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南背景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指南背景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指南背景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指南背景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让纸浆画融入课堂

——指南背景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工作单位姓名

【摘要】在纸浆画的集体教学中,常会出现活动追求“艺术美”的现象,内容脱离幼儿已有经验,不注重前期的经验准备;教师的教学有时候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不是管太紧,就是不管;而指导与评价更多的关注到了作品的技术表现。问题表现出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教育理念欠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从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给予幼儿的体验和自主探究空间、最后的教师评价应当是以欣赏的态度进行,让幼儿在做纸浆活动时,获得符合认知、喜好的集体教学活动。

【关键词】大班幼儿集体教学纸浆画有效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中明确地提出了:“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大班幼儿马上要进入小学,更需要获得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品质的提高,要使集体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就应当要在每一次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从幼儿的实际认知、接受能力、自主体验等方面出发。特别是在一些如纸浆画等难度稍大、新鲜度高的活动中,更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中的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集体教学体验。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纸浆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出积极的解决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艺术体验,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成长特点与认知需求。

一、解析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

幼儿出生后,开始不断接触各种新事物,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纸浆画的教学,能够让幼儿在感知一种自己不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幼儿动手能力、模仿与创造力等等,新内容的教学,对大班幼儿来说充满了挑战性,同样难免出现一些教学内容、教法与幼儿认知与接受能力之间的磨合,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只有明确了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才能够针对问题制定切实有效地策略。在多次观察幼儿纸浆画活动、并进行实践教学以后,以《指南》理念与指导为参考,以幼儿为中心进行观察分

析,发现了新内容在加入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以后出现的明显问题:

1、活动内容脱离幼儿生活与已有经验,教学准备不充分,幼儿经验缺乏,认知脱节,目标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同时教学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不能真正激发兴趣。

2、教师教学方式出现两极分化,一边是“操纵者”;一边是“放纵者”,缺乏趣味性,不能正在达成教学中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与幼儿材料互动的有效性。

3、教师指导、评价不够适宜,活动存在“断片”现象,使幼儿在教学中掌握的知识、技能没有得到延续的发展。

在指南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实践研究,期望能够为幼儿打造一个趣味性、互动性、有效性的教学活动。

二、纸浆画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开展

问题的出现即需要进行相应的解决策略的提出,在多次观察、分析过后,笔者认为可以从前期准备与目标的设定、对幼儿自主体验体验的关注、后期的欣赏评价三方面出发,即:活动前充分准备、活动中关注幼儿自主、以欣赏代替评价时,予幼儿表达权利并给予他们自信,鼓励积极参与教学。

(一)在活动前充分准备

教学活动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决定了幼儿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内容体验。当然,这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结合《指南》中提出建议与幼儿特征制定教学目标,同时还有对幼儿兴趣的了解、能力的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了解程度、感情的准备等等。不管活动内容背后有多么趣味性的文化或故事,如果不能够让幼儿感受,也不能正在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新的纸浆画活动进行前,为了让幼儿对教学产生兴趣,我首先与幼儿一起了解了纸浆画文化,并和幼儿一起尝试做纸浆活动,为正式教学做好铺垫。我们一起收集废旧报纸、卫生纸,并一起通过侵泡、过滤、加入白乳胶、上颜色等,自己尝试做作品,这个准备的过程让幼儿对纸浆画充满了兴趣,为活动的正式开展做好了铺垫。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的作品都是与植物相关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对植物很熟悉,也是因为比较简单、易于想象,这也正是打开纸浆画局面的好题材,基于此,我创设了《植物王国》的活动主题,有了前期的准备,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更能自如参与、自主互动。

