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萝卜切丝机的设计

萝卜切丝机的设计

萝卜切丝机的设计
萝卜切丝机的设计

前言

蔬菜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食品,而且食用方法多样。所以要把蔬菜加工成各种形状(如:条状、片状等等),单单靠人工来完成既费时、费力而且也不好加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力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家庭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以往传统的一些厨房用具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厨房用具的自动化、多功能化已是大势所趋。切菜机的问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多功能切菜机多为价格昂贵的大型设备,不适用于农民个体生产及小型工厂的食品加工;为克服这种缺点,我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各种小型切菜机性能的分析及比较,经过理论计算及校核,设计了一种小型多功能切菜机。该机主要由进料斗、下料斗、切削刀及刀盘、及动力源――电动机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根茎类蔬菜的自由落体实现进料,通过切削刀旋转将下料斗中的蔬菜进行切片或切丝,最后成品由出料口出料。该机将原有的多功能切菜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能够连续进料和出料,片厚度、丝粗细可调的功能,具有生产率高、功耗低、安全可靠、加工质量好等优点。通过使用AutoCAD软件对该机械进行装配制图及其相关零部件的制图,设计该机械的制造尺寸非常明确。

当然,此项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切菜机会有更好的机型出现,使用更加方便。

目录

前言 0

1.绪论 (2)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1.2国内现状 (2)

1.3方案的确定 (2)

2.设计方案的选择 (2)

2.1整机的结构设计 (2)

2.2萝卜切丝机的工作 (3)

3.动力机构的设计及选择——电动机的选择 (4)

3.1参数选择的依据 (4)

3.2电动机的选择 (4)

4.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计算 (6)

4.1带轮传动的计算: (6)

4.1.1带的选择 (6)

4.1.2求大小带轮基准直径 (6)

4.1.3验算带速 (6)

和中心距A (7)

4.1.4求V带基准长度L

D

4.1.5验算小带轮包角 (7)

4.1.6求作用在带轮轴上的压力 (7)

4.1.7带轮结构设计 (7)

4.2机体的设计 (9)

4.2.1机架及机体壁的设计 (9)

4.2.2进料斗及下料斗的设计 (9)

4.3切刀部分的设计 (10)

4.3.1切片刀的设计 (10)

4.3.2纵向小割刀的设计 (11)

4.3.3刀盘部分的设计 (12)

4.3.4刀盘套筒的设计 (13)

4.4轴的设计及校核 (13)

4.4.1轴的设计 (13)

4.4.2轴的校核 (14)

5 .设计总结 (17)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是有老师经考察通过毕业设计的形式下达给我的。主要源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讲求效率。萝卜、土豆是人们常吃的蔬菜,农贸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出售。年销量十分大。手工切土豆丝、萝卜丝耗时费工,特别是在食堂、饭店、酒店等场所蔬菜的切丝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如果有这样一台切丝机无疑回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其次,酱制品行业改切腌制菜坯也需要一种对乳坯大头菜、萝卜等进行切片、切丝、切条加工的设备。再者,近两年脱水蔬菜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为畅销,因而许多地方的乡镇企业兴起了脱水蔬菜加工热,脱水蔬菜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缺乏适合加工当地特种蔬菜的高效切菜机。因此,蔬菜加工机械是很有前景的。

1.2国内现状

土豆切丝机目前市场上也有销售[1]。它适应的范围比较小,主要适合于小块茎土豆的切丝,对块头的大小要求比较苛刻。对于有些块头较大的萝卜或块头较小洋葱就不大适合。另外就是大型的甜菜切丝机,但它是针对于加工生产的[2]。

因此,一台方便普遍适用的蔬菜切丝机的问世无疑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也会推动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

1.3方案的确定

设计就是着眼于这种现状,设计一台萝卜切丝,在满足大个头的萝卜切丝,切片的同时,也适合于各种块茎类蔬菜的切削。如胡萝卜、土豆、黄瓜、地瓜、榨菜等的切片、切丝等。要对蔬菜个头的大小无特殊要求,可方便的调整调整萝卜丝的粗细。切出的土豆丝粗细均匀,口感同手工切的一样,同时保证干净卫生。

另一方面就是要使用方便。首先就是电源,选用220伏照明电为动力。另外就是操作方便,一人即可操作[3]。

要满足普遍适应性,就要在进料斗那地方下功夫。在满足切削压力的同时,保持合适的间隙。切削采用锋利的切割刀,高速切削,就能使切出的萝卜丝、萝卜片表面细致光滑,赶上人工的口感。还可以比人工切的粗细更均匀。

重点研究的问题就是切丝运动方案的选择,及切丝粗细可调的实现。运动方案一是考虑往复式,这一点可用曲柄连杆机构来实现[4]。方案二是考虑旋转式,使刀及刀盘绕轴旋转即可实现[5]。关于切片薄厚可调,切丝粗细可调,由于准备采用切片刀和纵向割刀相互配合。通过调整切片刀与刀盘的间隙可实现切片薄厚的调节;通过切片刀的调节和纵向割刀不同型号的更换来实现切丝不同粗细的调节。

2.设计方案的选择

2.1整机的结构设计

首先是切刀方案的选择,原先是考虑的两个刀片进行切削,一个刀片先将萝卜切成片,萝卜片在重力作用下滑落下一个切刀处,由下一个切刀切成丝。而它们的运动全为往复式,用曲柄连杆机构或凸轮去实现。后经老师指导,说这样的方案是不好实现的,尤其是在第二步操作进行切丝时,萝卜片的进给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这样的方案,生产率不高,效率低,机构也复杂。

后来受人们生活中檫丝的檫菜板的造型和蔬菜的运动的启发,决定采用檫板往复式运动来进行切丝。又查阅资料,查到甜菜切丝的方案,决定采用切片刀和纵向割刀配合的方式切丝。如此只需将纵向割刀卸下就可切片[6]。

此后又是运动方案的改变,这也是在我不断的思考和学习过程中改变的。因为往复式仍然存在效率低的问题,然后就是这样的机械制成之后震动也比较大。应该采用连续运转的方式。结合甜菜切丝机,选用圆盘式了。

而后又是萝卜丝粗细的调节遇到了难题,其实调节并不难实现,关键是要操作方便。也存在切刀和下料斗壁间隙的问题,这也很是个问题,这是保证萝卜切削切削的最后部分能否完成切削的关键问题[7]。通过更换纵向割刀当然能够实现,但必要时候还是要调节切片刀的。如果在刀盘上通过螺钉进行刀片的调节,刀盘与轴位置固定,则保证间隙就需要调整下料斗壁与刀盘之间的间隙,也不是很方便,两个地方都要调节。

最后决定将切片刀与轴位置固定。调整刀盘在轴上的位置来实现切片的薄厚,这也是切丝粗细改变的关键之一。

整机的结构如图

图2-1整机的结构

1.大带轮

2.圆螺母

3.机体壁

4.机架

5.轴承端盖

6.轴承

7.轴承座

8.主轴

9.进料斗10.下料斗11.切片刀12.刀盘13.弹簧14.调整螺母16.角钢机架17.纵向小割刀18.电动机19.V带20.小带轮

2.2萝卜切丝机的工作

如图1,主轴即刀盘轴为横向,动力由电动机经带传动,通过电动机功率和转速的选择使获得一定的转矩和转速。切刀由主轴带动进行蔬菜切削。萝卜经进料斗滑入下料斗,由其自身重力和下料斗楔形壁的压力下,使萝卜紧贴刀盘,切片刀和刀盘同步旋转,由于切片刀与刀盘之间存在间隙,切片刀将萝卜片切下,在离心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刀盘孔甩出。此间隙即萝卜片的厚度,通过调整刀盘定位处的滚花调整螺母,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就可改变刀盘同切刀之间的间隙,从而调节切出的萝卜片的薄厚。如图2

