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科学与技术教育——2019级执行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科学与技术教育——2019级执行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科学与技术教育——2019级执行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科学与技术教育——2019级执行

国家试点学院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

(试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19年5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试行)

一、培养目标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主要面向科技场馆、中小学校及相关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其成为具备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宽阔的科学与技术教育视野,掌握各类科学技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发、组织实施、理论研究与项目管理能力及教育测量评价与大数据挖掘的应用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在读期间的学习,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或科学辅导员。

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科学,热爱科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广博而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并对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的科技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学识修养。

(三)具有正确的科学观,能够从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等语境中正确理解科学与技术,形成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多维透视;并能够基于此开展促进科学教育的活动、推动科学技术的传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具有正确的教育观,了解国际教育测量和教育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前沿方向,能够将学到的方法技术灵活应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中,成为相关业务的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必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熟悉不同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了解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的一般规律,能够理论结合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创作出不同层次的教案、教材,提出创新性的教育活动概念创意,能够胜任科技场馆或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通用技术教育、创客教育等各类活动的设计、实施与管理等工作。

(五)熟悉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和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的方法,熟悉教育活动开发的基本程序和项目管理制度,胜任开发普及性、教学性科技实验、制作的工作,并研制相应的教学、实验、制作器材。

(六)了解科普场馆、中小学校的开展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特点,熟悉科普场馆的展览、教育及其它常用展示教育手段,了解教育改革和校内外科学教育、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了解国家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法规、政策与规划,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科技哲学、营销学等理论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

(七)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沟通、交流、互动的技巧,胜任面向不同层次对象开展教学活动工作。

(八)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能够运用一种以上的外国语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追踪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且本科专业为理科、工科、农业、医学等相关专业。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程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实践教学)。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二)课程列表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安排

(一)课程学习:教育硕士应按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开题报告等培养方案规定内容的学习及考核。

(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重点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情况。中期考核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之后进行,最迟在最后一个学期之前完成。

六、必修环节(实践教学)的实施

必修环节(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三大部分,且根据学生学习方向的不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实习体系。

教育见习环节计划于在读期间的第一、第二学期完成,根据所选学习方向的不同,可以选择创客教育的设计与实践,也可以选择科技场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教育实习安排在每年的9月至12月,教育见习安排在每年的9月至1月。教研见习安排在每年的11至12月,或者每年的2至3月,学生们对科学教育的各种工作场域进行综合的了解。本专业学生经过申报考核程序,可有机会赴海外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以拓展国际视野,学习海外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应紧密联系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相关实践,来源于科技场馆、科学活动中心、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展教活动设计方案(结合科技场馆)、科学传播类软件设计制作CAI(如:科普游戏类作品、科普视频类)、科学玩具设计制作、科学实验/活动设计制作、中小学科学教材与活动设计(如科普漫画、套装教材、3D科普书)。毕业论文的内容包括真实的问题、理论支撑、设计软硬件或活动、过程与纪录、提出解决方案、实际应用、直接寻找受众、作品评估、成果展示(专题网页)与短片宣传、个人专题网页、社会实践与影响力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答辩

1、论文开题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完成全部课程(含实习实践环节)的学习后,考核合格、学分达到规定要求、足额缴纳学费,可进入学位论文(毕业设计)阶段。进入学位论文(毕业设计)阶段的学习者须做开题报告。论文开题需要三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参加。

2、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行业从业人员。其他要求参照当年发布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通知》。

(三)学位授予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在规定学习年限内按培养方案完成学习、科研及实践任务,考核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达到相关要求的,准予毕业,并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经专业学位评审组、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专业学位证书。

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湖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教育硕士 类别代码0451 专业领域教育管理 领域代码0451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人际沟通协调的能力。 4.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2门教师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不计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教育统计与评价(3 学分) 2.教育管理学(3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律(2学分) 4.教育管理案例分析(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教育技术理论发展与前沿讲座(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专题(1学分) 4.教育社会学(2学分) 5.教育史专题(2学分) 6.社会心理学专题(2学分) 7.教育哲学(2学分) 8.心理咨询与辅导(2学分) 9.发展心理学(2学分) 10.教育评价(2学分) 11.团体辅导(1学分) 12.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2学分) 13.学校管理心理学(2学分) 14.班主任工作专题(1学分) 15.基础教育督导(1学分) 16.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五、实践环节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能从事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基本规格要求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热爱教育管理事业,勇于改革和开拓,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术和方法,熟悉教育管理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学会使用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教育管理方向的外文资料。 (四)有较强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能力,包括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及应变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且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基础教育部分)。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二)教育硕士的培养由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教育硕士必须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和完成答辩。 (三)教育硕士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其中基础教育一线的导师人),同时成立该方向导师组,利用导师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在大学里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导师所在中小学里完成。“教育管理研究专题”由学生提出具体选题并与导师研究确定。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学分。 1 / 3