(二)予幼儿体验探索空间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大班幼儿具备充分的自我协调、自主游戏的能力,即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究空间让他们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在自主操作中玩纸浆画,在玩纸浆画中获得发展。刚开始进行新的内容投放教学时,我们对幼儿提出的要求比较多,减少了他们的的自主表现的机会,在发现问题以后,教师对幼儿的活动空间进行了指导调整。在做纸浆活动的时候,首先以主题情境导入引导幼儿进入到教学活动氛围中,当幼儿产生了兴趣后,即给予幼儿自己做主的机会。如:在纸浆画活动《快乐小熊》中,教师引导幼儿来扮演小熊,当幼儿融入游戏情境以后,让幼儿来“拍照”,拿出小熊的轮廓画,给小熊用纸浆材料上色,此时,选择材料、自己设计里面的配色、给自己的小熊创设故事等等,教师在其中起到的是一开始引导幼儿进入教学氛围,进行一些环节的衔接提示,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当幼儿提出帮助需求时帮助幼儿,在此,有了自主的体验探索,幼儿就成为了教学游戏的主体。

(三)幼儿作品的欣赏评价

纸浆画是需要亲自动手完成作品的教学活动。在最后幼儿的成品出现时,教师做评价不能单纯以技术进行评价,而是要关注幼儿的成就感、情感表现等等,评价可以以欣赏的方式来进行,即所有幼儿一起来欣赏,并在欣赏的过程中一起给被欣赏的幼儿以满足感,让他们更乐于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等。如:在纸浆画活动《小树苗》的教学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好的树的作品各不相同,颜色各异、形状各异,做好后,教师开始组织幼儿进行作品欣赏活动,每一位想介绍自己作品的幼儿都能够获得介绍作品的机会。介绍后,教师还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作品区里,获得了再次欣赏的机会。在欣赏的同时,大家一起来讨论谁做的好看,怎么好看,幼儿有自己的审美观,“颜色很多”“树很大”都能够成为他们认为好看的标准,这种评价让幼儿产生了很强烈的成就感,为兴趣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小结与思考

幼儿园里的集体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班级中所有幼儿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与教师围绕着一个活动主题进行游戏、互动,幼儿在教学中获得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认知、提升。大班幼儿拥有极强的自主活动能力,但同样需要考虑幼儿兴趣的提升和对能力的把握,这就要求在纸浆画的集体教学开展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内容、有需要的情况下帮助幼儿提前了解活

动形式或者提前获得动手感受的机会,为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搭建支架。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做到关注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教学的整体

性、幼儿差异性、教学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游戏的空间和时间,游戏与教学融合,让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自我的目的中、积极的探索中学习和发展。在新内容的不断接触下,师幼互动、教学指导的不断磨合下,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将不断促进,切实贯彻《指南》思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春晓.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与实例[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

[2]朱瑶, 张帝英, 徐青芳等. 纸浆画[J]. 早期教育:美术版, 2005, (3):12-13.

[4]蔡红玲. 小小纸浆画,玩出精彩来[J]. 文理导航旬刊, 2011, (36):4-4.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较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仍占一定的地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真正增长点,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在中班活动《垃圾的分类》中,孩子们在活动前已从家中带来了易拉罐、食品包装盒、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在认识了解各种垃圾的特点和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志后,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分析:其实,孩子们从收集的垃圾中,已经知道了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盒等是可回收的,果皮等是不可回收的。在接下来的环节完全可以让孩子用实物进行分类,这样更加体现出幼儿活动的具体形象,用课件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不恰当的语言暗示 在舞蹈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们转入下一个环节,说:“你们一定很累了吧,我们现在休息一下。”话还未说完,孩子们就“七倒八歪”地赖在地毯上,嘴上还直喊“累死了,累死了”。分析:如果不是教师的语言提示,他们会有序地活动,一听到“累”和“休息”,他们就马上表现出“累”的样子,生怕不表现出“累”就好象会被老师认为活动不认真。其实,教师如果想让孩子休息,只需要从“动”转入“静”就行,如果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孩子们马上会安静地欣赏。 封闭式的提问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但老师的很多提问过于封闭,都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例如:科学探索活动《火箭上天》,老师这样提问,“火箭可以把谁和谁带上天?”。在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中,老师让孩子比较宣纸和卡纸的厚薄,问“宣纸和卡纸是不是一样厚?” 分析: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火箭上天的作用是什么吗?”“你感觉宣纸和卡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引发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把谁和谁”这样填空式的提问把孩子的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思路里引,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孩子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 只有形式,没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1.在故事《鲁班造锯》中,老师为了让孩子了解鲁班是受茅草边锯齿的启发,发明了锯子。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根茅草、每组一面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茅草边的“锯齿”。老师说:“发现了什么?”一组五、六个孩子,拿到放大镜的只有一个人,大家都在争抢放大镜,等待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使用放大镜,注意力根本不在探索上。 2.在大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中,老师出示一个摸箱,里面放了“棉桃、高梁和稻穗”让孩子伸手摸,并说出里面有什么。孩子们摸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支吾地说“象米”,“象桂圆”。 分析: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明确这个活动到底要让孩子得到什么?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围绕活动目标。以上两个活动看似孩子在探索、感知和观察,其实,孩子什么也没发展和提高。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锯齿不明显,而且数量不够。而第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但是,一些教学活动却背离了如此明白的原则,言不及义的课堂讨论,轻视学科知识而空谈能力的教学互动等,都应该列入无效的教学一类。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实效。下面我就谈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教学效率。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 1.内容的优化 内容的优化无非在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或许有人要问:大家手里都是拿着同一本书,这个内容你怎么优化?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使其传授的知识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

