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燃料复习

第五章燃料复习

第五章燃料复习
第五章燃料复习

第五章燃料

一、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氢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氢气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0899克/升,比空气轻,约是空气密度的1/14。被称为“最轻的气体”。

练习:下列关于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易溶于水

B、有刺激性气味

C、液态氢是淡蓝色液体

D、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最小

2.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点燃纯净的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形成。2H2 + O2点燃2H2O

3.验纯: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

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管口向下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

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表明氢气较纯

(如图)。

4.检验:

检验氢气的方法:将气体点燃,如果出现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小烧杯内壁是否出现小水珠,再将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若内壁出现水珠且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说明该气体是氢气。

5.制取方法:

在实验室里,常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H2↑。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可用排水法和向

ZnSO

下排空气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收集(简易装置如

图)

6.用途:

高能燃料、制盐酸、合成氨、制金属、制单晶硅、

填充探空气球等

练习:1、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通常情况下,氢气能在任何气体中燃烧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

C.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

D.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来冶炼金属

2、氢气的下列用途,利用了氢气物理性质的是()

A.高能燃料B.冶炼金属C.充灌探空气球D.焊接金属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是由很多氢气分子构成

B.氢气具有助燃性

C.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其纯度

4、检验H2纯度时,用右手拿住充满气体的试管移近火焰时应()

A.试管口向下倾斜B.试管口向上

C.试管保持水平管口向外D.以上三种全可以

5、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的是()

A.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氢气吹的肥皂泡往上飞

C.氢气填充的彩色气球往上飞

D.氢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最理想的能源是()

A.煤炭B.石油C.氢气D.木材

7、请你根据氢气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氢气,试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______,以防发生________。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____色火焰。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定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实验如下:取10支大试管,依次盛水(体积分数)90℅,80℅,……再用排水法收集氢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火焰,实验结果如下:

(4)通过以上实验,请你总结出氢气具有的性质和用途_______________。

二、碳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性质的差异又导致它们具有不同的用途。

由此可见,在学习中应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过来,用途反映了性质,性质反映了结构。

三、碳的化学性质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碳有如下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2.还原性(与氧化物反应)

练习:1.下列物质中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①木炭;②纯净的金刚石;③铅笔芯;④黑火药;⑤冰水混合物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⑤

2.下列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单质

B.属于混合物

C.由3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60

3.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的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路、电厂设备损坏。这是因为石墨()

A.有放射性

B.能导电

C.易燃、易爆

D.有毒性

4.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金刚石是单质,石墨是化合物

B.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金刚石不含杂质,石墨含杂质

5.“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6.书写档案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理由是()

A.单质碳不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

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碳易与纸张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

D.这种墨水是经过加工的性质稳定的化合物

7.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炭粉时,除去炭粉的方法是()

A.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B.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8.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则该物质()

A.一定是碳的某种单质

B.一定是含氧元素的物质

C.一定是含碳元素的物质

D.一定是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9.试管里有某种黑色粉末状固体,加热后有红色固体生成,同时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固体物质可能是()

A.氧化铜和木炭粉的混合物

B.氧化铁和木炭粉的混合物

C.木炭粉

D.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0.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是()

A. B. C. D.

四、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中毒。

(2)可燃性

(3)还原性

3.一氧化碳的用途()

(1)作燃料(利用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热量)

(2)冶炼金属(利用其还原性,通常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密度比空气的大。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另外,绿色植物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用途(

,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生成的碳酸很不稳定,

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的现象。除二氧化碳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臭氧(O3)、甲烷(

)、氟氯代烷等。

(2)温室效应将使全球气候变暖,这样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②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练习: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 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用H 2作燃料驱动火箭 D.含碳燃料的燃烧 2.下列有关

的实验中,只能证明

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 3.

