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卷A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卷A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卷A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卷A

高胜教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A 习题(A或B或C)一、选择题

1.气候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

B.需要开发利用其资源的技术条件和资本投入小

C.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D.具有数值特征,且有较大的变率

2.为使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我国华北地区城镇街道应()

A.呈南北方向B.呈东西方向

C.与子午线呈30°~60°夹角D.与纬线呈30°~60°夹角3.下列属于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是()

A.丘陵地区的层层梯田B.宁夏平原引黄灌溉

C.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棚D.河西走廊引冰雪融水灌溉

4.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的()

A.种植制度B.耕地类型

C.产量高低D.土壤肥力

5.读“局部海洋洋流分布图”,M处可能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D.纽芬兰渔场

6.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各种范围,正确的是()

①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②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③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④专属经济区为b=200海里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严重海洋环境污染的是()

①陆上农耕②偶发性的海上油轮泄漏③陆上交通运输④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⑤港口工程建设⑥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

A.①②④⑤B.①②⑤⑥

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8.关于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资源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B.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

C.陆地资源的状况影响人口的分布D.社会生产是陆地资源的基础9.以下自然资源中,既是陆地资源,又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太阳辐射能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D.水资源

10.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冷锋天气B.全年皆可出现

C.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D.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11.沿海港口的功能是()

①海洋运输船舶停泊的场所②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场所③中转货物的场所④装卸货物的场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有关暴雨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沛的水汽B.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移动缓慢

C.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D.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重复或持续出现13.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B.滑坡和泥石流多分布于山区,对人民生活影响不大

C.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自然灾害

D.泥石流就是特大暴雨造成的洪灾

14.某地在3月7日发生了5.7级地震,其后又发生了5.4级的余震,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次该地共发生了一次地震B.这次该地共发生了两次地震

C.一次地震可以有两个震级

D.在任何条件下,震级大的,破坏性也一定大

15.下列属于预防滑坡工程措施的是()

A.修建水库B.植树造林

C.砌石护面、设置排水沟D.建立监测网络

16.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浅,阳光集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

B.沿海国家对海洋水产品需求量大

C.温度适中,鱼类繁殖快

D.入海河流带来大量的淡水鱼类

17.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

A.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B.食盐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C.砂、贝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D.锰结核

18.下列有关陆地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种和民族的分布B.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

C.陆地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其潜力是有限的

D.陆地自然资源中能源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

19.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有()

①油轮的石油泄漏②海岸工程建设不合理③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④全球

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关于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与不足之处的连线,正确的是()A.分散——危害海底生物

B.利用麦秆、泥炭、原苯乙烯等物质吸收——不宜在近岸或渔场周围使用C.围栏回收,吸收处理——只适于静水

D.厚达2毫米时用燃烧方法——危害海底生物

2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③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2.有关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空间的自然条件优越,利用前景广阔

B.为减轻陆地环境压力,应大力填海造陆

C.目前建筑港口、发展海洋运输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主要方式

D.目前海洋空间利用仅仅在海中和海底

23.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①水资源分布不均②干旱地区面积大③耕地质量不好④热量条件较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4.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①陆地上生产活动的污染物流入海洋②海洋生物由于气候异常大量繁殖或死亡③海底淤泥等沉淀物由于人类活动,涌上海面④海岸附近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排入海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

25.关于海洋油、气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海洋油、气开发已发展到大洋海盆的石油开采

B.从海底开采的石油,可就地在海上进行加工

C.海底油气开采离不开海上钻井平台这样的工作基地

D.海底油气开采是一项高技术、无风险的工程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积温小于8000℃B.亚热带作物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C.中温带主要作物为春小麦、玉米等

D.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

27.下列哪些气候资源属于旅游气候资源()

A.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强B.秦岭—淮河以南降水超过800毫米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D.吉林市松花江沿岸有美丽的雾凇28.下面有关海底矿产及其分布,表示正确的是()

A.煤炭、硫、磷——深海盆地B.金属矿产——大洋中心

C.砂、贝壳等建筑材料——浅海海底D.石油、天然气——大陆架海底29.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A.禁止近海捕捞B.加强远洋捕捞

