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要求
计划经济趋向合作,讲究“组织”协调,是一种“分工”经济。市场经济趋向竞争,讲究自觉、公平,公平必须有秩,有秩就得规章,而章的形成既靠法律手段,但又重在道德约束。公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根本。“从一定意义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要求重信誉。法律像一把利剑,道德像一张大网,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① 道德因其自律作用,它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要行为能使其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当然法律能对市场经济的有秩提供保障,但道德的这种自律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对人们的竞争行为的约束力有法律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在计划经济里,“分工”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是一定的社会形成的思想文化,这种高度统一的思想文化曾给我国革命和我国经济起步起过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思想文化就不再适应了。如今我们的经济体制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市场经济虽然趋向竞争,但它必须公平,公平就要求人们相互尊重,以诚信为本。尔虞我诈不符合这样的道德要求。市场经济价值取向虽然有别于计划经济,它要求人们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但这种精神必须通过正当的经济活动实现人生价值,人人都做有道德之人。
2、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百多年来,传统的道德更多地是受到了冲击,但很少有人去倾心重建,或促其更新。还有人试图抛弃它,或者另起炉灶,这都在现实面前碰了壁,因此,直到今天,传统道德(包括没落的封建道德)的惯性使它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市场经济的确立,它要求建立新的市场伦理,使我们的道德再一次面临巨大挑战。这种新伦理以市场要求为核心,重视现实和长远利益,它和我们的传统道德有着巨大差异。今天我们对道德的呼唤,绝还是简单 的搞复古,更不是变向的要尊儒。
(1)我国现阶段已经确立和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德建设明显滞后,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
国情需要道德建设。我们的国家经受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好不容易独立自主,但是百废待举,由于操之过急,不免失误较多,不是过左就是恐右,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的坎坷,今天我们总算能够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题上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素质的现状,单纯以(依)法治国、用科教兴国是难以与历史相衔接而得以奏效的。
依(以)法治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道德水准上。建国后,也就是改革开放前,人们

都是生活在国有或公有经济圈子里,由于集体利益是共同的,既具体又现实,加之当时过分地强调思想政治觉悟,那时人们的个人思想觉悟和道德行为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有并受其所在集体的制约和影响,这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并能约束人的道德和行为的一种机制。现在,我国在农村普遍实行分田到户,个体承包,在城镇对企业实行利改税,企业法人公司制,国家逐级的财政包干,这样,现在的人们大都生活在一个个体或变相个体的私有(或变相私有)的圈子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行为不再有那么一种制约和影响,加之国家的减政放权,使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行为一时象脱缰的野马而处在一种极度放任的无政府状态之中。显然,这种由于长期受制约的“道德”,如果一旦完全没有这种影响和制约“机制”的约束时,它就畸形发展变化,以致发展变化到不适应现行市场经济所必需的道德水准,尤其是在一部分人们生活水平还很低下、物质财富还不发达,且又在由大一统的集体或国有的公有计划经济转而变成部分个体或变相个体的私有(或变相私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更是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法律是人写,但事情即是人所为。道德水准不够,部分人见利忘义,为了一已私利,一些原本简美好的事情变得复杂怪诞或肮脏,一些原本科学经济有益的事情变成劳命伤财祸国殃民,现实中,人们做许多事情,往往都很难直截了当去做,出门买卖做事,就会被宰勒肥;接工程、找工作、被提拔,文章则更多,送情的,攀亲的,找熟人同事的,行贿的,设圈套架笼子的,无常人所想,非常人所为,一般老实厚道无术皆莫能及。有的甚至猖狂到公开买官卖官。社会不能没有政府(机关),政府(机关)必须管事,“官出于民,民出于土”嘛。如今管事的不管事,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猛管,只要有利可图,只要能逍遥“法”外。