水平,让他们跳起来能将“苹果”摘到,同时,努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由此带动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好比先让学生跳起来摘到大苹果,并在摘的同时,抖动树枝,让其余已熟的苹果自然落地,为己所得,做到挂其一而得其万。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跳摘苹果”。 为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问题情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层层推进。但学生通过理性到感性,又从感性回归到理性。使问题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讨论中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并展开有效的讨论,把重点和难点像“众星捧月”般地凸显出来,使知识的传授,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媒体的优化 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在数学教学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是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严肃的问题趣味化,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了快捷途径。可是,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学生感到厌倦,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朗读指导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朗读指导有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朗读教学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虽然不曾在研究领域销声匿迹,但也时有沉浮,且在理论深度上的探讨有待挖掘。自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时,朗读之风盛行,并很快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同时,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朗读”这个题材上大做文章,但是不少还是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上,例如:仅仅从朗读的形式上来作文章,这无疑不能确实而有效地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朗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读,而是要在读中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并能真正地享受阅读的无限乐趣。 ………… 主要参考文献: 1、《对当前朗读教学的审视》,2002,(14) 2、《语文朗读教学的综合效应》,2001,(15)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整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

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 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

关于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关于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青浦区盈星幼儿园胡炜 一、研究背景 提问是指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来问,它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策略。它作为教师了解孩子认知现状,开拓孩子想象和思维的主要方法,在各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提问太随意,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 ▲提问封闭,成为考验孩子记忆的手段。 ▲提问脱离孩子的经验和水平。 ▲提问单向,成为教师的专利,孩子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 ▲提问数量过多。 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那支,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 笔者结合幼儿园日常实践中的“学习活动”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研究对象、内容 教师:幼儿园一级教师教龄八年。 幼儿:中班幼儿(二胡特色班)人数38随机分为A、B组男女生比例1:2 选材:来源于中班“我们的身体”主题中的一个学习活动。 活动名称:会动的身体 三、活动实录、分析 研究中选择中班《会动的身体》这一活动内容,进行两轮实践活动。第一轮由执教者个人设计开展活动,第二轮基于自我反思和教研组内成员的共同反思再进行活动。 (一)第一轮实践 ◇ 对象:A组18名孩子