C.养殖和繁殖D.进一步提高捕捞技术

30.关于海洋生态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B.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减少,质量降低C.围海造陆不影响海洋生态平衡D.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必然结果31.下列各概念的相互关系,图中大圆、小圆和阴影部分依次代表的是()A.自然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B.可再生资源、能源、自然资源C.能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D.能源、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

32.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北方平原少,热量少B.北方多磷,南方多煤

C.西北干旱,风沙多,光照少D.西南湿润,垂直地域差异显著

33.图中阴影部分是指()

A.煤炭B.水能C.石油D.地热

34.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各种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产业的一组是()

A.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旅游业B.农业、牧业、采矿业、制造业C.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矿业D.农业、渔业、加工业、第三产业35.以下有关暴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越短,越易形成特大暴雨

B.我国暴雨多发生在北方和西部

C.24小时雨量在100毫米为特大暴雨

D.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36.关于气象灾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B.短时间的特大暴雨不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C.温带、副热带海区均可形成台风

D.暴雨与空气强烈的下沉运动有关

37.a、b两地距c分别为300千米、200千米。当c地地下15千米处发生地震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有()

A.a、b两地的震级不同B.a、b两地的破坏程度一定相同

C.c地居民会感觉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地震波到a时,方向均垂直于地面

38.2001年4月7日,新疆北部出现10级以上狂风,气温骤降至-20℃以下,在天山隘口等地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这次天气过程()

①是春季风迅速增温导致的典型暖锋天气过程②是极地大陆气团推进造成的快型冷锋天气过程③因冷气团不断增温而没有雨雪④因当地空气干燥而没有

雨雪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9.我国一艘海洋考察船从上海出发,经北太平洋至温哥华,再沿北美洲、南美洲大陆西岸南下至我国在南极洲乔治岛的长城站,航行速度较快的海域为()A.大西洋东岸B.北美大陆西岸C.南美洲大陆西岸D.澳大利亚东岸4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发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41.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海洋污染的有()

A.缺乏科学论证的围海造田工程B.日本水俣湾事件

C.核电站排出冷却水注入海洋D.油轮泄漏

42.有关陆地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是指非可再生资源

B.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任意占用

C.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是有限的

D.水资源通过水循环,数量是无限的。利用上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43.2001年,俄罗斯一艘核潜艇在军事演习中不幸沉入深海海底,要实施救援,主要克服()

A.海水的运动B.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

C.海水的腐蚀性D.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环境

44.人类生活的陆地空间十分狭小,一直从未停止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其中全部是人类开发建成的是()

①月球度假村②海底村庄③海上城市④空间太阳能发电站⑤海上工厂⑥“天空实验室”航天站

A.①④⑥B.②③⑤C.③⑤⑥D.②③⑥

45.关于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正确的有()

A.台风形成于东北太平洋,主要影响我国沿海地区

B.干旱在多种气象灾害中造成的受灾面积最大

C.寒潮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

D.洪涝现象只发生于南方地区,并且只出现在夏季

二、综合题

46.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

粮食最高产量P=0.075QTWS千克/公顷·年

Q:太阳辐射收入:105焦耳/厘米2·年

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

S:土壤有效系数

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Q(105)TWS

拉萨8.5 0.38 0.5 0.6

酒泉 6.3 0.42 0.1 0.8

沈阳 5.1 0.40 0.9 0.8

武汉 4.9 0.63 1.0 0.8 (1)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___________(用沈阳数据)。(将正确选项前的代号填在括号里)

A.1101.6千克B.11016千克

C.31016千克D.110160千克

(2)粮食生产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地区主要是(用拉萨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西走廊主要是(用酒泉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

47.读“大陆架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大陆架范围的应是_________,字母H代表的水深一般