道德水准不够,科教兴国战略难以实施。落后就要“挨打”,“挨打”是因为科技和经济落后。今日中国,我们的科技和经济仍然落后,这种落后既有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因,也有法制不健全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和最关键的还有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道德问题。目前情况下,以下现实现状对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极为不利。
①读书不是为了学以致用,而是为了做官,或是为了厚禄,不然就读书无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改革,曾一度取得显著成绩和实效,但由于教改以外的一些深层次原因,教育又面临严重困境。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勤劳观念和科技意识淡薄,更由于少数领导干部极端利己的以权

谋私,加之现有国有企事业普遍存在的政企产权模糊,目前社会上、单位里、行政界,权力和金钱尤具魔法和魄力,“有钱能买鬼推磨”,“一人当官,鸡犬成仙。”由于权力的干扰和金钱的“参与”,人才资源很难合理利用,现在的国有企事业、部门、行业、政府机关,普遍存在岗位职位与其人的素质(包含道德的学识和能力)的严重错位。不学有“位”,学非所用。圣洁的学业加上权力和金钱的砝码,严重地挫伤了相当一部分人们对读书的热情的信心,也严重地扭曲着科教事业的发展。由于各自家境背景不同,有的“普九”可能毕业而被迫辍学,比例呈攀升之势,但有的连“普九”也无混迹者,仗着家境背景,或是由于本人为了躲避劳动生产,他们赖皮地磋砣于校园而白白地浪费光阴和钱财。社会上,学堂里,有些人学知识是假,混文凭者是真。诚然,若是我们的经济富裕,生产力发达,多读书,即使无用的,但也无害,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经济还很落后,有的甚至相当落后,我们亟待振兴和赶超,我们再也经不起这种无味的消磨和折腾。读书目的不明确,教育思想不端正,就业门路欠公平,就职岗位不协调,如此一环套一环,一级升一级,整个一系列问题,还是一个道德思想问题。
②少数地方领导干部和政府,长期牵制于一些非经济建设的闲杂琐事,即使想对经济建设有所作为,由于环境所限,因而很难保障对科教的相当投入。目前,科教的投入(人们在科教方面的精力和财力)与经济发展秩序直接相连,而经济秩序又与社会风气的好坏有关。如今,我国的社会形势总体看好,但局部有所退变,不容乐观,由于一些地方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道德品质败坏,尤其可怕的是我们少数党的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不够,有些地方封建势力抬头,一些人热衷于迷信鬼神,公开不公开的大搞房头宗派,怂恿放纵歪门邪道。这些与经济建设毫不相干的复古现象,经常诱发一系列的无味争斗,以致一些扯皮拉筋事情增多,是如此当地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和政府往往无暇顾及正事大事——经济建设,而把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耗费在这些与经济建设根本无关的琐事之上。更可恶的是,少数领导干部由于本身道德素质太低,正经的经济建设不搞科技方面又一巧不通,他们跑官要官卖官有术。
(2)现代青年,尤其是正在受教育的青少年的道德现象令人担忧
这些人的成长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群体结构和成份,他们即将成为社会主体。目前已经存在的两方面的现实情况不容我们忽视。
①已走上社会的相当一部分青年和少年(包括辍学

少年)缺乏道德教育,有的甚至是道德盲
众所周知,现代40岁以下的青少年都是通过应试教育培养(有的根本谈不上培养,纯粹是书本和“应试”的灌输)而走上社会的。在学校,他们所学的课程和知识基本都是适从于应试所设科目和知识的,其他科目即使有学习规定和配套教材,那也只是“聋子的耳朵,摆式一桩”。当代人,尤其是在某些年轻人骨子里,甚至还有我们少数党政领导干部,他们根本不必担心国格、人格、信仰等道德的有无,重要的是必须有钱,在他们的心目中,有钱能习鬼推磨,于是,有奶(有钱)便是爹和娘,无奶(无钱)爹娘变儿郎。现在社会上,我们相当多的青少年连最起码的道德礼貌也不懂,找人、问路,直问而无礼;说话办事只认钱和势,不管有理无理,有钱就干,反之,即便有理,无钱不干;吃喝开销只会找父母,管他来的容易否,反正自己不能在哥们面前寒酸掉价。至于家事国事天下事,于我何干?
