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来源:富阳市国土资源局发布日期: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为指导思想,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杭州市和富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围绕把富阳市建设成为“生活富裕,生命阳光”之城的目标,积极调控城乡发展建设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护生态,统筹规划各类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富阳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条规划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

(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

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10)《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0年)(11)《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2年)

(12)《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

(13)《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

(1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1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

(16)《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89号)

(17)《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22号)

(18)《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

(19)《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

(20)《关于印发<报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4号)

(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

(2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2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42号)

(24)《关于下达全省各市、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浙政土审[2009]12号)

(25)《关于开展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03]29号)

(26)《关于全面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准备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03]34号)

(27)《关于印发<浙江省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浙土资办[2004]51号)

(28)《关于印发<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土资办[2005]34号)

(29)《关于印发<浙江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办法>和<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内容要求>的通知》(浙土资发[2008]19号)

(30)《关于印发<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式(试行)>、<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式(试行)>和<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审定办法>的通知》(浙土资办[2009]96号)

(31)《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10]1号)

(32)《浙江省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2009年)

2、相关规划文件

(1)《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2)《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两江一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7)

(4)《富阳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998.10)

(6)《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7)《关于<富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审查意见的函》(浙土资厅函[2008] 594号)

(8)《富阳市发展战略规划(2007-2030)》(2008.1)

(9)《富阳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9.2)

(10)《富阳市中心镇、中心村布局规划(2007-2030)》(2008.5)

(11)《富阳市公路水运交通建设规划(2003-2020)》(2003.9)

(12)《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4)

(13)《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5.12)

(14)《富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

(15)《杭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6.8)

(16)《富阳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

(17)《富阳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2000.12)

(18)《富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0年)》(2001.10)

(19)《富阳市河道整治规划报告》(2003.10)

(20)《富阳市新一轮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04.12)

(21)所属各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划区定界报告

(22)所属各乡镇的城镇总体规划或集镇总体规划

第三条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相对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非农建设优先安排非耕地,布局上避让优质耕地。

2、突出重点,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突出重点,保障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兼顾一般乡镇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和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公共设施、生态建设等民生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科学发展用地难以保障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外移。

3、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积极盘活存量,加强现有建设用地整合和内涵挖潜,向地下要地向空中发展。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加大农村居民点闲置宅基地的盘活或复垦,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过快增长。

4、统筹城乡发展用地

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使土地配置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促进富阳市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着力推进城乡建设。

5、公众参与和技术分析相结合

在广泛公众参与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测算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的需求,从紧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保障城镇化、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用地,以保证规划的可行性、适应性和高效性。

6、处理好土地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将文化遗产保护所需用地纳入规划,在规划建设用地布局时充分考虑文化遗产分布,尽力避免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重点项目建设与文物保护相冲突。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为富阳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4个街道、16个镇、5个乡,即富春街道、东洲街道、春江街道、鹿山街道、高桥镇、受降镇、新登镇、胥口镇、渌渚镇、永昌镇、大源镇、灵桥镇、常绿镇、里山镇、场口镇、常安镇、环山镇、龙门镇、万市镇、洞桥镇、新桐乡、渔山乡、上官乡、湖源乡、春建乡,总面积为182110.41公顷。

第五条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第六条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富阳市土地资源条件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确定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目标。

2、将浙江省、杭州市下达的富阳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3、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安排好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结构布局,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完成。

4、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协调确定非农业建设用地布局方案,优先安排“六大新城十大综合体”用地,重点保障新农村、民生用地、重点乡镇、交通水利及旅游设施用地,合理满足一般乡镇用地。

5、根据各类用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调整,划分土地用途分区并制订相应的管制规则。

6、为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落实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目标和任务。

第二章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第七条社会发展目标

富阳市2020年常住人口将达到99.9万人,另外通勤人口和第二居住地的人口18万人,因此实际居住总人口达到117.9万人;到2020富阳市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规划期间通过完善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把富阳建设成为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安定有序、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诚信友爱、活力健康的和谐阳光社会。

第八条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年,富阳市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分别超过或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亿元,人均GDP 70000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第九条土地利用战略