2018上海地理一模简答题汇编专题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018.崇明.一模)欧洲西部是个风光怡人,社会经济发达,而且经常创造奇迹的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主要为欧洲部分区域示意图,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南部最雄伟的山脉。 材料二:2017年10月10日凌晨,世界杯足球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诞生了,那就是人口仅有33万的去年欧洲杯大黑马冰岛,历史上第一次杀进了世界杯。冰岛也是史上人口最少的世界杯参赛国。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 材料三:甲、乙两城市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相近,上表为两城市主要月份降水量(单位:mm)分布表 22.冰岛积极开发清洁能源,结合该国的位置、气候和地形推断其发展电力工业的资源优势。(6分) 答案: 22.冰岛处板块张裂带,地壳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2分);冰岛处中纬西风带,常年风力稳定,有利于发电(2 分);冰岛地形山地多,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2分)。《任答两点,共4分) (2018.崇明.一模)长三角城市群将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将提升核心竟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赴技创新中心,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引领长三角域市群一体化发展。新融入地区将发挥区位优,建设承接产业技移示范区。 材料二:2016年6-7月,长三角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范围、A区域河网示意图和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23.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4分) 24.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5.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 29.A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人工开凿运河,(任答两点,共4分) 30.特点: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2分)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显。(任答两 点,共4分) 31.差异:A地洪涝:(1分)B地滑坡、泥石流(1分)原因:A地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充沛水流速度快。(2分) (2018.奉贤.一模)(一)读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和丁山脉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1、自然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矿产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陆地自然资源。 2、气候资源及利用 (1)气候资源的特点 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气候资源与农业: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一地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 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B、风与城市规划。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盛行季 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气候资源与交通 A、公路、铁路设计要考虑暴雨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大风出现的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 B、桥涵、路基高低要考虑暴雨强度;

C、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方。 ④气候资源与旅游 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景观的独特非凡性,如冰雕、雾凇、日光等。 3、海洋资源及利用 (1)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①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②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③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等;近岸带滨海区——砂、贝壳、金属矿;深海海盆——锰结核。 ④海洋能源: 优点: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密度很小,利用难度大。 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和波浪发电。 (2)海洋渔业生产 ①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A、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B、温带海域:鱼类饵料浮游生物丰富。 C、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②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③主要渔业国:我国和日本等国家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3)海洋油气开发 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开发和勘探的工作基地。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3

[例题1]读图,解释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的作用: (1)在A区,森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B区森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B区森林对河流水文特点的影响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区森林比较明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森林调节气候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森林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森林是重要的生物资源、自然资源、国土资源和环境资源,森林有多种作用,大致可分为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而环境作用是主要的。一般看来,环境作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据专家估算,是其直接经济效益的5—10倍多,尤其是在减灾方面。如1998年夏季洪水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 000多亿元人民币,其危害之烈,很大程度上是河流中、上游山区破坏森林造成的。中、上游山区如果植被覆盖良好,灾害就会大大减轻。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作为环境资源所减少的损失,要大大超过采伐那些森林所能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 答案:(1)防风固沙、保护农田(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河水含沙量调节径流的时间变化森林使山坡上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避免了暴雨时河水暴涨,干旱时地下径流可稳定地补给河流(3)净化空气吸烟滞尘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4)降低风速,森林的蒸发作用使空气湿润,增加降水,夏季森林的蒸发作用吸收大量汽化热,降低气温(5)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提供食物(6)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全部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 防治自然灾害的通用措施: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 机制。 2.对已发生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 ----灾害的动向,为预报-------灾害提供信息。 3.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 政策法规。 4.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 5.加强-------预报,启动应急案。 6.及时有计划的转移和安置民众。(水文、地质 灾害) 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 1.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滑坡泥流多发。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规律反常, 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 5.海岸线长,多台风、风暴潮。灾情重再加上我国是发展 中经济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1.2点是指特殊地理位置、3点是指特殊地貌、第4点 是指特殊的气候)。 二.自然灾害频率上升的认为原因: 1.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地质灾害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灾害加重。 2.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 3.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涝加重。 4.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 5.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三、我国东部地区成为自然灾害的重灾区: 1.季风区,是洪水暴雨集中的地区,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涝区。 2.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的影响大。3、北部有旱灾虫灾寒潮等灾害。 4.东部地区灾害种类多,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四.西南地质灾害重: 自然原因: 1、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位于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 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泥流。 2、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易发生滑坡。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一、基本点 (一)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含一次能源)。根据地域分类,分为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四种,根据属性分类,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共同特点: a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潜力的无限性(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改进生产、勘探、开采及资源回收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挖掘潜力。 c分布的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制约,一般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制约,也有规律可循)――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利用资