◇ 活动要求:通过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感受它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实录:(T:代表教师 S:代表孩子) 实录分析 一、游戏“木头人” T:让你一直不动你感觉怎么样: S:很难受的。 S:不舒服的。 S:我特别想动。 …… T:人不动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孩子自由议论。 在游戏中提问,抓住了孩子的即时感受,孩子有感而发,活动气氛自由而又热烈。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T:现在你感觉怎么样?S:很开心的。 S:手脚都很舒服的。……孩子自由议论。 在欢快的音乐气氛中提问,孩子轻松、活泼,大胆、积极地表达。 三、在说说、做做中感受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T:你什么地方会动?它什么时候动的? S:我的肚子会动。 T:方昱吉吉说他肚子会动,看看动了没有?S:动了呀。 T:他的肚子是怎么动的呀?90%的孩子立刻做出反应。以问答抛接的形式,教师注意调动全体孩子的互动,在说说做做中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 S:他的肚子一会儿缩进去,一会儿凸出来。我的肚子也会动。T:你们的肚子怎么会一会儿缩进去,一会儿凸出来的呀?S:因为肚子里面有气的呀! T:气在干嘛呀?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XX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的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XX与创新型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办法或模式。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实践性强的参考和借鉴依据。 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X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采取有效的模式操作策略。 (一)科学处理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的关键就是科学处理教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一条最基本的线索,意在帮助教师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就是“用教材教”。1.整体规划设计 这里的“整体”,指学科整体、或学年整体、或学期整体、或单元整体、或课题整体、或课时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教师要做到“整体规划设计”,必须首先熟悉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段的教材内容和编写思路,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结构和系统。在此基础上,将以下各项措施加以落实.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及早渗透,及时综合 从有效学习的角度考虑,教材对重要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都是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所学内容的本质,及时捕捉适当的学习时机,提前对相关的内容、思想、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达到强化学习重点、减缓学习坡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从巩固积累和应用提高的角度考虑,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得不到及时巩固,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学不会灵活应用.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没有能力有效提高。所以,教师应及时综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学到哪里就综合到哪里。 (2)一题多解,多题归一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基本思路。按这种思路实施教学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事,一个是针对单一问题的教学,一个是针对众多问题的教学。就单一问题教学而言,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资源.鼓励和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努力从不同角度寻求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众多问题的教学而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通过对比分析,对相互关联问题进行分类划归。这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聚敛思维。 (3)变式练习,分组呈现 练习是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吸收、巩固、提升的必要渠道,但练习题的内容必须精选巧编、练习题的形式必须灵活多变、练习题的出示必须分组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练习的问题上,彻底放弃题海战术的思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编写每一道练习题。练习题的形式,首先要保证课本中的基本题型,以达到训练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课本中的习题,有意识地和中高考题型对接,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第三要深入研究,努力编写一些有创意的新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题的出示,一定要以题组形式呈现。每一组题应由不同层次的几个小题组成,避免逐一呈现对全班学生解题速度的统一限制。这是课堂教学中落实面向全体的客观需要。 2.分层组织实施 整体规划设计,便于用更高的观点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实质,便于从更高的层次把握和组织教材的内容。但教学实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分层组织、分步进行。反思多年来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分层组织主要有以下各项措施。 (1)明确学习目标,分步组织落实,目标是行动的开始,有了目标才会确定行动的思路,才会迈开行动的步子。因此,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什么,并注意分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课程改革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中介,追求走向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作为与新课程同呼吸共命运的语文教师,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自主激发阅读兴趣 眼下,在许多学生看来,学语文的滋味是苦的。不是语文书里的文章不精彩,而是老师总让他们回答问题,分析课文,不能读个痛快。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快乐、自由”是学生在阅读上最大的心愿。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最大程度地解放学生,特别是解放学生的读,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提供阅读目标的选择,倡导阅读方式的选择,允许合作伙伴的选择……让学生像小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采集“蜂蜜”。只有在这样一个自主的环境中,学生才能产生阅读兴趣。 比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几条“阅读提示”:(1)课文中儿子为父亲做了什么?父亲又教了儿子什么道理?(2)课文所描绘的春天花开的情景是怎样的?(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在“阅读提示”的帮助下,就能充分自主地读课文,有目的地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引导学生把阅读得到的信息汇总成文章的主旨,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 二、以期待增强阅读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的阅读期待指的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教师只有充分适时地利用阅读期待,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 例如,教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可安排“水浒英雄会”这一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一来,课文内容便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主动去寻找、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来满足自己的期待。学生可以从《水浒传》中阅读更多的英雄故事,找出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也可以画画心中的英雄;还可以从网上下载英雄图片,并为英雄配上一段自述或是写写发生在英雄身上的事。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便会再次被激发,因为画画、写话需要学生潜心阅读。由于此时的“期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学生的“期待”多了针对性与目的性,阅读也就变得“扣人心弦”了。 三、以探究感受阅读的乐趣 旅行的刺激在于探险,阅读的乐趣在于探究。探究式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由于探究的问题源于学生,所以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于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探究点”,引导学生享受探究式阅读的快乐。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较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仍占一定的地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真正增长点,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中班活动《垃圾的分类》中,孩子们在活动前已从家中带来了易拉罐、食品包装盒、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在认识了解各种垃圾的特点和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志后,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分析:其实,孩子们从收集的垃圾中,已经知道了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盒等是可回收的,果皮等是不可回收的。在接下来的环节完全可以让孩子用实物进行分类,这样更加体现出幼儿活动的具体形象,用课件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不恰当的语言暗示在舞蹈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们转入下一个环节,说:“你们一定很累了吧,我们现在休息一下。”话还未说完,孩子们就“七倒八歪”地赖在地毯上,嘴上还直喊“累死了,累死了”。分析:如果不是教师的语言提示,他们会有序地活动,一听到“累”和“休息”,他们就马上表现出“累”的样子,生怕不表现出“累”就好象会被老师认为活动不认真。其实,教师如果想让孩子休息,只需要从“动”转入“静”就行,如果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孩子们马上会安静地欣赏。 封闭式的提问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但老师的很多提问过于封闭,都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例如:科学探索活动《火箭上天》,老师这样提问,“火箭可以把谁和谁带上天?”。在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中,老师让孩子比较宣纸和卡纸的厚薄,问“宣纸和卡纸是不是一样厚?”分析: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火箭上天的作用是什么吗?”“你感觉宣纸和卡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 问题,就能够引发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把谁和谁”这样填空式的提问把孩子的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思路里引,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孩子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只有形式,没有意义的探索活动?1.在故事《鲁班造锯》中,老师为了让孩子了解鲁班是受茅草边锯齿的启发,发明了锯子。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根茅草、每组一面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茅草边的“锯齿”。老师说:“发现了什么?”一组五、六个孩子,拿到放大镜的只有一个人,大家都在争抢放大镜,等待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使用放大镜,注意力根本不在探索上。 2.在大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中,老师出示一个摸箱,里面放了“棉桃、高梁和稻穗”让孩子伸手摸,并说出里面有什么。孩子们摸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支吾地说“象米”,“象桂圆”。分析: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明确这个活动到底要让孩子得到什么?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围绕活动目标。以上两个活动看似孩子在探索、感知和观察,其实,孩子什么也没发展和提高。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锯齿不明显,而且数量不够。而第二个活动中的这三种东西都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看着实物都说不出名称的,哪里会摸得出?而且这是歌唱活动,重点在学唱歌曲,并不是在感受这三件东西上。 不恰当的表现形式在美术活动“奥运的祝福”中,教师让孩子了解福娃的名称、含意及每个福娃所演变的原型。孩子们兴趣很高,最后教师点到正题: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我们有很多祝福要送给运动员。今天,请小朋友画出你的祝福。孩子们愣在那里,能说出很多的祝福,但“画”出祝福,这可真难倒了孩子。老师见此情景,启发一句,“比如刘翔哥哥,你们怎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山东省冠县商业局联办小学殷晓静 最近,我校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出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许多老师谈了各自在教学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思考,很受启发,不禁又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在这里想与同仁切磋一二。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要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教学中教师做到: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的方式有: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在这方面,可借鉴我们聊城市茌平县杜朗口学校的成功经验。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在不错误地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智慧地、创造性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当然,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l、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的特点,明确基本的理念和教学要求。在平常的听课中,也不难发现一些老师,把握不好年段要求。在课堂上,不论几年级的课,都是一个模式,或者一讲到底,或者只注重解决识字、写字的问题,忽视了各年级段应解决的问题, 2、要注意研究教材。教师要由教材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只有做到整本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体系,深入了解内容,才能寻找到整本教材的价值取向,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中学语文论文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吉春花 曹献红提出长文短教是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而余映潮则推广了长文短教,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篇文章,中学语文中三分之一的课文都属于长文,所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系统化、整合化。 一、紧抓线索,提纲挈领 长文短教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短教”的线索,寻找长文的明暗线索,通过这种方法来提纲挈领,更好地教授,教师切忌随心所欲地讲述,而要寻找长文中展现的线索,或抓住情感线,或抓住时空线,以此来重点突破。 例如在学习《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的时候,需要提纲挈领抓住的线索就是在时空交错的过程中,那一层层向前发展的乡愁,这种情感是逐步递减的,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将情感作为重要线索来进行赏读,采用“合分合”的方法,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总体感知,让学生在欣赏《思乡曲》之后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在此之后再分别抓住文章中的不同词句来理清楚文章中的情感线索,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说‘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这其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雨是看见的,但是这里却说听雨,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滂滂沛沛、忐忐忑忑’等叠词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回忆江南……’此处的长句是如何展现绵绵雨意的,还有其他句子也体现这种感觉吗?”在分析词句之后,可以再次将线索收拢起来,增强学生对整篇文章情感的整体感受:“余光中用怎样的语言