的下列用途中,既利用了

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

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用于灭火

B.参与光合作用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干冰作制冷剂 4.下列物质中,不能与

反应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

B.灼热的氧化铜

C.石灰水

D.灼热的木炭

5.将干冰放到空气中,其周围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A.干冰升华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升华时产生大量白色的气体

C.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大量的白色气体

D.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

6.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溶液变为_____色,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后溶液呈____色,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要洗净表面的白膜要用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利用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有毒性,因此夜间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吸收一氧化碳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常用作还原剂

8.等质量的,一份通入石灰水中,生成沉淀x g,另一份经过转化后,再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y g,则x与y的关系是()

A. x=y

B. 2x=y

C. x=2y

D.无法确定

9.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Y、Z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1)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Z与稀盐酸反应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体X、Y都含有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同。请举出X、Y性质不同的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 = CaCl2+ H2O+ CO2↑

七、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探究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反应物的状态;②反应的条件。其具体装置如下图所示: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反应物是固体且需加热

(2)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主要考虑:①气体的密度;②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时,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当收集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各种收集装置如下图所示:

2.实验室里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由于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得,并且

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实验室里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一般选择如右图所示的装置。

练习:1.下列方法适用于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A.燃烧木炭

B.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C.煅烧石灰石

D.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

2.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倒入澄清石灰水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3.已知实验室里制取气体丙的化学方程式为:甲(固)+乙(固)丙↑+丁,且气体丙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应选用的装置和收集方法是()

A.制取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

B.用制取的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制取的发生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用制取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

4.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

B.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

C.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

D.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

5.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6.要鉴别空气、、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

B.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

D.测定和比较三种气体的密度

7.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此气体可能是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页图中的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

(3)如用下图中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___________端导入(填“a”或“b”)。

A B C D E F

八、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1.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氮、硫、氧等元素。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主要成分为:、、CO和其他气体)等。

2.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一种多成分的混合物,将石油炼制可以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可燃性: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约有70%被水覆盖,所以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不必节约用水

B.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储藏量很大,不会耗尽

C.人类只有利用燃烧反应才能获得热量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的发生

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石油是一种化合物

C.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石油可直接用作飞机燃料

3.“可燃冰”是由水与天然气形成的一种外观似冰的白色固体,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可燃冰”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的岩石中。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

的是()

A.冰、干冰、可燃冰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B.可燃冰可作为未来的清洁能源

C.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困难

D.可燃冰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4∶n

4.为防止生活用管道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化学式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5.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在常温下使用到最后几乎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液态物质最有可能是()

A.乙烷、丙烷和丁烷

B.乙烷和丙烷

C.只有乙烷

D.戊烷和己烷

6.以前常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用作生活燃料,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右图)。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把煤转化成较洁净的煤

气(主要成分是CO和),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

2

Cu

CaCO

2CO22CO

2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章燃料复习提纲

第五章燃料复习提纲 第一节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 体。 2.化学性质: a)可燃性:2H2+O22H2O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有水珠产生。 b)还原性:H2+CuO Cu+H2O 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成红色,并有水珠产生。 3.实验室制取氢气 ?反应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 ?反应物的选择:选用锌粒和稀硫酸。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 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 说明氢气收集满。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 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拇指在 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 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4.氢气能源的优点: ① 以水为原料,来源广泛;② 热值高,放热多;③ 生成物是水,毫无污染;④ 可以 再生。 5.目前氢能源存在的问题: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 6.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1洁净的燃料_氢气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洁净燃料—氢气