图2-2 切丝系统

1.主轴

2.切片刀

3.刀盘

4.弹簧

5.调整螺母

6.纵向小割刀

切丝时,将纵向割刀卡在刀盘的孔中,即可方便的切丝。纵向割刀采用标准设计,卡刀方便,制造出小刀片之间间隙不同的规格的型号。通过换刀,同时又可调整切片刀与刀盘间的间隙,就可方便的调整切出的萝卜丝的粗细。此即萝卜切丝机的工作原理。由于下料斗采用楔形结构,不但保证了切削时的压力。而且能适应物料大小的不同。因此此台机子的设计虽说课题是萝卜切丝机,但设计是着眼于于所有需要切片和切丝的蔬菜,例如胡萝卜、土豆、黄瓜、地瓜、榨菜、茄子等。

3.动力机构的设计及选择——电动机的选择

3.1参数选择的依据

根据现有蔬菜切削的工作原理,结合查阅资料确定了蔬菜切丝机的结构与传动方案,根据蔬菜的特性,对切丝机机工作时的切削力进行了分析推导,得出了削片时切削力的计算公式,为计算切丝片时所需的功率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结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力学模型。

建立结构草图[8],运用以参数化特征思想为基础的CAD软件对蔬菜切丝机进行设计,并求解出刀及刀盘在一定转速时消耗的功率,从而求出整个蔬菜切丝机消耗的功率,根据计算功率选择电机。

3.2电动机的选择

经查阅手册及相关资料,只要刀盘轴转矩满足T〉5N·m,即可满足一般蔬菜的切削。由于刀

盘太快了反而不好,不能保证质量[9],初步拟定转速450r/min ,取转矩T=15 N ·m

''

·

9550'n p T = , (3-1)

W kW T p 707707.09550

'

'===

(3-2) 由于功率不大,为了使用方便,选用单相电动机,额定电压是220V 的。

查阅机械课程设计手册175页,可选用小功率异步电动机YC 系列。该系列的特点是单相电容起动,起动力矩大,起动电流小,适用于满载起动的机械。这样在进行蔬菜切削时完全可以 将蔬菜放进料斗以后在开动机器。

根据功率和转速,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查出的电动机型号有以下两种传动比选择方案符合,如下表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177页表12-14可知有:

表3-1 电动机的类型 方案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 /W 电压 /V 转速min r

电动机 质量kg 传动装置 传动比

1 YC90L4 750 220 1400 23 3 2

YC90S2

750

220

2800

22

6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质量以及传动比。由于采用V 带传动,采用第一种方案,设计V 带传动比为3即可,不必另外安装减速器[10]。故采用第一种方案。因此选定电动机的型号是YC90L4。

该电动机的主要外型和安装尺寸如下表3—2:

表3-2电动机主要外形尺寸

其主要外形安装尺寸如图3—1

图3—1电动机主要外形安装尺寸

中心高 外形尺寸 地脚安装尺寸 地脚螺栓孔直径

轴伸尺寸 装键部位尺寸

90 310×190×175

100×140

10

50×24

8

根据转速初步确定传动比为i=3,

电动机功率pd=750w ,电动机输出转矩

M

N n p T d

d

d ?=?=12.59550 (3-3)

其中nd ——————电动机转速

刀盘轴输入功率

P=pd ·ηv=750W ×0.94=720W (3-4) ηv=0.94

其中ηv ——————V 带传递效率 这样刀盘轴的转矩

M N M N i T T v d ?≈???=??=7.1496.0312.50η (3-5)

转矩也符合要求。 刀盘轴转速

min /46731400/r i n n d ≈÷== (3-6)

4.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计算

4.1带轮传动的计算:

带传动根据带的截面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平带传动、v 带传动、同步带传动、多楔带传动等[11]。 其中最常用的是v 带传动。主轴由通过V 带传动。设计方案如下: 4.1.1带的选择

min /1400,75.0r n KW p d d ==,由机械设计基础219页图13—15查知,选普通V

带A 型带。

4.1.2求大小带轮基准直径 由于采用YC90L4电动机,传动比为3的方案。所以只需一级传动即可实现,设计V 带传动比为3。

由表13—7,取mm 75d 1

=

mm 235)02.01(753)1(d 12=-??=-?=εd i (4-1)

由机械设计手册表12-1-11,取mm 224d 2=(虽使n Ⅰ略有增加,但其范围小于5%,允许) 表13—7见《机械设计基础》219页表13—7。 4.1.3验算带速

s m n d V m

/5.51000

601400

751000

601=???=

?=

ππ (4-2)

V 在s /m 25~2范围内,合适。

4.1.4求v 带基准长度L d 和中心距a

初步选取中心距

)d d (2)(7.021021+<<+a d d (4-3)

608mm 8.2120<

2122100422a d d d d a L )

()(-+

++=π

(4-4) 1095300

4752242247525.36922

=?-+++?=)

()(π

mm 。

查表13—2,对A 型带选用mm L d 1120= (表13—2见《机械设计基础》213页) 计算实际中心距: mm L L a a d 5.3122

0=-+≈ (4-5) 4.1.5验算小带轮包角

1206.1533.575

.31275

2241803.571801

21>?=??--

?=??--

αd d (4-6)

合适。

求V 带根数:

kw 68.0p 313mm 75d min /r 1400n 11d =-==得,查表,令

需要传递功率为0.75KW ,故选用两根。 (由表13—7见《机械设计基础》219页) 4.1.6求作用在带轮轴上的压力

查表13—1得A 型V 带的单位长度质量为q=0.1 kg/m ,故由式(13—17)得单根v 带的初拉力

=

+-=

20)15.2(500qv K zv P F c α

2

5.51.0195.05.27

6.2275.0500)()(?+-??? (4-7) N 117=

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N F F Q 4542

6.153sin

117222

sin

z 21

0=?

???==α (4-8) 4.1.7带轮结构设计

小带轮毂孔径 mm 33d s =,带轮基准直径 mm 224d mm 75d 21==,

故小带轮采用实心式,大带轮采用孔板式[12]。 a )小带轮 其中:

mm 24d =

mm 5d 2~5.1s ==)(L (4-9)

33mm 2f 1)e -(Z B =+= (4-10)

mm 75d d 1==

mm 5.80h 2d d a a =+= (4-11) mm 45.11mm 72h h f a =+=+=)(H (4-12)

(其中,查表13—10得:e=12±0.3 mm mm 7.8f f min ==,mm 7.8h mm 75.2h f a ==,)小带轮形状及尺寸如图4-1

图4-1 小带轮

4.1.8大带轮的结构尺寸

取大带轮轴和小带轮轴相同。 则大带轮的参数如下:

B=(z —1)e+2f=(2—1)×15+2×9=33 mm (4-13) mm 24d =

43.2mm d 25.1d 1==~ (4-14)

mm 224d d =

mm 5.22975.22224h d d a d a =?+=+= (4-15) mm H 6.1942d d a r =+-=)(δ (4-16) 1S ≥1.5S=1.5×9.9=14.85 mm (4-17) 2S ≥0.5S=0.5×9.9=4.95 mm (4-18)

mm d L 48~3624)2~5.1()2~5.1(=?== (4-19)

取跟B 一样的宽度33mm.其具体形状及尺寸如图4-2

图4-2 大带轮

在转速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带轮的材料一般采用HT150或HT200。 4.2机体的设计

4.2.1机架及机体壁的设计

机架采用角钢焊接,牌号为3,在安轴承座的地方采用牌号为4的角钢。机架的设计应充分的烤炉到轴、电动机的安装,刀盘的尺寸等。为减轻机体重量,机体壁采用薄铁板 4.2.2进料斗及下料斗的设计

为防止生锈,故进料斗采用不锈钢型号SUS304进行制造。

进料斗的结构如图4-3

图4-3 进料斗

下料斗采用楔形,能够是蔬菜贴紧刀盘,提供足够的切削力。下料斗也采用通用不锈钢型号SUS304进行制造,这样也能保证机体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

4.3切刀部分的设计

4.3.1切片刀的设计

为防止生锈和保证机体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采用通用不锈钢型号SUS304进行制造