源要因地制宜、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地域组合的整体性――对资源的利用,必须综合利用,统筹兼顾。 3.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轨道资源及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环境)、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如月球上的氦3)。空间资源开发属于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科学和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空间技术列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 (联系: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嫦娥探月计划、三大卫星发射基地、3S技术的应用等) 4.气候资源:指太阳辐射(光照)、热量、降水和风等,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数值特征和较大变率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内容见前几个专题(6-10)。气象经济: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进而趋利避害,从而增加效益或减少和避免损失。德尔斐气象定律揭示,气象投入与产出之比高达1:98以上。 5.陆地资源:指陆地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和世界的情况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相关内容,水资源见水专题,生物资源见自然带专题. 6.海洋资源:①海洋生物资源:影响因素――阳光+营养盐类,分布――大陆架浅海、温带海区、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和中国的大渔场的分布与成因.②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和金属矿产,大陆

(完整word版)2019上海地理等级考模块二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基础知识1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含义:太阳直接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辐射总量(焦耳/平方米·年)和年日照时数 3)影响因素: 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数多,光照资源丰富 地形: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光照时数长,光照资源丰富 气候:阴雨天、云雾天较多的地区,光照资源较少 4)分布 世界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位于各大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副高控制,降水较少),以及亚欧大陆中部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我国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纬度低,晴天多;海拔高,大气稀薄);最少的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形封闭,水汽含量大,云雾天气多) 2.热量资源 1)含义:某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提供的热辐射(辐射收支差额) 2)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积温:日平均气温高于某一指标温度期间的温度累积总和,常用≥10℃或≥5℃的积温来衡量 无霜期:一地春季最后一次结霜日至秋季最早一次结霜日之间的天数 3)影响因素:纬度(纬度越低,热量资源越丰富)、海拔(海拔越高,热量资源越缺乏) 4)分布:我国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海南岛,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比较少。 3.水分资源 1)含义:大气降水和地面湿润状况 2)衡量指标:降水量和干燥度(一个地区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3)影响因素:降水和气温 4)分布: 一般情况下,水分资源的分布与降水分布大体一致;降水较少的区域,如果气温,蒸发微弱,也可能成为湿润地区,如北极地区和我国三江平原。 (二)水资源 1)含义:广义(水圈的全部水体);狭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总降水量-总蒸发量)

第12讲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第十二讲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 读“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回忆课本知识。 (1)根据自然资源的概念,图1甲乙丙丁图例中,能恰当代表图2中各种物质的是乙。 (2)图2中的各种资源都属于同一类型,即矿产资源。这种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其数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与此相对的是可再生资源,例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 (3)矿产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金属矿分布在岩浆岩地区,煤炭和石油等分布在沉积岩地区。气候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4)从图2可以看出,矿产可开采寿命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