来表达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梁启超在“三步读书法”中提到可以先提纲挈领,抓住文章的一条线索进行学习,通过“合分合”的方法把握住文章中的线索,这种方法可以长文短教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感知文本的内容。 二、以点带面,独辟蹊径 在长文短教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大胆进行取舍,找到独辟蹊径的文章学习突破点,然后以此来带动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长文的文本特点来选择教学重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授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被问者中的“母爱”所感动,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母爱”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围绕着一点进行深入阅读。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文章中对母爱的描述是一成不变的吗?还是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作者给母亲出了难题,一个怎样的难题?如何理解‘这样一位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要写的是‘地坛’,为什么又要写‘母亲’呢,母亲的形象在地坛描写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切入这个点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作者对母爱的表述是多变的,他们可以从母亲的付出,面对苦难,母亲对我的理解和疼爱中了解母爱,找到“送我上地坛”、“在家担心我”、“去地坛找我”等片段中发现作者通过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真实地展现了母爱。通过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到痛悔和怀念的整个过程,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 秦牧在谈到阅读方法的时候提到过“牛嚼鲸吞”的方法,这其实和以点带面的长文短教方法也有所相似,抓住某一个切入点来进行“细嚼”精读,而对于其他方面则通过“鲸吞”的方法来带动一整个“面”的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阅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莆田市荔城区拱辰畅林小学田晶晶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如何提高课堂四十分钟内的教学效率即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每个教师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呢?所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 1、教学目标惰性。 教学无非是要解决“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研制度与教研文化都是“防教师”的。语文教师手里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是阅读教学得以进行的中介,教学参考资料主要为教师教学提供教学建议和资料等,是要告诉教师“教什么”。而大大小小的观摩课和公开课则又告诉教师们应该“怎样教”。这种教研体制与文化假设教师是没有能力来做这些工作的,于是就代替了教师做或者告诉教师怎样做。久而久之,教师习惯于在专业不自主的状态下教学,形成了一种依附和依赖,形成一种惰性。拿到一篇课文,不问内容,不问文体,不问结果,教师们会不折不扣地走同一种模式,忽视了文本本身的内容和价值,以及教学的目的。于是,不管什么样的课听下来都如出一辙,机械地分割课文,平面地梳理课文,索然无味,效果不佳。 2、教学过程流于文本。 阅读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把文本的意义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沟通,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和落实。事实上,阅读教学反映出的诸多问题,诸如师生浅层互动、学生对阅读课的漠然态度、教学的流畅性差等等,都可以归结为是教师对文本解读得不够。如果教师解读文本的思维水平基本上和学生在同一层次上,如何能实现有效的引领呢?只有教师作为和学生不同的教材解读者,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而且是与学生有着相当的差距的位置上,才能促使学生知识和情感的生发。