切片刀的形状如图4-4

图4-4 切片刀

刀面要进行研磨,保证刀片的锋利及合适的粗糙度,以使切出来的蔬菜丝表面细致光滑,由良好的口感。

刀片要装在刀柄上,以保持与主轴的垂直度。刀柄的结构及尺寸如图4-5

图4-5 卡刀盘

4.3.2纵向小割刀的设计

要防止生锈和保证机体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采用通用不锈钢型号SUS304进行制造。

由于切丝机的设计要能切出来不同粗细的蔬菜丝,这就要求在调整切片刀的同时,还要通过纵向割刀的更换来实现。首先,纵向割刀采用标准化设计,能方便的从到盘上取下和装上。纵向割刀制成

上面小刀片间隙r从0~10mm的刀系列。其形状和基本尺寸如图4-6

图4-6 纵向小割刀

4.3.3刀盘部分的设计

刀盘是蔬菜切削平面接触的面,其保持清洁和不生锈是很重要的,材料也选用不锈钢型号SUS304。刀盘是和切片刀一起确定切片厚度的关键部件,它与道是同步转动的,与到轴向对齐的地方,开洞,以是切出来的蔬菜片和蔬菜丝甩出来。它开的另一个洞石用来安纵向割刀的。

其结构及尺寸如图4-7

图4-7 刀盘

4.3.4刀盘套筒的设计

刀盘套筒是切片刀定位及刀盘安装的部件,套筒内外都开有键槽,分别用于和轴及刀盘进行周向定位。但盘可以在套筒上面轴向滑动,此举在与弹簧配合调整切片刀与刀盘的间隙,以达到切出任意薄厚的片,不同粗细的 丝。套筒的外形及尺寸见图4-8

图4-8 套筒

4.4轴的设计及校核 4.4.1轴的设计

根据转速初步确定传动比为i=3,

电动机功率pd=750w ,电动机输出转矩

M N n p T d

d

d ?=?

=12.59550 (4-20)

其中d n ——————电动机转速

刀盘轴输入功率

W W p p v d 72094.0750=?=?=η (4-21)

94.0=v η

其中v η

——————V 带传递效率 这样刀盘轴的转矩

M N M N i T T v d ?≈???=??=7.1496.0312.50η (4-22)

转矩也符合要求。 刀盘轴转速

min /46731400/r i n n d ≈÷== (4-23)

根据扭矩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根据表15—3,A0=112

mm

mm A d n

p 4.41123

467

720.03

0min =?== (4-24)

考虑到轴受到的弯曲应力,初步拟定轴的最小直径为24mm 。 根据机体和轴上零件的装配,设计出轴的结构如下

图4-9 轴的结构及尺寸

轴的材料:轴的材料主要是碳钢和合金钢。由于碳钢比合金钢价格便宜,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同时也可以用热处理或化学热处理的办法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所以本设计采用45号钢作为轴的材料。 4.4.2轴的校核

(1)按扭转强度计算,用于只承受转矩的传动轴的精确计算,也可用于既受弯矩又受扭矩的轴的计算。其强度条件为:

[]Mpa n d p W T T ττ≤?==32.0/9550000/ (4-25)

式中:τ为轴的扭切应力,Mpa ;T 为转矩,mm N ?;T W 为抗扭截面系数,3

mm ;对圆

截面32.016/3d d WT ≈=π;p 为传递的功率,kw ;n 为轴的转速,min /r ;d 为轴的直径,mm ;

[]τ为许用扭切应力,Mpa 。所以,把相关的数据带入公式中得:

Mpa n d p W T T 059.0467242.0/75.010655.92.0/10655.9/33=????=?==ττ

――――――――(4-26)

由于轴的选材为45号钢,所以查表可知45号钢的许用扭切应力为,τ=25~45MPa

[]ττ≤。经校核设计的轴符合转矩要求

(2)按弯扭合成强度进行校核 径向力:

N

F F Q r 39360sin 1=?=

(4-27)

N

F F Q r 22760cos 2=?=

(4-28)

① 垂直面的支承反力(图b )

由0=y F 得 221r vn vn F F F =- (4-29) 由 0=A M 得 )22575(7521+?=?vn vn F F (4-30)

N F vn 2271= ,N F vn 9082=

②求水平面的支承反力(图c )

由0=x F 得 121r hn hn F F F =- (4-31) 由 0=A M 得 )22575(7521+?=?hn hn F F (4-32)

N F hn 3931= ,N F hn 15722=

③绘垂直面的弯矩图(图b )

0=+hA M (4-33) m N F F M hn hn hb ?=?+?=1192257521 (4-34)

0=-hc M (4-35)

④绘水平面的弯矩图(图c ) 同理可得

0=+vA M (4-36) m N F F M vn vn vb ?=?+?=2062257521 (4-37)

0=-vc M (4-38)

⑤求合成弯矩图(图e )

0=+A M (4-39)

N M M M vb hb b 2382

2=+= (4-40)

0=-c M (4-41)

图4-10 轴的载荷分析图

⑥求轴传递的转矩

由(1)扭矩的校核可得扭矩m N T ?=7.14 ⑦校核轴的强度

校正系数α=0.6 从图可见,B-B 截面最危险,其弯矩为

mm N m N M M M vb hb b ?=?=+=2380002382

2 (4-42)

33

264932

mm d W ==

π (4-43)

a MP W M

45==

σ (4-44) a a MP MP W T 8.22649

2147002=?==τ (4-45)

a ca MP 46)(422≈+=ατσσ (4-46)

轴材料为45号钢,调质处理,由表15—1查的许用弯曲应力[]1-σ=60 MP a ,则

≤ca σ []1-σ (4-47)

轴弯曲强度满足条件。完成了轴的弯扭合成强度校核。

5 .设计总结

这次设计还是费了一番功夫的,其实功夫应该应该说是下在对实现方案的思索上,每次方案的改进也是建立在查阅资料,不断学习,认真思索的基础上的。

首先是切刀方案的选择,原先是考虑的两个刀片进行切削,一个刀片先将萝卜切成片,萝卜片在重力作用下滑落下一个切刀处,由下一个切刀切成丝。而它们的运动全为往复式,用曲柄连杆机构或凸轮去实现。后经老师指导,说这样的方案是不好实现的,尤其是在第二步操作进行切丝时,萝卜片的进给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这样的方案,生产率不高,效率低,机构也复杂。

后来受人们生活中檫丝的檫菜板的造型和蔬菜的运动的启发,决定采用檫板往复式运动来进行切丝。又查阅资料,查到甜菜切丝的方案,决定采用切片刀和纵向割刀配合的方式切丝。如此只需将纵向割刀卸下就可切片。

此后又是运动方案的改变,这也是在我不断的思考和学习过程中改变的。因为往复式仍然存在效率低的问题,然后就是这样的机械制成之后震动也比较大。应该采用连续运转的方式。结合甜菜切丝机[6],选用圆盘式了。

而后又是萝卜丝粗细的调节遇到了难题,其实调节并不难实现,关键是要操作方便。也存在切刀和下料斗壁间隙的问题,这也很是个问题,这是保证萝卜切削切削的最后部分能否完成切削的关键问题。通过更换纵向割刀当然能够实现,但必要时候还是要调节切片刀的。如果在刀盘上通过螺钉进行刀片的调节,刀盘与轴位置固定,则保证间隙就需要调整下料斗壁与刀盘之间的间隙,也不是很方便,两个地方都要调节。

最后决定将切片刀与轴位置固定。调整刀盘在轴上的位置来实现切片的薄厚,这也是切丝粗细改变的关键之一。

这是方案的制定过程,其次在画图方面及设计方面自己也遇到了不少的阻力。这也是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知识面还太窄,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今后我会不断充实自己。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水平有限,失误之处在所难免。设计的表达方法也可能会有欠佳之处。诚恳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致谢

这次毕业设计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是在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的教育下,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在这里,我要给他们表示我最真诚的谢意,是他们不仅让我完成了设计,还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都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给我提供了充足完备的学习条件和宝贵的交流机会,真是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最想把我的感谢献给我尊敬的XXX老师,从课题的选定到设计的顺利完成,都是由您热情指导和点拨的,是您的潜移默化让我对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说没有您的帮助,我的设计是没有办法很好完成的。您的治学严谨的作风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对我是一种很好的熏陶,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老师们,没有你们的悉心教导,没有你们传授给我的知识,还有你们的躬亲示范,我也不会在大学中顺利的成长。

再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帮助,以及许多启发性的指导和建议。在此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一起走过了大学这个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许以后我们不会再见面,但我会永远记得你们,祝你们永远健康、幸福!