开采寿命衰减得较快。事实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实现资源最优耗竭,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耗竭时间。 (5)将自然资源的各个共性特征与其相对应的利用原则用直线连起来。 ①分布的不平衡性A.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②资源间的联系性B.加强科技攻关挖掘潜力,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 ③数量上的有限性C.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搞好资源调配 ④利用的发展性D.全面评估,注意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答案①—C②—D③—A④—B 二、自然灾害与人类 考向一自然资源与人类 (2016·江苏学测9~10)下图为“某道路照明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道路照明除了利用太阳能外,还利用了() A.水能B.核能 C.生物能D.风能 2.不同地区,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不同。影响倾斜角度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方时差D.地形状况 答案 1.D 2.A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在路灯的上方还有一个小型发电风扇,所以其除了利用太阳能以外还利用了风能。第2题,太阳能电池板倾斜的角度与当地的纬度有关,纬度影响太阳高度,一般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小,电池板的倾角大。 拓展延伸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1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四: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图2 图 1 专题四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 (图1),回答1~3题 1.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 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中南地区 D .华东地区 2.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 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 )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3.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 A .植树造林 B .开垦梯田 C .增加城市建设 D .减少降水 图2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 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 A .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 .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 .新材料应运而生 D .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5.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 A .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 .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气象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注重把气象资源与经济和军事活动的决策结合起来。据此回答6~8题。 6.1944年8月1日,日本在其东部海滨的一个秘密军事基地,利用1万米高空的稳定气流向 美国放飞了气球炸弹。气球炸弹越过的大洋应该是 (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7.上题中1万米高空的气流的流向应是 ( ) A .东风 B .南风 C .西风 D .北风 8.从我国天津开往加拿大温哥华的船只,传统的航线是走低纬度的地区,而不选择北太平洋 暖流附近航行的主要原因是 ( )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含答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只供学习与交流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 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 A.天然气B.水能C.核能D.其他可再生能源 2.据图,从现在到2035年() A.煤炭消耗量下降B.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 C.水能消耗持续增长D.曲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 下图示意1950~2010年中国干旱指数(水分亏缺量与持续时间的函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的变化。完成3~4题。 3.有效灌溉面积、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曲线分别对应()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③、①、②D.①、③、② 4.农业节水技术大面积推广主要起始于() A.1950年B.1965年C.1975年D.1988年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地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6.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东南沿海地区 下图为1995年以来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曲线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95~2013年铁矿石资源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加 B.2001年铁矿石需求量小于原油和铜矿石 C.2006年铜矿石的需求量比2001年低 D.从2008年原油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一半并呈上升趋势 8.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的是() A.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B.广开源流,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 C.研发新材料,开发新能源D.加大本国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 2016年8月中旬,四川暴雨不断,导致山谷中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9~11题。 9.此次地质灾害是() A.洪水B.地震C.泥石流D.暴雨 10.四川此次发生灾害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A.暴雨B.植被破坏C.山高谷深D.火山喷发 11.灾害发生后为减少损失,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预警、预报B.抢修道路C.植树造林D.修护坡工程 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一基本点 (一)自然资源概述 1 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含一次能源)。根据地域分类,分为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四种,根据属性分类,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 共同特点: a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b潜力的无限性(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改进生产、勘探、开采及资源回收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挖掘潜力。 c分布的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制约,一般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制约,也有规律可循)――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利用资源要因地制宜、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地域组合的整体性――对资源的利用,必须综合利用,统筹兼顾。 3 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轨道资源及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环境)、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如月球上的氦3)。空间资源开发属于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 科学和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空间技术列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联系: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嫦娥探月计划、三大卫星发射基地、3S技术的应用等) 4 气候资源:指太阳辐射(光照)、热量、降水和风等,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数值特征和较大变率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内容见前几个专题(6-10)。气象经济: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进而趋利避害,从而增加效益或减少和避免损失。德尔斐气象定律揭示,气象投入与产出之比高达1:98以上。 5 陆地资源:指陆地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和世界的情况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相关内容,水资源见水专题,生物资源见自然带专题。 6 海洋资源:①海洋生物资源:影响因素――阳光+营养盐类,分布――大陆架浅海、温带海区、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和中国的大渔场的分布与成因。②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和金属矿产,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和煤硫磷等,深海盆――锰结核、可燃冰等。③海洋空间资源――用于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如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 7海洋权益: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1分经线的长度,约为1.852km)领海主权和200海里(由海岸基线起算)专属经济区的资源管辖权。注意:中日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主权之争问题、台湾问题。要树立海洋意识,开发蓝色国土(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战略利益和海上安全。 (二)资源问题1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无法持续的生产(掠夺性开发)和消费(奢侈浪费)模式、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贫困问题以及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许多基本资源正在枯竭,环境退化正在加剧。 2 世界性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有: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等)、水资源短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和湿地的消失、物种灭绝、矿产资源耗竭、能源危机、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等。 3 中国的资源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许多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质量不高,破坏和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尖锐,资源不足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约束”。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发展生态农业和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化道路,建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体系。(补充: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减量、再用、循环”(即3R)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其中减量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实质是实现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注意: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举措-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要物资如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木材等在全球输运调配的情况。掌握输运线路,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及在此过程中对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三)能源资源 1 能源: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能源按来源分为三类: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核能-铀矿、地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的潮汐能;按利用状况分为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其余的为新能源。 2 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发展提供动力,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同时还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依次经历了柴草-煤炭(产业革命后)-石油(二战后)三个时代。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核能与其它新能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有

