洋军阀和旧官僚 C袁世凯的亲信 D立宪派和旧官僚 10.使孙中山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得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是在( D )事件之后。 1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反张勋复辟 D护法运动 11.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 B )。 1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次革命(A ) 1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D ) 1 A成立时间早 B实现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组织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精心总结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起止期: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乾隆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主要表现在 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化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军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暗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1776年,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789年,法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冶 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优越,最大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制度下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 (二)、分析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与产品市场,原始积累时期主要靠掠夺土地、不平等贸易、奴隶贩卖等手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则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与俄国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44年中法战争爆发,签订了《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1894年11月日军占领旅顺,屠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在江东六十国屯将数千中国居民赶入黑龙江中淹死,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连续12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

近代史复习题 第三章(含答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封建帝制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兴中会成立 B 1895年广州起义 C三民主义的提出 D华兴会的成立 2.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是()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3.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从来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6.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的政权是( ) A湖北军政府 B湖北咨议局 C中华民国政府 D南京临时政府 7.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创立民国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南京临时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9.武昌起义爆发后,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是() A革命党人 B北洋军阀和旧官僚 C袁世凯的亲信 D立宪派和旧官僚 10.使孙中山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得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是在()事件之后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反张勋复辟 D护法运动 11.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早 B实现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组织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答案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时期,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中国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战争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联系实际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剧地方是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倾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1)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2)主观原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左”倾教条主义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挂着“国际路线”的招牌,并且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4)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ef7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答案:D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答案:A 3、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标志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战争 答案:A 4、近代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的是( ) A、封建阶级 B、无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C 5、近代中国成为奴役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的是( ) A、封建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A 6、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答案:A 7、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B 8、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A 9、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条约》 B、《马关条约》 C、《中法新约》 D、《条约》 答案:D 10、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虎门战役 D、吴淞口战役 答案:B 11、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12、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A、林则徐 B、源 C、观应 D、康有为 答案:A 13、提出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思想的人是( ) A、王韬 B、薛福成 C、观应 D、马建忠 答案:C 14、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 D、严复 答案:D 15、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 D、梁启超 答案:C 16、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第五章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 A、张作霖 B、郭松龄 C、张学良 D、张作相 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政权 B、小资产阶级政权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 A、九江 B、汉口 C、武昌 D、上海 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五卅运动 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 A、北京特别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B、赣南秋收起义 C、湘南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 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 D、由南方转向北方 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 A、《战争和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 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本本 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 D、照搬苏联经验 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 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3、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 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14、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 A、城市 B、农村 C、大城市 D、沿海城市 15、中共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湘赣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颁布了()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