二、教学 过程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实验活动一 实验活动二探究活动三 三、小结 四、练习阅读教材 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 小吗? 师生共同探究:氢气吹肥皂泡并点燃, 表述观察现象和结论。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了解氢气具有可 燃性,那么氢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一下,设计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和总结归纳。 通过氢气燃烧实验,还能获得那些结 论? 我们刚才观察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 燃烧,那么点燃不纯的氢气会产生什么 现象,同学们猜一猜。 师生共同验证:点燃不纯氢气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形成结论: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 提出问题,怎么验纯,学生阅读教材 演示 探究氢气球中充填的气体,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实验、验证、获得结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归纳氢气有 物理性质 设计和表述 实验方案 辅助实验 学生观察 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方 案进行组内、 组间交流。 得出氢气燃 烧产物是水。 书写化学方 程式。 拓展所学知 识 提出问题,激 发学习兴趣 观察现象,得 出结论 氢气不纯净, 点燃会爆炸 自主学习 讨论,设计方 案 小结,谈学习 的收获。 学生自学氢气物理性质 再次认识氢气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 培养师生的归纳能力和 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猜想和设计 实验方案的能力及合作 交流的能力。给学生展 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 生敢于表现自我。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 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 法,关注知识获得的过 程。 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 力 学生理解点燃不纯净的 氢气会发生爆炸的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能 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 力 板书设计第五章燃料 第5.1洁净的燃料氢气 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 1、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1、可燃性 2、密度是最轻的气体现象: 3、难溶于水 4、熔点、沸点低 2、验纯方法教学反思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教案 六合区冶山镇初级中学林开富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初三学生小明遇到的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相关的知识产生的疑问创设情境,寻求同学们的帮助进行教学设计,符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为明线,反思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做到燃料充分燃烧及物质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的验证方法为暗线,进行知识的整合,用问题引领,通过师生、生生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系统。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和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性。 4.知道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5.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和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性。 四、教学难点: 物质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的验证方法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 这段视频,与燃料是分不开的,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常用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属于化石燃料? 请写出下列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煤气(主要成分CO)的燃烧; (2)天然气的燃烧。 归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燃烧和灭火知识。 (过渡)小明学习过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后,产生了疑问:二氧化碳气体一定能灭火吗? (演示实验:①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中②燃着的镁条伸入二氧化碳中)反思1:如何认识燃烧的概念? (1)请写出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猜想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复习学案

第五章复习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氢气、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合作探究,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3.通过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绿色能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重点】氢气、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性质及制法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自主探究】 1.概括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________于水。氢气不同于其他气体气体最显著的特征是。氢气燃烧时火焰为色,有生成,点燃氢气前必须要。 2.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1)碳单质有、、活性炭、C60等。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3)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性,利用这个性质,活性炭可做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3.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 (2)碳的可燃性:a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高温条件下,炽热的碳可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一氧化碳的性质: (1)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火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一氧化碳是一种气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5.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变成固体,俗称“”,它易。 6.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先二氧化碳不也不。 (2)CO2通入水中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向澄清石灰水里通入CO2,石灰水变,这是由于生成了的缘故,其化学方程式为,利用这个反应可鉴定CO2气体。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案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张庄中学 张军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逐步培养学生用辨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3、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对燃料燃烧产物的分析。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生活感知:某些燃料燃烧会污染环境)、实验(酸雨的危害性)、联系实际、拓展引伸、开阔视野、小结反思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烧杯、模拟酸雨的水。 学生准备:树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用的是什么燃料? 2.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3.近年来人类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南极的冰川融化也在加速,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回答] 我们呼吸的空气受到污染,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教师提问] 那么这些有害气体和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又是怎么来的呢? [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使用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的知识。 [教师讲解]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授新课 (板书)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幻灯片)

[教师提问] 你从这组图片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 是煤和石油的用途。 (幻灯片) [教师提问] 你从这组图片中又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提问] 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 煤含有碳、氢、氮、硫等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过渡] 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做实验: [组织小组实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组织讨论、观察] [小结] 原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组织讨论] 这些都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在城市几乎不使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 一、导入新课 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

二、推进新课 燃烧的条件 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 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师: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生:薄铜片上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 师:水中的白磷怎样才能燃烧? 生: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只要想办法使它与氧气接触就可以使其燃烧。 实验步骤: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如下图),观察现象。 现象:白磷在热水中燃烧。 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需要氧气。 师:注意事项:(1)白磷和红磷不要放得太近。如果红磷和白磷放得太靠近了,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2)烧杯中的热水不能太少。因为热水太少,会使得传递的热量不足,温度低于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也不会燃烧。

第五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新房中学教案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课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九年级新授观察实践法1课时 课题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第一节:5.1投影(一) 备课人王露、陈胜、周凯、李俊、刘秋池、张忠健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 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观察、想像,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 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体会灯光投影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法制与 教育 无 教学重点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 难点在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相互转化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操作感知 皮影戏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银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