指南背景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让纸浆画融入课堂 ——指南背景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工作单位姓名 【摘要】在纸浆画的集体教学中,常会出现活动追求“艺术美”的现象,内容脱离幼儿已有经验,不注重前期的经验准备;教师的教学有时候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不是管太紧,就是不管;而指导与评价更多的关注到了作品的技术表现。问题表现出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教育理念欠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从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给予幼儿的体验和自主探究空间、最后的教师评价应当是以欣赏的态度进行,让幼儿在做纸浆活动时,获得符合认知、喜好的集体教学活动。 【关键词】大班幼儿集体教学纸浆画有效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中明确地提出了:“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大班幼儿马上要进入小学,更需要获得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品质的提高,要使集体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就应当要在每一次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从幼儿的实际认知、接受能力、自主体验等方面出发。特别是在一些如纸浆画等难度稍大、新鲜度高的活动中,更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中的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集体教学体验。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纸浆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出积极的解决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艺术体验,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成长特点与认知需求。 一、解析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 幼儿出生后,开始不断接触各种新事物,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纸浆画的教学,能够让幼儿在感知一种自己不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幼儿动手能力、模仿与创造力等等,新内容的教学,对大班幼儿来说充满了挑战性,同样难免出现一些教学内容、教法与幼儿认知与接受能力之间的磨合,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只有明确了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才能够针对问题制定切实有效地策略。在多次观察幼儿纸浆画活动、并进行实践教学以后,以《指南》理念与指导为参考,以幼儿为中心进行观察分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总课题之子课题《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中期报告 本课题自2006年12月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积极探究,目前已完成阶段性工作,现对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概况及具体事实规则 课题研究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实效性的影响,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提升我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并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为素质教育提供实践素材和成功经验。具体有以下6个目标: 1.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 3.全面推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策略; 4.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减负”,提高课堂的效率; 5.提升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高效优质的教师资源; 6.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用于对信息资源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 ⑵调查研究法:用问卷的形式对本课题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了解。 ⑶案例研究法:通过课堂跟踪观察,研究单个课程的效果。 ⑷比较研究法:用于试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研究。 ⑸评价研究法:通过专家指导和学生座谈,对案例的过程进行及