大学四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还想对我的母校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母校塔里木大学给了我在大学的本科四年深造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塔里木大学四季如歌的校园,美丽如诗的风景都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四年珍贵的学习期间,让我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思想观念更加成熟,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我将铭记于心,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躬身践行。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校越来越好!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完美版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1. 目的 保持厂基础设施、设备的良好状态,以保证使用过程效能,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基础设施、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3. 职责 3.1检验分室是设备维护保养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厂的基础设施、设备的管理。 3.2检验分室根据厂基础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负责建立管理档案,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对设施、设备实施全过程的管理。 3.3检验分室负责所有的设施、设备保养及运行操作管理。 3.4维修组负责所有设施、设备的维修。 4 工作程序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运行工时的增加,各部机构和零件由于受到摩檫、腐蚀、磨损、振动、冲击、碰撞及事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技术性能逐渐变坏。 4.1保养作业内容 按照保养作业性质可分为:清洁,检查,紧固,润滑,调整,检验和补给作业。检验作业由国家指定的检验部门执行,或由本司专职检验人员负责进行。 1) 清洁、检查、补给、紧固、调整、润滑作业一般由设备操作人员执行。 2) 电气作业由专业人员执行作业一般由设备维修执行。 3) 压力容器作业由专业人员执行。 5 保养制度 本公司的设备保养制度是以预防为主,定运行工时进行保养的原则,分为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季节性保养。 设备保养的分级和作业内容是根据实际使用中技术情况的变化;设备的结构;使用的条件;环境条件等确定。是根据零件磨损规律,老化规律,把程度相近的项目集中起来,在达到正常磨损,老化将被破坏前进行保养,保持设备整洁,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设备早期损坏,达到设备维持正常运行的目的。 5.1设备的例行保养 设备的例行保养是各级保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运行安全,能源的消耗,机件的使用寿命。例行保养作业由设备操作人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以清洁、补给、安全、检视为主,坚持开工之前、运行中、收工后的三检制度。检查操纵机构、运行机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维护整机和各总成部位的清洁,润滑必须润滑到位,紧固松动件等。 5.1.1 设备启动前的工作项目。 1) 清洁设备,清除与生产无关的杂物。 2) 检查各指示仪器,仪表,操作按钮和手柄以及紧急停止按钮是否正常。 3) 检查各部位有无漏水,漏气,漏电的现象。 5.1.2设备运行中的检查。

束丝工艺操作规程

束丝机工艺操作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1-10-01发布2011-10-01实施 江苏赛德电气有限公司

1 适用范围:本工艺规范适用于软导体和大截面软导体股线的一次束合。 2 使用设备:Φ400型束丝车Φ500型束丝车Φ630型束丝车 3操作前准备 3.1 开车前要对照施工单和工艺卡片检查铜导体单丝直径,清点筒子根数。 3.2 检查设备是否有故障,应在各转动、润滑部位加好润滑油。 3.3 铜导体上车要用千分尺测量线径,而且必须逢头必卡,不合格者不能上车,并将不合格铜线做好标记单独堆放,通知检查人员处理。 4 操作工艺规范 4.1 开车时车上的铁销子一定要销好,关上防护罩,不允许打开防护罩进行操作,以防发生工伤事故。 4.2 束线时要注意来回螺丝,排线整齐,如果发现排线偏斜不平,应及时调整好排线行杠。 4.3 调规格时,要按照工艺规定的节距和束合方向要求来调整搭牙齿数,调整好塔牙齿数后,由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进行首批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并将首批检查的节距长度和束合方向记在记录单上备查。 4.4 操作时,要经常检查根数,防止缺根,发现断根应及时修补,如断头已断入车内,应找到断头补足根数,不允许有倒车修补现象,断线过长的应开断,挂好标签,下车修补,束合线芯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产生断线,不允许整束焊接。 4.5 为了减少缺根差错,束合线芯每台设备上调换的预备筒子不得超过二只。 4.6 操作时要经常注意锭子张力的松紧情况,并开启自动停车开关进行束合,自动停车装置失灵或损坏,应及时通知电工进行修理。 4.7 一次束合的各种线芯,凡是允许扭接的要一一对接,不允许将两根及以上的断线头扭在一起,同时要求在同一截面上不允许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接点,在同一层内,相邻两个接点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接头处应采取措施使其处于束合线芯内部。 4.8 束线长度满盘下盘,其上盘最满处,至少距盘边不少于5mm. 4.9 不允许将规格搞错,接头不平,断根缺根,线芯油条形,修线严重不圆整,排线严重宝塔形,超满等缺陷的半制品流入下道工序。 4.10 当一个规格的产品束线完毕,调换另一个规格时,卸下来的铜丝分别堆放,以防搞错。 4.11 调盘时要注意铁盘平整,弯边和凹凸不平的应敲平后再用,每只铁盘中不得放不同规格的束合产品。 4.12 束线完毕,交接班或设备损坏必须将盘取下时,每盘线两个端头或线盘交接处需扎上标签,写明规格,制造日期,工号,下盘时要用布包好,并按规格分别堆好。 4.13作好有关生产,质量、工艺设备等原始记录,重要的情况应向主管人员及时汇报。 5 检验规范 5.1 导体单丝直径:操作前对每盘铜导体进行检查,核对单丝直径,用千分尺测量单丝直径,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完美版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1. 目的保持厂基础设施、设备的良好状态,以保证使用过程效能,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基础设施、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3. 职责 3.1 检验分室是设备维护保养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厂的基础设施、设备的管理。 3.2 检验分室根据厂基础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负责建立管理档案,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对设施、设备实施全过程的管理。 3.3 检验分室负责所有的设施、设备保养及运行操作管理。 3.4 维修组负责所有设施、设备的维修。 4 工作程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运行工时的增加,各部机构和零件由于受到摩檫、腐蚀、磨损、振动、冲击、碰撞及事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技术性能逐渐变坏。 4.1 保养作业内容按照保养作业性质可分为:清洁,检查,紧固,润滑,调整,检验和补给作业。检验作业由国家指定的检验部门执行,或由本司专职检验人员负责进行。 1) 清洁、检查、补给、紧固、调整、润滑作业一般由设备操作人员执行。 2) 电气作业由专业人员执行作业一般由设备维修执行。 3) 压力容器作业由专业人员执行。 5 保养制度本公司的设备保养制度是以预防为主,定运行工时进行保养的原则,分为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季节性保养。 设备保养的分级和作业内容是根据实际使用中技术情况的变化;设备的结构;使用的条件;环境条件等确定。是根据零件磨损规律,老化规律,把程度相近的项目集中起来,在达到正常磨损,老化将被破坏前进行保养,保持设备整洁,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设备早期损坏,达到设备维持正常运行的目的。 5.1 设备的例行保养设备的例行保养是各级保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运行安全,能源的消耗,机件的使用寿命。例行保养作业由设备操作人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以清洁、补给、安全、检视为主,坚持开工之前、运行中、收工后的三检制度。检查操纵机构、运行机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维护整机和各总成部位的清洁,润滑必须润滑到位,紧固松动件等。 5.1.1 设备启动前的工作项目。 1) 清洁设备,清除与生产无关的杂物。 2) 检查各指示仪器,仪表,操作按钮和手柄以及紧急停止按钮是否正常。 3) 检查各部位有无漏水,漏气,漏电的现象。 1) 注意各仪器仪表的工作情况,及各部位有无异常的声响。 2) 运行中注意安全部件是否正常。 3) 遇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报告。 1) 清洁设备外部,除去管道和容器内的生产用料,清洁各种零部件。 2) 放尽系统内的剩水,检查润滑油的质量,油量视需要补给。 3) 排除运行中发现的缺陷和故障。 5.2 设备的维修保养设备的维修保养是合理使用设备的重要环节,必须用强制性的保养制度取代那些随坏随修,以修代保,进行频繁的大拆大卸的做法。 设备的维修保养就是在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把设备保养作业项目按其周期长短分别组织在一起,分级定期执行,设备的定期保养分为: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 一级保养是各级技术保养的基础,各级技术管理部门必须十分重视一级保养工作的质量。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主要作业内容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检查操纵、指示用仪器、仪表、安全部位、各种阀门、润滑油油平面。 设备的二级保养以清洁、检查、调整、校验为中心内容。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执行。除执行一级保养作业项目,并检查运动部件的润滑油状况,清洗各类滤清器,检查安全机件的可靠性,消除隐患,