1、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人口向中心城区集中,集约发展;工业向集聚区集中,规模发展;商贸向物流中心集中,多元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

2、通过内涵挖掘与外延扩大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用地的综合效益。以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3、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

效率。

4、实施土地利用用途管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第十条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耕地保护目标

(1)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富阳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5713.33公顷。

(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06-2020年,富阳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23586.67公顷以上。

(3)标准农田保护面积:2006-2020年,富阳市标准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4840.00公顷。

(4)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2006-2020年,富阳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量不少于4350.00公顷。

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1)新增建设占用土地:2006-2020年,富阳市新增建设占用土地不超过2953.00公顷。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富阳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506.00公顷以内。

(3)建设占用耕地:2006-2020年,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1823.52公顷。

3、用地效益和集约利用目标

规划期末土地利用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目标如下:

(1)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3平方米以内。

(2)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耗地量不超过26.6平方米。

(3)土地利用率达到92%。

(4)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每公顷大于2000万元。

4、土地生态环境目标

规划期间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沿溪沿路的风景林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到202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不低于62.50%;积极开展已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加强工业布局调整,逐步将非工业用地内的工业企业搬迁入工业区内;推进各项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富春江水质达到II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区达到I类标准。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十一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1、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

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3、优先安排农业用地,统筹兼顾各业用地需求的原则;

4、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

5、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6、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原则;

7、合理确定地类调整幅度,保持适度稳定原则。

第十二条农用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51145.74公顷,2020年调整为151326.96公顷,与2005年相比2020年农用地面积增加181.22公顷。

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为28075.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42%。规划至2020年调整到27860.89公顷,规划期内耕地减少214.48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1823.52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2740.96公顷,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4350.00公顷。

2005年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为24709.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57%,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23586.67公顷。

2、适当增加园地

2005年全市园地面积为5259.53公顷,规划至2020年园地增加到5398.26公顷。

3、提升林地质量,增加林地面积

规划期间提高林地质量,促使其他林地向有林地转化。2005年全市林地面积为113347.06公顷,规划至2020年林地面积增加到113836.93公顷。

4、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

2005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463.78公顷,2020年减少到4230.88公倾。减少的其他农用地一部分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为耕地,一部分被建设占用。

第十三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6315.81公顷,规划至2020年调整为16292.99公顷。

1、有序适度增加城镇工矿用地

大力推动工业化,加快城镇发展。2005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6633.67公顷,至2020年增加到7809.53公顷。主要增加在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和各建制镇发展区域。

2、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

2005年全市农居点用地面积为7029.20公顷,规划至2020年调整为5696.48公顷。其中2005年村庄用地6881.95公顷,2020年缩减为5548.24,2005年集镇用地147.25公顷,2020年调整为148.24公顷。

3、增加交通水利用地

2005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360.44公顷,规划至2020年增加到2462.98公顷。主要用于境内公路的升级改造以及河道整治。

4、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

2005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92.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6%,规划至2020年增加到324.00公顷,增加的其他建设用地主要为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第十四条未利用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14648.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4%,至2020年减少到14490.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6%。减少的未利用地主要为自然保

留地,一部分被开发为耕地、园地、林地等,少量被建设占用。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第十五条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

1、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原则;

2、发挥特色,突出重点原则;

3、用地集约,规模集聚原则;

4、衔接相关规划,可操作性原则;

5、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

第十六条优先布设生态屏障用地

优化富阳市生态屏障用地,设定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生态用地布局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向:(1)保护生态环境,稳步推进富春江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区、西北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区、东南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区建设。加大沿溪、沿江、和水系源头、水库周边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涵养水源能力。

(2)建设生态廊道网络,对富春江大堤两侧进行绿化,另外在富阳市境内的高速、国道和省道两侧也加强生态绿化。

(3)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中心城区绿化。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廊道绿化、庭院绿化,机关社区和工矿企业的绿化。将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融为一体,塑造具有富阳地方特色的生态建设文化。