②学校家庭包括社会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
教育者本身都是很少受过道德教育的一代已陆续步入讲台,有的甚至是用金钱买来的德智双差的“投机者”。很多县市苦于教育经费不足,在招聘教师时,竟然直接用买卖方式作为招聘条件和办法,至于学识和能力,那只是走走过场而已。这样的情况全国普遍存在。不敢想象,这样的一些人走上了讲台以后其后果如何,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不知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学校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智轻德现象。虽然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或部门包括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弊端和不良后果,但由于人们一时还找不出更好办法来改变或替代这种“应试”现实,所以,应试教育还普遍存在,且有升级态势。
家庭社会不良道德意识的耳濡目染。以往的村湾社会很讲“论资排辈”或注重尊老爱幼,在村湾,无论老人有无职权,他们都受人敬重,语言很有份量和威信。村湾里有了什么重大事情,必得与他们商量通气。现在则不然,村湾里不再是老人的“天下”,谁有钱,谁有权势,谁就“老子”天下第一。在现代青少年中,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尊老”这一名词,“爱幼”那是理所当然。于是,一家人中,小的最“老子”,依此类推,老的反到最“儿子”,老的也不平等,有钱者还好,无钱者则里外不是人。所谓“啃老族”,完全可以透视社会对当代年轻一代的印象与品行。
3、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劳动和生活逐步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就必须有一个

与之相适应相协调,并有利于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规范——现代道德。
现代社会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迫使我国经济体制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同时我们的道德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并与世界接轨。
现代社会的道德较之过去的道德更加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更加细腻(交往的深入),更加广泛(范围的扩大)。过去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人们的生存基本上是依赖于自然,即使有点衣食住行是人为的创造,但那时人们还是局限于家庭和村湾的“小而全”式的劳动而自给自足,也就是说,人们各家各户各自的生产生活受他人的影响和干预是很小和微不足道的。现在则不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普及,人们已经很少依赖自身和自然而充分享受着自己、更多的则是利用他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人们的工作和劳动不再是“小而全”式的“样样通”,而是分工越细越专一,但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对社会的依赖随之越来越大,同时也由于这种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和影响作用,人们必须合作并履行社会义务,遵守社会秩序规范——即社会道德,而合作的范围和内容是空前广泛和深入的。
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越是需要人人的道德素质越高,相反,恰恰最忌有人缺德少德。当今社会,随着我们现代化的日益深入,我们尤其多的项目和工程都是涉及千万人的智慧和辛劳,同时也涉及千万人的生活和经济,生产力因此大大提高。反过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又有赖于我们生产的社会化,这样,如果一旦有了人为的破坏,那么,它对社会的影响和损失就越大。所以,在当今社会里,虽然一人难敌众人力,但一人能毁(万)众人之事。现代文明,也有现代文明的脆弱。
市场经济实质是一种道德经济,没有道德难有“经济”。所谓经济,其实应该包括经济活动中所必须的一种重要前提,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誉和信赖,即所谓诚信,没有诚信,就难有经济活动和行为,至少(其活动行为)难以奏效。打个比方,人类的经济(活动)建设可以化归为这样一种简单的活动,有三口之家的吃住用(代表人类生活全部所需)优化社会分工为一家三人分别从事与经营,如果,这三人大家在生活交往交流中都信用守规矩,再运用“货币”作“信物”“凭证”,互通有无,这样“吃住用”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人人都有。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饭吃,安居乐业。反过来,假如其中有人(哪怕只有一人)作梗,不讲信用,不守规矩,赊物赖账,有借不还,或以次充好,以假冒真,假作真时真亦假,谁能信谁?这样必然导致信誉危机,其结果

是人害人,人防人,人人都受损,个个都难活。显然,人类不相往来(万事自己做,多而杂,不精不专)的个体化生活绝对难以比拟一个高效互补的社会化的现代生活,它是人类的倒退与没落。现实中的国有企业(包括少数民营企业)的普遍不景气——困难困境重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人们的信誉——道德的危机。一个企业是经济社会中一个完整的“生命细胞”,这个生命细胞的活力就在于广大干群的同心同德、万众一心。离开了信誉,没有了同心同德,最终必然失去(经济)生命活力。