度高一上册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单元练习卷

2019学年度高一上册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单元 练习卷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册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单元练习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1.气候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 B.需要开发利用其资源的技术条件和资本投入小 C.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D.具有数值特征,且有较大的变率 2.为使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我国华北地区城镇街道应( ) A.呈南北方向 B.呈东西方向 C.与子午线呈30~60夹角 D.与纬线呈30~60夹角 3.下列属于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是( ) A.丘陵地区的层层梯田 B.宁夏平原引黄灌溉 C.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棚 D.河西走廊引冰雪融水灌溉 4.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的( ) A.种植制度 B.耕地类型 C.产量高低 D.土壤肥力 5.读局部海洋洋流分布图,M处可能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 D.纽芬兰渔场 6.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各种范围,正确的是( ) ①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②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③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④专属经济区为b=200海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严重海洋环境污染的是( ) ①陆上农耕②偶发性的海上油轮泄漏③陆上交通运输④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⑤港口工程建设⑥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8.关于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资源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 B.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 C.陆地资源的状况影响人口的分布 D.社会生产是陆地资源的基础 9.以下自然资源中,既是陆地资源,又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卷A

高胜教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A 习题(A或B或C)一、选择题 1.气候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 B.需要开发利用其资源的技术条件和资本投入小 C.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D.具有数值特征,且有较大的变率 2.为使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我国华北地区城镇街道应() A.呈南北方向B.呈东西方向 C.与子午线呈30°~60°夹角D.与纬线呈30°~60°夹角3.下列属于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是() A.丘陵地区的层层梯田B.宁夏平原引黄灌溉 C.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棚D.河西走廊引冰雪融水灌溉 4.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的() A.种植制度B.耕地类型 C.产量高低D.土壤肥力 5.读“局部海洋洋流分布图”,M处可能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D.纽芬兰渔场 6.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各种范围,正确的是()

①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②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③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④专属经济区为b=200海里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严重海洋环境污染的是() ①陆上农耕②偶发性的海上油轮泄漏③陆上交通运输④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⑤港口工程建设⑥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 A.①②④⑤B.①②⑤⑥ 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8.关于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资源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B.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 C.陆地资源的状况影响人口的分布D.社会生产是陆地资源的基础9.以下自然资源中,既是陆地资源,又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太阳辐射能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D.水资源 10.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冷锋天气B.全年皆可出现 C.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D.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11.沿海港口的功能是() ①海洋运输船舶停泊的场所②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场所③中转货物的场所④装卸货物的场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有关暴雨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沛的水汽B.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移动缓慢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气候资源的特点 (1 )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 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o~60o的夹角 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 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 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 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2.海洋资源 (1) 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了丰 渔场的 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要 世界主要渔场:图见课本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自然资源 陆地资源 (包括能源) 海洋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自然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化学 生物 矿产 能源 自然灾害 天文灾害 气象灾害与防御 地质灾害与防御 台风 暴雨洪涝 干旱 寒潮 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海洋渔业生产

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见课本)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1)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 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3.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课本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4.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在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世界分布面积最大的自然灾害 (4)寒潮:目前仍没有有效的防御措施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高考地理综合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 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1,回答1-3题。 国家能源消费总 量 (亿吨 标准煤)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 美元) 能源消费构成(%) 煤炭石油 天然 气 水电和核电 ①13.214.2269.621.5 2.2 6.7 ②30.7 3.7324.939.725.79.7 ③7.1 1.8917.751.112.518.7 ④8.530.717.320.655.3 6.8 1.表1数据表明( ) 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答案:B 解析:由表中提供信息可知,②国能源消费总量最多,单位GDP能耗较低,且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石油消费量最大(石油消费量等于能源消费总量乘以能源消费构成),①③④三国能源消费总量少,从而排除A、C、D项,因此核电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石油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天然气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得正确答案为B。 2.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答案:B 解析:①国以煤为主,能源消费总量稍多,单位GDP能耗较高,为中国;②国能源消费总量最多,单位GDP能耗较低,且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石油消费量最大,为美国;③国以石油为主,水电和核电比重最高,能源消费总量低,单位GDP能耗最低,说明这个国家水能较丰富,技术水平较高,为日本;④国能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单位GDP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4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2010·上海地理·T19 ~20·4分)(八)潮起潮落反映了日、月、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 1.随着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变化,依次出现的潮汐现象是()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 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 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 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 2.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潮汐发电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命题立意】该题以潮汐资源为背景,考查了日、地、月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潮汐现象的影响,同时对目前潮汐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进行了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产生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掌握好月相的成因,以及日、地、月之间相对位置对海洋潮汐的影响。 【规范解答】1选A,2选B。第1题,新月时,日、地、月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日、月位于同侧,海洋出现大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大致垂直,海洋出现小潮;满月时,日、地、月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日、月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海洋出现大潮。第2题,目前人类利用潮汐涨落的规律,可以帮助船只进港、进行滩涂养殖或者进行发电,但海水不适宜进行农业灌溉。