乐。 学生在灯光下做不同的手势,观察映射到屏幕上的表象。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感悟。 概念: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 做一做 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和三角形、矩形纸片,用手电筒(或台灯)去照射这些小棒和纸片。 提问:(1)固定手电筒(或台灯),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2)固定小棒和纸片,改变手电筒(或台灯)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感悟。 概念: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发出的,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二、范例学习、理解领会 例1 确定图4-1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学生观察屏幕,动手实验,找出灯泡的位置。 三、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议一议 图4-3,一个广场中央有一盏路灯. (1)高矮相同的两个人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一定一样长吗?如果不一定,那么什么情况下他们的影子一样长? 请实际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继续探索: (2)高矮不同的两个人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有可能一样长吗?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彩响 (人教版)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本课题,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有所了解,对身边的化学很有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作为城市中九年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山于采用课前自主学习存在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不一,对信息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学环境分析 课前自主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 课堂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仃)通过多媒体网络査阅资料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通过引导探究,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口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增强保护环境的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课前自主学习一课堂探究学习一课后拓展学习 课堂探究学习:展示对比图片,导入新课一引导探究1:煤的燃烧一视频播放:酸雨的形 成一实验探究:酸雨的形成与危害f 引导探究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一作品展示交流:学生 介绍乙醇、氢气、新能源f 小结反思f 巩固练习 (二)教学环节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 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利用多媒体网络査阅、收集相关素材,并制作学习课件,形 成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 其中,并在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归纳、总结、表述、应用等能力, 课堂探究学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石燃料,有哪三种? 煤中主要含哪种元素?其次还含有哪些元素? 根据煤的组成你能推断出煤燃烧后可能生成哪些气体吗?其中哪些是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呢? 引导学生探究煤的燃烧,从而引出对酸雨的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设置问题组,问题设置循序渐进,探究课题山浅入深;新 旧知识联系密切,使学生能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煤的燃烧,突破教学的 重难点。 2. 播放视频: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3. 实验探究 (1) 教师演示:酸雨的形成 (2) 学生分组实验:酸雨的危害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实验的补充恰当,使学生对酸雨的形 成有很感性的认识,难点得以突破。使学生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环境意 识O 在探究实验中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 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4. 作品交流:学生介绍我国酸雨的分布,柳州酸雨变化的悄况 一、 图片引入,创设情景 课件画面1:展示燃料的用途(生活、交通等)课件画面2:污染环境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创设悄景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成为一种宝贵的 教学资源,通过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燃料燃烧给 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二、 引导探究1,煤的燃烧 1.课件:设置问题组 (1) (2) (3) (4)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展示:各类图片体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 展示:各类火灾的照片体现火灾带给人们的灾害 2、讲授新课 一、燃烧(板书) 设问: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探究:燃烧的条件 思考1:烧杯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 不燃烧的现象,说燃烧需要 什么条件? 回答: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C, 因此,烧杯上的白磷能被大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的温度;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 。C以上;仅靠热水的温度很难达到的。通过对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思考2:烧杯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回答:热水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温度,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存在。 思考3:如果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那又会怎样? 回 答: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了 思考4:原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小结: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通过以上实验总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第五章燃料复习

第五章燃料 一、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氢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氢气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0899克/升,比空气轻,约是空气密度的1/14。被称为“最轻的气体”。 练习:下列关于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易溶于水 B、有刺激性气味 C、液态氢是淡蓝色液体 D、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最小 2.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点燃纯净的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形成。2H2 + O2点燃2H2O 3.验纯: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 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管口向下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 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表明氢气较纯 (如图)。 4.检验: 检验氢气的方法:将气体点燃,如果出现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小烧杯内壁是否出现小水珠,再将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若内壁出现水珠且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说明该气体是氢气。 5.制取方法: 在实验室里,常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H2↑。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可用排水法和向 ZnSO 下排空气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收集(简易装置如 图) 6.用途: 高能燃料、制盐酸、合成氨、制金属、制单晶硅、 填充探空气球等 练习:1、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通常情况下,氢气能在任何气体中燃烧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 C.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 D.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来冶炼金属 2、氢气的下列用途,利用了氢气物理性质的是() A.高能燃料B.冶炼金属C.充灌探空气球D.焊接金属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是由很多氢气分子构成 B.氢气具有助燃性 C.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其纯度 4、检验H2纯度时,用右手拿住充满气体的试管移近火焰时应() A.试管口向下倾斜B.试管口向上