时评价。 2.步骤和时间 ⑴课题准备与考察阶段(2007年5月~8月),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检索相关研究领域情报,到南昌二中师大附中实地考察学习。 ⑵分学科教学设计研究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按照课题组总体方案,研究、对比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⑶结合新课标的背景研究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相融通。(2008年9月) ⑷最终形成成果和汇集阶段(2009年9月),成果有实践方案、经验总结、课堂实录、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 三、课题管理 1.组建研究队伍 确保实施三级研究管理体系。即由校长亲自主管,教研处具体分管,课题组具体实施。参与课题研究者为老中青搭配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工作水平和实践经验。在开展一个阶段的研究后,探索出了一定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 2.组织培训,提升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全课题组的教师就课题的目的、意义、方法、任务、要求等进行多次研讨。使全课题组教师有认同感。明确课题的研究方面和实施的意义。全课题组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经验。教师代表到南昌二中、师大附中考察学习。请市教师专家到校培训讲座。全体成员参加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课件制作培训、参观优秀网络教学录像等,使全体成员的课题研究能力都得到普遍提高。 3.学校硬件、软件支持。学校对教学设备进行全面升级,配有电子备课室、多功能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所有教室全部配备了多媒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主讲人:艳娥 培训地点:四楼会议室 容摘要: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容涵的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与小学相互衔接”,这表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字:提高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及其对幼儿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集体教学所爆发的教学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达到的。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容涵的整合。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显得极为重要。以“幼儿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实施策略,在幼儿园掀起了新的课程改革热潮,老师们把这种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主题区域性教学手段慢慢被老师们接受与撑握。 一、目前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还存在的问题 1.活动容的选择方面。 活动容的选择是决定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有许多幼儿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随意性太大。或者依靠某几本参考教材照搬照抄,或者将外出听课所见的观摩活动全盘皆收,根本没有考虑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而对于所选的容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需要,是否拥有丰富的涵,是否能为幼儿的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升也欠考虑周全。 2.活动环节的设计方面。 (1)重视活动形式,相对忽视活动环节的合理安排。 目前许多教学活动都很注重多种活动形式的介入,如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选用不同类型的操作材料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活动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提高双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讲座稿 课堂教学指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握课堂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进入知识. 数学课堂教什么? 数学的基本思想的两个标准: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依赖的思想 学习过数学与没有学习数学的思维差异什么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研究对象:数量、图形 研究容:数量关系、图形关系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算法多样化”是面向群体,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算法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别人的优势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