【类题拓展】目前高考命题——“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能力立意的要求。因此平时的学习既要扎实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还要更多地用地理的眼光观察生活和现实问题。 (2010·上海地理·T17 ~18·4分)(七)丰富的海洋资源,多变的海洋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3.在下列世界著名渔场中,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域的 是() A.纽芬兰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 D.北海渔场 4.当“拉尼娜”发生时,住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A.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 B.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 C.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D.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命题立意】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有关知识,意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了解世界主要渔场的位置及成因,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 【规范解答】3选A,4选D。第3题,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都位于太平洋,分别由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秘鲁沿海冷海水上泛形成,因此B、C项错误;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分别位于北大西洋的西岸和东岸,分别由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所形成,因此,A 项正确,D项错误。第4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东、中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偏低,从而导致赤道地区大洋东西两岸间的大气环流强度增加,因此容易导致赤道地区大洋东岸降水偏少,西岸台风次数增多,降水增加等现象,但对本来就生活在较冷海水中的南美太平洋沿岸的鱼类来说,影响不大。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1、自然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矿产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 陆地自然资源。 2、气候资源及利用 (1)气候资源的特点 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气候资源与农业: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E、一地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 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E、风与城市规划。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 向。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气候资源与交通 A、公路、铁路设计要考虑暴雨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大风出现的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 E、桥涵、路基高低要考虑暴雨强度; C、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方。 ④气候资源与旅游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景观的独特非凡性,如冰雕、雾 凇、日光等。 3、海洋资源及利用 (1)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①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②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③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一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等;近岸带滨海区——砂、贝壳、金属矿;深海海盆——锰结核。 ④海洋能源: 优点: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缺点:密度很小,利用难度大。 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和波浪发电。 (2)海洋渔业生产 ①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A、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E、温带海域:鱼类饵料浮游生物丰富。

高一地理上册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高一地理上册《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高一地理上册《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自然资源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和。 2、气候是一种再生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是、、降水和等。气候资源具有与其他自然资源相同的一些特点。首先,气候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次,气候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离不开对开发利用的和。 3、气候资源不同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具有、、有较大的。 4、气候为农业提供了、、、等物质和能量,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包括作物的、、配置与种植方式。 5、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有关。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与子午线成夹角。 6、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作用,又有输送作用。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居住区布局在;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对吹的风向,布局在当地的风向的向,居住区布局在向。 7、公路、铁路的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 和,以及冻土、积雪的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都需要根据当地强度来设计。 8、航空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风速较的地方。潮湿低洼处易出现雾,城市、工业区易出现烟雾,因此机场宜设在距城市较、地势较 的地方。 9、我国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以其美丽的奇景吸引游人。哈尔滨利用冬季严寒气候发展起来的艺术成为北国一景。 10、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和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知识提纲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 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

。当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资源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人3.,依赖程度越来越弱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利用率越来越高。二.能源的概念及分类概念: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 1. : 2.分类(了解)石油、煤炭、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水力资源、(1)一次能源:天然气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以及核能。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2 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力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3()常规能源指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 等资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海洋能、生、新型能源:在新技术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物能自然资源必须直接来源于自然界,而且具有自然属性;而能源既可以直接来源于自然 3.有一些有一些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如铁矿石、铝土等;界,也可以间接来源于自然界.,如核,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有一些能源不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