没有道德就没有诚信可言,这样人与人之间必然建立在一种高深莫测的环境和氛围中,这种环境氛围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尤为不利。其主要表现显然是: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精神文明建设不利,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制约经济的发展。人是高级动物,人类现代化文明,应该不仅仅是物质的文明,相反,恰恰是有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多更重要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文明,也就是说,人类追求物质文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精神“享受” 的需要并受其支配的。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的哪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伟人都无一例外地是在一种高尚的“理想精神追求”需要之下追求着物质创造和积累。试想,一个没有道德或道德水准低下的社会,哪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享受”。反过来,如果人们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健康发展,势必也影响并制约经济的建设与发展。②对经济建设不利。没有了诚信的环境,就失去经济建设的活力与根本,这样很难有经济的良性发展。没有诚信,农民难舍难以种地,工人无法做工,商贾难以经营,军队无法统领,法官难有威严。
道德不是万能,没有道德万万不能。道德建设滞后,经济建设欲速则不达。相反,精神文明超前,即或道德水准“达标”,经济建设必定是健康持续高速。物极必反,市场经济讲究竞争,这种竞争是个人价值取向对个人价值实现的一种“强硬行为”,这种行为必须是适度的,有原则的,否则,如果一味地索取,且不顾他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损人利己,这样必然会遭到市场经济的报复和报应,其结果是损人利害己。国有法度,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之法度——道德自律。
我们虽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我们绝不能单纯以赚钱多少“论英雄”。目前情况下,很有一部分人是钻着国家法律法规的空子或者通过手中的权势贪污受贿而富的,但就我们的整个社会而言,这是一种极为不良的行为,因为它不仅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健康而有序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大的负面效应。一桩

桩骇人听闻的诈骗案,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坑农害农事件,一起起走私贩毒拐卖儿童妇女的暴力,还有许许多多数以万计亿计的工程质量问题,种种这些,哪一桩不是既劳命又伤财,而给国家社会人民带来的损失且又在经济事情本身?在我们现实中,许多贪污腐败、坑蒙诈骗等不法分子,他们非但罪有应得,反而还备受社会乃至某些政府青睐或重用,有的甚至是红及一时的红人物、好典型,或是曾经红一时的红人物、好典型,这样的事已经见怪不怪、举不胜举。这是严重有悖于我们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秩序的。可怕的是,这种“名堂”还相当成“气候”。
金钱不是万能,力强致富只要立志(德)从无到有完全可能。近代的孙中山,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不仅为新中国的缔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他们的爱国忧民的高贵思想和品德给我们后人,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是无价之宝。清朝末年,慈禧既有权势,又有钱财,但她用大量的黄金白银抵御不了外国列强的入侵和欺凌,继而几乎把国家断送。相反,恰恰就是在那国破民穷年代,我们无数的革命先行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不靠黄金,二不靠洋枪大炮,只有一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切为了人民并依靠人民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从而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用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强我于数倍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不可一世的帝国列强。成因道德所成,败因道德所败。腐朽没落的封建道德及其道德观,极大地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进步常新的饱含着中华民族智慧和精华的道德才代表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她激励着毛泽东等一代伟人,是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拯救了一个濒于亡国的民族,并使之漫漫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世上的富有,没有一个天生而来,一切富有都是从无到有。改革开放初,如久旱逢甘雨,我国经济曾全面复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这种情况有了质的变化。有的地方,由于道德水准不够,难以适应“放开”的、“自觉”的,尤其是“现代社会化”的竞争机制,于是他们只能昙花一现,终究败下阵来。有的地方则不同,他们有勤劳信念,有共同富裕理想,有“舍我”精神,他们大多靠几百元上万元起家,如今一跃成为经济巨人,经济建设和发展长盛不衰。政策好,还要“人心好”(道德水准跟得上),只有“人心好”,才能体现政策的实效。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哪里精神文明建设超前,即或道德水准“达标”,哪里的经济建设就显示出巨大成效!