低压电缆工艺文件(doc 102页)

低压电缆工艺文件(doc 102页)

发放号:文件编号:ZH/DY01-01受控状态:版本:A 修改状态:1次 XXXX 工艺文件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

发放号:文件编号:ZH/DY01-01受控状态:版本:A 修改状态:1次 XXXX 束绞 工 艺 文 件

XXXX SL-400型束丝机编号:ZH/DY01-01 版本:A 设备规范修改状态:1次 页码:共5页第1页 1.设备用途: 本机采用400型收线盘的双倍束线机,供铜芯软导电线芯束合之用。 2.生产范围: 序号名称单位数据 1 单丝直径:最小mm 0.15 2 最大mm 0.82 3 束丝截面:最小mm2 0.3 4 最大mm2 6 5 束丝最大外经mm 3.8 3.设备技术参数: 序号名称单位数据 1 绞笼转速r/min 600 2 出线速度m/min 66.8米/分A/B 3 绞线节距mm 25~90 4 电磁调速机YCT160-413 r/min 1250~125 5 三相异步电动机Y100L2-4 r/min 1420 6 功率KW 3 7 收线盘尺寸D400XD160XL25

XXXX SL-400型束丝机编号:ZH/DY01-01 版本:A 设备规范修改状态:1次 页码:共5页第2页 4.束丝节距计算 4.1绞笼转速(按1250r/min计算) 1250*120/250=600r/min 4.2出线速度 600*25/74*A/B*0.105米/n=66.8米/分A/B 4.3节距 66.8*1000*A/(2*600*B)=55.65mmA/B 节距齿轮表 序号 A B A B A B A B A B 齿数53 35 58 30 62 26 66 22 49 39 4.4节距表 序号主齿轮A 被动齿轮B 节距长度mm 1 53 35 19.25 2 58 30 24.58 3 62 26 30.32 4 66 20 38.32 5 49 39 15.97

束丝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目的 保证束丝机安全生产的正常使用。 二、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所有束丝机。 三、内容 3.1 束丝工生产安全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作为企业的职工,不能认为安全检查事不关己,从而置若罔闻,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不能采取放任不管、置之不理的态度。因为只有人人参与安全管理,才能杜绝事故,企业和制动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1)操作员应接受过一定的操作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2)操作员进入车间应穿着干净整齐的工作服,女职工并把头发扎好,以防缠到机器内发生意外; 3)上、下盘时要注意不要压伤手脚; 4)机器的危险部分应加上防护罩,有需要时、操作时应使用合适的防护用具; 5)机械要经常维护,维护保养或机械有故障时应挂上警告牌并将电源关闭,以防止意外使用机械,当机械每次维护保养后都应做好记录; 6)清理机械和调修机械所用的布条等物品,必须放入自合盖的废料桶内,已防引起火灾。 7)上班时间不准喝酒、操作机械时头脑保持清醒,应专心一致地操作机械,疲劳时应注意操作或停机,防止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8)机器上都有易损部件,操作时如遇有机器故障时应采用机器急停装置开关马上停止操作,减少损失或安全事故发生。 9)车间有总电源控制室时,要设置防护网(栏),并挂上“请勿靠近”标牌。 10)各种电线及车间内设备用电导线不能随意乱扔,更不允许在电线上搭、挂和勾各种物品。11)生产车间照明应符合要求,操作工和操作是公共现场内应无黑暗角落。 12)外来人员不许进入生产。如必须要进车间时,应有车间人员带领。 13)设备维修时,应尽量不在车间内电焊或用汽油清洗零件,必要时应有专人在场监护。 14)车间内生产时,不许有明火,不许吸烟,不许堆放易燃、易爆品。 15)车间内停产维修时,在电源控制部位要挂上“有人工作不许合闸”的标牌。 16)车间内吊车由专人负责操作,吊运作业时环境内不许站人。 17)发生事故排除后,事故原因没查清时不许继续生产。 18)生产车间内一切动力设备都要有专人负责保管操作,并制定出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3.2 遇有下列现象时应紧急停车: 1)轴承部位温度偏高,润滑油(脂)溢出; 2)电动机散出异味、冒烟或外壳温度过高; 3)PLC或其他部件有异常时; 4)传动零件发出无规律的异常声音; 5)机器工作时产生剧烈振动; 6)机器突然停止旋转; 7)设备上安全门和安全报警装置的位置不许随意改动,更不允许人为造成失灵; 8)发现设备漏油现象时应及时维修排除故障,不许油流到机器周围; 9)操作工因特殊事务必须离开机台时,应找熟悉操作该设备的人代管,否则必须停机; 10)封严,切断机台输入电源。 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 B017-0

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与质量标准[详]

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 一、绞合工艺的工艺要点 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在未装夹单线或股线前,应根据设备检查的要求,检查设备情况。必要时启动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查各相关部件的运行情况,各类保护开关是否有效。绞线机2)检查各类领用材料是否符合工艺指导卡规定和生产令的要求,如单线的规格长度、各类包带的规格等等。 3)按工艺要求将将单线或股线安置到放线架上,注意内外层绞向、排列等应与工艺要求一致。预调好放线张力以及收线张力等。 4)根据生产指令和工艺要求选配并安装好各类摸具,如并线模、紧压模等,必要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收线盘的容量应与生产长度和规格相适应,装夹时应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 2、绞线运行阶段的质量控制 1)设定好绞合节距和绞合方向,将单线或股线逐步穿好并与导引绳连接引入到收线盘。 2)低速启动设备,运行一定长度,停车后检查节距、绞向等。同时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再作一检查,以确定完好。 3)待确认符合要求后再正常开车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得私自离岗,因巡回检查绞线外径、查看绞线是否有缺股、断丝、外观等并按半成品检验规范要求记录。 4)检查绕包质量情况,包括搭盖、接头、外形等。 5)0.3mm以下单线允许接头,但相邻两接头必须大于300mm,0.3mm以上单线必须焊接,接头应修平。不得有2根以上单线一起扭接。 6)排线的节距应与绞线尺寸和收线速度相适应,严禁严重的交叉排列。线盘不能装得过满,一般应低于盘边5~10mm为宜,卸盘时应注意防止碰伤线芯。 3、绞线完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对每盘下机后的线芯应认真填写流水卡及各类报表,以确保半制品流转质量。 2)对每盘线芯下车后应再次核实是否符合要求,并按指定地点堆放提交仓库称检重量。 3)工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源,以防止他人误操作引起设备故障。 二、束线、绞线的质量标准 1、束线的质量标准