归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 案 物态变化是什么意思?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的同学需要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 3 汽化和液化 4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 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 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同

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④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

【知识梳理】 一、透镜: 1、透镜的概念: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2、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

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3)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练习: 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4、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

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练习: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 于一点,叫 ,这 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 。一个凸透镜有 个焦点,它 们位于凸透镜的 边。凹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的焦点 是 ,有 个。 5、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 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 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练习: 请补充完整下面的光路图: F F F F F F F F F F 2f 2f F F F F F F F F F F

《使用燃料对环境影响》教学设计

《使用燃料对环境影响》教学设计 《使用燃料对环境影响》教学设计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3.了解目前使用和开发的各种新能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识化石燃料的利弊,以及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通过进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 3.通过对资料的整合和讲解,结合现实,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的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和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激发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几幅图片,问学生你有何感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得你周围的环境不理想? 引入课题:今天研究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提问:化石燃料有哪些? [板书]煤的燃烧 思考1:煤中含哪些元素? 思考2:这些元素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展示:2.酸雨的形成,对环境有破坏呢?请大家做酸雨危害模拟实验(做实验时要小心) 讨论:通过实验,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破坏?展示图片 酸雨的危害:影响作物生长、腐蚀金属材料、破坏大理石建筑、人体健康 如何减少酸雨的危害?①减少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脱硫③开发新能源 除了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外,汽车尾气也会形成酸雨 目前汽车用燃料主要是什么燃料?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你知道汽车尾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 目前,南昌市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从哪些方面改进能够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的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对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对燃料的运用来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的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媒体与器材】 电脑、小烧杯、稀硫酸、植物叶子、金属条(如铁、镁等)、大理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有什么用途 情景导入 用课件展示多幅图片展示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 SO 2、NO 2 酸 溶于水

放映:酸雨的危害性的音像资料. 实验探究:酸雨的影响(分组实验)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尾气的主要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NO2、含铅化合物、烟尘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其它能源:太阳能、风能、热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 练习: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下列①——⑥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归纳的工业上制取氢气的方法, 其包括正在研发的方案。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能源,你 认为可行且有发展前途的是哪几种说明理由 ①电解法:2H2O===2H2 +O2 ②甲烷转化法:CH4+H2O === CO+H2 ③水煤气法:C + H2O === CO + H2 ④碳氢化合物热裂法: CH4 === C + 2H2 ⑤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法:2H2O === 2H2+O2 作业:新学案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2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其中1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多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 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多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合适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严重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严重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严重性。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严重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纯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严重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 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多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严重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使用和开发纯洁能源及各种能源的严重性。 六、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七、教学方法:实验、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课题1燃烧和灭火