抓经济建设不是一切

向“钱”看。国破已圆,民穷盼富,这是现实。但有些人把党中央体贴民心抓经济建设的举措曲解为是“一切向钱看”,他们认为,只有富才是最终最好的满足,于是,他们为富不仁,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不讲道德,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和事实,因为只讲富的利弊,在我们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种种效应就是不胜枚举的答案。
目前我们确立并进行的市场经济,虽然把经济建设当作主旋律,但由于某些人片面的经济观,使得我们的经济建设遇到的种种阻力和困境,迫切需要理想和道德这种荡涤剥灵魂的清洁(醒)剂来剔除我们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身上的种种污垢。
没有道德约束,法律武器显得苍白无力。现实中的腐败、堕落欺诈、颓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暴力、贩毒制假,拐卖坑骗等等消极势力的滋生和蔓延,我们是越打越发,我们决不可低估并掉以轻心,因为它像寄生的病毒,时时刻刻危害并威胁着我们党的机体和国家命运。
科技的使用因道德的不同而效果不一。在某些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项目中,我们一不是缺钱,二不是没有技术,而工程就是搞不好,质量提不高,效益上不去。相比之下,有的地方、有的人,同样的工程,花钱少,效益好,质量高,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所表现的最本质的问题与症结还是一个道德问题。
现实生活中假冒伪劣产品的屡禁屡打不绝,其万恶之源是道德的沦丧,所谓假冒伪劣,其实是人的假冒伪劣,道德品质的假冒伪劣。
没有道德约束,仅靠“市场调节”,绝对难以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近年来,由于一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更由于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我们的许多厂矿企业被他们侵吞蚕食,致使大量的可劳动人员失业闲置而无事可干,宝贵(既无能耗又无污染)的人力生态资源得不到利用。“官出于民,民出于土。”然而在我们的权力机关和职能部门,也由于一些人的不道德,他们吃着高额的“皇粮”不算,还要巧取豪夺,保了自身还想保子孙,于是他们这摊派、那征收,强征暴敛。高额的赋税,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农民不堪重负,难以生计。贫富悬殊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在我国,有许多人(家庭)早已通过一些不法手段和一些不正当竞争方式而达到富裕程度,有的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普通公民水平,但他们贪得无厌,无所收敛,仍然在不择手段地以各种不正当竞争方法和非法手段捞取钱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实的两极分化已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障碍和矛盾。一部分人或家庭相当缺钱而无法赚,另一部分又相当富有本大利大大

捞不利之财屯吃屯住情愿花天酒地、昏淫挥霍也不愿资助救济。富没有终极,依我看,人应该以温饱为基本原则,富了的应以对贫穷和弱者的扶助为快乐,这也是人类的一种高尚情操,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然,这不是鼓吹平均主义,穷过渡,我们仍然反对好逸恶劳,鼓励勤劳致富。
勿庸置疑,依靠科技进步和法制建设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没有毛病的,以上种种事实和情况表明,离开了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科教兴国“有力难行”、“有劲难使”。如何使我们的经济发展好中求好,务求必胜,我们必须尤其重视道德在其经济建设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我们已经摸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但“一手硬、一手软”,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滞后。面对这一严重失衡的发展弊端,党中央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依法治国还必须以德治国,最近,胡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在其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它是我们搞好道德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