束丝作业指导书

1.使用设备、量具、工具 束丝机、冷接焊钳、扳手、剪刀、螺丝刀、张力表、钢直尺、千分尺、 2. 检查事项 2.1 接通电源,打开照明开关,检查机器各部位键钮是否正常。 2.2 按下启动开关,检查机器联动是否正常。 2.3 检查各处导轮转动是否灵活,螺丝有无松动。 2.4 检查内、外部断线报警系统、刹车是否灵敏。 2.5 检查放线架摆臂是否灵活,瓷眼有无损坏,内外部张力是否适当。 3. 准备工作 3.1 依“施工票”、“工艺卡片”领取所需规格之铜丝与眼模。 3.2 按要求换好绞距齿轮并打上润滑油。 3.3 用升降平台托起空轴,对准空位锁孔,锁紧顶锥套不可有松动,然后关上门。 3.4 用千分尺查线径,然后将单丝在放线架上摆好。 4.操作方法 4.1 将摆好之单丝经过摆臂,过线导轮引到穿线板。 4.2依工艺卡片之分线结构要求将所有母线穿过穿线板(其中一条(一般用中心股)绕过计米数器轮一周),然后穿过绞线眼模引入机内,经导轮,穿线板瓷眼,引取轮,排线轮后绕到收线轴上。 4.3 按要求处理好线头,调整好内部张力及排位。 4.4 放下护盖,按要求设定长度,启动连动开关,断线开关,调整好转速。 4.5 完成设定米数时,打开护盖,松开内部张力,剪下铜线,附上填好之标签,打起升降平台,松开顶锥套,卸下线轴放于指定位置,2小时后包装,然后按4.3、4.4继续作业。 4.6 所有接头一律冷接,并用砂纸磨平,整盘一般不许有断头及手工接头。 4.7 眼模装入模座要平稳,正中不可偏斜。 5.结束工作 5.1 切断电源。 5.2 将工具保养并归位。 5.3 清洁环境,保养平台。 5.4 若超过24H不开机则将铜线用保洁膜包好,没有用完的铜线用保洁膜包好并秤重标识退仓。 6.安全注意事项 6.1 机器未完全停止时,禁止打开防护盖。 6.2 随时观察收线轴顶锥有无松动,防止掉轴打坏机器。 6.3 禁止穿凉(拖)鞋作业,女作业员上班时必须戴安全帽。 7.异常情形处理 7.1 发现机器运转有异常时立即停机,请机电员检修。 7.2 若频繁断线时,要检查机器导轮是否有卡死、损坏,张力是否均匀稳定。 7.3在生产记录上记录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8.标识与记录 8.1 领料时填写《领料单》; 8.2 流水卡上按要求填写批号、数量、规格、日期、生产人等; 8.3 按《日生产记录》的要求,填写各项记录; 8.4按设备日常保养的要求,将保养情况填写在保养卡上。

束丝机操作规程.

束丝机操作规程 1生产前的准备 1)将准备上级的单线逐轴进行检查:单线规格尺寸偏差表面质量(无毛刺、伤、氧化变黑))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准备好收线盘、千分尺、游标卡尺、剪刀、焊接机、搬手等工艺装备。 3)按工艺卡片规定的单丝根数在放线架上装好放线轴。 4)按工艺卡片规定调整好节距、绞向。 5)检查转动部位是否正常;刹车,断线停车及电器部门是否灵敏;齿轮部分是否该加注润滑油。 2开机操作 1)将放线轴上各铜丝线头引出,拧在一起,穿过线模,经过导轮嘴子及各导轮,直至收线盘,扎实。 2)合上电源,按下启动钮,逐渐扭转调速按钮,束丝机即按选择的方向扭转。 3)当设备运转正常后,停车检查收线、放线、绞合方向、绞合节距、外径、全部符合要求后,填写工艺记录,在正常开车。 4)生产正常后应随时检查放线有无断线、、放线轴是否补给,束丝品有无划伤、松套、压线、毛刺、毛丝等;发现问题立即停车处理。 5)当收线轴装线容量位于轴边10-20mm时,应及时停车下轴,注意收线轴装线容量不应太满。 6)下轴后应及时填写并标示标示卡,注明:规格、数量、操作者、生产日期。 7)工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源,做好工作场地的环境卫生。 3工艺要求及质量控制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束丝成品、半成品的根数应符合工艺要求,不少根、不多根。 3)束丝成品中的单线应有相同的标准外径,单线外径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 4)束丝品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套、划伤、死弯、毛刺等不良现象。 5)束丝成品不允许整股接头。束丝品中死亡单线允许接头,0.2mm及以下的单线可以扭接;0.2mm以上的单线必须焊接,整股单线中两相邻节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6)束丝节距、方向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 4技术安全与注意事项 1)本机应由受过教育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员操作。 2)开机前应检查防护罩等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电器部位是否灵敏可靠。 3)穿好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4)设备运转时严禁打开防护罩,严紧离开工作岗位。 5)设备运转时,应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转情况、各仪表的指示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车,请有关人员修理。 6)穿线或上下轴时,必须待设备停稳后方可启盖操作。 7)上轴、下轴时应注意轻拿轻放。 8)焊接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火花伤人。 9)在停车、下班或进行设备维修时,必须切断设备总电源。

JS500高速双绞束丝机操作规程

JS500高速双绞束丝机操作规程 一.设备用途: 1.设备编号:LW-S-01 2.本机适用于网线两芯对绞。 3.设备规范: 二、开车前准备 1.检查设备所有部分是否正常以及传动部分润滑,一切 安全装置是否良好,加油润滑所有传动部分。 2.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好单线并符合工艺要求。根据工艺 要求将单线装到自动退扭放线架上,单线装好后将上 升平台下降到起始位置,关上门。 3.左右单线分别绕各自方向轮至揺篮上导轮, 由上导轮 穿过退扭弓至下导轮, 由下导轮穿至最底下导出轮, 由导出轮牵出至外面底下导轮, 由底下导轮牵至调速 架上上导轮, 由上导轮牵至主动放线调速杆上导轮, 在调速杆上导轮与上轮绕双8字后牵到分线板外,其

中外面一芯在计米轮上绕-圈,两线芯分别从分线板 中间任意两个孔中穿出再经过¢2.5mm钨钢模具引进 绞线机内右导轮,由右导轮穿过绞线弓至左导轮,由 左导轮牵至牵引部分,线在牵引轮上卷绕5圈,然后绕 排线轮后固定在收线盘上。 4.根据工艺要求调换节距齿轮。计米器归零。 三、开车及技术要求 1.首先启动绞线机,使设备低速运转将线牵至收线盘,也 让退扭机调速杆处于中间位置,再启动左右退扭机,待绞合-段线后停机检查绞合节距是否符合工艺要求;都符合要求后加速。 2.正常生产时要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和产品质量,经常观察 收排线情况,观察表面。 3.一次束合成型的线束绞合方向为左向。 4.束合时单丝断头可以扭接外套热缩套管;绞合时不能过 扭、松散、不能划伤绝缘。 5.收线排线应平整、不能高低不平轧死等。 6.上下收线盘时要注意绞线弓是否在平衡位置,防止把弓 顶断。 7.收线盘上挂上填写好的标识。 四、停车及其他 1、停车时各开关拔回到起始位置,并切断总电源。

低压电缆工艺文件(I)

发放号:文件编号:ZH/DY01-01受控状态:版本:A 修改状态:1次 XXXX 工艺文件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 目录 1、绞线工艺文件ZH/DY01-01 2、成缆工艺文件ZH/DY01-01 3、挤塑工艺文件ZH/DY01-01 4、GP-25工频火花机工艺文件ZH/DY01-01 5、DGL系列电缆耐压设备工艺文件ZH/DY01-01 6、成圈工艺文件ZH/DY01-01 7、拉丝工艺文件ZH/DY01-01 8、退火工艺文件ZH/DY01-01 发放号:文件编号:ZH/DY01-01受控状态:版本:A 修改状态:1次 XXXX

束绞工 艺 文 件 XXXX SL-400型束丝机编号:ZH/DY01-01 版本:A 设备规范修改状态:1次 页码:共5页第1页 1.设备用途: 本机采用400型收线盘的双倍束线机,供铜芯软导电线芯束合之用。 2.生产范围: 序号名称单位数据 1 单丝直径:最小mm 0.15 2 最大mm 0.82 3 束丝截面:最小mm2 0.3 4 最大mm2 6 5 束丝最大外经mm 3.8 3.设备技术参数: 序号名称单位数据

1 绞笼转速r/min 600 2 出线速度m/min 66.8米/分A/B 3 绞线节距mm 25~90 4 电磁调速机YCT160-413 r/min 1250~125 5 三相异步电动机Y100L2-4 r/min 1420 6 功率KW 3 7 收线盘尺寸D400XD160XL250 XXXX SL-400型束丝机编号:ZH/DY01-01 版本:A 设备规范修改状态:1次 页码:共5页第2页 4.束丝节距计算 4.1绞笼转速(按1250r/min计算) 1250*120/250=600r/min 4.2出线速度 600*25/74*A/B*0.105米/n=66.8米/分A/B 4.3节距 66.8*1000*A/(2*600*B)=55.65mmA/B 节距齿轮表 序号 A B A B A B A B A B 齿数53 35 58 30 62 26 66 22 49 39 4.4节距表 序号主齿轮A 被动齿轮B 节距长度mm 1 53 35 19.25