第十七条优化农用地布局

按照国家及省相关规划布局的要求,优化全市农用地布局,充分考虑各地受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的土地适应性,结合各区域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等经济社会因素,在有效保护现有耕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稳步进行,以优化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为重点,合理安排好园地和林业

用地。

1、优化特色农业用地布局

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规划期间努力打造“富阳绿色农业”,重点建设“三大农业产业带”,即利用杭州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两边的低丘缓坡,建设10万亩瓜果蔬菜和万担优茶生产基地;利用富春江两岸平原,建设10万亩专用早籼和优质食用稻米基地;利用山区及半山区,建设10万亩竹笋及万担优质茧生产基地。

2、优化基本农田布局

根据富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富阳市域规划,合理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将“六大新城”、各镇镇区、产业集聚区、中心村的允许建设区(即规模边界内)和有条件建设区(即扩展边界内)内的基本农田调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间。同时在经过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较高区域调入基本农田。

本轮规划实施期限至2020年,实施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空间布局安排实行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基础上,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为机动指标预留耕地100公顷,以解决选址不能确定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用地问题。

第十八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优先保障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用地,推进工业向集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提高基础设施运行能力和效益,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充分发挥各类用地的功能性,体现不同组团的协调性。

1、优化城镇工矿用地布局

(1)合理规划城镇用地,加快发展城镇化

根据富阳市域城镇布局形态、城镇发展特点和城镇化发展要求,按照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职能分工以及各区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资源分布状况、

产业结构等,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用地,提升其规模等级和经济辐射能力;合理增加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保障重点产业发展用地;其他一般乡镇建设以内涵挖潜为主,适当增加用地规模。

(2)依托优势合理安排工矿用地

按照结构优化升级、优势行业突出、产业集群带动的思路,立足资源环境条件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市场区位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等,大力发展机械电子、轻纺服装、运动器材等工业,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和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至规划期末建成场口镇和新登镇两个工业平台。

2、保障重大产业区域用地

根据富阳的空间结构布局,全市将建设银湖创新创业新城、江南新城、东洲运动休闲新城、鹿山新城、场口新城和新登新城,把新兴产业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推动富阳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规划期间重点保障“六大新城”的产业用地,推进富阳市产业转型升级。

(1)银湖创新创业新城

银湖新城北至受降镇与杭州接壤,南至富春街道大青,涉及受降镇、高桥镇、富春街道。新城将依托杭州市高新产业带布局,主动承接产业辐射,建设320国道环线外移工程,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利用沿线大量的低丘缓坡自然生态资源,注入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文化创意、运动休闲、生态观光、景观居住等元素,重点以科创园综合体、文创园综合体、高教园综合体为龙头,结合江北工业平台整合提升,建设一条以教育科研为依托,以山水生态型、知识主导型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创新创业产业带。本产业区域安排新增建设土地规模844.21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673.81公顷。

(2)江南新城

江南新城是富阳城市跨江发展的主战场,涉及春江街道、大源镇、灵桥镇行

政范围杭千高速公路以北区域。重点依托富春江南岸丰富的岸线和岛屿资源,建设一条南岸沿江生态景观走廊,并通过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功能定位完善、空间布局优化、交通网络配套、村庄整合等,建成经济高效增长、设施有效整合、环境持续优化的富阳传统工业平台和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本产业区域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96.81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530.95公顷。

(3)东洲运动休闲新城

从东大道城市“小客厅”起步,以东洲岛头城市“大阳台”、新沙岛城市“绿心”为核心,依托富春山居高尔夫球场建设“高尔夫”超市,在7.5公里北支江展现“富春山居图”或“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在东洲岛南部设立游艇生产基地和码头会所,再加上黄公望运动休闲公园、华宝斋文化村等已有项目的整体改造提升,逐步带动整个东洲岛的开发建设,将整个东洲板块打造成为以运动休闲为主的现代化新城。本产业区域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46.36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719.25公顷。

(4)鹿山新城

鹿山新城东至富春江,南至中埠路,西至鹿山路,北至东吴文化公园。新城定位为城市行政商务、文化教育、休闲居住中心。规划期内力争将鹿山新城打造成配套设施超前、功能布局科学、景观环境优美、整体开放大气的现代化新城。本产业区域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85.06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07.99公顷。