苏州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方案 420104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高水平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一)热爱教师职业和数学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二)文化基础与数学专业基础好,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数学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研究能力。 (三)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大学本科毕业后并有三年以上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的中学数学教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 招生采取计划内定向和计划外委培相结合的办法。 (二)入学考试 1、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或有关单位单独考试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脱产攻读学位学习期限一般为二年(其中一年半在校学习,修满课程学分;最后半年回原单位学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四、研究方向 中学数学教学 五、课程设置 按一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有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课程(15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54学时/3学分

外语108学时/3学分 教育心理学 54学时/3学分 教育学原理 54学时/3学分 数学教学论 54学时/3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程(15学分) 教育技术学54学时/3学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4学时/3学分 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文化54学时/3学分 数学教育改革及比较研究54学时/3学分 数学建模概论54学时/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中学数学现代基础36学时/2学分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估36学时/2学分 竞赛数学36学时/2学分 数学史36学时/2学分 中数新课程专题选讲36学时/2学分 六、学习方式 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学员实践结束时,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高素质综合型的小学教育的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小学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提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 基本学制为2.5-3年。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 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公共课(18学分) 1.学位课(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 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 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 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 2.非学位课(6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 (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 1.专业基础课(12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60学时 3 学分 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课堂管理40学时 2 学分 数学学习心理40学时 2 学分 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 中外教育史40学时 2 学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40学时 2 学分 (三)必修环节(2学分) 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 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 五、考核要求 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 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 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纪录。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不授予学位。具体请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七、教学实践 采取分散实践和集体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坚持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教育理论与学科前沿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学校组织教育见习、学术报告等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硕士研究生本人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根据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实践内容不断进行更新。 八、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别:学位课 学时:60 学时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3 考试形式:开卷或小论文 内容简介: 第一章绪论课程的概念、课程论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概述、课程设计的取向、课程设计模式、我国课程设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技能、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 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教学理论知识,并能熟练掌握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或管理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团队精神,能与同事协作开展教学工作,有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以及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4、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方面的素养,在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工作,在教育教学和改革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 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岁,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工作经历,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较强的在职普通中学或职业高中的专任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要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在职中等师范学校的专任教师。 2、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所在地(市)教委(教育局)批准,方可报名。 3、入学考试 ①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联合)入学考试。 ②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政治理论由我校自行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专业课考试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同全国联考同时进行。

培养方案(免师教育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制订公费师范毕业生 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宽厚的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并具备较高专业发展意愿与能力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 1.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拥有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具备宽厚的理论素养和多角度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深刻理解与掌握执教学科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4.深刻理解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较强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5.熟练掌握与运用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研究能力。 6.勤于反思,善于合作,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能力和一定的教育领导能力。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并实行弹性学制,最低不少于2年,最长不超过4年。 三、培养过程 1.师生互选:公费师范毕业生可在拟入学年度的4月1日至15日期间向各学院提出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申请(正式入学的时间与毕业时间的间隔不得少于一年)。经审核合格,于当年7月10日前办理入学手续,并在一个月内经过师生互选确定导师。 2.学习与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生在选定导师时应与导师协商制定学习与研究的初步计划,并在入学三个月内将学习与研究计划提交各学院备案。 3.课程学习:研究生自申请入学年度的9月份开始网络课程学习。建议课程学习集中在前三个学期及假期进行。 4.教育实践研究:研究生除了进行课程学习以外,还要结合自身的教育教

学工作进行实践研究。教育实践研究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5.学位论文的开题:学位论文必须以开题报告的形式进行论文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学位论文的开题应尽早进行,建议开题报告安排在研究生入学一年后的暑期集中学习期间进行。开题报告时间与论文答辩时间间隔不得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与撰写。 6.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答辩于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行一次。修满规定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研究与撰写的研究生,可在每年的4月20或10月20日前提出答辩申请。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1.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教育实践研究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具体参见课程设置附表)。其中,专业必修课中有1门由各专业根据各自特点自主设置,另外3门课程的名称可以根据专业方向的特点作适当调整。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各专业设置的专业选修课应不少于2门、4学分。教育管理、心理与健康教育、小学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特殊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可适当调整。 课程设置应考虑与师范专业本科课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凸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 2.教学方式 教学采用平时的网络教学与假期的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平时的网络教学以研究生基于网络课程进行的个体学习为主,辅之以研究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实践研究和教师基于网络进行的辅导答疑等过程指导。个体自主学习以理解与掌握课程知识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为主。 假期的集中面授采用研讨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着力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交流,检验与调节研究生的平时学习成果,研讨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专题讲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3.考核方式 每门课程学习的最后成绩要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根据研究生的分阶段网上测验、在线研讨、假期集中研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