安全操作规程

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PXSD/AQ-05-01 1 开车前先试车检查,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如制动器、控制器、限 位器、紧急开关等失灵)应立即停车,并报请专职人员修理; 2 确认起吊物在行车有效载荷内,选择合适的中心点后起吊,在严 重失衡的情况下不得继续起吊,不得站在起吊物品上,严禁倾斜起吊。 3运行行车时应密切观察行车运行状况,有异常声音或其他状况及时停止。 4起吊件必须捆缚平稳牢固,棱角快口部位应垫衬,以防吊带割破; 然后吊离地面0.1M进行试吊,经检查查确认稳妥可靠后方可起吊;5行车应由指定人员操作,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指定人员应知道行车电源开关位置。 6在吊运重物前,应严格检查起吊工具,运行中,严禁在行车及起重物下面操作,其它人不得在重物下停留和通过。 7工作停歇时不得将重物悬在空中停留,严禁吊物在人头上越过。 吊运物件离地不得过高。 8检修行车应停靠在安全地点,切断电源,并挂上“禁止合闸” 警示牌,并“谁拉谁合”。 9每次起吊完后,将吊具卸下,并妥善保管,不得乱丢。行车停放合适位置。

塑料挤出机安全操作规程 PXSD/AQ-05-02 1上班前穿好工作服,衣服要三紧,女工要带工作帽,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 2开机前检查电气热控是否灵敏可靠,仪表是否正常,各防护装置是否完整。 3开机前注意各段加热温度,保温时间要足够,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设置各温区温度。 4冷机后开机一防筛网顶穿,二防后机身开后门,要求达到规定温度和保温时间。 5启动螺杆至塑料排至模口这段时间里,操作人员不能离开控制台,一旦发现电流表快速上升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 6正确使用工具、量具。工具、量具使用完后不得乱扔,以免损坏和伤人。 7准备开机前,应检查各防护装置,确保防护到位、有效。设备上所有旋转部位不得放工具、量具和其他物品等,以免卷入机器,飞出造成事故。 8加料时攀爬梯台注意脚下安全,防止跌倒。杂物不得进入料斗。9调整偏心时应注意防止工具触碰加热接线柱,防止触电。 10调换档位时要停机,每次停机,调速电位器必须回零。 11换盘时注意盘具、顶锥等脱落。滚动盘具时要注意压伤脚趾。

束丝机

束丝机 束丝机用途 束丝机型主要供塑料、橡胶电线、电缆、绞合裸铜线、铝线线芯之用,有自动上下线盘机构。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变频束丝机是绞合铜软或其它软体线芯的一种设备,是把多根单体线芯按规定的型号绞合在一起,是一种绞合速度快,并按一定的长度(即节距)有规律的束绞为一体,便于生产电线时包覆塑料或橡胶。 束丝机结构 束丝机是由机罩、机架、变频调速驱动电机、弓型绞线框、进线轴、蜗轮传动、牵引、光杆排线、液压手动上下线盘装置组成。 束丝机主要技术参数

束丝机配置 1、束丝机(配变频控制柜,左右转向,节距轮,手动升降盘具,排线器GP20型)。 2、涨力放线架50头(弹簧调节松紧度)。 3、线盘:Φ160mm以下,Φ80mm以上。 束丝机操作规程 1、安装结束后,详细检查该机是否稳固,发现有不稳固处进行加固。 2、开机前做好慢速转动10分钟,停机后检查各部件是否牢固,是否有润滑部件缺油,凡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解决。 3、按照生产铜软绞线规格型号、股数及线径,作好束丝前的准备。准备就绪把所绞合的铜线经绞合进线轴孔穿入,经绞合过线轮引入弓形圈线轮,再经导入轮后使绞合线经牵引轮、光杠排线缠绕在盘具上。调整所需要的节距。

4、束丝机配置为变频控制调速、采用普通电机。从束丝放线架(用户自备)上安装的线盘引出的铜丝,经人工引入束丝机后,应慢速转动束丝,使引入的铜丝开机时不断线,并能正常运转。 5、上下线盘由液压升降系统调节升降高度,使装卸线盘更方便。线盘安装结束,操作杆应置在原来的位置,使弓形转圈与上下线盘的工作平面离开,防止工作盘下有异物。 6、安装线盘使线盘在顶轮之间转动灵活,每次安装线盘应注意此种锁紧罗钉是否旋紧,使线盘在顶轮间脱落造成弓形转圈碰撞致使机器损坏。 7、束丝机绞合时,收线盘的传动靠前端摩擦轮摩擦打滑,应对摩擦轮上的摩擦带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所绞合的束丝线经。

束丝机操作规程

束丝机操作规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束丝机操作规程 1生产前的准备 1)将准备上级的单线逐轴进行检查:单线规格尺寸偏差表面质量(无毛刺、伤、氧化变黑))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准备好收线盘、千分尺、游标卡尺、剪刀、焊接机、搬手等工艺装备。 3)按工艺卡片规定的单丝根数在放线架上装好放线轴。 4)按工艺卡片规定调整好节距、绞向。 5)检查转动部位是否正常;刹车,断线停车及电器部门是否灵敏;齿轮部分是否该加注润滑油。 2开机操作 1)将放线轴上各铜丝线头引出,拧在一起,穿过线模,经过导轮嘴子及各导轮,直至收线盘,扎实。 2)合上电源,按下启动钮,逐渐扭转调速按钮,束丝机即按选择的方向扭转。 3)当设备运转正常后,停车检查收线、放线、绞合方向、绞合节距、外径、全部符合要求后,填写工艺记录,在正常开车。 4)生产正常后应随时检查放线有无断线、、放线轴是否补给,束丝品有无划伤、松套、压线、毛刺、毛丝等;发现问题立即停车处理。5)当收线轴装线容量位于轴边10-20mm时,应及时停车下轴,注意收线轴装线容量不应太满。

6)下轴后应及时填写并标示标示卡,注明:规格、数量、操作者、生产日期。 7)工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源,做好工作场地的环境卫生。 3 工艺要求及质量控制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束丝成品、半成品的根数应符合工艺要求,不少根、不多根。 3)束丝成品中的单线应有相同的标准外径,单线外径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 4)束丝品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套、划伤、死弯、毛刺等不良现象。 5)束丝成品不允许整股接头。束丝品中死亡单线允许接头,0.2mm及以下的单线可以扭接;0.2mm以上的单线必须焊接,整股单线中两相邻节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6)束丝节距、方向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 4 技术安全与注意事项 1)本机应由受过教育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员操作。 2)开机前应检查防护罩等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电器部位是否灵敏可靠。 3)穿好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4)设备运转时严禁打开防护罩,严紧离开工作岗位。

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

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

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 一、绞合工艺的工艺要点 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在未装夹单线或股线前,应根据设备检查的要求,检查设备情况。必要时启动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查各相关部件的运行情况,各类保护开关是否有效。绞线机 2)检查各类领用材料是否符合工艺指导卡规定和生产令的要求,如单线的规格长度、各类包带的规格等等。 3)按工艺要求将将单线或股线安置到放线架上,注意内外层绞向、排列等应与工艺要求一致。预调好放线张力以及收线张力等。

4)根据生产指令和工艺要求选配并安装好各类摸具,如并线模、紧压模等,必要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收线盘的容量应与生产长度和规格相适应,装夹时应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 2、绞线运行阶段的质量控制 1)设定好绞合节距和绞合方向,将单线或股线逐步穿好并与导引绳连接引入到收线盘。 2)低速启动设备,运行一定长度,停车后检查节距、绞向等。同时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再作一检查,以确定完好。 3)待确认符合要求后再正常开车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得私自离岗,因巡回检查绞线外径、查看绞线是否有缺股、断丝、外观等并按半成品检验规范要求记录。