(5)场口新城

场口作为富阳市南大门,将依托便捷的水陆交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工业平台、城市新区、区域中心”的目标要求,坚持建区与造城结合,积极构筑产业平台,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场口建设成为集工业、居住、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城。本产业区域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03.04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521.38公顷。

(6)新登新城

新登是“千年古镇”和富阳市第一大镇,将按照“建设城市副中心、打造西部增长极”和“建区造城并举”的要求,依托工业平台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人口、产业集聚,拉动西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将新登建设成为集工业、居住、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城。本产业区域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32.21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489.25公顷。

3、引导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居民点的迁并,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模。坚持集中集聚的发展方式,新建住房在规划的引导下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结合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制定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推进城中村和城市周边农村居民点社区化,加大零星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力度,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引导农村居民适度集聚,逐步优化空间布局。

4、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

(1)交通用地

坚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化结构,完善网络,统筹部署全市交通建设用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完成杭黄铁路;贯通320国道至23省道连接线(蒋新线)、杭新景至杭州绕城义桥连接线(春永线+新中线)、320国道至杭金衢连接线(环金线);完成胥高线富阳上练至三溪口段、横大线延伸段、14省道富阳段、谭三线二段公路、富觃线蒋家门口至觃段、徐大线虹赤至大王岭段二级公路、徐大线徐村至覎口段二级公路、孙油线店口至上高段二级公路、香樟岭至九岭水库段二级公路、万牧线万市至浮云岭二级公路、23省道新登至渌渚段的升级改造,以及及渌渚江航道改造,保障船舶的正式通航。加强对交通项目选址布线节地的引导,尽量少占耕地及农用地。

(2)水利用地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

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规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富春江标准堤防建设、洋浦江整治工程、北渠整治工程、钱塘江北支江综合整治工程、富春江南岸线综合整治工程等。

(3)旅游用地布局

规划期内重点满足旅游设施用地。充分发挥杭州“旅游西进”首站的优势,突出富春山水、孙吴文化特色,按照“一带三区”的战略布局,构建一个重点突出又顾及全市有层次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集中力量打造龙门古镇旅游区。在全市形成集观光、运动休闲以及三国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达到美化环境、交流文化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的。

第四章农用地利用与保护

围绕上级下达的25713.33公顷耕地保有量和23586.6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控制耕地流失,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努力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鉴于富阳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重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积极争取部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外移。

第一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第十九条严格保护耕地

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为确保规划期末富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5713.33公顷,规划把此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乡镇建立乡镇、村、组、户四级耕保责任体系,层层分解落实保护责任,明确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耕地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强化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建设项目选址贯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土地质量等级较低的耕地。规划期内,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1823.52公顷以内。

3、切实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结合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后备资源。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确保不因建设占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鼓励实施表土剥离工程,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地或建设用地复垦。2006-2020年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不低于4350.00公顷。

第二十条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1、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根据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和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状况,按照“确保数量、稳定布局”的原则分配落实各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市基本农田划定23686.67公顷,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为机动指标预留耕地100公顷,主要分布在富春江两岸的河谷平原地区。其中在东洲街道、新登镇、常安镇、永昌镇、场口镇、新桐乡设立基本农田集中区。

2、完善基本农田划区定界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继续完善基本农田划区定界,优先将土地开发、整理后建成的标准农田和新增加的连片耕地、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其他按规定需要实行特殊保护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按照“定量到村、定位到块、定责到人”的要求,设立标志,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落实责任。

3、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继续大力开展基本农田综合整治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基本农田地力等级和生产能力。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的同时,加大本市公共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扶持力度。

4、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加强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审查,严禁城镇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符合法定单独选址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民生工程项目,由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为机动指标预留的耕地解决,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小于上级下达的任务。禁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畜禽养殖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临时工程用地和其他各种活动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