东北师范大学2015级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8)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英语基本功,深厚的英语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又具有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服务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与未来教育家。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服务。 2. 了解并掌握国内外最前沿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动态,具有前瞻性思维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3. 系统掌握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实的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用英语从事教学实践的能力。 4.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外语教学研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二年,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 三、培养方式 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英语学科教育硕士的培养,计划采用基于教学实践平台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即实行全过程到中学的培养方式,采用“体验-理论提升-实践-反思”的教学方式,将实践体验和教学反思贯穿于教育硕士整个培养过程。 2. 实行大学和中学双导师制度,聘请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学名师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并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大学导师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侧重对学生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指导。 3. 规范论文写作要求及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将教学体验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以调查研究或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4.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作用,在确定硕士生录取名单后,尽早将其选择专业方向的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录取的每位硕士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开题报告之前做至少两次公开的读书报告,并上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 力,能够从事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会教学、会学习、会管理、 会研究)的骨干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具体规格要求如下: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地理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二)教育硕士的培养由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教育硕士必须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和完成答辩。 (三)教育硕士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其中基础教育一线的导师人),同时成立该方向导师组,利用导师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位基础课由教育学院牵头,与相关学院共同完成;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由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负责开设。“地理教育研究专题”由学生提出具体选题并与导师研究确定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学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方案.doc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融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宽泛、扎实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素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 (三)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开展日常学校咨询与辅导工作;动员、协调并带领学校和社会相关支持力量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能在实践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科研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并将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把握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 (六)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中小学教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 1、学校咨询导论(2学分) 2、咨询原理(2学分) 3、咨询技术(2学分) 4、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与实施(1学分) 5、家庭教育与亲职辅导(2学分) 6、团体辅导(1学分) 7、学生行为管理(1学分) 8、中小学生危机行为干预(1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学业发展辅导(2学分) 2、职业发展辅导(1学分) 3、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辅导(2学分) 4、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5、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6、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题(1学分) 7、青少年的职业探索(1学分) 8、儿童与青少年临床评估(1学分) 9、游戏与艺术治疗(1学分) 10、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1学分) 11、学校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1学分) 12、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方案 - 西南大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初、中等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教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能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英语学科教学理论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采取在职攻读的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专业课程设置 除统一的公共学位课程外,本专业设置如下学位课程和必、选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4分): (一)专业学位课 1.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4学分 2.英语教学论 4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 1.学习策略研究 3学分 2.语言学习理论 3学分 3.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 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 1.英语课程标准 2学分 2.教学法研究 2学分 四、教学方式 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规定学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应具有开拓性。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中期进展检查按《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实施。 论文用汉语撰写。在撰写论文期间,学员应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校接受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从事初、中等学校教学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有关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按《西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完整版)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小学教育)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的优秀的小学教师或教育管理者。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正确理解与把握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形成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养成多维度、多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二、培养方式 1.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并在入学三个月内提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备案。 2.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3.高度重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习和实践在实习单位完成。实习结束后要提交教育实践总结报告。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的指导工作。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中小学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按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类别设置课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420101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从事较高水平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教育管理人员。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品质与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术和方法。 (三)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判断、决策、应变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五)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二至五年。 脱产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者学习期限一般为二年(其中一年半在校学习,修满课程学分;最后半年回原单位实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者学习年限不超过五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累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撰写学位论文时,在校时间不少于3个月。 三、研究方向 1、教育行政与政策 2、中小学学校管理 四、课程设置 按一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另外,必修环节2学分,共36学分。