初中化学第五章 燃料 检测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第五章燃料检测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题) 评卷人得分 1.下列气体中,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氢 气 D.空气 【答案】C 难度:基础知识点:燃料和热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液态氢气是蓝色的 C.氢气难溶于水 D.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约是氧气密度的1/14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 3.下列对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B.氢气燃烧时会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C.氢气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D.氢气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 4.氢气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物质,下列关于氢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氢气充灌探空气球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最小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 C.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D.氢气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 【答案】C 难度:基础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 5.氢燃料电池是当前为保护环境各国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能源装置,它的基本原理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运行时产生的温度一般不超过80 ℃,反应后的产物只有水。以下对氢燃料电池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氢燃料电池使用的燃料是H2 C.氢燃料电池的特点是无毒、热值高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7.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人教新 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网 (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网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3)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4)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联系实际→拓展引申→开阔视野→小结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模拟酸雨水”。 学生用具:树叶。 【教学过程】 [以图片的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始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来观看两组幻灯片。(或投影) [投影] [设问]这样的两组画面给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第一组画面显示的是化石燃料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第二组画面显示了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腐蚀岩石,污染空气。 [过渡]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新课引入]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们主要从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的角度来学习。 [板书]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设问]你知道哪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讨论] [回答]可能有的答案:网 1.石油、煤等化石燃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2.1930年12月1日至5日,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燃料的燃烧排放出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大量积累,使60多人中毒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禽死亡。 3.汽车中的燃料——柴油或汽油,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尾气中含有一些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氧化物和烟尘等,对空气造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 燃烧与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2.燃烧的条件:(1) (2) (3) 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 2在Cl 2 中的燃烧,Mg在CO 2 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请写出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如果被破坏,使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方法是: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 (3)使可燃物的温度 1.爆炸: 2.燃烧现象:不同的物质燃烧现象不同,它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和氧气的。 3.易燃物:指的是易燃气体(如、、、 等),液体(如酒精,汽油等液体有机物),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等)。 4.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KClO 3 、 KMnO 4、NH 4 NO 3 、KNO 3 等。 5.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运输、使用都要注意安全。P 129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1.、、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再生能源。

人们常把 称为“黑色的金子”和“ ”;把 称为工业的“ ”。 3.天然气( )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 ;其主要存在于 等处;产生 于 。 CH 4是已知最简单的有机物。 (1)CH 4的物理性质: 色、 味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2)CH 4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现象是: (3)CH 4的用途: 4.CH 4中组成元素的检验: (1)例通过点燃气体的方法: (2)计算的方法:例,如果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克,水克,确定甲烷的 组成元素。 解: 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和 现象。 例:放热现象的化学反应有: 吸热现象的化学反应有: 2.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P 137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海县城头中学付彩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3)认识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各种资源,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通过观看视频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充分认识酸雨的危害; (3)利用两则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大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并深刻感受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2.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树立爱护资源、保护地球、爱护地球的意识。 三、设计思想及内容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一副漫画创设情境引入酸雨的危害,配合视频资料,在加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兴趣,并有进行探究的愿望,通过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等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加以展示,让学生对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所体会,并深刻意识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自然地过渡到介绍新能源:乙醇和氢气。从关心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出发,来引起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环境污染,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并为之做出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 【情境导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 燃料的使用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有些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初中化学第五章 燃料(含答案)教案汇总

第五章 燃料 5.1洁净的燃料——氢气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1、密度比空气小(比空气轻,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0℃,101.3kPa 时,ρ=0.09g/L 2、熔沸点均比其他常见气体低,熔点-259℃,沸点-252℃,淡蓝色液体,雪状固体 3、无色无味的气体 4、难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1、 实验一:氢气的可燃性 实验:在空气中,用带尖嘴的金属导管点燃纯净的氢气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 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 分析与结论:①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H 2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 ②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是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③氢气完全燃烧的热值为1.43×105 kJ/mol (汽油完全燃烧的热值为4.6×104 kJ/mol ); 因此,氢燃料是不产生污染物的洁净燃料。 化学方程式:O H O H 22222点燃 ===+ 2、实验二:氢气不纯易爆炸 实验:取一个无盖、底部钻一小孔的塑料(纸)筒或杯,用纸团堵住小孔,开口一端朝下,通入一会儿氢气, 使筒内的气体为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把这个筒拿到安全的地方,拔掉堵孔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 孔处点火(点火时人要远离些)。 现象:塑料(纸)筒发生爆炸。 分析与结论:①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为,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时,剧烈燃烧,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使筒内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②爆炸极限:可燃物(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 预混合气,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③点燃氢气前, 一定要先验纯,氢气的爆炸极限:4% ~ 74.2%。 图5-2 氢气的燃烧 图5-3 氢气与空气混合燃烧易爆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