5、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 (一)评估目的 (2) (二)评估方式 (2) (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 (2) (四)评估原则 (3) (五)评估程序 (4) (六)基础资料收集 (5) (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 (5)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10) (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 (10) (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 (11) (三)规划修改原则 (12) (四)规划修改程序 (13) (五)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 (14)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要求 (15) (一)规划评估成果 (15) (二)规划修改成果 (16)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审批 (18)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审批 (18)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审批 (18) 附录1 规划评估工作程序 (19) 附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定量评价计算方法. 20附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表格示例 (27) 附录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表格示例 (3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目前,全国省、市、县、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规划修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合肥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2011年11月编制

目录 引言 (3) 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4)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 (5)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 第四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0) 第五章城乡用地空间布局 (13)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6) 第七章规划实施预期成效 (18) 附表 (19)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近,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神话改革,土地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规划法地位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供给与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根据此次实习收集的信息以及各方面素材的收取,可见合肥市近年来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巨大改变。特别是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批准实施以来,充分发挥了对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全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协作、资源的优化配置、重大工程的保障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是,随着规划的日渐实施以及合肥现实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合肥市在利用规划取得一定效益的同时也渐渐显示出其不足之处或者理解为实际与理论的差距,因此,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及时的修订与整改是合肥土地利用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以2010年为规划近期。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国务院批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省(区、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目前,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部分规划已批准实施。从2012年4月1日起,土地管理各项相关工作以经批准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数据库为依据。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事关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确保各类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管控作用。 二、严格依据规划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 (一)及时划定基本农田。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护区布局及管制规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后3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后,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列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定的交通廊道内,或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民生、环保等特殊项目,在不突破多划基本农田面积额度的前提下,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规划多划的基本农田时,按一般耕地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另外补划基本农田,但用地单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按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合肥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规划背景 (8)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4)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1) 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统筹 (33) 第六章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39) 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44) 第八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51) 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5) 第十章县(区)土地利用指导 (59)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67)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4) 第十三章附则 (81)

前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强依法用地意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2020年,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推进,合肥市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提升、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指导下,编制《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评审办法

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评审办法 为规范规划大纲的编制和审查工作,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报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组织 评审工作由省、市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成立规划评审小组,对规划大纲进行审查。规划大纲评审小组分别由省、市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 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长沙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评审。其他市州和县级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由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审。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由市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审。 二、评审原则 规划大纲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平衡。 三、评审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四)国家、省和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五)《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六)省厅《关于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主要内容的通知》; (七)经批准的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规划大纲; (八)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工作成果的评审验收意见。 四、评审条件 送审规划大纲,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指导思想正确 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切实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为导向;正确处理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在土地利用上的需求与可能,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中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二)基础工作扎实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县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方案

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方案 xxxxxxxxxx 二〇一x年x月

目录 一、目标任务 (1) 二、主要依据 (2) 三、技术路线 (4) 四、程序与方法 (6) (二)规划目标确定 (7)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7) (五)土地用途区划定 (12) (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5) (七)土地整治安排 (17) (八)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18) (九)规划实施措施制定 (18) 五、主要成果 (1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基本依据,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常态下对土地利用的新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家和省、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在全面总结本区域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上下协调、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现行规划中期评估结果,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优化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更新规划成果和数据库,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提供基本依据。 (二)主要任务 1. 开展中期评估。全面总结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客观研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摸清状况、分析趋势、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政策建议。 2. 进行专项评价。围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资源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目 录 前 言 ..............................................................................I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4)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5) 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 (6) 第三章 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调整 (8) 第一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8)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 第四章 农用地保护利用 (15) 第一节 耕地保护 (15)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 (16) 第三节 其他农用地保护 (17)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用地 (17) 第五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9) 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19) 第二节 新增建设用地节约利用 (19) 第三节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类引导 (20) 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 (26) 第一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6) 第二节 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27) 第七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0) 第一节 中心城区控制范围 (30) 第二节 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0) 第三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33) 第八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5) 第一节 生态用地保护 (35) 第二节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35)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6) 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38) 第一节 土地整治 (38) 第二节 “三旧”改造 (40) 第三节 重点发展区域和建设项目 (40)