4)检查绕包质量情况,包括搭盖、接头、外形等。 5)0.3mm以下单线允许接头,但相邻两接头必须大于300mm,0.3mm以上单线必须焊接,接头应修平。不得有2根以上单线一起扭接。 6)排线的节距应与绞线尺寸和收线速度相适应,严禁严重的交叉排列。线盘不能装得过满,一般应低于盘边5~10mm为宜,卸盘时应注意防止碰伤线芯。 3、绞线完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对每盘下机后的线芯应认真填写流水卡及各类报表,以确保半制品流转质量。 2)对每盘线芯下车后应再次核实是否符合要求,并按指定地点堆放提交仓库称检重量。

9风险点安全警示告知牌

风险点(较大危险因素)安全警示告知牌场所/环节/部位名称生产车间 风险点(较大危险因素名称)成盘机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机械伤害、人员挤伤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序号主要控制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2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人员职责; 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 3教育措施:岗位操作培训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 4防护用品:配置防护手套等个体防护用品 主要安全标志

风险点(较大危险因素)安全警示告知牌场所/环节/部位名称生产车间 风险点(较大危险因素名称)铜拉丝机、退火设备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机械伤害、人员挤伤、烫伤、触电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序号主要控制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2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人员职责;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 3教育措施:岗位操作培训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 4防护用品:配置防护手套等个体防护用品 主要安全标志

风险点(较大危险因素)安全警示告知牌场所/环节/部位名称生产车间 风险点(较大危险因素名称)束丝机、绞线机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机械伤害、人员挤伤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序号主要控制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2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人员职责;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 3教育措施:岗位操作培训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 4防护用品:作业人员配备手套等物品; 主要安全标志

风险点(较大危险因素)安全警示告知牌场所/环节/部位名称生产车间 风险点(较大危险因素名称)挤出机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机械伤害、灼伤、火灾、触电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序号主要控制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2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人员职责;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 3教育措施:岗位操作培训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 4防护用品:作业人员配备防护手套等物品; 主要安全标志

低压电缆工艺文件模板

低压电缆工艺文件模板 1

发放号: 文件编号: ZH/DY01-01 受控状态: 版本: A 修改状态: 1次 工艺文件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 目录 2

1、绞线工艺文件 ZH/DY01-01 2、成缆工艺文件 ZH/DY01-01 3、挤塑工艺文件 ZH/DY01-01 4、 GP-25工频火花机工艺文件 ZH/DY01-01 5、 DGL系列电缆耐压设备工艺文件 ZH/DY01-01 6、成圈工艺文件 ZH/DY01-01 7、拉丝工艺文件 ZH/DY01-01 8、退火工艺文件 ZH/DY01-01 3

发放号: 文件编号: ZH/DY01-01 受控状态: 版本: A 修改状态: 1次 束绞 工 艺 文 件 4

1.设备用途: 本机采用400型收线盘的双倍束线机,供铜芯软导电线芯束合之用。 2.生产范围: 3.设备技术参数: 4.束丝节距计算 4.1绞笼转速(按1250r/min计算) 1250*120/250=600r/min 4.2出线速度 600*25/74*A/B*0.105米/n=66.8米/分A/B 5

4.3节距 66.8*1000*A/(2*600*B)=55.65mmA/B 节距齿轮表 4.4节距表 5.设备操作规程: 5.1生产前准备: 5.1.1接好班,明确本班生产任务。任务同上班相同时, 应对上班质量数量进行互检, 以便明确本班的任务量; 5.1.2穿戴好防护用品,准备好量具、工具、模具; 5.1.3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在润滑部位适当加油; 5.1.4检查单线公差、根数、节距长度、绞向等质量问题。 5.2操作要点: 6

电缆设备操作规程

****线缆有限公司安全操作规程汇编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实施日期: 201*年**月**日

目录 总则 (1) 一、安全责任 (1) 二、一般安全规定 (3) 三、安全生产管理 (4) 四、安全用电 (7) 五、防火 (8) 各工序操作规程 (10) 一、束丝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10) 二、挤出机安全操作规程 (12) 三、成缆机操作规程 (13) 四、绞线机操作规程 (14) 五、密炼机安全操作规程 (16) 六、开炼机安全操作规程 (17) 七、叉车安全操作规程 (19) 八、天车安全操作规程 (21) 九、火花机安全操作规程 (22) 十、硫化罐安全操作规程 (23) 十一、高压测试台安全操作规程 (24) 十二、拉力测试机安全操作规程 (25) 十三、拉丝机安全操作规程 (26) 十四、编织机安全操作规程 (28) 十五、退火机安全操作规程 (29) 十六、绕包机安全操作规程 (30) 十七、布袋除尘器安全操作规程 (31) 十八、光氧催化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3)

总则 一、安全责任 1.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特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各级干部必须把贯彻执行本规程作为首要职责,全体职工必须遵守本规程的各项规定,落实安全责任,搞好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 3.公司总经理对公司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总工程师对安全工作负技术责任;各级行政和技术副职对所分管业务的安全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工作负责。 4.公司定期组织各类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则认真落实整改。 5.加强事故管理,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对重大未遂事故也要按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要有事故原始记录及事故调查报告,记录要准确,上报要及时。 6.对安全工作有以下成绩之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6.1积极贯彻本规程,在安全工作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 6.2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能及时制止,对发现事故征兆,能立即采取措施或及时上报,因而避免了事故,或减轻了事故危害程度者; 6.3抢救事故有功者; 6.4对安全工作有发明创造或安全技术上有重大改革,并有成效者。 7.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 7.1不认真贯彻本规程,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致使职工缺乏

束丝机操作规程

束丝机操作规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束丝机操作规程 1生产前的准备 1)将准备上级的单线逐轴进行检查:单线规格尺寸偏差表面质量(无毛刺、伤、氧化变黑))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准备好收线盘、千分尺、游标卡尺、剪刀、焊接机、搬手等工艺装备。 3)按工艺卡片规定的单丝根数在放线架上装好放线轴。 4)按工艺卡片规定调整好节距、绞向。 5)检查转动部位是否正常;刹车,断线停车及电器部门是否灵敏;齿轮部分是否该加注润滑油。 2开机操作 1)将放线轴上各铜丝线头引出,拧在一起,穿过线模,经过导轮嘴子及各导轮,直至收线盘,扎实。 2)合上电源,按下启动钮,逐渐扭转调速按钮,束丝机即按选择的方向扭转。 3)当设备运转正常后,停车检查收线、放线、绞合方向、绞合节距、外径、全部符合要求后,填写工艺记录,在正常开车。 4)生产正常后应随时检查放线有无断线、、放线轴是否补给,束丝品有无划伤、松套、压线、毛刺、毛丝等;发现问题立即停车处理。 5)当收线轴装线容量位于轴边10-20mm时,应及时停车下轴,注意收线轴装线容量不应太满。 6)下轴后应及时填写并标示标示卡,注明:规格、数量、操作者、生产日期。 7)工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源,做好工作场地的环境卫生。 3工艺要求及质量控制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束丝成品、半成品的根数应符合工艺要求,不少根、不多根。 3)束丝成品中的单线应有相同的标准外径,单线外径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 4)束丝品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套、划伤、死弯、毛刺等不良现象。 5)束丝成品不允许整股接头。束丝品中死亡单线允许接头,0.2mm及以下的单线可以扭接;0.2mm以上的单线必须焊接,整股单线中两相邻节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6)束丝节距、方向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 4技术安全与注意事项 1)本机应由受过教育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员操作。 2)开机前应检查防护罩等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电器部位是否灵敏可靠。 3)穿好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4)设备运转时严禁打开防护罩,严紧离开工作岗位。 5)设备运转时,应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转情况、各仪表的指示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车,请有关人员修理。 6)穿线或上下轴时,必须待设备停稳后方可启盖操作。 7)上轴、下轴时应注意轻拿轻放。 8)焊接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火花伤人。 9)在停车、下班或进行设备维修时,必须切断设备总电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