(一)学位课程(15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10285100 马克思主义理论54学时/3学分 10285101 教育学原理54学时/3学分 42010101 教育管理学54学时/3学分 10285102 教育心理学54学时/3学分 10285103 外语54学时/3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程(15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42010102 教育统计与测量54学时/3学分 42010103 管理心理学54学时/3学分 42010104 教育经济学54学时/3学分 1028510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4学时/3学分 10285105 教育技术学54学时/3学分 (三)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42010105 课程与教学论36学时/2学分 42010106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36学时/2学分 42010107 教育法学36学时/2学分 (四)必修环节(2学分) 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为必修环节。教育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0次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其中学校和学院各组织4次学术讲座,研究生自主报告2次。此环节为必修环节,计2学分。 五、教学方式 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完成两篇实践调查。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某一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修满课程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管理的实际,研究解决中、小学教育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论文形式可以是基础教育管理的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或

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特殊教育培养方案_百

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特殊教育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19 一、专业领域简介 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大类中的一个分支专业,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及规律的科学。特殊教育针对有特殊的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在诊断评估的基础上,使用特别设计的安置形式、教学方案、课程开发、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和相关服务支持等促进特殊儿童最大程度开发潜能,并最终达成自我适应、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的教育。所谓特殊儿童,不仅指听觉障碍、视觉障碍等感官残疾儿童,或者智力障碍儿童,同时也包括学习困难、自闭症、情绪与行为障碍等发展性障碍儿童,以及“天才”儿童。 本专业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良好专业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能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人服务机构和相关康复机构从事高品质服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学习成长为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优良的特殊教育职业道德,扎实的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基础知识、探究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素质全面的特殊教育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规格为: (一)养成良好的公民意识,模范遵守国家法律与政策; (二)养成优良的特殊教育职业道德,专业的特殊教育精神;

(三)具有较强的特殊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特殊教育教学校或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创造性地解决特殊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建构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反思创新相互支持的卓越品质;(五)发展终身生涯发展的基础性能力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特殊情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1年。 五、培养方式 (一)采用全日制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方式。 (二)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学年。 (三)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四)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注重研究生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升,提高研究生应具备的教师专业素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其中: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为36学分。

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1 一、培养目标 教育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学科进展。 3. 具有从事职业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单位的教育事务管理工作。 4.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文献。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2年(每学年集中学习2个月左右),论文及专业实践实习1年。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教育创新管理、教育信息管理、学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在学习年限内应修满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位公共课和学位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主干课程,学分分别为18学分和12学分。同时,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及专业知识面,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及专题讲座供学生选择,选修课程主要根据本专业研究方向设置,选修学分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的目的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包括学术报告、教学实践和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共计3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如下: (一)学位课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的现代教育理论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育管理时间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一2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 基本学制为2.5-3年。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 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公共课(18学分) 1.学位课(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 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 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 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 2.非学位课(6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 (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 1.专业基础课(12学分) 教育管理学60学时 3 学分 教育统计与测量60学时 3 学分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60学时 3 学分 管理心理学60学时 3 学分 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教育法学40学时 2 学分 教育评价40学时 2 学分 教育经济学40学时 2 学分

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 青少年心理学40学时 2 学分 (三)必修环节(2学分) 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 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 五、考核要求 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 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 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纪录。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不授予学位。具体请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七、教学实践 采取分散实践和集体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坚持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教育理论与学科前沿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学校组织教育见习、学术报告等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硕士研究生本人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根据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实践内容不断进行更新。 八、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教育管理学-------------------- 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0学时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3 考试形式:开卷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从宏观与微观交融的视角综合研讨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

2014年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045115小学教育最新培养方案

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小学教育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15 一、专业领域简介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宽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管理水平,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专家型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专家型小学教师。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扎实的语文、数学或科学学科的学识修养和准也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 (五)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2年,特殊情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1年。 五、培养方式 (一)采用全日制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方式。 (二)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学年。 (三)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四)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

究、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注重研究生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升,提高研究生应具备的教师专业素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其中: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为3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七、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八、学位论文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是保证学位质量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保证其有一年时间撰写学位论文。 (二)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九、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通过专家评阅并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可提出学位申请。在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二)为了保证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各位导师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组织预答辩、答辩等重要环节。 (三)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华东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英语)pdf-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英语)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专业方向 学科教学(英语)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5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3学分) (二)学位基础课(8学分) 1.教育学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4.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外语课程与教学研究(2学分) 2.外语教育专题研究(3学分) 3.教学心理学(3学分) 4.外语课堂教学行为研究(2学分) (四)专业选修课(6学分) 1.教学教材研究(2学分) 2.外语课堂教学设计(2学分) 3.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2学分) 4.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学分) 5.应用语言学(2学分) (五)实践教学(8学分) 1.教育见习 2.课例分析(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