第十章 区、县级市土地利用指导 (42) 第一节 区、县级市规划指导原则 (42) 第二节 区、县级市规划指引 (43) 第三节 各区、县级市指标分解 (46)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 第十二章 附则 (53) 附表: (54) 图 录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4、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 5、土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图 6、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 7、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8、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9、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图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经国务院同意,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调整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纲要》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纲要》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纲要》,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

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耕地调整。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的要求,到2020年,-2-

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调整完善方案 (2015年调整) 锣圩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3) 1.1耕地保护目标 (3) 1.2建设用地保障目标 (4) 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6) 2.1耕地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6) 2.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 (7) 2.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8) 2.4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1) 2.5土地整治布局优化调整 (12) 3.保障措施 (14) 附图 (15)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4〕94号)和上级审定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目标指标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对《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以下简称《本方案》),《本方案》为2015年修订,所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年度变更数据,其他数据为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仅对《原规划》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进行修订,经报原规划批准机关后成为土地用途管制依据,对原规划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予以保留,并沿用原规划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现将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内容阐明如下。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1.1耕地保护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数量不低于武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质量有保障并逐步提高。 《原规划》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5848.27公顷。《本方案》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5550.15公顷。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下降298.12公顷。

土地利用规划文本、说明书

新桥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I 目 录 新桥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前 言 ..............................................................................................1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一条 规划目的 ......................................................................... 1 第二条 规划依据 ......................................................................... 1 第三条 规划任务 ......................................................................... 2 第四条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 (2) 第五条 土地利用结构 ................................................................. 2 第六条 土地利用特点 ................................................................. 2 第七条 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 2 第八条 土地利用潜力 .. (3) 第三章 土地利用目标 (3) 第九条 社会经济目标 ................................................................. 3 第十条 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 3 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3)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 第十二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 .......................................................... 4 第十三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 5 第十四条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5) 第五章 土地利用布局与调控 (5) 第十五条 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与调控....................................... 5 第十六条 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与调控 .......................................... 6 第十七条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与调控....................................... 6 第十八条 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布局与调控 .. (6) 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 (7) 第十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 ......................................................... 7 第十九条 一般农地区 ................................................................. 7 第二十条 城镇建设用地区 ......................................................... 7 第二十一条 村镇建设用地区...................................................... 7 第二十二条 独立工矿区 ............................................................. 7 第二十三条 生态安全控制区...................................................... 8 第二十四条 林业用地区 . (8) 第七章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与管制规则 (8) 第二十五条 允许建设区 ............................................................. 8 第二十六条 有条件建设区 ......................................................... 8 第二十七条 禁止建设区 ............................................................. 8 第二十八条 限制建设区 . (9) 第八章 土地整治规划 (7) 第二十九条 农用地整理 ............................................................. 9 第三十条 建设用地整理 ............................................................. 9 第三十一条 土地开发 .. (9)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庆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 (修改方案) (2003—2010) 安庆市人民政府 二ОО五年六月 ·1·

目录 前言 (1) 1 土地利用现状 (2) 1.1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 1.2 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4) 1.3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 (6) 1.4 土地利用优势 (7) 1.5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9) 1.6 土地利用潜力 (10) 2 规划方针与目标 (11) 2.1 规划方针 (11) 2.2 规划目标 (12) 2.3 远景展望 (13)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 3.1 土地利用结构 (14) 3.2 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 (17) 3.3 重点工程建设 (19) 4 土地利用分区 (19) 4.1 地域分区 (19) ·2·

4.2 用途分区 (22) 5 基本农田保护 (26) 6 土地整理开发 (27) 6.1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 (27) 6.2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 (29) 6.3 土地开发整理指标分解 (32) 7 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33) ·3·

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改方案)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办复[2003]8号《关于要求修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的批复意见,现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以下简称《现行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本次总体规划修改以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为依据,从安庆市实际出发,针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新时期安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安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庆市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现行总体规划》,实现安庆市土地资源优化配臵和合理利用,促进安庆市土地利用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次规划的目标年与《现行总体规划》一致,即至2010年。以2002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并展望2030年。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